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3300000005

第5章 仇犹国论

马玉亮

盂县古称“仇犹”。“仇犹”是2600年前,即公元前600年前后由少数民族“狄人”建立的国家。从历史的横坐标来说,公元前500年,是道教教主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被关吏尹喜留住著《道德经》五千言之时,是儒家圣人孔子在鲁国任太冢宰,诛少正卯,堕三都之时。而仇犹国建国比这些还要早100年左右。由于距今时间久远,历史记载又语焉不详,给仇犹国研究带来很多困难。本文试从仇犹国的国名、建国的时代背景、亡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原因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释名

从现在的政治体制来看,国家的建立,首先要定国名、定国都、定国徽、定国旗、定国歌,国家五要素,缺一不可。而定国名则首当其冲。孔子强调“名正言顺”,如果“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见国名的重要。即使在古代,定国名也是一件大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或以封国为名,或以姓氏为名,都大有讲究。而“仇犹”这么个古怪的名字,是建国的狄人自己命名的,还是别人叫的?“仇犹”又是什么意思?是褒义,还是贬义?

记载:“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西汉淮南王刘安著的《淮南子》说:“夫仇由贪大钟之赂而亡其国。”东汉高诱注:“仇由,近晋之狄国。晋智襄子欲伐之,先赂以大钟。仇由之君贪,开道来受钟,为和亲。智伯因是灭取其国也。”《吕氏春秋》是记载最详细的一部书,《吕氏春秋》记载:“仇犹之君将斩岸堙谷以迎钟。赤章曼枝曰:‘诗云唯则定国。我胡以得是与智伯?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还君。君因斩岸堙谷以迎钟,师必随之。’弗听。有顷,谏之。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详。子释之。’赤章曼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断毂而行,至卫七日而仇犹亡。”

纵观先秦和两汉的史籍中关于仇犹的记载,尽管大同小异,但是,传达的信息却是相当一致的,那就是:在春秋时期,仇犹古国确实存在过。

从训诂学的角度看,在不同的史书中,“仇犹”有七八种不同的写法:“仇由”、“仇酋”、“仇首”、“仇繇”、“夙繇”等,通用的写法是“仇犹”。“仇”读qiu音时,有两种解释:一种如《尔雅》解释:“仇,匹也。”是同伴、配偶的意思。如诗云:“君子好仇”,曹植诗云:“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还有一种解释是“同类”的意思。如三国魏王粲《登楼赋》:“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考其意,仇犹之“仇”,应该是第二种解释:同类。“犹”,按《尔雅》解释是“兽名,猴属,形似麂,善登木,足如狗,故从犬”。《说文》、《集韵》等解释为:“犬子”、“五尺犬”、“犬吠声”。所以,从字义讲,“仇犹”就是兽类的意思。

唐《括地志》:“并州盂县外城,俗名原仇,夷吾之国也。”夷、狄、戎、胡、蛮等是华夏民族对少数民族歧视性、侮蔑性的称呼。先秦诸子中,特别是一些寓言中,带贬义的被讽刺的对象一般都是少数民族,或一些小国如宋国等。中山国也是狄人建立的国家,从国家规模、文明程度来看,仅比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稍逊一筹,但是,中山国人也是先秦寓言讥讽的对象。“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是《红楼梦》中讥讽二小姐迎春的豺狼丈夫孙绍祖的。你看,连豺狼都是中山的坏,更遑论其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仇犹”,是华夏民族对少数民族歧视、侮蔑性的称呼,绝不是建国的狄人自己命名的国名。

二、仇犹国的建立

仇犹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是由狄人中的哪个种族建立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个偏僻而又交通不便的地方来建国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先来看看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在周朝发展史上,平王东迁是春秋时期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周室衰微,四夷交侵。许多少数民族逐步深入内地,纷纷建立国家。

从公元前770年至前636年,晋国内乱不止。先是曲沃桓叔、庄伯、武公三代争王,后是晋献公诸子争位。晋国是周成王桐叶封弟叔虞时分封的国家,先称唐,叔虞的儿子当政后改称晋,先后建都于曲沃才停止。在晋国内乱无暇他顾之时,北方的狄族深入内地建国,如楼烦、代、林胡、鲜虞、鼓、肥、潞等。当此之时,狄人在这块宝地繁衍生息和建国是完全可能的。

