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0300000002

第2章 母亲——生命的教育

母亲流着泪,把那双袜子和那裤脚带——亲人仅存的遗物放进一个小木盒,然后写上父亲的姓名,生辰八字。全家人抱着小木盒痛哭一场,母亲悲痛欲绝。和她共同生活、相依为命的伴侣在他才40多岁的时候抛下妻儿老小,就这样走了,连尸首都没见着,怎不让人撕心裂肺。在那个年代里,穷人的命真惨啊!

埋藏了父亲的遗物,母亲忍着悲痛擦干眼泪挑起全家的重担。母亲那年42岁。困苦、艰难的生活,没有压垮母亲,她是受过苦的人,从小父母去世早是在隔壁的姑母家长大的。母亲姓马,也是旗人,娘家在北京郊区,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那里很穷。母亲刚刚成人就顶一个劳力到田里劳作,况且失去父母的孩子懂事早,劳动使她养成了勤劳的习惯;生活的艰辛,铸成了她坚韧的性格。

她开始寻找谋生的出路,来养活未成人的几个孩子。母亲从早到晚拼命地帮工洗衣服,一个大绿瓦盆、一块磨平了的木搓板,她终日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搓洗着。就连屠户们穿的油渍渍黑如铁的布裤,她也要洗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洗得干净漂白为止。因为她干活不偷懒、不敷衍,富户们愿意送给她活。尽管当时洗衣工的工费廉价,母亲还是愿意多揽些活,多挣些钱,所以无论送来多脏的衣物,她都收下。晚上,有时没衣服洗了,母亲和三姐围着一盏昏暗的小油灯,帮助一些穷汉子缝补衣服。这些穷汉子,是那些拉车、跑堂、做小买卖、宰猪的单身汉,走江湖的。他们衣服破了,没功夫补,花上个块儿八毛,找人补上,新的买不起,旧的补上还能对付穿用。

夏日的晚上,有钱的娘儿们穿着耀眼的旗袍,老爷们穿着凉爽的背心、短裤,哼着小曲,坐在庭院小石凳上喝着香茶,拿着芭蕉扇,悠闲地聊着……

而老舍家夏日的晚上,一盏小油灯是他们全家的希望。“嗡嗡”叫着的蚊子围着人不停地舞动着,母亲不停地穿针引线,缝补衣服、裤子、袜子,还不时地为睡着的孩子们轰赶着前来袭击的蚊虫。睡醒一觉的老舍看见两颊流汗,鼻孔被油灯熏黑的母亲还在灯下做工。

年幼的老舍怎么能懂得为什么母亲拼命地终日不休地洗刷、缝补而换来的只是夏天吃的盐拌小葱,冬天吃的白菜帮子放些辣椒,一碟咸菜和菜叶子掺酸豆汁熬成的糊糊。可是他记得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他和哥姐每人盛上一碗,最后才肯端起饭碗。

虽然年幼的老舍当时还不能去为母亲分担忧愁,但这段辛酸的童年生活给老舍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母亲那双因终年劳累而变得粗糙、红肿的手无不给老舍以难忘的印象。

老舍长大后写过一篇有名的短篇小说叫《月牙儿》,那里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描写:

妈妈整天给人家洗衣裳,我老想帮助妈妈,可是插不上手。我只好守着妈妈,等到她完了事,我才去睡。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地洗。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我坐在她旁边,看着月牙儿,蝙蝠专会在那条光儿底下穿过来穿过去,像银线上穿着个大菱角,极快地又掉到暗处去。我越可怜妈妈,便越爱这个月牙,因为看着它,使我心中痛快一点。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我搓搓背顶解痒痒了。可是我不敢常劳动她,她的手是粗了的。她瘦,被臭袜子熏得常不想吃饭……

老舍还说:

我不知道母亲年轻是什么样子,我是她40岁后生的“老”儿子。但是,从我一记事儿起,直到她去世,我总以为她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必定和我大姐同样俊秀。是她到了50岁左右还是那干净体面,仿佛她一点苦也没受过似的。她的身量不高,可是因为举止大方,并显不出矮小。她的脸虽黄黄的,但无论是发着点光,还是暗淡一些,总是非常恬静。有这个脸色,再配上小而端正的鼻子,和很黑很亮,永不乱看的眼珠儿,谁都可以看出她有一股正气,不会有一点坏心眼儿。乍一看,她仿佛没有什么力气,当看到她一气就洗出一大堆衣裳,就不难断定:尽管她时常发愁,可决不肯推卸责任。

