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2500000011

第11章 经济思想

王廷相在经济上提出以农为本的思想,并主张量入为出,“以节俭率天下”。此外,他对救治当时经常发生的灾荒也提出过自己的思想观点。

一、农本

王廷相在政治上提出以民为本,主张顺乎民心,教化百姓。在经济上,则承袭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为本的思想,提出他的农本思想。他说:

农困则庾虚,庾虚则兵疲,兹用可忧矣。善渔者不泄泽,善田者不竭卉,畜其利者深矣。农困,国之大疹也,乃不思而忧之。作无益,崇土木,耗货财,是谓剥本。《慎言·保傅》。

在这里,王廷相把农业生产与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联系在一起。王廷相十分清楚粮草对于军事上的重要意义,意识到经济实力是军事的基础和前提。王廷相说:

备边御戎,国之大事;兴师动众,食货为先。食足而言兵,譬之农者,先有田亩而后可施耕稼之务;譬之居者,先有室庐而后可议经营之功。故欲治兵,当先馈饷。(《浚川奏议集》卷一《拟经略边关事宜疏》。)

兴师动众,日费不资,事变之急者也,而储积无先事之备,殆犹涉川而乏舟楫,鲜无不济矣……欲致兵力之强,不藉乎他,而藉于仓廪之实。《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六《呈盛都宪公抚蜀七事》。

王廷相认为,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是军事力量强大的必要条件,而兵强才国强。王廷相是从国家的盛衰兴亡上来论经济的。

王廷相又说:

夫谷食者,民之司命也;储蓄者,政之大计也。故有蓄则民用备,民用备则国政举,必然而不可易者也。《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六《呈盛都宪公抚蜀七事》。

王廷相认为,粮食是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的大政。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农书《齐民要术》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内容包括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畜禽、养鱼、养蚕等大量农业科技知识。王廷相曾为当时所刻《齐民要术》作序,并表达出了他的农本思想。他说:

君子惠民之政五,而立政之本则存乎农。制礼乐者敷教,严法令者明刑,比什伍者治兵,核勤力者课工,劝耕桑者督农。使农事不修,则稼穑灭裂;稼穑灭裂,则刍粟减输;刍粟减输,则廪庾虚耗。由之,子弟寡赖而教不率矣,诡伪日滋而刑罚滥矣,馈饷弗给而兵戎不振矣,贸易不通而农末失资矣。故曰:惠民之政五,而立政之本则存乎农,是故教农者,有司之实政也。《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二《刻齐民要术序》。

王廷相提出的“惠民之政”是他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他又进一步指出,以农为本是惠民之政的核心。他认为,农业是“敷教”、“明刑”、“治兵”、“课工”的基础;因此,“督农”、“教农”是“有司之实政”。在解释儒家讲仁义与农本的关系时,王廷相否定所谓“仲尼不学农圃”的说法,并且说:

学,所以求仁义者也。政,则驱民而行之,使沾被吾之仁义者也。传亦有之:“五亩树桑,百亩授田。”使老稚之无饥寒,非必先王之自力也,施于有政,使之自养耳。必农圃而后为政。《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二《刻齐民要术序》。王廷相认为,儒家施行仁政,实际上包括了以农为本的内容。孟子就以“制民之产”为仁政的内容,强调“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

在土地制度上,王廷相反对当时有人提出的以恢复井田制来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他认为,这种复改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王廷相说:

田不可井者三:山谷之坎壤,不可以方制,雍、冀、梁、益、荆、扬之区,平野之可井者能几何哉?一也。大河大陆之区,沟会具而水不潴,二也。一夫百亩,夺富人之田者多矣,三也。圣人不作无益,顺其治而缘人之情,求归于治而已矣。必言可井者,迂儒之慕古也。势终不能,徒生扰攘尔。《慎言·保傅》。

显然,王廷相反对强行收回土地,实行井田制的做法。当时“战争方已,务休民也。上虽易姓受命,而民之业自若也。夺而井之,寔生怨激乱,仁智者之所不为也。”《慎言·保傅》。对于当时盛行的土地兼并,王廷相提出用“抑豪、稽籍、正租之法”予以解决,他说:

阡陌开而兼并生。抑豪、稽籍、正租之法善也。占田有限,所以抑也;疆界有书,所以稽也;租税有常,所以正也。抑则农之业普,稽则田之隐寡,正则贫之食足。官民之利,贫富之愿,由之而可均也,不亦善乎哉?《慎言·保傅》。

王廷相主张抑制豪强大肆兼并土地,稽查土地,并要求照章纳税,这对于当时的土地兼并之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其目的仅在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涉及土地制度的变更,并没有为农民的根本利益着想。

二、节俭率天下

王廷相主张以农为本,并提出“抑豪、稽籍、正租之法”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在国家的财政支出上,极力主张节俭,节省开支,反对铺张浪费。这在那个社会当然是不可能实行的,而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王廷相说:

古之王者,以节俭率天下,故国之经费,必会而计之,量入为出,岁率以为常焉。岁久而赢余积,虽有旱干水溢,民无菜色,政之至也。宾客、丧祭、衣服、饮膳,有常用,弗益也。百官之禄,戎赋之输,有常制,弗变也。不以非道施惠也,不以蔑功行赏也,不以无名兴役也,不以黩武动众也,故天下化于俭素而乐于简静,侈丽亡而僣逾绝矣。是谓上下贵约,德之至也。夫农、轩简用,土毛之税可足矣。尧、汤有储,水旱之沴可免矣。其约德之征乎!摧铁算缗,鬻爵赎禁,后王之秕政也,其侈心之为乎!敛愈横而用愈急,国非其国也宜哉!《慎言·保傅》。

在这里,王廷相从经济、政治、道德等诸方面论述了节俭的重要性。特别是,他提出节约是德之征、德之至,是非常有见地的。

首先从经济上讲,王廷相认为,国家财政必须量入为出,并且要有所赢余、有所积蓄,“有蓄则民用备”(《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六《呈盛都宪公抚蜀七事》。),才能保证免受自然灾害之苦。

其次从政治上讲,王廷相认为,节俭可以有利于政治稳定,天下化于俭素而乐于简静,侈丽亡而僣逾绝。他认为,古代君臣以节俭率天下,其德朴素,其政简易,其化清净,故当时之人荡荡然得以乐其生。对比之下,今不如昔。王廷相进一步指出:

今之时,其政繁,其风侈,取诸其民也过度,填膏脂于沟壑也弗所恤,厥情苦矣,厥财力竭矣,枵枵然丧其乐生之具矣。为政者乃不思而反之,是谓剥本,其如为国何哉!《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三《送少司空林公序》。

君上节俭,则取于民者寡,故民蓄积富足,乐以养生,有事则邻里亲戚守望相助,孰肯舍其安逸而他适?人君侈费无度,常赋不充,必至加敛暴征,则民之蓄积耗而生计微,生计微则家贫无所恋爱矣。以无所恋爱之心,加之以贪官狡吏之摧楚,其不舍其邑里耕桑而去者几希矣!去则流离失业,困极为盗,势所必至,此黄巾红巾之患所由起也。《雅述》上篇。

在这里,王廷相把政府的侈费无度与农民起义联系在一起,以说明节俭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显然,王廷相在经济上主张节俭与他政治上的民本思想、以“事简”治国的主张是融为一体的。他还说:

礼俭则质朴寡饰,而真诚之意存;礼奢则繁文缛节,而虚枵之象见。况俭自生简,简则易治;奢必生僣,僣则易乱。故俭为礼之本,司国礼者不可不慎。《雅述》上篇。

再次从道德上讲,王廷相认为,风俗莫善于俭约,莫不善于奢侈。移风易俗,提高百姓的道德风尚,有赖于节俭。王廷相进一步指出:

居官者奢侈则必贪,为士者奢侈则必淫;富者以奢侈而遂贫,贫者以奢侈而为盗。故风俗之弊,惟奢侈为甚。(《浚川奏议集》卷八《再拟宪纲未尽事宜疏》。)

这就是说,奢侈可以败坏社会风气,贪官污吏也是从奢侈始。

为了节约政府的财政开支,崇尚节俭,王廷相提出不少主张,都是切时弊而可施用的。

第一,国家财政必须“会而计之,量入为出”。他提出,不要增加政府的日常费用开支、官员的俸禄,不要轻易地“施惠”、“行赏”、“兴役”和“黩武动众”。《慎言·保傅》。

第二,“君臣以节俭率天下”。他认为,提倡节俭,必须从君臣开始,以为天下作出表率。他说:

酒害谷,罗绮害丝,华腊珍食害味,雕楹刻桷害木,综之害货财耗。天下圣王为民储富,必严令以禁之……甲令在而民不知禁者,由上之自慢始也。故圣王躬行节俭而近习化,近习化而近臣化,近臣化而天下不化者未之有也。《慎言·保傅》。

王廷相在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间,先后呈上《遵宪纲考察御史疏》和《再拟宪纲未尽事宜疏》,把清廉俭约当作考察巡按御史的基本准则之一。他强调:“为御史者,必须清修简约,镇静不扰,庶足以安民格物,以振风纪。”(《浚川奏议集》卷八《遵宪纲考察御史疏》。)巡按御史务要躬行俭约,率先一方,日禀五升之外,秋毫毋得取费于有司;一菜一鱼,必以禀米照依时值易之;不得扛抬四轿,乘坐座船,凡可减省者无不减省。“如是御史不能以身率下,好为侈用,不乘站船而乘座船,不乘驿马而乘四轿,故违《宪纲》,以致地方官民人等无所观法,奢纵如旧,臣等查访得实,参劾治罪。”(《浚川奏议集》卷八《再拟宪纲未尽事宜疏》。)

第三,严格控制和督察各级各部门和地方的财政开支。他要求巡按御史不仅要“躬行俭约”,而且要令行司府州县官吏军民人等,悉从俭约:凡饮食、宴会、服饰、车马、婚姻、丧祭等项,俱有品节限制,不得过为侈靡;一切纵欲败度逾礼犯分之事,无不禁革。王廷相在为官期间,还多次就节省地方开支问题上疏,如他在任湖广按察使期间有《乞处置公堂用度》、《稽考各衙门公用》等(参见《浚川公移集》卷二。),要求节省和稽查地方财政开支;在任南京兵部尚书期间有《裁减南京进贡马快船只题本》(参见(《浚川奏议集》卷七。)、《节省快船冗费题本》(参见《浚川奏议集》卷五。)等。

三、救荒之策

王廷相生活的时代,连年发生灾荒,救荒问题成为全社会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如何救荒,王廷相也提出过自己的主张。早在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卫廷相在四川任职期间,正遇川北荒歉之时,他作《答李献忠论救荒事宜书》,具体提出了七项救荒的措施(参见《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九《答李献忠论救荒事宜书》。以下几段引文均引自该书。亦可参看《王廷相和明代气学》(葛荣晋),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0—32页。略有相异。):

(1)停免赋税。他说:“荒歉之时,百姓乏食,自活不暇矣,而官司不省事者,遇灾不行申达,既灾之后,犹照旧贯追征税粮,是已病羸之人而服劳苦,安得不毙?故流殍载涂,闾井萧然,祸民深矣。停免赋税,宜为先计,一也。”

(2)令豪族大家输谷助荒。他说:“荒年不足者,多系贫下之户,豪族大家,必是蓄富,若劝谕之法不行,使官司米斛不多,虽有银钱,无所籴买,亦将无以受实惠矣。故立劝赏约束,如冠带义民之类,令之输谷助荒,以续官司不及,二也。”

(3)不许人为地压低商贾的粮价。他说:“谷少则价贵,商贾细民贪利,必辇贱处之谷以售于荒歉之乡。若官司恶其贵而减其值,则商贾闻风不来,谷无由至,为害大矣。当出榜禁谕,宁许有增,不许有减,则诸处商谷,必为辐辏,价不待减而自平矣,三也。”在这里,王廷相主张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粮食的价格,反对人为地压低商贾的粮价,而导致“商贾闻风不来,谷无由至”,这表明他是很有经济头脑的。

(4)“处置流民于丰稔之州”。他说:“民既流聚他所,若无处置之法,则止栖无依,必至困极为盗。”因此,要把流民安置在丰稔之州,并要求所在地予以赈济。

(5)停止催逼公私一切逋债。他说:“细民丰收之年,公私尚多逋欠,况此饥馑,焉能还偿?可逐处出榜禁革,但系公私一切逋债,俱为停止,无得催逼,以致流亡。”