仇犹国建立的时间、民族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仇犹国建立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770—公元前636年期间。也有在公元前500年建立的说法。

建立仇犹国的民族,是狄族的一支——白狄。从这个民族的人爱穿白衣服来推测,不难想见,这个白狄族当时的经济状况还相当落后,穿白羊皮,且连最简单的染色工艺也不会。

北方的狄族应该是牧猎民族,逐水草而居。所以,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36年期间,白狄族的牧民们骑马挎箭、携家带口、赶着牛羊,陆陆续续进入仇犹这块水草繁茂、猎物众多,而且有着天然地理屏障之地,繁衍生息。当然,这里应该还有其他土著居民——从1992年开始,先后在盂县仙人村、土塔村、东园村、路家村等地出土石斧、石刀、石锤七件。据考证,这些石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据史书记载,春秋前期,赤狄的一个部落“皋牢氏”就已定居此地,晋国称其为“东山皋牢氏”,晋献公曾多次派兵征伐,皋牢氏被迫于公元前660年南徙长治、潞城一带。“三国分晋后”,赵国于皋牢氏居住地置“皋牢城”,隋代更名为皋牢村,后易名为曲曲城村,民间称为轱辘池村。两者经过磨合、融合,共同开发了这一块土地。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衍发展,当人口和经济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白狄族酋长组织族人筑城建国。顾炎武《日知录》中有一段话,说“春秋之世,戎狄之杂居于中夏者,大抵皆在山谷之间。兵车之所不至,齐桓晋文仅攘而却之,不能深入其地用车故也。”精辟地回答了仇犹在封闭之地建国的问题。

关于仇犹国的都城:明朝《永乐大典》中说:“仇犹城九里六十步。”根据我们盂县考古学者刘有祯先生考证和1988年对仇犹遗址的试掘,大致可以确定,仇犹城应该在今县城东北的北村、水泉、南坪村之间;筑城时间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刘先生根据当时存在的几处残垣颓壁辨认出“仇犹古城是由两个不很规整的长方形组成”,从“南坪村的土崖上尚能看到西北九十度的转角,土崖保存在原地层的中部,残留一截与西墙平行的短墙,夯层厚9厘米,与相近一截北墙组成曲尺形构造”,“水泉村西古城坪有北墙长40余米,只剩突出地面二三米高的一段土堆,东端断崖下夯层清晰,高2.6米,宽10米,层厚8厘米”,“北村砖场出土的城内墙,南北走向,长160米,墙基宽20米,残高近两米,夯层厚7—9厘米,夯窝密集,一般窝大达3厘米,深达2厘米,墙体有收分,板痕宽30厘米”。据此,刘先生得出结论:《永乐大典》说:“仇犹城九里六十步”是符合实际的。

关于仇犹国的经济发展情况:闭塞就要落后,所以,处在封闭落后状态中的白狄人应该是以牧猎耕植为生。很多生活必需品要用猎物、牛羊、皮张等来交换。1988年试掘出的豆、罐、盆等,和晋国器物相同,可以证明。城墙是用土夯筑而成,说明当时的筑城工具还比较落后。据刘先生介绍,1988年在城内墙西侧试掘发现,“四层下的商末两处坑墓……出土敛口折沿上斜、乳足黑皮褐陶鬲蚌镰、石刀,……还有样式较多的石斧石器,可以看出,那时是以耕植为生的;……城墙的西侧三层下,出有大量的马、牛、羊、狗骨架,说明那时还维持着耕作和牧猎结合的生产方式。”在闭塞的条件下,由于较少遭受兵燹战火的侵袭,再加之当时的气候温和,空气、水、粮食、肉类没有污染,人口可能繁衍较快。

