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7500000022

第22章 怀念父亲

牛德泉 牛德生

牛鳌,1938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出生,中卫市西园乡(现沙坡头区)杨渠村人。1960年毕业于银川师范中学教育专业,同年苑月参加工作,在固原县城阳中学(现彭阳县)工作。1962年10月~1965年1月曾函授于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专业,学习合格。1963年7月~1975年4月在王洼中学工作。1975年4月~1986年3月在固原县彭阳中学(现彭阳县第一中学)工作,从事初中高中语文教学,担任班主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等职。1986年3月调到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负责全县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1988年6月聘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职称。1996年6月,因病去世。

志存高远 刻苦认真

1948年至1954年,父亲在中卫市西园乡夹道村小学学习,1954年至1957年在中卫中学学习。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小学时的父亲也厌过学,曾有一段时间,父亲早出晚归地逃学,每天早晨提着奶奶准备好的饭菜,出门后便和族里他的兄弟去放羊,玩乐一天后又在放学的时候准时回家,直到学校的老师找上门来家里才知道了真相。为此,父亲挨了家里的一顿批评。经过这件事后,父亲改变了学习态度,学习刻苦认真了。后来终于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中卫中学。

直到现在,老家的父辈们说起当年父亲的学习情况,依然赞不绝口。

1957年7月,父亲参加了当年的大中专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银川师范中师录取,作为牛家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考上学的人,家族里的人都特别高兴,为此还隆重地庆贺了一番。

父亲在银川师范学习期间,也正值国家极度困难时期,每年的秋天,父亲回家后都要领着他的妹妹到田里去捡拾收割后掉在地上的黄豆充饥。

受当时特殊环境的影响,在上学期间父亲曾背着家里人给当时的国家副主席朱德写过一封信,强烈要求参军入伍,当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朱德在百忙之中给父亲回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说:你的理想很高,参军入伍是为国家做贡献,把知识学习好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后来,我曾向叔父询问过那封信的下落,叔父惋惜地说:在“文化大革命”中因政治问题,那封信已被红卫兵查烧了。

正如在父亲的悼词写的:“他饱学知识,满怀崇高理想……”

扎根山区 忠诚教育

1960年7月,父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银川师范,面对川区较为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可能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父亲不顾家人的劝说,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来到南部山区工作,支援比较落后的固原地区教育事业。

同年,父亲被分配到固原县城阳中学(现彭阳县城阳中学)任教。那时的固原地区基本还没有交通可言,从固原县城到城阳中学,数十公里的山路全靠两只脚,而且山路上还常常有狼的影子闪过。即便如此,父亲在世时每每提及这些,也没感觉到艰苦。

20世纪60年代,固原县文教局将城阳小学戴帽为初中,简称戴帽初中或城阳初中。城阳初中坐落在山脚下,四周是低矮的城墙。学校是一座古老的土木结构两进四合院,原是一处庙宇之地。前院是教室,后院是教职工宿舍及其他用房,教职工宿舍少,教室也少,更没有学生宿舍,住宿条件非常简陋,更不用说教学条件了。

20世纪60年代初,城阳中学的校长是蒋明华,教职员工有黄仲权、黄忠厚、贾厚礼、王鼎铭、王绳武、石久海、高积有及我父亲共9人。有人称之为“牛王王,贾黄黄,高石蒋”。

到学校后,父亲就担任了六三届班班主任,代语文、地理等课。那时教师同时兼代好几门课的。在学校工作方面,父亲是教务主任,负责全校的教学工作。虽说父亲的工作量很大,但父亲对工作认真谨慎,勤勤恳恳,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1963年7月因为王洼中学教师极缺,正常教学工作无法开展,父亲又到固原县王洼中学工作,一直工作到1975年4月。

王洼中学位于固原东山,当时学校十分简陋,可谓空有其名。有校名无校址,有教师无校长。中学暂时在王洼小学内附设,教师也只有一人,就是县教育科派来的刘宏相同志。一个教学班,学生二十几人,住在小学校院外背后半山腰挖的两孔窑洞里。

