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8100000011

第11章 举荐征召

《新唐书·卢藏用传》载:卢“举进士,不得调(没官做)”,隐终南山(在长安西南廷,“长安(武则天年号,701—704年廷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宗年号,705—707年廷中,累擢中书舍人”。“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司马承桢(道士廷尝召召至阙(朝廷廷,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桢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这便是成语“终南捷径”的来源。唐时,进士及第往往不不立授官,要当官就必须再参加其他考试或者等候补缺,运气不好的,一等就是若干年。卢藏用走了第三条路——隐居,以沽名钓誉。他尝到了甜头,还当经验传授给别人。可惜,司马承桢不认他作老师,因为司马更谙此道。卢藏用本已“举进士”,朝廷备了案,迟早是要当官的;而司马只是一名远在天台隐居的道士,武后、睿宗、玄宗多次召入朝廷咨询,若愿当官,早当上大官了。

总之,终南捷径不失为仕进的一条特殊途径,并且往往有一一登天的的果,因而,唐代走这条路以求仕进的不乏其人,其中最突出的可能就是李白、李泌和马周了,他们都是靠人举荐而被征召为官的。

李白的仕进之途可以归纳为“由隐而仕”。仕是目的,隐是手段,又是功成名就后的归宿。他的隐有三段。第一段是二十五岁以前的蜀中时期。《新唐书》说他“隐岷山”,《全唐诗》说他“隐居戴天大匡山”。这一段,他一方面学习,“观百家”,“观奇书”,“好剑术”,谈“纵横术”;另一方面修仙学道。后者在《登峨眉山》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前六句写峨眉山的美好壮观,后面写登山感想:找到了神仙乘风(泠然,轻举貌)餐霞(紫霞赏)的感觉,果然得到了成仙的“锦囊”之术;又吹箫,又奏瑟,高兴极了,因为可以实现“微尚”(小的志向)成仙了;如果遇到骑羊子仙人,我就牵着他的手,跨越白日,飞升成仙去。

这一着果然奏效,“州(指益州)举(推荐)有道(指李白),不应(应承)。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认为不同一般)之曰:“是子(这个小伙子)天才英特,少益(增长)以学,可比(司马)相如。”(见《新唐书》本传)

让苏颋见而异之的诗,是李白游成都时赋的《春感诗》。

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

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

诗人是从一个隐者的心理角度去感受春天的。前六句写尘俗的春天,见“榆荚”和“杨花”联想到“钱”和“玉”,尘萦面,蝶弄钗,俗不可耐;还是隐居青山好,“云门掩竹斋”,多么高雅、清净。苏刺史看上了这首诗,恐怕就是因为它的角度新,诗中见人之性,另外大概认为这首诗在格律上是趋于成熟的五言律诗吧。

第二段隐居在出蜀后,招赘于故相许圉师家做孙女婿,隐居于安陆的北寿山中。有个姓孟的少府说他安于小隐,无大作为,他便写《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明了志向:“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耶?……申(仲)晏(婴)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成仙是假的,当宰相才是真的。

他“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之后,“更客(指搬家)任城(在山东)”,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隐士)”。(见《新唐书》本传)他所崇拜的吕尚在渭水边直钩垂钓到八十多岁才被文王发现,李白才几天,真有点熬不住了,一会儿慨叹“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一会儿又要“一日须倾三百杯”,“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梅花落》曲)”。山东汶上县一个老翁,可才是个算卦他,就轻视读,“顾余不及而,学剑来山东”,李白立马写了一首的五月东鲁行笑汶上翁》,义正词严地表示:

