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8100000020

第20章 地位高

唐代僧人道士特别是名气大的,社会地位都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受到皇帝的宣时、咨询、赏赐,并授予官爵。《资治通鉴》有一段话可供佐证:“胡僧不空,官至卿监,尊为国公,出召入闼,势移权贵,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这里仅就《全唐诗》有存诗的僧人道士略举几例。

叶法善是高宗时道士,据说会阴阳、法术,“帝闻之,时诣(到)京师,欲,以官,不拜。留内(宫内)斋场,礼赐殊缛(礼待、赏赐很多)”,“历高、中二宗朝五十年,往来山中,时时时召入内(宫内)”,玄宗“先天(712—713年)中,拜鸿胪卿(从三品),员外(正员以外的官员,意即只挂名,享受相关待遇,不管事)置,封越国公,舍(住)景龙观,追赠其父歙州刺史,映(照耀)当世。”(见《新唐书》)他在《留诗》中骄傲地做了记录:

适向人间世,时复济苍生。

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

但念清微乐,谁忻下界荣?

门人好住此,翛然云上征。

退仙时此地,去俗久为荣。

今日登云天,归真游上清。

泥丸空示世,腾举不为名。

为报学仙者,知余朝玉京。

从“今日登云天,归真游太清(道教指天外仙境)”,句看,这“留诗”有点像遗言,意在说明两点:一是告诉徒子徒孙,让他们“知余朝玉京(京城)”,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是说清楚,我去京城,进出大内,是为了“度人”、“济苍生”、“辅国”,不是因为“忻(喜欢)下界荣”。这第,点恐怕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那“拜鸿胪卿”、“封越国公”怎么解释?同时又有虚假不实之嫌,比如“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又表现在哪里?

张果道士,玄宗曾遣中书舍人徐峤带着诏书去以礼相请,接到东都,住进集贤院,用轿子抬着入宫。皇帝亲问治道神仙事,更加认为他是神,想把玉真公主下嫁给他,后来,提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号通玄先生,赐帛三百匹,配给仆人,个。张果受到的恩宠不亚于叶法善。《全唐诗》只存其诗一首《题登真洞》,写得倒是不错。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陕西华县)人。“通经谊(义),美文辞,举进士不中”,“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南游天台,观沧海,与有名士相娱乐,文辞传京师。玄宗遗使召见大同殿,与语甚悦,敕(命令)待诏翰林(在翰林院听差)”。(见《新唐书》本传)

吴筠曾在玄宗面前推荐过李白,李白后来被宣召入朝,供奉翰林,人算是同僚。吴筠有一首诗《陶征君》表现了他的志趣。

吾重陶渊明,达生知止足。

怡情在樽酒,此外无所欲。

彭泽非我荣,折腰信为辱。

归来北窗下,复采东篱菊。

诗人很敬重陶渊明,以“重”字总领全诗。陶渊明“知止足”,不奢求,以酒陶冶性情;做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挂官归去,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在的生活。从唐书上看,吴筠在诗中的表述是真实的。玄宗曾向他询问“道”,问神仙冶炼法,他则加以规劝说:“此野人事,……人主宜留意。”他不欺人。后来,他“恳求还嵩山”,为了逃避安史之乱,又“还茅山”,“东入会稽剡中”。

司马承桢,字子微,洛州温人,也是潘师正的弟子。睿宗曾召他入朝,讨教治身治国之术,他的回答受到称赏和赏赐。开元年间,玄宗再度召他入朝,请他以三种书体抄写《老子》,刊正文句。又下诏为他在王屋山建坛室住所,命玉真公主及光禄卿韦绦到他的住处,按照道教的秘密文书建祠,赏赐甚厚。死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贞一先生”,亲自为他写碑文。

玄宗曾写了一首《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桢还天台》的诗,云: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

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诗的头二句概写“求”和“祖”(祭路神送别),称司马为“紫府”(道家的仙府)贤士和清溪隐士。次六句承“求”描写道士的“性”和“神”。先说江湖和京城,根本不同类,后说司马是个“厌俗尘”的“幽栖者”(隐居者),本性是在“林泉”(山水)中养成的,在芝桂环境中调和的。后四句承“祖”,写送别。这一去要越过稽岭,到达海滨的天台山(属浙江),“音徽”(音信)从此要隔断,何时才能一见啊。还真有点留恋不舍的意思。