1967年3月,学校有4个教学班,学生有130多人。校长是敬少雄,教职工10人,有吴光文、刘宏相、张文恩、陈绪德、王廷栋、吴义声、姚彦娥、马维英、乐华荣和我父亲。其中10位同志来自祖国各地(兰州2人,上海1人,南京1人,东北1人,中卫1人,固原4人),他们是固原东山教育的先驱者和开拓者。

当时条件仍然很差,几个教师合住一孔窑洞,晚上在煤油灯下办公、备课、批改作业。教师在学生灶就餐,学生吃什么,教师吃什么,腥荤肉蛋与教师无缘。王洼中学的教学环境之差可想而知了,教学设施几乎为零,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从教师到学生,工作学习条件之差就不用说了,单就生活条件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在王洼中学工作期间,除艰辛生活的压力外,父亲还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因为“文化大革命”,爷爷被错划为地主成分,为此,父亲也背上了地主出身的包袱。后来,曾碰见过一位父亲当年的学生,说那时因为政治问题,有一段时间学校不准父亲离开学校。父亲在封闭的小校园内急得发慌时,就站在学校的大门口,一边默默地吸着烟,一边看着同样沉默的远山。

后来因母亲生病,1975年4月父亲调到彭阳中学任教,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病中的母亲和年幼的我们。当时,父亲在彭阳中学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工作,而那时的我们还和母亲一起住在外婆家,父亲每天来回地跑,生活的压力和艰辛可想而知。1976年,母亲撒手人寰,悲痛之余,父亲带着我们把家搬到了彭阳中学。从此,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对于个性较强、工作又极其认真的父亲来说,这段经历也许是父亲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历程。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之中,父亲还在固原县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教学成绩,曾先后多次承担固原县的语文教学观摩课,当时固原县各公社的教师来听父亲讲课,父亲的教学成绩受到当时县教育部门的肯定。

1986年3月,父亲调到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负责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彭阳县是1983年成立的,教学研究工作基本为零。为了搞好教学研究工作,父亲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无数次的下乡调研,无限制地步行在乡间,就是一个心愿,掌握实际情况,认认真真干好本职工作。同时,父亲还负责着全县2000多名小学教师的进修学习工作,工作量之大,让人无法想象,但在父亲手里,工作是有条不紊的。在县教研室的几年中,父亲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曾多次获得单位和县上的表彰奖励。

期间父亲还担任固原地区职称评定领导小组成员。

兢兢业业 认真负责

听父亲的学生说,在城阳中学工作时,父亲为了备好一节课,有时整整一个晚上都在钻研教材备写教案。备课时总是爱脱掉鞋,蹲在凳子上专心致志地研究教材,吸着卷着廉价劣质烟草的烟卷,神情特别专注。父亲讲课时声音很大,满校园都是他的讲课声。这在当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通过几年的努力,父亲所带的班在当年固原县中考中一鸣惊人,取得了特别突出的成绩,父亲当时还参加了固原县的表彰大会,受到了奖励。

山区教育从来都是基础建设方面极其薄弱,父亲在彭阳一中担任总务主任期间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学校年年搞基建,父亲从来就没有闲过,总见他跑前跑后,忙在工地上,忙在教室里,忙在教师中。有时为了工地上的建材到位,连夜联系拉运;有时为了解决学生灶出现的问题,间断或者不间断工作十几个二十几小时;有时为了教师生活上的问题,坐车连夜到100公里之外拉菜……

作为学校负责人之一,父亲公私分明,严于律己。有年春节,为了看春节晚会,把学校的电视机抱到家里,只看了一个晚上的春节晚会,第二天就把电视物归原处,放在学校保管室里。

在父亲担任总务处主任期间,给学校置办过很多家当,不知经手过几百套桌椅。好几个木匠无偿送来各种家具,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或者一个小凳子,但都被父亲一一拒绝。家里一直是学校配发的一套桌椅和三块床板,再没有什么。后来我们搬家,只是两架子车就把所有东西拉完了。

