登陆注册
10861700000003

第3章 二、人类载人航天历程

回顾国外载人航天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设法把人送上地球轨道并安全返回、发展载人航天基本技术以及发展试验性与永久性载人空间站三个阶段。

(一)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在解决把人送上地球轨道并安全返回之前,美国与前苏联均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发射了载有狗、猴、猩猩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和不载人飞船,用以验证载人航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紧接着就发展了可以装载1名航天员的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又称宇宙飞船。它是一种能够保障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与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既可以单独作为人类航天活动的飞行平台,也可以作为人类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的“渡船”,还可以同载人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在太空对接组成大型复合体。载人飞船由运载火箭发射,容积较小,所运载的消耗物资数量有限,不具备再供给能力,而且只能一次使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率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为人类进入太空展现了希望。随后,前苏联于1958年8月便开始实施命名为“东方”号的载人飞船发展计划。为了争取时间,前苏联采取了边设计边制造的方法,终于在1961年4月12日抢先把可以装载1名航天员的“东方1”号飞船送上太空,航天员加加林以1小时48分钟的时间绕地球飞行了1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从此开始了世界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前苏联发射“东方”号飞船的目的除了把人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外,还要检验飞船的性能,并考察人在太空的自我感觉与工作能力。“东方”号飞船由球形航天员座舱、仪器舱和反推火箭发动机组成,重量约4.7吨。航天员在弹射座椅上着密闭式航天服飞行。从1961年4月到1963年6月,前苏联共发射了6艘“东方”号飞船。1963年6月16日发射的“东方6”号飞船还首次把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送上太空,她3天后返回地面,开创了妇女航天的先河。

1958年10月11日,美国根据《1958年美国航空航天法案》组建了国家航空航天局,统管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为了与前苏联抗衡,国家航空航天局组建后的第7天就宣布了“水星”载人飞船计划。

“水星”载人飞船计划的目的是研究与解决飞船再入大气层时的空气动力学、高加速度、零重力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在失重环境下的工作能力。“水星”号飞船由航天员座舱、逃逸系统、反推与分离火箭系统等组成,重量约为1.3吨。1962年2月20日,美国首次将载有1名航天员的“水星”号飞船送上太空,也实现了载人轨道飞行。从1959年8月到1962年5月,美国共发射了25艘“水星”号飞船,其中4次为载人飞行。

美国与前苏联经过第一阶段的载人航天飞行,证实了人在过载、失重、热真空和强辐射的环境中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还能有效地工作,从而为进一步实施载人航天计划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载人航天基本技术

前苏联继“东方”号载人飞船计划成功之后,于1962年开始研制可以载2名航天员的“联盟”号飞船。但是,当1963年初前苏联得知美国已开始发展可以载2名航天员的“双子星座”号飞船时,为了抢在美国之前发射世界上第一艘多人飞船,临时决定发展可以容纳3名航天员的“上升”号飞船。

“上升”号飞船实际上是“东方”号飞船的改进型,为了使座舱能够挤进3名航天员,前苏联把“东方”号飞船的航天员座舱进行了重新安排,拆除了弹射救生系统,增加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伸缩式气闸舱等。飞船重量有5吨多。前苏联发展这种飞船的目的是试验可以承载多名航天员的飞船系统和航天员的舱外活动能力,并考察航天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上升1”号飞船于1964年10月12日进行了首次载人飞行。1965年3月18日,“上升2”号飞船进行了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载人飞行,航天员列昂诺夫走出舱外,在舱外活动了23分41秒,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舱外活动的航天员。

“上升”号飞船发展计划尽管是一项临时性计划,且只进行了两次载人飞行,但它为前苏联在空间竞赛中赢得了两项第一:第一种多人飞船飞行成功和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太空行走。

