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53600000010

第10章 仔细倾听对方的言谈语态(1)

察言是识人的关键

古人云:“言未出而意已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常常是欲言又止,吞吞吐吐,那么此时他内心的心理密码已经泄露了他的真实动机。下面的几点是告诉人们怎样通过察言而洞察人心的具体办法:

一、在正式场合中发言或演讲的人,开始时就清喉咙者,多数人是由于紧张或不安。

二、说话时不断清喉咙,改变声调的人,可能还有某种焦虑。

三、有的人清嗓子,则是因为他对问题仍迟疑不决,需要继续考虑。一般有这种行为的男人比女人多,成人比儿童多。儿童紧张时一般是结结巴巴,或吞吞吐吐地说:“嗯”、“啊”,也有的总喜欢习惯性地反复说:“你知道……”

四、故意清喉咙则是对别人的警告,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意思是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可要不客气了。”五、口哨声有时是一种潇洒或处之泰然的表示,但有的人会以此来虚张声势,掩饰内心的惴惴不安。

六、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声音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

七、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声音会阴阳怪气,非常刺耳。

八、有叛逆企图的人说话时常有几分愧色。

九、内心惭趋兴盛之时,就容易有言语过激之声。

十、内心平静的人-声音也会心平气和。

十一、心内清顺畅达之人,言谈自有清亮和平之音。十二、诬蔑他人的人闪烁其词,丧失操守的人言谈吞吞吐吐。

十三、浮躁的人喋喋不休。

十四、心中有疑虑不定思想的人说话总会模棱两可。十五、善良温和的人话语总是不多。

十六、内心柔和平静的人,说话总是如小桥流水,平柔和缓,极富亲和力。

如何从一个人语言的密码中破译对方的心态呢?闲谈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因为闲谈大多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这会使对方心理上御去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此事是秘密决定的,各报记者都很想探得秘密,竭力追逐参加决定会议的大臣采访,却一无所获。这时候,有位记者有心研究了大臣们的心理定势:大臣们不会说出是谁出任首相,假如问题提得巧妙,对方会不自觉地露出某种迹象,有可能探得秘密。于是,他向一位参加会议的大臣提了一个问题:此次出任首相的人是不是秃子?因为当时有三名候选人:一是秃子,一是满头白发,一是半秃顶,这个半秃顶就是东条英机。在这看似无意的闲谈中,这位大臣没有仔细地考察到保密的重要性,虽然他也没有直接回答出具体的答案,聪明的记者,从大臣思考的瞬间,就推断出最后的答案,因为大臣在听到问题之后,一直在思考半秃顶是否属于秃子的问题。记者从随意的闲聊中套出了他需要的独家新闻。

与人谈话时,一些见识浅薄,没有心机的人就会很容易地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倾诉给你听。对于这种人,你不应和他保持更深更多的交往,只需当作一个普通朋友就行了。

假如和对方相识不久,交往一般,而对方就忙不迭地把心事一古脑儿地倾诉给你听,并且完全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很容易令人感动的。然而,转过头来他又向其他人做出了同样的表现,说出了同样的话,这表示他完全没有诚意,绝不是一个可以进行深交的人。

这种人对一切事物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千万不要附和他所说的话,最好是不表示任何意见,只须唯唯诺诺地敷衍就够了。

还有一类人,他们惟恐天下不乱,经常喜欢散布和传播一些所谓的内幕消息,让别人听了以后感到忐忑不安。其实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满足一下他们不甘久居人下的虚荣心。他们并不是心地太坏的人,只要被压抑的虚荣心获得满足之后,他们也就消停无事了。

以倾听方式出现的人,其表现是支配者的形态。这种人物的谈话从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关自己身边的人。他们的话题反而是涉及别人的一些琐事,或对方的隐事秘闻,甚至对对方的一举一动或每条花边新闻都捏着不放手。这是完全彻底地侵犯别人的隐私。

从男女情况的角度来看,表示你很关心对方,或者极度爱着对方,因为你是个忠诚的倾听者。

像这样的倾听者,非常喜欢把话题的重点放在跟自己完全无关的人、名人、歌舞影星的花边新闻轶事方面,这说明他的内心存在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欲望。

由此可见,他是个沉迷于闲谈名人或明星风流事的人,也说明他很难拥有真正的知心朋友。这类人或许是因为内心生活很孤独,没有生命的激情。一个人过于关心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并且十分热心去谈论他们,都是表示他内心世界的孤独和空虚。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无论在何种场合,与别人交谈时,都爱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奋斗的经历。惟恐别人不知道他的光荣历史,而结果,并不像他想像得那样好。

其实,从某个方面来分析他,可以发现他是个对现实不满的人。虽然他没有用怨恨的语言倾诉他的想法,相反是用自我表现的方式表达出来。

事实上,他还不知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或许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完全靠怀旧来过生活。

不过可以看出他确实陷入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可能他的升职途径遭受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所以他希望忘却现实,喜欢追寻往事来弥补现在的境遇。