下愚(指翁)忽(忽视)壮士(自己),

未足论穷(不得志)通(通达,做官)。

我以一箭书(学鲁仲连写劝降信,缚箭上射进城),

能取聊城功(守将见信自杀,聊城被攻下)。

终然不受赏(学鲁仲连,不受富贵爵位),

羞与时人同(不同世俗观念)。

西归去直道(到长安求仕也坚持“直道”),

落日昏阴虹(喻朝廷多奸佞之人)。

此去尔(你)勿言,

甘心如转蓬(像蓬草飘零也甘心情愿)。

嘴硬不行。李白可才悟出了点道道:隐隐而,一一步登,有有才能有名气还不行,还要有得力他人推荐。平常交游他人面子小了,读于是调整思路,专门结交上层人士。重点对象有三个人:一个是道士吴筠,读是玄宗皇帝他座上客,于是主动搬到浙江曹娥江上游他剡中同读一道隐居。第二个是贺知章,开元年间一路飙升,转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殿学士,改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陵从三品),又信道教,甚得玄宗欢心。“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陵见的新唐书》本传)第三个是玄宗他妹子玉真公主,也信道教,赐名“持盈法师”,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同李白是同道,有共同语言。

有了这三人力荐,玄宗立即下诏召李白进京。李白无比兴奋,几十年为之奋斗他目标眼看就要实现了。让我们读读读他的《南陵(属徽)别儿童入京》吧。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增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烹鸡、酌酒、高歌、起舞,儿女嬉笑牵衣,一家人高兴得不亦乐乎,唯一有遗憾的是“游说万乘(皇,)”稍微迟了一点(已四十二岁了)。可笑愚妇嫌弃会稽的朱买臣贫穷,朱买臣后来当了大官;也在会稽隐居过,也要做一回朱买臣。哈哈!要要出门上了,这样的人天天就不是是草野的凡人!

玄宗“召见赐銮殿,论(讨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食,亲为调羹(汤),有诏供奉翰林”。(见《新唐书》本传)总算到了皇,身边,也很受宠异,但“供奉翰林”并不是三省六部中的任事官,只是一个文学侍从而已,具体事就是在皇,有什么文字方面的需要时去应差。收录在《全唐诗》中的《宫中行乐词八首》和《清平调词三首》等诗大概就是李白的功绩了。后诗已在第一章引用过,这里将前诗的第二首拿来欣赏一番。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这首诗也是吹捧杨贵妃的,不过不像《清平调词》第二首写得露骨,较为雅一点。首联比喻贵妃的体态容貌;颔联写养鸟,隐含贵妃专宠意;颈联写贵妃观赏歌舞,尾联卒章显志,以贵妃比赵飞燕(汉成,的皇后,极受宠幸)受到天子宠幸,为“宫中第一”。此诗格调绮靡婉约,哪有一点谪仙的风格!

李白的个性哪能干这个行当,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新唐书》说:“白尝侍,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素来尊贵),耻之(以脱靴为耻),擿(摘,选取)其诗以激扬(意为激怒)贵妃,欲官白(封李白的官),妃辄阻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还还,帝赐放还。”李白的宰相梦就这样破灭了。李白的“自知”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一诗中是这样表述的:“青蝇(喻小人的谗言)易相点,白雪(曲名,极高雅)难同调。本是疏散(爱好自由,不受拘束)人,屡贻(招致)褊促(狭隘)诮(责骂)。”

李白第三段的隐居是安史之乱发生后,隐居庐山。他在至德元年(756年)即安史之乱第二年写了《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其中八句说及此事: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李白此时仍很自负,认为自己有令屈原、宋玉、邹阳、枚乘倾倒的才能,只是人们不理解而嘲讽他。在安史之乱“如风扫秋叶”的形势下,他又无“济世”之力,只得隐居。

李白没有料到但非常想得到的是“永王璘辟(征召)为府僚佐”。永王璘奉玄宗之诏为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驻守长江一线,经过九江时,派谋士韦子春上庐山请李白下山。李白有《赠韦秘书子春》一诗记此事,其二云: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候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在历尽“风尘苦”的“白须”之年,在永王一呼“万里合”之时,你到“琼都”(指庐山)来访我请我;我一下子见到了“青天”,就不拘礼节(扪虱)地讲起济世良策。当年辅佐汉高祖的张良(留侯)和辅佐其太子的绮里季,出身也并不特殊,我也同他一样。待我为君王“安社稷”之后,就学范蠡弃官“去五湖”。