三、仇犹国的灭亡

有据,后者于理可通。见仁见智,悉听尊便。根据吉琨璋、韩利忠、赵培青等先生的研究,“穷鱼”和仇犹发音相近,疑“穷鱼”即仇犹也。这是很有可能的,晋都在我们现在的晋南一带,按晋方言,“穷鱼”和仇犹是很容易混淆的,智伯说得含混,史官听得不清,于是,只好将错就错,以讹传讹,写成“智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了。这是其一。其二,以今度古,智伯操晋国柄,大权在握,专横跋扈,好大喜功,伐中山而劳师无功,总不能给晋出公和广大臣民自我检讨说:我智某人无能,糜费了大把纳税人的钱,劳师远征,劳而无功,愧对大家了!所以,就只能以“取穷鱼之丘”来搪塞了。没准儿还召开了庆祝“取穷鱼之丘”大捷的庆功会,只是史官们偷懒,没有记载罢了。

仇犹国灭亡的经过:对此,史籍没有详细记载,除了这句“取穷鱼之丘”外,也还有“仇犹卒亡”四个字。悠悠两千年,如果真有所谓时光遂道,我们去采访一下当事人,该多好!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讲仇犹国的灭亡而不能详细叙述其经过,就会给这篇文章留下缺憾。好在我就出生在仇犹古战场的北庄村,关于仇犹之战的传说,耳熟能详,我还亲手埋葬过一具仇犹士兵的遗骸。我就按照民间传说的脉络,来叙述仇犹灭亡的经过吧。

如前所述,《战国策》、《吕氏春秋》、《韩非子》、《史记》、《淮南子》等书都记载了仇犹国之事。几部史籍相比较,《吕氏春秋·权勋》记载得比较详细:“中山之国有仇犹。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仇犹之君将斩岸堙谷以迎钟。赤章蔓枝曰:‘诗云唯则定国。我胡与得是与智伯?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还君。君因斩岸堙谷以迎钟,师必随之。’弗听。有顷,谏之。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详。子释之。’赤章蔓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断毂而行,至卫七日而仇犹亡。欲钟之心胜也,欲钟之心胜则安仇犹之说塞矣。凡听说,所胜不可审也,故太上先胜。”很可惜,关于仇犹国灭亡的更详细情况均没有记载。在此,我只能根据民间传说来简述一下这场战斗的经过。当仇犹国君还沉浸在迎钟的美梦中时,智伯的大军已经浩浩荡荡顺着仇犹人修好的大路开了进来。从方位来说,应该是从西门进攻。因为不论是从定襄乘帆樯经滹沱、龙华,在今肖家汇舍舟登岸南行,还是从阳曲、寿阳陆路而来,都是先到西门。据说,智伯运来的那口大钟就埋在今日盂县城钟镇街。从方位来讲,钟镇街正好是在仇犹古城的西南面,也是从西门进攻的佐证。仇犹君闻讯后,知道寡不敌众,难于坚守,于是就带了御林军从北门溃围而出,向原仇山拿着十二般兵器。这个“十二只手”塑像,在上世纪50年代被我的一个大胆的女同学用红领巾拴住就“摆平”了。再到后来,仇犹君庙移到山麓,现在是墙倒屋塌,荆棘满地。时间的流水,把历史的恩怨情仇冲刷得了无痕迹。呜呼!

四、人物评价

在仇犹国兴亡过程中,涉及六个人物,他们是仇犹君、赤章蔓枝、智伯瑶、仇犹国两位将军、香妃。对这些历史人物,特别是曾经开发我们这块土地并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战斗,流过泪,流过血,甚至献出生命的仇犹国的先辈和英烈们,我们理应致以崇高的敬意。对智伯,对这个发动侵略战争、疯狂屠杀我们祖先的罪魁祸首,我们也不能简单地骂一声“该死的王八蛋”就完事,也应该给予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我们按照先君后臣的顺序,先说仇犹君。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仇犹君不是开国之君,很可能是四五代以后的君主。因为他没有开国君主的那种雄才大略、大气磅礴的气势和精于权谋诈术的阴险狡诈,政治上很不成熟,对春秋末期的诸侯兼并、弱肉强食、贵欺诈而少诚信的时代大局缺乏了解,仅以朴素的感情来处理军国大事,结果造成国破家亡、身死妃殉的悲剧。拒谏,不能倾听正确的意见,忠贞不用——这是仇犹国灭亡的直接的原因。如果我们可以问责的话,那么,仇犹君应该是亡国的主要责任者。但是,在大兵压境、兵临城下的时刻,他奋勇抵抗直至战死,没有像一些亡国之君那样忍辱偷生。因此,仇犹君还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另一种说法,仇犹君看到兵临城下,自知不敌,和爱妃双双自尽。这种说法,是一种想当然的主观臆断,当然是不足取的。

