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0000000011

第11章 游学欧洲

沙皇正和自己的宠臣们商量出访西欧时,首都却发生了与他有直接关系的事件。

第一件事发生在莫斯科郊区的安德烈耶夫修道院。这里的长老叫阿夫拉米,他是修道院的建设者。长老是个见多识广、政治上颇有见地的人,在他的周围常常聚集着一批人。他们常常在长老修道院的修道室里,秘密集会。参加集会的人大多是保守的封建贵族,这个“小组”成员们交换新闻,议论时事。莫斯科那些年的生活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谈话资料。他们看见沙皇轻装简从地走在军队的行列中,看到他醉心于造船事业,又常常到外侨区同外国人厮混。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有失体统,与沙皇的尊贵地位很不相称。这样他们越谈越多,越谈越针对现实,于是意见都很大。阿夫拉米几经考虑,决定把一些引起非议和不满的情况,全部报告给沙皇,于是阿夫拉米长老写了一份奏呈。在奏呈里,长老就沙皇的固执己见,他的沉溺于“不必要的玩乐”,拒不接受其母亲、妻子、亲戚和领主们的忠告等行为,作了谏阻。阿夫拉米恳求沙皇单独接见他。

沙皇看了奏呈以后十分恼怒,他命令负责警务的大臣要认真调查这件事。阿夫拉米并没有得到沙皇的单独召见,却被关进了监牢里。后来,政厅又下令捕捉全部讨论政事的小组成员。审讯结果判明,修道院里的那些议论不属于危害国家的行为,参加议论的人们从轻发落。

更严重的一次是1697年2月揭露出齐克列尔团长的阴谋。卷进这场阴谋的不少人是一些地位显赫、系出名门的头面人物。齐克列尔是个沽名钓誉的外国人。早在1671年就开始在俄国供职。因此,他已完全被俄化了。1682年5月,在射击军叛乱的“5月政变”中,他站在索菲亚和米洛斯拉夫卡雅家族一边。参与了屠杀纳雷什金娜家族成员及其拥护者,是“5月政变”的积极参与者,并且也是主张以残忍手段对待皇后家族的人。他与彼得实际上是处于势不两立的地位。在1689年彼得与索菲亚的斗争中,他却站到了彼得一边,积极支持彼得亲政,在打败索菲亚公主一方和平定未遂政变中都是出过力的。但在之后,齐克列尔在职务上的晋升速度不像他希望的那么快。他是射击军一个团的团长,取得了“杜马”贵族的官位。后来他被派到遥远的维尔霍图里耶去当地方官。调回莫斯科后,齐克列尔得到的是个又要远离首都的新任命:保卫亚速和建立塔干罗格港。可以想象到,彼得是不信任齐克列尔的,对他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齐克列尔怀恨在心,想要谋害彼得。

他在射击军中培养自己的亲信,拉帮结伙,他在和他有联系的射击军官兵中物色实现这个阴谋的人。在射击军中他寻找对彼得有意见的人。逐渐地在军队中形成了自己的阴谋团伙,他们合计要杀害彼得,他对射击军官兵说:“等皇上从使节政厅出来的时候,你们那时就埋伏起来,伺机干掉他!”

齐克列尔早年娶俄国贵族女子为妻,这时他通过妻子娘家亲戚的关系,结识了一些人物。他专门寻找皇族贵戚、领主贵族中与彼得有政见不和者,很快他与这些人建立起了联系。在对待彼得上取得了一致,他们赞同他的计划,成为他的同谋者。在显贵中,侍臣阿列克谢·索科夫宁、领主马特维·普希金以及他们的亲属都是对沙皇抱着势不两立的态度。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密谋,一定要杀死彼得。他们认为彼得的存在对俄罗斯和他们本人都是灾难。但他们仍相当害怕。一次齐克列尔在和索科夫宁单独谈话时,责备他不该把子女送到国外去:“你看你自己害怕到了什么地步,竟和自己的孩子们分手了!”索科夫宁答道:“不光我一个人如此感到难受啊。”可见,这些阴谋是多么苍白无力呀。

终于,阴谋败露了,有人把阴谋者的消息向沙皇报告了。彼得震怒了,他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他想起“5月政变”时,射击军是如何杀戮他人的,他决不允许重蹈覆辙。于是,他下令逮捕所有参与阴谋者,并且亲自审讯罪犯,严刑拷打他们。审讯结果是,这位射击军的团长要谋杀他,让他7岁的幼子阿历克谢登基,请索菲亚公主重新摄政。因为伊凡沙皇已于1696年逝世。

大怒之后的彼得要残忍对待谋反者,阴谋案的主犯们被判处死刑。彼得亲自制定了极端残暴的死刑仪式。

沙皇认为,早已亡故的伊凡·米洛斯拉夫斯基是齐克列尔阴谋在思想上的鼓舞者。于是从坟墓中挖出这位领主的棺材,放在用猪拉的雪橇上,运到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的刑场,置于断头台下。死刑犯的鲜血像一道道的小溪在米洛斯拉夫斯基的尸骨上流动。第二天,死刑犯的头颅被戳在木楔子上,在莫斯科示众。

彼得残忍对待反叛者,使莫斯科一时弥漫着令人恐怖的气氛。这次未遂刺杀使彼得对内消灭异己采取了残忍的手段,在这之后的几次未遂政变,彼得都采取断然措施,基本上是斩草除根。其中也不排除自己的儿子。政治使彼得变得残忍和无情。但这仍然没有影响彼得出游欧洲。

