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24800000004

第4章 谨言慎行,在言辞上要低调

不要揭人伤疤常言道,揭人短遭人恨。当面揭人伤疤自然让人讨厌,而背后揭人短则更让人诅咒。逢人不说他人过,说话不揭他人短,这就是低调做人行事的一条准则。每个人的回忆里总会有一些难言的往事和不愿提及的伤痕,因此,与人相处时要给人留些颜面,切莫揭人家的短。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只顾逞一时口舌之快,有意无意地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甚至因为一句侮辱性的语言把深厚的友情葬送。事实上,生活中有许多伤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而这伤害都是由于欠考虑造成的。

有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为了表示感谢,母熊安排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

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款待得很好,只是你身上有股骚臭味,很难闻。"

母熊听了心中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为了补偿你的恩德,我为你捉一些猎物吧。"

樵夫答应了。

若干年后,樵夫再次遇到母熊,问:"你好吗?"

"很好,不过,你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母熊回答说。

没有人能彻底忘掉别人对自己的侮辱,即使对方曾经有恩于自己。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太光彩的过去或者有身体或性格上的缺陷,而这些都是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如果不加考虑就随便揭人的短处,只会惹下麻烦。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过牧童、和尚、乞丐,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朱元璋富贵了之后,昔日的穷亲戚穷朋友就到京城投靠他。这些人都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苦的情分上,给个一官半职。谁料到,朱元璋最怕的就是别人知道他的老底,翻他的旧账,因此,朱元璋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不过,有位儿时的好友能耐不小,几经周折进了皇宫。朱元璋不得不见上一面,谁知那儿时好友一见面,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我帮你顶着。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你吃得太急,豆子卡住了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听着他喋喋不休越说越离谱,朱元璋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终于坐不住了,大喝一声:"住口,你是何许人,敢在此地大放厥词?来人,给我拉出去斩了。"这个好友还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就懵懵懂懂丢了性命。这位穷朋友犯了揭人伤疤的致命错误。对极要面子的朱元璋来说,过去贫困潦倒的境遇是他人生的阴影,也是他内心的伤疤,自然是十分敏感的,更何况作为一朝天子需要的是光彩的形象,而这个朋友如此不照顾他的颜面,放口揭短,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受的了的。

其实,无论说话对象是谁,口无遮拦都是要不得的,即便当时没危险,但是你给对方心里结下疙瘩终究没什么好处。

揭人短遭人恨,当面揭人伤疤自然让人讨厌,而背后揭人短更让人诅咒。逢人不说他人过,说话不揭他人短,这是低调做人行事的准则。

在交际中应该知己知彼,不仅要了解对方的个性和习惯,还要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忌讳,如果你对交际对象的优缺点一无所知,就难免踏进雷区,触犯对方的隐私。

有一天,窦太后召见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叫辕固生的儒生,请他谈谈《老子》一书的要旨。辕固生轻蔑地说:"此是家人言耳!"意思是说,这是村妇之看法,不值一提。

恰巧太后出身农家,听后勃然大怒,为了惩治这个顽固的儒生,太后命令辕固生:"书不要读了,把你送进猪圈,看你有没有能耐将那口野猪制服?"

幸好,边上的景帝悄悄送给辕固生一把利刃,他才把野猪刺死。

事实上,在生活中,不仅不能揭别人的老底,有时还要学会帮别人掩饰真相,化解尴尬。

宋时,有个知县摆宴请上司知州、知府喝酒。席间,三人相谈融洽,不知谁突然放了一个屁。知府脸红了一下,说:"谁放的?"知县连忙叫屈道:"大人,不是我放的。"只见知州不慌不忙道:"不好意思,是我放的。"

宴会过后,知府和知州同行离开。知州对知府说:"你看这个知县怎么样?"知府哼了一声道:"连屁大的一点事都不能担待,你认为会有什么出息呢?"知州点头赞同。

没多久,那个知县就因为一点小事被革职了。

低调的人善于息事宁人,从来都不会计较小事。一个低调的人懂得帮助别人摆脱尴尬,当然,这必须是有厚黑心态的人才能做到。

生活中要有厚黑的心态,言行要低调,更要注意不揭别人的短处和伤疤。不要以为你很熟悉对方,就可以随意取笑对方的缺点,那样就会伤及对方的人格、尊严。

不揭人伤疤并不代表你不够犀利,反而是一种涵养,因此,把握好这个原则,才能使你的交际越来越成功。

放低说话的姿态"低姿态"能赢得他人的敬仰,尤其是大人物和普通人相处时,大人物放低姿态不仅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也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低姿态"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心态放低了,一些看似艰难的事情做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其实为人处世也是一样的。当一个人能够放低自己的姿态时,他就很容易得到他人的赞同。

战国时期的魏文侯是个卓绝的君主,他不仅建立了魏国,而且为魏国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他当政时期礼贤下士,因而深得民心。

当时,有个名叫段干木的贤人居住在魏国,魏文侯久闻其名,希望能够见到他。有一天,魏文侯经过段干木的居所,便双手扶在车前横木上。

魏文侯的车夫对他的举动颇为不解,问道:"您为什么要扶轼致敬呢?"

魏文侯说:"我是向段干木致敬啊。我听说段干木把操守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我又怎么敢对他傲慢无礼呢?我在地位上显赫,而段干木在德行上显赫;我在财物上富有,而段干木在道义上富有!"