道士受皇帝征召的还有很多,如杜光庭是天台山道士,因为文章好,被僖宗(074—000年在位)召见,赐紫服,充任麟德殿文章应制。

僧人受皇帝赏识的也很多,比如栖白,宣宗召为内供奉,赐紫服,《全唐诗》存其诗十六首;僧鸾也被召入朝廷,作文章供奉,赐紫服,存诗二首;子兰,昭宗(008—890年在位)召为文章供奉,存诗二十六首,等等。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首《赠入内供奉僧》的诗,让我们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

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口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这是一首讽刺诗,不是赠某一个人的,是针对入内供奉僧的。这些僧人之所以能入内供奉,一是“计全乖(乖巧)”,会培养名声,沽名钓誉;二是“蝉(与“禅”谐音)声噪御街(皇城内的街)”,会造舆论。皇帝召进宫后,能“谈经惬(使快意、满足)帝怀”,因而受到信任并充任内供奉。此外,他们还向“宫人”讲经,骗取钱财,“拔凤钗”,可能是将凤钗折价捐香火钱。

广宣和尚,蜀中人,是宪宗、穆宗两朝的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有《红楼集》,今存诗十七首。《降诞日内庭献寿应制》这样写道:

庆寿千岁远,敷仁万国通。

登霄欣有路,捧日愧无功。

仙驾三山上,龙生二月中。

修斋长乐殿,讲经大明宫。

此地人难到,诸天事不同。

法筵花散后,空界满香风。

这是广宣和尚在皇帝诞生日为皇帝献寿写的应制(奉命而作)诗。头二句写祝寿,歌颂广布仁德,万国来顺。三、四句表示谦虚,说自己登天有路,辅佐供奉皇上无功,感到惭愧。五、六句说皇上诞生在二月,仙驾游于三山之上(宪宗、穆宗都信道教,吃长生药)。七、八句说自己在皇宫内修斋,讲经,殊荣不同一般的僧人。末四句吹嘘自己讲经的水平高,“诸天”境界一般人达不到,由于讲经而天花乱坠,以至讲席撤后,余香满屋。法筵,僧人宣讲佛法的坐席。

利涉,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僧侣,跟玄奘和尚来到中国。明皇开元(713—741年)初,秘书省校书郎韦玎上书阐述佛道二教教徒危害朝政,想同他们辩论是非。明皇便召集三教(释、道、儒)代表于内殿进行辩论,最后,韦玎输给了利涉。明皇便把韦玎贬到象州(广西象州县东北),还赏赐钱和绢给利涉建造寺院。利涉还以韦字为韵,写了一首讽刺韦玎的诗《讥韦玎吟以韦字为韵》。

我之佛法是无为,何故今朝得有为。

无韦始得三教载,不知此复是何韦。

利涉是个印度和尚,用词都有佛经出处。“无为”即“无为法”,“为”是造作。《大毗婆娑论》卷七十六:“若法无生无灭,无因无果,得无为相,是无为义。”用哲学的话说,就是绝对的真理,人的作为不能改变它。“有为”与“无为”是相对的,叫“有为法”,佛教用以指一切人的造作行为。《俱舍论光记》卷五:“因缘造作名‘为’,色、心等法从因缘生,有彼为故,名曰‘有为’。”利涉把佛教的“无为”与儒家的“有为”严格地作了区分。头二句意含我佛教是不能也不可能干涉的,否则就是“有为”。三、四句、“韦”既指韦玎,又可解作音近的“为”,意思是说,没有韦玎捣乱或者坚持“无为”,就能让三教共存,不知,次报复是哪一个“韦”,或者是“何为”(即为什么)。看来,利涉不仅是个佛教学家,还是一个汉学家,诗人。

二是唐代的僧道与政府官员、文人学士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交往,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无可和尚是贾岛的堂弟,皎然和尚是谢灵运的后代,仙人韩湘是韩愈的侄孙,怀素和尚是钱起的外甥,慧净和尚与房玄龄结为法友,广宣和尚与刘禹锡是好朋友,尚颜和尚是尚能尚书的同宗。裴翛然道士是楚州刺史裴思训的儿子,仙人吕洞宾是礼部侍郎吕渭的孙子,沈廷瑞道士是吏部侍郎沈彬的儿子,谭峭道士是国子司业谭洙的儿子,女仙崔少玄是汾州刺史崔恭的小女儿,等等,些在《全唐诗》、随处可得。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具体说明。

