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3100000013

第13章 历史事件

人类第一次的飞天梦想是谁实现的?

1903年12月7日,一对兄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猫头鹰村附近进行了两次飞行测试。第一次由弟弟试飞,飞行了12秒钟,飞行距离36米;第二次是哥哥,飞行了51秒钟,飞行距离255.6米。这架飞机的机翼长约12米,重约340千克,引擎功率为12马力(约8826瓦),重仅77千克,造价不到1000美元,被兄弟俩命名为“飞行者I号”。

兄弟俩的名字分别叫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他们实现了人类在天上自由飞翔的梦想!

在猫头鹰村做完飞行后,莱特兄弟返回代顿市,在那儿又制造了第二架飞机——“飞行者Ⅱ号”。两人在1904年用此飞机飞行了105次,但是并未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1905年,他们又制成了“飞行者Ⅲ号”——这是一架经过改装、很实用的样机。虽然他们在代顿市附近进行了多次飞行,但许多人仍不相信有人发明了飞机。

1908年,莱特兄弟终于结束了公众的怀疑。威尔伯把一架飞机带到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公开演示。与此同时,奥维尔也返回美国,做了类似的公开表演,不幸的是,1908年9月17日他驾驶的飞机坠毁,这是他俩遇到过的唯一一次严重事故。但是他们更多次成功的飞行却已经说服了美国政府,与他们签署一项合同来为美国国防部提供飞机。1909年,联邦预算款项里就包括了为发展军事航空而提供的拨款。

“泰坦尼克号”是怎样沉没的?

“泰坦尼克号”船体底部特别的双层设计,再加上彼此分隔的16个水密舱,使得“泰坦尼克号”在当时被认为是永不沉没的。1912年4月14日的午夜前夕,正航行在纽芬兰外海冰山出没地区、以全速前进的“泰坦尼克号”,右舷突然撞上了一座冰山。船身轻微震动了一下。有人以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为是触礁了,还有人以为是螺旋桨发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舱的乘客感觉到的震动要剧烈得多。冰冷刺骨的海水正从不知道的什么地方漫过门缝。船很快停了下来,检查过所有水密舱之后,得到的结果是船离沉没还剩一两个小时。0点15分,泰坦尼克号发出了的呼救信号。0点55分,泰坦尼克号的船头已经没入水中。2点20分,船头部分沉入海中,后半截砸回海面,紧跟着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在船上的2224名乘客中,有1513位丧生。在凌晨4点钟左右被“喀尔帕西亚号”邮轮救起的幸存者描述了当时船上奋勇救人和混乱求生交织的难忘场面。

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怎样点燃的吗?

巴尔干历来是欧洲的战略要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则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焦点,巴尔干的民族独立战争也被导入大国争霸的漩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已经成为一座火药库,只需一根火柴,就会引起欧洲政治局势的大爆炸。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同他的妻子来到萨拉热窝进行正式访问,在访问途中遭到暗杀。谋刺斐迪南事件给德、奥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吞并塞尔维亚的借口。7月23日晚,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5天以后,奥塞正式宣战。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英国随即也宣布参战。随着萨拉热窝事件这个导火线的点燃,巴尔干就像火药库一样爆炸,人类历史上空前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什么是“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是当时法国没有失陷的要塞中最大最重要的军事重镇,由一个凸入德国防线的堡垒综合体拱卫着。所以德国总参谋长法尔肯汉(1861~1922年)决定向这里进攻,企图吸引法军精锐到这里来而加以歼灭,使它成为“碾碎法军的磨盘”。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中,法德双方都动员了大量的兵员和武器装备,在要塞内反复鏖战,战况空前激烈,双方死伤人数达百万左右,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

1916年2月21日清晨7时15分,“绞肉机”启动。法军以10万人、200多门大炮抵抗敌人27万人和1000尊大炮,形势十分危急。24日,德军攻破法国的主要防线。

25日,法国任命贝当为守卫凡尔登要塞的总指挥,并且调遣了19万大军前往增援。贝当(1856~1951年)上任后,立即组织了修路队,修复被炸毁的公路,还组成了9000人的运输队,调用了3900辆汽车,把增援的步兵和2.5万吨武器弹药以及其他物资送上前线,法军因此得以拼死守住了要塞。

战场上经过几天沉寂以后,德国第三集团军于3月5日在默兹河两岸发动了新攻势。攻守双方密集的炮弹使大地为之颤抖,人的肢体、装备、土石满天飞舞,火力的热浪使积雪都融化了,弹穴都成了水坑,伤兵浸在里面挣扎呼号,血肉模糊的人到处乱爬。

到4月初,法军炮兵大量摧毁了德国炮兵阵地,从而使守卫形势开始稳定下来。贝当于5月11日离开凡尔登,接替他的是罗贝尔·尼韦尔。

7月初以后,由于英法在索姆河发动攻击,加上东线俄军进逼,德方已无力再向凡尔登大量增援,凡尔登终于守住了。10月24日,法方以17万兵员,700多门大炮和150架飞机的总兵力夺回了杜奥蒙炮台。从此,德军在凡尔登地区节节败退,到12月28日,精疲力竭的进攻者绝望地放弃了凡尔登铩羽而去。此役法德双方分别伤亡85万人和45万人。法尔肯汉要使“法国把血流尽”,最后却几乎使德国“把血流尽”。而他自己则早于8月28日被迫引咎辞职。

你知道鲁尔危机的解决表明什么吗?

德国在1921年交付首次战争赔款后,即提出延期支付下一年赔款的要求。法国对德国拖延支付赔款十分恼火。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10万开进德国西部重要工业中心鲁尔地区。1月12日,德国外交部照会法、比两国政府,指责占领鲁尔是最严重的侵害德国主权的战争行为。在国际多方压力下,法、比不得不在1924年11月从鲁尔撤军。鲁尔危机的解决表明,法国开始丧失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

“十月革命”是怎样爆发的?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沙皇被永远赶出了冬宫。但七月事变后,临时政府却搬进了冬宫。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的一声炮响,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十月革命爆发。

攻占冬宫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战斗。从11月7日清晨起,守卫冬宫的2000多人,用成垛的木头排成坚固的街垒,街垒里布置的机枪巢,堵住了冬宫的全部出入口。起义部队进入广场,就处在他们的火力圈内。但攻打冬宫战役的指挥官安东诺夫不惧危难,亲自率领起义部队,冲进广场,冲向了宫门。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冬宫。

11月8日晚上9点钟,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斯莫尔尼宫开幕。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发表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庄严宣告俄国一切政权归苏维埃。列宁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安东诺夫等被选为人民委员。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农政府诞生了,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读史心得”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而此时的世界大战仍硝烟弥漫,内外交困的俄国临时政府无法摆脱倒台的命运,革命需要继续进行。于是,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书就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你知道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怎么回事吗?

20年代中,苏联为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改善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日趋繁荣,但也产生了众多问题:一是出现社会分化,许多人害怕分化,要求加强国家干预,控制分化。苏联上层领导人布哈林则认为中农仍是农村的中心人物,应鼓励农民发财致富;二是价格调整不好。政府时而向农民让步,放松对价格的控制;时而又打击私人贸易,压低农产品价格。这种摇摆政策造成城乡供销和工农关系多次出现紧张情况。

1927年底,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讨论了农业问题,明确提出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提出这一过渡的基础是进一步开展对富农的进攻。另一方面又说,这个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这种相互矛盾的决议内容反映党内还尚未找到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

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后,危机立即暴露出来。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斯大林认为,粮食收不上来是富农反抗造成的。1月,党和政府决定采取同新经济政策相违背的非常措施,强迫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否则按刑法第107条规定没收他们的粮食和农业机器并判处徒刑。

1928年初,在联共中央的指示下,先后组织了3万名征粮队员,采取了“非常措施”来征收粮食。

在执行过程中,不少地方挨门挨户搜查粮食。富裕农民终于忍无可忍,一起反抗政府的决定,全国发生150多起骚动事件。许多富裕农民缩减耕地,屠杀牲口,甚至弃地出逃,自我消灭经济,农村形势十分紧张。

1929年2月9日,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三人在中央会议上联合发表声明,批评现行政策。

4月,斯大林在党中央工作会议上作报告,全面批判布哈林的观点,指责他宣扬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富农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观点。四月全会谴责布哈林等人为右倾机会主义集团,并决定撤销布哈林在《真理报》和共产国际的领导职务,撤销托姆斯基的工会领导职务。1930年12月,李可夫失去人民委员会主席职务。

布哈林遭批判后,斯大林决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1929年6月到9月,全苏有90多万户新加入集体经济组织,占全国农民总数的3%多一点。斯大林据此宣称农村发生了“根本转变”,决定改变政策,不再支持个体农民经济,更不允许富农经济继续存在。

1930年1月党中央通过会议,要求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流域等主要产粮区在1931年春天完成集体化任务,非主要产粮区在1932年春天完成。这一规定大大超过原有的要求。几个月前通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公有经济的播种面积到1933年只达到播种总面积的17.5%。

全盘集体化运动兴起后,1930年1月5日,联共中央通过了《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办法》的决议,把全国完成集体化的速度分成三类:

第一类:包括主要产粮区,预定在1931年春季完成;第二类:包括全国所有其他的产粮区,预定在1932年春季完成;第三类:包括其余的边区、州和民族共和国,预定在1933年完成。

