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8500000004

第4章 像僧人一样达观

饮水思源,做人要懂得感恩

马祖道一禅师派侍者送给弟子百丈禅师三坛酱。百丈禅师收到三坛酱后,立刻鸣钟集众上堂,拿起拄杖子指着酱坛,对众人说道:“这是老师让人送来的盐酱,你们如果能说出个什么来就不打破,否则就打破!”

学僧大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百丈禅师见众人不答,便用拄杖子把三坛酱缸都打破了。

侍者回到马祖禅师那里,马祖禅师问道:“你把酱送到了吗?”

侍者答道:“送到了。”

马祖禅师再问道:“百丈收到我的盐酱以后,有什么表示?说了些什么?”

侍者回答道:“百丈禅师收到盐酱后,就集合众人上堂,对众人说,你们能说出个什么来就不打破,因没有人回答得出来,就用拄杖子把酱缸都打破了。”

马祖禅师听后,哈哈大笑,赞美道:“这小子不错!”

后来,马祖禅师带口信给百丈禅师,希望他将修行的近况不时地写信回来报告。

百丈禅师在回信上诚恳地报告说道:“老师!谢谢您的关心,自从将酱缸打破以后,三十年来,弟子从来不曾缺少过盐酱。”

马祖禅师非常满意,特别再写了八个字送给百丈禅师,这八个字是“既不缺少,分些给人”。

后来马祖创了丛林,百丈就立了清规,从此禅林繁衍不绝。

“既不缺少,分些给人”,马祖道一的言外之意就是说,百丈禅师既然你已经知道感谢我的恩德,就不要对后世有所保留,要把我的禅心,一代一代传下去。这种“既不缺少,分些给人”的心境就是感恩的胸怀。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却自己何以生,何以乐,何以福。饮水思源,才是做人的根本和正道。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都要存在感恩的心。感恩是无处不在的,并不是谁帮助了你、关怀着你才要感恩。感恩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要对恩人感恩,无可厚非,但是不仅仅技人才值得感恩。生活中一切事物和事情都存在着感恩的情结,父母的恩情、朋友的情谊、恋人的爱情、大自然的一花一木、生活中的挫折的境遇、自己的追求和信仰……都需要我们用感恩的心态去感知和对待。

人的一生纠缠着很多事情,爱情,亲情,友情,成功,得失,进退,荣辱……总有一些带给你苦痛,总有一些带给你欣喜,苦乐酸甜才是人生。唯有常常感恩,才能时时收获慰藉和幸福。

有一句话,大致是这个意思:父母思念儿女,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汩汩地从泉眼中流出,一年四季没有休止;而儿女对父母的思念,就像秋风扫落叶,嗖的一下,风歇叶落,戛然而止。读来让人好不愧疚。

父母恩,似海深。有了时间,不要忘记带着妻儿一起去看望父母。不用带什么贵重的礼物,父母这个年纪大了,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他们能见到子女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还有爱情,想一想就让人怦然心动,久久不已。记得当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双方羞涩含情,脉脉流盼,也忒温存。后来,彼此进入内心的世界,相约相誓,共度一生,无论风雨坎坷,还是贫病交加,都愿同心同德,毫无后悔。曾经的爱情故事,从青丝凝结演绎到双鬓飞雪,忠贞可鉴,竟验证了诗经上那句古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感恩爱情,至爱难得。彼此能走到一起,就是一种缘分,要珍惜这个缘分,否则常会饮下悔疚的苦水。爱是一份使命,要相爱的人去把爱传承、发扬,使整个人间都能嗅到爱的味道。

感恩友情,友情跨越千山万水,把两颗思念的心系在一起,犹如一种心灵的碰撞,更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优美、温暖、情深,有说不出的曼妙。友情没有隔膜的时候,纵使有瞬间的误会,也会消弭于时间的过滤中。友情如河,脉脉地流入,脉脉地流出。流入的是倾听不尽的交心话,流出的是绵绵不绝的呵护和忠告。

亲情,爱情,友情,没有先后,一样的重要。人何以生,人何以不生,全在“亲、友、爱”上。人其实不过是一副空壳,有了这三者才丰富了血肉,变得饱满和充实起来。

感恩吧,生命中的感动太多了,不必轰轰烈烈的,平凡中照样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感谢生命赐予了我们如许的感动,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和质感。年轮在不住地增长,岁月在一天一天逝去,唯感恩可以滋润生命。

