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24800000008

第8章 减少阻力,对人厚而对事黑

把丑事办得看上去也很美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如果迫于情势,不得不干一些"丑事"的时候,那么就请记住,最好把丑事也办得看上去很美,那样才不至于招致意想不到的祸端。有时候,有些事尽管不应该是君子应该干的事情,但是为情势所逼,也必须得办。这个时候就要记住一个道理,在办这件事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一些办事的阻力,并在不惹上是非的基础上把丑事也办得看上去美一些。

战国时期的晏子博学多才,以聪明机智著称,他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为齐国的富强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其中就包括除掉"齐国三杰"。

当时齐国有三个大力士十分厉害,一个叫公孙捷,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他们仗着自己勇猛异常,被齐景公宠爱,平日就异常嚣张,晏子遇到这三个人的时候也总是恭恭敬敬地快步走过去。但是这三个人相当自负,即使看见晏子走过来,他们也坐在那里连站都不站起来,根本不把晏子放在眼里,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很强大,他联合国内的几个大贵族打败了掌握实权的荣氏和高氏,于是威望越来越高,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田开疆正属于田氏一族,晏子很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会危害到国家,于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就想把他们除掉,但是考虑万一国君不同意,反倒坏了事。于是晏子心里暗暗拿定了主意:使用计谋除掉"三杰"。

有一次,鲁昭公来齐国访问。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是叔孙培执行礼仪,而齐国是晏子执行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则佩剑立于堂下,态度相当傲慢。当两位国君喝酒喝得半醉的时候,晏子说:"园中的金桃现在已经熟了,摘几个来请二位国君尝尝新鲜吧!"听到晏子的建议,于是齐景公便传令派人去摘。但是晏子说:"金桃很难得,我应当亲自去摘才行。"不一会儿,晏子便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了6个桃子。景公问:"就结这么这几个吗?"晏子回答:"有倒是有,但是没太熟,所以只摘了这6个。"说完晏子就恭恭敬敬地献给了鲁昭公、齐景公每人一个金桃。鲁昭公吃完之后盛赞金桃确实名不虚传,齐景公说:"这金桃天下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应该吃一个。"叔孙培说:"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这个应当请宴相国吃才对。"齐景公说:"既然叔孙大夫推让晏相国,那就请你们二位都吃金桃吧!"两位大臣谢过景公,然后吃了金桃。晏子说:"现在盘中还剩下两个金桃,大王何不让大臣们都说一说自己的功劳,谁的功劳大,就把金桃赏给谁吃。"齐景公说:"这样很好。"话音未落,公孙捷第一个走了过来,得意扬扬地说:"我曾跟着主公上山去打猎,忽然一只吊睛大虎向着主公扑来,于是我用尽全力将那只老虎打死,救了主公的性命,如此大功还不该吃个桃吗?"晏子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是应该吃一个金桃。"于是公孙捷接过桃子就走了。

看此情景,古冶子喊道:"打死一只虎有什么了不得的!我护送主公过黄河的时候,有一只巨鼋咬住了主公的马腿,一下子就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当时我二话没说就直接跳到河里把鼋杀死了,救了主公,你们说这样大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景公说:"那时候黄河的水很急,要不是将军把鼋斩掉,恐怕我的命就保不住了。这可是盖世奇功,应该吃个桃。"于是晏子急忙送给了古冶子一个金桃。

田开疆眼睁睁地看着金桃被分完了,于是急得跳起来大喊:"我曾奉命讨伐徐国,杀了他们主将,并抓了五百多俘虏,吓得徐国的国君直接向我国纳贡称臣,邻近的几个小国看此情景也纷纷归附咱们齐国,这样的大功难道就不该吃个桃子吗?"晏子忙说:"田将军的功劳确实比公孙将军和古冶将军大十倍,但是金桃已经分完,所以就请您喝一杯酒吧!等树上的金桃熟了,那时先请您吃如何?"齐景公也说:"你的功劳确实是最大的,可惜你说得太晚。"听到这样的回答,田开疆手按剑把生气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跋涉千里,出生入死,这么大的功劳反而吃不到桃,在众人面前蒙受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脸活下去呢?"说着田开疆就挥剑自刎了。看到此情此景,公孙捷大吃一惊,拔出剑来说:"我的功小而吃桃子,真是羞愧。"说完也自杀了。古冶子沉不住气说:"我们三人是兄弟之交,他们都死了,我一个人怎能独活?"说完他也拔剑自刎了。鲁昭公看到这个场面无限惋惜地说:"三位将军都是非常神勇的角色,可惜却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实在是不值。"

晏子这招计策确实用得漂亮,毫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尽管杀的人也算是好汉,但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本着心黑的原则,晏子把一桩"丑事"办得很漂亮,不得不让人佩服,由此看来,人们办事的时候也要想想怎样才能减少阻力,把"丑事"也办得看上去很美,这样就不仅不会给自己惹上麻烦,还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才是高人所为。

该小人的时候,绝对不能君子与小人相处,就要有"以小人之道还治小人之身"的能耐,不能一味的用君子处事的方式对待所有人,你要明白,该小人的时候绝对不能君子。这样才能"斗"得过小人。人们经常会以君子或小人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每个人都喜欢和君子交往,厌恶小人。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君子坦荡荡,行事光明磊落,顾及他人的利益,所以每个人与之交往起来都会放心,觉得安全;小人却是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不但从不关心别人的利益,还会损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在与小人的交往中,君子往往是吃亏受屈的一方。