在加速集体化步骤的同时,政府还开展了消灭富农的斗争。1930年1月,通过决议,决定没收富农的财产,把它转交给集体农庄。对富农本身分为三类处置:对进行反苏维埃活动的富农,采取逮捕镇压政策;对大富农,把他们迁徙到国家北部和东部地区从事伐木、采矿、开荒等劳动;对其他富农则迁出农庄地界,安置在本区的边缘地带,拨给他们一定土地耕种。官方宣布,从1930年初到1932年秋,一共有24万户富农被迁徙到西伯利亚等边远地区。

苏联学者认为,绝大部分富农户是被扫地出门、驱逐到国家边远地区的,还有100-110万农户被暴力消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被错划的中农户。

在党的号召下,农村集体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1930年1月,加入集体农庄的有300万户。2月,又增加了700户。在惊人发展的同时,全国各地都发生了过火行为和严重错误。各基层苏维埃和集体化工作队员在上级严令督促和警告下,纷纷采取命令和威胁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仅1930年2~3月间,全国就出现1400万大牲畜被杀的局面。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农的利益,一些地区出现了反苏维埃暴乱。

3月2日,报刊公布了经联共中央修订的农业劳动组合示范章程。同时,《真理报》发表了斯大林《胜利冲昏头脑》一文,批评在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做法。

3月14日,联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反对歪曲党在集体农庄运动中的路线》的决议,纠正全盘集体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允许解散条件不具备的集体农庄。

文章和决议发表后,集体化运动中的一些极端作法得到纠正。在纠偏初期,大约有1000万农产退出农庄。但从秋天起,集体化运动重又开展起来,到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全国60%以上的农户走上集体化道路,建立了20多万个集体农庄。

这一年,国有农场和集体农庄的播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80%。联共中央在1933年1月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在集体化过程中,国家把全部农业机器集中在自己手里,组成机器拖拉机站为农庄服务,同时通过它监督农庄的生产活动。农庄的管理分配体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确定下来的。

1935年,通过了《农业劳动组合示范章程》,规定农庄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农庄和农民只有使用权,不得买卖和出租。农庄组织生产队,负责某一地段的农业生产或其他专业生产。农庄的收成,首先应完成国家下达的义务交售定额,其次要留下必要的种子和储备粮,剩余的按劳动日在庄员中进行分配。庄员可以拥有小块宅旁园地,饲养一定数量的家禽家畜。

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富农阶级被消灭,个体农民变成农庄庄员,分散的小生产变成集体中的大生产,农业成为直接听从政府指挥的部门。这一变化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它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生产的原料供应得到一定保障,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但是,集体化运动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和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它违背了改造农民的自愿和逐步的原则,使千百万农民在这场变动中遭受了许多苦难和死亡。

2.它建立的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3.它忽视了农民的物质利益,限制城乡间的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用超经济手段去剥夺农民的一部分劳动果实。

所有这些,使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问题重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读史心得”

集体化运动使苏联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粮食收购不断增多,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料供应得到了保障。但这场运动也给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在多数地区集体化是强制实行的。在极左思想的指导下,千百万农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牧民受到了迫害,仅哈萨克地区在1930年到1933年间就有200万人死亡。

有着大面积肥沃土地的苏联一直没有真正解决好农业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系列错误政策造成的。

“啤酒馆政变”是怎么回事?

1923年11月8日,纳粹党头目阿道夫·希特勒在慕尼黑东南郊一家名叫贝革勃劳凯勒的啤酒馆发动政变,这是他的法西斯理论的第一次实践,也是他想在德国建立一个法西斯独裁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他的这次发难,虽然没能成功,但对他后来攫取政权产生了很大影响。

纳粹党正式建立以后,希特勒企图以这个党来统一德意志国家,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的独裁权力机构。希特勒准备采用恫吓和暴力的手段,先夺取巴伐利亚邦政权,继而向柏林进军,推翻中央政府,实现他夺取全国政权的野心。

1923年11月4日,是德国“阵亡将士纪念日”,慕尼黑市中心要举行军事检阅。希特勒准备在这一天用卡车装上几百名纳粹党冲锋队员,在受阅军队到来之前,封锁、包围通向检阅台的街道,在检阅开始前扣押巴伐利亚邦的头头卡尔和洛索夫,然后宣告政权移交。然而事件的发展并不能如人所愿,当希特勒任命的冲锋队队长罗森堡提前到达预期地点侦察时,发现这里戒备森严,全副武装的警卫严阵以待,希特勒感到不易得手,只好放弃这个计划。

希特勒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决定在11月10日夜间把冲锋队员和“战斗联盟”的武装人员集中在慕尼黑北面的弗罗特曼宁荒地上,到11日“德国投降纪念日”的上午,把武装人员开进慕尼黑市内,占领各战略要地,然后冲进市府机关,夺取政权。

11月8日晚,希特勒得到消息,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和驻巴伐利亚的国防军总司令洛索夫将在贝格勃劳凯勒大啤酒馆内,向3000名企业家、团体发表施政演说,希特勒喜出望外,他决定提前行动。

8日晚8点45分,希特勒带领冲锋队员包围了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此时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对着坐在粗木桌子边、以巴伐利亚方式用石缸子咕噜咕噜大口喝着啤酒的市民已经进行了半小时的演说。希特勒在卫士的簇拥下,箭步冲向大厅,走向讲台。一名少校警察想阻止他,希特勒用手枪指着他的脑袋,少校警察只好闪身躲开。

站在讲台上的卡尔已吓得“面如土色,手足无措”,从讲台上退了下来,希特勒迈着轻松的步伐走上讲台,占据了卡尔的位置。

“全国革命已经开始了!”希特勒对着人群大声叫喊道,“这个地方已经由600名武装人员占领,任何人都不许离开大厅。大家必须肃静,巴伐利亚政府已经被推翻,临时全国政府已经成立,国防军营房和警察营房已经被占领,军队和警察已在纳粹党旗帜下从郊区向市内挺进!”

人群开始有些骚乱,愤懑的情绪在逐渐增长。希特勒的手下一个头目走上讲台,大声叫喊道:“大家安静点,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我们没有恶意,隔壁房间里正在组织新政府,你们没有什么不满的理由,喝你们的啤酒吧!”

而希特勒则对着乱哄哄的人群叫喊道:“巴伐利亚政府已经撤换,新政府今天将在慕尼黑这个地方宣布成立!鲁登道夫将担任国防军的领导工作。”

希特勒的谎言和欺骗确实灵验,喧闹的人群立即安静下来,有的将信将疑,有的欢呼,有的恐惧。正在这时,鲁登道夫被希特勒派去接他的人接来了。

鲁登道夫对希特勒的做法很不满意,一是希特勒瞒着他做了这件事,二是希特勒地位低下。他很生气,但木已成舟,只好顺着希特勒的做法走下去。

由于鲁登道夫的到来,三人居然同意与希特勒合作。希特勒自是喜不自禁,急不可耐地想与他们商讨具体的合作事宜。事不凑巧,希特勒突然接到报告说,“高地联盟”在陆军工兵营房与正规军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急于解决,就把啤酒馆里的一切交给了鲁登道夫处理。

希特勒走后,三人纷纷找借口溜掉,鲁登道夫未加任何阻拦。等希特勒兴高采烈的回来时,局面已无法挽回,柏林很快下达了镇压政变的命令。

不久,鲁登道夫、希特勒被捕,纳粹党被勒令解散,希特勒的第一次政变以他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三个月以后,1924年2月26日~3月20日,慕尼黑特别法院判处希特勒有期徒刑5年,鲁登道夫无罪释放。

“知识链接” “第三帝国”

在德国历史上,前后曾建立过三个“帝国”。第一个是建立于公元961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第二个是1871年德国统一后建立起的帝国,这个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解。1933年德国纳粹党头子希特勒上台后,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故称之为“第三帝国”。

“知识链接” 马其诺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国为防备德国进攻,从1928年开始到1936年,用了八九年的时间,在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的东部国境线上修筑起了一道防御阵地体系。因为这道防线是在当时的陆军部长马其诺的倡导下修建的,所以被称为“马其诺防线”。1940年,德国军队经阿登山区,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入法国,被法国认为是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彻底失去了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

1939年8月31日,一支化装成波兰军队的德国法西斯党卫队,袭击并“占领”了德国自己的格兰茨电台,于是,希特勒宣称波兰侵略了德国。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国出动大军,62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袭击波兰。希特勒的“闪电”战术,使波兰军队措手不及,波兰陷入一片混乱,9月底,波兰军队全军覆没,德军占领波兰。

英、法是波兰的盟国,两国政府先是要求德国停止军事行动,遭到拒绝后,9月3日,不得不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读史心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巨大灾难。据统计,全球60%的国家、4/5的人口卷入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及大洋洲,大战造成约6000万人死亡,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但最终正义战胜邪恶,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人类文明得以拯救,世界重新恢复了和平。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一次有计划的撤退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等国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对德宣而不战,这样,在德国强大的闪电战攻势下,欧洲全面溃退。1940年5月,德国占领卢森堡、荷兰、比利时,5月14日,德军主力在空军和摩托化部队的掩护下突破法军防线向西挺进,26日夺取加来,直逼英吉利海峡,把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比军队同法军中央的部队拦腰切断,把北部的40万英法联军压缩包围在敦刻尔克沿海很小的三角地带。