平平安安就是福

慧光禅师四处云游,行大慈悲之道,普度众生。

一天,禅师正在大道上行走,看见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水中游鱼可现,游来游去毫无挂碍。禅师对身边的人说:“做人要像鱼儿一样,明心见性,从容自得,要是做什么事情都执著,不懂得提起放下的道理,人生便苦恼不堪。”徒弟们合十称是,若有所悟。

这时天已将傍晚了,暮色苍茫,野鸦归巢。徒弟们都劝慧光禅师返回寺院,以免受傍晚清冷之苦,慧光禅师却摇头说道:“你们先回吧,不要以我为牵挂。别人若是问起你们我在何处,你们怎么回答?”徒弟们说:“不在那时,不在那处,四方云流,了然无痕。”慧光禅师很满意,摆手让徒弟们退下了。

暮色越来越浓,慧光禅师来到一家饭馆。禅师刚坐下,老板娘就迎上来,一看是个和尚,便双手合十,连忙吩咐小二将素斋素饭给禅师端上来。禅师称谢,埋头吃饭,可是在吃的时候,却听见老板娘愁苦的叹息声。慧光就问:“女施主,有何事解不开,不妨说与老衲听听。”

老板娘道:“大师,我们这个小店小本经营,没有多少收入,我丈夫是个老实人,不会钻营取利,一天忙下来没有什么收获,心中十分苦恼。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实在没有什么起色,也没有什么奔头,唉……”

慧光禅师说:“一天之中,你的孩子可曾遭遇不幸?你的丈夫可曾有损身体?你的小店可曾遭遇强盗?”老板娘说:“没有。”“这就对了,”慧光说,“小本经营没有破产的风险,收入不多却可以供给己用,丈夫老实,自是没有三心二意,至于生活没有起色,全在于你的一个心境。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羡慕你这殷实的小康之家。施主,平平安安过一天即是福,没有什么比这还重要,难道你为了生活上的起色,愿意你的丈夫涉险吗?所求过多则痛苦丛生,切记!”老板娘豁然开朗,面露微笑。

人生若只有欢乐,便显得轻浮,没有沉淀。若只有愁苦,又显得沉郁,让人压抑。故此,人生需要些许的欢乐,也需要些许的愁苦,这样的苦乐相间,既有意义又有内涵,方为真切的一生,要是有不切实际的欲求,就会无比糟糕,痛苦非常。很多时候应该怀着“平安即是福”的心态,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必然和偶然。

现实生活中,行色匆匆往往是迷惘的表现,自己对自己所追逐的价值都不热切也少信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才有意义。尽管终日忙碌,无休止应酬,到头来并没有充实饱满的感觉,反而时时感到空虚和无助,仿佛一场疲惫的梦幻。原因就在于心中丈量幸福的尺度有所不同。我就是我,我的幸福不是别人的,标准只在内心。学别人一样机械地追逐,幸福的标准就会脱离实际,衍生出许多的烦恼来。

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就是福分。不要被镜花水月的念头所滋扰,不切实际的追求是痛苦的根源。淡茶粗粮虽比不上满汉全席,如果吃得顺口,心中有惬意,便胜过熊掌燕窝。一家人能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相守,愉愉快快地过活。

只自觉心安,东南西北都好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肯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会像您那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而不再抛头露面。”

无相禅师含笑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能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如果有人能接替我照顾水车,无牵无挂,我就可以出家,走自己的路了。”

无相禅师问道:“你最了解水车,那我问你,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是什么样子呢?”

青年答道:“水车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来工作的。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上水来。”

无相禅师说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不正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吗?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倘若全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同样,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出家光看破红尘还是不够,更要发度众生的宏愿才好。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应该持有的态度。”

青年顿悟,并决心继续打水车。

缘如风,随时来,随时散。缘分总是飘忽不定,你越是有强烈的要求,它就离你越远。强求只是一相情愿,到头来方知一切不过是个玩笑。难怪苏子说,心安处即故乡,不一定生你养你的地方就是你的故乡,那只不过是个具体的物态定义,而抽象的故乡就是精神栖息的地方。

