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2200000027

第27章 孝庄太后和清初政治

有清一代,建立了强大的封建文明帝国,而清朝初期的康熙皇帝和他的祖母孝庄皇太后,无疑在清朝建国初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是果断沉静的伟大女性,一个是中国历史上的绝世英主之一。而孝庄皇太后的一生,见证了清朝从初立到兴盛的历史,充满波折、充满智慧。

明王朝衰落时,东北的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公元1636年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定都盛京,与明政权遥相对峙。当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后,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入关,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的追击下瓦解。

公元1643年,皇太极逝世。崇德八年夏天,清军大战松锦告捷,国势大张,气象日上,就在皇太极踌躇满志,正准备计划下一步战略时,却突发脑溢血,暴死在清宁宫里。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任何遗嘱,于是在繁琐的丧仪背后,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悄悄地展开了。努尔哈赤生前曾经规定,继承人必须由满洲的贵族公议,从八大议政贝勒中推选产生,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却打破了这个规矩,皇帝南面而坐,独掌大权。在这时,暗中动作的双方很快就明朗化了,一方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他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拥有两黄旗、镶红旗和镶蓝旗的拥护和支持。而另一方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他雄才大略,曾西征孝庄太后和清初政治河套察哈尔林丹汗残部,得到了元朝的传国玺献给了皇太极,后来又迫降了朝鲜,他用兵把握分寸得当,很得皇太极的倚重和信赖,即位的呼声很高,得到了英亲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正、镶两白旗将领的支持。正、镶两黄旗将领盟誓,坚决要立皇长子;而正、镶两白旗大臣也在跪劝多尔衮,请他立即即位,他们说:“你不即位,难道是因为害怕两黄旗的大臣么?”一连串的游说、结盟,两方都在进行频繁的活动,终于导致了双方严重的对立。

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崇政殿举行了议政会议,会议一开始,正黄旗大臣就提出:“先帝有皇子在,一定要立其中的一个。”而年高辈尊的代善也发言说:“豪格是先帝的长子,应当由他来继承大统。”豪格看到这番情景,以为皇位一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就欲擒故纵,假意起身辞谢说:“我福小德薄,不是可以托付大任的人啊。”说完就离开了会场,好让大家继续推举他。谁知豪格这么一谦让,阿济格和多铎等大臣就乘机劝多尔衮即位,墙头草代善不愿意得罪了锐气方刚的多尔衮,就持骑墙观望的态度说:“睿王很英明,你如果答应即位,是我们国家的福气,要是你不即位,就应当立皇子。”两黄旗大臣一听这话,沉不住气了,拔出剑来走上前说:“我们这些人跟着先帝混饭吃,先帝对我们的恩德和天一样大,如果不立先帝的儿子,我们宁愿随先帝一起死!”局面越来越僵,于是有人就提出说立代善,因为他是先帝的兄长,可是代善不愿意陷入旋涡,就丢下两句话说:“我是先帝的兄长,当时他即位之前我都没有参与皇位之争,现在又怎么会参与进来呢!”然后也退场走了。剩下两黄旗大臣与众人怒目相向,大家默无一言,会议陷于僵局。这时多尔衮说:“大皇子既然已经让位走了,看来他没有继承大统的意思,那么我们不如立先帝的第三子吧,他现在还年岁幼稚,大家分掌政事,左右辅政,等他年长之后,再把朝政还给他。”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由皇子嗣位,那么两黄旗的天子亲兵的地位就可以保持不变,因此两黄旗的大臣们也就不再坚持立豪格了。多尔衮这一番话之后,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

于是第二天,举行了祭祖祷告和集体盟誓的仪式,当时只有六岁的福临被扶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顺治,是为顺治皇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皇叔多尔衮摄政。