车夫说:"既然如此,那您为什么不请他出来做相国呢?"

"嗯,你说得很对!"

于是,魏文侯立刻就去请段干木,希望他出来做魏国的相国,但是段干木婉言谢绝了。魏文侯便赐给了段干木丰厚的财物,还经常去他家里探望。

魏文侯礼遇段干木的事情不久就在魏国传开了,随后,各国的人才都开始汇聚到魏国,如吴起、李悝、子夏等。

秦王本来想出兵伐魏,司马唐劝谏道:"现在魏文侯礼敬贤人,天下无人不晓,对魏用兵会遭到天下人的唾骂啊!"

秦王想了想,觉得司马唐言之有理,便取消了伐魏的行动。

"低姿态"能赢得他人的敬仰,尤其是大人物和普通人相处时,放低姿态,不仅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也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

如果一个人过分表现自己,想通过显示自己的优越来让别人佩服和服从,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不得人心,还会遭人打击。所以,一个人如果要彰显自己的德行,不能靠高姿态的言论,而是要靠低调的言行。

问礼老子在人际交往中,豁达而谦逊的人最受欢迎;相反,盛气凌人、瞧不起别人者常会引来反感,甚至在交往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人才思敏捷、言辞锋利,然而他的观点却常常被人反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种人一开口所流露出的优越感和傲慢刺伤了众人的自尊。事实上,只有在他人面前保持谦卑的姿态,留给他人良好的印象,你的意见才能被接受,你的行为也才能得到肯定。

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各成一家,儒道两大家都很兴旺,但是,孔子的儒家总是碰钉子。孔子听说老子的道家很有威望,就很想去了解一下。

于是,孔子借游说的机会去见了老子。他带了几个门徒,到了道德宫,见门关着,便上前问道:"里边有人吗?"

只听门"吱呀"一声打开了,出来一个小孩:"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叫孔丘,来求见老子。"

小孩回到里面一会儿就又出来了:"老师不在家,你们明天再来吧。"说罢,将门"哐"的一声关上了。

孔子师徒无奈,只好返回。

第二天,孔子又领着门徒来到道德宫。一看大门敞着,孔子很高兴,可是进去一看,二门却紧闭。

孔子一敲门,又出来一个小孩:"你们是干什么的?"

"求见老子。"

"是求见,还是求教?"

"求见。"

"求见?不得闲。"说罢,那个小孩就要把门关上。

孔子一看,急忙改口说:"我是来求教的。"

"求教?哪有带这么多人求教的,分明是来挑衅的。老师正在睡觉,明天再来吧。"

孔子师徒只好再次返回。

第三天,孔子对弟子们说:"今天我一个人去求教老子,前两次怪我学礼不知礼,连求见和求教都分不清。"说罢,他独自一人求教老子去了。

孔子来到道德宫,只见宫门大开,遂上前施礼说:"门上谁在?孔丘特来求教。"

话音刚落,出来两个小孩,正是前两天见到的那两个。二人以礼相迎,带领孔子来到后宫。

孔子见到老子,连忙躬身说道:"孔丘特来求教!"

老子立刻起身还礼:"久闻大名,请坐吧。"

于是,二人攀谈起来。

老子问他:"你现在研究什么学问?"

孔子回答:"正读《周易》。过去古人也读这书。"

老子说:"古人读《周易》有用。你现在读它何用?"

孔子道:"我在追求仁义。"

"你追求仁义,辛辛苦苦,可得到些什么道理吗?"

孔子听后,半天才说:"我研究了27年,没得到一个能行得通的真理。"

老子说:"是呀,光讲仁义是不行的,还必须讲'道',有了'道'才能有'德',用'道德'近'仁','仁'则近之。你如果愿意追求道德的话,我就把我研究的'道德'给你讲一下。"

李世民孔子听了十分佩服,当即虚心求教。老子见孔子真心求教,便一五一十地讲了起来,二人的攀谈一直从天明到天黑。从此,孔子每天都去道德宫听老子讲解《道德经》。道德宫门前的那条小巷则被后人称为"问礼巷"。

谦和有礼、虚心示人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别人对你的嫉妒心理,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当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时,保持自己的低姿态,这样才不会为人所妒忌。事实证明,傲慢的态度只会让人厌恶,而低姿态才能得人心。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低姿态的人,他能够礼贤下士,因此赢得了很多人才的归附。在隋朝时期,李世民就已经开始笼络人才为自己所用了。当时晋阳县令名叫刘文静,很有才能,但是由于刘文静和反隋的魏国公李密结成了亲家,因此被隋朝官府关进了监狱。

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情便去狱中探望他。刘文静非常感动,对李世民说:"如今天下大乱,只可惜没有像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人来收拾大局呀!"

李世民说:"你怎么就知道没有人出来收拾大局呢?今天我来就是想跟你商议大事的,不知道先生您有什么好计策?"

刘文静有感于李世民的纡尊降贵,便说:"现在各地反隋的有几万人,只要能把他们利用起来,夺取天下就易如反掌。令尊统率着几万军队,如果能够收服那些义军,那么用不了半年时间就可以夺得天下!"

李世民听后非常高兴,但是他犹豫地说:"就怕父亲不同意啊!"