之所以小人常常战胜君子,并不是因为君子不如小人聪明。通常是由于君子行事光明正大,所以缺点、弱点暴露无遗。而小人则是因为躲在暗处,尽管耍阴耍狠,手法上却漂漂亮亮,无懈可击。于是正、邪之间的对战,通常是小人踩住了君子的弱点,而君子要想抓住小人的"辫子"却是难上加难。所以,小人很容易耀武扬威,得意于一时;而君子要想战胜小人,必须要有"以小人之道还治小人之身"的能耐,不能被自己的君子性格所束缚,不屑和小人计较。事实上,该小人的时候绝对不能君子。

明朝弘治年间,兵部抓到了一个叫王和尚的强盗首领,在审判过程中,王和尚在事实面前供认不讳,而且咬出了另外两名主要从犯多应亨、多邦宰兄弟。随后,原本以为自己可以逍遥法外的多家兄弟也被缉拿归案,认罪伏法。

人证、物证俱在,罪犯已经认罪,本应是铁案一件了,但奇怪的是,没过多久,多家两兄弟的母亲却不断上告说兵部审判不公,她的孩子是冤枉的,要求重审。

这时,担任兵部尚书的王阳明看过案宗后,知道王和尚本就是个臭名昭著的强盗土匪,他交代的多家两兄弟的罪行也都与事实相符,而且多家两兄弟自己也已经认罪了。可此时,他们的母亲为何却如此大胆,到处喊冤,一定是认为能为儿子翻案,但她凭什么如此有恃无恐呢?王阳明认为其中必有文章,他推想多家兄弟的母亲可能已经串通了王和尚准备翻供,好为儿子脱罪。

于是,重新审案当天,王阳明以安全为由,将审判地点设在衙门后堂的密室。密室昏暗,审判桌子下面又用布帘挡上,王阳明预先在桌子底下藏了一名官员,然后才传提三名罪犯。三名罪犯到了之后,王阳明只随意问了几句话,事先安排好的衙役便前来报告说有贵客来访,王阳明就借口出门迎接客人,把三名罪犯单独留在密室里。三名罪犯眼看四下无人,就立刻抓住机会交头接耳了起来,三人先是相互埋怨,又把原先商定给王和尚的好处复述了一遍,在王和尚表示同意后,还把准备串供的说辞又互相印证了一遍,确定没有漏洞后才安静了下来。等王阳明回来之后,之前躲在案桌底下的官员立刻爬了出来,将王和尚准备要为多家两兄弟脱罪的供词重述了一遍。三个罪犯一看,当场傻了眼,拼命叩头请求饶命。

对这种已经串通好的案子,如果王阳明只是威严地坐在公堂之上,除了严刑逼供之外,恐怕也只能将人放了!而王阳明能够讲究办案技巧,聪明布阵,机智断案,该小人的时候绝不君子,因而面对如此狡猾的罪犯能够游刃有余。

该小人的时候绝对不能君子,君子只有抛掉束缚自己的某些死板的道德枷锁,才能有望在与小人的斗争中获得胜利。事实上,很多时候君子的失败往往损害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利益,还有许多无辜的人的利益;小人的伎俩通常也并不是很高明,只是他们从来不会考虑别人,而且他们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可以置大多数人的利益于不顾,所以可谓不择手段。因此,君子在与小人的斗争中,该小人的时候绝对不能君子。

学会"推"的处世技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在处世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可能会伤害别人自尊心的问题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推",把问题推过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和自己没有关系了,自己也就不会得罪人了。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想要推脱逃避的事情,可如何才能成功地将自己不想面对的棘手问题推脱掉呢?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日本有位教授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央求你而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亦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的话了。"所以,如果你要拒绝别人,理由最好要充分一点。

而一旦你占了别人的便宜,别人向你来讨回时,要想推脱过去,就不单单是圆滑可以解决的了。这时候就要心够黑(我就是不给),还要脸皮够厚(死皮赖脸耍无赖也不能给),这样,再加上个圆滑、说得过去的理由,才有成功的可能。刘备借荆州靠的还不就是他心够黑,脸皮够厚,办事够圆滑。

刘备当初到处流浪,没有一席可安身立命之地,于是他"死皮赖脸"地跟孙权"借"来了荆州,以便暂时做个根据地。可他有"借"却没有"还"。那么大一块地方,孙权当然没有大方到白白送给刘备的地步,所以在与刘备翻脸武力夺回荆州之前,曾先后几次派人去要,刘备是死活都不想给,可怎样才能打发走孙权的人又不至于翻脸呢?在这几次讨要与推脱的较量中,刘备充分发挥了圆滑处世和厚脸皮的处事作用。