调到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为了把本职工作干好,父亲一开始就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他跑遍了所有的乡,多次听课调研,培养年轻教师,乡下的小学几乎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交通不便的地方,他就坐三轮车、手扶拖拉机,要不就步行。这对于上了年龄的父亲来说确实是艰苦的,但在家里从来没有听父亲说过苦道过累。

父亲的悼词里这样写道:“36年来,他将全部心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彭阳的教育事业。并为之兢兢业业,不倦耕耘,呕心沥血,终生辛勤,终生育人。像蜜蜂那样,采撷百花酿成蜜,留得甘甜于后人;他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严谨的教风,不倦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坚持原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高风亮节,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做人标准,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真诚善良 充满爱心

父亲的一生,为人真诚,充满爱心。在我们儿女的记忆中,父亲的朋友很多,除了本单位的同事外,还有就是父亲交了许多附近农村的朋友。记得有一位梁姓农民总是三天两头到我们家来,每次来时,父亲总是笑脸相迎,递烟倒茶,还多次留下吃饭。有时父亲到周末了,一整天不见人,很明显又到哪位农民朋友家去了,不是促膝长谈,就是帮干农活。

父亲的一位扈姓学生说,20世纪60年代有一年春节,他们几个同学给父亲拜年,因为那时的生活条件太差物质匮乏,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农民家里的鸡蛋可是极其贵重的。几个学生从家里拿了5个鸡蛋,还另外拿了些东西给父亲。当时父亲态度是很坚决的,一概不收,为此父亲的几个学生几乎哭了,在父亲几位同事的劝说下,父亲才勉强收下了几个鸡蛋,其余的全部退回。之后父亲心里实在过意不去,给几个拜年的学生每人买了几个作业本。

母亲有病时,我们住在外婆家里。当时我们家是新地方,清贫如洗。住的窑洞时不时地要整修这里那里的,父亲的学生前前后后来了有五六十个。父亲的学生来了后,不用说就自己去找活干:盘炕、抹墙、平院子等等。

父亲和他的学生关系特别好,无论是走上工作岗位的,还是务农的,每年总有许多学生来看望父亲,特别是在父亲有病期间。父亲闲时总不时地提起他的学生,说起当年他的那些学生的佚事,话语里流露着温馨的情感。时不时地唤起我们做子女的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想起父亲好多学生的和善诚实的面容来,就像过电影一样,父亲的学生一个又一个地出现在脑海里:是啊,父亲的那些学生对我们太好了!

这一点,父亲的悼词里也写道:“将自己全部的爱心倾于他的学生,他的事业。20余载教坛生涯,始终如一,白天和学生打成一片,教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爱家乡;教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启迪他们蒙昧的心灵,教他们为人处世、做人的道德准则。晚上,埋头伏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备课,批阅作业。就这样勤勤恳恳,用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各行各行业有用人才。现在他的学生已遍布全县。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很多学生在全国其他各省市不同岗位上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可谓人才济济,桃李满天下。”

我敬爱的父亲,你离我们去了,你在那边还好吗?你的儿女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啊!在每一个静静的夜晚,我们聆听着你的谆谆话语;在每一个隆重的节日,我们回忆着你的坚定手势;在每一次欢乐聚会的时间,我们思念着你的温馨笑容……

同类推荐
  • 灭胡之铁血篇

    灭胡之铁血篇

    五胡乱华,生灵涂炭,狼烟蔽天,哀鸿遍野。这是一个血腥的时代,这是一个悲剧的时代,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多少英雄走入末路,多少寒士一飞冲天。
  • 从部落到原始共和

    从部落到原始共和

    周华,民国年间的人,“活”到了原始状态的部落中去。是重生?是穿越?具体啥年代?他自己也不清楚,由读者们见仁见智。原始状态的部落生活既不顺畅,更不浪漫。穷有穷的痛苦,富有富的灾难。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可能瞬间灰飞烟灭;展转难存之时,却又东山再起,步步强势;似梦,非梦。自己活着、活好,更为相关人活着、活好的杜撰小说!会有点大中华的“狭隘”。呵呵!请勿对号入座、莫当真,权当对史前设定的幻想。
  • 三国之蜀汉帝国