刘文静微微一笑,他知道李渊与裴寂友情深厚,便介绍裴寂与李世民相交。在李世民的谦虚态度下,刘文静忠心献策,经过几年战争,李氏家族终于强盛起来,并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大唐帝国。

放低姿态不是让你低声下气、奉承谄媚。放低姿态是一门艺术,而低调则是做人的重要品质。

说话时不可伤害他人的自尊在与人说话时,不可挖苦别人,更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学会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此方法是为人的一种美德。在日常生活中,讲话要有分寸,不要伤害他人。在社交中,难免会出现些小失误,比如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失当等。当我们发现对方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无关大局,就不必对此张扬,更不应抱着讥讽的态度拿对方的过失当笑柄。因为这样做会使对方难堪。

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格外注意对自己社交形象的塑造,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如果你让对方下不了台,他就会对你反感,甚至与你结下终生的怨恨。如果一个人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为对方提供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心,他就会对你更为感激,这对你们今后的交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语,就很容易冒犯他人,不仅使对方感到反感,甚至还可能为自己引来报复,更糟糕的是,这也不利于自己社交形象的塑造,容易使别人觉得你为人刻薄,在今后的交往中对你敬而远之。

因此,日常交往中一定要懂得说话的技巧,要随时照顾别人的颜面。

南齐太祖萧道成喜欢书法,有一次,他提出要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王僧虔比试书法。君臣二人都认真地写了一幅楷书。

然后,齐太祖看了看两幅楷书,问王僧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

王僧虔不愿贬低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于是答道:"为臣之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之书法,皇帝中第一。"

齐太祖听后,哈哈大笑。

王僧虔的回答相当巧妙,既顾及了皇帝的颜面,表示君臣是不能互相比较的,同时也没有贬抑自己,他的回答使这个容易开罪皇帝的难题变得迎刃而解。

正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话者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但是,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照顾对方的面子,保全对方的尊严。当对方发火时,要主动为对方找台阶下,不再增加火药气氛,阻止关系继续坏下去;当对方陷入尴尬境地时,要给对方提供台阶,及时为对方面子上增添一些光彩,这样就更有利于对方接受你。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戏子叫做优孟,生得矮小,人称"孟侏儒"。优孟性格开朗,言行滑稽可爱,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得到楚王的宠信,经常出入王宫。

某年,楚相孙叔敖去世了,楚王正为失去了一个杰出的助手而黯然神伤。

一天,优孟到城郊游玩,碰见了孙叔敖的儿子孙安。他看见孙安在山上砍柴,感到非常奇怪,便问其中的缘由。孙安告诉优孟,由于父亲为官清廉,平时也没有积蓄,自从父亲死后家里就没有经济来源,只好靠砍柴卖钱维持生计。

优孟听了之后很感动,他非常想帮助孙安摆脱困境,但是他又一想,自己并不是议政大臣,不好直接指出楚王的过失。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制作了一套孙叔敖平时穿的衣服,然后模仿孙叔敖的一举一动。优孟是极为有名的戏子,因此模仿得惟妙惟肖。

一次,楚王宴请宾客,优孟扮成孙叔敖的模样去了。楚王远远一看,误以为孙叔敖复活,便赶紧起身相迎。走近一看,他才知道是优孟装扮的。

楚王说:"看到你这副样子,令我想起了孙叔敖,你以后就穿着这身衣服做相国吧,虽然不是真的,但也可以让寡人心中安定啊。"

"大王,小人家里有老妻,请准许我回家商量一下再作决定吧!"优孟回答道。

第二天,优孟来到宫中回奏楚王:"我的妻子不让我做相国,她说孙叔敖做了十几年的相国,没有一丝一毫的积蓄,如今死了,他的儿子还要上山砍柴卖钱才能过活。"

楚王听了这话,顿时醒悟,立即下令召孙安入朝,封赐给他土地,不让他再过苦日子。

优孟没有当面指出楚王的问题,而是采取了迂回的方法表达意思,给了楚王一个主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台阶。他既没有得罪楚王,免除了楚王的忌恨,又达到了请赏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事实上,在生活中,说话就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很多技巧。与人说话时不可挖苦别人,更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适当的时候体谅他人的需要,这样就可能会让他人感激你一生。

得意而不要忘形或许你以为自己遇到好事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但是不要忘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得意忘形不会彰显你的优势,而只会暴露你的缺点。一个人行走于社会之中,千万不可得意忘形。古人言:"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洋洋得意是不可取的,一个人事业有成或加官晋爵,当然是应该庆贺的,但这种庆贺应适可而止,切忌得意忘形。春风得意时应该尽量少说话,而且态度要更加谦卑,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

得意忘形很容易暴露自己最大的缺点和弱点,导致自己处于失败的境地。

有只野兔被老鹰捉住了,它拼命地大哭大叫起来,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非常得意地对野兔说:"你平时不是跑得很快吗?这次怎么不跑了?看,还是我们有翅膀的好啊。"

乌鸦一边大谈自己翅膀的好处,一边手舞足蹈地演示自己的翅膀,正在这时,另一只老鹰突然飞了下来,爪子一伸就牢牢地扣住了乌鸦。

野兔目睹了乌鸦的下场,对乌鸦说:"你刚才还在为自己的平安而得意忘形,现在你也该哀叹和我有着同样不幸的命运了。"

