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4400000008

第8章 对孩子进行美德教育

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的开发与艺术素质的培养,孩子刚学会走路说话,就送孩子学琴、学画画、学英语等,但对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却不很关注。事实上,要想使孩子成才必先使其成人。要知道,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孩子才是未来社会的精品。

40

别怕宽容的孩子会吃亏

父母箴言

做父母的,既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培养孩子学会宽容,以宽广的心胸、豁达的心态笑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宽容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性格,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性格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为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时常对自己的孩子灌输“不能吃一点亏”的思想。他们在送孩子上幼儿园前,叮嘱孩子最多的是,不能被人欺侮,谁打你一下,你一定还他一下。有的家长见自己的孩子“吃了亏”,甚至全然不顾当叔叔阿姨的尊严和良知,竟对“肇事”的孩子老拳相加,以大欺小、贻笑大方。倘若双方家长都有“护犊子”症,那又会引出更加不良的后果。

在某公园里,两个孩子为争骑一匹石马相持不下,各不相让。这使得双方父母大动肝火,由相互指责、怒斥,发展到两家六口的“短兵相接”,直到保安出现,才制止了这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打斗。至于吗?不骑那个石马又能怎样?再说以后机会还多得是。而双方父母见孩子发生争执,非但不好言劝开,反而也加入“战斗”的行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试问,他们的行为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什么样的烙印呢?爱孩子就要为孩子长远打算。父母的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孩子不能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将来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夫妻关系。因此,教会孩子学会宽容,不光是为了孩子的今天,更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

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或有损于自己的事情,不要耿耿于怀,不要过分计较在意,能够笑一笑过去,就笑一笑过去。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做人的风度和境界。宽容能使人性情和蔼,能使心灵有回旋的余地,能消除许多无谓的矛盾。宽容的人,时时处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拥戴,因此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够融洽地与人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一位幼儿园阿姨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我带着小朋友去学校体育馆玩,由于孩子特别多,我一时疏忽,在游玩结束后,少数了一个,将一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

等我发现人数不对时,就赶快跑回来,将那个孩子带回来。那个孩子因为一个人在网球场,受到了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小孩的妈妈(一个年轻教授)来了,看到了自己哭得可怜兮兮的孩子。

当时我特别害怕,生怕这个妈妈会痛骂我一顿,然后直接向幼儿园领导提出抗议,最后很生气地将小孩带走,转到别的幼儿园。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个妈妈并没有这样做!

她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小孩,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一亲那个姐姐的脸蛋,安慰她一下。”

当时那个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边上的我,并且说:“姐姐,不要害怕,我已经没事了。”……

这就是区别,人和人之间素质的区别。一个年轻的女教授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大多数人的不一样。

做父母的,既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但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我们应当教孩子学会宽容。现在有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了尖刻、自私、倔强、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而只有像这个年轻的女教授一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孩子宽容的性格呢?

1.为孩子树立宽容的榜样

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于与人相处。

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父母“在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首先应当检点自身行为。”让孩子学会宽容,父母自己首先应有宽容的品质。如父母本人心胸狭窄,无视他人意见,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给人改错的机会,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为一点小利斤斤计较,这类父母的孩子又怎么能学会宽容呢?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的品质才会再现在孩子身上。

2.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就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从不替别人考虑。要消除这种现象,父母就要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会下棋的人都会考虑,我这样,对方会怎样应对,对于对方的应对,我又应当如何回应。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如此,能够“心理换位”,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能够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设想,许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虑,就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思考,就会理解老师的艰辛;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思考,就会觉得大多数同学是可爱可亲可交的。所以,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是非常必要的。

3.告诉孩子人人都有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交往,和朋友相处,只要对方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就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多原谅一次人,多给人一次宽容和理解,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谦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4.让孩子多与人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来的快乐。

但宽容不是无端的退让,不是怯懦的容忍,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是一种处世的境界,是饱含自信的微笑,是面对他人的从容。

5.教孩子树立平等的观念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观念与观念之间有冲突,这本是常事。问题是不能唯我独尊、一切以“我”为标准,而要尊重不同的信念、价值观,尊重他人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种尊重,是宽容的必然内涵。

6.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名利

孩子有上进心,也有虚荣心。要保护并充分用好孩子的上进心,促使其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但是也要防止孩子过分看重外在的荣誉。宽容与虚荣是一对矛盾,虚荣心多了,必定心态不平衡,与人争不必要的虚名,时时争、处处拼,最后不一定是好事。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名誉、将来正确看待金钱,这确实是培养宽容心态的重要方面。

7.帮助孩子开阔视野

所谓宽容,归根到底是对不同于自身甚至与自身观念、利益相冲突事物的宽容。要让孩子充分了解世界的丰富多样性、纷繁复杂性,了解除我们的生活状态外,还有许多种不同的活法。让孩子明白多元性、复杂性是世界的常态,帮助他接受、融入这世界,而不是固守自己的小天地。这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宽容的基础。