赤章蔓枝:身处闭塞之地,而对春秋大形势了如指掌,特别是对智伯贪而无信的本质洞若观火,说明他政治上非常成熟。他可能是仇犹国主持外事工作的大夫,也可能在其他国家任过职或者待过,也可能在晋国待过。他是一位精通军事韬略的智者,是最早开发我们这块土地而留下姓名的历史人物。按照后世所谓“文死谏”的忠臣标准,赤章蔓枝是应该以死来劝谏国君的。可为什么“忠贞不用”,他就“远身可也”呢?“文死谏”的忠臣标准是按照儒家学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来制定的,对赤章蔓枝而言,汉代“独尊儒术”后才行时起来的儒家伦理,对他能有什么约束力呢?在春秋战国时代,人才流动频繁,君择臣,臣择君,“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炒君王鱿鱼的事是家常便饭。既然你“忠贞不用”,我为什么不能“远身可也”呢?

关于赤章蔓枝,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是“七日”还是“七月”?现在也很难考究了。如果理解为在路上的时间,按常理推断,如果路上不耽搁,有七日也就够了。如果是指到了目的地之后与仇犹灭亡之间的那段时间,那么,七月好像比较合理,因为仇犹国小国寡民,要修那么一段路,十天半月肯定不行。以赤章蔓枝的文韬武略,到卫或齐后也应该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才合常理,可惜造化弄人,埋没了多少人才啊!

智伯瑶:晋国四卿中势力最大的权臣,晋定公三十七年,他胁迫韩、卫攻赵。两年后他被赵联合韩、魏战败,被杀。据史载,他的脑壳被赵襄子做了溺器。——野心家的下场,如此而已。

仇犹国的两位将军:一位是牺牲在北庄“折将坪”的将军。后一位将军,县城东南十二公里处有一座小山名将军岭,相传就是仇犹国这位将军自刎殉国处。这两位将军,忠于国家,为保家卫国牺牲了自己宝贵生命,他们是我们民族历史星空中熠熠生辉的将星。

香妃:是仇犹君的宠妃。国破家亡后,自沉香河殉国。香河有幸沉香骨,玉陨香销二千年。

五、教训

《战国策》、《史记》说仇犹亡国是“无备故也”,《韩非子》、《淮南子》等说是贪小失大,是贪的悲剧。窃以为,都是主观臆断的错误结论。

仇犹国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实际上是落后生产方式和国家弱小所致。落后就要挨打,弱小就要被欺凌,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与当时采用青铜乃至铁制工具和武器的秦、晋、齐、楚等大国比,一个仍然以石刀蚌镰从事牧猎耕植的弹丸小国简直不堪一击。一个“九里六十步”的土夯小城怎么能顶得住千乘大军的铁蹄践踏?有一位明代人陈灏写过一首《过仇犹有感》的七律,诗曰:

凿道曾迎智伯钟,雄藩从此霸图空。

孤臣雪涕随流水,双鹤闲潭话故宫。

秋草断碑寒雨绿,残鸦高树夕阳红。

停骖此日闲登眺,宦思离心总不穷。

春秋时期,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小国奋发图强,也可以变为大国、强国。但是,封闭的环境,落后的生产方式,小国寡民,周围有列强觊觎,虎视眈眈,又得不到强大同盟国的及时和有力的支援,要想发展壮大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后人只能慨叹“雄藩从此霸图空”了。