有领主和射击军参与作案的齐克列尔阴谋案揭发后,对高级使团的筹备工作毫无影响,也改变不了沙皇的主意。彼得委派罗莫丹诺夫斯基公爵和领主季杭·斯特列什涅夫主持国政。

“高级使团”的先遣队于1697年3月2日出发了。经过一段周密紧张的安排,俄罗斯国家从来还没有派遣过如此庞大、如此五花八门的使团出国访问。

弗兰茨·列福尔特任使团的首席大使。给他这样高的地位,是因为他是个外国人,在国外交游广阔,生性活泼,平易近人而又善于交际。

第二大使委派了才华出众的外交家、使节政厅领导人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戈洛文。戈洛文做过多年的外交工作,经验相当丰富,例如,他主持同中国的谈判,于1689年签订了《聂尔庆斯克条约》(即《尼布楚条约》)。这个擅长交际而又好客的人,无论执行什么任务都坚强可靠。英国大使威特沃尔曾报告他的政府说,这位俄国外务领导人“在莫斯科国家的国务人员中享有最慎重最老使者的声望。”戈洛文担任使团的二把手,实际上却是该团真正领导人彼得的命令的执行者。使团的筹备工作,事无巨细全落在戈洛文肩上。

第三大使的职务,彼得任命普罗科菲·波格丹诺维奇·沃兹尼岑担任。他是一个身体肥胖,行动笨拙,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正如外国人对他的形容那样,他“板着一副面孔,架子十足”。他浮沉宦海,30年来,从一个低级外交官员爬到杜马书记的高位。沃兹尼岑曾以使馆人员和紧急使者身份多次去土耳其、波兰、奥地利和威尼斯执行外交使命。他熟悉外交职业的一切奥妙的细节,善于保护俄国的利益,善于在谈判中保留那些不易察觉的东西。

三个大使,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就能对付最复杂的外交活动。波兰国王的大使和他们打过交道后,报告说:“这几位大使都是才智出众的人物,他们非常了解欧洲的现状,待人和蔼可亲。”

使团中有35名留学生,其中1人就是化名为彼得·米哈伊洛夫的沙皇。使团的许多成员都带有仆人。使团的编制预先规定了很大数量的服务人员——从神甫、医生和译员到厨员和士兵,使团的总人数超过250万人。使团的雪橇队浩浩荡荡,达千乘之多。

彼得在使团中处于双重地位:名义上他是出国学海军的数十名留学生队中的一分子,同时,他实际上又是使团领导人。而作为首席大使的列福尔特只起装潢门面的作用。

4月初,使团到达里加,受到隆重欢迎。彼得是第一次离开俄罗斯出国,他贪婪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在一封信里描写他看到的印象说:“在这里我们过得像奴隶一样没有自由,只能远远地望望。这里的生意人穿着长袍,表面上似乎很公道,当我们要卖掉雪橇时,他们却和我们的车夫为了一个戈比又骂娘,又诅咒发誓,可是他们却用3倍的价钱转卖出去。”在外国,有两件事给他留下了不愉快的印象,彼得没有掩饰由此而感到的恼火。一件事与里加行政当局的行为有关。里加行政当局表面上殷勤好客,同时却又无礼地禁止客人们走近该城的要塞工事,哨兵竟以开枪威胁想看个究竟的客人们(包括彼得在内)。彼得说的“只能远远地望望”指的就是这件意外的事。后来沙皇拿里加发生的这件怪事作为口实之一,对占领里夫兰的瑞典宣战。

里加的商人,说的是公平交易,骨子里嗜财如命,他们的这种两重性使沙皇很反感。春天到了,得卖掉雪橇,换上马车,可是,据彼得说,里加的商人乘人之危,极其无耻地大敲使团的竹杠。

俄罗斯远离西欧国家,基本上没有发生资产阶级生产现象,再加上俄国人纯朴率直,使彼得不理解外国世界,里加虽然远离欧洲却比俄罗斯离欧洲近得多。

彼得想办法不让这里人知道,沙皇也隐匿在使团中,但没有成功。使团的人太尊重他了,于是里加人猜想到这个与众不同的人,可能是年轻聪明的沙皇,人们已经猜到了这个,但他们没有确切的证明材料。

沙皇一行又离开可憎的里加。但沙皇仍用化名。这次到了库尔兰公国,他仍然没有公开自己的真名实姓。据同时代人说,使团在米塔瓦也受到了极其隆重而盛大的接待。

米塔瓦的热情好客给彼得留下很深的印象。库尔兰公国的王公贵族对俄国使团欢迎备至。这些贵族又组织了盛大的晚会,这个离欧洲的发展中心地带较远但实际已相当讲究巴黎风范的小公国,全力以赴结交这位来自北边的近邻。这使沙皇相当感动,特别是在里加受到种种不公的礼遇后。

很快他转道来到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就是现在的加里宁格勒。因为在这里沙皇将有一次重要的外事活动。在使团离开前,俄国勃兰登堡公国有外交往来,顺便这次要约见沙皇。这位候选腓特烈三世极力地讨好沙皇,要与这位沙皇彼得结盟,因为勃兰登堡在诸大国之间,日子实在太难过,这次约见是列福尔特安排的。沙皇后来对这次会面每次提起还赞赏有加。

彼得这次是乘船去哥尼斯堡,在他下榻的寓所里,会见了极力寻求俄国友谊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虽然这次会见和谈话都是秘密的。彼得和选帝侯都使用荷兰语交谈,彼得依靠原来学过的一些语言和他断断续续地交谈着,但实际上这次谈话是相当成功的。这次谈话使俄国在出访国家中第一次开始有了收获。这次秘密谈话因为是保密的,所以关于这次会谈的内容也没有记载。但成绩却是显著的。