(6)选委才能之官以主赈济之法。他说:“赈济之法,贵在贫者蒙惠。使主者不得其人,则吏胥作弊,户籍无实,富者有盈釜之资,而贫者有赤手之嗟矣。故当选委才能之官以主其事,使在籍皆贫下之人,而在官吏胥之徒不得以肆其奸,则济荒虽无善政,而亦稍为得法。”

(7)为受灾百姓提供农具、谷种。他说:“荒岁已矣,及今田禾有望,亦可安集。但百姓既已缺食,焉得种子?可于口食之外,再有牛谷种之给,使本乡有所顾恋,不至尽为沟壑之瘠。”

王廷相还认为,以上七项救荒措施只是“随事措处之法”,并非上策。他说:“大抵救荒之策,先王三年九年,农有余积,上也;平籴、常平、义仓、社仓,预备之政,次也;移民就食,煮哺靡粥,下也。”《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九《答李献忠论救荒事宜书》。因此,他更为强调储备粮食以抵御灾荒。

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王廷相根据历年来灾荒所造成的巨大危害以及救荒之法的收效甚微,上呈《乞行义仓疏》(参见(《浚川奏议集》卷三《乞行义仓疏》。以下诸段引文均见此疏。),提出“义仓之法”。

首先,王廷相陈述了隋、唐、宋诸朝代所行义仓之法的经验。他说:“隋开皇五年,度支尚书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成家出粟麦一石以下,以贫富为差等,储之闾里,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十六年,又诏天下义仓以上中下三等为差,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自是终隋氏之代,民无饥馑。唐太宗贞观二年,诏天下州县并置义仓,自王公以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顷亩,至秋熟,每亩随粟稻麦约二升,贮之州县,以备凶年。永徽二年,诏义仓计地亩取税,实是劳顿,令户出粟率上上户五石,余各有差,自是仓储衍溢,亿兆赖以全济。宋神宗熙宁元年,御史钱铠奏乞天下置立义仓,其法:秋成之时,于上等有田人户,量出米斛,以备赈济,第一等不过三石,二等不过二石,三等不过一石,择有力一户充社仓甲头,以所收斛斗,储贮其家,若遇荒歉,即尽数俵借于下等贫民,当时亦获备赈之效。”

其次,王廷相提出了他的义仓之法。他在总结和比较隋、唐、宋三代行义仓之法的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按照“人户之等第,为出米之多寡,凶年只给贫下之户”,并且置仓于百姓中,由百姓自己掌管,“此法之最善者也”。具体做法是:“如一村社居民,大约二三十家,定为一会,每月二次举行,各以人户上中下等则出米,收贮一处,积以岁月,所蓄必富。遇有荒歉之年,百姓自相计议而散。”此外,王廷相还就义仓设置的具体操作过程作了说明,如每个会中的管理人员设置、每次会的举行仪式、各家出米的多寡以及官府如何协助等。

再次,王廷相还论述了义仓之法的好处:

(1)“下足以救其凶荒,上不至费其帑藏”。王廷相还认为,义仓的设置“既无官府编审之烦,又无胥吏颠倒之弊,赈恤不劳于上,而实惠得沾于民,纵有水旱之灾,决无流亡之患”。

(2)“可以寓保甲以弭盗贼。”

(3)“可以寓乡约以敦风俗。”

因此,王廷相认为,义仓之法是“一法立而三善兴,养民之中而教民之义存焉”。参见《王廷相和明代气学》(葛荣晋),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4—35页。

同类推荐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本书精选了近百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传颂最广的名人,分为先贤圣哲、帝王风骚、治世名臣、传奇名将、科学巨匠、文学泰斗、艺术宗师、民族先驱、巾帼红颜九大类,以最精练的文字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见解、丰功伟绩等,同时配以“名人名言”栏目和精美的图片,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使读者朋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名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而达到了解名人、学习名人,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在蒙古灭夏、灭金和伐宋的动荡年代里,忽必烈已从十二岁长到二十七岁。在这段时间里,忽必烈是否也参加了灭夏灭金和伐宋的战争,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1252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说明在此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种武艺,且精通军事指挥知识,并有很高的指挥艺术。
  •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对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故事,来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 邓宝珊将军传奇