父母可以带孩子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秀丽的湖光山色陶冶孩子的心灵,开阔孩子的视野和胸襟。

除此之外,父母也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别人是怎样做到宽容的。

41

谦虚的孩子才会努力上进

父母箴言

骄傲会使孩子夸大自己的优点,不去正视自己身上的问题,进而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这样的孩子听不进别人善意的批评,总是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从而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进而导致成绩下降,最后变得不那么优秀了。

在当今社会特定的家庭环境中,一些独生子女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荣誉与成绩,有的骄傲自大看不起同学,有的拔尖逞能,有的盲目自满、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有的把集体的成绩看成个人的,这些将最终影响他们的不断进步甚至脱离同学、脱离集体,最终失去目标成为一个后进同学。所以,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谦逊品格。

有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老在物理学界可谓是空前绝后了,何必还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

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周长长,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九岁的儿子也曾问爱因斯坦:“爸爸,您为什么那样有名呢?”

爱因斯坦听了哈哈大笑,他对儿子说:“你看,瞎甲虫在球面上爬行的时候,它并不知道它走的路是弯曲的。我呢,正相反,有幸觉察到了这一点。”

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谦虚的人。名声越大,他就越谦虚。

事实也是如此。“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说自己已经彻底精通,不需要再学了。如果有那样的人,他必将很快就被同行赶上并超过。

骄傲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孩子,特别是聪明的孩子,常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那么,父母应怎样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性呢?

1.让孩子认识到骄傲的危害

父母要向孩子讲明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的人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而一个骄傲的人则会自满自足,不愿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和新知识新事物,他不但会原地踏步,还会掉队。

此外,谦逊的人往往还懂得尊重他人,团结他人,而团结谦逊的结果往往能凝聚起更大的力量,取得更大的进步。盲目骄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瞧不起别人,这往往会影响团结,导致失败。所以谦逊会迎来成功,骄傲会导致失败。

当然,父母还要让孩子分清自信和骄傲的区别。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使人乐观上进;而骄傲是对自己的不全面的认识,是盲目乐观,常会让人不思进取。对于父母来说,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不能让他们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形式上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常会让人迷惑,孩子们常会把自己那点小得意看作自信,这时父母应该帮孩子分辨出两者的区别。

2.帮助孩子全面认识自己

孩子产生骄傲情绪往往是由于自身存在某方面的特长和优势,父母应该帮孩子分析产生骄傲的根源:是学习成绩比较好、有某方面的艺术潜质,还是有运动天赋什么的。然后让孩子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的这种优势只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在一个更大范围就不算什么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进取,而不是骄傲懈怠,因为优势往往和不足并存,努力弥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父母要教育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确实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不要忘记这里也包含着家长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

另外,不正确的比较往往也容易滋长骄傲情绪。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较,结果自然容易沾沾自喜。父母应该开阔孩子的胸怀,引导他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圈子。带他们到更广阔的地方走走,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头脑,使之变骄傲为动力。

3.让孩子正确面对批评建议

正确面对批评和建议是终身的学问,骄傲自满往往也和不能很好地处理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有关。

一个成绩很好的孩子很自负,在学校根本不把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

有一天班主任老师批评了他,他回到家里一脸不高兴,还赌气说:“当个老师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不去上学了!”

妈妈问明了情况,告诉孩子:“爸妈和老师批评你,并不是看不起你,而是希望你进步。我们当然知道批评你,你会不高兴,甚至还会怨恨我们,那为什么我们还是选择了批评你呢?孩子,大人都是希望你能进步呀!老师也是这么希望的。”

在妈妈的教育下,孩子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慢慢改正了自负的缺点。

要让孩子明白,批评往往直指一个人的缺点,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批评,他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就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4.避免过度表扬孩子

为了避免孩子骄傲,教育家卡尔·威特先生非常注意培养儿子谦虚的性格,并尽量避免别人轻易表扬他的儿子。因为他知道,孩子一旦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他的前途就毁了。

一次,一个久闻小威特擅长数学的督学官想考考他。按照惯例,威特先生要求对方答应自己的条件,即“不管考得怎样,绝不要表扬我的儿子”。商量妥当后,威特先生就把特意打发出去的儿子叫进来,考试就开始了。

越考那位督学官越感到惊异,因为每一题小威特都能用两三种解法去完成,也能按他的要求去解题。这样他就不由自主地想要赞扬威特了。威特先生赶紧给他递眼色,他这才住了口。

考着考着就进入了学问的深层,并最终到了督学官所不熟悉的领域。这时,他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哎呀!真是超过了我啊!”