这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因为眼前的情况是如此的残酷,所以,他仍用梦幻般的表情来谈。从他的话题里,别人会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正在潜伏着一股无可救药的欲求和不满的情结。分析一个人的内在表现时,他的潜在欲望不但隐藏在话题里,也存在于话题的展开方式上。在聚会上,大家彼此正在交谈时,突然有人竟然不顾别人的谈话,而突然插进毫不相干的话题,这是相当令人讨厌的行为。

有的人在和别人谈话时,经常把话题扯得很远,让你摸不着头绪,或者不断地变换话题,让别人觉得莫名其妙。这说明这种人有着极强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现意识,在他的意识中,很少把别人放在眼里,而完全摆出我行我素的模样,让别人都去听从他的主张,以他的意见为主导。

一般说来,一个政府官员或一个企业的领导,都会有滔滔不绝谈话的习惯,其实,透过这种表面的现象,可以看出他担心大权旁落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喜欢占据优势地位的人。

话题的内容不断变化固然是个好现象,但谈得离谱,一切都显得毫无头绪的样子,那就会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假如他是个普通人,总谈些没有头绪的话题,或者不断改变话题,东拉西扯,那就表示他的思想不集中,给别人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这说明他是个缺乏理性思考的人。

当然,一个优秀的谈话者,是很少谈及自己的东西的,而是将对方引出来的话题分析、整理,结果不断地从对方身上吸取许多知识和信息。在一般情况下,有的人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倾听对方的谈话上,从性格上讲,这一类型的人很想理解别人的心思,而且具有宽容的心态,有真正的君子风度。苏东坡是宋代文学家,他极具语言的天赋,长于雄辩的他,却非常注重别人的谈话。有时和朋友聚会,他总是会静下心来,听他们高谈阔论。一次聚会中,米芾问苏东坡:“别人都说我颠狂,你是怎么看的?”苏东坡诙谐地一笑,“我随大流”。众友为之大笑。即使是朋友间的不同观点,他也以“姑妄言之,且姑妄听之”的态度对待。

经常使用如“嗯……还有……”、“这个……”、“那个……”等的人,表示他的话不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无头绪,思绪无条理。但即使同样使用连接词,常用“但是……”、“不过……”的人,一般可以认为其思考力较强。当他们在讲话时,脑子里还会浮现相对语以资过滤求证。所谓能言善辩、头脑敏锐的人,就是指此类的人。但是如果此种语调反复出现多次,其理论也随之翻来覆去,迫使对方紧随不舍,不知不觉中被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招架之力。

经常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人,大都比较慎重。也正是因为如此,说话难免时断时续,只好在重新整合之时,才可以继续下去。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在人际关系中,最容易被破译密码的语言,就是客套语。客套语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客套语要运用恰当,过分牵强而显得不自然的人,说明此人别有用意。客套语的反面是粗俗语,一些人会对白己心仪之人,必然冒出随意的言语,以示双方的关系非同一般,给人以亲密感的误会。在毫无隔阂的人际关系中,并不需要使用客套话。不过,当在此种亲密的人际关系里,突如其来地加入客套话的时候,就必须格外小心。有时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异乎寻常的客套话时,就很可能是心里有鬼的征兆。

用过分谦虚的言词谈话时,可能在表示强烈的嫉妒心、敌意、轻蔑、警戒心等等。语言是测量双方情感交流的心理距离的标准。客套话使用过多,并不见得完全表示尊敬,往往也可能含有轻蔑与嫉妒的因素。同时,在无意中会将他人与自己隔离,具有防范自己不被侵犯的预防功能。

某些都市的人,对外乡人说话很客气。这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是一种强烈的排他性表现。因此,往往无法与人熟悉,尽是给人以冷淡的印象。以此类推,假使交情深厚的朋友,仍不免使用客套话时,则很可能内心存有自卑感,或者隐藏着敌意。

喜欢使用名人的用语和典故的人,一般来说大部分都属于权威主义者。

对于使用借用语的问题,不但是使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透露一种超越自己以上的东西,一种自我扩张的表现欲。

假如你开口闭口就爱抬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语言或外国语,就会让人有一种走错庙门的感觉。事实上,他只是一个用语言当作防卫自己弱点的人。他这样做,无非是加强说话的分量,同时也表示自己的见多识广,来抬高身份和扩大自己的影响。

听一听语音高低

语音,人的第二种表情

有人曾经说过:“人的表情有二,一是表现在脸上的表情,二是表现在言谈中的表情。”的确,听一个人言谈,即可大致了解其心理状态。

一般说来,在言谈中足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态度、感情和意见。固然,言谈的内容是表现的因素,但言谈的速度、语调、抑扬顿挫,以及润饰等,也足以影响谈话内容的效果。我们往往在无意中,会经由这些因素,表现出所谓的言外之意。而听者也会设法从这些因素来试图了解对方的心思。

在言谈中,有的人说话可能带有弦外之音,但是只要仔细捉摸,便不难看出其端倪,了解其真正的意图。

在说活过程之中,人的内心感受会直接影响声音,而另一方面,声音的节奏也是内心活动的一种表现。

《礼记》中谈到内心与声音的关系。《礼记·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对于一种事物由感而生,必然表现在声音上。人外在的声音随着内心世界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声音不但与气能结合,也和音乐相呼应。因为声音会随内心变化而变化,因此:

内心平静声音也就心平气和;内心清顺畅达时,就会有清亮和畅的声音;内心渐趋兴盛之时,就有言语偏激之声。

这样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声音里判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有关这方面知识,《逸周书·视听篇》讲到的四点值得研究: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声音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内心诚信的人,说话声音清脆而且节奏分明,这是坦然的表现;

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阴阳怪气,非常刺耳;

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语调温和如水,好比细水之流,舒缓有致。

从打电话的声音

我们平时与一个人交谈时,可以从他的声音判断出他的性格。那么,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电话里,我们又怎么通过声音断定他的性格呢?