接着双方开始了正式谈判。正式地谈判是在彼得和勃兰登堡选帝侯的主持下举行的会谈。俄罗斯和勃兰登堡之间很快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致。两国同意要在相同的利益下,共同对付土耳其,而且还要联合其他国家组成反土同盟。双方又进一步研究了反对土耳其、与土耳其开战等诸多细节问题。后来,随着谈判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在对待其他邻国的政策上也发生了变化,双方都认为瑞典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因此,双方缔结了君子协定,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瑞典。在外交方针上,俄罗斯产生了很大变化。俄罗斯把对波罗的海沿岸的领土要求又提到日程上来。彼得沙皇深知,同土耳其的南部战争是长时间的消耗战,而波罗的海的战争,将会给俄国带来巨大的经济贸易,可以很快地与西欧国家联系起来,共同对付瑞典只是俄罗斯外交改变的开始。彼得在政治上也变得日趋成熟。

在去荷兰途中,沙皇会见了勃兰登堡选帝侯的夫人索菲亚·萨尔洛塔和她的母亲。这次会见给这母女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她们的描写中,最有意思的是她们对沙皇的外貌的描写。母亲写道:“沙皇身材高大,容貌英俊,体态挺拔。可惜他除了天生的一切优良品质之外,他的趣味颇不风雅,殊堪惋惜……他对我们说,他亲自参加造船的劳动,还向我们出示双手,硬要我们摸摸他手上干活磨出的老茧。”在另一封信里,这位勃兰登堡选帝侯的岳母评论道:“如果他能受到好一点的教育,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因为他优点甚多,天资极高,可惜受到正规教育太少。”而她的女儿注意到沙皇脸面神经痉挛症发作时的模样儿。她写道:“至于他那难看的脸色,我要说,我在他脸上看到的脸面痉挛症比我想像中的还要难看。他竭力控制它,有时却无能为力。虽然,人们没教会他进食时要讲究卫生,但是我喜欢他的襟怀坦荡、朴实无华,他的一举一动都像在家里一样自然。”索菲亚·莎尔洛塔,这位曾经在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里混过两年,受过法国宫廷生活熏陶的贵妇,看到俄国年轻沙皇彼得进餐时不会用餐巾,感到很奇怪。

这种欧洲贵妇般的宫廷生活与彼得生活相差得太悬殊,彼得生活的俄罗斯相对于欧洲是一片“荒凉”之地,而彼得少年时代与下层人民生活在乡村,整天与少年玩耍,他又喜欢手工艺活儿。不仅在欧洲,就在当时俄罗斯上层社会,这种习惯的人也不多见。但彼得不管这些,他有着执著的性格,只关心他的海军和争夺出海口。

彼得从勃兰登堡选帝侯领地到荷兰途中写的信,只有几封保存下来。其中有给维尼乌斯的几封回信。他们的来往信件,谈的是为俄罗斯的冶金工厂聘请技师的事情。还在彼得出国之前,乌拉尔一带地区就发现了高品位的铁矿石。这种铁矿石可以生产出大量的铁,但俄国苦于缺少提炼出高纯度的铁器,为俄国日渐需求的军工企业服务。主管西伯利亚政务的维尼乌斯奏请沙皇,招聘一批精于建造炼铁炉、铸造大炮、冶炼矿石的专家。维尼乌斯请求沙皇必要时可以给予高薪,也可以封给其爵位。沙皇经常与莫斯科外侨区接触,这些他都可以答应。他又请求可以寻找那些要求到俄罗斯避难的技师。当时荷兰的造船、冶铁业很发达,因此彼得答应在荷兰物色一些“老师傅”。

荷兰是当时欧洲最富裕的国家,原是西班牙殖民地,独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荷兰的造船业和其他工业都很发达。工商业也闻名于世,海上运输业可以称雄于世,很多国家都租借荷兰的船运东西,因此,她素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彼得早已对荷兰仰慕已久。他梦想有一天俄罗斯也一定要有港口,要像荷兰那样繁忙。

彼得8月初到达荷兰,经过短暂停留后,立即动身前往造船中心——萨尔丹。彼得一向喜欢纵马疾驰,这一次他照例抢在使团的前头,而使团到达阿姆斯特丹还有一个星期,生性好动的彼得总是闲不住,特别是他来到这繁华之地,欧洲著名城市。

当时的萨尔丹是世界造船中心。彼得在这里买了套当地船夫的衣服——红色的短上衣,肥腿裤子,锥形毡帽。他参观造船厂,基本上走遍了各大造船厂。这的确开拓了彼得和其随从人员的视野,他十分羡慕荷兰造船厂的规模巨大。船只高大坚固,然后他便去工场干活。去参观锯木厂、磨油风车、精密工具车间。他对一切都感兴趣,提了许多问题,还详细做笔记,在萨尔丹的8天中,彼得甚至还有段萍水相逢的艳遇,其结局是向当地妇女买了套木匠工具。

在这个不大的城市里,他仍想隐姓埋名,却没成功。无论彼得怎样想方设法混在和他穿着一样的红色绒上衣和粗麻布灯笼裤的工匠们当中,一些到过莫斯科的荷兰人还是从他比别人高出一大截的身材上认出了他。这样一来,不单是好奇的萨尔丹人要看看他,而且还有一些荷兰人从外地专程赶来观看俄国沙皇怎样灵巧地驾驶快艇,怎样建造磨房,怎样到有亲属住在莫斯科的萨尔丹人的家里串门,使彼得无时无刻地处于众目睽睽之下。