威特先生想,这下坏了,就立即泼冷水:“哪里,哪里,由于这半年儿子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得。”

督学官还不死心,又对小威特说:“你再看看这道题,这道题欧拉先生考虑了三天才好不容易做出来。如果你能做出来,那就更了不起了。”

可是,没过多久,小威特就做出来了。这时督学官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事先知道这道题吧。”小威特一听感到很委屈,含着眼泪反复声明自己不知道。

这时督学官说:“如果没见过这道题,你就胜过欧拉这个大数学家了。”

威特先生掐了一下督学官的手,立即说:“瞎鸟有时也能捡到豆,这也是偶然的。”

督学官这才领会到威特先生的意图,点着头说:“是的,是的。”然后附耳小声对威特先生说:“哎呀!我真佩服你的教育法。这样的教育,不管你儿子有多大的学问也绝不会骄傲。”

太优秀的孩子往往经不起表扬,表扬过多往往会导致孩子骄傲自满心理的产生。父母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注重表扬孩子的某种行为,不要表扬孩子本身——这是表扬的一个技巧。

5.给孩子讲道理、举实例

“勤于学,严于分,善于比”的教育方法,很值得父母们借鉴参考。

勤于学,就是当孩子在某个领域取得某些成绩后,一定要激励他继续学习。告诉孩子,取得了成绩并没什么了不起,只要你继续学习,就会发现自己原来这个也不知,那个也不晓,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父母可以帮孩子不断确立新目标,让他知道自己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不会,自己取得的成绩也实在不值一提,还是谦虚一点好。

严于分,就是要严于剖析自己。当孩子取得成绩后,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冷静分析,用“两点论”来看待自己,告诉孩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从而防止骄傲情绪的滋生。

善于比,就是要教育孩子善于找出自身与别人的差距,找到差距之后孩子才能确定自己应该向别人学习什么。

42

让善良融入孩子生活的细节中

父母箴言

父母应该明白,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不是讲两次大道理就能做到的,需要每天,甚至每时每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善良融入到生活的细节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善良之根植于孩子心中。

一位教育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捉到了几只羽翼未丰的小麻雀,玩弄了一阵之后,就把它们关进了课桌里。后来老师打开课桌,发现那些小麻雀都已经奄奄一息了。老师狠狠批评了他。为什么呢?教育家说:因为这小孩子对小麻雀太残忍了。

几个放学的小学生,发现了一只流浪猫。“打!”一阵乱石过后,寒风中的小猫已经没有能力逃跑了,可顽皮的孩子仍不罢手,他们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些汽油,把汽油倒在小猫身上,然后点燃了小猫的尾巴,在孩子们的大笑声中,小猫在火舌中奔跑、惨叫……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从一个小孩如何对待鸟、花、树木,可以看出他的道德,他对人的态度。”不爱护小动物,看似事小,其影响却不小。一个孩子从小虐杀小动物,长大之后,很可能就要杀人。一个孩子假若没有善良,他的聪明、勇敢、坚强、无所畏惧等品质越是卓越,将来对社会构成的危险就越可怕。所以,如何培养孩子从小就树立仁爱之心、善良之心,已成为父母需要迫切关注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有颗善良的爱心呢?请先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女孩在一片草地上发现了一只被荆棘弄伤了的蝴蝶,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作一位仙女,对小女孩说:“你很善良,请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

小女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只希望快乐。”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就消失了。小女孩果真很快乐地度过了一生。

她年老时,邻人求她:“请告诉我们吧,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她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们的关怀。”

也就是说,仅仅因为心中有爱,懂得去关怀别人,故事中的小女孩便拥有了一生的快乐。但愿做父母的能从这个快乐秘诀中,领悟到鼓励和引导孩子有一颗善良之心的道理和做法。

1.让孩子爱自己的妈妈

常常听到周围的一些母亲抱怨:孩子如何不关心母亲,有的甚至打骂母亲。母亲用血乳养育了孩子,孩子却忘恩负义。

有一个男孩,满口脏话,经常欺负女生,甚至连女老师也不放在眼里,他的母亲也多次向老师哭诉,说这孩子如何对她无礼。虽然老师曾多次对他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这个孩子瘦瘦弱弱,并不像野蛮的孩子。问题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直到有一天老师去家访才恍然明白。

那天开门迎接老师的是他的父亲,老师便随口问了声孩子的母亲在哪里,他的父亲就轻蔑地说:还瘫在床上呢,死猪婆!父亲当着孩子的面,且不顾有外人在场侮辱自己的妻子,怎么可能在孩子心中树起母亲崇高神圣的形象呢?孩子又怎么能很好地去尊重他周围的女性呢?老师愤怒至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了他的父亲,这位父亲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感到惭愧和后悔,向妻子道了歉,后来也学会了尊重妻子。这个孩子的毛病也慢慢改掉了。

父母是孩子爱的启蒙教师。孩子正是从父母彼此相爱、相待中感受到家庭之爱,学会爱人的。一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去爱别人的。父亲对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对母亲的态度。从父母恩爱、彼此尊重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他们对家人温和亲爱,对外人也谦让有礼。

爱妈妈是爱的萌芽,善的开始。培养孩子尊重妈妈、爱妈妈可以让孩子从以下几点做起:

(1)不要对妈妈高声大嚷;

(2)不要嫌弃妈妈的唠唠叨叨,因为这也是妈妈的爱;

(3)孩子要关心妈妈,关心妈妈的身体,体贴妈妈的困苦,在妈妈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勇敢地站在妈妈的身旁说:妈妈,不怕,有我在这里;

(4)教孩子感谢妈妈,感谢妈妈为了他付出了自己美丽的青春和宝贵的一生。

如此,培养出来的孩子才可能具有细腻温柔的爱心。

2.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人们发现,幼年、童年饲养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心地比较善良。相反,从小没有接触过小动物的孩子会感情冷漠。特别是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表现为冲动易怒,出口伤人,行为残忍,并且会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之,缺乏同情心的心灵坚冷如石。

为了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丰富细腻的感情,年轻的父母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孩子饲养小动物。在马克思不太宽敞的家中,就喂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鸟、猫、狗等,只要孩子想养,父母都允许。没有同情心就没有善良,没有善良就没有人道。父母有责任培养和保持孩子的心永远善良、柔软。同情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富于同情心的人善于了解别人的处境,随时准备从道义上、行动上支持别人,从内心深处关心人、同情人。没有同情心的人,他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在他的心目中不会有他人幸福的概念,他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汉斯的女儿雪丽刚会走路,汉斯就送给她一只小兔子。雪丽爱它如珍宝,刚会写一点字,就开始为它作生长记录,自觉地担负起了喂养它的责任。后来,汉斯还让她养了一只鸟和一只小乌龟。

好多中国朋友都劝他,不要让孩子养宠物,一方面是孩子接触宠物不卫生,另一方面是如果宠物有个三长两短,孩子稚嫩的心灵会承受不住。但汉斯却认为,只要父母掌握尺度,让宠物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孩子就不会因宠物而染病;宠物出现生老病死的情况,这是自然规律,孩子早晚都要明了这一真相。除掉这些顾虑,孩子养宠物,为的就是培养其善良的天性:孩子本身就是弱小的,让他们学着照顾宠物,其实也就是在学习照顾比自己还要弱小的生命。

汉斯的善良教育,在雪丽身上开展得比较顺利。不过,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雪丽过六岁生日时,特意请幼儿园的一个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本来,气氛还算融洽,两个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吃过生日蛋糕,雪丽把自己的小兔子抱了过来:“看,它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兔子。”

那个小朋友听了,白了雪丽一眼:“不,我家的白白比它漂亮100倍。”

“你把白白抱过来比比。”雪丽也急了,“没有比我的兔子更可爱的小动物。”

小朋友哼了一声,没说什么,打电话回家,让父母来接他。小朋友走了,雪丽还在生气:“哼,我明天就让所有的小朋友都不理她,看她还敢说我的兔子不好。”

汉斯觉得问题严重——雪丽竟然开始预谋报复了。他打电话到那个小朋友家,了解情况。原来,那个孩子心情不好,因为她养的小兔子,在前两天已经死了,所以今天才和雪丽闹翻。

了解这些情况后,汉斯建议雪丽和她朋友通个电话,两个孩子在电话里聊了起来。聊着聊着,雪丽竟然哭了。原来,知道好朋友顶撞她的原因后,雪丽觉得,自己很对不起朋友:“她一定很伤心,我……我要送给她一只小兔子,和白白一样,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

雪丽哭了,汉斯却暗暗地感到欣慰:无论孩子以后是否能成功,至少她有颗金子般的心。

3.告诉孩子不要盲目地善良

春节,安妮带着儿子贝克从老家回来,走进地铁车厢刚坐稳,就有几个外地小孩跑过伸着小脏手说:“阿姨给我点钱吧!”贝克抬头看着妈妈,目光充满了同情,还没等妈妈表态,就从裤兜里把奶奶刚给他的压岁钱掏了出来,几个小孩争先恐后地叫小哥哥,一人一张,伍拾元被分完了,这一刻安妮看到儿子脸上充满了自信和神圣。

安妮猛拉了一下他的手,儿子抬起头看到妈妈的表情异常严肃,吃惊地问:“我做错了吗?你平时不老爱帮助别人吗……”

到站了,在站口他们又看到了那几个小孩,每人手里拿着一沓纸币,还在比谁的最多。贝克很不解:“他们的钱比我的还多呢……”一种悔意写在他稚气的脸上。

安妮抚摸着他的头,告诉他:“你刚才做得对,很了不起,很少有人像你那样慷慨,他们可以过一个快乐的春节了。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帮助人是对的,但你还要辨别其中的真伪。”小贝克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其实,善良是一个很宽泛的感念,所以根本无法面面俱到地说出父母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孩子善良有爱心。父母应该明白,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不是讲两次大道理就能做到的,需要每天,甚至每时每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善良融入到生活的细节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把善良之根植于孩子心中。