从此,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在历史上的作用慢慢地显现了出来。她是蒙古科尔沁贝勒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天生丽质而聪明机敏,年仅十三岁的时候与她的姑母一同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是一场政治婚姻中的配角。孝庄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皇太极称帝时,她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皇太极生前,孝庄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后宫中统摄一切的是她的姑妈,而受到皇太极宠爱的则是她的姐姐,但是她的才能后来仍然得到了展现。公元1642年,在清军攻陷松山时,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他为了表示自己忠于明王朝,宣布绝食。洪承畴是明末很有影响的封疆大员,收服他对于收揽汉族知识分子、瓦解明朝统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于是皇太极下令把他押到了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可是洪承畴就算把刀架在脖子上,也始终不肯屈服,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睡不好觉,食不甘味。后来,皇太极得知洪承畴喜美色,就让孝庄亲自去劝说,于是孝庄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诱降了洪承畴。那时孝庄皇后的政治素质和才能初次得到磨炼和显现。

这时,她的儿子顺治做了皇帝,却年纪幼小。而摄政王多尔衮掌握着大清的军政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还命令史官按照帝王的制度为他撰写起居注,并建造了规模超过了皇宫的府第,调度军队、赏罚任免,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以至于关内关外的百姓只知道有睿王,而不知道有皇上。孝庄在多尔衮的步步紧逼下,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采取了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的态度,她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使多尔衮不至于废帝自立,后来加封他为叔父摄政王,不久又加封他为皇叔父摄政王,过了几年,又免了多尔衮的御前跪拜,直到最后,诸臣上疏就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每当遇到元旦或庆贺大礼,多尔衮就和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的参拜。

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终于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在顺治渐渐长大之后,清政府的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的手中。公元1650年,多尔衮狩猎时,死于喀喇城,死后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采用了皇帝的丧仪,从此,福临亲政。但在他亲政后不到两个月,就宣布多尔衮谋篡大位等种种罪状,毁了他的坟墓,并撤去了他在太庙的牌位,没收了家产,多尔衮的很多党羽也受到大规模的清洗。在这个过程中,大臣济尔哈朗想取多尔衮而代之,成为新的权力集中点,可是孝庄敏锐地发现了苗头,于是让福临发布了圣旨,宣布一切章奏都要给皇帝亲自御览,消除了可能产生的隐患。年少的皇帝在太后的安排下理政、读书,吸收了汉族文化,大胆使用汉官、整顿吏治,开创了清初政治的新局面。

然而不久,大清皇室又出现了家庭矛盾的旋流。

满蒙联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定下的国策。大清帝国的建立,蒙古八旗也立下汗马之功,蒙古王公在满清的政治生活中一直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了确保满蒙的友好关系代代相传,保证清政权的稳定太平,也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特殊地位,福临即位不久后,孝庄就让他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皇帝亲政的当年,就行大礼成婚了。自古帝王的婚姻,总是带着明显的政治色彩,而福临缺乏这种认识和胸怀,他不能容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尽管她聪明、漂亮,但福临却嫌她喜欢奢侈,而且爱嫉妒,坚决要求废后另立。这个未成年的皇帝性格十分执拗,尽管大臣们屡次谏阻,他仍然坚持己见,毫不退让。孝庄看到儿子实在没有回转的余地,只好同意了,于是在顺治十年,把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然而,皇帝的婚姻注定是政治婚姻,为了消除废后带来的消极影响,孝庄仍然选择了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的女儿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可是福临对这位蒙古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他迷恋上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

董鄂氏不但精通诗文,而且性格温顺,仪表端庄。顺治十年时应秀女之选许配给了皇太极的小儿子博穆博果尔。由于博穆博果尔经常从军出征,董鄂氏就常常出入于宫苑之内,侍候后妃,与福临相识,双双坠入了情网。孝庄发现了这件事,立即采取措施,宣布停止命妇进宫入侍的旧例来杜绝嫌疑,同时马上给儿子完婚,使博尔济锦氏成为第二任皇后。

