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61500000009

第9章 人死观问题补议

我在《悠得斋笔记》中,谈论过一个话题:人生观与人死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后来,我把这个话题选入了《书路鸿踪录》(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之中。但过于概括,因而补议如下。

人生观和人死观是生命的两端,是以人为目的、尊重人的价值和追求生命的意义的人文精神三大要素的体现。人的生命是一个自然过程。生与死,正如庄子所说:“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不过,对生与死的观点,却理解纷纭,莫衷一是。

我谈此话题想起了《论语》中孔子的话:“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想起了《史记》中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还想起了鲁迅的《老而不死论》。回忆我后半生进入中东史研究领域,穆罕默德圣训中“三不死”的命题,颇发人思考。“三不死”是:人死一切皆止,唯川流不息的施舍、益济众人的学问和常为先人祈祷的后代不死。

我谈此话题,想到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东邻日本的川端康成,他在自杀的十二年前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他的后面的一句话,耐人深思。汪曾祺晚年说过,他是“哭着生,笑着死。哭着来,笑着去”,可说是对这种人死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文明史和思想史昭示我们,大文豪、大思想家之所以被死亡困扰,那是对人类终极关怀问题的深切关怀和思考。我再举两位世界文化伟人的个案,作一个说明。

第一个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名言是:“要是一个人学会了思考,不管他思考的对象是什么,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死”。人愈到晚年,愈经常想到死,这并不都是怕死,而对善于思索的人来说,是思想成熟的表现。托尔斯泰所说的思索,正是这个类型中的普遍类型。思索到死,才会珍惜生命,做到无愧人生,无悔无怨人生。我曾多次向青年人讲,要倒看人生,从终点看起点,从死亡来审视生命活动。只有如此,才会在做什么,如何做等人生行为问题上,保持理性的自觉。

第二个是歌德。对死亡问题的思索之深,在哲人中当推德国的歌德。这位文化巨人、思想巨擘在31岁(1780年)时,在吉息尔山顶的小木屋中写下了下列小诗:

群峰

一片沉寂,

树梢

微风敛迹。

林中,

栖鸟缄默,

稍待,

你也安息!

64岁(1813年)时,第二次去这个小木屋时,将墙壁上小诗重描了一遍,以加深笔迹,加深他的思索。

82岁(1821年)时,第三次去这个小木屋时,他在小诗面前默思伫立思索,自言自语道:“稍待,你也安息!”说完,揾淚下山。

次年,他以83岁高龄逝世,安息了。他三上吉息尔山,写诗,思考诗,都是一首诗,一首在人生历程中思索死亡的诗。他这样不知疲倦地思考死亡之谜,是忧思着心灵深处埋藏着人类的双重忧思:既对生命的渴望与留恋,也是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人生观和人死观交织在他思索的全过程中。写到这里,不由人想起了他在同年完成的《浮士德》第二卷中,借主人公之口,道出了他的心声:“瞬间啊,停留一下吧,你是那样美!”

谈到人死观时,不能不提到歌德同他的秘书爱克曼的谈话:“到了75岁,人总不免想到死。不过,我对此之处之泰然,因为我深信:人类精神是不朽的,它就是太阳,用肉眼看,它像是落下去了,而实际上永远不落,永远不停地照耀着。”我想,歌德面对落日,说这些话,是对活着的人的启示,在于一个人活着怎样和有限的时间、空间打交道。人的一生,时间是短暂的,空间是有条件的,但生命是美好的,它可以使人生更有益于社会、有助于文明,问题是时间和空间的质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托尔斯泰和歌德的言行,又使我想起了我国宋代大诗人陆游。不是吗?他们在人死观问题上有相近之处啊!陆游在《示儿》诗中道出了他死亡之前的、未了的爱国情:“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上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看透了死亡,人死了,一切皆空,但国家未统一,多么不愿意死啊!无奈啊,只有让儿子在有朝一日,军队北征之时,家祭时别忘告诉他的好消息。陆游一生的雄心壮志是未酬的,请看的诗:“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征战多。扫尽烟尘归铁马……”还有“楼船雪夜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他多么愿为生活付出一切啊!特别是他晚年多次去沈园,那是既为怀恋往日爱情,又是对逝如流水时光的追思和对生命的惋惜。“少小那知世事艰”,老年才会体验到人生的不易。然而,生是起点,死是终点,从起点看终点,重要的是看待生命的距离感,是保持一点的时段来审视生命,真正做到过好每一天。宝贵之处在于总结了生命经验,问题是在生与死之间的长过程中,谁又能时刻清醒而自觉地去总结这些经验呢?

