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3000000012

第12章 丁香花与菩提树

丁香不但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还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丁香树在我国西北某些地区,被佛教信徒称为“菩提树”。但事实上,菩提是菩提,丁香是丁香,这是两个在形态、习性上都相距甚远的不同树种。既是两种树,为什么佛教信徒又把栽植在寺院里的丁香树称为菩提树呢?这就渊源久远了。

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诗流传甚广,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菩提树,其实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大概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申而来的吧!

菩提为佛教梵文语,意为“豁然开悟”、“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被理解为“智慧的觉悟”或“觉悟的唤醒”。菩提树原产印度,印度人称之为毕波罗树。菩提树属桑科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0~20米,直径2米。树皮黄白色,树干凹凸不平。树枝有气生根,下垂如须,侧枝多数向四周扩展,树冠圆形或倒卵形,枝叶扶疏,浓阴覆地。叶互生,三角状卵形深绿色,有光泽,不沾灰尘,被看做圣树的象征。叶形美观,常用作诗画题材。花生于叶腋,不见真面目,雌雄异花,但雌雄两花均着生于一紧闭的花托之中,不见真面目,称隐头花序。隐花果,扁平圆形,冬季成熟,紫黑色,所以人们常称之为无花果。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它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坐禅而觉悟成佛,创立了佛教。从此,菩提树就和佛教发生了密切关系。被视为神圣之木。广植于佛教寺院之中,并以梵文教语“菩提”命名该树,菩提树因此也变得至高无上了。菩提树很早就被引种入我国,《群芳谱》称之为思维树。佛门在寺院栽种菩提树,除了表示信仰的忠坚和虔诚之外,主要还是为了纪念佛祖得道成佛。

可是,真正的菩提树只适种于热带、亚热带,在我国只有华南、东南沿海一带才适宜生长。因此佛门弟子只好选用一些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代替菩提树。如南方的一些寺院,选用无患子树代替菩提树。这种树广东人称木榄子,四川人叫油串子。该树枝干粗壮挺直,树叶广展,冠盖如云。五月开花、十月果实成熟。果核黑色、十分坚硬,可作念珠,因此被视为吉祥之物,佛门也把这种树称作菩提子树。北方一些寺院,则多选用珍稀名贵的银杏树代替菩提树。银杏树高大雄伟,寿命长,被誉为“中国的菩提树”。可是在我国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以上几个树种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选用暴马丁香(与紫丁香同属木犀科丁香属)代替菩提树。暴马丁香别名又叫暴马子、白丁香、茶花丁香。人们称暴马丁香为“西海菩提树”。现北京法原寺内的丁香树,据传是明代的遗物。再如青海省乐都县以南的罂昙寺里的一棵暴马丁香树,相传是明朝洪武年间修建该寺院时栽植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青海高原的东部,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的湟中县沙尔镇,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喇嘛教圣地——塔尔寺,是佛教格鲁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据说这座宏伟壮观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于一棵奇异的暴马丁香树。

相传藏族地区佛教大师宗喀巴诞生以后,在他出生的地方长出一棵白旃檀树(暴马丁香树)。它根粗叶茂,树上生有约10万个叶子,每个叶片上都能自然出现一尊狮子吼佛的形象,就连树皮上也会出现许多天然身像及字迹,故名“衮木”(意为十万身像)。这棵不寻常的白旃檀树(暴马丁香)被佛教信徒誉为菩提树。

在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宗喀巴在西藏学经,他父母由青海去信,催他回乡探亲。宗喀巴收信后考虑:回青海路途遥远,影响学经,决定不返故里。于是派弟子送去信一封及用鼻血绘成的个人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一轴。信中说:“若在我出生的地方,以十万尊狮子吼佛像及菩提树(暴马丁香树)为中心,建一座佛塔,则如同亲晤儿面。”他母亲收到此信后,十分悲恸,便将两尊画像虔诚供奉。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在其信徒的资助下,依照宗喀巴大师的嘱咐,以白旃檀树为中心,建了一座佛塔叫塔尔大灵塔。后因塔之盛名,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又在建塔的地方造了一座寺院叫塔尔寺。寺内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等十余座大型建筑,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该寺昌盛时僧人达1000余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棵奇异的丁香树距今也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此后,暴马丁香就被西北一些地方的佛门视为菩提树了。这其中,除了传说和宗教信仰的缘故外,还跟丁香树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状况良好,而且姿态端秀,花色淡雅,香气浓郁,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能表现佛门的兴盛荣昌。这些大概都是佛教信徒把栽植在寺院里的丁香树称为菩提树的缘由吧。

菩提树树干富有乳浆,可提取硬性橡胶。花可入药,有发汗解热之功。它适于寺院、街道、公园做行道树。我国原来并没有菩提树,它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据史籍记载,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从那以后,我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种植。今天,广州海幛寺仍然还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呢!

