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9300000067

第67章 宁夏的历史变迁与行政建置沿革

宁夏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区之一,早在战国秦时就有郡县的建置。但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疆域范围时有消长,行政区划每多变迁,加之地形的变化、河流的变迁、道里的改向、聚落的兴衰、地名的更迭,错综复杂,变化频繁,给后人留下许多茫然。甚至历代有关史志著作中,对宁夏的行政沿革、历史地理,亦往往张冠李戴、南辕北辙,错讹不断。为了帮助今天生活和工作在宁夏的人们正确了解宁夏的历史全貌,并理解当前宁夏行政区划变更的历史渊源与积极作用,就有必要将宁夏历史变迁与行政建制的来龙去脉先作一个概略的介绍。

一、宋朝以前的历史与行政建置概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大西北东北部,居黄河中上游,北峙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由北部横穿全境,历史悠久,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早在2.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曾在这块大河两岸的沃土上劳动、生息、繁衍。夏、商、周三代以前,这里先后是史称为荤粥、鬼方、猃狁、害夫和戎、狄等部落氏族的活动场所。到春秋时代,今宁夏南北大地分别是义渠戎、乌氏戎、朐衍戎等部的居牧地。

战国时期,秦国先后在今宁夏南北第一次设置乌氏县(辖今固原大部)和朐衍县(辖今吴忠市大部)。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国添设北地郡(治今甘肃宁县西北),乌氏、朐衍二县隶之,并于缘边首次筑长城以拒北方胡人南侵,这是中原政权在宁夏地区正式设立行政建置的开始。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分全国为36郡,亦包括北地郡。秦朝还在宁夏北部设立浑怀障(今银川兴庆区月牙湖乡南)和神泉障(今吴忠利通区西南部)两处军城,并开始在沿黄河东岸地区进行屯垦,这是宁夏北部地区的第一次移民开发。

两汉时期,大规模“募民徙塞下屯耕”,大兴开渠引水灌溉,自朔方(今宁、内蒙古河套灌区)以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普遍修渠溉田,使得黄河右岸广大新垦区出现“冠盖相望”的繁荣景象。宁夏的农业又一次得到全面大发展,今宁夏北部即是时称为富裕代名词“新秦中”的一部分;南部亦“马匹遍野”,“畜牧为天下饶”。其间,又从北地郡析置安定郡,治高平(今固原原州区),上隶属于凉州刺史部,下辖21县,在今宁夏境内可考者有高平、朝那、泾阳、乌氏、参糹言糹、眴卷、三水等7县,辖境包括今固原市大部和吴忠市、中卫市南部部分地区;原北地郡,先治马领(今甘肃庆阳西北),后移至高平县(今吴忠利通区西),上隶属于朔方刺史部(这是宁夏别称朔方的缘由之一),下辖19县,在今宁夏境内有灵武、富平、灵州、朐衍、廉等5县,辖境包括今宁夏北部黄灌区等市县大部分地区。

汉武帝巡行各郡,多次来到北地、安定地方,认为两郡是防御匈奴入侵的要冲。为了加强该地区军防,他命令在乌氏县瓦亭关(今固原南)、朝那县萧关(今固原东南)设重防,还在富平县神泉障设北地都尉,浑怀障设浑怀都尉,以加强河防与边塞军卫管理。另在三水县(今同心东)设立自治性质的属国,负责安置匈奴来降者,朝廷选派属国都尉进行监管。所以“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盟,牛马布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汉末卢芳、隗嚣、高峻等先后割据今宁夏地区,使该地区频遭战乱,加上其后羌人起义的打击,人民逃亡,治所内徙,最终于东晋时归属于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国。