真正的随缘,应是平常胸怀,坦荡人生,得亦不欢,失亦不恼,得失进退不过寻常人生小小插曲,终究会弃我们而去。我是谁,何须问?我不过沧海一粟,不过千山一石,尘埃般的微妙怎敢强求千仞崖顶的笑傲天下?与周围的人相比较,似乎我们还要进取,还要奋斗,还要竞争,但与宇宙相比较,我们算什么呢!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心中肯定老大失意。一次野游,途中遇雨,密雨如织,哗哗地落下来,片刻路上一片泥泞。苏东坡一行人等,浑身尽湿,如落汤之鸡。随行之人,怨声载道,大骂不已,心中颓然。而苏东坡却等闲视之,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感时伤神,大鸣不平,相反,诗兴陡起,吟词《定风波》一阕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的人一生汲汲于名利,终究逃脱不了名缰利锁的羁绊。其实,有什么用呢?我只要一蓑烟雨就足矣了。你可以说我清高,但不可诬蔑我虚伪。人总要些名利的,但何必执著呢,人的痛苦全来自于执著。

苏东坡大雨浇头终得妙悟。事情往往这样,你怎样看待,便是什么样子。你的心境是乐观的,纵使是再大的困厄,也便无惧;相反,如果你的心境是悲观的,纵使是处于大欢喜中,还是能瞧出愁郁来。

其中,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客亦知夫水与月呼?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却。

是啊,人生说长就长,说短就短,就像江水东流,一去不返,又像天上月,圆亏自有定数。也许,冥冥中真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前途,我们需要做好的,是只求一份心安。

我们可以学一学古人的风致。学一学苏东坡的心安之境,一分超然,一分豁达,一分荣辱偕忘,一分沉浮不惊,一分进退不扰,此五分足矣!有了这些,便可以坦然以对人生路途上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掌握机会布施,方为有福之人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

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有些“给予”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回报”的,它需要时间来检验。不用刻意去追求,不经意间,一抬头,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曾经播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一棵树,上面有好多鸟儿在歌唱。布施的含义不止于布施给僧人,不止于布施贵重物品,也不止于布施以金钱来衡量的东西,还包括非物质布施。非物质布施往往超越了物质布施。当我们以仁慈的心互相对待,我们就是正在布施仁慈、温顺、舒适、安宁、快乐等等。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以同情的心情倾听那些苦闷的人诉说心事,同时安慰和鼓励他们。对于一个处在苦闷的人来说,我们能抽出时间倾听他们诉苦,总比他接受物质布施来得重要。有一段话如此说:

忠言数句值千金在人生旅途的斜坡上使弱者,厌倦者更坚强,勇敢地奋斗因此,在以后的生命旅途中让我们散布四方仁慈的语言就像黑暗中,阴天里普照的阳光当我们把快乐带进别人的生活中时,我们就是正在进行超越物质的布施。

人生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公平?是谁在操纵命运?生活中的种种烦恼,灭此生彼,有没有根本的解决方法?不懂得生命的原理,就不能掌握改造命运的方法,人生就会迷茫,因迷茫而四处探寻,因探寻而造作,因造作而广行不善,因广行不善而最终痛苦一生。

要知道,自己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如汗毛长在身上,平常虽无知无觉,但要拔一根下来,就会深有知觉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伤别人,就是伤自己。掌握机会布施,就是给自己创造幸福。

给自己的心灵播下一颗种子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棵树,它开始时只是一粒种子,经过生活的浇灌才长得枝叶茂盛。生活中的浇灌就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顿悟。生活如禅,到处都可以汲取智慧的养料,浇灌心中的那粒种子,也许在不经意中,那粒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蔚为壮观。

唐宋时,有一些禅师,生活在青峰翠岩下,枯藤老树间,或互斗机锋,或棒喝交加,或指天笑月,纵情潇洒而独占风流,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玄机暗藏,口吐莲花,让人瞬间可得大彻大悟。这就是禅。

禅,不是让你去敬畏,而是让你拈花微笑,让你去顿悟。顿悟,顾名思义,就是汲取瞬间的领悟,不用整天去什么庄严宝刹参禅礼佛。也许,不经意间的一个动静,便可让你妙悟,参透生命的玄机。

汲取瞬间的领悟,是一个求真的过程,须得放下虚幻。有所贪恋,不会有所领悟,因为你贪恋的,便是你烦恼的根源。顿悟,就是要你摆脱羁绳,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妙悟,玄之又玄,浑然无迹,似乎并不容易参得。但只要明心见性,没有羁绊,也非难做。赤子之心,无妄之念,皆可求得圆满。如果你把名色财利看得太重,则不得自由,整日里为其奔波劳碌,到最后竟然空梦一场,人生岂不荒诞?苏轼曾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大抵也是这个意思。