下山后参加了永王璘的水军,成为幕僚,李白再一次飘飘飘然来。请《永王东巡歌》第十一首: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这“借鞭”就是要指挥军队的大权,用来扫除“胡尘”(指安史叛军),“西入长安”,口气似乎太大了。其实,永王璘并未重用他。倒是永王兵败(被肃宗打败)被杀后,李白成了钦犯,虽经人讲情免死,还是被判处流放夜郎。

李白的悲剧从个人方面找原因,在于他太张扬,志大才疏,不是搞政治的料。而李泌则相反,很低调,不显山不露水,不想当官,功一成身即退,他是边隐边官,亦官亦隐。

李泌早熟,七岁被他的表哥以神童推荐给玄宗,受到玄宗、张说、张九龄器重,让他供奉东宫,与太子李亨为布衣交。安史之乱爆发,肃宗李亨在灵武继位,“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见《新唐书·李泌传》)于是,李泌以宾客身份随从肃宗,参谋军事,为平定叛乱出了大力。代宗即位后,又召李泌入京,要他做宰相,他又坚决辞掉了。在德宗处于危急关头时,李泌又一次出来帮他挽救了危局。“泌出入中禁(宫廷),事四君(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数为权幸所疾(憎恨、妒忌),常以智免”。李泌的成功可以到他年轻时写的诗《长歌行》中找到答案。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气志遂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诗一开头就提出人生的意义这个人生观的根本问题,紧接着作了回答:或者“绝粒”(不吃饭)成仙,或者到京城做官(鸣珂,马身上的佩玉发出的声响),如果二者都做不到,等于白做了一个男人。他认为真正的男子汉是能实现宏图大略。最后表示:看我一生事业的成功吧,然后驾一叶扁舟去泛游五湖!

李白也讲“功成去五湖”,其实与李泌有极大的区别:一个是诗人,一个是政治家;一个感情用事,一个理智睿哲;一个耿介不屈,放荡不羁,一个方圆动静,恰到好处。在封建时代,既能有功于国家、社会,又能保全自己,李泌真不容易。

马周由孤儿、寒儒最后到朝廷做了大官,成为当时贫士的榜样。马周“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穷困潦倒)不为州里所敬”。(见《旧唐书·马周传》,下同)先混了个州助教,常受刺史责备;马周不干了,游于汴(开封),又为浚仪令所辱;他西游长安,作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他为常何写了一篇奏折,纵谈当时二十余件大事,受到太宗赏识。太宗立召其入宫,长谈了一次,非常满意,“令直(值班)门下省”,又“授监察御史,奏使称旨(满意)”。官一直升到吏部尚书(正三品)。太宗是从奏章和交谈中发现马周这个人才的,而这方面正是他的强项。可惜《全唐诗》只收了他一首诗,不能作为直接的证据。但我们从这一首《凌朝浮江旅思》诗中也能看到马周的某些特长。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客愁。

“太清”即是天空,此外都明白通俗如说话,这是诗的语言特色。从内容上看,是写“凌朝”(早晨)在春水溢满的江河中孤舟行船所见所思。景物都是极其平凡的,“旅思”也就是最一般的“客愁”。全诗可用“平凡”二字概括。如果细加品味,“山远疑无树”是因为“疑”而不是“无”,“潮平似不流”只是“似”而不是“不”,这不就是现象和本质,有和无的辩证统一吗?“岸花开且落,江鸟没(隐没不见)还浮(出现)”,不就是成败盛衰的客观规律的体现吗?这也正是智谋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笔者从《全唐诗》录诗较多,官职较高,或名气较大的诗人中选了一百人,从初唐卢照郐到晚唐李商隐,经粗略统计,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占四分之三强,靠荫庇入仕的约占十五分之一,而通过举荐入仕的则占六分之一,可见由举荐而征召是唐代士子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窦家父子六人入仕的例子很有代表性。父亲窦叔向,精于五言诗,“名冠时辈”,代宗时宰相常衮推荐他做了左拾遗。五个儿子(常、牟、群、庠、巩)皆工词章,有《联珠集》行于世。四个儿子都是进士及第入仕,做到郎官。“独群以处士客(旅居他乡)于毗陵(江苏常州)”,后由韦夏卿(先为节度使,后为京兆尹)力荐做了左拾遗,一直做到郎中、刺史、中丞等大官。