大夏以统万城(今陕西靖边白城子)为国都,在宁夏设置高平镇(今固原原州)、薄骨律镇(今吴忠境内)和饮汗城(今银川境内)管理之。大夏王还在饮汗城建丽子园,以为行宫御花园。进入南北朝时期,宁夏的经济一度得到恢复发展。尤其是北魏薄骨律镇将刁雍任间,在屯垦戍边,安置少数民族,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本地生产的粮食自给有余,一次就调“运屯谷五十万斛赴沃野镇(今内蒙古临河西南)以供军食”。而且是自行造船,从黄河水道运送的,这又成为黄河中上游水运开发的首创。由于多余的粮食在平地堆放,刁雍于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上表“求造城储谷,置兵备守”,所建之城被北魏太武帝赐名为“刁公城”,以示对刁雍嘉奖。北魏孝文帝平定三齐,于太和初年(477年),又将历下(今山东济南)居民迁至薄骨律镇境内,筑历城(今宁夏银川兴庆区月牙湖乡南)以屯居。北周时,继续向宁夏移民兴屯。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迁2万户于丽子园,置怀远县和怀远郡,是为今银川市的前身。周灭陈国(国都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以后,又迁该国兵民于灵州,对河东地区再次进行大规模开发。南人的文化、风俗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经验也随之带到塞上黄河岸边,使这片土地变成与移民老家江南水乡一样美丽富庶和文明。宋代史书《太平寰宇记》称:“因江左之人崇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这一历史时期,宁夏还是陇右丝路的重要枢纽,从固原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波斯珍品就是宁夏在中亚交通史上重要地区的物证。

隋唐时期,宁夏地区不仅军事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而且经济贡献也越来越大,因而中原王朝对这里的统治进一步加强。唐朝甚至把宁夏全境都纳入关内道,属于京畿地区,以京官遥领。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唐太宗亲至灵州会见数千名少数民族首领和使者,被铁勒诸部恭请共尊为“天可汗”。太宗从其请,并赋诗曰“雪耻酬百王,除凶恨千古”,命勒石记其盛事。于是灵州地区又成为继汉代以后再次安置少数民族内附部落的羁縻州。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地方自治特区,各部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史称“六胡州”。在这块多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开发的塞上天府中,农业和畜牧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传统的河套黄灌区再现生机,灵武南有汉渠、胡渠、御史渠、百家渠、博骨律渠、特进渠等8大支渠和“千金大陂”;其北亦有艾山旧渠和“千金陂”,同时,黄河之西贺兰山东麓,也得到大规模开发。相传汉延渠、唐徕渠均修于唐代。河西也与河东一样,已是田连阡陌,果树成荫的“塞北江南”了,正如当时诗人韦蟾咏道:“贺兰山下果园城,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骑铁衣明。”以开元年间为例,屯田数为灵州37屯、定远军40屯、盐州7屯、原州4屯。唐制50顷为一屯,上述屯田合计4400顷。特别重要的是灵州等地的池盐,在当时也成为朝廷财政收入的支柱。以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灵州在唐代上升为北方的军事巨镇,先后设立过总管府、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这是宁夏别称朔方的缘由之二),统辖北国边防各军城,拥有军队6万余人、战马两万匹,是全国边镇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因此当天宝间“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等仓皇逃往四川,而太子李亨却背道北上,一到平凉郡(治今宁夏固原)就得到大批官私马匹。朔方留后杜鸿渐与六城水运使魏少游等朔方官员会商后,书面向太子详细报告了朔方所拥有的军用物资、粮械和充分的后勤补给及强大的军事实力。河西行军司马裴冕亦力劝李亨治兵灵武以图今后进取。太子李亨遂于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十二日在灵武(今吴忠利通区西北)继承皇帝位,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升行都灵武郡为灵州大都督府,诏郭子仪任兵部尚书,兼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率5万大军来陪都勤王。随后又广借吐蕃、回纥、大食等部兵力聚集于朔方。次年九月,郭子仪统帅中外人马15万之众,一举光复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十月肃宗返京,完成了所谓“肃宗中兴”的壮举,灵州也就成为唐朝的所谓中兴发祥圣地。但是“安史之乱”给朔方带来的是大军云集,地方不堪重负,经济受到极大破坏。尤其是战后,前门驱走了狼,后门进来了虎,使得原州、安乐州和石门等七关,落入吐蕃之手80余年之久。灵州地方也成为唐、吐长期争夺的战场,河渠毁塞,营田破坏,人口锐减,强大富庶的朔方从此一蹶不振。

二、地方割据政权——西夏国

宋朝立国以后,割据于陕北的党项部崛起,经过其首领李继迁、李德明和李元昊祖孙三代半个多世纪的顽强战斗,并在辽国的支持下,于咸平五年(1002年)攻占灵州(今吴忠利通区西北),迁党项首府于此,改灵州称西平府。天禧四年(1020年),再迁河西怀远镇(今银川),改称兴州,以为夏国都。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继夏国王位后,为开国称帝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改宋朝年号为显道;放弃李、赵赐姓,改用党项姓氏自号“嵬名氏”,更名为“曩霄”;废除宋、辽所颁封号,按党项语自称“吾祖”(又作“兀卒”)意为“青天子”;袭用简化的唐宋礼仪、音乐和典章制度,严令“国中悉用胡礼”,官民一律秃发、耳垂重环,并“改大汉之衣冠”;命野利仁荣创制“国书”(西夏字),设立“蕃学”;等。终于在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大夏(党项语为“邦泥定国”,汉语为“大白上国”),自称“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以兴州升兴庆府为京都。