“联盟”号载人飞船计划是前苏联实施的第三个载人航天计划。计划开始于1967年4月,其目的是检验新型飞船的性能,进行轨道交会、对接与机动飞行试验并进行某些科学与生物医学实验。“联盟”号飞船及其后来的改进型“联盟T”号和“联盟TM”号飞船是前苏联与俄罗斯发射数量最多的一种飞船,“联盟TM”号飞船至今仍在使用,不断地为空间站运送物资与替换航天员。

“联盟”号飞船比“东方”号和“上升”号飞船先进得多。它是一种可运载2名航天员的飞船,由返回舱、轨道舱、仪器舱和逃逸救生系统组成。飞船从起飞到入轨以及在返回过程中,航天员都在钟形的返回舱内,飞船在再入大气层前将轨道舱和仪器舱抛掉,只回收返回舱。飞船重量约6.5吨,长度7.5米,最大直径2.7米,用“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

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了“阿波罗”登月计划,要求在“10年内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使美苏两国的“空间竞赛”骤然升级,两国都把目标放在了载人登月上。为了给“阿波罗”飞船提供飞行经验、准备各种技术条件与提供经过训练并富有实际飞行经验的航天员,美国从1961年11月开始实施可以载2名航天员的“双子星座”载人飞船计划。

“双子星座”号载人飞船计划是一项过渡性载人航天计划。飞船的外形与“水星”号飞船十分相似。但是,由于要求它飞行的时间长,达到的目标较多,特别是试验登月需要的交会对接技术等,因此它比“水星”号飞船复杂得多。“双子星座3”号飞船由航天员座舱与连接舱两大部分组成,飞船再入大气层前抛掉连接舱,仅回收航天员座舱。飞船重量约3.7吨,用当时推力最大的“大力神2”运载火箭发射。“双子星座”载人飞船计划从1961年11月开始实施到1966年11月结束,历时5年,先后共进行了12次飞行试验,其中10次为载人飞行,两次为无人飞行。1965年3月23日发射的“双子星座3”号飞船首次进行载人飞行。1965年6月30日发射的“双子星座4”号飞船中的1名航天员进行了首次舱外活动,有多次飞行进行了飞船交会与对接试验。

举世闻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是美国的第三个载人航天计划,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项载人航天计划。从1961年5月开始实施,到1972年12月结束,前后历时11年,耗资达255亿美元。在计划执行的高峰期,参加工程的有两万多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这项载人航天计划的目的是验证新型飞船的性能、交会与对接能力,并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和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为发射“阿波罗”号飞船,美国还专门研制了大型“土星5”号运载火箭,并发射了多种探测器收集月球资料,为登月做准备。

“阿波罗”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登月舱和逃逸救生系统四部分组成,飞船重量4.5吨左右。指挥舱是航天员在飞行中生活与工作的座舱,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也是惟一被回收的部分。服务舱装有发动机、环境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设备。登月舱用于把2名航天员从月球轨道下降到月面,完成任务后再将他们送回到在月球轨道上运行的指挥舱。飞船在进入大气层之前,抛掉服务舱与登月舱,仅指挥舱降落在海上。

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1”号飞船送上太空,7月21日飞船上的2名航天员走出登月舱,首次踏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登月第一人。美国前后花费了18年的时间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登月飞行,这一事件当时轰动了全球。“阿波罗”号飞船总共进行了17次发射,其中7次为载人登月飞行。“阿波罗13”号飞船因故障中途返回地面,实际上有6次进行了载人登月飞行,先后有12名航天员的足迹留在了月球上。航天员在月面上总共停留了近300个小时,安置了月震仪等20多种自动测量仪器,收集并带回了427公斤月面岩石和土壤标本。这些仪器与标本为科学家们日后揭示月球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使美国在载人登月方面获得了世界第一,而前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据说是由于大型运载火箭未研制成功而始终没有实现。

美国与前苏联经过第二阶段的载人航天飞行,掌握了两艘飞船在太空进行交会与对接的能力,考察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设备的能力,并进行了一些科学试验与研究工作,为后来发展载人空间站创造了条件。