43

孩子不善解人意怎么办

父母箴言

父母可借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明白,每个大人都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当这些事情和孩子的需要有冲突时,孩子应当学会谅解。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

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跑回去宣扬。

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

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边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向师父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位师兄说他们都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

师父听完之后,不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微笑地对他说:“你是对的!”第三个小和尚这才恍然大悟,立刻拜谢师父的教诲。

其实从每个人的立场来看,他们可能都是对的,只不过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无法将心比心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另外的角度,也就无法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人着想,冲突与争执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凡事都以“你是对的”来先为别人考虑,那么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就可以避免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丰衣足食,这一切都是父母提供的,但孩子会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吗?有的孩子不管大人忙不忙,非要大人陪着玩;有的孩子想要的东西要是得不到,就会闹个没完;有的孩子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大人跟他讲道理根本没有用……

孩子在1—3岁的时候初步具备了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其意识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大为提高,并在大人的影响和教育下开始学说话,因此此时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能否抓住小孩这一年龄特性,有意识地培养其善解人意的性格尤为重要。

教孩子学会善解人意,要从平凡的小事着手。

妞妞每天都会因为妈妈上班而哭鼻子,只要看到妈妈背包出门,就抱着妈妈不让走。

一天,妈妈急着上班,却又被妞妞发现了,妞妞哭闹:“不让妈妈走!不让妈妈走!”妈妈拿起一个洋娃娃递到她手里,对她说:“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你先喂饱这个娃娃好不好?她还没吃饭呢!”妞妞根本听不进去:“不!不!我不要妈妈走!”接过洋娃娃,将洋娃娃摔在了地上。“再不走,妈妈就要迟到了,快找奶奶去。”趁奶奶过来抱妞妞时,妈妈赶紧出了门。

每天如此,妈妈多么希望妞妞能对她说“妈妈,你去上班吧,我跟奶奶玩”,可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这很让妈妈头疼。

据专家分析,孩子大都会出现一个特别依恋亲人的阶段,并表现得非常任性霸道。

孩子在一岁前由于缺乏“客体永久性”概念,会误以为事物消失了就是不存在了,看到父母离开就以为再也见不到了,因此表现出非常焦虑。此外,受“自我中心”心理的影响,学龄前孩子往往倾向于从自己的需要和立场考虑问题,常体会不到他人的需要,往往表现得非常任性。

其实,孩子的任性、不通情达理和家长的抚养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过分娇惯、迁就孩子,往往会强化幼儿的利己心理,从而难以形成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性格。

心理学家把善解人意分解为三个方面:有理解别人的愿望;有理解别人的能力;做出良性反应。

善解人意作为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培养孩子善解人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

学龄前的孩子,往往表现得“自私”、“任性”和“不讲理”。因此,任性心理作为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父母应给予充分地尊重和理解。如三岁的孩子非要有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的玩具,离开妈妈会哭闹,都是由孩子心理发展中的“自我中心”和“依恋”心理所决定的。因此,父母在此阶段不应简单地否定、批评孩子。

2.帮孩子建立理解别人的愿望

要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关心和体贴。在给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别人也同样需要他的爱。这样做才能激发孩子了解别人的愿望。

3.引导孩子分析事理

体态语与环境信息、话语三者结合能显出某种含义。生活中常注意教给孩子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孩子学会审时度势,避免激发不必要的矛盾,以保持家庭生活的和谐。

父母可借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明白,每个大人都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当这些事情和孩子的需要有冲突时,孩子应当学会谅解。

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合情理的要求,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父母应履行职责,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太合理,父母可暂时采取“冷处理”,大多数孩子最终会放弃要求。

4.教孩子学会宽慰体贴别人

人都有遇到困难、烦恼的时候,都需要得到别人的体谅和帮助。有位诗人说过:能同情人的人,是伟大的人;能宽慰别人的心,是崇高的心。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善解人意,让他们在平凡处显出崇高,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5.敢对孩子说“不”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事,对孩子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从来不愿说“不”,甚至经常会在孩子的哭闹之下,放弃自己的立场,结果更加助长了孩子的任性。

因此,父母在拒绝孩子要求的时候,应耐心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并让他理解,“爸爸妈妈很不喜欢宝宝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孩子逐渐学会讲道理。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特别关注。父母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细心观察孩子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再适时与孩子交流,由表及里地了解与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及他对周围发生事情的反应,耐心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读懂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从而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使孩子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感激曾伴随自己成长的所有人。

孩子学会了善解人意,在与人交往中就会减少摩擦,消除怨恨,彼此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孩子学会了善解人意,就会善待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广交朋友,从而为将来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4

点燃孩子乐于助人的热情

父母箴言

一个孩子只有满怀热情,才能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关切,才会主动、热心地去帮助别人。在孩子帮助别人之后,或许爸爸妈妈一个亲切的目光,几句鼓励的话语,就会使孩子明亮的双眼里放射出热情的光芒。

同情就是对他人的不幸或痛苦产生怜悯之心,并能够理解他人感情的一种情感。乐于助人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表现出同情心。

例如,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看到或听到别的婴儿啼哭,自己也会哭。稍大一点,他会为小朋友的疼痛而感到痛苦,试图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帮助他人。

三岁左右的孩子就能找到自己帮助别人的方式。比如:安妮看到贝特哭,把自己的玩具塞到贝特手里;贝特毫无反应,安妮小大人似地哄他:“我给你糖吃,你别哭了;要不我给你讲小熊维尼的故事好吗?”

