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6400000013

第13章 清华,我心中的梦

姓名:张乐天

毕业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二实验中学

高考分数:648分

所在院系:清华物理系

清华大学是我中学时候的梦,进入清华,发现牛人遍地,身边的同学,要么是国际奥赛金牌得主,要么是免试保送入学,相形之下,我就显得很普通了。但是,我没有自卑,因为进入大学,就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任何人,如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管你拥有多么辉煌的过去,都有可能很快掉队,“自强不息”的清华人是不会等待一个懒惰者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发现还是要和书本为伴。课堂上得习惯教授大量的教学内容,后来学乖了,就尽量做到预习。课后经常为了一道题冥思苦想好几个小时却一无所获,回头看看,原来大家都在积极思索中,哎,继续奋斗吧。升入大学后,课余时间一下子变多了,你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协会,一展身手;你也可以竞选班委、学生会干部,为大家服务,提升自身的素质;你也可以选择泡图书馆,饱读诗书。

进入大学,我也渐渐习惯了和同学讨论,在没有老师可以请教的时候,同学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清华大学新建的紫荆学生公寓设有专门的讨论厅,据说是沿袭了西南联大的传统。而杨振宁先生曾经在一次讲演中说到:在西南联大的时候,他感觉和同学讨论的所得,比听老师的课还受用。那个时候,和杨先生讨论的人,是黄昆、邓稼先这样的前辈。

对了,大学里面和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会有很多人来做报告和演讲。清华大学的综合体育馆曾经迎来朱镕基总理,而主楼后厅更是留下了连战、宋楚瑜、李敖、朗咸平、施瓦辛格的身影,诺贝尔奖金评审团,美国副总统戈尔……很多你平时只能想像的人物,都会那么真切的站在演讲台上和你产生思想的共鸣。我说了这么多,大学的生活只是说了冰山一角。更多的精彩生活,还是留给同学们来亲身体会吧!

今天我主要谈谈追梦的过程吧。

我很早便知道了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我看来,做人的境界莫过于此,同时我还喜欢另一所世界名校的校训——哈佛大学的“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斯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对真理的追求,在我看来是一个人理想的最高境界;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勤奋、踏实、坚韧、不屈不挠又是必备的素质,而这些都是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因此,当中学班主任第一次问我钟情哪所高校时,我毫不犹豫,掷地有声地说出了“清华”二字。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理想是指路的明星。”很多人空有梦想,却不懂得付诸实践,殊不知风帆不挂上桅杆,是一块无用的布,理想不付诸实践,是虚无缥缈的雾。一旦心中确定了目标,我们要做的是前进而勿顾后,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北京与外地有很大不一样,这里的“素质教育”可以说贯彻得更好。我像等待绽放的花苞,拼命地汲取养分。我从小最喜爱的便是读书和各种体育活动,小学时我就自己学会了下围棋、踢足球、打乒乓球羽毛球。很多人一提到那些成绩拔尖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优秀学生是那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First to be a man then be professional”,只有先成为“大写”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真正的人才,不知这是否对一些只顾自己考试成绩的人有一些启发。