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镜子一样明亮,但你不去擦拭、打扫,最终还是会落满尘埃的。但尘埃怎么会落到心里来?这说明心的本质还是惹尘埃的,要是不惹,纵使尘埃滚滚,也染不得半点。说到底,还是一个本因的问题,心是问题的根本。

而六祖慧能就不认同神秀的观点。他亦是禅宗大家,曾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凭此一偈,蔚然成为一代宗师。相比之下,神秀的境界略逊一筹。

慧能的偈语点中了顿悟的妙处。他认为,心本是清净的,谈不上被尘埃污染的问题,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心是纯粹的,经不起尘渣的玷污。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要随自然得来,若用心智,便中了枷锁。

汲取瞬间的领悟,悠然地品味流逝的生活,在流逝中体味看似寻常实则不寻常的生活玄思。用不着拉出架势来钻研,钻研是乏味的,而顿悟是美妙的。也许很多事情你很长时间一直看不透想不明,而瞬间而至的妙悟,醍醐灌顶,原来如此,从此人生一片豁朗。

顿悟,犹如神来之笔,用平常之心书写着不平常的收获。生活不是用来过的,而是用来品的。这样的生活的禅悟得了,便获得了大自由,自由自在,肆意翱翔。只有这样,那颗心灵的种子才会成长为能抵抗狂风骤雨的大树。

一切随缘,才有逍遥的人生

苏东坡和秦少游一起外出,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一个全身爬满了虱子的乞丐前来向他们乞讨。

苏东坡说道:“这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了!”

秦少游立即反对道:“你说的不对,虱子哪能是从身上污垢中生出,明明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两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于是两个人打赌,并决定请佛印禅师当评判,赌注是一桌上好的酒席。

苏东坡和秦少游私下分别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帮忙。佛印禅师欣然允诺了他们。两人都认为自己稳操胜券,于是放心地等待评判日子的来临。

评判那天,禅师不紧不慢地说道:“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所以你们两个都输了,你们应该请我吃宴席。”听了禅师的话,两个人都哭笑不得,却又无话可说。

禅师接着说道:“大多数人认为‘物’是‘物’,‘我’是‘我’,‘物’与‘我’是对立的,因此产生种种矛盾与差别。在我的心中,‘物’与‘我’是一体的,外界和内界是完全一样的,它们完全可以调和。好比一棵树,显然同样接受空气、阳光和水分,才能得到圆融的统一。管它虱子是从棉絮还是污垢中长出来,把‘自’与‘他’的冲突去除,才能见到圆满的实相。”

一切事情不要执著,莫若随缘。

有人谈随缘,说是宿命论的说法。其实不然,随缘要比宿命论高深。宿命论不过是无奈于生命的抗争而作的不得已之论而已。随缘呢,一种人生态度,高超而豁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佛说,一切随缘。多么洒脱的胸怀,看彻眼前的浮云,把人生滋味咂透,可是,你可知这句偈语,佛参悟了多少时日?没有一番体验,不经历一场劫难,怎么敢妄言一切随缘?妄言者,必无病呻吟,或附庸玄谈佛道而已,定遭人鄙笑。

一切随缘,简单地说,是一种心态,或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与积极的进取不相矛盾,相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人年轻的时候,书生意气,指点江山,像一匹初生的野马,眼中没有困难,没有畏惧,只想一味地驰骋奔腾。长大时,便被套上枷锁,钉上马掌,出则行辙走轨,入则拴桩羁柱,失掉自由,再也没有初生的野气和不拘。老来时,骈死于槽枥之间,便不再谈什么有所作为。

正如《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说的那样:我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到这结局。人活着,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每一件都要按自己的设想发展结局,那怎么可能?如不可能,执著必会生出烦恼,终生疲惫。

外在的风雨,终有停止的一刻,但我们内在的风雨,如何才能归于平静?一切的羁恋苦求无非徒增烦恼,只有一切随缘,才能平息胸中的风雨。另外,思想另一个境界,一切随缘,会得到一个新的开端,忘怀逝去的,争取未来的。

改变一生造化的原因很多,像为一段感情的来去生灭,为一句话的冷暖好坏,为书本里的诗偈文章,都会影响我们的因缘。

在命运的田野里,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这里说的仅仅是选择,至于最终的结果,谁也不敢保证。但选择也是各有不同,你可以种植玫瑰,亦可种植荆棘。

人生的每一段缘起缘灭,无不留下欢喜和泪水,遗憾与伤痛。我们只有坦然,才可能抚平伤口。一切随缘,把命运的强制由无奈转而为淡然,缘来时,珍视但不躁喜,缘去时,坦然但不留恋。伤感是难免的,只是伤感过后,坦淡地说一句,一切随缘吧!