这段文字描写,是老舍以母亲为原型塑造的一位美丽、善良而又勤劳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没有目睹母亲的艰辛,是很难写出这样活灵活现的逼真形象的。

同龄的孩子还在大人的怀抱里撒娇的时候,小小的老舍似乎过早地懂事了。他终日不语,不哭,不闹。在这个塌了半边天的家里,哥哥外出学徒,大姐、二姐已出嫁,只有母亲和三姐不辞辛苦地挣钱,支撑着这个残破的家。老舍从不缠人,有钱人家的孩子看也不看一眼的小玩艺,一张纸、一根绳、一块布、一团棉花,都成了伴他渡过辛酸的幼年的玩具。他能在炕上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叠叠纸、翻翻绳、团团棉花,他用小手,用心灵展开他童心的幻想翅膀去玩弄这些小玩艺。有时腻了,就跟在母亲、三姐的身后,或是站在一旁静静地看她们母女洗衣、缝补。间或院外传来卖糖果、糖葫芦的叫卖声,人家的孩子哭喊着要买这买那,小小的老舍从没有过一次。他不是不想吃,不是不想玩,不是不要妈妈的呵护,实在的,他虽不明白对他来说这是奢求,可他知道家里无论如何没有条件满足他,他能在清贫、单调、孤独中创造出属于一个贫家幼童的小小的快乐天地。

旧时,实行赊账过日子,穷人有时需要赊账来糊口。这月赊了,下月还。杨家小胡同里家家户户的门垛上几乎都被画上许多白道道,这是赊账的标记,谁家门垛的白道道画得越多,标志着谁家赊的东西越多。母亲节衣缩食,只赊急需的生活用品,从不肯用赊账来额外消费。

母亲能吃苦耐劳,虽然家境贫寒,陈设简单,但是,母亲总是把旧屋里常用的桌子、椅子、盆盆罐罐摆得整整齐齐,擦得透透亮亮。他记得柜上有个铜活年头已久,残缺不全,都被母亲擦得亮净净的,屋子里里外外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大人、孩子的衣服虽破旧,却件件干净、整洁。

老舍的哥哥比他大得多,经常在外做工,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是老舍和他三姐。老舍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写道:“他们做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被我保存着。”

老舍爱清洁、守秩序是出了名的。据说在重庆时候,有一段时间,和另一个同志分住两间小房子,房子小、条件差,那位同志的房子又脏又乱,而老舍这间,虽说桌椅缺胳膊掉腿,却收拾得干干净净、井然有序。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有了一套不错的住房。他依照中国的风俗,把它布置得素淡典雅,温馨而舒适。一进客厅,一张大圆桌子,配上四周鼓形的凳子,让人体味到格局的古香古色。桌上摆个大果盘,据说里面永远放着鲜果,随着四季的变化,果品也在更换,有心人会注意到几个别致的果盘也随之交替使用。老舍虽自己不爱吃这些水果,却每每亲自去市场选来,洗好、放好。写作之余,他必要亲手擦果盘,取出水果,擦净果盘,摆放整齐,那一举手,一投足的每个动作,都做得一丝不苟,这和他的母亲每天擦柜上那些铜活的认真劲毫厘不差。老舍做这些事既休息了大脑,又活动了筋骨,还料理了家务,可谓一举三得了。来这儿做客,会由衷地感到主人的勤劳和盛情。

说起持家,老舍继承了母亲太多的长处。除夕前的彻底清扫,最重要的是老舍那些最珍贵的书籍。全家老幼,一齐动手,把书从架上一本本取下,搬到室外,一本本拂尘、弹灰,再一本本搬回来按序号排好,书籍摆放得整齐有序,用起来也很方便。书多费时,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就连孙女,也不喊苦叫累,看来舒家的家风已由上辈,潜移默化地传到了下辈了。

