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9300000022

第22章 《马丁·伊登》:取材于作者经历的自传文学

〔美国〕杰克·伦敦

“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1876~1916年),美国作家。生于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他的家境贫寒,一直生活在困苦之中。他自己曾这样写道:“从我9岁那年起,除了在学校度过的岁月外(就连上学也是靠我艰苦劳动的所得支付的),生活十分艰辛,没有一个是正经职业,全都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做过报童、工人和水手,当过劫取牡蛎的蚝贼,一度曾沦为流浪汉,也曾加入过到阿拉斯加淘金的行列。他一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喜欢读书,除了挣钱养家糊口以外,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1900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狼的儿子》出版,获得了评论界的普遍赞赏。他对于冒险、航海、旅行、探险的生活是那样的熟悉,以至于他的优秀作品也都是这类题材的故事:《野性的呼唤》(1903),《海狼》(1904),《白牙》(1906),《热爱生命》(1906),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以及自传体小说《约翰·巴利科恩》(1913)。杰克·伦敦还热心于工人运动和社会活动,发表过社会特写《深渊中的人们》(1903),论文集《阶级的战争》(1905),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

“背景介绍”

本书成书于1909年,是杰克·伦敦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取材于作者本人早年的经历和成名历程,具有半自传性质。杰克·伦敦早年的生活非常艰辛,他是一个私生子,自幼在贫民区摸爬滚打。童年时除在校上课的时间外,其他时间都在为生活和学费四处辛劳奔波。他早、晚卖报,周六帮人卸货车,周日到游乐场打工。14岁就辍学到罐头厂当童工,15岁时以做夜盗(夜间抢劫养殖场,白天把偷来的牡蛎拿到市场上去卖)为生,以后还做过渔巡队警察、水手、流浪汉,去阿拉斯加淘过金。在艰难的生存考验中,他信奉“适者生存”的道理,以超人的毅力疯狂自学,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希望有朝一日能摆脱体力劳动的谋生方式。他就像《马丁·伊登》中的马丁一样把辛苦挣来的钱都换成了邮票,把写成的堆积如山的文稿四处寄发。他最终获得了成功,他那些描写人与自然搏斗的作品如《热爱生命》、《荒野的呼唤》(又译为《野性的呼唤》)、《白牙》等读后令人热血沸腾,至今脍炙人口。《马丁·伊登》描写了穷水手马丁奋斗、成名、幻灭的一生,许多评论家认为它代表了杰克·伦敦的最高文学成就。

“内容概述”

船员马丁·伊登解救了素不相识的阿瑟。几天后,阿瑟请马丁到他家,一方面为了致谢,另一方面是想让家里人见识见识什么是“粗野的人”。

初次踏进上流社会家庭,马丁确实显得粗鲁而笨拙。他深深地迷恋上阿瑟的姐姐露丝,她那美丽的蓝眼睛和一头浓密的金发让他如痴如醉。比他大3岁的露丝生性冷淡,从未尝过爱情的滋味,马丁那异样的粗犷却也拨动了她的心弦。

此后,马丁常到露丝家作客。他清醒地意识到穷水手与阔小姐之间的距离,他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来填平这条鸿沟。他计划先从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做起,于是拼命看书,露丝也从旁指点,并鼓励他考高中,然后找个正经的工作。但马丁却深深地迷恋上了文学,过去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与生俱来的想像力使他对文学作品有极高的领悟力。

马丁没如露丝所愿考上高中,而沉入了对文学的追求之中,一心想成为作家。他的进步很快,却又遇到各种打击。首先,露丝就不赞成他走这条路,马丁的亲戚也坚决反对;而马丁寄出的稿件,邮费花了不少,却无一被录用。他的钱用光了,为了挣钱糊口,只得去当洗衣匠,每天10多个小时的劳动使他精疲力竭。

马丁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强烈地吸引了露丝,她真的爱上他了。露丝与马丁的恋情很快被露丝的母亲莫尔斯太太发现,她十分惊慌。她原只想利用马丁的热情来改变女儿冷若冰霜的性情,不料弄巧成拙,莫尔斯先生认为只能想法慢慢拆散他俩。

马丁为节省开销,搬出姐姐家,租了一间廉价的小屋继续写作。但他寄出的稿子仍旧不断被退回。钱越来越少,他有时甚至只能饿着肚子写作。但无论多么艰难,他从不打算放弃自己的理想。

他周围的亲友无一支持他。他的姐夫与妹夫都鄙夷地认为他是不愿干活的懒汉。街上的小孩见他衣衫褴褛,也叫他流浪汉、小瘪三。露丝也改变了态度,劝他放弃写作,去找一个安定的工作。只有他的房东、拖着7个孩子的穷寡妇玛丽亚感动于他的执着,经常接济他。

刊物上偶尔也开始刊发马丁的作品。但稿酬极低,还经常拖欠,有时他不得不以暴力讨回稿费。马丁在学习与写作中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渐渐有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想。一天,他在露丝家的饭桌上驳斥了勃朗伦法官对斯宾塞的浅薄攻击,触怒了莫尔斯夫妇,也让露丝深感不安。

莫尔斯太太为了拆散露丝与马丁,请了许多所谓的青年才俊前来作客。马丁认为除勃力森堡外,其他人都是庸俗浅薄之徒。社会主义者勃力森堡思想敏锐,才华横溢,他与马丁一见如故,并带他去参加社会党人的集会。但马丁信奉斯宾塞的不可知论,他与工人们发生争论,一记者误认为他是社会党头子,误发消息,马丁瞬时声名狼藉。露丝在父母的逼迫下,也由于自己对马丁的失望而斩断了两人的关系。

