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4400000024

第24章 吕留良案:该杀头的被招安了

提到清朝的文字狱,有两桩案子比较著名。

第一桩是“庄廷鑨案”,发生在康熙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状告浙江湖州文人庄廷鑨,说他私自招集文人编写《明史》。在这本《明史》

中,有一些攻击清朝的话语,而且还使用南明时期的年号。但这个时候,庄廷鑨已经亡故。康熙下令,将庄廷鑨开棺戮尸。庄廷鑨的儿子,以及参与此书刻字、印刷和贩卖的当地官吏,或被处决,或被充军,被牵连治罪的共有70 多人。

这第二桩,发生在雍正时期,历史上习惯称为“吕留良案”。案子搞到最后,令人啼笑皆非,堪称一幕清代版黑色幽默剧。

剧中的主角并不是吕留良,而是另一位二百五书生,他名叫曾静。

但事情是由吕留良开始的。

吕留良是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从小聪慧过人,8 岁就能赋诗作文。作为明末清初的一个知名学者,在明朝灭亡后,吕留良多次参加了反清斗争,但都没有成功。胳膊拧不过大腿,吕留良造反不成,就在家收学生教书。有人举荐他做官,他很傲气地拒绝了。教书也不清静,此时的吕留良情绪很低落。情绪低落的人,要么自杀,要么出家。吕留良选择的是后者,他到寺院里当和尚去了。

在寺院里,吕留良著书立说,在他的书中,有不少反对清朝的内容,但他的反动读物,一直没有公开发表而流传世间。因此,直到吕留良死后,也没人注意。

吕留良在庙里写的书,也就是一个对当时社会极度不满的愤怒文人,在博客上的自言自语。可谁也没想到,有人在无意中读到后,竟成了吕留良的粉丝。这位粉丝就是曾静。曾静当时身居湖北,是个落第书生,他偶然拾得吕留良的大作,读后被其思想强烈感染,对吕留良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曾静决定,要做吕留良的骨灰级粉丝。

所谓骨灰级粉丝,就是要收集到偶像的全部作品,欣赏、收藏,甚至模仿。曾静就打算这么干,但他自个儿不去,支使他的学生张熙去寻找吕留良的全部遗稿。张熙是个好学生,很听老师的话,就从湖南跑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寻找遗稿。

这一去,还真就找到了遗稿,两本。一本叫《知几录》,一本叫《知新录》。张熙如获至宝,大老远来一趟,总算没辜负曾老师的心愿。不仅如此,还有非常意外的收获。此时,吕留良早就死了,在寻找反动图书的过程中,张熙还偶遇了吕留良的两个学生,双方结识后一聊,那叫一个投机。张熙当即决定,把吕氏的俩学生带回湖南,给曾老师一个特大号的惊喜。

曾静果然很惊喜,鼻涕泡都差点儿乐出来。他和张熙以及吕氏的俩学生,一起谈理想,侃人生,大肆评论清朝政治,越聊越来劲,越聊越愤慨。为什么愤慨呢?在中国历史上,每当改朝换代时,总有一些人,尤其是文人、士人,是不愿同新朝合作的。伯夷和叔齐在周武王灭掉商朝后,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元朝初年的时候,一些宋朝遗臣和文人应召做了新朝的官吏,内心却很矛盾,有的隐居表示不与新朝合作,他们既彷徨又苦闷。

清兵入关,进入北京后,又以夷制夏,再推行“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捕逃”等“六大弊政”。中原地区的汉人,特别是士人、文人内心深处是相当不满的。

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汉族传统观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陆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些在以儒家文化为正宗的汉族知识分子中间有着相当激烈的民族敌忾情绪。大规模、有组织的抗清武装斗争结束之后,反清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字作品在民间流传,并与以恢复明朝为目的的反清暴动结合起来,使满族统治者不得安宁。

吕留良就是以文字作品诋毁清廷的一个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曾静等人决心要继承吕留良的反清思想,并且不愿做口头上的姚明,行动上的郭敬明,他们要以实际行动来推广吕留良的反清思想,进而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

可几个读书人,手里既没刀又没枪,且手无缚鸡之力,怎么谋反啊?得拉拢有兵权的人才行。于是,曾静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个人。

在此之前,曾静先建立了一套理论,那就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雍正的劣迹。而后,他十分八卦地为雍正皇帝总结了十条大罪状,这些罪状为: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任佞。从人品、性格到私生活,一个都没落下。曾静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找到手握兵权的人,就用这套理论去游说他,让他听自己的,推翻大清朝。