据说过去当旗兵的父亲虽然职业是挎着腰刀巡逻守卫皇宫,可他的心像个妇女,慈善、安静、细致,下了岗,摆弄小花草成了他的最大乐趣。

老舍童年的玩艺除了几箱在南屋翻出来的提泥饽饽和羊拐子外,还有槐树上吐丝垂吊的槐虫,俗称“吊死鬼”。在这个又穷又苦又安静的小院子里,老舍度过了他的儿童时期。

小院是童年老舍的一方乐土。大的空间,顽强地长着的两棵枣树,总在秋季赐给一家人甘甜的枣子。等到打下枣来,老舍总是把第一颗甜枣塞到妈妈嘴里。树边的几盆石榴,春天里开得火爆火爆,再配上几棵翠绿欲滴的夹竹桃,几株含苞欲放的五色梅,芳香扑鼻的草茉莉。小小院落,会让人觉得好日子会有盼头呢。父亲在世时,最喜侍弄它们,忙里偷闲,也要松松土,施施肥,浇浇水。自父亲去世后,倔强的母亲不管多忙,也忘不了天天精心照料它们,或许以此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或许表现自己的不屈,或许寄予着对儿子的企盼。母亲扫院,老舍拿着小铲帮着收土;母亲浇花,老舍提着水壶帮着打水。一铲一铲,净化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一滴一滴浇灌着孩子稚嫩的心田。是啊,老舍是学着妈妈长大的呀。孩子毕竟是个孩子,一天,老舍看到那盈盈花朵着实可爱,还引来几只蜜蜂在花上花下不停地忙着,就伸手折下两朵。刚巧让母亲看到了,母亲没有责怪,只轻声说:“花是准看不准摘的。”老舍不好意思了。他从小就喜爱纯净,向往美好,当然他还是个孩子。

实在是清贫的家境,却有算不得幽雅的小院,可这里的一花一木,一草一虫,竟有着一份与生俱来的感情,带着父母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幼小老舍的心上,以至于老舍先生对花的钟爱终生未变。他当了作家之后,无论走到哪里,案头总要摆上一瓶花。

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老舍住在重庆白象街《新蜀报》馆里,那是一个又小又黑的陋室,一张破床,一张缺腿方桌,一把旧椅,是他全部的家具,不过老鼠甚多。老舍曾风趣地说:“与老鼠同居。”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破旧的方桌上酒瓶里总是插着几支鲜花。环境简陋,却充满生机。老舍在此创作出大量的抗战文艺作品。花会给老舍带来信心、灵感。

老舍1937年底在武汉时曾写过这样的话:“笔在手,烟在口,低柔墨润,案头若能有香花一二朵,实创作妙境。”

抗战后,花瓶还伴着老舍出现在美国纽约的公寓里。在那里他创作了《四世同堂》里第三部《饥荒》和《鼓书艺人》。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住宅有了院落,院落原有一棵枣树,后来,他又买了两棵柿子树,又和夫人养起了菊花。他曾在散文《养花》一文里写到这情景。小小院落里共养了一百多种,三百多棵植物,每到秋天,姹紫嫣红的菊花,争芳斗妍,清香扑鼻,竟可以举办小菊展了。

他养花养出了名,还真有些名花,一大棵昙花,一大棵银星海棠,一大盆腊梅,一大棵宁夏枸杞,两大盆山影,还有一大缸水葱,红、白、黄三种荷花和一大丛太平花。花香四溢,沁人心田。

后来竟有人给老舍画像,画中老舍被花簇拥着,俨然一个老花神。

老舍爱花养花,他常以花喻人,“这棵很失败,光长叶子不开花”!这棵“太高了,长荒了,徒有其表”!

老舍养花、栽树是受父母的熏染;爱花、养花给他带来无尽的乐趣,花伴随着他的一生。

家人为了纪念他,在他去世后的骨灰盒内,还放了几朵茉莉花,让花伴着他,愿他像花,永远芬芳。

母亲虽不能识文断字,却心灵手巧。她有几手巧活儿,会给婴儿“洗三”。“洗三”就是给刚出生三天的婴儿进行洗澡,而这种洗澡和我们现在给孩子洗澡是两种含意。

老百姓用大木盆盛上水,这水是把槐枝艾叶熬成苦水,往水里扔几枚钢钱,几颗花生,几个鸡蛋。然后“洗三”的人用手沾水,往孩子身上擦,边洗边口念吉利祝福词,什么“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然后又用姜汁、艾团灸婴儿的脑门和身体关节部位,又拿块青布,沾些清茶,用力擦婴儿的牙床。说这样做,孩子长大能早出牙,皮肤白。可是,刚出生三天的婴儿怎经得住这样折腾,大多数孩子哭叫着。据说,不哭的孩子不好,哭的孩子叫“响盆”,长大吉利能有好运气。“洗三”的第三关是用一根大葱在婴儿头上敲三下,口中念叨:“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