5月27日起,英法联军开始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动员了850多艘各类舰船,法国的海军和商船也参加进来,经过9昼夜的努力,把英法和其他盟国的33.8万军队运过海峡,撤入英国。担任掩护任务的法军4万人没来得及撤走,当了德军的俘虏。英法在海边共丢下700辆坦克、2400门大炮和13万辆汽车等各种辎重。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法等政府执行绥靖政策、对战争准备不足的结果,这以后,法国已无险可守,6月22日,法军无条件投降。但是“敦刻尔克大撤退”毕竟是一次有计划的撤退,为英法两国保存了部分军事力量。

“莫斯科保卫战”是谁领导的?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对苏联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突然袭击。德军和他的附庸国共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多架飞机、4700多门大炮、193艘舰艇,在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发起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征服苏联。

苏联人民奋起抵抗,展开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10月开始围攻莫斯科。希特勒企图通过占领莫斯科,在军事上消灭苏军,在政治上迫使苏联屈服,从而结束对苏战争。10月2日,德军集中53个步兵师、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向莫斯科发起进攻。

苏联军民在最高统帅斯大林的指挥下,开始了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工人组成了12万人的民兵师开赴前线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几十万居民参加了修筑工事。军民团结一致,誓死保卫首都,终于在10月底将德军阻止在莫斯科以外。1941年11月7日,尽管莫斯科郊区进行着激烈的战斗,但红场依然进行了传统的阅兵仪式。12月,德军单刀直入,从正面进攻莫斯科,一直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40公里的地方。但苏军拼死抵抗,经过5天的激战,德军被再次击退。

这时严寒已经降临莫斯科地区,原来打算三个月拿下莫斯科的德军却缺乏冬季作战的准备,他们没有棉衣,装备也没有保暖设备,飞机和马达都无法发动。12月6日,苏联军民从莫斯科南北两侧开始反攻,迅速攻破德军防线。到1942年1月中,苏军把敌人赶离莫斯科100~250公里,解放了1.1万多个居民点,并收复了克林、加里宁等许多城市,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读史心得”

苏联反抗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侵略的战争,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和战后军事学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苏联以重大代价换来了胜利,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德国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联军民的战争功绩对于推动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深化殖民主义体系分化瓦解、促进世界各地千百万人命运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军偷袭珍珠港两小时之后才对美宣战的吗?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上一派祥和的假日气氛。7时55分,基地上空突然出现一群日军飞机,扔下炸弹后返航;8时54分,第二批日机171架,飞临珍珠港上空,再次进行狂轰滥炸,9时40分全部离去。

在日军空袭时,美军因毫无准备而仓促进行反击,只打落日机28架,打伤74架。而美军的损失是:被击沉和击伤的大型舰只19艘,被击毁的飞机177架(实际损失为311架)。陆海空人员伤亡3615人,其中2343人牺牲,1272人负伤,另有961人失踪。

美国对日军的偷袭之所以毫无准备,是因为对日军的偷袭估计不足。同时,为了麻痹美国,美日之间的谈判一直进行到开战时刻。

日本政府在偷袭之后两小时,才对美宣战。

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两院发表了战争咨文:“1941年12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接着,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美国对日宣战。同日,英国对日宣战,9日,中国对日宣战,随后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是怎样全面爆发的?

珍珠港的惨败促使美国举国一致地投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太平洋战争从此拉开了帷幕。此后,英荷等20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大西洋、北非和地中海、亚洲和太平洋三大战场展开。当珍珠港硝烟四起的时候,日本南进部队还攻击了威克岛和香港,空袭了菲律宾,并在泰国和马来半岛的北部登陆。12月9日,曼谷失陷。当侵略军在马来半岛上猛攻英军据点时,其他部队则占领了吉尔伯特岛和关岛。12月10日,英国皇家海军的“威尔士王子”号战列舰与“却敌”号战列巡洋舰在马来半岛东面的海面上被日本飞机击沉,对菲律宾的地面入侵也开始了。6天后,日军在文莱登陆。盟军由于战线过长,再加上仓促应战,很快就陷于绝境。在马来半岛上,英军在没有空中和海上支援的情况下撤往新加坡,那里的守军于1942年2月15日向山下奉文将军投降。在菲律宾,麦克阿瑟在巴丹半岛上坚守到4月9日,在科雷吉多尔的要塞里坚持到5月6日,然后逃往澳大利亚。日军在西里伯斯岛(1月11日)、苏门答腊岛(2月14日)、帝位岛与巴厘岛(2月19日和20日)以及爪哇岛(3月1日)登陆,荷属东印度群岛相继陷落。1月15日,日军入侵缅甸,英军一败再败,于5月退入印度境内。2月27日,一支英荷舰队在爪哇海战中被消灭。日军顺利地在新不列颠岛(1月23日)和新几内亚岛(3月8~10日)登陆。到1942年5月,北起千岛群岛,南到拉包尔全部被日本侵占。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了。

你知道瓜岛战役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美两国军队于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进行了岛屿争夺战。

中途岛海战后,日军为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决心进逼美军反攻基地澳大利亚,再次发起攻势,占领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为此,驻图拉吉岛的日本海军部队于1942年6月底开始在瓜岛上的泰纳留附近修建机场,至8月5日基本完成。美军则积极准备在南太平洋发动攻势,于5月12日组建南太平洋司令部,下辖第61和第62特混舰队,共有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31艘、运输舰23艘,还有第1陆战师和岸基飞机约300架。

7月4日,美军发现日军在瓜岛修建机场,决定在其投入使用前攻占该岛,以遏制日军进一步扩张。8月7日,美第1陆战师约1万人在泰纳留附近登陆,8日击溃岛上日军。当时,日军第17集团军正在巴布亚作战。美军在瓜岛登陆后,该集团军奉命夺回瓜岛,由第2、第3舰队等联合舰队主力提供支援。8月18日夜,日军的先遣队约1000人在登陆后西进,与美军激战,至21日几乎全军覆没。与此同时,美军亨德森机场正投入使用,逐步掌握了制空权和昼间制海权。28日,日军利用色乘快速舰艇登陆。9月12日夜对亨德森机场发起攻击,激战两天,伤亡惨重,遂撤出战斗。10月,日军第2师主力和第38师一部在塔萨法郎加等地登陆,10月15日岛上兵力增至22万人。24日夜,日军对机场发起第二次攻击,再次遭到失败。11月14日到15日,第38师主力分乘11艘运输船驶往瓜岛,在海上遭美军袭击,10艘被击沉,1艘被击伤后返航。自此,瓜岛日军转入防御,但因补给困难、疾病流行而陷入困境。12月,美第2陆战师、第25步兵师到瓜岛接防,兵力增加到5万人。12月31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停止瓜岛作战。1943年2月1日到7日,1万多日军秘密撤出瓜岛。

围绕瓜岛争夺战,双方海军共进行30余次海战,其中大规模海战6次,日军损失作战舰艇30余艘,美军损失22艘。

“知识链接”

瓜岛战役结束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美军则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知识链接” 珊瑚海海战

发生在中途岛海战之前的一次著名海战,也是世界战争史上航空母舰间的第一次交锋。1942年5月7日至8日,日本与美国舰队在西南太平洋的珊瑚海交锋,目标是争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莫尔兹比港。但在此次战役中,双方舰艇只是在对方视距以外相互对峙,战斗由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进行。在这次海战中,日本不仅实力损失大于美国(日本损失105架飞机,美国损失81架),关键的是它未能占领莫尔兹比港,这是日本自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来侵略行动的第一次受挫;美国人则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对美军士气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希特勒决定集中力量于南线,进攻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因为斯大林格勒不仅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而且,也是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德军一旦占领它,就能控制南北交通的命脉和许多矿产资源,切断苏联与英美的联系。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关系到苏联卫国战争的命运,而且也关系到整个二战的前途。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规模空前的战役。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到1943年2月2日该地区的德军被全歼为止,历时200天,辽阔的顿河草原到漫长的伏尔加河岸,硝烟弥漫。在战争进行最紧张时,同时参战人数达200万人以上,坦克2000辆,飞机2300多架。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后以苏军取得全面胜利而告终,德国共损失军队150万人,3500辆坦克,3000架飞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它给予德国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从此,法西斯开始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知识链接” 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展开了伟大的卫国战争。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传统的盛大阅兵式,苏联红军在接受斯大林等领导人的检阅,斗志昂扬地直接开往前线。经过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等几场著名的战役后,苏联人民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了国门,赢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希特勒精心策划的“大西洋铁壁”为什么会被一举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4年,随着苏联军队的节节胜利,英美联军决定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6月6日(又称“D日”行动),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开始了。美国第四师首先于早晨6时30分开始登陆,紧接着,英国第二集团军也开始登陆……与此同时,大批伞兵在德军的后方空降。

德军将领们连忙调兵抵抗,并请求希特勒调两个精锐的坦克师增援诺曼底,可希特勒正在睡觉,没有人敢打扰。希特勒醒来时,已是下午3时,盟军登陆部队早已深入陆地好几公里,大批坦克、火炮和后续部队也源源不断地登陆。到7月5日,盟军登陆部队已超过100万。希特勒精心策划的“大西洋铁壁”被一举突破。德军从此陷入苏联和英、美联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希特勒临死前收听到的最后一条消息是什么?