第一次,孙权派鲁肃来索要荆州,刘备听说后,马上与诸葛亮商量好了对付的办法。鲁肃进了刘备府后,刚说明来意,刘备就大哭起来。鲁肃急忙问怎么回事。刘备不说话,只是哭得更加伤心。这时,诸葛亮从屏风后边走了出来,跟鲁肃解释道:"唉,当初我的主公借荆州的时候跟你的主公许下了诺言,说取得了西川后就归还。但回来后仔细一想,益州的刘璋是我主公的同宗,如果真的派兵去攻打他的城池,恐怕让外人唾骂;如果不去打的话,再把荆州还给你们,我们去哪安身立命啊?如果不还的话,又显得不给您面子,大家都不好看。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我的主公也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只能痛哭流涕了。"诸葛亮说完,刘备哭得更是伤心欲绝,捶胸顿足。鲁肃见刘备哭得真情感人,也跟着伤心,替他为难,于是就答应了他们将归还荆州一事再往后推一推,自己孤身回江东去了。这一次,刘备与诸葛亮合力导演了一场哭戏,不但没有和东吴撕破脸皮,还博得了鲁肃的同情,可谓圆滑至极。至于鲁肃回江东后如何交差那就是他的事了,即使被斩了,刘备可能都不会流一滴眼泪。

刘备得了西川后,孙权当然记得刘备说过的话,这次他怕派去的人再被刘备像打发鲁肃那样轻易就给打发回来,于是就假意把诸葛瑾的全家老小都给监禁起来,让诸葛瑾去要荆州。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亮虽然明白这是孙权和诸葛瑾设的局,但至少他也不能表现出对哥哥一家人的性命毫不在意。诸葛亮听说后赶紧找刘备商量对策。计策定了,诸葛瑾也到了。一见到哥哥,诸葛亮马上就表示一定劝刘备还荆州。第二天,兄弟俩就找刘备说了情况,刘备一听,装作很生气地说:"孙权这完全是威胁我刘备,我又怎么能受他的威胁?"于是向诸葛瑾表示绝不归还。诸葛亮又装作伤心的样子哭着求刘备一定要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救救诸葛瑾一家。刘备最后故作无奈又动情地表示,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就还上一半。于是写了封信,让诸葛瑾带着信去找当时驻守荆州的关羽。表面上,刘备把诸葛亮的面子也给了,诸葛亮对哥哥也算有了个交代。其实,刘备只是把皮球踢给了关羽,并没有真的归还荆州。果然,诸葛瑾一到荆州说明来意,就被关羽大骂了一通,还差点把他给杀了,哪里要得回半个荆州?诸葛瑾吓得赶紧回来找刘备,刘备这回却为难地表示:这个二弟呀,我也管不了。诸葛瑾也知道肯定是要不回来了,只能一无所获回江东去了。

心黑脸皮厚的刘备借了人家的地方就据为己有,别人来要,又哭又赖,反正就是不还。让来"要债"的人都对他心生同情,弄得要债的人倒好像没理似的,这便是圆滑的推脱手段。当然,运用这一手段还有个前提就是一定要脸皮够厚。不然,别人来要账,还没说话你自己就已经不好意思了,恨不得把整个家底都给了人家,这样是永远无法拒绝别人的。

对小人,该黑心时就黑心在对待小人的时候,该黑心的时候就应该黑心。小人毕竟是小人,对付小人,就应该用小人的手段,那样显得公平。小人都会溜须拍马,挑拨离间,造谣生事,如果谁与这些人结仇记恨,小人们不将这人害得面目全非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在为人处世中,谁都不愿意与小人打交道,但是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在生活中你总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小人。因为那些生活在人们身边的各种鼠辈,他们的眼睛总是牢牢地盯着人们周围所有大大小小的利益,并且随时准备多捞一份,有时候甚至不惜为此付出一切代价,他们随时准备用各种手段算计别人,简直是令人防不胜防,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背后给你一刀。基于此,对待小人的时候最好不要心慈手软,一旦有除掉他的机会,就要该黑心时就黑心。

严世蕃是明朝的大奸臣,这是众人皆知的,因为荒淫无度,最终被皇上拿下,投入了大狱,当时众臣合拟了一奏折,历数严世蕃的罪状,如杀杨椒山、沈炼等,大臣们在上奏之前把稿子拿给宰相徐阶看。徐阶看了说道:"你们到底是想杀他?还是想放他?"众人说:"肯定是想杀他。"徐阶接着说道:"如果你们的奏折呈上去的话,皇上肯定会立即把他放出来,知道为什么吗?严世蕃当时都是摸准了皇上的心思,然后巧取上意才杀了这些人的,这些根本就不能称为罪过。如果皇上看到这个折子的话,他就会说:'杀这些人明明是朕的意思,怎么可以诬在世蕃的身上?'这样的话,皇上岂不会马上把他放出来?"众臣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请教徐阶该如何办才好。徐阶说:"皇上现在最恨的是倭寇,说他私通倭寇就是了。"

随后,众臣将折子改了之后递上去。起初严世蕃在狱中得知了奏折的内容,对亲信说道:"你们不必担忧,不会有什么大事,过不了几天我就出来了。"可是后来折子发下来的时候说严世蕃私通倭寇,这时候严世蕃大惊道:"完了,完了!"果然没几日,皇上就下令把他杀了。