    邓宝珊将军传奇

    本书是一部传记文学。以优美的文笔展现了著名爱国人士,甘肃省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邓宝珊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心理医生在吗

    心理医生在吗

    一个四十五岁的中国女人,操着蹩脚英语,向一名美国心理医生娓娓倾诉自己的过往。她对父亲的朋友“贺叔叔”长达三十九年的爱恋、父亲与贺叔叔在大饥荒和文革前后的恩怨情仇、自己远渡美国后与教授间的情爱纠葛……最终,治疗无果而终,女人继续远走他乡。本书(原名《人寰》)是严歌苓的代表作,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获得华语地区令人瞩目的台湾时报百万大奖,成为继朱天文之后女性作家获此殊荣的第二人,轰动一时,使作者在十多年前,一跃成为华语地区备受关注的女作家。本书结构在当时看来是大胆的,其题材在今天看来仍旧是时髦的。这就是经典文艺作品的共性--永不过时。
  • 情谊·名人·美文

    情谊·名人·美文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忠臣无数,而奸贼亦不少。前者受千古景仰,后者遭万世唾弃。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在忠奸分明的帝制时代,虽变节却又被深深同情。这个人就是李陵。李陵身上纠结着太多的大命题:家和国,军人和文人,背叛和守节。他用尽一生的气力,在国家和个人的矛盾冲突中,做着艰难的选择。他的命运也连接着若干重量级人物:汉武帝、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迁、苏武。《情谊·名人·美文》包括名人的生平小传、婚恋故事、友谊往来、经典作品以及家书。
  • 武冲巅峰

    武冲巅峰

    以武破虚空,以武霸天下!
  • 万古战神

    万古战神

    武为乾,逆为坤!逆转乾坤,武逆苍穹!卑微之身,却蒙上天垂怜,一朝打破“强生之门”,迈入武者行列,从此开始了彪悍的一生。执念禁门,以武破天,摧枯拉朽,谁能阻拦!怒马长刀驰骋天下,纵横万载举世无双,看我武逆苍穹!
  •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长安一梦之洛云书

    长安一梦之洛云书

    周洛和孟云天于长安再次重逢,重拾旧时友情,形影不离。原本只想在长安安静生活的他们,却因各种原因卷入复杂的命案之中。在解决一件件案件之时,周洛和孟云天渐渐发现,似乎有人盯上了他们,案件的目标渐渐地从与他们没有关系,变成了他们的亲人,朋友,甚至是他们自己。长安波涛汹涌,江南也不太平。周洛和孟云天拼尽全力保护重要的人,却渐渐发现,幕后之人的目标,身份,似乎都在朝着一个他们丝毫没想到的方向前进。不同的案件纷争,也渐渐演变到家,国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寡人为后

    重生之寡人为后

    作为一名无良渣女皇帝,孟棋楠重生之后感觉良好,从此立志改掉花心滥情骄奢淫逸的坏毛病。新生活还是不错滴,照样要躲着前朝后宫的明枪暗箭。唯有一事她始终耿耿于怀。佛祖啊,你怎么让寡人糊里糊涂就把他给拿下了呢……
  • 新竹县志初稿

    新竹县志初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边缘治愈

    边缘治愈

    栾亦生今年十九岁,过去的十年里他一直被迫作为精神病人,无法诉说的孤独让他越发沉默。当那个充满血意的男人出现时他以为自己可以重获自由,却没想到……
  • 修仙笔记之师哥的日常

    修仙笔记之师哥的日常

    仙路漫漫,江湖悠悠。华阳城外,独山山巅。一个平凡的修仙小门派,三个徒弟,一个师父,一位厨子,一条黑狗。我,陆凡,平凡且废材的大师兄;带着呆萌帅气的“炸弹”狂人小师弟林洛;加上多才多艺,美丽无敌的小师妹云夕。因为一场离奇古怪的阴阳怪镖,从此踏上红尘,开始了一段丰富多彩的旅程。江山如画,美人如诗,平淡的修仙路上,谁人与你相陪?那一番艰险磨难过后,你是否还记得那年桃花溪畔,我点火,你捕鱼。这是一部关于师哥师弟师妹的轻小说,建立在一个架空的半修仙半武侠的世界。里面的故事都是些有趣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之间又有完整的联系。主打日常系,轻小说类,搞怪有趣热血且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