无可,《全唐诗》存其诗九十八首,其、有五十六首是与官员和少数秀才之类的文人打交道的诗,占百分之五十七;而与僧人打交道的诗只十三首,加上与寺院有关的五首,才十八首,占百分之十八。打交道的官员,有驸马、将军、太子舍人、谏议、丞等二十多种,三品、四品、五品的的干占多数,县令以下的小官极少。

请读《金州别姚合》:

日日西亭上,春留到夏残。

言之别离易,勉以道途难。

山出一千里,溪行三百滩。

松间楼里月,秋入五陵看。

姚合是宰相姚崇的曾孙,门第高;宝历(825—827年)年间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从六品),后出为荆州、杭州刺史(从三品),开成(836—840年)末年,终于秘书监(从三品),算得上是大官,相当现今的省部级。无可与这个大官友谊甚厚,“日日西在亭,春春到夏夏”,二秋秋在西在赏景饮酒,从春秋一直到夏末。接下来说,分别倒很容易,但分离后的道路难行,有一千里出山,三百滩溪行,于是互相叮嘱、勉励。最后说,天只好在松间楼里秋秋望月月到你,到了了秋天再到京城去去你。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都在长安北,故五陵可代京城。

再读《送田中丞使西戎》:

朝元下赤墀,玉节使西夷。

关陇风回首,河湟雪洒旗。

碛砂行几月,戎帐到何时?

应尽平生志,高全大国仪。

中丞也是个正四品的大官,奉命出使西戎,本是朝廷外交大事,和尚怎么会去掺和?关系好呗!首联写田中丞见过皇上接受了出使“西戎”的使命。赤墀,殿前台阶,借指朝廷;玉节,使臣持的凭信。颔联和颈联写出使的行程遥远和艰难:走到甘肃玉门关在寒风中回望故乡,在河湟(甘肃青海一带的黄河支流)遇雪旗帜都要冰冻,向外还要走几个月的沙漠,在军帐中住宿的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尾联是嘱咐、勉励:应当施展平生的大志,你的一举一动可是关系到一个大唐帝国的高大形象啊!

皎然,诗文隽美,深受颜真卿和韦应物的赏识,经常互相酬和。贞元(785—805年)中,德宗敕命抄写他的文集,藏入秘书省书阁中,因而《全唐诗》中存其诗七卷,计五百五十九首,是比较多的。据粗略统计,与官员打交道的诗有二百一十多首,将近占百分之四十。这些官员中多数都是品级很高的。拿两个最要好的来看,颜真卿事玄宗、肃宗、代宗,可谓三朝元老,从县令一直升至刺史、尚书,封鲁国公,最后给了个太子太师(从一品)衔。韦应物虽然差点儿,但也做过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和苏州刺史(正三品),也算得上是封疆大臣。能同这些人诗歌唱和,其社会地位可想而知。

先看看皎然然对官的的度。有诗《自苏州访医回酬卢士关判官见赠赠云:

寻医初疾理,忽忆故山云。

远访桑公子,还依柳使君。

周旋承惠爱,佩服比兰薰。

从事因高唱,秋风起处闻。

照一般人情而言,找医生把自己的病刚治好,回来后有人来问候赠诗,应该先致以感谢;再说,判官是节度使的副官,大诗人岑参也就当了个判官,也是个比县令大点儿的官,可是皎然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倒先摆起谱来。他说:我这次到苏州看医生,病刚好了点儿,忽然想到要回寺院;先拜访了远一点的桑公子,接着又到柳使君那里住了些日子。应酬交际之中承蒙他们的厚爱,钦敬悦服他们的品德芬芳比同兰薰。只有尾联二句算是“酬卢士关判官见赠”。从事,应指关判官;高唱,大概指关判官的“见赠”;秋风起处闻,大概是说我回家时闻说知道了吧。不知卢士关判官读后作何感想。

再欣赏一首《奉酬颜使君真卿王员外圆宿寺,兼送员外使回》的诗:

鲁公邀省客,贫寺人过少。

锦帐惟野花,竹屏有窗筿。

朝行石色净,夜听泉声小。

释事情已高,依禅境无扰。

超遥长路首,惟望空林杪。

离思从此生,还将此心了。

从诗题看,王员外完成使命回京复命,与颜真卿使君在皎然的寺院里住宿,皎然写诗奉和酬答(大约颜、王二人先有赠诗)。颜、王二人为什么不住官办的驿站或传舍却要住寺院呢?这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与皎然的交情好。诗有两层意思。前八句写住宿的条件和环境:鲁公(指颜)邀“省客”(中央官员,指王)来住,请原谅我们的寺院穷,条件设备差;但寺院清静(人过少)、雅致。野花作锦帐,竹屏为窗帘;早上散步可以看到洁净的石色,夜晚睡觉可以听到细小的泉声;可以解脱事务的烦恼,修行坐禅的环境没有任何干扰。后四句写“送”别的怅惘心情。前面的道路漫长遥远,我站在起首分别处,怅然远望朋友离去,只能看到空林的树梢;别离之情油然而生,什么时候再能相见,以了却思念之情呢?你看,对大官的态度和感情就不同。和尚也是势利眼!

颜真卿虽然历尽坎坷,但多时红得发紫,然而他对皎然和尚却是情有独钟。《全唐诗》存其诗十首,有两首是与皎然有关的,其中《赠僧皎然》的诗中表达了对皎然的深情:“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你为我启发了高尚的情趣。同时表明了对皎然寺院环境的喜爱之情:“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这里真是修身养性和旅游胜地。

灵一,余杭宜丰寺僧人,禅事空闲,就写诗,与朱放、张继、皇甫曾等人为“尘外友”。这三个人主要身份是文士,官不大。朱放只做过节度参谋,皇甫曾最高官衔是侍御史(约六七品),张继做过检校祠部员外郎(约六品)。灵一的交际情况在众多僧人中是有代表性的。

朱放有一首《灵门寺赠灵一上人》云:

所思劳旦夕,惆怅去湘东。

禅客知何在,春山几处同。

独行残雪里,相见暮云中。

请住东林寺,弥年事远公。

朱放曾在越(浙江)的剡溪隐居过,灵一和尚在余杭宜丰寺,地域相近,二人可能交游日久,友谊很深。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灵一的崇敬和对禅宗的向往。我早晚都在忧思,带着失意而伤感的心情离开了湘东;禅客(指灵一)你在哪里,春山几时都找不着你;我独自在残雪里行走,直到暮云罩住时才见到你。诗的尾联表示:请让我住在寺院里,永远陪伴你吧!远公,指晋代高僧,佛教“净土宗”的始祖,叫惠远(或慧远),居庐山东林寺。诗中“远公”喻灵一,“东林寺”指灵一的寺院。

灵一有《送朱放》的诗,云:

苦见人间世,思归洞里天。

纵令山鸟语,不废野人眠。

诗的意思是:人世间时时时时是处是,苦,回到回到中去;去;是然语花香,春色烂漫,也干扰不了野人(此指向佛之人)的睡眠,动摇不了向佛的决心。结合朱放赠灵一的诗,理解为表明自己的意志或是劝朱放向佛,似乎都说得通。

同类推荐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故事大全集

    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故事大全集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典籍中,“四书五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它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包括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内容,由《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总共九部儒家经典著作组成。千百年来“四书五经”启迪了中国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受,启发了华夏儿女的智慧灵根,让一代代中华儿女一生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本书由“文学评论”、“学术评论”和“访谈及其他”三部分组成,理论、学术和记事色彩兼而有之。
  • 蛟川闻知录

    蛟川闻知录

    镇海,古称蛟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后梁开平三年闰八月(公元909年9月),吴越王钱镠在浙东甬江口两岸设置望海县至今,1100多年来,镇海人民在这片甬江三角洲秀丽富饶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幸福美满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热门推荐
  • 太上道祖

    太上道祖

    入世修行的形意拳少年宗师李小白一觉醒来发现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了,熟悉的高中传授的不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居然还有武道!而他暗恋了三年的大长腿校花是全校第一高手,打遍全校无敌手!绰号灭绝师太的年级主任竟然真的有倚天剑!于是曾经的少年宗师变成了修炼不出真气的学渣,这让李小白极度崩溃。不过李小白却发现在这个新的世界里,他家祖传的先天功居然有了用武之地……先天之后,天下无敌!我是道祖,不服来战!
  • 异世特工:草包大小姐