爱情结束了,好友勃力森堡也自杀了,马丁感到空虚而孤独。就在此时,他的作品却交上好运,一一发表,金钱滚滚而来,马丁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而他却感到了厌倦。

过去瞧不起他的莫尔斯夫妇等人都来奉承他。露丝也在母亲的怂恿下恳求与他重归于好,遭到了马丁的拒绝:他看透了这虚伪的一切。他把钱留给洗衣匠朋友乔、房东玛丽亚和自己的姐妹,然后在极端空虚绝望中跳海自杀了。

“欣赏与评析”

在许多评论家看来,这部具有半自传性质的《马丁·伊登》代表着杰克·伦敦的最高文学成就。

有关这部书的主题曾引起许多争论。杰克·伦敦的写作初衷本是攻击“个人主义”,评论界却认为该书是为“个人主义”作辩护,而普通读者则视马丁·伊登为“个人奋斗”的楷模。

不幸的是,成功之时便是梦醒之时,更是理想破灭之时。《马丁·伊登》也是最早表现“美国梦”幻灭的作品,后来许多以此为主题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这部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马丁·伊登》是一部十分严肃的作品。其中含有大量的个人性、主观性的东西。显露出少有的直率与真诚,尽管有时觉得它言辞激烈、咄咄逼人、粗糙草率,但那种坦露的真诚有时比细腻的技巧更为有力,更能打动人心。事实证明,《马丁·伊登》确是一部超越了时代的优秀作品。

同类推荐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人民文学》十七年

    《人民文学》十七年

    本书以回首前尘、发掘原貌的学理姿态,论证了一个刊物如何折射了一个时代,述析了前辈文学编者们在被动坚守与主动探索过程中的种种艰辛,总结了活生生的当代文学史中成功的与不成功的经验。
  •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这个世间,无论是否亲人,有爱,便不会寂寞。谢谢命运赐我们不相尽同的忧喜哀乐,谢谢于千万年间千万人间千万种相遇之间的这一场遇见……书中融合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对当下都市女白领们的小资情调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知己般倾听她们的心声,闺密般大慰这批女人的情愁之苦。这些情感和执着,如静静的花溪潺潺,温润着我们在劳碌生活中日益冷漠的心,亦如花香洇染,如片云微度,走过成长的迷茫,有一种感动和感悟悄悄落在心间,分明清晰。
  • 国家日记

    国家日记

    本书包括《重犯押向西部》、《中国反恐怖揭秘》、《共和国告急》、《中国第一农民市场》四个故事。
  • 王汶石文集(第四卷)

    王汶石文集(第四卷)

    本书收有中篇小说《阿爸的愤怒》、《黑凤》;剧本《边境上》、《复仇》和诗词《毕业歌》、《太阳一出满山红》、《黄河恋》、《有我后来人》等。
热门推荐
  • 雨过下雪

    雨过下雪

    木三,一个不三不四的人。意外的得到了一个很强大的异能.....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人们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做成一些事情,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办事要像厨师烧菜一样,掌握火候,要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因人而变,才能把事情办好。若办事太死,太乱,到头来,只会将本该成功的事在片刻之间化为乌有。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说话和办事的“度”。这个“度”就是恰到好处。在倾听与响应、幽默与玩笑、赞美与批评、拒绝与答复、说服与劝导、辩解与圆场、问话与答话中,掌握了这个度,你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自然也就到水到渠成。
  • 军事家成长故事

    军事家成长故事

    编者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信孩子们会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该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遴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读这些军事家的故事,依循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名人”的桂冠就有可能在前面。
  • 情定魔都

    情定魔都

    每个来到魔都打拼的年轻人,在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也许都是怀揣梦想的,但是现实总是会给还在梦中的人一记响亮的重拳,我们要面对的跟我们所想象的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有人选择抱怨,有人选择默默奋斗,我们总是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只要我们努力。而且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我们却是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在前进,过程中的欢笑和泪水都会成为我们日后回味的美好回忆。
  • 真历史在民间

    真历史在民间

    此书是作家梁晓声第一本以民间视角解读国家历史的著作!讲述历史的同时针砭当下。书中更是首次曝光梁晓声若干“颇经坎坷”、“不易见到”的名篇!再改革又成热门词,哪些改革的“硬骨头”要碰?2014新时局如何?两会后,政协委员梁晓声有话要说。忘记历史,容易重犯错误。到底有没有一个成功的中国模式?新中国成立这些年,我们为何过的如此沉重?传统文化的回归动力与空间在哪里?古城与小镇能拯救中国吗?对颇受国人关注的梁晓声来说,历史的感受和现实的思考是融为一体的。
  • 世界军事百科之海战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海战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夙缘》

    《夙缘》

    神秘的图书馆。无谓的挣扎,一切都已注定,注定的缘分,注定的悲剧,注定的结局。时间的暂停,空间的封锁;时间的穿梭,空间的跳跃……问明月阴晴圆缺?你是否也在等待?用一生缘分等待……
  • 御天武帝

    御天武帝

    大道无形,大道无情。少年楚岩,怀一颗赤子之心,为心中所梦不惜踏破山河,破灭三千世界,终成一代御天武帝。
  • 仙凡战歌

    仙凡战歌

    凡人顺命随缘,修士逆世掌缘;一个从陵园中走出的少年,与天争命,与地争魂,与红尘争美人!这里,妖仙魔神共舞,蛮鬼巫灵齐聚,有花食神,有兽吞天,有山化妖,有海封魔……他逆命如妖,绝意化魔,狂念欲仙,历千劫万险,纵红尘百变;执魔念,化妖躯,敢以鲜血葬万古;一个盛世,一介凡躯,演绎一曲由凡化仙的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