西夏国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史称“万里之国”。全国划分为22州和12监军司,在宁夏境内有9州:兴州(今银川)、灵州(今吴忠利通区西北)、盐州(今盐池东)、威州(今同心韦州)、顺州(今永宁西南)、永州(今永宁东北)、环州(今银川东南)、定州(今平罗姚伏)和西安州(今海原西安)。后又设立应理(今中卫)、鸣沙(今中宁鸣沙)二县。另外,在军事建制方面,分全国驻军为左右两厢和12监军司。在宁夏境内设有3个监军司:左厢静塞军司(驻威州)、右厢白马强镇军司(驻盐州)和朝顺军司(驻克夷门)。全国总兵力约50万人,有22万人马重点部署在宁夏,其中以7万大军驻防于都城兴庆府周围,5万人驻防于东大门的盐池,又于西平府灵州和贺兰山要塞各驻防5万大军,形成对京畿地区的重兵严密拱卫。西夏统治者依仗全民皆兵的强大武装力量,从元昊称帝前后直到向金国称臣的乾顺元德六年(1124年)的90多年间,先后与北宋和辽国发生过大小战争无数次,形成与北宋、辽国三足鼎立局势。后来在金国灭辽和北宋的新形势下,西夏仍然屹立在西北,又重新与南宋、金国形成新的三足鼎立态势。但是在蒙古部落强大起来以后,成吉思汗曾率蒙古铁骑军6次进攻西夏,在宝义元年(1227年),经历190年和10个皇帝的西夏国终于被蒙古大军灭亡。西夏国覆灭虽然已经760多年了,但是党项族却给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西夏文化。

三、蒙元时期首次建立行省

蒙元对宁夏的统治,是建立在一片战争焦土的废墟之上。蒙古军在攻打西夏时,对西夏地区采取了杀光、烧光、抢光的野蛮做法,“其民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者无一二,白骨蔽野”。蒙古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蒙古大将浑都海在六盘山发动叛乱,祸及整个西北,使得宁夏处境雪上加霜。次年,西夏中兴等路行省建立,宁夏建省之初,任命粘合南合为中书左丞充行省首任最高长官。至元三年(1266年)罢省,改立西夏宣慰司,再改西夏惠民局。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恢复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旋改行中书省),十年(1273年)再罢行省,十八年(1281年)移建甘州行中书省,治甘州(今甘肃张掖),辖地同前中兴省。其间,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甘肃省中兴路为宁夏府路,宁夏得名由此而始。其寓意是希望西夏故地安宁无事。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甘省分治分解为甘肃、宁夏二省,次年再撤宁夏省,改为宁夏府路归隶于甘省。元末,宁夏省重新恢复,直至元亡。宁夏省领5州、3县,即中兴州(今银川平原地区)、灵州(今河东灌区)、应理州(今卫宁灌区)、鸣沙州(今中宁县、吴忠市利通区和红寺堡开发区部分地区)、定州(今平罗南、贺兰北部分地区)和怀远县(今银川)、灵武县(今吴忠利通区)、河渠县(今灵武北部沿黄地带)。辖境初为西夏国故疆,即今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陕北西北部、青海东部、甘肃黄河以西,直到河西走廊与新疆东部部分地区。甘、宁分省后,辖境大大缩小,仅为今宁夏北部地区。