一切随缘,人生便可自在逍遥,没有什么可以拘牵意志和灵魂。

心怀坦然,体味生命的从容

佛陀入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这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铁牛不怕狮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

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之亦不惊。

心境如如只个是,何虑菩提道不成。

这首摘录的小诗是两个唐朝人写的,名字叫做《心境如如》,还配有曲子,听起来铿锵悦耳,朗朗上口。大概的意思是,只要人心怀坦然,无心于万物,那万物也就不会滋生躁扰,就像是木人铁牛一样,无知无惑于外物,外物自然也就进不了他们的心。

坦然,就是自持的一种态度。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七情六欲,遇事涉及自己的利益的,必当绞尽脑汁以争取,故此,生出烦恼,忧虑,失意,焦躁,落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如果摆脱不掉这些纠缠,便会终日苦恼,对自己的处境怨天尤人,没有快乐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心境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佛家有云:内心常看圆满,天下便再无缺陷之世界。

一次外出,车到中途抛锚了,乘客只好纷纷下来走路前进。有的怨声载道,有的骂声连连,唯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心平气和,气度优游,好一番明媚的心情!别的乘客低着头匆匆地赶往目的地,哪怕是青壮年也没有一丝虎虎的生气,老人倒是相反,信步而行,态度悠闲,意趣盎然,偶尔抬头看看蓝天白云,竟有一番仙风道骨。

其实,生命的步履就像河流的奔涌,有急有缓,既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舒缓容与,又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烈紧迫。一张一弛,生活之道。哪能一味的急迫,一味的悠忽?

一味的急迫,生命就显得狭窄了;一味的悠忽,生命就显得虚无。只有坦然,张弛有度,才得人生三昧。

做人需要几分坦然,只有坦然的心态才能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坦然也是一个“慢”的境界,从容不迫,坦然面对生命中的荣辱、得失、进退……时间永是流逝,我们无法抗拒。然而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痛苦。

平淡的日子不会永远平淡,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欢乐,成功给予的那份慰藉,谱写出生命最璀璨辉煌的乐章。

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

释迦牟尼佛祖在一次法会上说过,有个商人娶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像影子一样陪在他身边;第二个老婆是他抢来的,美丽得让人羡慕;第三个老婆为他打理日常琐事,不让他为生活操心;第四个老婆整天都在忙,但他不知道她忙什么。

商人要出远门,因旅途辛苦,他问哪一个老婆愿意陪伴自己。

第一个老婆说:“我不陪你,你自己去吧!”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你抢来的,我也不去!”

第三个老婆说:“我无法忍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无论你到了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

商人听了四个老婆的话颇有感叹:“关键时刻还是第四个老婆好!”

于是他就带上第四个老婆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释迦牟尼说道:“你们明白吗?这四个老婆就是你们自己!”第一个老婆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劳一辈子,死后却分文不带,无非是水中捞月;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第四个老婆是指个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它会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还是富,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佛祖还说道:“人生在世,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不要为外物所拘,心安理得处,就可明心见性,参悟佛法。”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心安,能让我们抛却浮躁,那不是理想的栖居吗?何必刻意地去追寻?一片生机盎然的花圃,一座巍巍葱茏的大山,一场密密匝匝的雪花,一本泛着墨香的书卷,都可以成为我们自由的栖居,都可以容纳我们放逐的心灵和漂泊的意志。

自由地栖居,须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一匹马,被拴上了枷锁车套,只有一味地卖力奔驰,哪有机会停下来思索自己的生命?一个人,汲汲于富贵,切切于名禄,桎梏于外物,怎可能出离尘世而追寻幽独?

要有自己自由的栖居,就不要受拘于外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怎能让短暂的腐朽妨害对于永恒的生命的思索?

和尚和富翁在湖边晒太阳。富翁问和尚:“你为什么不去租条船,搞海运呢?”

和尚问:“然后呢?”

“然后就可以做大买卖赚很多钱。”

“再然后呢?”

“你就可以买条船,创立自己的商队。”

“接着呢?”

“接着你就发财了,成了和我一样的富翁。”

“成为富翁又如何呢?”