得意不可忘形,尤其是在言辞上,切忌高谈阔论。得意忘形的言谈只会给人带来不良感觉,同时也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当一个人得意的时候,应该想到,在自己的身边还有一些失意的人,如果自己过分张扬,必定会引起他人的心理失衡,有时甚至会激起他们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控制范围的事情,以至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无论对方是朋友还是泛泛之交,他们都不希望面对一个得意忘形之辈。一个人只有在言辞上低调,才能融入朋友之中,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当你有了得意之事,无论是升官、发财,还是一切都倍感顺利时,都不应该放言高谈阔论而忘记别人的感受。一个真正低调的人必定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尤其会照顾到那些处于失意中的人的感受。

一个人若是常常为芝麻绿豆的小事而得意忘形,接受别人的称赞时自拍胸膛,把它当做一桩了不得的事情,其实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一朝得意忘形,可能会令人一辈子走上失败之路,因为得意忘形淹没了自知之明。

没有永远的得意与成功,只有永远的追求与前行。做人、做事都需要有一颗平常心。王安石说"宠辱不惊",并不是说人不要有喜怒哀乐,而是指要有平常心,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

人处于顺境时最容易得意忘形,获得一时一事的胜利后便以为永远春光明媚,结果,一时胜利后的浮躁很快就演绎成为"小人得志"的猖狂,最终导致人生的失败。因此,每个人都要注意随时随地、恰如其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可忘乎所以。

尤其是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应该互相交流,形成良好的谈话氛围,使彼此感到融融暖意。

生活中,人人都会有得意的机会:功成名就、晋级加薪、被上司赏识、被同事称赞......但是,得意不能忘形。俗话说:"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得意而忘形者,伤害的不仅仅是他人,更是自己。要保持谦卑的心态,虚心接受别人的指教,这样才能进步并得到别人的赞赏与支持。

祸从口出,没必要自惹麻烦有道是"心无遮拦是坦荡,口无遮拦是祸端"。生活中"出言不慎,惹是生非"的事例很多,一言不慎就可能引来无数麻烦。人要想把话说好,说得滴水不漏不是容易的事,古人有训:"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言语有好有坏,好话可以消灾免难,坏话则会给人带来祸患。古人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人们都懂,可是许多人都无法管住自己的嘴巴,常因多说话、乱说话而挑起是非,闯下灾祸。

话说得好当然可以让人心情舒畅,但是话若是说得不好,则会惹人痛恨。因此人生在世应该谨言慎行,切不可放言说道。三寸之舌虽不致招来杀身之祸,却也常常惹出问题。

苏东坡非常有才华,年轻时难免矜才使气,遇事率性而为。在科考中,他居然杜撰典故,由于编得太像,连欧阳修这样学富五车的人物也没看出来,事后还问他典故是什么来头,苏轼答曰:想当然耳。

就是这样"想当然"的才华和直言直语的性格使得苏东坡后来犯颜直谏,反对新法,以至于闹出了震惊整个文坛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后,苏东坡在湖州被捕,在被押往京城受审时,亲友们都来哭泣送别。当时,苏东坡讲了一个故事:

宋真宗时,到处寻访天下的隐士。有一个叫杨朴的隐士很有诗名,可是,宋真宗召见他之后,杨朴却说自己不会作诗。于是,宋真宗问他:"临行的时候,可有人作诗送你?"

杨朴回答:"只有我的小妾送了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切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宋真宗听了大笑,便放他归隐山林了。

"乌台诗案"过后,苏轼收拾起来旧豪情,变得慎言多了。

其实,何止吟诗不能猖狂,一言一行都不能猖狂无忌,谨言慎行才能保身家、全性命。古语有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嘴上多个把门的,以避免祸从口出,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孔子崇尚周礼,曾专程到周王朝考察文物礼仪制度。他在参观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人像,但嘴被扎了三道封条。

孔子很奇怪,便细心察看,发现在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这让孔子大受启发。

自此,孔子在教诲弟子时总是十分强调"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而后人则以"三缄其口"比喻"慎言"。

任何时候都要慎言,即便是面对亲密的朋友,也要正确使用词汇及注意礼仪,因为人的情绪是随时变化的,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场合就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当朋友的心情不好时,最好不要口无遮拦地开玩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年长者、身份地位高的人或是同辈、同身份、没有利害关系的人使用的词汇也要仔细甄选,切记,粗鲁、低俗的词汇绝对不可使用。

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谨记"祸从口出",慎言会为你赢得成功的机会,使你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莫逞一时口舌之快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往往都是为了过过嘴瘾,见到什么人或现象,心里不舒服了就习惯说上一两句。然而,他们从来就没想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嘴上逞威风,别人心里却很不舒服。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误会或摩擦,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行事低调、谦和的人过后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不至于为此耿耿于怀。然而,有些人却没有这样的胸怀。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有些人会为鸡毛蒜皮的事而争论不休,有时由于一方一时逞口舌之快,于是彼此就大打口水仗,最终小事变成了大事,甚至酿成祸端。

古人云:凡事须三思而后行。说话也不例外,在开口说话之前要仔细思考,确定不会伤害他人再说出口,这样才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相反,逞一时口舌之快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解决,还会导致事态恶化,严重者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刘文静是唐朝开国三大功臣之一,与秦王李世民、仆射裴寂同获"恕二死"的特权。唐朝建立后,刘文静任纳言。他原本和裴寂是好朋友,但是由于裴寂是高祖的旧交,地位在他之上,因此心中不平。为此在议论朝政时,刘文静常常与裴寂对立,彼此矛盾极深。