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对菩提树十分敬重、虔诚,几乎每个村寨和寺庙的附近都栽种了许多菩提树。如果谁家人口不安宁,猪瘟鸡死,五谷歉收,也要在村寨和寺庙附近栽种一些菩提树,乞求佛祖的保佑。每到佛节,善男信女们就在大菩提树干上拴线,献贡品,顶礼膜拜。傣家人什么树都可以砍伐,但菩提树却是千万不能砍伐的,即使是菩提树的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烧,砍伐菩提树就是对佛的不敬,就是罪过。在傣家人的文学艺术里,菩提树则是神圣、吉祥和高尚的象征。在举行婚礼时,歌手总会唱道:“今天是菩提升天的日子”。在情歌里,少女们则会对心爱的男友唱道:“你是高大的菩提树”或“你像枝叶繁茂的菩提树”等。

走进西双版纳,菩提树随处可见,其中有两株却特别值得一提。一株在景洪市勐龙镇曼达赫村,胸径近2米。人们通常所见的菩提树都是青枝绿叶,而这株菩提树则在生长青枝绿叶的同时,还会长出一种白色枝条,白如霜雪,毫无青绿之色,且每年都长,每次仅长出1~2枝,绝不超额。据当地民间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出游传教时,曾在这株菩提树下小憩,于是,此树感佛祖厚爱之恩,特长出白色枝条作为回报。当地傣族群众视此树为“神树”,在其四周砌起砖墙进行保护。每年此树长出白色枝条时,膜拜者、参观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另一株在景洪市郊曼厅公园的旁边,树干十分粗大,要5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合围,据说其树龄已有800多年,但长势依然旺盛,枝叶成荫。据说,此树与泰国的一株同龄菩提树是“兄弟树”,系当时中泰两国的两位身居王位的挚友互植。这两位挚友原来都是有志的平民,经过艰苦努力,奋发拼搏,分别在泰国和西双版纳获得王位,那位泰王前来西双版纳亲手种下这株菩提树,西双版纳王也远赴泰国种下一株菩提树。他们共同的愿望是让两株菩提树同生共长,中泰两国人民永远和平共处,友谊长存。至今,西双版纳的傣族群众仍然十分爱护这株菩提树。

菩提树实际用途十分广泛。它树干粗壮雄伟,树冠亭亭如盖,既可做行道树,又可供观赏。叶片心型,前端细长似尾,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非常漂亮,如将其长期浸于寒泉,洗去叶肉,则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制成书签,可防虫蛀。枝杆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树胶,用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痛之效,枝干上会长出气生根,形成“独树成林”的景观。

独占春魁的蜡梅花

寒冬腊月,万花纷谢之际,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池塘边,庭院、公园中,几株蜡梅,迎着料峭春寒,绽开了那娇小玲珑的金色花瓣。群芳缀树,傲寒吐香,默默地在枝头等待着春的消息。直到春风吹拂,大地铺绿,桃红李白,它才悄悄地离去。若要问百花中谁占春魁,那无疑是“一枝春已多”的蜡梅了。