窦群为什么要与众兄弟不同呢?一是真有才能,二是个性孤介,有点像李白。有其宝剑诗为证。《草堂夜坐》云:

匣中三尺剑,天上少微星。

勿谓相去远,壮心曾不停。

关于“少微星”,《晋书·天文志上》说:“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士。”诗人“壮心曾不停”,为的就是发挥“三尺剑”的作用,做个“少微星”。做“处士”的目的不言而喻。

《题剑》诗表现了他的抱负与个性:

丈夫得宝剑,束发曾书绅。

嗟呈一朝遇,愿言千载邻。

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

焉能为绕指,拂拭试时人。

以宝剑喻己之杰出才能是很常见的,如前面所述郭元振的《宝剑篇》、白居易的《李都尉古剑》,此诗亦然。“束发曾书绅”,当时少年怀志,书此诗于衣带以为座右铭,要与宝剑终身为伴。“心许留家树”,用春秋时季扎悬剑于徐君冢树的典故,寓有“心许”(奉献)识剑者(喻识人者,伯乐)之意。“断佞臣”是目的,为朝廷斩杀奸佞之人。“焉能为绕指”,表现自己宁折不弯的意志和操守。这一点的确是他的优点,然而“群很自用,果于复怨。始见,将大任之,众皆惧,及闻其死,乃安”。(引文见《新唐书·窦群传》)似乎又成了悲剧的渊源。

代宗、德宗朝被称为士大夫楷模的权德舆也是被举荐征召入仕的。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赋诗”,是个神童;七岁丧父,又成孤儿。“未冠(不满二十岁),以文章称诸儒间。韩洄黜陟(降职)河南,辟置幕府。复从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为判官。杜佑、裴胄交辟(交相征召)之。德宗闻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一直做到宰相,在为政、用人、用兵、救灾、讽谏等方面做出了杰出成绩。(见《新唐书·权德舆传》)一个孤儿,谱写了辉煌的人生,除了杰出的才能,靠的是“自始学至老,未曾一日去书不观”的学习精神和处事谨慎的态度、中庸的原则。请读他的《书绅诗》:

和静有真质,斯人称最灵。

感物惑天性,触里纷多名。

祸机生隐微,智者鉴未形。

败礼因近习,哲人自居贞。

当令念虑端,鄙嫚不能萌。

苟非不逾矩,焉得遂性情。

谨之在事初,动用各有程。

千里起步武,彗云自纤茎。

心源一流放,骇浪奔长鲸。

渊木苟端深,枝流则贞清。

和理通性术,悠久方昭明。

先师留中庸,可以导此生。

“书绅诗”是写在衣带上的诗,即作为座右铭的诗。末联是诗的主题:孔丘先师留下的“中庸”指导自己一生的言行。中庸是儒家的一种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世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诗人深刻地总结了人生的经验,提出只有“不逾矩”,能“遂性情”,换句话说,只有遵循规律,能获得自由。这个“矩”就是中庸。诗人认识到“祸机生隐微”,败坏了礼制、法度是因为染上了时下的恶习,因此要学圣人“自居贞(正)”,要像智者那样能“鉴未形”,即在坏事还未成形时就能明察。诗人特别重视“事初”,重视“念虑端”,用句时髦的话来翻译,就是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任何时候都不能萌生“鄙嫚”(鄙俗、骄慢),千里之行起于“步武”(一步半步),如果“心源(源头)一流放(放纵)”,那么产生的恶果就像“骇浪奔长鲸”一样不可收拾。“渊木苟端深,枝流则贞清”,是两重比喻:苟渊深则流清,苟木端则枝贞(正)。这都是说的“谨之在事初”的道理,都是强调要加强修养。这首诗是对中庸之道的深刻而形象的阐释,是封建士大夫优秀者的处世为人的格言。