1944年夏,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作战获得成功,希特勒成了瓮中之鳖。但困兽犹斗,他亲自部署和指挥固守柏林的战斗,调集近百万兵力,在柏林周围筑起了三层防卫圈,集中了3300架飞机、1500多辆坦克和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准备死守柏林。

攻打柏林的任务由苏军担任,苏联投入兵力25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4.16万门,坦克6250辆,飞机7500架,由苏联元帅朱可夫指挥。

1945年4月16日清晨5时,苏军1000多亿度电光突然射向德军阵地,敌人被照得目眩眼花,数千门苏军大炮向140部探照灯照射的敌军阵地猛烈炮击,德军阵地一片火海,苏军坦克、步兵大举推进,胜利地突破了柏林坚固的防线。

4月25日,美国第九军团和苏联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易北河会师,把整个德军分割成南北两块。至此苏军可以尽全力集中攻打柏林市区。

4月30日中午,希特勒一生收听到的最后一条消息是:苏联人已突破波茨坦广场,距总理府仅一排楼房之隔了。下午2点30分,希特勒携俏丽的新娘爱娃同戈培尔、鲍曼、克雷布斯将军以及他的秘书作最后的告别。进行完告别仪式后,希特勒对着自己的嘴开了枪,爱娃中毒自尽。希特勒灰飞烟灭之后,他所谓的“第三帝国”随之土崩瓦解。

5月2日,柏林卫戍部队投降。5月4日起,德国各战区陆续开始投降。5月7日,德军总参谋长约德尔向英美签署了投降书。5月8日深夜,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等人在柏林城郊的苏军司令部,面向苏美英法四国代表,恭恭敬敬地低头签署了正式的无条件投降书。

在整个柏林战役中,苏军共消灭德军93个师,俘虏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辆,飞机4500架。苏军损失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1220门和飞机527架。

柏林战役的结束,标志着第三帝国的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以德国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终。

“知识链接” 隆美尔是怎么死的

隆美尔将军虽被视为德国的英雄,却也是希特勒的敌人。他1944年10月14日被迫自杀身亡。隆美尔被控企图谋杀元首。2名希特勒麾下的将军那天来到隆美尔家中——隆美尔自从1944年7月头部受伤后,便在家中疗养。他们给予这名“沙漠之狐”两种选择:服毒自尽,享受英雄式的葬礼,使家人免受屈辱;或在柏林接受审判,妻子遭逮捕。结果隆美尔选择前者。他跟着2名将军乘坐汽车,在途中服毒。希特勒下令为这名充满传奇色彩的军官举行国葬,以隐瞒他自杀的真相。隆美尔的遗孀和儿子也被迫参加葬礼。

二战中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历时多长时间?

1945年7月份,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就将它彻底消灭。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10日,美国政府收听到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广播。随即征询英、苏、中三方意见,发表了一道复文,“自投降之时起,日本天皇必须听命于美国最高司令官……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身表示之意愿确定之。”

8月14日,天皇再次召开御前会议。会上,陆相阿南等人声泪俱下,他们说:同盟国的复照对保护天皇制度措辞不明,恳请天皇准予再提出照会。如同盟国不允许保护天皇制度,那他们只有继续战争,死里求生。会场上一片沉默。

8月28日,美国空军的飞机在东京机场降落。大批的英美军队开始在日本海岸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

9月2日上午在日本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迎来了一个庄严的时刻。9时许,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

“读史心得”

原子弹是个双刃剑,它有着巨大的杀伤力,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杀伤力,让参与研制计划的许多科学家有着强烈的负罪感;也正是由于原子弹巨大的杀伤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多次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没有敢于再次使用,且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之间并不敢轻易言战,只在客观上起到了震慑作用。

纽伦堡大审判实际出庭的德国首要战犯有多少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于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在德国纽伦堡开庭,对21名纳粹德国首要战犯进行了审讯和判决。

1945年11月20日上午10时零3分,庄严肃穆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纽伦堡法院的正义宫开庭。大厅正面竖立着苏、美、英、法四国国旗,旗前设审判官席。受到起诉的德国首要战犯共24名,其中被告鲍曼未缉拿归案,被告莱伊在狱中畏罪自杀,被告克虏伯获准暂不出庭受审,故实际出庭者共21人。法庭起诉书列举了24名被告的主要罪状。

纽伦堡欧洲国际军事法庭从1945年11月至1946年3月进行了错综复杂、旷日持久的审案工作。这是一场艰苦的、面对面的舌战,法庭成为同德国法西斯战犯最后较量的战场,四国检察官分别对被告们作出详尽的指控。法庭共公开审判403次,多次传讯每一名被告。在审讯过程中,法庭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公正、人道、民主的精神,从而更显示了法律的尊严。

纽伦堡审判是一次公正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审判。它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又一重大胜利,它巩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果。同时,也揭开了国际法史上新的一页。

20世纪世界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国际审判是哪次审判?

1945年12月26日,随着日本的投降,盟国授权麦克阿瑟将军颁布《特别通告》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并决定在东京设立法庭审判日本战争罪犯。

1946年2月18日,麦克阿瑟任命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高等法院院长韦勃爵士为首席法官,以及分别来自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菲律宾、加拿大、新西兰、印度10国的10名法官;同时任命了首席检察官和其他30名检察官。

1948年11月4日至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读了数十万字的判决书,判处东条英机等7人绞刑;判处荒木贞夫等16人无期徒刑;判处东乡茂德有期徒刑20年、重光葵有期徒刑7年。

整个东京审判共开庭818次,举行内部会议131次。419位证人出庭作证,771位证人提出供述书和宣誓口供。法庭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审判历时2年半,耗资750万美元。这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国际大审判,规模超过纽伦堡审判。到此为止,对二战罪犯的审理基本结束,两次审判基本上对发动二战的负责人进行了处理,伸张了正义。

这次世纪大审判,以其严正判决,最终在国际法的高度上确立了发动侵略战争是犯罪行为这一准则。同时,大审判还认定了计划和准备侵略战争也是犯罪的行为,领导侵略战争的人尤其应负刑事责任。这一国际法准则的建立,沉重打击了好战分子的嚣张气焰。不仅如此,大审判正式确定了“违反人道罪”,即把对非武装人民的屠杀、种族灭绝、奴役、放逐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等规定为犯罪。这就使战争中的一切反人道罪行,在理论上都不能逃脱正义的制裁,这在国际关系法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读史心得”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关于如何处置发动这起战争的罪犯问题提上了同盟国的日程,经过各同盟国协商,决定成立专门的战争法庭来审判战争罪犯。于是从1945年到1948年就有了一场全球性的对战争罪犯的大审判——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这次大审判规模之大是历史上少有的,其在世界政治、法制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是怎样建立的?

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火中诞生的。

1941年8月,大战还在进行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会晤并发表了“大西洋宪章”。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罗斯福与丘吉尔为协调各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行动,共同草拟了一个有关各国应该共同遵守的宣言,并取得了苏联方面的支持。于是,在16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参战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的总统府邸白宫共同签署了这个宣言,即《联合国宣言》。这个宣言宣布:各签字国保证运用本国的全部军事、经济及其他资源力量同法西斯国家作战到底。各签字国互相援助,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1943年,为了解决战争后期的一些实际问题,美、英、苏三国决定召开外长级会议。这年的10月19~30日,美国外长赫尔、英国外长艾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以及一些高级参谋人员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会上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基本想法和原则。

1944年8月,中苏美英四国代表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一个叫敦巴顿橡胶园的古老庄园里召开了会议,进一步讨论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等问题。会议争论不定,于是,约定4月间在美国的旧金山召开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国家代表大会,讨论成立联合国问题。

1945年4月25日,来自世界各地50个国家的代表共850人以及1800多名各国记者齐集旧金山歌剧院大厅。举行联合国的开幕式。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确定这个宪章在1945年的10月24日生效。于是,10月24日便成为联合国成立的纪念日。

联合国设立了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委员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六大机构。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加入了联合国。联合国总部目前设在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区,大厦高达505英尺共39层,大厦前飘扬着世界各国五彩缤纷的国旗。

联合国大会每年秋季在纽约举行。根据宪章规定,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国家,经安理会推荐并由联合国大会2/3的多数通过,即可成为会员国。联合国是国际政治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普遍的一个国际组织。

“知识链接” 联合国总部

1945年6月26日,5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此后,联合国的各项筹备工作就开始了。在筹备工作中,有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就是联合国总部到底设在哪里?为此,成员国代表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辩论。美国代表团更注重幕后的活动。苏联考虑到继续巩固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立的联盟关系,也同意了美国的主张。这样,在表决前,大局已定。1945年12月中旬,经过投票表决,筹委会宣布总部将设在美国,几天后又表决设在美国东海岸。第二年年初,美国代表在联合国第一届大会上建议把总部设在纽约,大会接受了这项建议。至此,联合国总部的永久地址才最后确定下来。

“读史心得”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国为了巩固战争胜利成果、维护战后和平与安全而创建的国际组织。它的诞生是当代世界历史上极其重大的事件,它承认各国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国有权在联合国自由发表自己对世界局势的意见,成为战后处理世界事务有力的机构,维护了世界和平,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继续它的使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它是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建立的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其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便利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稳定国际汇兑,避免各国间的货币贬值竞争;协助成员建立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以及通过贷款调整会员国国际收支的暂时失调。