蒙元建省之初,郭守敬曾随张文谦、董文用来到宁夏,对黄灌区的水利进行大规模治理,并设立西夏惠民局,诏令流亡难民回籍,后又陆续设立西夏营田司、西夏中兴等路新附军万户府和开成路陕西屯田机构,“自六盘至黄河立屯田、戍兵万人”,屯田数达4000顷。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廷曾下令“徙翁吉剌民户贫乏者就食六盘山”,就连南部山区都能做到粮食自给有余,北部黄灌区更是大量输出粮食,于是宁夏至东胜(今内蒙古托克托)的漕运此时得到开通。值得注意的是,宁夏这块多民族的大舞台,在元朝又增加了回回人入居和伊斯兰教的传人。最初主要是以“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和随军的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人为主,大都居住于城市和交通要道上,人户数量都很少。而宁夏地区情况却比较特殊,该地据大元帝国之腹地,据中西交通要冲,六盘山麓又是安西王行宫所在,为蒙元驻军地方,探马赤军、回回炮手、回回匠人、回回商人及其家属等,追随军队行止,早已定居于这块土地。安西王忙哥剌的儿子阿难答(忽必烈之孙),从小就是在这里军营附近的一户回回人家长大的。回回人是元代色目人中的主要部分,其政治地位仅比蒙古人低一等,而远远高于汉人和南人。阿难答自幼受到回回习俗和伊斯兰教礼规的训练,熟谙《古兰经》,通晓阿拉伯文,热衷礼拜,崇信伊斯兰教。至元十七年(1280年),当他承袭安西王位后,即在所统帅的15万大军中推行伊斯兰教,并命令蒙古儿童皆行割礼。元成宗铁穆耳坚决反对他的这种做法,甚至拘禁过他,但他宁可不要王位也不改变自己的信仰。皇太后阔阔真考虑到安西王在领地“唐兀”(称西夏国故土)已深得人心,唯恐引起民怨,只好劝成宗让步,释放他返回封地。虽然阿难答在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即铁穆耳死后的争夺帝位斗争中失败被杀,但他在陕甘宁封地倡导伊斯兰教已历20多年,使伊斯兰教在这个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回回民族的形成和伊斯兰教的传播。

四、明代军政合一的军卫体制

朱明王朝从蒙元手中夺取宁夏这块土地,其斗争也是艰难的。当明朝立国以后,大将军徐达曾于洪武三年(1370年)派部将薛显第一次占领宁夏,但当时尚无力控制该地区,因为蒙元虽然退还大漠,仍然不断向北部边境侵犯,以河套和贺兰山一线边境最为严重,迫使明廷不得不采取“空城”的办法,自洪武三年至五年间,暂时放弃宁夏地区,把全部人户迁到内地,使得贺兰山下、黄河两岸成为一片真空地带。直至九年(1376年)才开始陆续征调内地军民移居屯守,逐步恢复对该地区的行政管理,但政权形式也不同于内地的省、府、州、县,而是根据宁夏地区处于军事前沿,战事频繁的实际情况,采取军卫建制,实行军屯戍边为主和民屯辅助的军政合一方式,对宁夏地区实行特殊的行政管理。这是宁夏历史上,继秦汉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移民开发行动,在明代新的居民中,有“齐、晋、燕、赵、周、楚之民。而吴越居多,故彬彬然有江左之风”。有明一代,今宁夏地区,北部设宁夏镇,不仅委派专挂“征西将军”印的总兵镇守,又钦命巡抚大员驻节,复遣宦官常驻监边,还特封皇子为庆王,以宁夏为藩国。可见明代,在宁夏地区虽然没有设置布政使司,名义上不是省级建置,但实际上却享受了省级的待遇,也基本具备省制的格局。在北部宁夏镇设宁夏卫、宁夏前卫、宁夏后卫、宁夏中卫以及宁夏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计7卫,每卫下设左、右、前、后、中5所,加上灵州、平虏、兴武、韦州(群牧)4个独立千户所,合计39个千户所。上归陕西都指挥使司统管。在南部地区除设立固原州和固原卫(内辖5所)以及西安、镇戎、平虏(平远)、甘州群牧,计9个千户所外。又设固原镇,并以钦差重臣,担任陕西三边总督,开府固原,坐镇指挥延绥、宁夏、甘州和固原4大镇总兵,几乎占全国北边防务“九边重镇”之半数,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军事上归隶于陕西都司指挥,地方行政属陕西布政使司管辖。固原的得名,亦起于此时。因成化三年(1467年)开城县被鞑靼攻破,次年决定迁往城北唐宋“故原州”地之“古原州”城重建新城。这座新城就是今固原县城前身,城名遂因“故原州”和“古原州”转音为“固原”命名,寓意当然是城池坚固了。