这个时候,父母就应及时鼓励孩子这种热心助人的行为。安妮的妈妈是这样做的,她抚摸着小安妮的头说:“你能主动帮助小朋友,还能想出不同方法,这特别好,妈妈高兴极了!”妈妈还和小安妮共同商量更多的方法,帮助贝特尽快从伤心的情绪中走出来。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可为孩子设置一些情境,让孩子帮助比他更小的或需要帮助的孩子。比如帮小弟弟或小妹妹穿鞋穿衣服、扶起摔倒的小伙伴,给他拍掉身上的土,吹吹摔红的手,说:“没事的,过一会就好了。”在热心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孩子能和周围的人逐渐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但是,父母也不要忽视这一点,那就是,热心助人的前提是,孩子必须奉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牺牲自己现有的东西,才能去帮助别人,给他人以温暖和方便。人是自私的个体,没有人能够做到真正百分之百的只要付出,不要回报、不要收获。也许其中的收获只是扬名、感激,或者其他的什么,但终究是要被肯定的,否则,人心是会不平衡的。孩子更是如此。

你在公车上给人让座,假如对方理都不理你就一屁股坐下了,连个“谢”字你也没有听到,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还能有那种热心的喜悦和宽容吗?假如每次都是这样,你还会给别人让座吗?同样的道理,不管是大热心小热心,如果始终没有人肯定,坚持一天两天容易,要长期保持一样的热情可就难了。

为了不使孩子的“热心”变“凉”,父母一定要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肯定,使热心成为孩子的一种性格特质。记住,向孩子灌输热心助人的价值观永远都不会太晚。

下面是一些培养孩子热心助人的小窍门,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1.培养孩子助人的热情

热情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深存于人内心的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只有满怀热情,才能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关切,才会主动、热心地去帮助别人。要培养孩子助人的热情并不困难,或许孩子帮助别人之后,爸爸妈妈一个亲切的目光,几句鼓励的话语,就会使孩子明亮的双眼里放射出热情的光芒。

2.给孩子树立热心助人的榜样

有些父母坚信爱孩子、教育孩子、鼓励孩子的作用,他们的孩子也总是乐于助人,更富有同情心,更会为别人着想。这很可能反映出孩子与父母间的牢固联系,同时也是父母良苦用心的结果。毫无疑问,这同样反映出孩子效仿了父母的行为,要是孩子情绪好,他是极有可能帮助别人的,所以应该努力让他保持那种状态。

要培养乐于助人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你希望孩子表现得大度、体贴、肯帮忙,你就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给孩子们看;要是你言行不一,孩子只会模仿你的行为——即使你把原则和指令讲得头头是道,也没有用。

3.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

有些孩子在同伴需要帮助时,表现迟疑或冷漠。其实,他本身是愿意去帮助的,只是他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对别人有用,不相信自己能帮助别人。父母要经常寻找机会,让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事;父母则及时给以赞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从而产生助人的行为动机。

4.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热心助人

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要是你打吉米,会弄痛他的。”然后他们不但解释这类行为的后果,还爱憎分明的指出“你不可以打人”这条原则。他们培养的孩子大多具有同情心,更喜欢帮助别人。有许多研究表明,对孩子阐明慷慨助人的理由,尤其是强调说明他人的感受时,最能帮助孩子养成友善、体贴的行为方式。

所有的父母都花大量的时间告诫孩子别去做什么,其实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有些事为什么不应该做——特别是当行为的结论会影响别人的时候。制定一些积极的规则也很重要,你应当重复阐明这些规则,尽管有时令人觉得可笑,比如“帮助那些没我们幸运的人总是好的”。

5.让孩子注意到别人的需要

当同伴处于困境中时,有些孩子能很快察觉到,并伸出援手;而有些孩子却毫无反应,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经常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描述需要的帮助,并教孩子懂得如何从别人的表情、行为中看出对方的需要。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6.帮助孩子及时做出助人的决定

据研究,情感的力量有助于孩子做出助人的决定。对五岁以下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类似情景和感受,如“以前你系不上扣子的时候,是不是也挺着急的?”“上次你摔了跟头,也这么哭来着?”;对六岁以上的孩子,父母还可以设置情景,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想,使孩子对需要帮助者产生同情,进而做出助人的决定,“要是小朋友都不跟你玩了,你会怎么想”等。