“可以悠闲地在湖边晒太阳。”

“我现在不正在悠闲地晒太阳吗?”和尚最后说道。

不拘于物是一门哲学,需要有大智慧,需要有大舍弃。智慧会让我们生活得快乐充实,舍弃会让我们生活得轻松无羁。不要顾忌舍弃而拒绝简单的生活,那样的话,你将不堪重负,顾虑重重,心力交瘁,六神无主……不拘外物的内涵在于抛却杂念,直指目标。生活没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加重你的心情,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够纯粹,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错过了太阳,不是还有渺渺的繁星吗?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没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一辈子实在是糟糕至极。须知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不如放下,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不拘外物,会另有收获。对于外物的过多追求和执著,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超越外物,就是超越自我,无物也就是无我,自己的心境也就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迁移而波动,正所谓“是进亦忧,退亦忧”,不假于物,才能造就自我。

闲适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巧遇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对她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并以香花供佛,依据经典,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高兴地回答:“这是应该的,每天我来寺礼佛时,感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一样的清凉,但是,一回到家中,就开始心慌意乱。请问禅师,我一个家庭主妇,如何才能够在琐碎烦闷的生活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后的花梗很难吸收到水分,鲜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这样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只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无德禅师说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闲适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已经不多见了。

看看周遭的人群有谁不在忙碌,也不知为了什么,反正总是匆匆的身影。柏油路上高扬着汽笛声,充斥着令人作呕的汽油味,人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拖着沉滞的步伐,带着满脸的倦容,或许还有一嘴的怨气,来去匆匆。

生存永远是最大的课题,因生存而奔波劳碌倒也无可厚非,只是,人生很是短暂,为了生计的挣扎何时是个尽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没必要的,哪里有那么多的忧愁悲绪?纵使有,何必做胸中块垒,耿耿于怀?难道不怕生命因此而脆弱吗?

太多的疑问似轻而重,不时地敲打我们的心灵。可是,透过重重迷雾,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很多人都听过,但很少人能领悟,进而实践。有了好的态度,生命便有了质感。

闲适是一种生活态度,涵义深邃,说来容易,做来却难。生命急促,在逼仄的空间中拿出优游的态度来,着实不易,但为了更优质的追求,这是唯一好的选择。

品茶、钓鱼、读书、作画、看电影、听音乐、旅行都是悠闲的,为短暂的生命拓展了无限辽阔的境界。它们的存在是为了不让生命变得干枯萎缩,而是丰盈饱满。

人都有追求,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此,可能孜孜以求,不懈地奋斗。但一样是为了美好的前程,却有迥异的结果。理想是高尚的,但它指引着我们一味地努力而不懂得欣赏生命的瑰美,目标固然令人兴奋,但沿途的景色也是不容错过的,一旦错过,还有什么可以填补生命中的缝隙?

那些一味追逐利益的人只有无血色的生命。物质,多了总会累人。欲望也是。人若屈从自己的欲望,便会被其吞噬。这不是耸人听闻,古今中外,因无穷的贪欲而身败名裂的不胜枚举。

闲适可以让我们滋滋润润地过日子,有意味,有情趣,而不堕落,不无聊。提倡闲适,并不否定对于物质的追求。只是这追求,不是欲海无边的,而是有限度的自给自足。

闲适的味道在于丰满自己的心灵,不感觉生来就是劳苦的、迫不得已的,而是人生无限好,有许多意味饶然的东西等待我们去追求和品味。

目标在于实现,不在于高远

方丈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和尚在寺院里修行。有一天,方丈派遣师兄弟俩去指定的地方布施。两人各领了一部分财物便匆匆上路。行至中途连遭大雨,师兄弟依旧风雨兼程。不料,一条大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河面上的桥已被洪水冲塌,河中也没有任何船只过往。师兄坚持带着财物返回寺院,师弟则主张就地布施,师兄弟只好各行其道。

大和尚带着财物原路返回,一进寺院就去见老和尚,并禀报了途中所遇。老和尚双眼紧闭,只是低低地哦了一声,便打发他去休息。

几天后,小和尚布施完回到寺院,方丈一见他便问:“你布施完了吗?”小和尚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回答:“师傅,弟子已完成布施。”方丈继续追问:“那你去哪儿布施的呢?是不是我指定的地方?”小和尚并没有直接解释,而回答说:“弟子布施的地方不是师傅指定的地方,但遵照师傅的意愿,已把所带财物布施给了最需要帮助的人。”方丈非常满意小和尚的回答,不久就让小和尚做了寺院的住持。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远大目标,但当这个目标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实现时,是不是就这样放弃呢?如果目标还能实现,也没有改变初衷的话,放弃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如学学小和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再设定一个目标,并实现它。