一位同时代的荷兰人写道:“他随时随地都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好学心,他提出的问题,往往大大地超出他所求教的人们的知识水平。他的细微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理解能力,决不次于他的记忆力。许多人对他干活时的灵巧动作惊叹不已,他干出的活儿有时甚至超过精通本行手艺的匠师。比如,人们传颂着这样一件事:沙皇到了一个造纸厂,仔细观看他感兴趣的一切东西,然后从师傅手里拿过汲取纸浆用的模子,制出同样的合乎标准的纸张,质量不比任何人差。可见彼得像那位勃兰登堡选帝侯岳母形容的那样,他的确天资很高,而且他还好学上进,对手工艺活又特别偏爱,很多年他仍然喜欢动手干点什么,终身乐此不疲。在欧洲游学过程中,他也积极参加学习。”

1697年8月16日,使团一行人来到阿姆斯特丹,和从萨尔丹赶来的沙皇彼得汇合,彼得这次又设计避免别人认出来。因此,他穿上长袍、红衬衣,戴上毡帽,混在二等使团随从人员中。他要在这里学习造船技术,和他的留学生们一起学习。这是此行——欧洲旅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沙皇,他的外交官和留学生们千里跋涉、不辞辛苦就是向荷兰学习。同时,使团在这里又展开了各方面工作。

使团并非处处都取得成功,他最大的成功是安顿好了留学生学习造船的事宜。彼得在这里充分利用到过俄国,会说俄语的尼古拉·威特靖从中帮忙。威特靖是阿姆斯特丹市市长,又是东印度公司的经理之一,此人见多识广,去过很多地方,在俄国住过一段时间,粗通俄语和俄国风俗。当沙皇向他提出要学习造船后,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当时造船的有些技术是保密的。他们把沙皇和他的随从人员安排在东印度公司的造船厂里。一段时间后,公司的经理们吩咐厂里拨出一艘专船,提供给incognito(彼得的化名)来此的大人物,学习造船和装备索具的全部过程。还专门委派了机械师和技师向沙皇及其随从者传授造船技术。无疑这种友好的帮助使俄罗斯的海军和造船业由无到有。

阿姆斯特丹市政当局为使团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荷兰人热情好客使初出国门的彼得很受感动。同时,俄罗斯人的热情奔放的性情也让这个“水手”之国很欢迎。在这之后的日子里,他们和荷兰人相处得越来越融洽。

彼得是个急性子,在初到阿姆斯特丹时,就表示要立即到造船厂,他想学习荷兰的造船技术而孜孜以求的精神让随行的人很感动。但当时已是深夜,彼得坚持要去萨尔丹城去取行李和工具,并把它们送到东印度公司的造船厂里去。人们劝他,夜深了,不要去了,但他不听。只好委派人去取该港的城门钥匙,放下吊桥,让一心只想学习造船的彼得一行出城门。

和沙皇一起学习造船技术的,还有些留学生,这些留学生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贵族子弟或彼得亲近的外国人、平民子弟。他们来欧洲并和彼得在一起有两项任务:一方面是学习先进技术,学习造船技术和船舶管理;另一方面是作为沙皇的亲随人员,保护沙皇。因此这些人有着极特殊的地位,后来大多成为彼得的亲信,有的成为重臣。其中两个就是这样的。他们是缅希科夫和戈洛夫金。

亚历山大·丹尼洛维奇·缅希科夫管理沙皇的财务,出席各种招待会,陪同沙皇参观古迹名胜。

关于缅希科夫的出身,有两种不同说法。第一个说法,是在彼得于1707年6月1日签发的提升缅希科夫为伊若尔特级公爵的公文里提到的。那公文上说,刚刚获新的封号的公爵“出生于立陶宛的望族”,其父曾在近卫军中服役。然而这是不真实的,所有同时代人的著作里无一例外地认为缅希科夫出生于普普通通的平民阶层家庭。其中一个同时代人,彼得手下的车工安德烈·纳尔托夫讲过这样一段轶事:有一次沙皇因为缅希科夫的某种过失而对他大发雷霆,冲着他怒声喊道:“你放明白点,是我破格把你提到比你原来的位置高得多的地位上来的。你给我马上提着你的馅儿饼篮子到兵营里,到大街上去卖吧:卖刚出炉的馅儿饼呀!像你从前干的那样,滚!你不配享受我的宠幸。”缅希科夫居然在街上从卖馅饼的手里抓过一个筐,回到彼得面前。彼得被逗乐了。“你听着,缅希科夫别再游手好闲了,否则你就连卖馅饼的人都不如!”缅希科夫离开沙皇,出去向买主兜售自己的货物;继续喊道:“刚出炉的馅饼谁买呀?”

另一个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加夫里尔·伊万诺维奇·戈洛夫金,是彼得母亲纳塔莉雅·基里洛夫娜·纳雷什金娜皇后的内戚,比彼得年长12岁,因此彼得当政时他在宫廷中占有一席地位——开始是御膳房总管,然后是御前侍臣长。在索菲亚执政时期,特别是在彼得与她进行斗争的日子里,他坚决地站在彼得一边,对彼得一片忠心,因而得到沙皇的信任。

缅希科夫和戈洛夫金后来都功成名就,做了大官,但他们此时正在和沙皇一起在造船厂努力学习,他们在一起朝夕相处。在造船厂的日子过得相当充实,他们都因此而终身得到沙皇彼得的信任。