严世蕃罪大恶极,本来就是该杀的主儿,虽然他没有私通倭寇的行为,可以说是死非其罪,但是人们对他的死却拍手称快。徐阶故意设此毒计,其心不可谓不黑,然而后人都称徐阶有智谋,不说他阴毒,何以故?为国家除害故。看来,在对待小人的时候,该黑心的时候就应该黑心。小人毕竟是小人,对付小人,就应该用小人的手段,那样显得公平。

有位富豪迎娶新妇,人多嘈杂,一名窃贼趁着主人事多忙乱之际,暗中潜入新妇的卧室之中,躲在床下,打算等到半夜再伺机行窃。但是窃贼没想到酒宴持续了三天三夜,这期间窃贼一直没有吃东西,实在耐不住饥饿,只好奔出卧室去寻吃的,众人发现了他,于是窃贼被抓住送至官府。

在大堂上,窃贼申辩道:"我不是强盗,是个医生。新娘子有老毛病,所以命我随侍在侧,好随时为她配药。"众人都不相信,于是县令再三讯问,但是强盗却把新娘子的私事说得非常详细,因为他躲在床下的时候,新娘子和别人讲的话他都听了并且记下来了。于是县令不得不相信窃贼的话,准备召新娘子前来对质,但是富人怕此事张扬出去有损自己的颜面,便恳求县令不要传讯新娘子,可是县令不答应。

富人只好央求老吏卒,希望老吏卒可以向县令求一下情。老吏卒答应了富人的请求,向县令建议道:"这新娘子好歹也是第一次嫁人,不论官司输赢,这样的事情对新娘子而言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窃贼趁乱混入,藏在卧室床下,后因耐不住饥饿夺门而出,所以肯定是没见过新娘子模样的。若是咱们让别的妇女顶替新娘子,窃贼如果指认她是新娘子的话,就可证明窃贼在说谎。"

县令同意了老吏卒的建议,就选了一名侍女盛装打扮,乘坐轿子而来,那窃贼见了乘轿子而来的侍女就大声叫道:"你请我替你治病,为什么又要诬指我是盗匪?"看到盗贼这样的反应,县令大笑起来,窃贼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只好俯首认罪。

对待什么样的人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如若采取对待君子的方法对待小人,那么事情肯定是办不成的,对待小人该黑心的时候就黑心,该耍计谋的时候就要耍,这样才能办成事情,毕竟,小人与君子不能同日而语,所以必要的时候要放下君子的风度,下定狠心,决然出击。

行小人之腕,持君子之心其实君子和小人在某些情况下定义是十分模糊的,那些行着小人手段的人未必都是小人,如果他们在行小人之举的时候操着君子的心,那么这个人就是君子,不过是个聪明的君子罢了。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叫冯道的人,他一生经历过5个政权。这本来没什么,但是问题就在于他在这5个朝代里都当过大官,这就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了。冯道在后唐庄宗时任高官;石敬瑭时期封鲁国公;少帝时封太尉燕国公;契丹灭后晋,冯道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手下称臣。耶律德光北走,刘知远入洛阳建立后汉,冯道又被任命为太师;郭威篡汉,改国号为周,复拜冯道为太师中书令。冯道在世宗时去世,享年73岁。如果他能再熬几年,等到赵宋政权建立,按照"惯例",他还能做成朝廷大官,那时就是六朝元老了。

冯道的一生历5朝事11主,这在推崇忠诚不二传统观念的中国人看来简直不是君子所为,宋人欧阳修作《新五代史》,曾经痛斥冯道是小人,他说:"国家之所以灭亡,就亡在像冯道这样无耻的大臣身上"。欧阳修还举了一个五代时小说中的故事,以此作为反例来讽刺冯道:一位李姓妇人,她的丈夫死在官任上,于是她带着儿子捧着丈夫的骨灰返乡。路过开封住店的时候,店老板见李妇形迹可疑,就不让她住店,而李妇偏偏不肯走,争执的时候,店老板就拉着她的手走到街上。李妇觉得"被淫",很是羞愧,认为自己不能守节很耻辱,于是就当街将自己的那只手臂剁了下来。欧阳修叹曰:"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欧阳修是一代文章大家,他的话在人们眼中肯定是有分量的,久而久之,冯道竟成为了历史上反复无常、趋炎附势、寡廉鲜耻的小人的典型。按照欧阳修的意思,冯道应该向李妇学习,国家一旦换主,即使不自己把自己给砍了,至少也该不去出仕,这才无愧于先朝皇上的厚恩。欧阳修的节妇观与义士观对后世的影响确实很大。宋代是中国人重建道德风气的时代,道德在宋人的眼中尤为重要,宋亡时,面对蒙古军队的入侵,很多忠义之士都拼死抵抗,直至最后一位忠臣背着最后一位小皇帝跳入大海。于是文天祥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成为了千古名句。文天祥的忠义甚至受到了敌人的敬重。元朝对他很赏识,丞相孛罗曾亲自劝降并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文天祥至死不降,在狱中作《正气歌》,关押三年之后被杀。

冯道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时也当过大臣。辽灭后晋之后,冯道来朝觐见,耶律德光问:"你怎么也来了?"冯答:"无城无兵,怎敢不来?"又问:"你是什么人?"冯答:"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头而已。"如此装痴卖傻,逗得耶律德光大乐,于是将冯道封为太傅,位列三公。冯道只是卖傻,并不是真傻。在自贬以求全求宠上,他可以说是无耻。但问起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他可是一点也不傻。耶律德光问:"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答:"佛祖救不得,唯皇帝救得。"冯道一言,有用之致,他使契丹改变了夷灭中国人的初衷,拯救了无数无辜的百姓,可谓是行小人之腕,持君子之心。

