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多言胃气、胃阴,少论胃阳。胃阳为何物?历代各有不同的认识,如《蜉溪医论选》曰:“脾属阴,主乎血。胃属阳,主乎气。胃易燥,全赖脾阴以和之;脾易湿,全赖胃阳以运之。”程郊倩在《医述》中讲的更为明确:“胃之有阳气,又何气也?曰:阳气之与胃气,一而二,二而一也。胃气从宣发处见,虽是宣发,只有其体;阳气从包蕴处见,则用无穷。究而言之,阳气即胃中所禀之性,犹夫火之云热也,火性热,故釜底热,则釜中无火之处无不热。火不能化,一切之非火而为火;而火性之热则能化,一切非热而为热。故谷气足则胃气充,尚是后一层事,而阳气充则谷气化,实是先一层事。”从以上可见,胃阳的主要作用是胃的消磨健运功能。如果损伤了胃阳,胃的消磨健运功能减退,邪气内停,胃气郁遏,则胃痛发生。对于胃痛的治疗,清代医家叶天士有精辟的描述:“通之一法,各有不同。胃痛不通,贵在通阳,实则通而削之,虚则通而补之,寒则通而温之,热则通而清之。”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枳壳,以通胃阳,使气血通畅,纳运复常,则痛可止。另外,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胃阳损伤的程度和邪气的性质,如果外邪扰中,胃阳大伤,症见脘痛如刺,泛酸呕吐。治以辛热通阳,泻热开导,反佐苦寒利膈。方用仲景附子泻心汤加减,药用人参、熟附子、干姜、川连、炒半夏、枳实、茯苓等。如浊邪犯络,胃阳衰微,症见早食呕吐酸水浊涎,心口痛引腰胯,治以辛热,方用良附丸,药用良姜、附子、元胡、川楝子、豆蔻、茯苓等。如饮邪停胃,胃阳衰弱,症见脘痞呕恶,吐涎沫,治以化饮和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川连、半夏、枳实、干姜、茯苓等。如病情加重,到了胃虚反胃,症见汤水下咽呕吐,或干呕胁痛,治以大半夏汤加姜汁、桂枝、秦皮,或小半夏汤加檀香、粳米燥湿降逆。如胃阳虚衰,症见形寒脘痞,心痛不食,呕吐洞泄,治以温胃降逆,方用吴茱萸汤或大建中汤加减,药用人参、干姜、茯苓、桂枝、川椒、白蜜。如胃阳乏极,症见早上水饮米粥,至晚吐出不化,治以辛热开浊,方用吴茱萸熟附子方,药用吴茱萸、熟附、良姜、川楝子、茯苓、草果。总之,治疗胃痛应注意邪气的性质,把握胃阳的虚衰程度,权衡轻重,辨证通阳。
同类推荐
伤寒论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伤寒论》中的112方代表了112个汤方证,这些汤方证是《伤寒论》的主要内容,亦是学习掌握的关键之处。本书即以《伤寒论》112个汤方证为主线编写。由于各汤方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联系,具有主从、组合、相关等关系,包含着临床辨证思维、汤方加减灵活运用等内容,故将112方划归为17大类阐述,以便学习领会。每一个汤方证下,一般设[原文]、[名词解释]、[辨证提要]、[论治归纳]、[相关证析]、[背诵要诀]等6个栏目。
热门推荐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快穿之恶毒女配打脸系统
天之骄女洛清歌发现自己居然是被操控的恶毒女配,一路脑残的作死。打破枷锁之后,绑定了恶毒女配打脸系统,开始穿梭于各个世界,开启打脸的征途。完成恶毒女配的愿望,赚属性分和能量的同时,无意间收获忠犬一枚。带着忠犬一起向幕后黑手主神挑战,揭开身世神秘的面纱。PS:主角不纯善,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