我们从仇犹君的一席话中可以分析出:他将智伯送钟看作是“大国为欢”,是友好的表示。在封闭落后的情况下,有一个大国主动向你伸出橄榄枝,愿意和你友好交往,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啊!如果你是国君,你会断然拒绝吗?以今度古,当今之世,美国主动向一些小国“示好”时,除了少数几个国家敢说“不”外,谁不是争先恐后地逢迎趋附?我们现在一些山庄窝铺的人家,他们对陌生来客,会倾其所有来招待,其热情、真诚可谓感人至深。一些史官靠主观臆断,或出于论证某些问题的需要,说仇犹君“欲钟之心胜”,从而得出“贪小失大”的结论,给后世以误导。我们应该廓清历史的迷雾,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不能唯古唯书,人云亦云。退一步说,仇犹君再不见大,也毕竟是一国之君,还不致于就那么小家子气、“情有独钟”吧。他只不过是对智伯送钟的狼子野心、阴谋诡计缺乏警惕罢了。过去,我们唱过一首歌,有两句词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但是,来客中,有友好的朋友,也可能有豺狼、而且是装扮成朋友的豺狼!当你分辨不清时,你是该端出好酒呢?还是端起猎枪呢?因此,我可以肯定地说:仇犹君犯的错误是“轻信”,而绝对不是“贪婪”!是没有分清朋友和豺狼而“引狼入室”的错误!因此,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处理军国大事,首先必须分清朋友和豺狼。这是仇犹国亡国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教训。

另外,遗址中还发现战国铁犁铧,黑皮红陶大板瓦。可以推想,作为赵国的属地,战国时期的仇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锋利的铁犁铧带来了生产方式上的一场革命,农耕代替了牧猎,人们开发出一块又一块处女地,收获着温饱、安定和欢乐。以白狄为主要种族的仇犹已经逐步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

在以后的两千多年中,仇犹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与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一起,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顽强地繁衍、生息、奋斗、抗争,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唐代张士贵,为李唐开基立业东征西讨,功勋卓著,其子孙后代有35人考中进士;宋代慕容延钊、苗训等,是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主要参与者,是开国功臣;宋代理学名士侯可,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陈颐的舅父,二程在盂县讲学的“程子岩”,被誉为理学的又一所“白鹿书院”;宋、元、明、清,代不乏人。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盂县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作为一名盂县人,我可以自豪地说,过去,我们为中华文明的艰难传承做出过不朽的贡献,现在,我们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着更大的贡献。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漫步县城钟镇街头,眼前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商场、超市、银行、饭店、歌厅、舞榭,竞呈豪华;琳琅满目的商品,金发红唇的小姐,风驰电掣的小轿车和摩托车,西装革履的男士和长发飘逸的摩登女郎……都市文明润泽了古老的小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几人能听到古钟发出的幽远的回声?又有几人能听懂钟声中所蕴涵的如泣如诉、如诗如歌的幽微之情?在两多年前的古战场,现在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套用一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仇犹之败在路,而盂县之兴也在路。一条通过古战场的高等级的公路已经通车,而石太高速铁路正好从石坡通过。往东里许就是阳泉北站。现在,当时速200多公里的高速列车高鸣汽笛,从古战场通过时,那长眠了两千多年的仇犹君、将军,还有那些战死沙场的千百名战士,你们,能听到这飞速前进的现代文明的脚步吗?

同类推荐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岗教师李颂,醉酒后醒来发觉:自己躺在皇帝的床上——成了大唐顺宗?!可是唐顺宗已中风多日,没几天可活了。为了找个喝醉酒再穿越回去的机会,李颂决定暂时装一下唐顺宗。可是,想找到这个机会,就要身体健康活得久些;想活得久些,就要……
  • 不问苍天问鬼神

    不问苍天问鬼神

    “驱除鞑虏,天道残缺匹夫补,虎贲三千,不破黄龙誓不休!”一个现代人回到了兵荒马乱,烽烟四起的元朝末年。从郑斌变成了邵强,在这段风雨飘摇,视人命如草芥的历史中,他将如何安身立命,命运是否真的可以掌控!?一个英雄草莽,世道离乱的时代,震撼你的不是杀伐决断的暴戾,而是天地不仁,义无反顾的一种坚持;冷眼旁观,世事洞明的一份悲悯;生死之交,惺惺相惜的的一种温情;死神手里,彼此眷顾的一份感情。这里有你感同身受得苦难,也有让你热血激昂的传奇!用泣血的文字,触动我们麻木的心灵。
  • 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