当然也不能肯定地说,冯道是为了拯救中原百姓才去当"小人"的。但冯道为政贤明清正却是毫无疑问的,连鄙视其人格的欧阳修也不得不秉笔直书。尽管欧阳修痛斥冯道是小人,但是他对冯道的清正廉明确实没有话说。

文天祥至死不渝,确实是中国人的自豪;而冯道翻来履去,却也是中国老百姓的大救星。事实上,变来变去的并不是冯道,而是迭次更替的朝廷,是世事和政局,冯道所做的不过是以不变应万变罢了。谁来做皇帝都一样,冯道都乐于为之办事,并以自己的德高望重给最高当局尽可能善的影响,让民众有休养生息的机会,让动荡混乱的社会尽可能出现相对安定的状态,这其实也是一种君子之心。尽管没有人说他是英雄,他能做的只有等当局者来了笑眯眯地迎上前去,让当局者喜欢他,重用他,然后把权力交给他,最后他再按照自己的意思去乱中求治,让百姓得到福音。事实上,改朝换代对老百姓毫无意义,就老百姓而言,谁让他们过上安生的日子,谁就是最好的。所以冯道的做法无疑是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的。

用厚黑手段树立硬派形象兵法上说:"兵道,诡道也。"意思就是说在用兵的时候需要使用一定的"诡计"。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只有运用一点手段,才能顺利地在人世行走,而想要树立硬派形象,来点厚黑手段是很有必要的。自古以来,成大事的人无一不是耍弄"厚黑"手段的高手,从刘备到宋江,全是对人厚、对事黑的典型代表,当然也因为"厚黑",最终使他们获得了人心,从而成就了一番大业。当然,说到厚黑,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朱元璋。

当时,朱元璋在清除威胁皇权势力的过程中,首先就拿胡惟庸开刀,胡惟庸当时是丞相,这个人是个精于拍马奉承、玩弄权术的小人,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同乡,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时归附红巾军。洪武三年,因李善长的提携才拜中书省参知政事,不久之后,就升为中书省左丞,后又拜右丞相,继而为左丞相。由于他善于逢迎,所以很得朱元璋的宠信,甚至形成一人独相的局面。《明史》载:"帝以(胡)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胡惟庸自恃与李善长关系非同一般,有这样的元老重臣给自己当靠山,就更加有恃无恐,可是他却全然不知道自己死期已近。因为他的专断独行使相权与皇权之间的冲突日渐明朗化。胡惟庸为相7年,一人独揽大权,使朱元璋觉得自己大权旁落,很是不悦,于是朱元璋想:"此人精于算计,不灭掉他,大明的江山就会受到威胁。"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宣布以"擅权植党"罪处死胡惟庸。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胡惟庸被杀十年之后,罪状竟然上升至"谋反"。朱元璋唆使自己的亲信精心策划了一场无中生有的案件,他唆使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曾经暗中勾结,企图串通谋反。有了这些虚构的证据后,朱元璋才下命令,他说:"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这实质上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在这个莫须有的罪名的迫害下,李善长全家七十多口人同时被杀,当时李善长已经是一个77岁的老人了,念在先前功劳的分上,朱元璋赐死给予全尸,算是对这位功臣的恩赐。这些还不够,朱元璋又精心策划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的罪名。一时间,一场"肃清逆党"的政治运动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竟达三万余人。

这些冤假错案本来已经很是心黑了,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就此罢手,接下来的"蓝玉案"让朱元璋的"心黑"本性更加明显。蓝玉被人称做常胜将军。洪武二十年升为大将军,两年后进封谅国公。皇恩浩荡之下,蓝玉似乎被荣誉冲昏了头脑,变得飞扬跋扈,让朱元璋时时不得安生,他感受到了将权对皇权的威胁,于是也萌生了铲除之意。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献诬告蓝玉"谋反",朱元璋正好以此为由,对武将势力大肆绞杀,其中受牵连的人多达一万五千人,几乎把打天下的武将赶尽杀绝了。当然为了让这场杀戮显得合情合理,朱元璋特地下手诏,颁布《逆臣录》,其中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一场"胡蓝案",大明的开国功臣差不多被杀完了。朱元璋试图以此巩固自己的皇位,使大明江山传祚无穷,管它手段黑不黑,目的达到了就是。

感情投资是"厚",加以利用是"黑"厚黑之人能得千乘之国;苟不厚黑,箪食豆羹不可得。长坂坡一役之后,刘备被曹操打得损失惨重,丢盔卸甲、仓皇逃命,连自己的孩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并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阿斗丢在一旁骂道:"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听到这话,赵云连忙向地下抱起阿斗,一边哭着一边说:"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对儿子黑心,对赵云仁厚,换来的是赵云的忠心耿耿,可谓收获颇丰。无独有偶,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张绣投降之后不久再次谋反,当时幸亏有典韦以死抵抗,曹操才得以脱离危险,保全性命,但是曹操的长子曹昂以及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之后,曹操专门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自己的将士说:"我失去长子、爱侄,并没有什么特别难过的,但是唯独失去典韦我会难过地哭泣",说完这话,"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刘备的摔子的做法不仅让赵云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他的位置比阿斗更重要,还让赵云打心底里感动,这就使得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曹操不为失去亲人而难过,独为保护自己的大将的死而痛苦流泪的做法,同样令他的众手下"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谁还能不安心为之卖命呢?所以为人处世一定要学会感情投资,这样才能给自己带来无法估量的长线收益。