但是这一切并不能阻止福临对董鄂氏的迷恋,他为了获得更多接近董鄂氏的机会,甚至在顺治十二年,封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以表示优宠。后来博穆博果尔得知了其中的内情,愤怒地训斥了董鄂氏一顿,还动手打了她,福临知道这事后十分生气,打了弟弟一耳光,博穆博果尔羞愤自杀。为了消除不良影响,孝庄悄悄地处理了这件事,将博穆博果尔按亲王的体例发丧。到了二十七天丧服期满后,董鄂氏被接入宫中,封为贤妃。一个月后,孝庄又按照儿子的意愿,晋封她为皇贵妃。

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不过福临对董鄂氏的感情几乎难以控制。他坚持认为董鄂氏有德有才,正是理想的皇后人选,因此准备第二次废后。孝庄知道,假如福临再度废除蒙古公主而改立董鄂氏,一定会影响满蒙关系,甚至会动摇大清帝国的立国之基,因此毫不犹豫地对儿子的举动进行了遏制。结果母子之间出现了隔阂,福临盛怒之下,甚至公然下令抠去太庙匾额上的蒙古文字。在孝庄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坚毅的性格支持下,清帝国的基业没有因为后宫的波动而发生动摇,她的这种苦心,反而只有通情达理的董鄂氏能够体谅,于是她主动周旋于皇后和皇帝之间,缓和调节双方的矛盾,起到了孝庄所难以达到的作用。

顺治十四年,董鄂氏产下一子,顺治欣喜异常,称其为:“吾第一子。”可这个孩子却在四个月后不幸夭折了,丧子的悲伤使董鄂妃郁郁成疾,而宫廷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压垮了她原来就虚弱的身体,顺治十七年,董鄂氏病故了,顺治皇帝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失去爱侣的他精神颓落,了无生趣,没出半年就也与世长辞了。

同类推荐
  • 我在古代的策划之路

    我在古代的策划之路

    一个现代策划人穿越到了明朝。他是个性格随和的小青年,他没有别的特长,只有策划还算拿得出手。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零开始,策划了一场场的商业活动,把自己从一穷二白策划成了富甲天下的大商人,缔造了自己的商业王国。但他的路还在延续,他要策划着改变这个民族的积弊,通过经济的发展引发上层体制的革命,提早把中国带入资本主义社会……冒昧问一句:您怎么穿越到古代?爆炸?跳楼?自杀?车祸?迷路?还是其他的什么?我们的主角比较有个性,他从防空洞直接就去了明朝!他的性格,唉,随和,可慢慢也养出了“王八”之气;他的本事,唉,没那么多,可慢慢也成就了大事业。他去打仗了吗?NO,NO,他还不会那个,他去策划去了!这本是一个脱离了原来历史轨道的世界,他不能预知未来,只好改变现在!他还能穿越回到现代吗?也许,各位看官能给个答案?!================QQ交流群:15623091现在还空着,各位书友来捧场则个!================
  • 三国笔记

    三国笔记

    特种兵莫小宝灵魂穿越三国,附身在马超身上,三国的一切都随之改变了。组建自己的特种部队和侦查营,并收服众多文臣武将。兵起西凉——征张角,诛董卓,初露锋芒。群雄割据——破吕布,灭袁绍,势不可挡。逐鹿中原——面对曹操、刘备、孙权的三家围剿,自己何去何从?凌霄阁厉小邪凭一把“鬼刃”战无敌手,自己又该怎样了却这段恩怨?天书三卷的出现又该将这个乱世引向何方?—————————————————————————————————————西凉铁骑群①:18589101
  • 秦猎

    秦猎

    统一天下的责任我担了,给六国公主幸福的活儿我接了,但是扫黄打非为什么被说成焚书坑儒,长城倒了找那个爱哭的女人去,干嘛把责任推到我身上,我穿越过来是做皇帝的,不是来当孙子的。蚩弑天、东皇太一你们两个老东西也想操控我的命运,哼哼,我命由我不由天。
  • 继前尘