有一次,刘文静与其弟刘文起宴饮时口出怨言,拔刀击柱,说:"一定要斩杀裴寂!"裴寂听说后,惊恐于刘文静对自己的怨恨之深,心中惴惴不安,恨不能即刻铲除刘文静,但是总是苦于无机会。

恰巧刘文静家中闹妖怪。为此,刘文静便召巫师来家,夜间披发衔刀,作法驱除妖孽。偏偏刘文静有个爱妾失宠,她便以此事作为借口上告刘文静谋反。

唐高祖李渊早就知道刘文静对自己的"偏心"有所怨言,也对刘文静产生了怀疑,接到举告后便把刘文静交付属吏,派遣尚书左仆射裴寂和民部尚书萧瑀审讯。

萧瑀认为刘文静不是谋反,秦王也认为刘文静在义旗初起之时定了非常之策,有功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事成之后,刘文静与裴寂的地位和待遇悬殊。于是秦王李世民也出面担保刘文静并无谋反之心,只是有不满情绪而已。

然而,这个时候裴寂趁机说话了:"刘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他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他,必遗后患。"

高祖听了,觉得非常有理,便杀掉了刘文静兄弟,并抄了他的家产。原本刘文静曾得到了高祖特诏,可以"恕二死",即赦免两次死罪。却不料,刘文静头一次犯死罪就被杀死了。

因此,无论多么聪明,都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逞一时口舌之快的宣泄也许可以使人得到片刻的快感,但留下的却是长久的祸患。

嘴上逞威风招致祸端可谓咎由自取,更有甚者,连一时不慎"叹口气"也会招来杀身之祸。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名人,几乎学无不精。可就是这位才华出众的人物,最终也祸从口出,获罪而死,最为倒霉的是,他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叹了口气。

在董卓被杀弃市时,蔡邕也随着官员们前去观看。当时,站在围观的官员中的蔡邕看到董卓被杀后的样子便叹了口气。

谁料到,这声叹气让一边的王允听到了。王允勃然大怒,对蔡邕高声喊道:"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结果,蔡邕被关入监狱中,最终死在了狱中。

人与人交往,语言的交流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都是有益的,只有经过慎重思考后说出来的话才能产生好效果。放言无忌、逞一时口舌之快、不假思索往往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与人谈话切不可让人听出你有瞧不起人、教训人的意思,即便自己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者有了一些特殊的优势,也不要自以为高人一等,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图自己痛快,不顾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迟早会因失语于人而殃及己身。

人生在世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需要三思而言。说话的时候必须注意分寸,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山洪纵横奔流,虽有澎湃的气势,却多有阻碍,且最终会平息。溪水缓缓而过,虽无挥洒的肆意,却能细水长流。一时的痛快并不能代表永远的快活,唯有时刻谨慎才能得到长久的安宁。

说话不可太露骨真理就像一块宝石,如果拿起来扔在别人脸上,就会造成伤害。但是如果加上精美的包装,诚心诚意地奉上,对方必定会欣然接受。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那些直言快语的豪爽人士值得深交,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不是深交的话,那么直言快语的人就很容易招人讨厌。

直言快语是一个人致命的缺点,因为喜欢直言快语的人常常只看到事物的现象或表面,也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没有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和感受。所以,直言快语无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无法接受。

在交际场上,直言快语的人常常会出现人际关系障碍,因为大家都生怕一不小心被直言快语灼伤。不要认为如实相告别人就会感激涕零,话语出口前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这才是一种成熟的处世方法。

有个皇帝睡觉时,梦见自己的牙齿都掉了。一觉醒来,皇帝惊慌地召来大臣为他解梦。

一个大臣说:"陛下,很不幸啊!每掉一颗牙齿,你就会失去一个亲人。"

皇帝听后大怒,喝道:"大胆狂徒,竟敢胡言乱语,妖言惑众,给我拉出去处死!"

群臣看到这种情况,战战兢兢,都不敢说话了。

皇帝见没有人敢解梦,更加气愤,正要发怒,这时有一个大臣出来说道:"陛下,这是好梦啊。"

皇帝一听,连忙问:"你有何解?"

那个大臣微微一笑道:"此梦意味着陛下您比您的亲人更长寿。"

皇帝听后大喜,立刻赏赐了那个大臣。

散朝后,其他的大臣都觉得奇怪,问那个被赏赐的大臣:"难道你们两个人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为何结果如此天差地别?"

那个大臣哈哈一笑,说:"都是说真话,不过,我的话不伤人。"

语言表达一定要注意方式,只有选择适当的讲话方式才能收到想要的表达效果。表达不当就会引起严重的问题。尽管古语有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这并不代表真话就一定要逆耳。

张咏与寇准是相交很深的朋友,因此对寇准非常了解。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便说:"寇准是个奇才,可惜学识不够。"

张咏知道宰相关系着天下的兴衰,理应学问更多些。于是,他就想找个机会劝劝寇准多读些书。可是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

张咏想了想便告诉寇准:"《霍光传》不可不读啊。"

寇准听了,一时弄不明白张咏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仔细阅读。当他看到"光不学无术,谋于大理"时才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了!"自此,寇准开始努力地加深自己的学识。

任何时候都要说真话,但是一定要掌握说话的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其效果往往要比直言快语好得多。含蓄的语言需要人用心去体会和回味,这样就能让对方的内心得到预热的时间,不至于被直来直去的话刺伤。

鲁班是古代有名的工匠,被后世称为"木工祖师",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鲁班生在战国时期,那时诸侯割据,战火连连,各国的国君都希望得到先进的工艺提升本国的实力,因此,作为能工巧匠的鲁班受到了各国君王的欢迎。

一次,楚王盛情邀请鲁班到楚国,希望他帮助楚国军队做云梯、战车、攻城武器。鲁班有感于楚国人民的盛情,便打算以安心做工来报答。

墨子和鲁班是好朋友,他并不希望鲁班帮助楚王制造战争器具,因为他主张"非攻"。墨子为了劝说鲁班,便去楚国拜见鲁班。

一见面,墨子就委屈地说:"鲁兄,有人侮辱了我,你一定要替我出气!"