说到感情投资,冯道也是一个感情投资的高手。

冯道一生侍奉过五朝君王,虽然被人骂做不忠之臣,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冯道是奸臣,原因就在于他善于感情投资。冯道家中世代耕读,自幼十分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恶食。当官以后,冯道依然刻苦自励,生活很是淡泊,曾住在茅庵中,与随从人员一同用瓢勺碗盏,在一个锅里吃饭。其父死的时候,冯道归乡丁忧,他亲自耕田砍柴,与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正因为冯道能够与普通民众很好地相处,深知民间疾苦,所以当唐明宗问他如何治国的时候,冯道说:"陛下以至德承天,当日甚一日以答天心!"明宗又问农事,冯道回答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此常理也。"接着冯道就背了一首唐诗给明宗听:"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天下君,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明宗听得眼睛一亮,连声说:"此诗甚好",然后叫身边的侍从记下来,经常念诵自省。明宗运用冯道的治国之术,使得当时的人民减少了很多生活困苦,冯道也不仅得到了君王的赏识,还使底下的民众对他很是爱戴。

对君王如此,那冯道对下面的人如何呢?有一次,一个级别不高的军士跑到衙门前指名辱骂冯道,冯道知道了之后说:"他肯定是醉了!"于是吩咐底下的人把骂他的那个人请进来,好酒好菜招待了那个人一番。

那时是冯道第一次为官,后唐当时还没有亡,也就是说,那时的冯道还从未当过叛徒,所以他实在没有什么把柄是值得被人当街辱骂的,那军士属于无理取闹。但是冯道不恼,还请军士吃喝,尽欢而散。军士的级别如此之小,冯道依然礼遇对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感情投资的方式,冯道能在五个朝代都获得重用,与他这种感情投资不无关系。

有些事,该黑脸时就要黑脸与小人斗争需要黑脸,因为小人毕竟不像君子那般光明磊落,他们很多做事的手段都让人防不胜防,基于此,碰到小人时该黑脸时就要黑脸,没有必要顾及礼仪道德。一只老牛在辛苦地耕田,它弓着腰,拖着沉重的犁杖,四蹄使劲地蹬着坚硬的土地,艰难地向前一步一步地行进。老牛累得吭哧吭哧直喘气,到最后竟然累得口吐鲜血。

站在一边的老鼠说着怪话:"干吗拖这么沉重的东西啊!这么卖力气地拖着的说不定是偷来的元宝,因为怕别人看见,所以才埋在土地里拖着走;你看它头上的两把刺刀多么锋利啊,说不定是为了杀害主人才准备的;它口上沾满鲜血,肯定是因为偷吃了邻居的鸡,这么一头坏老牛,为什么造物主要让它长那么高大?为什么人类那么喜欢它?你看我们老鼠,虽然长得小,但是心地善良,唉!造物主肯定是弄错了!"

听到老鼠的话,老牛不动声色,仍然慢吞吞地拉着犁,等再次经过老鼠旁边时,老牛乘着老鼠不注意,一脚踩死了老鼠,并把它埋在了土里,然后继续拉自己的犁,就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这则寓言中刻画的老鼠就是一个的小人嘴脸。在生活中,像老鼠这样的小人无处不在,有些人宅心仁厚,碰到这样的小人的时候会心慈手软,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对这样的小人手软,有些事该黑脸的时候就要黑脸,这样才能保全自己或者保全更多人的利益。

大诗人屈原就是因为不懂得与小人"斗",才落得了不得不自杀的下场。屈原的仕途本来是很顺畅的,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先后任过很多大官职,地位十分显赫。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对应诸侯",一度成为楚国内政外交的关键人物,可是最终却因为没有用黑脸对付小人,遭到了小人谗害,过了很多年的流浪生活,最后投江自杀。

屈原一生善良正直、光明磊落、洁身自好,优点确实很多,但他有一个弱点就是缺乏与小人斗争的智慧。与小人斗争确实是需要黑脸的,因为小人毕竟不像君子那般光明磊落,他们很多做事的手段都让人防不胜防,当然,小人最爱做的事情就是陷害忠良,所以当你碰到小人时,如果他的把柄在你的手中,一定要记住,不要顾及什么君子颜面,该黑脸的时候就要黑脸。

乾隆时期的和珅就是个十足的小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和珅一面伪装自己以讨得皇帝欢心,一面费尽心机地陷害乾隆身边的忠臣君子,在朝廷里为所欲为,但他的阴谋诡计却逃不出两个人的眼睛。这两个人一个是纪晓岚,一个是刘墉。