蜡梅这个花名,曾使不少人误认为它是梅花的一种。然而,事实上,蜡梅非梅,梅花是蔷薇科植物,落叶乔木。蜡梅属蜡梅科,落叶灌木。蜡梅花又名雪里花,一般在11月中旬开花直到次年3月左右,花期很长。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干燥花蕾呈圆形、矩形或倒卵形,长1~1.5厘米,宽约0.4~0.8厘米,花被叠合作花芽状,棕黄色,下半部由多数膜质鳞片所包,鳞片黄褐色,略呈三角形,有微毛。气香,味微甜,后苦,稍有油腻感。只是由于同在岁末春初开花,又同名为“梅”,所以常常被人误认作同种花卉。关于这一点,还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得正确:“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蜡梅,也有人称之为腊梅,其主要原因是“蜡梅开花,时值腊月,所以得名”。其实是因“花色似黄蜡”而名“蜡梅”,或因“腊月开花”而名“腊梅”,都言之有理。蜡梅因其花瓣带蜡质,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强抵御严寒的能力,所以抗寒能力较梅花还强,能在最寒冷的腊月里凌寒独放,作为冬春之交园林庭院里最理想的点缀。因此缘由,笔者认为“蜡梅”、“腊梅”二名同用共存,也无不可。

蜡梅的花期较长,在头年四月,叶腋间开始萌生花粒,深秋经霜后,花粒饱和渐育成花蕾。入冬起陆续开花,直到次年二三月方休。由于蜡梅耐寒、耐久,又有别名叫寒客、久客。

此外,蜡梅还叫香梅,大概是因其特别的香味,艳而不俗,浓而清幽,芳香彻骨。蜡梅的香还有一种特别之处,即透着一种冷艳的清香,在你不经意时暗暗袭来,幽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东风一夜入残年,冻蕊含香娇可怜。”

蜡梅还有别名叫腊木、黄梅花、素儿。说到“素儿”这个名字,还有个来历。传说宋人王直方,家中有个侍女叫素儿,生得十分清秀,王直方在蜡梅盛开的时候折了一枝送给诗人晁无咎。晁为了答谢,就写了五首诗回赠。其中有这样两句:“芳菲意浅姿容淡,忆得素儿如此梅。”一时传为美谈,有些人便把蜡梅称为“素儿”。

蜡梅的品种不多。若以花色分,有素心梅、磬口梅、金钟梅、虎蹄梅、狗牙梅等。素心者,其花瓣、花心、花蕊均作黄色,绝无杂色相混。其花外瓣为黄色、内瓣中心泛紫色,花色不纯。梅花盛开时,状如磐口的叫磐口蜡梅,其叶大花亦大,花瓣圆形,香味浓郁,花外轮淡黄,内轮淡黄而有浓红紫色条纹与边缘。花形似荷花,瓣微尖的,叫荷花蜡梅。开花最先、花色深黄、花密香浓的叫檀香蜡梅,是蜡梅中的佳品,现已少见。金钟梅花大色黄,形似金钟,重瓣,香气浓。虎蹄梅花瓣较圆,花似虎蹄,开花早。狗牙梅花瓣尖形较小,香气淡。还有一种花小色淡,香味最差,花瓣尖长跟狗牙一样的,叫狗牙蜡梅,因其花九出,又称九英蜡梅。这是蜡梅中的野生种,最不足取,多用作砧木。檀香蜡梅不但香味浓郁、光艳悦目,而且木质坚实、含香樟般香气,著名园艺家周瘦鹃说:剥下树皮浸水磨墨,光彩焕发,可供作书画之用。

蜡梅原产我国中部,以湖北、陕西两省为中心产地。近年在湖北西部神农架林区海拔500米的南垭山麓,发现面积达4000亩的野生蜡梅林,更证明华中乃蜡梅的故乡。现在栽培已比较广泛,尤其是河南省邵陵县的蜡梅最为著名。该县城西的姚家村家家户户,房前宅后,遍植蜡梅,历来享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盛誉。关于这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国叫鄢国,国都就在现在的鄢陵城西15里的地方,那儿地势平坦、树木葱茏、花草繁茂、风光绮丽。国王在那儿建了一座紫禁城,又在城内修了一座御花园。园内栽培着从各地搜罗来的奇花异草。在御花园的百花中,国王最喜爱黄梅。每逢寒冬腊月,别的花都凋零了,只有黄梅怒放在冰天雪地里,满树黄花娇小玲珑,国王越看越爱。美中不足的是,黄梅虽耐寒开放,而且花也美,但是没有什么香气。国王气得下了一道圣旨,要御花园里的花匠想办法使黄梅吐香。第二年冬天,如果黄梅还不吐香,他就要把这些花匠全部杀光。花匠们接到圣旨后,个个都既焦急又发愁。大家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可谁也不能使黄梅吐香。