2003年9月12日凌晨1时49分至13日下午3时12分,广州急救中心接到7宗自杀报案。据统计,自杀事件正在50岁以下人群中攀升,中国自杀者已占世界1/4.法国社会学家乔治·米诺瓦写了一本《自杀的历史》(2003年1月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其中谈到法国每年都有12000人自杀成功,120000自杀未遂。死于自杀的人远比死于车祸的人多,大约每50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自杀,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是什么具体原因,都是对生命的提前自我否定。对自杀现象除了加强干预机制建设之外,要不要从人死观的视角,解决人们的心理危机呢?

人类行为中还有比自杀更特殊的事吗?动物的自杀现象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会对自己的存在进行思考,一些人选择了在疾病、衰老或战争到来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疯了吗?他们是证明自己对生命有最高决定权吗?乔治·米诺瓦在《自杀的历史》中研究了16世纪以来西方世界对死亡的看法,提出了要理解自杀者,理由是他们的态度揭示了生命在社会中的价值问题,而这种态度既与个人有关,也离不开集体和时代的影响。

他认为:“如今,我们拥有和自杀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但对最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却一点进步都没有。如果人们都默认无论花什么代价只要活着就比死亡有价值,而且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那思想就不会进步。”他提出了“安乐死”问题。对这个人死观中的敏感问题,面对着数以百万计的忍受着煎熬过着非人生活的人群却被宣布要活下去的严峻现象,他叹息地问道:“价值观上的转变是困难的,那些聚集于生物伦理的争论,难道不应该也考虑一下死亡伦理学?”这是他《自杀的历史》总结一节中最后的一句话!

北京有位28岁的女作家,专门作死亡记录,把晚报上有关死亡的事件逐日记下来,写在一个墨绿色的笔记本上。她说:在2003年一年,在录的死者达3000余人。她对北京电台记者说,她把每天都认真、快乐地当作最后一天过,她从记录中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且她要死亡记录记到她最后的一天。她的工作是对人死观的实录。

人必有一死,但在未开化的原始人那里却不这样认为。人类学家对澳大利亚、非洲和美洲处于初级文明阶段的部族调查证明,都证明了这一点。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认为,这是现代人与原始人智力习惯的重大差别之处。这个结论乍看有理,仔细想起来,并不是无隙可击的。现代人虽不把死亡归之于巫术,而归咎于基因缺陷,似乎只要找到长寿基因,生命就可以获长生不老。俄罗斯科学家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在《永生的医学》一书中,认为只要不同季节吃不同食物,人就可以活到280岁!人类文明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对死亡的看法和心态不见得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人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人的个体是有限的,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也将会消亡的。有限的人,却向往着无限的前程,真不如对死亡采取一种积极而豁达的态度!据说世界上最长寿的法国妇女活到一百几十岁,她面对记者关于养生之道的问题,回答是:千万别活那么久!

不仅物种,就是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皆必有终。银河系何其茫茫,每个月中就有一颗恒星走向死亡。诗人郭沫若歌颂的“永恒的太阳”,太阳其实也不是永恒的。据天文学家推测,46亿年前诞生的太阳,将在50亿年耗尽所有能量而走向死亡。不过也不必消极悲观,杞人忧天。天文学家对新发现的星云中彗星形态“结”的研究,这些死去恒星的残存材,将成为下一代恒星形成的原料。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人们对生死自不应持悲观消极态度。有了宝贵得只有一次的生命,又知道这宝贵的生命必然要走向死亡,那就应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在面临的具体时间段完成自己应该而能够尽力完成的具体社会任务。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一个又一个地具体体现在自我走过的人生之路上。到了死亡这一天,必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悔,必不会因为庸碌无为而恨,必不会面对死亡而恐惧!

同类推荐
  •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 活色生香的民俗

    活色生香的民俗

    很多人都对民俗知识不太了解,或对民俗现象了解得不大正确,认为民俗是土气的、不入流的,是大红大绿、俗不可耐的。这是极为肤浅的看法,是不应该出现的看法,说明我们对造就了自己的文化缺乏认识,很陌生,很疏远。这不仅是我们的过失,也是历史的遗憾。民俗史与人类史互相交叉,与考古史互相渗透,与宗教史互相感染,与语言史互相弥补……总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进入民俗史,都是庄严的、严谨的,也是活泼的、活色生香的。了解民俗,就是了解真实的生活,就会明白生活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阅读此书,就是步入生活腹心的快捷方式。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四大名石故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故事。
  • 修德养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修德养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九天六界