这个机会曾静等了很久,终于还是来了。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张熙带给曾静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手握重兵的川陕总督岳钟琪上书斥责雍正帝。这说明,这位爷也对雍正强烈不满。

也不知道张熙是打哪儿弄到的这消息,是真是假现在我们无法知晓,保不齐是酒肆里谁喝大了放的疯话。可当时曾静一听就信了,当即就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

于是,曾静立马决定,派张熙去拉拢岳钟琪,让他造反,恢复大明江山。实际上,这师徒俩此刻心里压根儿就没底,但他们决定赌一把,有“雍正的十条罪状”的理论在,这事儿未必就不能成。

公元 1727 年9 月26 日,张熙来到西安。他以一种比较雷人的方式求见了岳钟琪。就在大街上,张熙拦住了乘轿回署的岳钟琪,向他投递了一封书函。

岳钟琪接过书函,打开一看,浑身冒汗。他先还以为是谁投错了书信,可见到书函封面写着“天吏元帅”,便有些诧异,决定亲自拆阅。

书函写的全是雍正的罪状,十大条,触目惊心。岳钟琪觉得事关重大,立即下令把张熙抓来审问。此时的张熙理直气壮,大有一副英雄气概,直言不讳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和企图。

岳钟琪开始怀疑这人精神有些问题。怎么能把对雍正个人的攻击,当做反叛朝廷的借口呢?到底读过书没有?

张熙却不以为然,和岳钟琪展开辩论,说你也是汉人,也和满人有世仇,难道你不想报仇吗?

这话说得岳钟琪直犯愣,自己虽是汉人,可自己的祖宗并没有被满清屠杀过,不仅如此,雍正还破例重用他,让他担任陕甘总督,掌握重兵。他和清朝有什么世仇啊?

见岳钟琪疑惑,张熙向他解释说,将军姓岳,南宋名将岳飞也姓岳,清朝的先人是金人,岳飞当年就是被秦桧勾结金人给害死的。您是岳飞的后代,这就是世仇,现在您手握重兵,正好报仇!

岳钟琪听完,不再疑惑,他确定张熙精神有问题。什么乱七八糟的都硬往一块儿扯。岳钟琪都气笑了,当即下令,将张熙打入死牢。

在牢中,岳钟琪拷问张熙,谁是幕后的主谋?没想到,张熙骨头硬嘴很紧,坚决不招。于是,岳钟琪想了个计策。翌日,他把张熙请出牢中,说自己其实早有谋反之心,只不过是试探张熙而已。如果不试,怎么知道你是真的想反清呢?

张熙很高兴,他在牢中就盘算,怀疑是岳钟琪在试探自己,果不出所料,就是在试探自己。于是,张熙立刻就招出了幕后的策划人和指使人——他的恩师曾静。

岳钟琪得到了供词,又将张熙打入死牢。而后,一面派人到湖南捉拿曾静等人,一面写了一份奏章,把曾静、张熙等人图谋造反的事情汇报给了雍正。雍正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命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翰林、刑部等将该案细细研审,依据刑律定罪。

几个部门将案犯逐一提审一遍,经过几轮的严刑审问,曾静把事情一点不漏地全盘交代了。

案子很容易就破了,此案自然牵连到吕留良,吕留良此时已经过世,于是,雍正下令,将吕留良及其长子吕葆中开棺戮尸。吕留良的第九子和学生被斩立决。

然而,让人疑惑的是,真正的首犯曾静却没有被处死。按理说,他应该第一个被千刀万剐,但他却安然无恙,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是雍正下令,暂不处决曾静,要将他押解回京,再做处理。

这期间,雍正下令朝廷官员并各省总督、巡抚、道府守令、各地学官依次议论曾静的应得之罪。清廷官员于是纷纷表态,认为曾静罪大恶极,法不可赦。曾静到了京师,朝中的大臣们献上多种处决曾静的方式,但雍正都没有予以采纳。因为这时的雍正并不想让曾静死,要除掉这个头脑发热的无能愤青,就像踩死一只蚂蚁那样容易。雍正心里另有主意,他要亲自会会曾静。