首先,彼得和他的随从人员学习造船学的理论知识,彼得尽管十分厌烦这种死板的学习,但是这次他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认认真真地学完了理论知识,而且他们还购买了大量书籍,作为回国之后继续学习和造船实践参考。沙皇彼得在学习的同时,积极学习了语言,避免在荷兰教师讲授时语言成为障碍。总之,有利于俄国发展的知识他都有信心去学。

9月9日,在荷兰技师保罗指导下,一艘完全由留学生自己制造的三桅巡洋舰开工兴造。大多数人都十分认真地学习制作。在造船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很多人以前没有接触过造船,学起来并不顺手。但在沙皇认真学习的激励下,造船厂日夜忙碌着。这些留学生们终于造出一艘新船。这时,沙皇和大家在这里已经劳作了将近3个月。他们给这条新船定名为“彼得保罗号。”

并不是所有的留学人员都能全身心投入到造船工作上来。这些贵族过惯安适享乐生活,来异国游历可以使他们高兴,但他们不齿于手工劳作,他们不愿意像辖下农奴一样从事粗壮手工活儿。他们也不想效法沙皇:不讲究吃穿,不追求舒适生活环境,甚至有几个比彼得稍早一点到荷兰的俄国贵族青年,只学会了摆弄罗盘仪,他们一次也没出过海,就想回国去了。彼得听说后十分生气,大骂了他们一通,短时间断了他们回国的念头。慑于沙皇的威力,他们平静了一段。

但这之后,彼得偶然发现留学生中有人私下里议论自己。他们议论说沙皇是一国之君,治理国家,统驭疆土才是沙皇的本分。而沙皇却和工匠一样干活,实在有伤风化,影响了俄国的形象。这些话触怒了彼得,他喜欢干手工艺活儿,更何况是为了俄国建立海军——他梦寐以求的事业。于是,他龙颜大怒,他下令将这些人抓起来带上镣铐,拉出去斩首示众,这是不容置疑的,在俄罗斯本土沙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在行刑前,阿姆斯特丹市长提醒。在荷兰,未经法院审理判决,任何人都不能处以死刑。但沙皇不管这些,他要处决这几个人。后来有人说杀人是要被指控的。阿姆斯特丹市长也提出抗议,终于沙皇收回成命,从轻发落了,把他们流放到边远的殖民地以示惩罚。

留学生造的“彼得保罗号”相当美观、坚固。彼得看着这条船,心里荡漾着成功的喜悦,整个使团都被这种气氛感染着。11月中,这条船终于下水了。学生们也领到了掌握工艺的毕业证书。沙皇的造船师发给彼得的毕业证书说,彼得·米哈伊洛夫是个勤奋而聪明的木工,他已学会各种造船业务,他学过的“船体结构学和绘图学”,已达到了“我们要求能够达到毕业的同等水平”。

库拉金公爵曾有幸目睹了“彼得保罗号”,当时是1705年,这艘船已经建了8年时间了。但这艘船仍然相当坚固,它已经历过了海上激涛骇浪的多次洗礼。航运量始终没有下降,作为来自落后俄罗斯的一批初学者,在技师的指导下,造出这样耐用的船,可为非同小可了。“已数次开往东印度又回到这里”库拉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

安排留学生学习造船进行得很顺利。但出使荷兰的其他任务——招聘外籍专家、争取荷兰对反土战争的援助,进行得不怎么顺利。

为乌拉尔地区各工厂的建设着想,维尼乌斯请彼得务必雇佣一些“炼铁技师”,沙皇对这个请求一直放在心上,可是无论怎么样地努力也未能如愿以偿。俄国请当地市政部门和来自民间的有亲属在俄罗斯的人士帮忙,而且俄国宣布,给技师很高的荣誉和财富,但应聘的实在不多。其中一方面原因是西欧人不愿意到俄国这个落后的地方去,而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技师不懂俄语,很多技术工人的荷兰语实在难以和俄国人交流。

彼得来荷兰的另一个目的是求得援助,富庶的荷兰也许会对俄土战争给予帮助的。俄国同土耳其打仗,同时也是保护欧洲所有基督教国家的利益,反对伊斯兰。历史上伊斯兰国家崛起后,曾对基督教冲击很大,很多基督教国家灭亡了。基督教国家历史上也曾几次组织十字军东侵。土耳其崛起后,经过几百年的兼并战争,领土扩大到欧亚非三洲,到处强行推行伊斯兰教,曾经打败过欧洲联军的进攻,对欧洲经济发展阻碍也很大。因此,俄罗斯和土耳其的战争,是关系到整个欧洲利益的。落后的俄罗斯是难以单独对付土耳其的强大进攻。“谁都知道,没有好几百万卢布和大量的军队,是无法进行这样的战争的”——但这样的看法在荷兰没有引起重视。

俄国使节们同荷兰政府代表会谈了4次,每一次在援助问题上都得到了荷兰方面很有礼貌而又很坚决地拒绝,说是荷兰刚刚结束对法战争,元气大伤,无法提供经济上和多余武器的援助。实际上,荷兰远离土耳其,对荷兰的利益也无关大局,土耳其对欧洲的进攻也到了强弩之末。

在同荷兰的谈判期间,彼得仍在造船厂里干活,彼得对手工劳作太偏爱了。同时他幕后指导着谈判,随时得到使节们同荷兰联省共和国的代表会谈的详细报告。

首席大使列福尔特用蹩脚的俄语这样评论对方在谈判时所持的立场:“他们什么都不想给。”