生命像一粒种子,藏在生活的深处,在黑土层和人类胶泥的混合物中;在那里,多少世代都留下他们的残骸。而一个伟大的人生,其任务就在于把生命从泥土中分离开。现在当我回顾在高中的3年生活时,我可以昂首自豪地说:“我没有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也没有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为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颗闪闪的明星——梦想的清华园在指引着我,让我不由高歌:“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也许我说了这些,有的同学说是什么也没说,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东西,搬了一套套的道理,这些“纯”理论的东西没有一些实用性,好像我本来也懂。我在这里想指出的就是:具体如物理该怎么学,平时看什么书之类的学习方法其实不一定具有普适性,这些东西因人而异,具体办法只能靠自己琢磨。而且,在这方面老师肯定有一套比我更普适的学习方法,听听老师的就足够了。另外,我在一些书中看到的一些关于理科学习方法的论述,我想把具备一定普适性的介绍给人家。多年的学习生活常常不可避免地使学生觉得老师所说的每个问题都是正确的。这种思想其实严重束缚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一味地接受在语言方面可能还行,但在理科方面是绝行不通的。我们要学会提出疑问:即使老师真的说得全是正确的,何况这还不一定。在学习一些结论的过程中能自己推导,或是创造性地思维,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是最好的。即使努力而未得到,再去学习它,也比机械地学习要强得多。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在一些比较浅的物理学习中,常常就是在看到书中对一个定理的叙述之前脑袋里已经有了这么一种思想,或清楚得可以把它用简陋而不严密的语言写下来,或模糊得只是一种说不出的直觉,但一旦我见到了这个定理,就能在脑袋里留下一个十分清晰的印象,同时还发出:“哦,原来是它”的感叹。这种把脑袋里说不出的感觉和现实中书里的话对应起来的感觉真是妙极了。沿着历史发展的顺序,自己在各类书刊的帮助下把一门学科在自己的脑袋里“发展”起来是我一贯的学习数理类学科的指导思想。但作为参加考试来说,对各类题目的熟练应用定理以达到快速解题,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目的,这就只有靠练了。据我所知的几个得金牌的同学,他们也都是有巨大的练习量的。说实话,以我之见,这些东西对掌握和应用一些知识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但现在有许多考试如高考以及竞赛的选拔赛之类,据我目前所知托福考试也是这样,因为是按名次选拔的,所以都被“炒”得“水平”很高。使得应试者得花很多不值得的精力在上面。但限于目前升学状况,我们也不得不面临它。

既然我们面临着考试,那么我想介绍一下考试技巧也是必要的。我自我感觉我能在各级选拔考试中战胜众多“对手”,在某些程度上与考试技巧有关。有的同学可能也发现,高考中往往很多优秀生考不出原先的水平,而头几名很可能会“冒”出一些新人,我觉得这就是优秀学生心理状态不佳,包袱重的表现。我们往往忌讳说诸如没考好的话该怎么怎么办的话,说这是乌鸦嘴,我认为不然。打仗可以讲背水一战,以提高士气,使得战士更勇猛,但考试却不一样,如果没有退路,想一定要成功,到了考场上只要有一题做不出来,那就毁了,有的可能着急想做出来,缠在一题上花了过多的时间因小失大,有的可能就想完了,于是破罐子破摔,后面的题目随便做了。这些都是极不可取的。重视学习,轻视考试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才能以平常心面对它,做到正常发挥(至于超水平发挥,我还不曾总结出来)。当然要做到这样,与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这方面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心里怎么想我不是太清楚,但表现出来的对于我考试成绩好坏的反应,我记得只有在小学的时候,曾经说过我,自初中以来,他们从没有与我计较过某一次考试成绩如何如何之类。所以这些东西一般由我自己调整、面对,不必担心父母方面的压力,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有各种因素的压力,我想都应该排除掉,最后再靠自我调整就比较容易了。调整好心态之后,还要有具体的考试技巧,看准考试的目的是得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想尽办法把懂的东西往上写,或是做些推导之类,能做多少算多少,都有可能碰上能得分的东西,有可能碰到的几分最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最后我想谈一谈关于动手的问题,这就离考试比较远了,但我觉得这是必要的。中国在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上拿过理论总分最佳奖和总成绩最佳奖,但从未拿过实验成绩最佳奖。看过一些关于中小学生科技制作之类的报道,其作品之简陋,除去创造性一点都没有之外,模仿的也都不是很好。这也许和我们的教材有点关系,据说中国很多学科的教程难度在世界上算很大的,但距离现实也算是较远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们的经济条件支持不起这些东西。中国的技术方面曾经在历史上达到过很高的水平,但现在却逊色得多了。这也许和儒家的孔子鄙视生产劳动对我们的影响有关。以我之见,脱离于实践的理论将来可能有用,可是在目前还是纸上谈兵,要实现对这些理论的运用可能需要另一种思想方法,从小培养一些动手的能力对此也许是有益的。还有,对自然的解释是人们研究科学的初衷,也许某门学科的研究会抽象于自然进行,但什么时候都不应跑得太远,立足于事实的科学才有价值。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学习和科学方面的一些个人的见解,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同类推荐
  • 人性的密码全集

    人性的密码全集

    快乐是一种心态,遇到不幸时,换一个角度看,痛苦的酒糟可能酿制出快乐的甘醴。用欣喜的心情看,世界风和日丽;若用悲凉的眼瞳看待世界,可能只剩下愁云惨雾。悲观的人心情一直潮湿,乐观的人心情永远明媚。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苦中也有乐。况且,快乐的种子很多是从痛苦的土壤中孕育出的。
  • 方与圆的人生经营课(典藏版)