当嘉庆继位之际,他预感到自己的地位将会受到动摇,就耍了个小心眼:悄悄地到乾隆那儿嘀咕,说嘉庆太年轻,恐怕难有作为,对玉玺很可能难以掌握,乾隆帝听了这话以后,便下了一道"传位不传玺"的圣旨。尽管这种做法暂时逃过了其他大臣的眼睛,却被礼部尚书纪晓岚和刘墉识破了,他们通过一个巧妙的方法最终使得和珅的保身计划破产,难逃一死。

对事要黑,对人要厚上天生人,给人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人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古语有云:"忠臣不事二主。"但是裴矩一生却经历了3个王朝,侍奉过7个主子,而且深得各位主子的喜爱,无论在北齐,还是在隋唐,他都能混得如鱼得水、官运亨通。难道他有做官的法宝?当然不是,裴矩不过是懂得经营罢了。他明白对事要黑,对人要厚的道理,在依附眼前主子的同时,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靠山,这属于对人厚的体现,在寻得靠山的过程中又不得不做一些有悖常理的事情,这就是对事黑的体现。

当初裴矩看出隋炀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于是就想方设法挑动他拓边扩土的野心。他不辞辛苦地亲自深入西域各国,了解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山川状况、民族分布、物产服装等情况,撰写了一本《西域图记》,这一招深得隋炀帝的欢心,隋炀帝便赏赐给他五百匹的绸缎,而且每天将他召到御座旁,详细询问西域状况,还将他升为黄门侍郎,让他到西北地区处理西域各国的事务。裴矩果然不负所望,让这些小国全部归顺了隋朝。有一次,隋炀帝要到西北边地巡视,为了讨得皇帝开心,裴矩不惜花费重金,说服了西域27个国家的酋长盛装拜谒于道旁,又命令当地的百姓浓妆艳抹,纵情围观,欢迎的队伍绵延数十里,简直是盛况空前。这一行为令隋炀帝大为高兴,便将裴矩升为银青光禄大夫。

裴矩的黑心主要表现在为了取悦隋炀帝而大肆铺张浪费上。他为了取悦隋炀帝,将天下四方各种奇技诸如爬高竿、走钢丝、相扑、摔跤以及斗鸡走马等各种杂技玩耍全都集中到都城洛阳,让西域各国酋长使节来观看,以向这些人夸示国威,前后历时一月之久。在这期间,他极尽奢侈地在洛阳街头大设篷帐,盛陈酒食,让外国人免费吃喝。当时很多有识之士也看出这是浮夸,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但是隋炀帝很高兴,对裴矩更加欣赏,说道:"裴矩太了解朕了,凡是他所奏请的,都是朕早已想到的,在朕没有说出来之前他就先提出来了,如果不是对国家的事关心,他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于是隋炀帝又赐钱40万给他,还有各种珍贵的毛皮及西域的宝物。

裴矩想方设法地巴结隋炀帝,在得到宠爱的基础上还达到了既富且贵的目的。然而,隋炀帝的骄纵最终使其慢慢走向了衰亡,连年的战争使得民众怨声四起,义兵满布,隋炀帝困守扬州、一筹莫展的时候,裴矩看出来这个皇帝已是日暮途穷了,再一味地巴结他对自己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于是他就将讨好的目标转向那些躁动不安的军官士卒上,当然在讨好的过程中,他也是极尽脸厚之能事。他见了军官士卒的时候,不管级别高低,总是低头哈腰,即便是对地位低到无以复加的官吏他也是笑脸相迎。在讨好军官士卒的同时,他还向隋炀帝建议:"陛下来扬州已经两年了,士兵们在这里形单影只,没有照顾自己的人,也没有个贴心人,对士兵来说,生活也太过于寂寞了。这不是长久之计,请陛下允许士兵在这里娶妻成家,将扬州城附近的孤女寡妇和女尼道姑发配给这些士兵。对原本就有私情来往的,一律予以承认!"隋炀帝对这一建议十分赞赏,立即批准执行。士兵们在皆大欢喜的同时更对裴矩赞不绝口,都说:"这是裴大人的恩惠啊!"当这些将士们发动政变,绞杀隋炀帝的时候,隋炀帝原来的很多宠臣都被乱兵杀死,唯独留下了裴矩,士兵们异口同声说他是好人,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后来裴矩几经辗转,投降了唐朝,在唐太宗时担任吏部尚书。当然,在唐朝,裴矩依然混得很好,并且得到了善终。

同类推荐
  • 幸福女人密码:从九型人格看爱情婚姻

    幸福女人密码:从九型人格看爱情婚姻

    本书是一本心理自助类读物,全书根据九型人格理论,对九种类型的女性性格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帮助女性朋友更加充分地认识自我,获得完美的爱情和婚姻。
  • 人文求善卷(“小橘灯”青春励志故事)

    人文求善卷(“小橘灯”青春励志故事)

    本书选取了古往今来最有励志价值的人物,为他们做传,书写了他们那或催人奋进、或感人至深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将他们坚定的理想与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国际情怀生动地展示给读者,力求将中国民族最传统的美德、最精粹的文化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 这样说话走遍天下

    这样说话走遍天下

    缺乏魅力的话,请化妆后说;无力的话,请加点激情说;无聊的话,请幽默一点说;不明朗的话,请含糊其辞说;带刺的话,请过滤后说;逆耳忠言,请有策略地说;打断的话,千万不能说;扫兴的话,最好不要说;忌讳的话,请避免去说;赞美的话,请大声地说;激励的话,请尽量拔高点说;爱语,请深情地说;……阅读本书,完善你的说话技巧。
  • 与伤痕干杯