鲁班听了,连忙安慰他说:"谁侮辱了你,我们可以找他理论。当今各国国君对我都很尊敬,我相信只要有理,就定能讨回公道。"

墨子却说:"不,我要你替我杀了他!"

鲁班一听,非常生气,说:"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主张与人为善,你怎么能让我去杀人呢?"

墨子回答道:"鲁兄,你不要骗我了。很快你就要杀掉成百上千的人了,我只不过要你杀一个人而已。"

鲁班大惑不解,问:"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又不参军打仗,怎么会杀人啊?"

墨子说:"现在你为楚国的军队做云梯、战车、攻城武器,不是去杀人吗?"

鲁班说:"我是在帮楚国啊,怎么算杀人呢?"

墨子继续说道:"你造了这些东西,楚军就会用它们攻城略地,杀害其他国家的人民,这岂不是比杀一个人更严重吗?"

鲁班恍然大悟,决定不再为楚国制造这些武器了。他冒着生命危险向楚王说明了一切,并退回了楚王送给他的礼物。

许多人都会无意识地犯错误,包括你的朋友,当对方犯错的时候,你要给对方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不能直言批评,否则就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难以纠正对方的错误。因此,交流应该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不要采取强硬的态度,而要委婉地劝诫对方。

说话不可太露骨,应该委婉含蓄,这样才容易让人接受。低调的人绝不会张狂直言,而习惯于委婉地表达,因此,他们不会轻易伤害别人,能更好地调和人际关系。

口出狂言者祸必至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本事,就不要吹嘘,当然,有了本事,也不能吹嘘,吹嘘只会让人讨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狂妄之人。尽管人们都知道"满招损,谦受益"这一道理,然而,有许多自以为有点资历的人还是会在这方面犯错,动不动就口出狂言,自以为"天下第一"。无论是营造优越感还是满足虚荣心,这种不合时宜地张着"大嘴"卖弄本事的人总是让人看不惯。糟糕的是,他们并不为自己的口出狂言感到羞耻,反而为能博得一些浅薄的喝彩而沾沾自喜。

斩马谡口出狂言者说话不分轻重,经常忽略了说话应该给自己留些余地的道理,只要嘴巴一张,便是狂言乱飞,甚至不惜以贬低他人来托高自己伶牙俐齿的"嘴功"。而正是这种所谓的"嘴功",到了关键时刻就变成了力不从心的低能,以至误事、误人也误己。

马谡是谋士马良的弟弟,自幼熟读兵书,但是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由于他是一个"书呆子",说话常常能够引经据典,因此,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和诸葛亮的赏识。马谡原本就有自高自大的毛病,这下就更是常常口出狂言。

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师北伐。考虑到咽喉之地街亭的留守部署,诸葛亮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话音刚落,马谡毫不犹豫地抢言:"我愿意前往。"

诸葛亮指出:"街亭虽然小,却是兵家要地,倘若街亭失守,我军必败。你虽然深通谋略,但是街亭那里没有城池,也没有险阻,守起来很困难。"

马谡回答说:"我自幼就熟读兵书,深通兵法,小小街亭怎难得倒我?"

诸葛亮又说:"司马懿不是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我怕你不是他们的对手。"

马谡冷笑道:"别说司马懿、张郃,就算曹睿亲自来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如果我有差池,请斩我全家。"

诸葛亮听了,说:"你可知道军中无戏言?"

马谡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口出狂言的马谡带领二万五千精兵直奔街亭。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道:"丞相太多心了,这座山这么偏僻,魏兵怎么敢来!"

如此张狂的马谡不久就尝到了兵败街亭的滋味,最终,诸葛亮只好依照军令状挥泪斩了马谡。

由此看来,无论说话做事,都不能狂妄。行为举止不可高傲,说话时用词不要太尖锐,待人接物更不可傲慢无礼。

轻狂、张狂、疯狂皆是狂妄的表现形式,而狂妄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口出狂言。狂妄的人往往目空一切、眼高过顶,但他们却是言过其实。狂妄的表象通常是妄自尊大、自命不凡、肆无忌惮、目中无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抓住不放、大吹大擂、口出狂言、标榜自己,常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傲慢无礼的感觉。

狂妄之徒的狂妄之语与狂妄之举与修身养性无缘,与品正德崇无缘,与谦虚谨慎也无缘。古往今来,但凡狂妄者,其结局一般都是悲惨的。

无知是狂妄的理由,更是失败的动力。"鼓空声则响",那些狂妄自大的人往往是能力不高的人,而真正卓越的人处世则很低调。

唐朝人许棠年轻时就开始准备科举考试,但参加了二十多次都未考中。当时有个叫汪遵的衙门小吏善于写诗,却从不宣扬。

有一天,汪遵突然辞去差事,要去京城赶考。他来到京城,恰遇许棠送客。

许棠问:"来京城有什么事吗?"