    三国之蜀汉帝国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他有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也有一群绝世才华的名士。同时还散发着建安风骨与竹林七贤。蜀汉帝国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虽然它偏安一隅,但是却代表着正统国家。每一次高举义旗北伐,不是希望是否能成功,而是希望中原人士不要遗忘大汉帝国。
  • 三国枭将

    三国枭将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作者群:①俞涉狂斩关羽:48776213(新群)②狂砍关羽十条街:112617978(新开高级群)
  • 最后的匈人

    最后的匈人

    五世纪,风云变幻的时代,蛮族崛起的时代。日渐式微的东西罗马,步步紧逼的蛮族。草原上的究极风暴,沙漠中的冷酷杀手。海上的嗜血猎手,平原上的密集方阵。以各自的姿态,活跃在这个时代。
热门推荐
  • 大话花边历史

    大话花边历史

    本书力图从历史课本赋予我们的历史常识中走出,用不一样的思维和更加丰富的史料来看待历史上的旧人旧事,穿越历史的夹缝,得出不一样的答案。书分为五篇,从五个方面对历史进行了解读。即:正史别解;雷人雷事;科普揭秘;往事钩沉;余韵风流。
  • 炼金王座

    炼金王座

    开新书,此书停笔,抱歉
  • 佛说四未曾有法经

    佛说四未曾有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战踏天

    魔战踏天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林山”“为什么叫这名字”“老爷子说我是在山上捡到的,所以叫林山”“你是天才,是奇才还是妖孽”“我是拳打天才,脚踢奇才,镇杀妖孽的废物”
  • 天咒

    天咒

    乱世之中,谁怜众生?苍穹之下,谁主轮回?这是一个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故事。这是一个凡尘蝼蚁,礼义廉耻的故事。丁丑年,闰月,六朝古都城外,一个叫牧易的小道士翩然而至,春秋笔下,一场史诗由这龙兴之地拉开帷幕。天下咒,人祸福,生老死,恨别离!
  • 真正的宫斗

    真正的宫斗

    ,“沈雪柔,你接近朕,是为啦钱和权吧;你选择帮助朕,只是看中啦朕的智慧,或者能担当大任,如果不是,为什么地方官员来报百姓安乐富足,你别想瞒住朕,你姐都跟朕说啦,你并不爱朕,真正爱朕的是你姐。”
  • 无良逆天:盛世十小姐

    无良逆天:盛世十小姐

    她废物十小姐。她盛世冷杀手。她含冤而死却在这个莫名的时代步步高升,风生水起。绿茶姐姐,婊子嫡母,山寨哥哥她一个个杀。还好有疼爱她的爹爹,她先是依仗爹爹蓄满实力,一步步走向大陆巅峰。“浴浴,若是有人动你一毫吾便让大陆血流成河为你陪葬。”妖孽美男狐媚的说道。她爱的人为了王位负了自己,爱她的人却为了他负了整个大陆,她该如何抉择?
  • 职业男性健康手册

    职业男性健康手册

    本书着眼于生活的实际,没有高深的病理,也没有枯燥的药理知识,而是以一种近乎谈话的形式,介绍了职业男性的保健知识。
  • 其实,我一直都懂

    其实,我一直都懂

    十年前,年仅7岁的纪简随父母迁居G市,认识了邻居家的阳光男孩——韩朝,两人成了两小无猜的一对玩伴。可以说,两人都在彼此的成长生涯中扮演了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朝夕相对了十年,两人之间累积了不少默契。后来,韩朝爱上了一个叛逆的女孩,开始了一段一去不复返的堕落之旅--后来,纪简也遇到了让自己心动不已的少年,开始为了爱情义无反顾。两个一起成长的小伙伴,就这样忽然渐行渐远。多年后,再次相遇,纪简痛心于韩朝的改变,苦心相劝,最后却遭到他的狠心伤害……最后的最后,心爱之人为自己而死,昔日好友也锒铛入狱,纪简绝望过后,渐渐走出阴霾,开始新生活……
  • 接生

    接生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