7.引导孩子做出恰当的助人行动

有时孩子没有去帮助别人,并不是他不想帮助,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力”就是个人能力,如助人的特定技能(想帮小朋友系扣子,自己就要会系扣子)、有效的策略知识(如妈妈突发重病,知道可以求邻居帮助)、人际间问题的解决能力(妈妈生病要求助邻居时,知道怎样向邻居把事情说清楚)等。

8.温和地强制孩子热心助人

完全没有纪律约束对培养孩子是有害的。原因之一就是:略带专制的家长式作风能令孩子成长、发展得更好。大体上说,孩子对于规矩和行为标准喜欢有明确的指示,这也是培养高度自尊和令孩子受欢迎的方法。

让孩子在社区或是校园里做点有益的事情,比如照料小动物,给不幸的孩子制作玩具,或者教小弟弟、小妹妹们做游戏,这些都可以培养大多数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自发做这些事,必须有人教他们,鼓励他们,甚至有时要强迫他们,但只能是温和的强制,否则会适得其反。

当然,这些能力,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给孩子。培养出一个热心助人的孩子,这个世界就会多一分温暖和关爱。

45

帮孩子拔除嫉妒的毒瘤

父母箴言

嫉妒不能完全避免,但任其发展,孩子就会过分自大,一旦遇到比自己强的人,甚至会幻想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对方。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正当竞争,引导孩子接受差异,将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内驱力。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孩子的嫉妒,不仅在家有,在学校也有。因为性别的原因,父亲在矫正孩子的这种弱点上面,有更多的责任。教会孩子宽容和珍惜友谊,是使其终身受益的事情。

要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先要分析嫉妒产生的原因。孩子嫉妒心理的产生是与其最关心的事物相联系的,孩子们之间的嫉妒常常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别人受表扬而嫉妒

别人受了表扬,有的孩子暗中不服气,有的公开挑人家的缺点,也有的故意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实,他们的心理反应是:“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做得来。”

2.因别人学习好而嫉妒

学习是孩子们的主要任务,学习成绩是评价孩子的重要指标。因此,有的孩子学习不如别人就嫉妒别人。有一个班级曾经发生这样的怪事: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星期,班上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的笔记本不翼而飞,这几个同学着急的程度可想而知。考试之后,笔记本又回到了那几位同学的课桌里。显然,这不是一般的恶作剧,是某个同学出于嫉妒心理,采用了不道德的手段。

3.因亲疏关系而嫉妒

有的孩子因为不被重视,而嫉妒受老师重视的同学,并且常常迁怒于老师,背后议论老师,甚至对班上的某些事情采取消极的态度。

同学之间的亲疏变化,也常引起嫉妒心理的产生。有些孩子因嫉妒别的同学之间关系好,而从中挑拨,甚至诽谤。

4.因物质方面不如别人而嫉妒

孩子们普遍希望有漂亮衣服、名牌衣服、好的文具、好的玩具等,由于家庭条件不同,父母教育方法不同,总会产生有这个没那个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但是,一些孩子会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对有比自己好的东西的同学“气不忿儿”,总想比过人家。当别人的东西脏了、坏了时,甚至幸灾乐祸。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它是对别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它对个人、集体和社会起着耗损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长大以后,那么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因为嫉妒心理强的人,别人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失败,都会给他带来痛苦,平添不少烦恼。

孩子的嫉妒心虽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自然现象,但父母也不能听之任之,父母应及时加以疏导,以免孩子形成不良性格。如脾气古怪、多疑、粗暴自卑、执拗或自暴自弃等,这是对孩子十分不利的。因此父母平时要关心孩子与人相处时的各种表现,一旦发现孩子有嫉妒心的毒苗,就要帮助孩子正确地对待,及时疏导。

要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良好的环境

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虽有多种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孩子内部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父母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礼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2.耐心倾听,让孩子合理宣泄

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真实而自然的,它只是孩子们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因此,父母不要盲目对孩子的嫉妒心理和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们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并把握孩子嫉妒的成因。

3.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加他的自信,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他就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开始萌芽,他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父母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爱和喜欢,就过高评价孩子的品德、能力,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

父母还要适当地指出孩子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父母可以教育孩子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跟上个月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爸爸妈妈的意见?是否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

同时,教育孩子在班上给自己寻找追赶的榜样,看到别人的长处。一个孩子如果能经常这样去想问题,嫉妒心理就会慢慢打消,就能够客观地自我评价,客观地评价别人。

4.帮助孩子强化自身的优势

现实中的人必然是有差异的,不是表现在这方面,就是表现在那方面。一个人承认差异就是承认现实,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来,只有靠自己奋进努力,嫉妒于事无补,而且会影响自己的奋斗精神。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不要当面指责孩子不如别人,而应具体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父母可以请一个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5.对孩子进行谦虚美德的教育