彼得一面在造船厂干活,一面领导使节们的活动,空下来的时间,他去游览荷兰的名胜古迹,或者夹在留学生里面去参加节日的外交活动、庆祝会或宴会。在阿姆斯特丹,沙皇上剧院观看演出,看欧洲上等人享受的名剧。参观刘易士教授的解剖室。阿姆斯特丹市政当局为使团组织了一次海战演习。荷兰方把指挥这次演习的权利交给了彼得,沙皇在交给他指挥的快艇队的一艘快艇上指挥这次演习。沙皇相当高兴地指挥海上军队,享受到了海上作战的乐趣,这是沙皇首次参与和指挥海军演习。

使团在结束荷兰访问时,荷兰一方邀请彼得参加一次很特别的宴会——观看处死罪犯。按照当时的风尚,执行死刑的程序被认为是一种动人的场面,因此特为上流社会的代表人物建筑了专门的看台。

在荷兰的日子里,沙皇和他的留学生的确学到了很多造船知识,也受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当局的热情款待。但彼得并不满足于在荷兰所学的造船技术。他还想学更深的知识,比如说结构学什么的。当他听说英国人这方面很先进时,便离开荷兰,带着缅希科夫等人来到伦敦。

彼得在16名留学生的陪同下离开荷兰前往英国。他不满足于只学习相当工匠的知识,他想在英国把自己造就成为造船工程师,掌握理论的奥秘。许多年以后,彼得在他亲自为《海军条令》写的前言里,详尽陈述了他这次去英国的目的。

在保罗师傅的指导下,他掌握了“一个优秀木工必须具备的”一切技术。保罗是一个有实际经验、手艺出众的匠师,在他的指导和彼得等人的聪明和勤奋努力下,他们学会了很多东西。可是无论是彼得还是别的荷兰师傅都不懂理论,彼得觉得“非常扫兴:千里迢迢来这里求学,却不能达到希望的终点。”一天有人问彼得:“你为什么这样不高兴?”他向别人说明了自己发愁的原因,当时一个在场的英国人告诉他,在英国“这种船体结构学,以及旁的学科都很完备,短期内就可以学会”。

1698年1月11日,沙皇和他的同伴们,经过一段航行,乘坐快艇在伦敦附近抛锚。

在英国旅居了4个月。在这4个月里,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大开了眼界。当然在这里他大部分时间是研究造船学,他聘了翻译,带领懂英语的留学生,在图书馆借了很多关于造船方面的图书,他大量地汲取着关于造船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他还领着他的留学生参观了英国的造船厂。伦敦的造船业已经后来居上,造船厂的规模宏大,船只星罗棋布,它已成为世界上的航运、造船中心。这些都强烈地震撼着彼得,他下定了回国后要变革的决心。

除了参观各大造船中心,彼得还参观了各个企业。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开始,很多发明创造已经开始出现,为纺织业、印刷业和其他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这里是世界工业中心,资本主义已在这里开始发展,彼得参观的大企业已初具规模,而俄罗斯还处在落后的农奴制,各方面都相当落后。彼得焦虑地思考着变革问题,他要发展俄罗斯,要坚定地走西欧道路。俄国太落后了,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对于彼得来说,保持他的政策连续性已尤为关键,当然,这是后来的事情,但彼得坚定变革和保持政策是不能改变的,哪怕这要用儿子的生命来做代价,后来彼得坚决处决了反对变革的儿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彼得又访问了科学思想中心英国皇家学会,参观牛津大学,几次去格林威治天文台和造币厂。英国是著名的科研中心,云集了世界上当时最有名的各方面的科学专家和研究成果。格林威治天文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有世界上最精密的天文仪器,而且对航海作用极大。英国的造币厂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生产金币美观耐用,远比俄国的流通货币先进得多。这些都需要彼得和他的追随者去效仿。

每参观一个地方,彼得并不满足于听讲解。在著名的钟表师卡特的作坊里,他被制造钟表的技术所吸引,就亲自动手,直到学会装配和拆卸钟表机件的技术为止。

在英国,也像在荷兰一样,彼得仍旧隐姓埋名,但这并不妨碍他广交新朋友,而且还和英国国王举行了几次非正式的会晤。在沙皇所接触的人们中,有很多是相当知名的,其中首屈一指的名人是伊萨克·牛顿,史料没有留下直接证明这两个当时的伟大人物——著名的学者和年青的君王的会见场景,但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牛顿主管该造币厂之时,正是彼得多次访问该厂的时候,彼得还结识了英国著名数学家弗哈森,彼得对这位数学家诚恳地发出邀请,经过谈判,弗哈森同意受聘前往俄国任教,这位数学家后来到俄国后,先在航海学校,后在海军学院授课。

沙皇还结识了著名画家霍特弗里德·克涅勒,这位伦勃朗的弟子,曾给彼得画过一张著名的画像。

这张画像与同时发表的关于沙皇彼得的文章中容貌的描写,相互衬映,相互媲美。那文章写道:“沙皇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身材高大,与其说他稍稍瘦点儿,不如说他微微胖点儿,他的头发浓而短,呈暗褐色,眼睛大而黑,睫毛修长,口型端正,唯下唇颇不美观,他容光焕发,令人望而生敬,我觉得,他两腿太细,与他高大的身躯不甚相称,他的头常常因痉挛的缘故而向右歪。”

彼得还与一些宗教界人士进行了接触,他对宗教的兴趣并不在神学方面,而是对英国宗教权利和世俗权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这时,他脑子里在酝酿着在俄国实行宗教改革,因为彼得的俄罗斯教俗权利分得并不太清楚,教会教条规定也不甚明朗。历史上俄国曾出现了宗教权力无限扩大的时候,阿历克谢沙皇一朝就出现过尼康干政事件,沙皇彼得要进行宗教变革,而且以英国为参照,他要摆脱宗教对自己改革的束缚,果然,在彼得出访归来后,他很快就实行了这种改革。