一年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黄梅树又吐出了无数金黄色的小花苞,眼看黄梅就要开花,一旦国王来赏花,发现黄梅仍未吐香,花匠们可就麻烦了。花匠们愁得日夜不安,心急如焚。这天已是黄昏了,花匠们仍聚在御花园里发愁。忽然听到花园门口传来一阵吵闹声,出去一看,原来是御花园的守卫和一个要饭的叫花子在吵架。那叫花子衣衫褴褛,又臭又脏的样子,手里却拿着几枝黄梅,还硬要往御花园里走,守卫不准他进来,他却哈哈大笑说:“莫嫌老姚身上脏,御花园里花不香。”边说边往里走。守卫操起棍子劈头盖脸朝他打去。花匠们看不过,急忙上前拦阻,并凑了些钱送给老姚,让他离开。老姚接了钱,也不作揖谢谢,只是把几枝臭梅递给花匠,说:我就用这几枝臭梅答谢你们吧。别看它臭,它跟你们御花园里的黄梅还有不解之缘哩。花匠们接过臭梅,只见这花的形状与园里的黄梅几乎一样,只是有臭味,不知如何是好,正想向叫花子请教,谁知老姚已不知去向。大家又都觉得衣袋里沉甸甸的,一摸,原来给老姚的钱又都回到自己衣袋里了。大家猛然醒悟:莫非老姚是前来拯救大家的神仙,花匠中有个聪明人也姓姚,他提醒说:“既然老姚说黄梅和臭梅有不解之缘,咱们就把这臭梅接到黄梅树上去试试。”大家一听有理,就赶紧动手把臭梅嫁接到了黄梅树上,几天之后,黄梅花开了。国王听说黄梅花开,便领着文武百官都到御花园里赏黄梅来了。且说国王一班人一进御花园,不但见满树金灿灿、黄澄澄的黄梅花儿在寒风中怒放,而且闻到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国王心里十分高兴,就重赏了众花匠。后来有人又把叫花子老姚是神仙化身之事禀明。国王一听,立刻下了一道诏书,把民间凡是姚姓的花匠都召到御花园来侍弄花木。

斗转星移,鄢国后来被其他强国灭了,王宫和御花园也变成了一片废墟,但御花园里的花草却保留了一些并流传了下来。因为花匠都姓姚,世代子孙繁衍,这里就成了姚家村,而且家家户户都以种花草为业,所以这个村又叫姚家花园。特别是姚家的香黄梅最为驰名,也是姚家花匠历经多代培育出来的,所以又有“姚家黄梅冠天下”之说。

蜡梅虽是灌木,但生命力强,有很强的适应性,除盐碱地外,到处可以栽培。不但耐寒而且耐旱。谚云:旱不死的蜡梅,淹不死的柑橘。正因为如此,所以蜡梅的寿命也很长,有的可达五六百年之久。据上海园林管理局1979年调查,松江县方塔附近有一株500年树龄的古蜡梅,至今仍长势强健。泰山瑶池有一株蜡梅,株高4米,干茎粗10厘米有余,据说是清初遗物,距今也有三四百年历史了。

数九寒天、冰天雪地,蜡梅却“枝横碧玉天然瘦、蕊破黄金分外香”。此时你若雪中赏梅,自是好事一桩;若瓶插一枝,暗香浮动,满室飘幽;若再邀友相聚,则高洁、幽雅之情趣就自然而生了。

同类推荐
  • 不惑卮言

    不惑卮言

    近几年来,国内学界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围绕经典的含义,经典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等问题,从文化逻辑、消费关系、民族身份、图像扩张、传播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是,这些著述不能被看做是对于经典问题的一劳永逸式的解决,相反,这个老话题当中却蕴藏着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对于爱情,人人尝到的滋味不尽相同,然而讲出来,欢喜是众人皆同,无外乎皆在欢喜;悲伤却是泪落如雨,却又哽咽难言。这其中的喜怒哀乐一时也说不清,本书便把它们集结成册,那悲欢离合的结局早已端端正正摆在末尾,让人一眼看尽,而其中的爱情,无论喜剧收场,悲剧伤情,总会有那么一些,能与你有一丝丝共鸣……
  • 经年的时光