为什么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

1946年3月5日,正在美国访问的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到达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威斯敏斯特学院。丘吉尔向在场的3000人作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据说当时有4万人拥挤在校园内、公共场所和街道上听他演讲,并用无线电在美国全境实况广播,也向英国转播。这便是著名的“铁幕”演说。

在演讲中,丘吉尔对苏联大加攻击,他说: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丘吉尔接着说:“几乎在每一处都是警察政府占了上风。到目前为止,除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外,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

他还指出,在铁幕外面,共产党的“第五纵队”遍布各国,“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威胁”。丘吉尔呼吁英美联合起来,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从而推动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

这一演讲和所使用的“铁幕”一词,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苏联方面反应强烈,斯大林说,丘吉尔“现在采取了战争贩子的立场”;美国朝野也受到强烈震撼,杜鲁门很高兴,但在美国国会中出现若干激烈敌对言论,认为丘吉尔想把美国引向“最恐怖的战争”,让英国火中取栗。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政界一位极有身份的人对苏联进行的最公开、最大胆的指责。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长达40多年“冷战”的序幕。“铁幕”一词尽管不是丘吉尔的首创,但经他这么一用,从此便成为战后国际关系中有关东西方对抗的专有名词。

丘吉尔发表言辞如此激烈的演说,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当时国际形势、英国的利益和丘吉尔的反共情结使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新的世界格局已见分晓,大英帝国风光不再,沦为二流强国;美国取代英国,转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力图在全世界发号施令,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它有实力和美国对抗。

尽管美、英、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是一致对敌的盟友,但随着战争的结束,由于彼此间利益的冲突,它们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在东欧、中东、希腊、土耳其等地,美国、英国和苏联更是争斗得异常激烈。美国在战后世界新格局中的一举一动总是受到另一强国苏联的牵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在形成之中。因而,美国政府急于制定如何对付苏联的决策。而此时英国最大的愿望是争取美国舆论,寻求美国支持,重建欧洲均势。

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是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精心炮制的杰作。杜鲁门意在利用丘吉尔这位著名的“反共斗士”投石问路。丘吉尔在演说中不仅充分表达了英国的意愿,同时也道出了美国想说而不便公开说的主张,符合杜鲁门政府的需要。经过舆论界的一番哄炒之后,美国当权集团尽管感到同苏联公开决裂的时机尚未成熟,民众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即使政界要人也有意见分歧,但是,散布苏联扩张和威胁的论调开始在美国舆论界占据了上风。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的“援助”。杜鲁门在这篇国情咨文中提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些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行的“冷战”正式开始。

东西方“冷战”是什么时候正式宣告结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针对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包括遏制、封锁、颠覆、污蔑、煽动等一系列的紧张对峙状态,被称为“冷战”。

1946年3月5日,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反苏、反共演说为标志,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要求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统治集团企图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控制西欧,在战略上利用西欧,以便对付苏联这个妨碍美国称霸全世界的主要对手。与此同时,苏联也调整了自己的政策。在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施加自己的影响,以实现对美国的威胁。这一格局影响着半个世纪苏美两霸领导集团的国际思维——“冷战思维”。

在战后40多年里,美苏两国之间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常规和核军备竞赛上。而两国间的对峙也好几次达到“热战”边缘,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及40年代末和50、60年代发生的柏林危机等,每次都险些引起世界大战。整个“冷战”时期也时不时地爆发局部的“热战”。美苏或一方亲自出马,或通过支持他方在亚非拉等地区不断进行军事较量。

40多年的冷战使美、苏双方消耗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相比之下苏联更是吃力得多,其后果也更严重,并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发展停滞。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外交上提出“新思维”,对美国转而采取守势,逐步甩掉东欧、古巴等“包袱”,收缩战线求得喘息时间。1989年1月布什总统入主白宫后,美国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把对苏政策的重点从军事对抗转为和平演变。此后不久,苏联、东欧以政治多元化开始发生剧变。

1989年12月,美苏两国首脑布什与戈尔巴乔夫在地中海岛国马耳他举行了一次非正式会晤,双方宣布结束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以来形成的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雅尔塔体制,“将其抛进地中海底”。

1990年10月,冷战最重要的象征之一,竖立了30年的柏林墙被推倒,德国统一。11月,欧安会各成员国首脑汇集巴黎缔结了“新欧洲巴黎宪章”,冷战正式宣告结束。

为什么说“抗美援朝”鼓舞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建设新中国的信心?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最南端的釜山、大邱,朝鲜全境眼看就要解放。就在这时,由麦克阿瑟率领的所谓联合国军突然登陆仁川,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而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由彭德怀任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

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发动了5次攻势战役,把敌军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局,为停战谈判和取得朝鲜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此后,又经过两年的时间,中、朝军队进行了坚决回击,终于迫使美国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朝鲜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国侵略军39.7万多人,击毁敌机、敌舰和缴获各种战略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打败了当时最强大的美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建设新中国的信心。

你知道“三八线”的最初来历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都声明,要在战争结束之后的“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8月8日,结束了欧洲战事的苏联对日宣战,并派兵进入朝鲜半岛北部。

可是,就在苏联出兵朝鲜两天之后,美国突然接到日本投降的请求。此时的美军对于朝鲜半岛鞭长莫及,因此担心苏联占领朝鲜半岛后,将影响美国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利益,于是,美国总统杜鲁门给苏联政府首脑发出一封绝密信,并附上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有关日军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号”,其中规定:北纬38度以北的侵朝日军应向苏军投降,以南的侵朝日军向美军投降。这就是朝鲜北部和南部的分界线——“三八线”的最初来历。次日,苏联复信表示同意。

一条临时划分的“三八线”就这样定了下来,但它后来竟然变成了把同一民族分割成两个国家的国境线。

1948年8月,朝鲜南部的“大韩民国政府”在美国支持下宣布成立,李承晚任总统。9月9日,朝鲜北部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著名抗日运动领袖金日成成为国家元首。

朝鲜和韩国双方虽然各自成立了独立的政府,但谁都不承认对方是一个“国家”,而认为对方是本国的一部分。但统一的朝鲜被分裂为两个国家的局面已经既成事实。

第一个通过武装斗争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是哪国?

阿尔及利亚是北非国家,位于地中海西部,紧靠海上交通要道。因为阿尔及利亚战略地位重要,资源丰富,而且很接近法国本土,因此早为法国统治者所垂涎。1830年,法王查理十世派遣3万军队远征阿尔及利亚,最后征服了此地。1834年,法国宣布阿尔及利亚为法国属地,对其实行军事统治。

法国征服阿尔及利亚后,殖民当局推行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掠夺阿尔及利亚的巨额财富,激起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强烈反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及利亚人民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法国曾许诺将在战后允许阿尔及利亚独立。但是,战争结束之后,法国却没有兑现承诺。在这种情况下,阿尔及利亚革命者于1954年建立了“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起义后改为民族解放阵线),将分散的游击武装联合起来,建立新的游击队(后改为民族解放军),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1954年11月1日凌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在全国30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袭击殖民当局警察局、宪兵队的驻地、哨所和其他军事目标。至1956年年初,民族解放军已发展到1万多人,加上民兵共有11万多人。

1956年8月,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在卡比利亚的苏马姆溪谷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出了民族解放阵线的最高政治和军事领导机构——阿尔及利亚全国革命委员会。会议还通过了《民族解放阵线纲领》。在这次会议之后,解放运动的力量得到了统一指挥。

阿尔及利亚民族武装斗争动摇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从1955年到1959年,法军已死伤数万人,耗费80多亿美元军费。1960年6月,法国不得不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进行谈判。1962年3月18日,法国被迫签订了法、阿《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和阿尔及利亚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持续了七年半的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终于结束。

196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结束了法国130余年的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也成为非洲第一个通过武装斗争取得独立的国家。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哪个国家发射的?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这颗名叫“斯普特尼克1号”的人造地球卫星由一枚火箭将其送入了预订轨道。运送卫星的火箭使卫星获得了每秒八千米左右的必要的轨道速度。据计算,这颗卫星在离地面900千米的高空运行,它每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小时35分钟,它的运行轨道面和赤道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是65°。人造卫星是一个球体,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内装两部不断发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报机,信号采用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当苏联科研人员收到从人造卫星上发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时,他们无比激动地大声欢呼:“我们成功了!”人类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提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各国掀起独立解放运动,一系列国家获得独立。英、法等老牌殖民者不愿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则积极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这些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形成的威胁越来越大。

在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铁托、纳塞尔、尼赫鲁、恩克鲁玛和苏加诺在纽约会晤,协商召开不结盟会议事宜。这5个国家的领导人被称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1961年2月6日,铁托访问非洲9个国家,提出关于举行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建议。同年9月1~6日,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会议,3个国家作为观察员列席会议。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宣言指出:“只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各种表现形式都被消除……之后,持久和平才能实现”;不结盟国家“决意协同作出努力来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它宣布与会各国全力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以及其他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各国人民;宣言要求各大国签订全面彻底的裁军条约,以缓和国际紧张形势;认为“现有的军事集团……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不结盟国家应该参与有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问题的解决;宣言要求消除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经济不平衡状态,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稳定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并建议立即建立联合国基本发展基金。宣言还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会议决定把这个宣言送交联合国。

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标志着独立于美苏之外的第三种国际政治力量,即不结盟运动的形成。不结盟运动所确立的不结盟、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反帝、反殖的立场,受到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承认和支持,从而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壮大。

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是哪次战争?