通常嫉妒较多地产生在有一定能力的孩子身上,孩子往往因为已有能力,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嫉妒。所以在纠正嫉妒心理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6.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父母应设法将孩子的嫉妒心转化为竞争的动力,即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怎样超过别人”上。教育孩子贬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落后的原因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以积极的努力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父母千万不能用贬低孩子所嫉妒的对象的办法来减轻孩子的嫉妒心理,那样会导致孩子过多地去看别人的不足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同类推荐
  • 陪孩子长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陪孩子长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家长能够了解孩子身心成长的过程,获得为人父母的知识,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健康的教育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 把幸福还给孩子

    把幸福还给孩子

    《把幸福还给孩子》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姊妹篇,是教育专家李跃儿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独家分享三十年教育经典案例,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故事,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孩子。
  • 科学育儿0—6岁(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科学育儿0—6岁(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在内容方面秉持专业品味,在时间跨度上从孕前一直到儿童满6周岁,专家们将他们多年的经验与科学孕产、育儿、早教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百忙的工作中笔耕不辍,为读者奉献出了最好的作品。
  • 培养最出色的女孩

    培养最出色的女孩

    本书从父母要扮演的角色、女孩的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女孩的气质、如何培养她的淑女风范、如何与女儿沟通、如何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以及开发智力、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来为父母提供培养女孩的参考,以使她们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 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为了帮助广大家长掌握正确的家教策略,切实有效地把自己孩子的缺点转变成为优点,我们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成功与失误家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编著了这本《将孩子的缺点变成优点》一书。书中深刻地分析了孩子身上形形色色的缺点形成的原因,为家长蒋孩子学习中的缺点转变成优点献计、献策,为家长把孩子不良的心理塑造成健康心理支招。书中既突出了富于时代特色的全新宗教理念,又吸纳了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又有丰富生动的家教案例;既有高屋建瓴的家教思想的指导,又有切实可行的教子方法的传授,是启发广大家长教子成才的有益读物。
热门推荐
  • 皇子殿下太嚣张

    皇子殿下太嚣张

    “呵……你还是第一次吧?”“关你什么事!”她红着脸大吼,竟然问她这种龌龊的问题?“身为太子妃,你说这种事我该不该管!”“那好,我不是我不是,你把我休了吧!”他冷笑一声,冰唇附上。要知道现在可是君主立宪制,已经过了你们皇室一手遮天的时代了
  • 复仇公主之彼岸花开

    复仇公主之彼岸花开

    本书分三卷,后面每卷第一张都有简介,魔法学院。复仇开始。找到真爱。有可能会写番外
  • 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渠丘耳梦录

    渠丘耳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夜雪倾城

    夜雪倾城

    21世纪女博士白若雪,一次博物馆参观意外灵魂穿越,与江湖杀手谱写一部倾城绝恋。我以为这世界是温柔的,即使不温柔但至少不是残酷的,可是我错了,我亲眼看见我最亲最爱的人一个一个离我而去我却无能为力
  • 恐怖侵袭

    恐怖侵袭

    苏寒的直觉一直很准。大到吉凶祸福,小到考试题目答案的对错,买彩票时哪个号码会中奖……他都会产生感应,虽然只是偶尔出现,但他借着直觉,也得到了一些好处,规避过一些危险。直到有一天,他牵扯进了灵异事件,被选入主神空间,从此走上了一条艰险之路,需要前往其他世界,完成一个又一个困难绝望的任务。轮回者有等级划分,完成一定数额和难度的任务后,轮回者便会升级,同时获得相应奖励,解锁一些权限。据说,等级升到最高,才能窥到种种真相,得知离开这里的办法。人性的交织和碰撞,无尽的诡异与恐怖!在生死间挣扎,领略最深沉的恐惧!
  • 都怪女主太彪悍

    都怪女主太彪悍

    一朝穿越,还来不及为自己死掉伤悲以及为自己有了空间开心,文梓便有了文梓这个名字“喂,就算我是你捡的你又何必给我起一个一看就知道不是亲生的名字!?”还不会说话的文梓心里默默流泪好在文梓有一个师兄,乃本朝骠骑大将军的三子,名叫苍寅“看来又有一个不是亲生的可怜娃儿陪我了”文梓暗搓搓地想万万没想到,这都不是事儿!最可怕的是他们有了一个叫文湘的师妹。苍寅一直觉得,自己最后和师弟在一起,一定都是因为师妹给自己的阴影太深了。
  • 乾坤阴阳经

    乾坤阴阳经

    异世大陆,器魂世界。他是家主之子,但他不是废材,十五岁便成为少家主;他的天赋不错,但最多也只能越过一个小级别战斗;他的家族不小,但异常团结;他没有退婚的女人,有的只是一个一路陪他走过来的女人;他没有随身的老爷爷,也没有随身的宝库,有的只是他的棋道和阵道。挥手间,天地成阵,万物为棋,成就那无相之道。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庚溪诗话

    庚溪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