(三)发展载人空间站

人类的航天活动不满足于在太空的短暂飞行,而是寻求能够在太空长期生活与工作的基地,充分利用太空独特的环境从事多种科学技术研究、试验与生产,对地球进行观测与监视以及开展军事活动等。因此,空间站的发展受到世界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

空间站又称为轨道站或航天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载人航天器,是人在太空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如同一艘不落的“航天母舰”。空间站通常由对接舱、轨道舱、服务舱、生活舱、太阳能电池帆板等组成。它在长期运行期间,航天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

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单一式空间站由运载火箭或航天飞机直接发射入轨;组合式空间站由多枚运载火箭多次发射或航天飞机多次飞行,把空间站组合件运送到轨道上组装而成。美国与前苏联的空间站都是从发展试验性单一式空间站开始的,利用它为建造实用型的组合式永久性载人空间站进行探索与技术试验。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这标志着人类的航天活动已经从规模小、飞行时间短的载人飞船进入到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应用探索与试验阶段。该空间站长14米,最大直径4.1米,重量18吨,在太空飞行了175天。航天员在站上进行了天文观测、生物医学实验和对地球观测等。到1983年底,前苏联共发射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其中“礼炮7”号空间站上的3名航天员创造了连续飞行237天的纪录。这些空间站为后来建造组合式的大型空间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美国在“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采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技术成果并利用剩余的运载火箭与飞船,开始实施第一个试验性并命名为“天空实验室”的载人空间站计划。1973年5月14日,美国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发射升空。同年,还发射了3艘“阿波罗”飞船与之对接。对接后的空间站长36米,直径6.7米,重量82吨。有3批航天员(每批3名)在空间站上分别飞行了28天、59天和84天。他们用多种科学仪器进行了270多项天文、地理、遥感、航天生物医学实验以及宇宙观测。1979年7月11日,“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在轨道运行6年后坠入大气层烧毁。

1983年11月28日,欧洲航天局研制的“空间实验室”空间站随美国的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在进行了70多项太空试验后,于当年12月8日返回地球。

前苏联利用“礼炮”号空间站的研制与运行的丰富经验,于1986年2月20日用“质子”号运载火箭将“和平”号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送上了预定轨道,这表明前苏联开始正式组装与运行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型的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到1996年4月26日将最后一个舱体组装好,“和平”号空间站组成了一个重量达136吨、工作容积为400多立方米、包含6个舱体的组合式大型“人造天宫”。原计划运行5年的“和平”号空间站,竟超期服役10年。“和平”号空间站在运行的这些年中,已发生了约2000处故障,其中有近100处仍未排除,致使空间站一直处于“带病”运行之中。据估计,要维持它继续运行,每年至少要花费2.5亿美元,这对于资金严重短缺的俄罗斯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俄罗斯决定2001年初让“和平”号空间站彻底“退休”并葬身太平洋。2001年3月23日下午2点,在全世界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和平”号空间站终于走完了它回归地球的全部旅程。在高速坠落的过程中,这个凝聚着人类智慧结晶的庞然大物片片分解、燃烧、消失,在天空中留下一道道明亮弧线。“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坠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迄今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设施最完善、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最终告别人类。“和平”号的坠毁,标志着人类航天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和平”号空间站在运行的15年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为包括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与应用、对地观测和航天技术发展等在内的试验与研究提供了适宜的空间环境,保证了前苏联与俄罗斯在某些领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和平”号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行程35亿公里,进行了1.65万次科学实验。15年里,共有31艘“联盟”号载人飞船、62艘“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实现对接,航天员在“和平”号上进行了78次太空行走,在舱外空间逗留的总时数达359小时12分钟。先后有28个长期考察组和16个短期考察组在上面从事考察活动,共有12个国家的135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工作过。其中俄罗斯航天员波利亚科夫创造了人在太空连续生活和工作438天的世界纪录,阿夫杰耶夫创造了太空飞行累计时间达748天的世界纪录,美国航天员露西德创造了188天女子太空飞行的世界纪录。空间站上共完成了23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进行了诸如培养鹌鹑、蝾螈和种植小麦等大量的生命科学实验,抗流感疫苗的空间材料学和医学实验,均取得极为宝贵的材料和数据。还拍摄了许多恒星、行星的照片,进行了基本粒子和宇宙射线的探测,大大扩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他们还探测了从太空预报地震、火山爆发、水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可能性。此外,“和平”号空间站还在试验人造月亮、空间商业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获得了大量数据及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成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开发利用太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为人类在太空长期生活、远征火星准备了条件。