1945年日内瓦会议后,美国向南越派遣大批军事人员,将“美驻印支军事援助顾问团”改为“美驻南越军事援助顾问团”,逐步取代法国殖民主义在南越的地位,并扶持西贡傀儡政府,镇压越南人民。

1961年2月15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组建了越南南方解放军,不断重创西贡独裁统治。

1961年5月,美国派遣“特种作战部队”进入越南,发动所谓“特种战争”。在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沉重打击下,美国和南越伪政权策划的“特种战争”彻底破产。

为了挽救在南越的惨重失败,1964年8月2日,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公然侵入越南领海,进行武装挑衅。遭越南人民军反击后,美国反诬越南海军偷袭美国舰只。宣称美国海军遭到了“挑衅”。次日,美国总统约翰逊扬言,美国舰只仍要继续在北部湾巡逻,同时,又增调大批舰只到北部湾附近海面,对越南人民进行武装恐吓。8月4日晚,美国再次宣称美国军舰遭到越南鱼雷快艇的袭击,制造了所谓“北部湾事件”。5日,美国以此为由,出动64架飞机对越南北方的义安、鸿基和清化等地区实施狂轰滥炸,把侵略战火扩大到了整个越南。

越南人民奋起反击,顽强抗击美国的侵略。从1961年5月14日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入侵南越至1975年4月30日越南军民解放西贡,越南战争历时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在越南战争中,美军伤亡34万余人,损失飞机和直升机4000余架,耗资2000多亿美元。

“读史心得”

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时间持续长达14年,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参战的双方都损失惨重,给各自民众的心里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人登月是哪一年?

1969年7月16日早晨9点32分,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连同它的36层楼高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角的39A综合发射台发射了。在飞船上的是民航机长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两个空军军官小埃德温?奥尔德林上校和迈克尔·科林斯中校。第三天下午,他们进入了绕行月球的轨道,并于1969年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点17分42秒在月球着陆。

把仪器检查了3个小时之后,他们穿上了价值30万美元的特制太空衣,降低了登月舱内的压力。阿姆斯特朗背朝外,开始踏上月球表面。

阿姆斯特朗竖起了一面3英尺长5英尺宽的美国国旗,它是用铁丝缚在旗杆上的,奥尔德林向它行礼。他们还存放了一个盛有76国领导人拍来的电报的容器和一块不锈钢的饰板,上面标着下列字样:“来自行星地球的人于纪元1969年7月第一次在这里踏上月球。我们是代表全人类和平来到这里的。”

他们收集了大约50磅石块供科学研究之用,并测量他们太空衣外面的气温:阳光下是华氏234度,背阴处是零下279度。他们摆出一长条金属箔来收集太阳粒子,架起测震仪来记录月球震动,还架起反射镜来把结果送给地球上的望远镜。在半夜里他们回到“鹰”舱。总共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时37分钟后返回地球。

阿波罗的成功登月,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首次将人类文明带入了地外空间,显示了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人类的空间时代。

“知识链接”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命名

太空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到太空遨游、探索别的星球,多年来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科技进步为人类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支持,随着阿波罗计划的顺利实施,登月梦想成真。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诗歌和音乐的太阳神,与掌管月亮的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是一对双胞胎,因此美国宇航局以双胞胎会面为寓意,把登月计划命名为“阿波罗”登月计划。

水门事件最终是以什么形式结束的?

1972年6月17日夜晚,在查理·尼克松担任美国第38届总统时,尼克松竞选班子“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部安全顾问麦科德和曾当过中央情报局间谍的古巴裔美国人巴克、马丁内斯、斯特古斯、冈萨雷斯等5个人,悄悄进入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水门大厦,偷拍了民主党的档案,并在暗处安装了电子窃听器,被水门大厦的警卫人员当场抓住。

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想方设法掩盖,表明自己的无辜。但是,美国政府、司法部门和国会先后组成10多个机构对水门事件进行调查和审理,查出了在总统竞选活动秘密捐款中的许多非法活动,揭露出了挪用大笔竞选基金供掩盖水门事件之用,暴露了白宫和中央情报局假借“国家安全”的名义大搞窃听电话和其他间谍、特务活动。

1974年2月6日,众议院授权司法委员会开始进行是否应对总统弹劾的调查。7月24日,最高法院以8票对0票一致通过了弹劾总统的三项条款,并认定尼克松犯有:①采取一系列行动阻挠对水门事件进行公正的调查;②广泛滥用总统权力;③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破坏宪法。

8月5日,尼克松被迫交出这些录音带。在事件真相大白无可掩盖的情况下,甚至在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一股要求尼克松下台的浪潮。8月7日,尼克松和国会的共和党三巨头戈德华特、莫斯特和罗兹会谈,经过磋商,尼克松决定辞去总统职务。8月8日晚9点,尼克松在白宫椭圆形总统办公室向全国发表宣布辞职的电视讲话。8月9日上午,尼克松离开白宫。2小时后,福特宣誓继任美国总统。福特就任总统后,根据美国宪法的有关规定,颁布总统令,赦免了尼克松的罪行。先后持续两年多的水门事件,最终以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台而告终。

古巴导弹危机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美国一直想推翻古巴革命政府,曾发动“猪湾登陆”,遭到失败。1962年7月,苏联赫鲁晓夫以保卫古巴为名,偷偷地把中程导弹运进古巴,企图把中程导弹设在古巴这个“不沉的航空母舰上”,变为洲际导弹的代用品,以弥补苏联洲际导弹的劣势,加强苏联的战略地位。同时,赫鲁晓夫还想以保卫古巴为名,行控制古巴之实,以导弹的威力扩大苏联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巩固其在拉美的立足点,从“后院”挖美国的墙角。

8月29日,苏联的这一举动被美国的U-2侦察机发现。9月4日,肯尼迪发表声明,向苏联提出警告,苏联予以否认。

10月,美国的U-2侦察机又发现了古巴境内的导弹基地,肯尼迪总统立即向苏联提出强烈抗议,要求马上拆除古巴境内的导弹发射设施,否则,美国将毫不犹豫地消灭这些直接威胁美国安全的导弹设施。苏联方面对此的答复是:这些导弹基地纯粹是防御性质的。但美国却不依不饶,一口咬定从该基地发射的导弹足以摧毁美国各大城市。

1962年10月16日,肯尼迪总统组成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研究如何对付苏联的行动对策。经过辩论,初步拟定三种方案:第一、空袭古巴导弹基地;第二、对古巴实行封锁;第三、诉诸联合国。肯尼迪总统权衡了利弊,如果美军空袭古巴导弹基地,必然会引起核大战爆发,可能导致美、苏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的恶果;而向联合国申诉,则只不过是目前这种争吵不休的状态延续,无济于事。因此肯尼迪总统主张对古巴实行封锁,因为这样必定给赫鲁晓夫带来巨大的压力,并能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

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发表电视演说,宣布美国将对古巴实行封锁。此后,大批美国海军军舰和20000名海军士兵开始执行封锁行动。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美国如此强硬的态度着实让赫鲁晓夫吃了一惊,于是他下令加快向古巴运送导弹及苏式轰炸机的速度。

美国毫不退让,一支由90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在古巴领海周围设置了警戒线,并开始拦截所有驶入封锁区的船只。在靠近古巴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及邻近各州,美国还集结了一支庞大的登陆部队。

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如果苏联舰船遭拦截,苏联将进行最强烈的回击。肯尼迪见苏联态度如此强硬,便下令陆军第一装甲师进入临近古巴的地域,另外5个师进入紧急戒备状态携带核武器的B-52型轰炸机升空待命。

面对这种情况,赫鲁晓夫软了下来。26日,他复信给肯尼迪,保证不再向古巴运送武器,已经在那里的予以撤回。作为交换条件,他要求美国即刻解除对古巴的封锁,保证不再入侵古巴。但在27日的另一封信中,赫鲁晓夫又提高了要价,要求美国也从土耳其撤走导弹,苏联将保证不侵入土耳其或干涉其内政。肯尼迪经过反复论证,回函接受赫鲁晓夫26日的来信,对27日的来信不予理会。

27日,肯尼迪约见苏联驻美大使威胁说,如果29日得不到回答,美国将对古巴采取军事行动。28日,美军做好了对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发射场进行轰炸的准备。就在这一天,吓破了胆的赫鲁晓夫急忙复信给肯尼迪,再次做出退让,表示要在联合国的监督与检查下拆除和撤走导弹。很快,苏联人开始了行动。不依不饶的美国人强行在公海上对从古巴运走导弹的苏联船只进行“舰靠船的观察”,美国军用飞机还对陈列于苏联甲板上的导弹进行空中拍摄。

12月6日,苏联运走全部导弹和轰炸机,美国取消了对古巴的封锁,危机结束。

“知识链接” 古巴

位于加勒比海西北,北面距离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180千米,由古巴岛、青年岛和附近16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11.09万平方千米。古巴现有人口以白种人、混血种人和黑人为主。古巴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首都在哈瓦那。1959年1月,卡斯特罗领导革命获得胜利,结束了美国在古巴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现在古巴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读史心得”

古巴导弹危机亦称加勒比海危机,它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相互进行核讹诈,强加给加勒比海地区的一次外交上的大较量。

苏联出兵阿富汗的战场指挥官是谁?