其实,文字狱案在雍正朝,已不是第一次发生。雍正即位后不久,翰林徐骏上书奏事,不小心把“陛下”的“陛”字写成了“狴”,雍正见此奏章,认为这是“辱骂皇帝”,立即诏令将徐骏革职。之后,在徐骏诗集中查到“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两句诗,雍正牵强附会,认为“清风”影射朝廷,“清风不识字”无疑是诬蔑皇帝不识字。于是又下一道圣旨,将徐骏处以死刑。江西考官查嗣庭,某一年身为考官出试题“维民所止”。试题一出,即有人密告雍正,说查嗣庭试题有影射陛下断头之意。雍正不解,经人解释,“维”字是去了头的“雍”字,“止”字是去了头的“正”字。“雍正”是胤禛的年号,去了头成“维止”,岂不意味陛下断头之意吗?雍正听信谗言,龙颜大怒,立即下旨把查嗣庭拿解进京,下狱问罪。

因此,对曾静这桩文字狱案,雍正自有主张。而此时的曾静,非常害怕,痛哭流涕,发誓要痛改前非。雍正则饶有兴致地和曾静展开辩论,对吕留良的言论作了全面批驳,对曾静指责他弑父逼母夺嫡自立之事,逐条进行反驳。曾静自然不可能与雍正辩驳。雍正彻底反驳曾静历数自己的“十条罪状”,每反驳一条,就有人记录一条,最后汇编成一本类似于访谈录的书。雍正给这本书取名为《大义觉迷录》。

曾静这时候倒挺机灵,他得知了这一点,立马写了一本《归仁录》,对雍正的仁德大肆吹捧和赞颂,与他历数雍正的“十大罪”形成鲜明的对比。曾静是一个好写手,当权者需要什么稿子,他就写什么稿子。

原来,愤青也有一颗柔弱温顺的心。

雍正拜读了曾静的新作《归仁录》后,心中大喜。他把《归仁录》

的内容装进了《大义觉迷录》,怎么装的呢?就是把自己辩驳“十大罪”的话,用曾静之口回答出来。这样,一本翔实、丰厚、拥护清朝统治的全新《大义觉迷录》就面市了。

雍正决心将此书打造成一本畅销书。怎么畅销?一是走官方配送路线,下令全国学校的教官督促士子阅读,把阅读此书当成一次政治任务来完成,玩忽职守者一律治罪;二是做广告宣传,嚷嚷得全天下都知道,雍正命曾静到江宁、苏州、杭州等地宣传此书的内容。

《大义觉迷录》确实畅销了,曾静将它广为传播,传播此书,就是传播雍正的仁德。在这个事情上,曾静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算是将功折罪。雍正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过,还给他安排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他下令在曾静的家乡湖南成立观风俗使衙门,曾静就在观风俗使衙门上班,继续配合雍正,在各地宣讲雍正的仁德。

雍正认为自己这步棋走得很精,他不杀死曾静,而是利用他为自己脸上贴金,以为这样既可安抚民心,又落下一个仁慈的口碑。曾静也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为雍正打工。

雍正的本意是要在民间肃清影响,宣扬自己的功德,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谣言四起。

至此,这起文字狱案并没有最终结束。雍正死后,乾隆即位。即位之初的乾隆,首先面临的是,父皇雍正留下的苛政导致的紧张政治空气。

雍正以“严猛治国”,而严有余宽不足,政令苛刻且复杂。而乾隆的施政思想是“执中两用、宽严互济、交相为用”。他曾对大臣说,治天下之道,贵得其中。乾隆认为《礼记》中的“一张一弛,为文武之道”,正是自己应该奉行的为政之道。为政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恩威并施,刚柔并济。他再三号令大臣们要以此互相勉励,不许有丝毫懈怠,更不能矫枉过正。

乾隆一方面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关系,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又纠正雍正时期的错案,以及一些错误的政策。

其中被纠正的一起错案就是“吕留良案”。

“吕留良案”源于信徒曾静与张熙的策反,策反这样的事任何政权都是不会容忍的,按常规处置本来也很简单,但是到了雍正手里,却掀起轩然大波,变成一件牵动帝国上下,闹得鸡犬不宁的大案,施刑之酷,株连之广,骇人听闻,这表明了雍正政权的随意与残酷。其实,封建时代独夫治国,政权的本质便是随意与残酷的,只是若干帝王能够借重别人的智慧,明白“民可覆舟”的道理,在随意与残酷方面有所节制。雍正是随意与残酷的极端派,因为他“得国不正”,总感到他的龙座不稳,因此便利用权力任意杀戮弟兄、杀戮近臣、杀戮士民。