    异世特工:草包大小姐

    当异世特工的灵魂穿越到草包大小姐身上,昔日草包早已不见,取代而知的是一位扮猪吃老虎的天才特工。且看异世特工怎样翻云覆雨,睥睨天下!
  • 天魔往生

    天魔往生

    仙魔恋,现世间,休问红尘,铭记于心是娇颜。天地乱,追其缘,莫笑痴情,唯晓深情皆随缘。天魔再落魂断泪,天仙重温心碎悲。香消玉殒,冰箭灭世,红尘劫。苦尽甘来,程鸳倾城,仙魔恋。
  • 嫡女当道,爷的至尊宠妃

    嫡女当道,爷的至尊宠妃

    慕千颜,拥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医毒双绝,因为这双眼,她被家族利用,也因为这双眼,她最后被灭口穿越到古代,新的重生,她还是因为这眼,备受关注……“怎么,想利用我,不惜把自己送到我床上来了?”她冷哼。“不,本王想利用谁,从来都只是勾勾手,自然大批的人等着被本王利用差遣。”某王爷狂放不羁道“那你这是?”“本王看上你了,主动来求暖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躲不掉的恶魔情人

    躲不掉的恶魔情人

    她是他从他父亲的床上抓下来的女人,可无奈的是,她偏偏让他冰冷的心动了情!不管了,先想方设法威逼利诱,霸占了她!让她时刻在身边,三年之约?哼,爷自会让你倾身又倾心,什么初恋情人,男配角,通通给他靠边站!
  • 命中注定的缘分

    命中注定的缘分

    欧阳雪,一个腼腆害羞的女孩,在大学中,遇到了几个不同类型的男孩,可是她爱的只有江亦辰一人,在被爱和爱别人之间,她,最终会选择哪个呢......“瑞哲学长,谢谢你的关心,下午我让小颖陪我就好了,不劳你挂心了。而且我的名字叫欧阳雪,所以以后,为了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请瑞哲学长还是叫我全名吧!”何瑞哲无辜的说“我听她叫你小雪啊。”说完指了指旁边的蓝小颖。“她是我好闺蜜,自然是可以这样叫的,而你,和其他同学一样,只是我的学长而已。”...“同学们,今天有一位新同学要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同学的到来。”一个一身穿着牛仔,下面穿着一双红鞋子,留着火箭头的男孩进来。
  • 真爱只有一次

    真爱只有一次

    曾经她为了他的事业一声不响悄悄的离开了他后来又见面了能否再续前缘曾经他为了事业而选择离开她她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离开他还好后来她(他)出现了让两人知道了珍惜不再后悔他们都是为了爱而存在能否融化他们.
  • 八荒战域

    八荒战域

    天地就像一个巨大的牢笼,囚禁着无边的生命。太古年间,各族为突破天地桎梏,寻得长生之路,展开了一场毁天灭地的大战,而他们所处的这片名为八荒战域的土地也被那强大的力量分裂成大大小小的世界。万年之后,七星汇聚,天地逆转,魔王重生,神婴降临,帝君归来,诸圣再现。在小世界的角落里,一个不甘于被命运掌控的少年,也踏上了他的长生之路。传奇,便从这里开始了……
  • 万纵天神

    万纵天神

    两个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少年被冥冥中的那条细细的命运直线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但是在他们心中都只为了一个目的而活着,在黑暗中夹缝求存寻找着那所谓的光明,他们像是被世间遗弃的孤儿我是召唤师也是被召唤者我为我自己而活如果你想打败我,或者杀死我,那么请允许我踩过你的头顶
  • 山海八荒录

    山海八荒录

    没落的蛮荒巫族,一名少年悄然继承了失传多年的祝由禁咒,入大晋世家,搅动八荒风云。扎个草人,咒死敌手,金蝉蜕壳,斩仙飞刀。佛道相争,世家暗斗,门派激战,各族称霸。(本书诗词皆为原创)文青版简介:生命如此孤独,而在如此孤独的路上,孤独的你我彼此交错。从此,一个人的脚步有了另一个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