阿富汗位于西亚东部,北接苏联,西邻伊朗,东部、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部与中国相邻。对于苏联来说,它是通向印度洋的一个桥头堡。占据它就可以控制中东地区,并威胁西方国家的石油生命线。夺取它是苏联南下战略的重要一环。

1979年12月27日晚7时30分,预先集结在喀布尔机场的苏军105空降师在克格勃的协助下占领了喀布尔电报大楼,切断了喀布尔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然后苏军包围了阿富汗领导人阿明的官邸达拉蒙宫,经3小时激战,打垮了阿明的卫队,杀死了阿明及其家人。同时,苏军占领了总统府、广播电台及政府各要害部门,逮捕了阿富汗政府各部门重要官员。

次日凌晨,设在苏联中亚地区的秘密电台以喀布尔电台的频率播发了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头目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宣告成立新政府的声明。同时,苏军地面部队开始越过苏阿边境,沿东西两个方向向阿富汗纵深开进。就这样,苏联用武力侵略了一个主权国家,推翻了它的合法政府,并建立了一个亲苏的傀儡政权。

从军事上看,这次入侵是一次计划周密、实施得当的经典突袭行动,苏军仅用4小时就完全控制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久未作战的苏军体现了极强的战斗力。指挥这次战役的内务部第一副部长普京中将从此在苏军中声威大振,在1999年当上了俄罗斯总理。

“知识链接” 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亚洲西南部的内陆国家,首都在喀布尔。面积66.23万平方千米,山地和高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因此,“阿富汗”在古波斯语中的意思就是“山上人”,人们也习惯将这个国家称为“山人之国”。

“读史心得”

从政治上看,入侵阿富汗是苏联在冷战期间最严重的错误决策之一,使之受到了全世界的谴责。阿富汗战争历时9年,苏军死亡1.5万人,负伤3.6万人,失踪数百人,消耗军费400多亿美元,使苏联元气大伤。苏联重蹈了10年前美军入侵越南的覆辙,被阿富汗人民的游击战拖得筋疲力尽,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出了阿富汗。

两伊战争持续了多长时间?

因为宗教纠纷和两国领导人的恩怨,伊朗和伊拉克在20世纪80年代爆发了战争。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及2个旅,1200余辆坦克,向伊朗进攻。

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5万军队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朗所占伊拉克领土几乎全部丧失。伊朗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伊拉克于1987年7月21日接受了该决议。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知识链接” 霍梅尼

霍梅尼(AyatollahRuhollahKhomeini,1900~1989年):早年为伊斯兰教的神学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参加并领导伊朗反对巴列维国王进行的社会经济改革,长期流亡国外。1979年初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霍梅尼回国,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自称是“第十二世伊玛姆现身”,他不仅是伊朗的至尊,而且还被尊为全世界穆斯林什叶派的领袖。著有多部伊斯兰教神学理论著作。

英阿马岛战争为什么引起全世界关注?

1982年3月到6月,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等南大西洋的3个群岛的主权问题爆发了一场战争。

1981年底,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不久,阿军方制定了用武力收复马岛的计划。1982年3月26日,阿根廷出动3支海军特混舰队,分别于4月2日和3日实施登陆突击行动,一举夺取了马岛等3个群岛。

英国迅速作出反应。4月3日,英国战时内阁决定成立联合作战司令部,具体负责收复马岛的作战行动。

战争持续了74天,英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战争中留给世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战斗是5月4日上午,阿海军航空兵3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发射法制“飞鱼”式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虽然这场战争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不长,但它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特别是海上作战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新问题,探索出了新经验,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斯大林之后第一位少壮派的苏联领导人是谁?

1985年3月11日,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是苏共中央政治局最年轻的常委,也是斯大林之后第一位少壮派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立即着手巩固其在苏联领导层中的个人权力。在“改革”政策下,一些有限的自由市场机制开始被引入苏联经济。但是这些有节制的经济改革措施都遭到党政官僚的严重抵制,他们不愿放弃对国家经济生活的控制。在外交方面,戈尔巴乔夫继续执行和平共处的政策。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1991年12月25日19时,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的旗杆上,饰有镰刀斧头和红色五角星的苏联国旗在刚刚降临的夜幕中徐徐落下。但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降旗仪式——而是因为它宣布了具有74年历史的苏联从此正式告别历史舞台——苏联解体。

苏联的解体,是历史和现实矛盾复杂作用的结果。

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逐步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联盟。1922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4个共和国最先成立了联盟。到20世纪40年代,先后又有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国家以各种方式加入了联盟,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以及一些民族自治实体的庞大国家(苏联共有100多个民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苏联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政治,民族矛盾并没有公开化和表面化。但自从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提出了包括“民主化”和“公开化”在内的所谓新思维,不仅使得苏联人对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开始进行重新评判,也使得一些加盟共和国开始追寻他们并入苏联的历史背景和缘由。从高加索地区到波罗的海三国,在这种“反思历史”的气候下,民族冲突和民族分离主义的浪潮席卷整个苏联。

1990年3月11日,苏联“大家庭”第一次出现“离心力”:立陶宛议会通过决议,废除《立陶宛加盟共和国宪法》和《苏联宪法》在立陶宛的效力,批准以1938年(当时立陶宛尚未加入苏联)《立陶宛共和国宪法》为临时基本法,宣布立陶宛“恢复独立”,并更改了国名、国旗、国徽。尽管戈尔巴乔夫和最高苏维埃都极力阻挠这一“独立进程”的发展,但戈氏的新思维“公开化”、“民主化”所开的口子已无法堵上,结果越开越大。

1991年4月9日,格鲁吉亚宣布独立。接着亚纳耶夫等人又发起了废黜戈尔巴乔夫的“八一九”事变,一时间独立风潮席卷全苏联。从8月20日起到12月16日,除俄罗斯外,各加盟国国都已自行宣布独立,苏联已经名存实亡。

12月21日,苏联11个主权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以创立国的身份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议定书》。21日,根据叶利钦的命令,苏联总统机构工作人员开始撤离克里姆林宫,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工作班子也准备迁入。克里姆林宫的全部财产,包括建筑物、住宅以及外币等不动产和动产均归俄罗斯。25日晚7时,戈尔巴乔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接待厅,坐在电视摄像机前,向全世界作离职演说。他在电视上的最后演说历时12分钟,他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他所进行的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全面危机最有害的结果莫过于国家的解体”。

在戈尔巴乔夫发表离职演说后,克里姆林宫屋顶飘扬了74年的苏联国旗降下了,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国旗。

“知识链接” 独联体

全称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后,由其中的12个独立国组成的联合组织,正式成立于1991年12月21日。参加独联体的国家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

第一次海湾战争“沙漠风暴”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20世纪90年代初,长达40多年的冷战结束了,两极世界迅速瓦解,国际政治力量失衡,局部地区出现了力量真空,一些地区的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入侵国土面积仅1.78万平方公里的科威特。此举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谴责。

美国为凸显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在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前提下,迅速出兵。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组建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集结了近80万兵力和大量的新式武器装备。和多国部队对垒的伊拉克也动员了120万兵力。1991年1月17日凌晨两点,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军战舰向伊拉克防空阵地、指挥中心和通讯设施发射了战俘式巡航导弹,代号为“沙漠风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了。

从1月17日到2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自身的海空优势和高技术优势向伊拉克实施了38天的战略轰炸和战术空袭。伊拉克部队在多国部队的猛烈攻势下,前线部队50%的力量被摧毁。24日凌晨4点,多国部队出动地面部队,兵分三路向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挺进。27日晚,伊通知联合国安理会,表示无条件接受安理会有关解决海湾危机的所有现行决议,并答应向科威特支付战争赔款,释放人质和战俘等。28日,美国总统布什即现在所说的老布什宣布战争结束。战争期间伊军伤亡约10万人,其中2万人阵亡,17.5万人被俘,而美军只有148人阵亡,458人受伤,参战的其他国家伤亡500人。此次战争,美军及英国部队直接军事费用高达800多亿美元。这场战争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对传统的战争模式和战争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战争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同时,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革命,而且是两级时代向一超多强时代的重要转折点。

第一次海湾战争虽然以美国的大获全胜而告终,然而最终未能推翻萨达姆的统治,这成为美国从老布什到后来的克林顿、小布什几任总统的目标。2003年3月20日,美国与英国等国撤开联合国安理会1441决议,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再次出兵伊拉克,拉开了此次攻打伊拉克的战幕。就英美联军和伊拉克军事力量对比,英美联军在海湾集结和部署了陆、海、空军共计约30万兵力,美国部署了兵力约25万,其中包括机械化步兵师、装甲师、空中骑兵师等有高科技武器装备的15万地面部队。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兵力约4.5万,联军包括侦查、电子战飞机等特种飞机在内的各种战机约1600架,拥有7个航母战斗群近100艘战舰,海空力量占绝对优势。伊拉克现役部队约43万人,其中陆军37万人,空中力量有限,防空力量也较为薄弱,另外,伊拉克还拥有65万预备役部队。

在战争最初的十几天里,伊拉克军队进行了抵抗,但很快就溃不成军,纷纷放下武器,美军占领了伊拉克。战后,萨达姆潜逃,一度去向不明。他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也被美军击毙。萨达姆最终于2003年12月13日在他的家乡提克里特被美军抓获,并于2006年12月30日被执行绞刑。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什么时候正式成立的?

