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打开语言世界的大门,语文是打开文字宝库的钥匙。带上发现的眼睛,原来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有语文,处处有文字。语文就在身边。
耳目一新
好的店名、广告,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增加了趣味性和幽默性,使商品更具有魅力:浦江制袜企业—百炼集团,这个名字一下子就让人想到于谦的《石灰吟》,“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显得牢固而精致;浦江“哎呀呀”饰品店,听着这个新颖的名字,就叫人跃跃欲试,仿佛里面有能让你“哎呀呀”大叫的饰品呢!有的广告则更加入心入眼入口,让人感到很贴心:“沟通从心开始”—中国移动;“我不认识你,但我得谢谢你!”—义务献血;“关注出生人口素质,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计划生育。好的广告既有独创性又符合产品的形象特征,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误人子弟
随意改动成语不但不利于语言健康文明的发展,而且会误导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某种涂料广告的好色之“涂”;某品牌痔疮药广告的有“痔”无恐;某自行车广告的乐在“骑”中;某热水器广告的随心所“浴”;某烧鸡广告的“鸡”不可失……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真是个文字危机,什么“咳”不容缓,什么天“尝”地“酒”,还有什么无所“胃”惧!当他们习惯于错误的成语和字眼后,就会误认为成语本来就是这样,理直气壮地犯错。由此可见,如果真的让“改动成语”这么继续下去,就会导致文字的混乱,会让文字朝一个很不好的方向发展,造成汉字不规范化,向青少年传送更多的不良信息。
文化倒退
以上的两个方面,都还是较易加强和改正的。但在街头小巷粘贴的广告上、满地的广告纸上,甚至于一些小公司的宣传牌上,都有别字的影子,它是文字的恶魔,犯着比“改动成语”更大的罪过:某快餐店门口写着“大排挡”;某家具店的广告打成了“家俱”;鸡蛋写成“鸡旦”;啤酒写作“啤洒”等。可以看出,错别字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我们应该彻底杜绝它!
汉字的使用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教育息息相关,只有我们手拉手,共同努力,才能守护住语文那片纯洁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