明代宁夏三面临边,终明之世均为用武之区,所以它的军屯和军事建设成绩突出。全镇各类军人总数,最高时达到7万人,其中卫所军“以十之七屯种,十之三守城”。永乐初,卫所军为20413名,以14184名屯垦,计耕田8337顷有奇,创造了“天下屯田积谷宁夏最多”的成绩,宁夏总兵官何福因此被朝廷“降敕奖谕”。随着水利的兴修,水政管理加强,至万历前期,屯田数已发展为18828顷。虽然到明后期,屯田破坏,人口逃亡,但毕竟在明朝大部分时间里,宁夏的农业水利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至于军事建设,以修筑长城(边墙)为代表,宁夏境内有明一代修建的长城,工程十分浩大,自成化八年(1472年)倡修,后经历次续修和修补,逐渐形成东边墙、西边墙、北边墙(含陶乐长堤)和固原旧边墙等四条骨干边墙,全长约1500公里,分属宁夏镇和固原镇管辖。同时在长城沿线上还扼要设有一些关门,其中最重要的是镇远关、北关门、大磴口三关、赤木关、胜金关和东关门(长城关)。另外,于临敌前沿一线,或交通要冲的空旷地带,又添筑墩台,派军瞭守,称之为烽燧,俗称“烽火墩”。遇有敌情,白日升烟,夜间举火,墩相递传,让边内有所准备,使军城指挥中心得以提前调兵遣将部署战守。全镇防区内,计有烽燧596座,作为对长城设防的重要补充。当然,贺兰山本身也是一道天然屏障,它的大小山口有36处,多数可通人畜,大口则军马通行无碍。明时于大口筑墙、设关,小口择要驻军把守,其防务都比较完善。明朝后期,在内乱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宁夏地区也不例外,这里土地、牲畜和牧场被王府、将军和官吏兼并,屯军外调,连年灾馑,人民逃亡,驻军闹饷,加之农民起义军的不断冲击,终于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十一月间,固原、宁夏两总兵不战而降,宁夏南北两地均归属于李自成农民军在西安建立的大顺政权,明朝在宁夏的统治宣告结束。

进入清朝以后,初袭明朝建置,至康熙四年(1665年)裁撤宁夏巡抚,改隶于甘肃省管理。雍正二年(1724年)始,各卫、所改建为府、州、县。北部为宁夏府,下辖宁夏、宁朔、平罗、中卫4县和灵州(今灵武)、花马池分州(今盐池)和后设的宁灵厅(今吴忠利通区金积)以及曾一度新设立的新渠(今平罗姚伏)、宝丰(今平罗宝丰)两县。南部设固原直隶州,领海城(今海原)、平远(今同心)两县和平凉府隆德县。后新增化平川直隶厅(今泾源)。

五、甘肃分治,宁夏重建行省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京政府通令各省裁府存道,划一县制。甘肃省宁夏府因与首县同名而改为朔方道(次年改回宁夏道),领8县,即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灵武(灵州改)、金积(宁灵厅改)、盐池(花马池分州改)、平远县。全道人口均为40万人。陈必淮首任朔方道观察使(后改称道尹),马福祥任宁夏护军使兼驻防八旗满营将军,并在行政上和军事上兼管与节制鄂托克、乌审和阿拉善三蒙旗。南部六盘山地区有固原县(固原州改)、隆德县、化平县(化平川厅改)、海原县(海城县改)和1942年添设的西吉县。各县均隶属甘肃省。

1924年10月,冯玉祥等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之际,发动了“北京政变”,改所部为国民军,推皖系首领段祺瑞为北京政府“执政”,但冯系实力有限,在各派军阀的联合压迫之下不得不退出京津地区。为了保存实力,东山再起,冯玉祥以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省督办身份,改国民军为西北军,令全军西退,开始经营大西北。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绥远省五原誓师,宣告参加北伐,就任国民革命军联合军总司令,经过一系列战斗,冯军完全控制了西北局势(新疆除外)。其间,宁夏道和镇守使均被撤销,改为甘肃省宁夏行政区,邵遇芝任行政长。马鸿宾部队改编国民革命军第22师,马任师长(后升军长)。1928年,北伐宣告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冯玉祥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冯系干将薛笃弼任内政部长。于是在冯、薛的积极活动下,以“距省遥远,交通不便,不易开发”为名,实为扩充地盘,寻找保留军队借口和安排本系人员官位,从而促成甘肃省分治案得到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批准,析甘肃省为甘肃、宁夏、青海3新省。宁夏省管辖宁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镇戎县(平远县改、后又改豫旺县)、磴口县9县和阿拉善、额济纳两旗。磴口县治三盛公,原为阿拉善旗东北边地磴口巴格(相当于乡镇),1926年冯玉祥势力控制西北时被划为新县。全省总面积274910平方公里,占国家总面积的2.37%,总人口约60万人。但因蒙旗军政事务下由旗王府管理,上由行政院蒙藏委员会控制,省政府实际管理仅为贺兰山以东9县地区,其土地面积为29450平方公里,只占宁夏全省总面积的10.72%。1929年1月1日,宁夏省宣告成立,省政府全体委员宣誓就职视事,组成人员为省政府委员兼省主席门致中(后吉鸿昌接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邵遇芝、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扈天魁、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魏鸿发、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李世军,省政府委员有马福寿(回族)、白云梯(蒙古族),省政府秘书长赵雪田。