彼得和他在莫斯科外侨区相识者的亲友取得了联系,这些人大多是商人。彼得不想简单地同他们保持相识关系,他要充分利用这些有钱人。他跟他们进行了提供烟草专卖的谈判。

在彼得之前的俄国,烟草是被视为“渎神的毒草”,吸烟人受到最残酷的处理:割鼻子,挨鞭子。可是烟客的人数却逐渐上升,贵族领主也参与其中,甚至连沙皇本人也抽起烟来。吸烟的人越来越多,变得十分有利可图,彼得宣布烟草由国家专卖。这次访问伦敦,彼得把烟草专卖权售与英国商人。这使英国商人们很兴奋,这是发财的机会。同时,彼得也增加了收入,避免其他中间商的加价盘剥,这是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彼得在英国时,过着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为俄国的事业操劳着。库拉金公爵曾记载过这段时间道:“皇上为正经事忙得不可开交,往往不得不放弃一些娱乐和消遣的活动;尽管有许多异常漂亮的宫廷闺秀想方设法地讨他的欢心。”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寻找情人是件十分平常的事情。而且,彼得年轻英俊,为一国之君,更是得到上流社会闺秀美女的青睐。但沙皇志不在此,他是来学习的,他只是一位“学子”。

沙皇在国外的一举一动,任何一个有趣的细节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一方面,他同荷兰的工匠、商人和水手们相处得很随便,无拘无束,可是另一方面,由于好奇的萨尔丹人常常同他无礼地纠缠不休,他又会表现得非常腼腆和慌乱。

有一天,萨尔丹的居民听到公差敲着铜锣,沿街吆喝:“本市市长获悉,有些顽童竟敢向外国要人投掷石头和秽物,殊感遗憾。现特严令禁止,如再发生类似事件,定予严惩不贷。”这里说的顽童用石头和烂苹果弹射的“要人”,即说得是彼得。生气的彼得有时挥拳相报,有时向人群掷空酒瓶。他要求他的车子多绕几个圈子,以摆脱一些不礼貌的粗俗的看客,这给荷兰政府当局添了许多麻烦。

荷兰政府还特殊地作了安排,满足沙皇提出的要求,比如在他参观名胜古迹时,专门设置一些障碍物,把人群和他隔开。彼得生性好动,但却非常希望避开人们好奇的眼光和粗鲁的动作。

1697年9月末,沙皇来到了海牙,准备以非正式人员身份出席荷兰联省议会议员为高级使团举行的接见会。在使团到达之前,人们把他安置在接见厅相邻的房间里,可是大使们因故未能按时赶到,彼得不等接见,就要走了。这时接见厅里已经聚集着很多议员。彼得要离开这里,就一定要经过接见厅,但他却不想见议员。因此,他要求在他经过大厅时,所有的议员都要站起来把背朝着他。但议员们并不完全答应,谈判结果,议员们同意全体起立,表示敬意,但拒绝把背朝着沙皇,要对沙皇行“注目礼”。彼得变得胆怯和腼腆,非常希望避开人们好奇的眼光,彼得终于想出了一个避免好奇眼光的办法:他不戴假发,用它遮住面孔,逃出了接见厅。

另一个当时人记下的细节是沙皇访问伦敦议会时,断然拒绝到会议厅里去,却跑到议会的屋顶上,隔着天窗观看议会开会的情景。一位外交官评述道:“这是授人以口实,这些人说是看见了世界上最稀罕的事:国王坐在王位上,皇帝(美国人称他为俄国皇帝)站在屋顶上。”他从屋顶听国王和贵族的谈话。一边听,彼得一边对同伴说:“听一听臣民公开讲话,这样能够反映真实情况,我们该学习英国人这一点。”

彼得英国之行有收获。知识、见识增长都很大。他开玩笑地说:“如果不来英国,我可能一辈子只会当木匠。”离开英国时,英王威廉三世送给了沙皇一艘快艇——沙皇曾在英国海域上驾驶过的“皇家交通”号。作为国赠,沙皇的礼物是一颗用皱巴巴的破纸包着的未经加工的大钻石。

1698年4月彼得离开英国,折返荷兰,在这里他得到了一个比一个坏的消息。

3月里,由亚速调驻西部边境的4个射击军团起火。前面已叙述,这些射击军是充满怒气的,而且沙皇下令,他们的家属也随军调往克里米亚汗国的边境。175名射击军官兵哗变而到莫斯科告状。诉说他们勤务太重,领不到薪饷,以致“揭不开锅”的惨状。射击军长时间来与沙皇彼得不和,这支部队曾给彼得的少年时代留下很悲痛的回忆,因此彼得对射击军是提防的。这时射击军进京却会引起其他反应,这个事件在政府里也引起了一片惊慌,同时有人说莫斯科也有反对彼得的人蠢蠢欲动。这时正值春讯,沙皇同莫斯科久无音信,因此张皇失措的情绪更加深一层。首都关于彼得已死的谣传越来越盛。

因为那时交通十分不便,邮递也非常缓慢。收信人收到信件常常在发信人发信后很长时间才收到,而那时,信里面谈到的事情,可能已经圆满解决,或者有了不祥的结局,收信人已经无能为力。这一次情况也是如此。

这次政府圆满地处理它与射击军之间的矛盾冲突。首先调动军队紧急布防。然后又出动军队严密注意京城一些王公贵族的动向。同时补发了欠下射击军的军饷。被安抚的射击军回到了驻地。