外向型的人一开口说话声调就富于节奏感,给人一种爽朗而活泼的感觉。他能够礼貌周到地报上自己的姓名,虽然说话多少快了一些,但是能够很快地说明他打电话的用意。这一种外向型的人,都希望面谈的时间越快越好,至于见面的地点,他也会配合着对方的意思,很快做出决定。

同类推荐
  • 领导庆典贺词大全

    领导庆典贺词大全

    公开发表贺词时,你会哑口无言吗?你会词不达意吗?无论政界还是商界,一番激动人心的贺词演讲是领导者在庆典场合中展示才华与魅力的机会。本书囊括佳节、新婚、开闭幕、开业、生曰等多种场合的领导庆典贺词,为读者提供最全最新的范倒。
  • 看透牛皮经

    看透牛皮经

    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阅读禅门公案,是最具挑战性的心灵探险,我们永远不知道就在下一瞬间,会有什么奇妙非凡的事情降临在我们身上!
  • 职场潜伏心理学

    职场潜伏心理学

    职场是人的江湖,有多少精明能干的高手没有输在刺刀见红的沙场,而是输在了暗流汹涌的内部关系上。我们每个职场人都需要了解心理学规律,掌握“职场读心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本书精选世界上最权威的心理学定律,结合最生活化的案例,让你看透周围人的内心,在职场游刃有余!
  • 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

    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

    人生在世,总有很多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顾此失彼。有多少人曾经遇到过自己最大的麦穗时,他却没能摘下,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于是,在患得患失中,我们不断地在寻寻觅觅,却最终给自己人生留下不少遗感。
  • 思考与成功

    思考与成功

    马登的一生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不但获得了财富和成功,而且将其传播出去,点亮了数以亿计年轻人的生命。当代成功学家诺曼?文森特?皮尔说:“我读过马登的所有著作,是他促使我发展了‘积极思考’的人生哲学。在我看来,马登与爱默生、梭罗、卡耐基一样,都是伟大的作家,都是积极思想的倡导者。”马登除了生前出版的多达45部的作品之外,去世的时候还留下了超过200万字的手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生的资本》、《高贵的个性》以及《思考与成功》,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马登的全貌,也能够提纲挈领地把握其思想的精华。
热门推荐
  • 婚成蜜就:总裁的契约新娘

    婚成蜜就:总裁的契约新娘

    “我说我爱你的时候,你好像听见了一个“屁”似的嫌弃。我说我不再怕你了,因为不爱了,你却把我奉为唯一。早干嘛去了?伤已经那么深了。我一遍遍的告诉自己:不能再回头,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但我又忍不住想你……我想知道,还有谁和我一样,脚下踩着伤,仍咬着牙在坚强。我这辈子没做成过什么大事,唯独把“爱你”这件事坚持了下来,结果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对强占

    绝对强占

    姐妹俩企图李代桃僵,瞒天过海,欺骗男人。岂料,男主冷眼旁观,推波助澜,看着她们一步步跌入了他精心布置的圈套中。瞒天过海的下场就是赔上了自己!男人和女人的爱情战争。
  • 盛开在掌心的茧花儿

    盛开在掌心的茧花儿

    《盛开在掌心的茧花儿》是一本集爱情、亲情、友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真诚相助的故事书。在《盛开在掌心的茧花儿》中,《打死不说我爱你》会告诉你什么是人世间最温暖的爱情;《蝴蝶之家》会告诉你每一双手的相握,都会让世界多一份暖暖的爱意;《你就是那最美的栀子花》和《请到天堂门口来接我》则会告诉你,心有阳光,、无论再困窘的生活都会充盈着快乐与幸福。
  • 竹舞风吟

    竹舞风吟

    乱世荒唐事是是非非人
  • 前清之旅

    前清之旅

    讲述了姐妹俩穿越到前清皇太极时期的故事,见识了清太祖与清太宗开拓清朝的风光岁月。既要守护江山,还要应对宫内的尔虞我诈。亲情、友情与爱情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六字咒王经

    六字咒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至尊纨绔

    至尊纨绔

    异世重生,她一夜间退去平庸,一袭白衣风华无限,引天下无数男女为之疯狂!她阴险狡诈嚣张无耻,他冷漠狠辣毒舌腹黑。她无耻无下限,他腹黑无底线。卖萌?撒娇?遇鬼?只要她高兴,他可以做任何事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遥远的大红枣

    遥远的大红枣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The Mistletoe Bough

    The Mistletoe Boug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