慧远禅师对寺内的僧侣说:“山的顶峰有大觉悟。”僧侣们一听,便纷纷准备登顶。许多僧人商量好联袂而行,他们天刚拂晓的时候就出发,带上充足的食物和水,齐心协力地朝山顶发足狂奔,中途要是累了只稍作休息,渴了饿了补给一下,心智全在山顶。唯有一个小沙弥,不与师兄弟为伍,独自而行,不慌不忙,时而为青山的奇峻秀丽发出由衷的赞叹,时而为鸟儿的自在高翔生出油然的欢呼,心底全然没有山顶的觉悟。等小沙弥登到顶峰的时候,师兄弟们已然焦急地等候在那里。小沙弥就问:“师兄,你们怎么这么着急啊?头上的汗都滴下来了。”师兄们说:“我们找不到觉悟啊。”

下山后,慧远禅师说道:“觉悟不在终极,而在当下。山顶的觉悟虚无缥缈,沿途的觉悟才能收获于己心。这次考验,小沙弥可得大觉悟。”

生活如禅,只有沿途可以撷取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何必步履匆匆地追求虚无缥缈的幸福呢?生活就是这样,太紧张就会出乱子。做什么事情都要按部就班,不紧不慢,不能为了“完工”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目标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指针,一世的辉煌也由无数个目标垒成,脚步要踏踏实实,目标要一个一个地实现,不要三心二意,幻想着成功可以一蹴而就。

节奏要慢下来,目标要一个一个地征服,既要享受过程,又要欣慰结果,如此生命才算得上饱满和充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事和小事之分,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实事。不要以为你一生下来就是干大事的人,如果你不学会走路,你永远也享受不到奔跑的滋味。

你可能从小就立下了鸿鹄之志,但你很可能会一事无成。你总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可是你连第一步都无法跨出去,还有什么资格谈四方?燕雀不知鸿鹄之志,但燕雀虽小,五内俱全。燕雀的目标是下一站,这或许会被鸿鹄讥笑。鸿鹄的志向是鹏程万里,可是鸿鹄可能永远处于无法达成目标的焦渴之中,而燕雀则在一次次的胜利之中前进得更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一步登天。高山仰止,你只能一步一步地攀登,只有这样你才会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你或许可以借助飞机直接到达山顶,但你得到的仅仅是一种结果。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也是虚无的,就好比空中楼阁,总在虚无缥缈间。

请把你的目标放低一点,再放低一点,不要好高骛远,不要眼高手低。

如果你想行万里路,就请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如果你想破万卷书,就请老老实实地读完每一本书。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孔子说,三思而后行。

古今中外的先哲们都把思考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人停止了思考,他活着也没有了价值。思考是生命的灵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只能是行尸走肉。

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思考,巧妇可为无米之炊;因为思考,天堑变通途……方法总比问题多,像学者一样思考,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同类推荐
  • 习惯正能量

    习惯正能量

    国外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正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培养好习惯,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贮存正能量。
  • 学校不教,但你一定要懂的99条人生经验

    学校不教,但你一定要懂的99条人生经验

    本书从人生实践的得失成败中,总结出适合当下年轻人的宝贵经验,包括生存之道、为人之道、办事之道、相处之道和心态修炼之道,内容广泛,实用性强,可以有效帮助年轻人少走或不走弯路。一条条经验就是一条条人生妙计,越早掌握它们,就能越早迈向卓越创造非凡。
  • 大话貂蝉:忠告女人如何获取一生的幸福

    大话貂蝉:忠告女人如何获取一生的幸福

    作为一个女人,怎样抓信男人的心?怎样经营好自己的婚姻?怎样做人做事?怎样展现自己的魅力?本书紧密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通过大话貂蝉的故事以及她与甘夫人、小乔等人的交谈娓娓道来。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多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一个女人如何去做,才能获取一生幸福”这一永恒主题。
  • 用等待一朵花开的时间守望幸福

    用等待一朵花开的时间守望幸福

    花开需要等待,幸福需要坚守。本书是一部灵动脱俗的情感暖心美文集,是关于生活、关于幸福、关于忍耐的励志经典,文字清淡,回味隽永,温暖感动。让你的内心沉淀下来,淡然面对繁华落寞,坦然面对得失荣辱,笑着面对困苦磨难,拥有安静坚持的力量。无论这个世界怎样,都能不慌不忙地坐在流年里等待花开,稳稳地守住幸福。生命终会经过岁月的沉淀磨砺生香,幸福便如期而至。
  • 我们的不幸谁来承担