    继前尘

    死亡是解脱还是沦陷。怀着感恩和思念之心,行走在这方天地之间。这里有王朝霸业,有世家大族,有刀兵战乱,也有似水柔情。当带着风霜雪雨走过这离乱天地,最终,带着一身烟雨回首前尘,原来,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相忘真的在江湖一个身患恶性脑瘤的穿越者,在生死之间挣扎,阴差阳错的陷入天下争锋的巨大漩涡中。
  • 历史盲必读的历史小故事: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历史盲必读的历史小故事: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本书将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浓缩为小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趣味性极强,它不仅让大人们在阅读中受到历史的启发,也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出无穷的想象力!
热门推荐
  • 冰山王爷的多才妃

    冰山王爷的多才妃

    穿越了又如何,我依然能活的如此精彩冰山一座又如何,不近女色又如何,看我怎么收服你吧,然后我们一起去策马江湖。群号:645086629
  • 我的世界冒险日记

    我的世界冒险日记

    写一名大学生因一次车祸而意外穿越到mc的世界,开始了一段生存
  • 走墓人

    走墓人

    盗墓之派,走墓为尊。世人只知盗墓四大派:摸金、发丘、搬山、卸岭,却不知还有我走墓人一脉。走墓者,看阴阳,过万墓,望往生,尸山鬼海亦不惊!一代枭雄曹操尸归何处?一代天机卧龙先生埋骨何方….刘阿斗是否真是扶之不起?赵括又是否只懂纸上谈兵….千僵冢、万尸岭、江底鬼船…..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浮现在我眼中。两手盗尽天下墓,双眼看破历史轮!
  • 七之罪

    七之罪

    在修仙与修神并存的世界里,各个种族还未有明确的分类,武技,魔法两大文明相互碰撞,一个少年强势崛起,让这个充满动乱的世界有了一丝希望之光。
  • 少年不在

    少年不在

    如果说相遇是一种缘分,就让这种缘分让我们永远不要分开。亲情,友情,爱情,总要该经历的年纪才会明白,她们在年少时相遇,并承诺一起走天涯。他们在青春正好时相遇,说好不离不弃。他和她在无意间相遇,却小心翼翼,不敢触碰。如果说青春是一场盛大的幻灭,他们都不愿逃离。该发生的事总会发生,如果友情和爱情交织了,是撕心裂肺还是痛不欲生。如果她还在这里,他们还会回来吗?这个故事有关青春。
  • 月下钟声影

    月下钟声影

    “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看着那副对联,她似乎想起了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我的女神攻略

    我的女神攻略

    一次同学聚会,点燃了唐夜的热血,让他的人生变得无限精彩。爱慕的校花竟然主动示好,千金大小姐与他共舞疯狂,更有美女总裁倾心,挡不住的桃花运。而那些曾经欺压过他的人,他将用拳头与成就狠狠反击;这是属于唐夜的女神攻略,也是热血的都市传奇。
  • 芙蓉骨

    芙蓉骨

    他后来才知道他与她的溯源,生生怕下辈子又再错过,于是拿半辈子寿命为条件,换不喝那碗孟婆汤……春宵短,离肠断。泪痕长向东风满。凭青翼,问消息。花谢春归,几时来得。
  • 校草是校花

    校草是校花

    一个从小没有自由的富家千金,在一次意外中失去记忆,还意外得到了一位男大学生的记忆。以为自己是男生变成女生的女主角会在学院里发生哪些搞笑的事情呢?
  •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德国史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德国史

    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历史上由于欧洲各国对它的忌惮,致使德国常年处于严重分裂状态。以至于歌德在一首诗中呐喊:“德意志,你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德国人在世界史上留下的笔迹总是那么凝重而深刻。两次战败,两次成为废墟,但又两次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跃升为欧洲第一!本书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德国历史画卷。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读者对德意志历史有一个比较明晰、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德国人独特的处世风度和严谨的工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