1933年3月,回族军阀马鸿逵接任宁夏省主席后,曾于1934年分置中卫县为中卫县、中宁县(治宁安堡)。1941年,析置宁朔县为宁朔县、永宁县(治杨和堡),析置平罗县为平罗县、惠农县(先治宝丰镇,后移黄渠桥),升陶乐设治局为陶乐县(先治高仁镇,后移马太沟),同时改宁夏县为贺兰县(治谢岗堡)。1947年,正式改省会为银川市。至此,宁夏省辖县为贺兰、平罗、惠农、磴口、陶乐、宁朔、永宁、金积、灵武、中卫、中宁、同心(豫旺县改)、盐池等13县和阿拉善、额济纳两蒙旗。省会银川市。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展西征时,解放宁夏大片土地,盐池县从此成为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辖县,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宁夏省方亦在惠安堡重建宁夏省盐池县。此时,还曾一度在同心县建立过我党领导下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从宁夏建省直到解放,这期间南部六盘山地区的行政建置,除了于1942年新增西吉县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变化,各县仍归甘肃省管辖。西吉新县的建立是有其政治目的的,因为当时海固地区广大回族人民为了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争取民族自治、生存,要求团结抗日,反对打内战,先后举行过三次武装暴动。国民党当局为了安抚该地区的回族人民,加强对这一回族聚居地区的控制与震慑,便将海原、固原、隆德、静宁、庄浪等县回民集中的村、乡划出,另建西吉县。县治穆家营,全县人口45285人,总面积2612平方公里。

六、从宁夏省新生,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在杨得志司令员、李志民政委指挥下,解放了被马鸿逵家族统治30多年的宁夏省,宁夏回汉各族人民得到了新生。12月23日,宁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首任省主席潘自力(第十九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

解放后,宁夏省初辖13县两旗和两市:贺兰、平罗、惠农、磴口、陶乐、永宁、宁朔、金积、灵武、中卫、中宁、盐池、同心县和阿拉善旗、额济纳旗,以及省会银川市和1950年新设的县级市吴忠市。1953~1954年,全省成立了18个回民自治乡(后改民族乡)和灵沙、宝丰两个县辖回民自治区,以及专区级河东回族自治区、蒙古族自治区。

解放后的固原地区,在回族聚居地的西吉、海原、固原3县基础上,1954年10月建立了西海固回民自治区,1955年11月改名为固原回族自治州,1953年5月撤泾源县建立泾源回族自治州,1955年5月改名为泾源回族自治县,连同隆德县,均隶属于甘肃省。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宁夏省建制,并入甘肃省。原宁夏所辖区划分为:银川专区,专员公署驻银川市,辖贺兰、平罗、惠农、陶乐、永宁、宁朔、中卫、中宁8县1市;河东回族自治区(次年改吴忠回族自治州),州府驻吴忠市,辖灵武、金积、同心3县1市;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州府驻巴音浩特镇,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盐池县归省直属,委托银川专区和吴忠州先后代管。额济纳旗委托酒泉专区代管。1956年,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及所属阿拉善旗、额济纳自治旗和磴口县,均规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南部固原山区各县的行政区划没有变化。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充分协商、筹备。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自治区首任主席为刘格平。成立之前,国务院决定撤销甘肃省银川专区和吴忠、固原两回族自治州,改泾源回族自治县为泾源县;设立固原专区,下辖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5县,专员公署驻固原县。新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驻银川市,下辖:银川、吴忠两市,永宁、贺兰、平罗、惠农、陶乐、灵武、盐池、同心、中卫、中宁、金积、宁朔12县和固原专区,计两市、1地、17县。