    我们的不幸谁来承担

    作家孔见以思想性书写为人们关注。《我们的不幸谁来承担》是他近年发表的人文随笔选粹,既有指向人本的探问,也有针对文本的诘究,对当今社会过度世俗化现象提出了质疑,体现了在尘埃厚积的地面上寻找闪光货币的价值诉求。孔见企图以一种叙述的方式来阐释事物,将哲思与诗情融会到一起,文气活泼洒脱,兴趣盎然,给人以阅读的愉快,区别于院墙内的学究。
热门推荐
  • 北大学生成功学习法

    北大学生成功学习法

    俗话说:“龙生九种,各种有别。”其实人的性格更是千姿百态的。有的人沉静,有的人热 烈;有的人喜欢饶舌,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刚强勇敢,历飞翔艰难而不屈不挠,有的人 则软弱懦怯,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有的人脾气暴躁,点火就着,随时可能和人吵架;有的 人却慢条斯里,火烧眉毛也不着急。诸如此类的差异,都是人们不同性格表现。心理学家认 为,性格是人的个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事业 、家庭和健康的质量,尤其是在现代这样迅速、开放、多变的时代潮流中,拥有坚韧、开朗 、豁达等等受人欢迎的性格,无疑会给你的成功之旅助一臂之力,添虎翼雄风。
  • 我说你看

    我说你看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这棵树、乱套了、恨郎不狼、坟头上的风景、抢救男人、楼的高度、草的级别、老的疏放、动物表演、鸟语兽言、蛤蟆三条腿等内容。
  • 弑神武帝

    弑神武帝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神又何妨!——楚天***玄幻爽文,欢迎入坑***
  • 吾爱以千颜

    吾爱以千颜

    被打入冷宫的落魄女人,还有翻身的可能吗?变化千重,到底什么才是真?爱情是奢侈品还是永恒的信念?这一切要你自己去追寻!
  • 温水煮沫沫

    温水煮沫沫

    前世吃了钱的亏,这辈子宋以沫决定一定不要再被钱掣肘,并且还上上辈子欠下的无数人情债。于是她很用心的攒钱。可每当手里有了钱时……宋以沫暗喜,准备买房实现当包租婆的愿望,可是很重要的人被钱所困,必须给!继续攒攒攒,窃喜愿望快实现,脚步还没迈开,有人需要,人命关天,必须给!继续攒攒攒,有人需要!继续攒攒攒,有人需要!……最终她手里的钱也只够过上宽松日子的,始终没能当上一直想当的包租婆。可是!她依旧成了超级富有的人!且名利家庭三收。俗称——人生赢家。
  • 我欲轮回逆苍天

    我欲轮回逆苍天

    有一剑,名曰九幽,有一人,名为陈阳,人为仇生,剑为人狂,情路,为谁所困,巅峰又为谁而弃。
  • 何处秋风悲画凉

    何处秋风悲画凉

    苏羽晨爱的卑鄙,爱的低下。无论她做了什么,她不过只是以她的方式爱着他。
  • 天剑神曲

    天剑神曲

    传说,在人类修炼的道路上有这么一种强者,掌轮回,逆阴阳,执生死!因为世界的无尽可能,谁也不知道那是不是修炼的巅峰,因为一份执念,一份许给自己的承诺!星辰决定,一路向传说进发,虽然他不能够确定自己会不会成为传说中那样的强者,但是他决定,做一个为成为传说而努力的人!
  • 爱情不是你想要就美好

    爱情不是你想要就美好

    十年,她由一个乖顺的小甜心变成独立的女强人坐拥了可观物质基础,精明到爱情、工作、生活都计算得无比精准,最后却算漏了自己的爱情。一天之内被男友抛弃,丢掉工作奔赴异地的小城寻找出口。一路行走,让她触碰到了生活里的一度温暖竟然是邂逅了比自己小六岁的大男孩。当23岁森系总裁遇见29岁大龄胜女到底会萌发怎样的故事……
  • 上善若水:云遮月

    上善若水:云遮月

    一个为了复仇不择手段,一个为了守护家国阴谋算计,在契约中彼此伤害,在契约中动了真情,害怕失败而不敢交付信任,用阴谋掩饰真情,用算计埋葬真心,仇恨越结越深,爱却飞速膨胀,这段情该如何了结,难道唯有生死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