    方与圆的人生经营课(典藏版)

    《方与圆的人生经营课做人要本分做事要圆滑典藏版》是由胡善林编著的人生哲学读本。靠本分做人靠本事吃饭;守住本分才能守住根本;做人做的是人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事从人脉做起;不是教你诈,是教你看穿人心;跟对人才能做对事;做人是艺术,做事是技术。
  • 工作要有好心态,做事要有好方法

    工作要有好心态,做事要有好方法

    你也许无法选择工作,但可以选择对工作的态度!态度是平庸和卓越的分水岭!优秀的人,懂得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找接口找方法就是一种积极心态。本书教你成为一个主动思考、彻底解决问题的高手,开拓出一片自己的事业天地,收获一个完美的人生。
  • 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练的要点,阐释了年轻人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人生哲理和生存智慧。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风靡全美,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问世以来,始终雄踞畅销排行榜前十的超级经典。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致加西亚的信》经典内容,第二部分根据经典内容进行延伸解读,从浮躁、社会环境的喧嚣、只说不做到执行落实能力低下等各种职场问题入手,进行最新解析,作为罗文精神的当下职场最新执行版。
热门推荐
  • 大魔法争霸

    大魔法争霸

    吾有一把刀,斩清天不公。吾踏心中道,渡尽路不平。
  • 红尘一曲:倾城醉

    红尘一曲:倾城醉

    姑奶奶我魂穿肿么了?我收了阎王做小弟,白莲花又怎么样,男主是我的就足够了,一生一世一双人?不稀罕,我要你和我定下契约,同生共死!干吗?不就一个女配而已嘛,原来小说里什么男主男配争女主的剧情老掉牙了!我只要他!你说她才是女主?我告诉你——我的未来是有我做主!!
  • 润身

    润身

    刘美好为了一个月的工资,跟张会计在办公桌上有了这辈子的“第一次”,随后被迫离开工厂,离开县城,离开老包,千般流转,最终还是回来当了老包的老婆。老包留着长发,在工地轧钢筋,在工棚的墙上写诗,理想是当一名塔吊司机,却跟着工地老头当了小偷,积习不改,最后成了一方痞子王。老包跟小月吴发生了一些爱情,小月吴在红星浴池撕澡票,千娇百媚,名声不好。老包始终搞不透小月吴,是不是真的像流言传说中那样是个骚货。小说《润身》集黑色、喜剧和嬉闹于一身,文字气息独特,不仅带来欢畅的阅读体验,还以一种诚实的目光,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枫、尊严和厄运,更以内涵的深刻性抵达人心深处。
  • 重生之小资生活

    重生之小资生活

    大龄剩女的悲哀,刘沁前世相亲了n次都没把自己嫁出去,短短的一生却有太多的无奈和辛酸。如今重生了,虽然生活根基仍然是那么差,虽然依然是种田,但她相信生活是需要经营的。了解了未来十几年大致发展方向的她,定能让自己全家的平淡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让自己过上平凡的小资生活。这次重生刘沁不求大富大贵,只愿小富即安。读者群83708980
  • 葬清

    葬清

    如果,苍天开了金手指,那一年的甲午战争,清军侥幸打赢,或者战个平手,历史将会发生什么改变?中国将何去何从?
  • 华山南庙

    华山南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娇妻难为:BOSS大人请节制

    娇妻难为:BOSS大人请节制

    乔安好,一生无欲无求,遇事随遇而安。直到遇见一个叫傅少城的男人。他宠她宠的恨不得全世界都为之嫉妒。她为他挡枪林弹雨,谋划未来,盘算家业。可从头至尾,无名无份。她不提,他亦是不提。可当真相揭晓,她才恍然明白过来。她悲凉一笑,她是什么?备胎?利用工具?那一日,当她被迫被绑在手术台上,他强行利用一切关系,让她交出双目,只为他所爱之人……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修仙真谛

    修仙真谛

    活着,为了什么?为了活着。修仙,为了什么?为了长生。仙路漫漫,困难重重,求长生仿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道无情,若不能修成真仙,得证混元,只能魂飞魄散,再入轮回。看一个毛头小子,如何一步步修炼,掌握世间法则,洞悉修仙真谛,最终成就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