自治区成立以后,宁夏的行政区划变动较大。1960年1月,撤销惠农县,设立石嘴山市,市政府驻石嘴山镇。8月,撤销宁朔、金积两县,设立青铜峡市,市政府驻青铜峡镇。1961年,银川市成立城区和新城区市辖区。1963年,吴忠市、青铜峡市改名吴忠县、青铜峡县(县治移小坝镇)。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1972年,设立银北、银南两地区。同年,永宁县划归银川市,银川市新设市管区郊区。1975年,撤销银北地区,改设石嘴山地级市,政府移驻大武口,下辖一区(大武口)、二区(石嘴山)、三区(石炭井)和郊区4个市管区,同时贺兰县由银北划归银川市。1979年,阿左旗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吴忠县更名吴忠市(县级),新设立彭阳县(治彭阳镇)。1984年,青铜峡县更名青铜峡市(县级)。1987年,撤销石嘴山市辖郊区,重建惠农县(治马家湾)。1996年,改灵武县为灵武市(县级)。1998年,设立红寺堡经济开发区(县级)。2002年7月,撤固原地区改设固原市,原固原县改为市辖原州区。市辖5县1区,即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和原州区。同年10月,灵武市划归银川管辖,并调整银川市辖原城区、新城和郊区3个市辖区为兴庆、金凤、西夏区。同月,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归并于大武口区。

2004年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地级中卫市等有关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精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同时对石嘴山等地行政区划也做了调整。该决定2月10日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新区划为:原中卫县升格为中卫市(地级),市政府驻原中卫县滨河西路,下辖原吴忠市所属中宁县、原固原市所属海原县和原中卫县(沙坡头区),以及同心县临近部分自然村;撤销石嘴山市辖惠农县和石嘴山区,合并为市辖惠农区,区政府驻原石嘴山区北大街;撤销石嘴山市辖陶乐县,该县南部月牙湖乡划归银川市兴庆区管辖,北部红崖子乡、高仁乡和马太沟镇划归平罗县管辖。至此,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首府银川市,下辖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和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石嘴山市,下辖平罗县和大武口区、惠农区;吴忠市,下辖青铜峡市、同心县、盐池县和利通区、红寺堡区;固原市,下辖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和原州区;中卫市,下辖中宁县、海原县和沙坡头区。计5市22县(市区)。

同类推荐
  • 蛮书

    蛮书

    中国唐代记述云南地方及民族史的著作。亦名《云南志》、《云南记》、《南夷志》、《云南史记》。唐樊绰撰。全书10卷,记载云南自然地理、城镇、交通、里程、物产,特别是对南诏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作了系统的阐述,是唐代有关云南的专著及研究唐代西南民族历史最重要的著作。
  • 野史原来很好玩!

    野史原来很好玩!

    这部书取材于唐宋笔记,属于野史范畴。对野史中的一些典型故事进行改写和演绎,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了解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读者看到过去年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另一面。
  • 来世今生

    来世今生

    主人公刘聪,从前世一个成功的传销经理,投胎到一异世的古代,身份却是个入赘女婿。妻家原是苏州大商人,刘三思为了“赎身”开始了在异世的商业生涯,却卷进了一场谋权夺国的政治斗争自己却一无所知......本人出生农人,学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对各种力学机械的理论深有了解,仅提供以下咨询服务以备你穿越后所用:1、各种人力、畜力、风力、水力机械制作资料,2、杠杆,齿轮,摆锤车床、磨床、钻孔机等五金工具,3、酒、玻璃、水泥、肥皂、飞艇制造工艺,4、原始条件下可燃气体制作工艺,手动卷烟机5、绝处求生十法,泡妞百条,说谎艺术五十条,各种技术简单有效,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 逐鼎天下

    逐鼎天下

    乱世之中,向上的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腰间的钱,一个是手中的刀。徐凌,一个普通人,既没钱,又没刀,更可恨的是,他却是知道历史车轮的走向。他想当一个顺民,可惜失败了,官僚士绅们没有一个愿意让百姓们好好活着。他想逃向江南,依旧失败了,被抓了壮丁。既然老天不想让我平凡活着,那我只有用手中的刀,杀出一个朗朗乾坤!用我手中的刀,和我背后的勇士们,阻止中华走向三百年的沉沦……
  • 明末卫小宝