汪遵说:"参加科举考试。"

许棠鄙夷地说:"你一个无名小吏竟想跟我一起参加科考?"

汪遵没有介意,笑笑了事。

结果,直到汪遵及第五年后,许棠才考上。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本事就不要吹嘘。当然,有了本事也不能吹嘘,吹嘘只会让人讨厌。

有人认为,只要有资本,就可以狂妄,其实即便有资本,也不能过于狂妄。因为一个人如果过于狂妄,不懂得收敛,每每口出狂言,必定会遭他人的嫉恨而受到打击。

蜀汉名将魏延,开始时跟随刘备作战,智勇双全,勇冠三军,深得刘备信任。后期,他又受到诸葛亮的倚重。但是,魏延性格比较矜高,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他还时常发牢骚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比如说诸葛亮胆小,说自己如何怀才不遇,尤其与杨仪简直势同水火。

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为不甘心就此撤军以及不能容忍兵权落到死对头杨仪手中而擅自违背诸葛亮撤兵的遗令,率军烧毁栈道、攻击杨仪。

当时,王平呵斥魏延:"丞相刚死,身体还是热的,你怎么就可以不听他的遗命呢?"

然而,魏延却很不谦虚地说:"丞相死了,不是还有我吗?"

后来魏延更加张狂,他竟然在众人面前大喊:"谁敢杀我?"结果,被身后的马岱手起刀落,砍下了人头。

狂妄者必遭人暗算,而谦卑者则不仅能以低调的言谈避免祸患,还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在为人处世时,一定要低调,千万不可口出狂言,以免引来妒忌、招来祸患。

捧人时要注意方法谦虚会让别人觉得轻松。在平常的交往中,不妨适当地贬低自己,捧高对方的地位,以达到情感投资的目的。乾隆在位时很欣赏和珅,他明知道和珅的品行,却没有将他革职,反而把他留在身边,主要是因为和珅的嘴巴厉害--很会说话,善于拍马屁。

有一次,和珅去外地刚回京就遇到皇上召见。他急忙来到宫外,正巧遇到一个小太监对他说:"皇上昨天有喜了......"

话还没说完,皇上召见的声音就传过来了,和珅赶紧进宫,行完叩拜礼,他开口道:"恭喜皇帝降雏龙!"

乾隆接口道:"不是男的,是女的。"

和珅说:"月夜嫦娥下九重。"

乾隆说:"死了。"

和珅赶紧改口道:"原来人间留不住。"

乾隆说:"我看是女的,给扔了。"

和珅说道:"单身进入水晶宫。"

这一系列的对话就能说明和珅的巧言善辩,极尽谄媚之能事。

一个人要得人心,就要学会赞美别人,因此不妨拍拍马屁。有些人虽然心里承认别人好,但就是说不出口,这样是没有益处的。倘若你宁愿去批评别人,也不愿意去赞美对方,那么结果将是糟糕的,因为没有人喜欢总是叨咕别人"这不行、那不是"的人。

过度拍马屁不可取,而适当捧人是必要的。要在主观上克服羞怯心理,学会说好话,见到不符合自己做事原则的事,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胡乱表态。如果想要事情得到更快解决或者想要得到帮助和谅解,那么捧捧对方,奉承一下也无妨。

需要注意的是,在捧人时不妨采用适当贬低自己的方法。

之所以贬低自己,无非是要给予别人心理上的平衡感。谦虚会让别人觉得轻松,在平常的交往中,适当地贬低自己,捧高对方的地位能达到情感投资的目的。如此,成功便离你不远了。

曹操在迎奉天子后不久就决定北征乌丸,但是,当时很多人都反对曹操打乌丸,反对的理由有两条:其一,乌丸是夷狄,是少数民族,不值得去打;其二,劳师虚国远征,南方的刘表可能乘虚而入。

曹操决意要打,他认为袁绍对乌丸是有恩的,袁绍的儿子跑到乌丸会联合起来,这对统一大业极为不利。

结果,这一场战役曹操胜得非常艰难。班师回朝后,曹操便让手下查当初那些反对征乌丸的人。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个个都惶惶不安,以为要大祸临头了。

谁知,曹操突然宣布给这些曾经反对北征的人以重赏。大臣们都非常惊讶,便问曹操为什么。

曹操曹操解释说:"你们这些人劝我不要打乌丸是正确的,我此次获得胜利完全出于侥幸,这是我的错误。希望你们继续给我提建议,以免我再次走入险境。"自此,众人更加归心。

贬低自己,其实就是抬高别人。说自己不能干,就表示对方更能干。

不过,贬低自己要适当运用,不要因为过于贬低自己而使别人觉得你不可靠或者觉得你水平很低,从而瞧不起你。拍马屁要有度,更要注意原则,不能过分夸张,否则就会让人感觉虚假。同时,贬低自己时也要分情况、看对象,这种做法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有利。