1945年建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由6个共和国及2个自治省组成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南斯拉夫曾出现分裂主义的“政治多元主义”。1990年,南斯拉夫实行多党制后,南共联盟丧失了领导地位。1991年6月25日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两个共和国正式宣布“独立”。联邦人民军进行干预,开进斯洛文尼亚。双方发生流血冲突。这标志着南斯拉夫内战开始。随着内战的升级,南斯拉夫这个联邦制国家陷入分裂和解体状态。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举行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新宪法。该法宣告一个新的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成立。

克林顿是哪一年就职美国总统的?

1993年1月20日,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宣誓就职。在1992年11月的大选中,46岁的年轻的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战胜了共和党资深的在任总统布什,这标志着美国历史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两代人的更迭。冷战结束后,选民们审视总统候选人不再看重其是否富有外交经验、是否在国际社会有威望,人们的正统观念在淡化。克林顿这位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总统入主白宫,意味着美国急切地寻找走向21世纪的新道路。

黛安娜王妃是怎样遇难的?

1997年8月31日,英国王储查尔斯的前妻黛安娜在法国遭遇车祸,因受重伤不治身亡。英国王妃黛安娜曾经是世界最受人瞩目的女性之一。1981年7月29日,黛安娜与查尔斯在白金汉宫举行隆重的婚礼,成为备受关注的英国王室成员。后来,王储夫妇的感情破裂,婚姻出现危机并正式离婚。1997年8月31日,黛安娜和埃及富豪多迪在里茨饭店共进晚餐,之后驱车前往巴黎的豪华住宅。为躲避记者的追踪,黛安娜的司机猛踩油门。汽车时速超过160公里。但记者们仍然穷追不舍。当汽车高速行驶到阿尔马桥下隧道时,前面突然出现了急转弯。黛安娜的座车由于速度太快而失控,最后导致了车毁人亡的惨剧。

欧元是什么时候正式启动的?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具体说,从这一天起欧元开始在银行记账、结算、支票等非现金交易中使用。从3年后的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现钞开始在市场上流通。半年后,即2002年6月30日,各成员国旧货币失效,取而代之的欧元全面流通。欧元的诞生是战后国际金融界出现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同类推荐
  • 康熙创大业的九九加一方略

    康熙创大业的九九加一方略

    本书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编撰了《康熙创大业的九九加一方略》一书,旨在给正在创业和创业有成者提供创业与守业的参考读本。我们力求做到去其糟粕而九九加一,旨在告诉人们。要想获得成功,需靠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试想,中国古代的缔造者、仁臣良将哪一个不是经过艰苦奋斗,九死一生才达到成功彼岸的。
  •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公民联合体理论是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政治思想的内核,经验及其模式是公民联合体理论的哲学基础。不同模式在经验中具有特定的前提和界限,它们是不可混淆的。个人总是追求经验的统一性,只是在不同时刻统一的具体程度不同而已。政治哲学与现实始终保持距离才能丰富思想源泉,规避利益驱使与诱惑。哲学追求从整体上理解经验,而政治活动的目标是改变短暂的条件。如果政治哲学仅限于思考政治问题,就会沦为政治的奴隶。
  • 凤凰涅槃:唐山

    凤凰涅槃:唐山

    唐山,一座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英雄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她-因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东接出入东北隘口、西联京津重地,而成为联接华北、东北的咽喉地和走廊;她,因四季温和、地貌多样、土质肥沃、物产富集,而被称为“京东宝地”;她因人文奇葩而绽放异彩,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穷棒子”精神、“当代愚公”精神、唐山抗震精神,与“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共同熔铸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 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在人类发展最快的几十年里,美国凭借其首屈一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发动了一系列掠夺式的战争,用自己的霸权制造了一个个陷阱,把整个世界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当我们回眸那段历史,却发现美国政府有着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战争手段,以及接踵而至的政治措施。这是美国经济的需要,还是政治的需要?本书详细披露了美国长期以来存在激烈争议的诸多政治、历史事件幕后的阴谋,用全新的视角让你看到与历史大相径庭的一面,力求客观地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
  • 皇权祸国

    皇权祸国

    尽管皇帝制度十分荒唐,十分无理,但它在中华大地上盘踞日久,已经成为大家头脑中难于清除的千年病毒。天下一乱,就会有各式各样的人做起“皇帝梦”来。有识之士做“皇帝梦”,是希望夺得大权施展抱负,救国救民;亡命之徒做“皇帝梦”,是希望获取私利、子女玉帛,荣华富贵。因此这个“皇帝梦”就为雅俗所共赏。更有些伪君子,野心家,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功名事业,心里想的是子女玉帛,流风所及,做“皇帝梦”者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1912年清帝退位之后,皇帝之名是没有了,但是皇帝之实──皇帝思想、皇帝作风──却长期徘徊在这一片古老的大地上,威胁着我们的心灵。
热门推荐
  • 醉游记③

    醉游记③

    康熙去世,康熙朝代终于过去,夺嫡之争告一段落,继位的仍然是四阿哥,雍正朝,十四阿哥和锡若将如何自处?八阿哥、十三阿哥等人的命运走向也在锡若的影响下偏离了历史的本来方向。作者以灵巧的笔法,娴熟的语言,不但深刻描写了男主角如何在新朝权力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还以对历史可能的另外一种走向所做的自然描写而折服读者。
  • 岁月伤痕

    岁月伤痕

    一种悲苦,源于更深的历史;一段故事,书写自我的悲凉;恨也好,爱也好,都将回不去了。多少爱恨情仇,多少悲伤痛苦,一代代轮回,一代代煎熬,下葬的那一刻,才懂得了,一切都源于自我的过于在意。爱,是自私的,痛,也源于自私。放下一切,才懂得生活的真谛,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才能握住幸福。
  • 古代家具收藏艺术

    古代家具收藏艺术

    我国的家具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取决于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从商周到秦汉,是以席地跪坐的方式为中心的家具;从魏晋到隋唐,是席地坐与垂足坐并存交替的家具;北宋以后,是以垂足坐为中心的家具。总的趋势是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
  • 苍海遣情:莲花劫

    苍海遣情:莲花劫

    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魔界统领,在经历一场凄美爱情后,能否唤醒他最后的一丝纯真,在心爱的女人的雄伟霸业面前,他最后选择了谁?她是一个受到爱情阻咒的女人,在正义与爱情面前,她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一个魔王与一朵莲花的爱情故事
  • 九灵玄坤

    九灵玄坤

    九灵玄奥,傲视乾坤,天下虚空,且看少年如何闯百万机关阵,大闹万千世界
  • 民用航空法概论

    民用航空法概论

    本书主要涉及了与民用航空法有关的各个领域,内容更注重实用性,既包含了公法的内容,又包含了私法的内容。主要论述了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国际性民用航空组织和公约、民用航空器、航空人员、民用机场、国际航空运输、我国航空运输法律制度、航空器对地面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航空保险法律制度、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法律制度等,并给出了一些参考案例,同时还附有现行的公约和航空法。
  • 捕获单身鬼王

    捕获单身鬼王

    本作品抛开单纯男女爱恨情仇,讲述一个生活在分崩离析家庭的女孩对爱的渴望而又恐惧爱,因渴望爱而伤痕累累,因恐惧而又一次次拒接真心给予她爱的鬼,鬼王为化解她内心的仇恨甘愿自降身份相伴左右,女孩在和鬼王相处之中历经人皮下的各种丑陋面以及慈善面,之后破除世俗教条框架实现一场人鬼恋,并卷入一场场争名夺利的漩涡之争中,为了让鬼王能够继续傲立群雄而以身犯险和鬼王踏上寻找地府令旅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呼啸而过

    呼啸而过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在学校干得很出色,想不到却被学校无情地解聘了,我想去找校长理论,校长却连我的电话都不接,我异常怨愤,发誓活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几年后,我真的成功了,当我再次来到学校,我才知道这是校长的故意安排,我从未体会到这种最特殊的关爱……给别人家的孩子担任高考保姆的中年妇女,忍受误解和屈辱,耐心地开导别人孩子的心灵,使她近乎扭曲的心灵变得健康而阳光,但是女孩自己的母亲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这位中年妇女,做完自己的工作回家之后发现孩子早已上学去了,原来她的孩子也上高三,她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
  • 涉世女孩(密码测试)

    涉世女孩(密码测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毕业后,应聘成为求职的重要方法。许多少女在面试之前对简历的设计、面试时相遇到的问题都会进行充分的准备,但往往容易忽略面试时的着装。现在告诉你面试着装的4大原则,让你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 无相演义

    无相演义

    有个书生要为天下人读书,粗布麻衣十年不出春秋楼;有个和尚想为天下人诵经,天下百万人就修百万座庙;有个傻瓜背负于千古骂名,只有一条狗愿意为他守墓。这个妖魔鬼神乱串的世界,到处是阴谋诡计颠沛流离;一个纨绔子弟突然跳出来要为天下人修道,走上一条从安公子到安先生的充满崎岖荆棘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