    九天六界

    无极是人界昆仑派的人,而其五界为了人界昆仑派和蜀山剑派的功法,对人界不顾凡人生死,大打出手,无极为救天下苍生而生死。经过投胎转世来到明洪武年间,不幸的是在其十岁那年家族被人灭杀其爷爷为让其脱险从家后山扔下!而林无极万幸不死,还找到一处山洞,此洞正是当年无极修炼处,而他也一步步的走向修仙之路!
  • 绝世妖姬:腹黑王爷火爆妃

    绝世妖姬:腹黑王爷火爆妃

    (本文已弃)“来人呐!救命啊!强~奸~啦!”某人满头黑线,道:“够了!闭嘴!”某女“呜呜呜,家暴啊,没天理啊!夕焰,你去哪了,救我啊!”“宫慕晴!”某人怒吼!“干什么干什么?造反啦?今晚不许进房!”某女怒,老娘不发威,你当老娘是病猫呢!某女傲娇转头,大跨步走了。“爷……”没等某侍卫把话说完,某爷已经消失在原地。远处隐隐约约传来,“慕儿,娘子,我错了!”“哼!”“娘子,我错了!”某侍卫……若下一秒是世界尽头,我愿意陪你一起毁灭!三千溺水我只饮你一瓢!天下之大,我只要你!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你,此生无憾!
  • 道法洪炉

    道法洪炉

    (大家请看我的新书《深渊中走出的道士》,新作者名,无谓西东。)———————练武和修道不同。练武,练的是真气,真气淬炼肉身,摹拟猛兽,借其形而炼己身,一吼震山壑。道家,信奉人体四肢百骸,甚至头颅、心脏都各有神灵,被称为‘养神术’。这里有役使鬼神,撒豆成兵,生撕虎豹,沐浴龙血。而苏知,就是一个极少有可以同时修炼武者和道家‘养神术’天赋的人。……
  • 刀剑歌

    刀剑歌

    本书讲述了一个武者逆天修行的经历,其中不乏离奇的遭遇,血与泪浇铸而成的凯歌,更多的是决不放弃的精神……
  • 纯男霸占邪恶女

    纯男霸占邪恶女

    小雪得知自己最爱的男人慕天龙竟然马上要跟杨氏集团的千金杨柔柔结婚的时候,痛苦万分,出了车祸,失去了肚子里的慕天龙的孩子。一年后,一次偶然,小雪遇到了慕氏集团的二公子弱智贵公子慕天阳,两人在街上发生了争吵。小雪因此失去了工作,无意之中看到了一则保姆招聘的启事,糊里糊涂的就成为了慕天阳的保姆。得知慕天阳是慕天龙弟弟的小雪开始想办法报复慕天龙,但是当她知道了慕天龙的苦衷之后决定原谅他,再给他一次机会。
  • 晚安,故事

    晚安,故事

    相亲相爱的双胞胎远离城市的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双胞胎。他们家庭富裕,哥哥既无须赶走弟弟,弟弟也不需抢夺财产。他们的父母早亡,两人相依为命,住在山脚边大橡树下的房子里。双胞胎长得很像——同样英俊。好像流落世间的王子,再加上父母双亡,如果有人耐心考证,相信一定能发现些什么。淳朴而富有同情心的村民相信着,隐隐约约,双胞胎不同凡人。打从双胞胎来到这里,村民就对他们很尊敬。兄弟俩的离群索居也加强了这种尊敬。
  • 机关无敌

    机关无敌

    他从天才颓废成废材,只因被父亲欺骗。然而,当真相出现之后,百里行才知道这个世界那么复杂,也还有人需要他。法自术起,机由心生!这里有精湛的机关术,兽型机关、兵器类机关……这是一个少年在这片大陆成长为无敌存在的故事!
  • 穿越之人鱼祭祀

    穿越之人鱼祭祀

    绝美人鱼异世来,桃花朵朵开。一条美女蛇既骚包又无下限;一只蠢萌小兔看似纯洁实则腹黑;一个清俊如谪仙实则是一个坑死人不偿命的笑面狐;一个从里到外都黒到彻底,动不动就玩沉默的缺爱孩子,实则内心如火;一只傲娇炸毛的兽兽,你既然会化形了就不要老是往人怀里扑好不好!还有隐藏在暗处蠢蠢欲动的大boss,原来就是一个刚满18岁的小兔崽子!温柔冷静的人鱼祭祀表示你们不要再闹了……那怎么成?不闹这本书就要完结了。
  • 武运天道

    武运天道

    星辰三千万,帝君重降世。挥剑战九霄,以武运天道。
  • 半九亭集

    半九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