同类推荐
  • 装傻的艺术

    装傻的艺术

    本书分“做员工,要有傻气”、“当老板,要大智若愚”、“交朋友,要有傻劲”、“对爱人,要傻得明白”四篇介绍了工作、生活中的人生哲学。
  • 创业要趁早

    创业要趁早

    本书依照开创和发展事业的过程,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创事业”,介绍创业须知的事项,例如,抓准创业的最佳时机、需不需要取得校方同意、学生一般的创业种类等等。第二部分“募集资金”,说明如何找到人投资或赞助校园事业。第三部分“兼顾事业与学业”,指出许多平衡工作、人际关系和学业的方法,教你如何保持好成绩和准时毕业。
  • 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明白是非、曲直、善恶、真假和知己识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我们应该拥有一颗通透的心,能洞悉美丑,看到世间的善恶,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逐渐具备辨明是非的能力,清楚的去认识身边的世界,使其变得清晰,变得明亮。本书精选的经典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在拓展青少年朋友们阅读面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 像老板一样思考

    像老板一样思考

    像老板一样思考,你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你的老板,了解老板的内心世界,了解老板的做事风格。这样做有利于处理你老板的关系,从而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最为重要的是,像老板一样思考,让你站在老板的高度去思考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这会大大地开阔你的视野,提高你的能力。
  • 幸福女人的小诡计

    幸福女人的小诡计

    对于现代女性来说,每一个女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想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幸福需要自己把握。 人生就是一种修炼,是寻找幸福的过程。只有当你懂得了人生的诡计,你才会发现,获得幸福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困难。正如哲学家萨特所说:“人的命运就握在自己的手里。”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必须靠自己。而要想让自己找到一条幸福的捷径,女人必须懂得这些人生诡计。
热门推荐
  • 观星者

    观星者

    汇集一个个短片故事在这里,每一篇故事如同星星一般,最终会成为繁星密布的一本书。
  • 吸血帝王的唯美恋情

    吸血帝王的唯美恋情

    他是一代东方吸血帝王,冷酷、残忍。她是被封印的西方吸血鬼二公主,天真、可爱。他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心里一直坚定着一个信念:她是我的。一次意外,她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家,当记忆和能力的枷锁被打破,她会这么样?
  • 登陆有奖

    登陆有奖

    叶临,一个打工仔,奇遇一款名为登陆有奖的游戏系统!
  • 盛世火莲

    盛世火莲

    苏羽萱,庶出之女,天资聪慧,冰肌玉肤,倾国倾城,生性淡泊,犹如那空谷幽兰,清新淡雅,又如那盛世火莲,敢爱敢恨,炙热狂野。夜苍穹,国之储君,睥睨万物,剑眉星目,颠倒众生,霸气而偏执,孤傲而不可一世,乃深海之巨龙,冰冷黑暗,又如沙漠野狼,邪恶凶狠,痴情专一。一夜寒潮落叶黄,几缕青丝徒染霜!(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之天国降临

    无限之天国降临

    异度的晶壁的崩溃,众神开启主神空间,爱欧的阴谋,鸿钧的算计,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神祇,仙人,佛陀,巫族,妖族,鬼道,魔道,谁才是量劫的主角。本书读者互动群:103131336
  • 妃常霸道:启奏王爷王妃又跑了

    妃常霸道:启奏王爷王妃又跑了

    一朝重生为旁支弱女。为复仇,她步步为营,和他虚情假意,却不料假意成真,泥足深陷;眼看世仇得报,怎料无良王爷死拉硬扛。某女携包跨坐王府高墙频繁白眼:“我只是看个月亮。”第二天,水榭楼台高住。某女狗洞被捉。“我只是量量这洞口大小。”某男宽衣解带:“爱妃住手,本王来量。”某女怒目:“穿上衣服可好。”某男抽出腰带邪魅一笑:“爱妃再跑,本王捆绑。”
  • 异界之一表斯文

    异界之一表斯文

    哲琴法典(节选)第78节:贵族的生命是宝贵的,贵族之间的挑战应该以领土为赌注,不得在挑战中杀死对手。第285节:佣兵失去了领主的庇佑,作为补偿,他们可以自由的使用武器,并且可以踏足任何地方,除非那里是建筑物或者土地的主人发出了口头警告。第354节:武器属于贵族和佣兵,自由民不得持有武器,领主不得让他所庇佑的平民持有武器,否则领主将和自由民一同受到处罚。第674节:自由民拥有选择领主的权利,自由民拥有自由迁徙的权利,自由民拥有获得领主庇佑的权利。领主可以自由的赋予自由民其他的权利。
  • 狐仙

    狐仙

    都说狐仙是因藏于书生的袍下才有了来世的报恩。可他们与聊斋故事中所写的大不相同,她是狐仙不假,他却不是书生……雷雨夜,他带她回家,从此上演了一出哀怨缠绵的故事……
  •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村官上岗必备知识手册)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村官上岗必备知识手册)

    本书是村官上岗必备手册,提供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村官的角色,胜任工作。
  • 千年一梦

    千年一梦

    原本一切皆为从前的一场梦,可是记忆却像经历过一样清晰。我称它《千年一梦》!她是段家小姐,段紫柔出生刚满一个月便永远失去了父母,机缘之下被管家带出府被他救下……他百里昊十岁离家出走说要闯荡江湖结果遇见了襁褓里的她更救了她还在后来拜了个便宜师傅呵呵!她虽被他救了却被迫离开了他,他替她报仇,多少年后的重逢她救下了他两人一见倾心,分别时许下了两年后的相约,可是相约前来的另一个她却不是她,像太像了,他能区分开来吗!一切还正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