也许正是因为“和平”号空间站为人类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这样卓越的贡献,人类才对它的离去抱着一种难以割舍的复杂感情。它的离去,正像许多人已经认识到的那样,是一个航天时代的结束。然而,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止,正是在“和平”号空间站所积累的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国际空间站已经在太空开始构建起又一个空间基地。在告别“和平”号的同时,我们更有理由坚信:人类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必将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也将载人空间站计划列入了重要的发展目标。但是美国认为,大型空间站不可能单纯依靠一次性使用的载人飞船进行人员和物资设备的保障与输送,必须要有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以大幅度降低运输费用,因此,美国将发展重点转向研制航天飞机。20世纪80年代初,航天飞机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为美国建造大型的永久性载人空间站提供了技术保障。

1984年1月,美国总统里根正式下令研制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经过几年的方案论证与设计,终于在1987年经里根批准开始启动命名为“自由”号“双龙骨”结构的空间站计划,并邀请欧洲航天局、日本和加拿大参加。由于该空间站方案规模过大、投资过高而几经修改,后来变成了“单龙骨”方案。1993年10月16日,俄罗斯也接受了美国等国的邀请,正式成为合作伙伴,并放弃了建造“和平2”号大型空间站的计划。俄罗斯的加入不仅扩大了空间站的规模,而且使该项目成为几乎包括所有航天大国在内的国际性计划,因此后来就直接称为国际空间站计划。1997年10月,巴西也加入了这一国际合作的载人航天计划。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结构十分复杂、规模极其庞大和功能非常广泛的大型空间设施,将由各参加国提供不同的舱段挂靠在桁架上组成。该计划总投资约500亿美元。1998年11月俄罗斯首先用“质子”号运载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多功能舱发射入轨,此后将用航天飞机和大型运载火箭把其他部件运送入轨,并在轨道上组装。该空间站将在2004年前后建成。建成后,该站的总重量将达到423吨,长度108米,宽度88米,密封舱容积达到1202立方米,可供6~7名航天员长期居住与工作,在轨运行寿命为10~15年。

国际空间站投入使用后将成为21世纪初惟一在轨运行的大型永久载人轨道设施,并成为供人类进行各种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试验的载人空间基地。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标志着载人航天活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4月28日下午,美国亿万富翁、61岁的蒂托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顺利升空,他是全球第一位太空观光客。4月30日,“联盟”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5月6日,载有蒂托的“联盟”号飞船的返回舱准确安全地降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历史上首次太空之旅圆满地划上了句号。此次太空之旅创造了世界航天史和旅游史上的奇迹,向世人展示了俄罗斯的航天技术水平及其航天商业开发所取得的骄人成就。为了这次太空之旅,蒂托向俄罗斯航天机构支付了2000万美元。

同类推荐
  •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所以人一定要勤奋。那么样付出,付出在哪里?这一点很重要。勤奋的道理也一样。所谓走捷径或找机会就是讲这个道理。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脑力有限,你用在什么地方或一段时间内在什么地方付出,回报就会出现在哪里。
  • 洋葱头历险记