    经年的时光

    《经年的时光》一行行文字,从作者的手心溢出,在西海固母系家园中,温情和善良被疼痛地唤醒;每一个文字,以固有的姿态,洞穿我们的心底;所有的词语,在一张白纸上,灿烂着我们的心跳和呼吸。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奥奇传说》

    《奥奇传说》

    这是一本由游戏奥奇传说改编而成的小说,书中讲述了狼王萨尔斯进攻奥奇城时的情景,以及后来小奥奇与时间之王小诺,是非之王阿修,智慧之王小天,力量之王小炎,生命之王阿瑞一起守卫奥奇城的故事。
  • 乱世欢歌

    乱世欢歌

    黑暗使人彷徨,荆棘使人退步,我带着一颗逗比的心,背靠黑暗、向往光明,在这大争乱世,谱写一曲欢歌。我叫于欢,带着痛苦经历,开拓幸福人生。我不是明星,我为自己代盐。
  • 现代生活百科

    现代生活百科

    本书分门别类介绍生活中的百科知识。在阅读的同时你不仅可以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信息,还可以掌握到什么是个人素质修养,甚至可以通过本书丰富完善人生。
  • 命运在齿轮

    命运在齿轮

    一个女孩的继母想让她死,父亲知道了把女孩送进孤儿院
  • 绝代邪仙

    绝代邪仙

    为救心爱的女子,仙王之王萧天晨毅然决然地燃烧仙根、逆夺天命造化……孟婆汤,真能洗尽那满腔的爱意吗?当千年轮回,谁又是谁眼中的不可取代?十灭转生,邪仙绝世!问世人,什么是善,什么叫恶……我只愿,为你倾尽世间……三千红尘,无尽时间,只为等你回眸……
  • 神皿

    神皿

    神,灵也;皿,器也;巫,以舞降神者也。白色的长梯直插入云霄,伍卓阳赤脚站在沙滩上望着远处通天塔一般的存在,犹豫着是否要迈开脚步。浮云的阴影如流水般从他的头顶掠过,裹挟着沙砾的风擦过皮肤带着些许的痛楚。没有尽头的苍穹,无法到达的长梯。就算周遭的触感再怎么真实,伍卓阳依旧明白自己现在是在做梦……
  • 倾天下:神偷妖后

    倾天下:神偷妖后

    当一代神偷的她,穿越到奇丑无比的废物身上,沉寂?还是崛起?当厌恶她的他,明言要娶她,嫁,还是不嫁?谁人能知,她已非她,携手宝宝,翻云覆雨。神不容,屠神;天不容,弑天。眸开繁华,连城天下。
  • 儒道

    儒道

    【新书《玄黄立道》,欢迎试读!】云乱衡州惊画角,平地妖魔啸。看磊落书生,百炼灵心,正气修儒道。钟情只是相逢笑,一世魂牵绕。天道却悠悠,且伴红颜,归去天涯老。※※※中土文明渊薮,三教并立,而儒者为尊。多闻佛、道修行,有道法神通,为何独儒家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修佛修舍利,修道修元神,那若修儒呢?有少年书生凌云翰,惊才绝艳,冰心一片,无意间修习到儒门特异法门,卷入正邪纷争。几经艰难困苦,竟修成儒家“九窍灵心”,消解上古神魔遗祸……———————————————————《儒道》书友交流群:57145951,欢迎加入
  • 庶女夺宫之孝和皇后

    庶女夺宫之孝和皇后

    她是嬷嬷捡进宫的弃儿,身处宫中数载,她竟不知自个是女儿身。那一日,梨花树下的惊鸿一瞥,她惊觉这世间竟有人和她有着一模一样的脸。只可惜她是宫中最下等的奴才,而那人是高高在上的重臣千金,她们永远不可能有任何的交集。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那一日,当她从睡梦中醒来时,她却变成了“她”,一朝飞上枝头,成了嘉亲王府的侧福晋,钮祜禄?芙蕖。此后,她常常被同一个噩梦侵扰,梦中,和她一模一样的女子双眼泣血,不断对她说:“妹妹,我为你而死,你为何不替我报仇?”报仇……她也想,可王府危机四伏,宫中举步维艰,她不过是个假冒的福晋,时时刻刻都有万劫不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