    明末卫小宝

    风流倜傥创二代变身明末底层小人物:没权、没势、没钱途,还饱受歧视遭非议、惹官司、被诬陷,还有俩活宝——一个糊涂的酒鬼老爹一个恨嫁的大龄姐姐穷得叮当响的卫小宝表示压力太大,希望立刻‘死回去’!但当他一脚丫子踩进了历史的烂泥塘后,才知自己当真错得离谱——比起‘和崇祯皇帝做搭档’,那些都算个啥!(PS:求点、求收、求评论;不点的您先收着养肥,不收的……呃……亲,还是收了俺吧~~)
热门推荐
  • 彻妃天下

    彻妃天下

    镇南王妃庄清瑜在镇南王爷娶侧福晋当天,带走镇南王府大半家当,和侧福晋的大部分嫁妆离开了。武林人士争相去天山采摘天山冰雪莲。据说,食之,可青春永驻,长生不老。练武者食之还可练成绝世武功。跟去看热闹打酱油的庄清瑜竟然无意食得,并成为雪莲仙子传人。庄清瑜遇上了穿越成大清皇太子胤礽之孙永皓。永皓这一世已是第三世穿越。自己本是汉武大帝刘彻。二人为使大清更加强盛,避免再发生让夷人任意入侵欺凌,国破家亡的结局,携手展开一系列行动······男权至上的汉武大帝遇上没心没肺的庄清瑜,没有坎坷都对不起众多爱心人士!这不,庄清瑜一激动,穿越人陈阿娇身上抱不平去了······
  • 唐宋词选释

    唐宋词选释

    《唐宋词选释(最新修订本)》由国学大师俞平伯先生选注,选录唐宋词二百五十一首,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唐、五代词,共八十七首。中、下卷为宋词,共一百六十四首。中卷题为“宋词之一”,下卷题为“宋词之二”,即相当于北宋和南宋。《唐宋词选释(最新修订本)》选词面广,力求体现词家之风格与词之发展。注释精当权威,尤其重视对词作真义的揭示和用语源头的发掘。是唐宋词的权威选本,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文学读物。
  • 中国历史上的劲旅

    中国历史上的劲旅

    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的最高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方法。中国的历代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都极其重视自己的军队,而精锐的军队便可堪称劲旅。孙武的吴军、吴起的武卒、白起的秦军、项羽的楚军、霍去病的汉骑兵、沈庆之的南梁军、岳家军、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戚继光的戚家军、曾国藩的湘军都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并称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十大劲旅。《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历史上的劲旅》即是为您介绍这十只军队。
  • 年少女时

    年少女时

    在你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个人,他总是默默的关心你,往往在你最需要的他的时候,他一定会来到你身边,而往往我们爱上的不是这个人,是那个不断让你受伤的人,是那个把你伤的最重的人,伤的越重,爱的越深。直到最后,我们都嫁了和他们两个都不相关的人,从此天涯各方,彼此此生无缘再见。也许你一句话我就给你一个世界也许你给我一个世界,我就给你我的世界
  • 中华破魔烈士

    中华破魔烈士

    公元2032年的中华大地上,魔民横行,一切皆因100年前的“地狱灾变”。在这个馄饨时期,出现了一批维护人鬼秩序的人,他们被统称为“破魔烈士”。飞御道是位18岁的雪岗中学高中生,同时也是“破魔烈士”的一员,平时靠接取除魔任务来赚取生活费与学费。直到有一天,他受雇于一位富商去雪岗山崖执行猎杀任务,却意外卷入到一起关乎人类存亡的事件当中。并且,他的猎杀目标反而成了他必须用生命去守护的人。从此,意外事件不断发生,他的生活也发了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丹台玉案

    丹台玉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西游变成猪

    穿越西游变成猪

    2015年4月1号凌晨,张续携带系统入侵了西游世界,立志做那凌驾万仙之上的大猪崽......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相府庶女:废妃不好惹

    相府庶女:废妃不好惹

    家族覆灭,含怨重生!她成为仇人的庶女。渣父妄图利用?将计就计拔其爪牙。夫人为治病剥她皮?那就毁掉嫡姐那张脸!腹黑世子主动求合作?照单全收!诶诶诶,怎么转眼被合作对象吃干抹净,还听他振振有词:“这不过是利息!”
  • 宁爱美人弃江山

    宁爱美人弃江山

    他们前世新婚蜜月中遇难,他带着记忆穿越,只为不忘却她。他是锦乐的皇帝,她是大梁的公主,他是她前世的爱人,是她今生的杀父仇人。他性格冷僻,却独对她温柔。她投胎转世,经历了亡国亡亲的变故,只求安稳度日。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