    洋葱头历险记

    《洋葱头历险记》是一本很“童话”的作品,获得了1970年“国际安徒生奖”。作者姜尼·罗大里是一位很有童心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作品中他塑造了很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整篇童话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构思大胆独特,想象丰富,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深受小读者的欢迎和喜爱,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出版,是世界公认的经典之作。
  • 谜一样的飞碟

    谜一样的飞碟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最时尚的猪

    最时尚的猪

    本书撷取了作者多年来发表在各大报刊上的各类故事,有发人深省的市井故事、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风趣诙谐的幽默故事,令人惊叹的传奇故事以及充满想象的奇幻故事。文章可读性强,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
  • 王子少年的故事

    王子少年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热门推荐
  • 亿万宝宝:买个首席当爹地

    亿万宝宝:买个首席当爹地

    七年前,她告白失败,酒吧买醉,她失身于他。阴差阳错的一夜后,该死的女人竟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七年后,她被儿子诱拐归来。再次遇见。他决定不再放过她,不择手段她也得为他留下。当被人宠惯的别扭女杠上一向隐忍的腹黑男,外加一个天才可爱的儿子霸道天团。这个世界如何能不疯狂。
  • 修真小时代

    修真小时代

    这是一个炼器为主的修真时代。法宝的作用对修士的提升是巨大的。这里有很多法宝的效果和地球上的电子设备功能相像,有远程通讯法宝,有影像播放法宝,如果不是自己修炼出来的灵力时刻在体内游走,林天会觉得自己是穿越到了未来科技文明世界。
  • 万界天帝

    万界天帝

    诸天万界,唯天命至高,亘古永存,然无人能悟其之奥秘!当暴走的无上血脉与天命产生交集,轮回变更,新的纪元开始。身具狂暴完美疯魔血脉,灵界至高天尊残魂,天命之盘,他将踏上天道的命运,夺天道,暴走万界
  • 二悬铃木

    二悬铃木

    二悬铃木是一种梧桐树的名字,就是校园里面遮天蔽日,树下欢声笑语的那种。所以,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但也许你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曹墓天书

    曹墓天书

    一个盗墓贼离奇死亡,死因让法医宋晓婵无法解释。死者身上的一块六芒星状的古玉引起了刑警队长程淼的注意。经著名考古学家萧暮古教授的坚定,发现古玉背后的纹路竟是一幅地图。是谁把地图刻在了古玉之上?地图所指的位置又在哪里?盗墓贼的死与这块古玉有关系吗?为了探寻究竟,程淼与萧暮古出发了……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诸神渴了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诸神渴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武动天域

    武动天域

    我是谁,魂武盖世,古今第一!眼看自己一众至亲同门惨死在同门手中,却无能为力。苟活的自己怎能甘心?一个门派有什么好怕的,血海深仇,大不了一拳轰碎成渣!入灵境,淬极境;闯遗迹,夺传承;拜宗门,搅风云;守承诺,报血仇;……不料得知惊天大秘,乱世将至,我要逆天而行,震动荒地,武动天域。
  • 语霸

    语霸

    一语可破天,一词可通神。这是一个成语的世界,一个成语可幻化无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成语可幻虚为实,一切成语皆可修成神通。凡人可修词咒,聚灵化神野兽可修词咒,成圣做祖顽石可修词咒,开窍成灵只要你会成语,一切皆有可能,明白成语的真意,成神也非虚妄一次穿越让周语来到了这里,他发现在这成语的世界自己大有可为且看他如何用成语逆流而上,来把这世界玩弄在鼓掌之间
  • 灵眼皇妃,这个大臣不好惹

    灵眼皇妃,这个大臣不好惹

    一场穿越,她掉进了一个铺设千年的迷。他自称是迎她回宫的大臣,却在她回宫当天就占有了她。他喂他哑药,将她扔进了开水桶,还让她从他的贴身婢女一路变成皇帝的宠妃。白日里,他仍旧是朝庭呼风唤雨的大臣;夜里,却几次三番出现在她的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