这次彼得访问过英国后,又来到了维也纳,之后又去了波兰,与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订立了共同对付瑞典的盟约,这里就不详述了。

彼得将近一年半的欧洲之行结束了。访问了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学习欧洲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参观了许多大型工厂,增长了身为落后的俄罗斯国君的见识,使他坚定了要变革的决心。

同类推荐
  • 在炼金术之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

    在炼金术之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

    化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自然学科,在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进步。《在炼金术之后》为诺贝尔奖获得者100年图说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以诺贝尔奖的颁奖时间为主线,将历届化学奖获得者的成长历程、生活情感、科学研究过程与贡献等多方面内容有机地融合和真实地再现。本书文字内容丰富、理论及实验阐述详尽。图文相得益彰,并附有化学及相关知识索引,以方便读者检索。
  •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本书综合大量曾国藩遗留的著述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思想及实践经历,以及他同他所依托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政治观点、治军方略、学问之道、文学创作、教育思想、外交思想等诸多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剖析曾国藩其人,探讨分析了他对中国近代文化的深远影响,并在最后附录了130年来人们对曾国藩的研究评述,力图让世人对曾国藩有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与客观的评价。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李自成第一卷:潼关南原大战

    李自成第一卷:潼关南原大战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
热门推荐
  • 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本书左栏《三国演义》底本为中华书局版《三国演义》。该书点评者李国文先生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人生感悟对《三国演义》进行评点,每章章前有引语、章后有总结,对全章进行提纲挈领地评述。随文点评,既有对字句文的解析,也有作者精彩的议论,更有对思想、社会、人生、现实诸多方面的品评。
  • 英雄联盟之雄途霸业

    英雄联盟之雄途霸业

    战,也是败!不战,也是败!初恋背叛,不怕!——当年的竞技之神,如今再次背起行囊,走上归来的路!
  • 萨满大巫医

    萨满大巫医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变化的磁场能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能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电磁波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旷大海利用自己电子知识,结合比蒙异世的特有规则,制造了一只能够改变法术效果的增幅手套,于是旷大海从一个一无是处的冒牌巫医摇身一变成了神庙萨满。紧接着各种奇妙、惊奇的际遇纷沓而至……“这个世界根本就是为我而创造的。”——旷大海厚颜无耻的说道。
  • 尖叫宠物店3:不眠之夜的奇妙怪谈

    尖叫宠物店3:不眠之夜的奇妙怪谈

    令人生惧的黑暗实验室,秘奇探险队的五个小伙伴被迫分开,进入到不同的密室之中。 轻音兔、魔块艾瑞、鲨冰骨龙、火龙赤果……恶魔轮番现身。被封锁在实验室之中的人,将面临他们人生最大的挑战——与自己即将生死相依的宠物战斗,征服它们,获得自由!这是一个真实的还是虚假的世界?在恐怖的密室之中,邓杰克能否找出真相、挖出灾难背后的幕后黑手?他遥远世界另一头的小朋友们,都还好吗?
  • 重生皇妻:公主千千岁

    重生皇妻:公主千千岁

    她是齐国的长公主,被人设计,丢了江山,灭了骨血,三尺白绫绝了所有情缘。再醒来,眼中锋芒尽显,与同遭陷害的假宦官联手,深宫之中步步为营。原以为只是相互利用,谁知道却剪不断理还乱。他坐拥天下,散尽六宫,她脚底打滑,欲偷偷溜走。“女人,你还能跑得掉么?”
  • 法师圣血

    法师圣血

    一个幻术师说道“怎么没有办法让他进入我的幻术之中,什么?,他体内流着血龙血液,难怪呢?“一个亡灵法师哈哈大笑道“一个拥有血龙血质的人?,他可是我的同道中人。“一个刺客说道“什么,他体内流着血龙血液,那么,那这次刺杀任务可是要加钱。“一个占卜师说道“艾米科恩帝国将要灭亡了,最后能够推翻那个残暴帝国统治者的,是一个流着龙血的少年。”血龙说道“哼,体内流着我的血液的人,必须要杀死我,得到体内的魔核,要不然,哼哼,他便将会成为我的傀儡。一个拥有异种体质的穿越少年,在充满各种职业的大陆中,到底会做出多少件让人们惊讶的事情?Ps:新书期间,急需大家的推荐票,票,票,票,票
  • 皇后养成记

    皇后养成记

    身为大周兴平郡王嫡子的林佳,生在绮罗丛中,却因生母早逝饱经磨难。在最难堪最压抑的时候,十六岁的林佳遇到了十四岁的玉栀。最初林佳只是把玉栀当成一个侍候得好用得顺手的丫鬟,可是经过多年的互相搀扶互相陪伴,感情在不经意间产生,等林佳意识到,他已经深陷其中。林佳深谋远虑步步为营,最终与玉栀携手走到了人生顶峰,令玉栀成了大周王朝最尊贵的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禽难自禁

    禽难自禁

    某只对她说:我不介意你喜欢他,因为我终会让他成为过去时!醉酒那夜,她以为自己和乔二,最后却发现,居然是乔大。这可怎么是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另方面这种理想的社会道德又通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出来,是两者的统一,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理想与道德修养》写得很好哦,快点买一本来看看吧。
  • 邪王假寐:盖以诱妻

    邪王假寐:盖以诱妻

    初见,只是为了她手中的银子。没有再见,只有永见。某男单手撑着头靠在床上,紧皱眉头,某女小心翼翼地靠过去,正要试他有没有发烧,某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某女扑倒,黑夜中某男的嘴角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