虽说“洗三”是旧俗,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被请去做这“技术活”的。老舍的母亲却常常被请去做“洗三”,因为她人品好,在街坊邻居中有好人缘,有威望,且做得又麻利、轻柔、有序,所以常常享有这份荣誉。

过去亲友家娶媳妇,或送姑娘,常找有威望的人作娶亲太太或送亲太太,老舍的母亲常有幸被请去做这种体面事。一般的人,或是名声不好,不检点的人都没有资格。堂堂正正、一步一个脚印的好人才能有此荣誉。尽管如此,母亲又害怕做这种事。人家来请,母亲又不好拒绝,作娶亲太太或送亲太太都必须坐骡车,有人搀着上车下车,还须穿着像样的衣服,佩带首饰,才能压住台。母亲无论如何也购不起一套像样的服装和那金光闪闪的首饰。虽然姑母有成龙配套的衣服和首饰,但是母亲从来不好意思张嘴向她求借。这时都是父亲亲自出马,向姑母开口。因为必定亲姐弟好说话。只有这时,姑母才肯把那些衣服拿出来。

没有文化的母亲,也不喜欢多嘴多舌,但是说起话来十分恰当。那时家里常来些亲朋好友,母亲知情达理,总能应酬得自然而得体。

家里常来人,再没有钱母亲也想着法,做碗热汤面,打点肉丝,不能让别人说出不是。

老舍出生的第二天,母亲由于产后身体虚弱,嘴唇苍白,周身乏力,可她还是操着心。平时她对别人家的红白喜事不缺礼,可她现在得了老儿子却愁了。她怕别人来贺喜,拿什么招待呢?父亲还没下班,正月的钱粮还没发,向姑母求援不好意思。二女儿又是个小姑娘,能有什么主意。母亲望着她这个差点要她命的老儿子流出了心酸的泪。即便再难,母亲也没有向姑母借钱。

平日里,在父亲发饷时,母亲把钱算计一下,去了过日子用的费用外,总是要节省一部分用于人情往来。东家的姑娘出阁了,西家的老姨娶儿媳妇,她总是随点礼钱;客人来了,不管手中多么紧,也要设法弄点东西去款待。

日后的老舍也像母亲一样好客、豪爽,待人极端热忱。

他曾说过:“离开朋友,我无法生活。”

据说在武汉和重庆时,老舍全靠写作谋生,生活相当艰难。他总是穿着一套灰布制服,那是一种“自来旧”的衣服,有人给它一个雅号,称之为“斯文扫地的衣裳”。即使如此,遇到朋友来访,他总是说:“到小饭店一叙。”或风趣地说:“今天我来付钱,谁叫我多少比你宽裕一点呢。”实际那时他生活非常拮据。

一次,老友罗常培由昆明来北京。老舍为了请好友吃饭,竟然把大褂卖掉。这件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老舍胃肠功能不太好,在英国的时候,因为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得了胃下垂,并有时患神经性肠炎,怕油腻、牛奶、生冷。在他眼里最好吃的莫过于“素菜淡饭”了。但他好客,他在小饭馆一坐,要几样可口的菜,并不专为吃,而是亲亲热热、痛痛快快、谈话叙旧,去感受亲情。

不能不说,母亲的热情、好客、助人为乐的品格,给老舍以很深的影响。

母亲还会做“刮痧”这巧活。“刮痧”我们现在也有些人用。那时,街坊四邻亲朋好友,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三掐二捏,虽说满脑青紫,但还真管用,疼的不疼了,头顿时轻松了许多。这叫“偏方治大病”。还有那些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常主动上门来,求母亲给她们“开脸”,也叫“绞脸”。“开脸”是用丝线轻轻地勒去脸上的汗毛,再化妆就容易“着色”,脸会显得细皮嫩肉了。