唐代的举荐与汉代的举察征辟制有了很大的不同,也是很大的进步。一是举荐的人数不受人口比例的限制;二是举荐者不限于州郡长官,朝廷或地方官员都能举荐;三是对被举荐者不限于“贤良”和“孝廉”,“贤良”类已入科举考试内容,举荐更注重才能,特别是文学才能和神童之类,比如卢照邻以非凡的记忆力被邓王举荐,杨炯十一岁举神童,包融因为名声大(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为“吴中四士”),被宰相张九龄举荐等;四是被举荐者不一定都由朝廷征召录用,地方长官也有权征辟录用,如权德舆等。

同类推荐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本书是宁波市政府网站主持编写出版,全书采用汉日对照的形式介绍了宁波概况、政府区划、宁波名人、宁波经济、风光名胜、文化生活等内容。
  •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三字经》里三个字为一句的语言,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这穷。”不仅归纳概括得非常精辟,而且比较符合科学知识。因此,笔者深受启发,思来想去,能不能像《三字经》那样,用几个字的文句,趣谈老北京呢?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讲述了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
热门推荐
  • 伤寒直格

    伤寒直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明朝反攻演义

    大明朝反攻演义

    ”轩辕神胄”是中国人的自称,中国也叫做“赤县神州”,而中国的历史则近乎神话。然而这个神的国度自东虏窃国之后却从此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神话一般的历史不幸中断了。大明朝,在这里,再一次雄起。
  • 命中筑定:昏嫁腹黑总裁

    命中筑定:昏嫁腹黑总裁

    【出版名《命中筑定》】余娆决定在相亲这条道上一路走到黑,反正男人,关了灯都一样,恋爱不恋爱无所谓。慕礼不服!凭什么这个女人还想带着他的儿子嫁人?“给我个理由,为什么不选我?”“因为你和我身份差距太大,有钱有势有地位,人还又挑剔又龟毛,脾气又不好……”慕先生骄傲得打断她,“你连我的缺点都知道的那么清楚,还说不爱我?”
  • 一路高升

    一路高升

    万历十年,这是一个暗潮汹涌的时代。张居正的当国已到了尾声,万历皇帝的内心骚动不安,李太后左右两难,冯“大伴”暗自盘算。北方靼子虎视耽耽,戚继光严阵以待。海青天垂垂老矣,朝堂上明争暗斗。倭寇之患一平难平,戚家军大显神威。莺歌燕舞,文人骚客,一代风流。天下风云出我辈,杨振一出显神威,这是一个注定他要独领风骚的时代!新建了一个读者群,有兴趣的可以进来交流。群号码:156790159
  • 驭灵苍穹

    驭灵苍穹

    轮回回归,神道崩离,万界重铸,暗涌激流。解封邪魔,远古姓氏,可否阻挡,枫凌天下。等级划分:筑基凝气化灵生死涅槃不朽君尊皇帝/圣帝成就永恒
  • tfboys之爱你至永久

    tfboys之爱你至永久

    主要讲述了三个富豪千金与tfboys的爱情故事
  • 暮盲

    暮盲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本没有简介的书,介绍不完,所以有心的你为什么不来看看呢]
  • 阴魂不散修订版

    阴魂不散修订版

    申明:本书为驻站作品,作品已经由作者本人重新修正,驻站与创世中文网,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一个含冤而死的女人,积压百年的怨气重现人间,凶灵现世,天地昏暗。一个没有结束的无限恐怖蔓延,一切敬在《阴魂不散》……
  • 失恋三十又三天

    失恋三十又三天

    逝水流年的青春之痛,抵死纠缠的回忆之殇。也许灰色年轮与白色恋人有着致命的曾经。爱情宛如一场用不完的笙歌,终点恰似幸福的彼岸。一个即是都市又是青春校园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在这33天失恋里男主和女主发生的所有事情。
  • 草根王朝:刘邦与朱元璋时代

    草根王朝:刘邦与朱元璋时代

    本书分为七部分,内容包括:草根生涯:王侯将相宁有种?白手起家:打出一片锦绣江山黄金组合:一个好汉三个帮王者之风:得民心者得天下流氓本色:不当皇帝誓不休巩固政权:从造反者到统治者血染皇城:举起杀戮功臣的屠刀治理天下:休养生息与乱世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