    与伤痕干杯

    人的一生是一条长长的项链,坠满了各色各式的珍珠。有明这的,有灰暗的,有圆润的,有怪异的,有我们自己抬起的,也人命运赐予的,有乐意接受的,也有无法拒绝的。每一颗都记满了喜怒哀乐,每一颗都有沉重的分量,同样,每一颗都附在生命的路上。
  • 茁壮成长的智慧(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茁壮成长的智慧(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本书内容包括:举止文明、有自立能力、不畏惧困难、有谦卑的品行、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动脑筋、热爱劳动等。
热门推荐
  • 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亚马逊CEO贝索斯传

    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亚马逊CEO贝索斯传

    本书是亚马逊CEO贝索斯的一本传记。IT界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贝索斯就是这个奇迹,无论是英雄造时事,还是时事造英雄,贝索斯就是这个英雄,而如今这个IT时代便是时事。无论是比尔·盖茨、马克·扎尔伯格还是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这位贝索斯,每位都英雄出少年,凭着一个想法、一个主意创造一个帝国。除去英雄和时事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创造力,二是对技术的执着力。曾经有一个教授说过:在知识领域,最关键的是创新速率和探研深度。他们的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 我的女友是九尾狐

    我的女友是九尾狐

    家里养只狐狸精,从此宅男青年燕小川过上了没羞没躁的新生活。“小川川,我要吃肉。”小狐意犹未尽的舔了舔还泛着油光的白皙手指。燕小川看着坐在床边踢腾着小脚的小狐,苦着脸:“姑奶奶,你刚才已经吃了十斤肉了,你还要吃?”“可是人家还没吃饱嘛!”小狐咬着手指,眨着可爱的大眼睛。“没有了,我的钱都被你吃光了!”燕小川果断将头扭到了一边。“没有的话那我可就吃你了喔。”小狐抱住了燕小川的脖子。燕小川吞了吞口水,二话不说,呈大字型躺在床上,某个【哔】高高立了起来,大义凛然的说道:“来吃吧!”注:这是一部轻松休闲的都市YY小说,虽会涉及到妖怪神仙,但在设定上与其他小说会有很大不同,另外本书不会走上都市后期转修真的老路。
  • 罂粟系列之心已碎当初何必再爱

    罂粟系列之心已碎当初何必再爱

    【她们,儿时便看透世间冷暖,为了复仇来到圣熙学院,遇到了他们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她们一次又一次的原谅,最后她们的心凉了,她们不相信爱情了,最后发誓跟他们同归于尽.】
  • 狼性王爷:妖孽夫君别太坏

    狼性王爷:妖孽夫君别太坏

    我叫花向楠,原本过着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准备着即将到来的高考,憧憬着考上国外大学可以和妈妈一起的快乐生活。可是在考试前夕出游的一次意外让我所有的梦都化为泡影,最后时刻我的闺蜜没有选择伸手拉我一把。在我以为一切都结束了的时候,上天给我开了个玩笑。我华丽丽的穿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趣味智破韬略(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智破韬略(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创世元界

    创世元界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绝发现一座古墓。经过重重考验,王绝发现古棺里的女子竟然有着生育。。。。
  • 黑白·永恒的魅力:首届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学术研讨会文集

    黑白·永恒的魅力:首届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学术研讨会文集

    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 师尊独宠:首席萌徒太难追

    师尊独宠:首席萌徒太难追

    穿越成长生宫弃徒的林绯羽武道尽废,双腿残疾,好在身负仙灵血脉,长生不要太容易;欲一心断情绝念,无奈无情师尊竟化身暖男,对她穷追不舍。一句话简介:温柔师尊求而不得的漫漫黑化之路。【一对一,男宠女,师父倒追徒弟,女主前期残疾,六万字之后能蹦能跳】林绯羽:“世间感情最是负累,阿绯愿无爱无恨,一心只问长生大道。”师尊(冷笑):“阿绯,来,我们现在确认一下你的归属权。”
  •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月底,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联合召开的“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治理”概念的产生、含义、特征、功能等方面做了理论上的论述,并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本书收录了16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参会文章,是国内知名政治学专家、学者有关“治理”问题的最新学术成果合集。
  • 死的怀念

    死的怀念

    《死的怀念》最初是我在个人博客里的一篇短篇小说《黑梦》,但周围的朋友以及同学都被主角的命运所吸引住了,而且由于文风很华丽,还有开篇的诗很有格调。在女朋友的鼓励下,构思了几乎半年后决定完整的写出来——主角——夜泽,这个少年对于自己所背负的命运与无奈,孤独和泪水,希望与荣耀,梦想的破灭和挣扎,到最后坚信自己的信仰,追求光明,爱,正义和希望的故事。书里的序诗,丰富细腻的内心活动,华丽热血的战斗,气势恢宏的场面都有,前面3章对人物构成进行了大量铺垫,主要想平滑过渡情节,希望大家耐心看下去,之后节奏变快,夜泽的一生也从此改变,他要找到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