母亲在做这些事情时,小小的老舍总是围在母亲的身边,悄悄地看着母亲的一举一动。母亲为人处世的美德刻在了他幼小的心灵里,使他知道人活着,要乐于助人。

尽管母亲终日操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干活,生活仍然如故。

老舍小时候最喜欢吃饺子,总盼过年时能吃上顿香喷喷的肉饺子。一次,他看见邻居刘家杀了两口肥猪,放债的孙家请了两桌供佛的“蜜供”。老舍看到后,跑回家天真地问母亲:“妈,是肉多的饺子好吃呢,还是菜多的饺子好吃?”母亲望着儿子渴望吃肉饺子的小脸,抚摸着孩子的头难过地说:“用自己挣来的钱买肉吃饺子就好吃。”

他盼望着吃上一顿带肉的饺子的愿望还是没有实现,但他从母亲的教诲中,渐渐地悟出要做有骨气的人,人穷志不短。

母亲的善良、豪爽以及要强、坚韧、执著,既软又硬的性格传给了老舍。母亲为人处事的方法影响着他。

日后老舍纪念他母亲时,曾说过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态度,把吃亏看做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教育。

同类推荐
  •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顿,曾经的穷孩子,曾经的仅读过普通院校的平凡学生,曾经的退伍军人……如今的商业巨擘。沃尔玛,曾经不名一文的平价商店,曾经饱受挤兑的乡间小店,曾经被对手侧目的小字辈……如今雄冠全球的商业帝国。
  • 迪士尼

    迪士尼

    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 李自成第二卷:商洛壮歌

    李自成第二卷:商洛壮歌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于去年出版,但它的影响在渐渐扩大,这是李顺达的魅力,是李顺达精神的魅力。近日该书又被山西省团省委与新闻出版局推荐为“100种红色经典”。
热门推荐
  • 日常小事皆学问

    日常小事皆学问

    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担当着科技兴国的历史重任。因此,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小学抓起,为培养未来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是势在必行。
  • 材料纵横

    材料纵横

    尹志刚编著的《材料纵横/科普通鉴》是一本介绍现代新材料最新发展成果、发展趋势的科普读物。 全书共分为九个专题,分别讲述了各类材料的特殊性质、特殊功能、特殊应用以及对现代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的影响。各专题精心选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结构与应用图片,由浅入深地引导广大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迅速了解现代材料的主要类型、特殊功能及其对国民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加深对“材料技术水平决定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理解,提高他们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 风云争霸

    风云争霸

    一剑伏敌手,一掌镇乾坤。无奈乱世谁论对错,只看岁月长河,谁为霸者。且看少年七月,百战惊天下,登顶世绝巅。
  • 紫公主复仇记

    紫公主复仇记

    十岁时的一场厮杀,使慕容彩魅从千金大小姐变成了孤儿。十六岁后被一个毫不知情的家庭收养。为了复仇,她不断地锻炼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收获了新的亲情,友情,这些情感一直在劝告着她放弃复仇,致使她犹豫不决。最后,她还会选择继续复仇吗?【兮兮QQ:1342866310欢迎添加~】
  • 乱世门口的风流董卓

    乱世门口的风流董卓

    三国的乱世从谁开始?董卓站在乱世的门口,左边是寒门,右边是世族,退一步是待宰的羔羊,进一步是跋扈的军阀,穿越当董卓的骆威发现,原来缔造乱世的不是魏蜀吴,不是那白脸的曹操,长耳的刘备,碧眼的孙仲谋,而是隐匿在帷幕之下的世家,一伸手把他们一一拔出,累了,如推积木般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背后一个个美女接踵而至,本书本着风流但不下流的原则,唱一曲三国乱世的写意风流。
  • 煮茶论道

    煮茶论道

    在你眼中鬼是怎么样子的,凶狠,松,快快乐乐,一同恐怖?不不不,这些都不是,他们只是一群可爱的喜欢卖萌的小精灵。本书具体风格不定,随时有可能挖坑不填,改换思路。品茶论道,本书含有大量道教知识以及茶道知识。
  • 奸劫弑臣

    奸劫弑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宠妻无度之嫡妃不羁
  • 都市逍遥记

    都市逍遥记

    一位古代的修真混混,莫名其妙的来到了现在的世界。没有了道德的约束,还带着传统的思维观念,利用自己所学的道术,展开了一次新的人生之旅!
  • 都市奇幻侦探

    都市奇幻侦探

    别人笑我太疯癫活在人与妖之间我笑别人看不穿其实鬼也时常见做人做到我这个地步,累啊,捉人捉鬼又捉妖,当爷是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