    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

    1811年,内有忧,外有患,天朝大厦将倾。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惊醒了沉睡中的大清。1898年,甲午海战,大清再摔一个四脚朝天。1900年,仰仗义和团的慈禧向西方列强叫嚣,却再次被羞辱。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族终于在趔趄中爬起。这一百年,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涅槃。
  • 三国之无双猛将

    三国之无双猛将

    长坂坡,赵子龙在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来回割草,割草!当阳桥,燕人张翼德以一己之力挡住曹魏大军,化身防御塔跟对面玩起了塔防游戏!吕奉先你辕门射戟原来不是一百二十步的距离而是一千二百步!?你带的多少度的眼镜看的这么清楚?轻轻抚了抚额头,对此,李越深表震撼:“原来三国也可开启超高难度的地狱模式……”
  • 宋末元初那些事儿

    宋末元初那些事儿

    南宋末年奸佞当道,朝政腐败。南宋面对着前有金的军事进攻,后有元的武力吞灭的形势,国势飘摇,岌岌可危……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实施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公元1279年,在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统一全中国。《改朝换代那些事儿丛书:宋末元初那些事儿》让你回味宋末元初那段历史,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受时代变迁,感受历史人物的风采。
热门推荐
  • 风起惊蛰

    风起惊蛰

    苍穹惊雷现,异世少年出。山河缥缈,神境重塑,神灵遗世,人杰辈出。七千年一因果,数万世之沉浮。少年行上高天坠入沉湖,修灵力为翼,纵横天上地下地狱人间。神族、灵血都不能阻止蛰伏万物惊世出!
  • 神庭武祖

    神庭武祖

    九神州,武道至如今已经发展到辉煌巅峰,无人不修武,天才穷出不尽,各种震撼的武体霸气称霸神州。武宗境外门弟子,武君境内门弟子,武王境真传弟子,武道辉煌。拥有着梦境中奇异天宫,身怀血仇大恨的他强势崛起,在这浩瀚的世界成就无敌存在。
  • 许诺王子的终结公主

    许诺王子的终结公主

    小时候的童言,长大变成了诺言,他言终于她,她冷落于他。他失言了,她,终言了……小时候,彼此爱上了彼此,长大后,彼此疏离了彼此。“为什么,为什么你现在要离开我?如果是这样,你就不应该走进我的世界啊”她是这样说的他却离开了。。。再次相遇的时候,她却以冷漠相对。。。。
  • 天元鉴

    天元鉴

    【起点编辑第一组签约作品】武林巨擘突来横祸,小小少年浪迹江湖,身负家传之宝——天元鉴,却因家门惨变,心神受创,与所传神功无缘,甚至因强练神功,命在旦夕。随后幸得隐世第一宗门所救,浑浑噩噩十余载,终是苟延残踹;而师兄的失踪,终于让他鼓起勇气面对昔日回忆,向着那黑幕重重的江湖,挑战!这是一本比较传统的玄幻武侠小说,其中神髓,所涉及人物、故事虽光怪陆离,但都是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编写,前因后果,有理有据,绝非闲扯之作。书友群:六七四三七二零八
  • 孝感天

    孝感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道国杀

    古道国杀

    讲述自玄至煓的历史,共叙述前玄,炎,铭,后玄,幽,前七国,四国期,奉,金,曼,后七国,兰,煓十三个朝代的历史。展现出了国家的兴亡衰败和将领的成长史。
  • 百官箴

    百官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越进化

    超越进化

    未来,白河的身体,由无数原子核大小的机器‘神核’组成,当无数比纳米机器还要细小的‘神核’扩散至所有次元宇宙时,他便可超越生物进化极限,成为无所不能的神。
  • 皇上,奴家不做妾

    皇上,奴家不做妾

    她身负细作之命,深入虎穴,步步为营,苟且偷生。从深宫六院最卑微的婢女到冠宠六宫最高贵的皇妃。她行的谨慎,做的小心。一次意外,让她得遇命中良人,却也由此踏上不归路。且看一代婢女皇妃,如何得遇良人覆手天下!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