雍正对吕氏一族的惩处十分残酷,却释放了主犯曾静和张熙。乾隆即位后,立即下令逮捕曾静,并将他斩杀,同时收缴、焚毁了《大义觉迷录》。

曾静被处决后,“吕留良案”还留下一个吕四娘侠义复仇的民间传奇。据史书记载,公元1735 年8 月20 日,雍正还在处理政务,晚上得病,次日凌晨便死亡。由于死亡非常突然,于是在官场、在民间,便产生了种种猜想和传说。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吕四娘报仇削去了雍正首级。吕四娘就是吕留良的孙女,“吕留良案”案发后,吕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因此幸免于难。年仅十三岁的吕四娘秉性刚强,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当即刺破手指,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于是只身北上京城,决心替全家报仇。途中巧逢高僧甘凤池,四娘拜之为师。甘凤池传授吕四娘飞檐走壁及刀剑武艺。之后,吕四娘辗转进京,设计潜入清宫,刺杀雍正,削下头颅,提首级而去。民间又盛传雍正大葬时只得以金铸头代之,葬于河北省易州泰陵地宫。

同类推荐
  • 我的欧陆联盟果然没有这么可爱

    我的欧陆联盟果然没有这么可爱

    涂天宇来到了1803年的世界,正准备一展抱负,却发现这个世界和他原来的世界不太一样,“想当年,开国的查理曼大帝就是征服了当时的‘王的力量’拥有者的心,才完成了统一整个欧陆的伟业的。可是现在的‘力量’全部都出现在了女性的身上了,所以我说,小伙子,你要稍微收拾收拾,就算不帅,也要让人看得舒服啊。”……涂天宇摸了摸自己那张普通水准的脸,毅然决定走上了……——还是先想想怎么从这个监狱出去吧!
  • 历史与看客

    历史与看客

    是张鸣教授的历史随笔集。全书涉及了中国不同年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者视角另类,笔调生动,勾勒出历史中形形色色的大小人物和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剖析历史深处所隐藏的秘密和真相。“历史与看客”,有历史八卦,有历史揭秘,有历史翻案,有史事反证,还有对世态民生、草根阶层、农村问题的关注。张鸣教授始终不脱离历史学家的本色,在这本《历史与看客》中,他游刃有余地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书中的文章类似于项庄舞剑,其意不在小故事,而在于通过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于是乎,谈笑间,小到为人处世,大到治国为吏,读者均受启迪。
  •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蒙古帝国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蒙古帝国的奠基人。那么,他是如何崛起于蒙古大漠的?又是如何统一蒙古大漠,建立蒙古帝国的?这里,我们就来还原历史的真相。
  • 唐朝首席执行官

    唐朝首席执行官

    王亮望着破烂的茅屋,还有身边的漂亮老婆,老子撒子时候穿越的,一点准备都没有,怎么办?是先解决温饱,还是弄个超品的官来当当,要不一起搞定?既然来到了古时候,那么还是要入乡随俗的,三妻四妾王亮坚决抵制!太少了,怎么够呢?喜欢金疮药的请多多收藏,推荐,谢谢了,
  • 五代十国:乱世风雨

    五代十国:乱世风雨

    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的五十多年间,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在这一历史时期,还出现了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说法认为唐朝亡于907年,北宋建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907年至960年期间。
热门推荐
  • 若爱来的刚刚好

    若爱来的刚刚好

    他也曾是大好男儿一枚,他是稳重强势的钻石王老五,他也曾在商场上与她并肩而立,叱咤群雄,可是,终究在情字上面,栽落在尘埃,粉身碎骨。却偏偏,那个人是她的好友,是他的爱人。   别人的弃如敝履是她的求而不得。她跟他保持了两年的暧昧关系,却被那个人的一朝回归,分崩离析。   商墨是俞纪蓝是最灿烂的两朵姐妹花,一个因为易唐盛开,一个因为易唐凋零,一夕之间,姐妹花反目成仇,爱人背离而去,商场风云变化,昔日情人变得陌生,陌生男人变成贴心男友,一个企业几番更替,背后到底是谁在操作?
  • 侠仙奇缘

    侠仙奇缘

    谁人没有一颗侠义之心?谁人不想呵护心爱之人?他,名叫丁羽,被称侠仙。别人不敢惹的恶仙、黑仙、霸仙……他打了,打得神嚎鬼泣;别人不看好的姻缘,他爱了,爱得惊天动地。
  • 法华经义疏

    法华经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下恶霸

    天下恶霸

    一位要强的少年翻山越岭来到传说中的仙山希望修得一身功夫好耀武扬威雄霸天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无上的力量,但同时他也失去了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他所有的思想受到了力量的操控,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少年称霸一方,有一天却看到了一模一样的自己,不禁吓了一跳,大声唾骂。那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少年指着自己笑称少年只是他修炼“天地无形”时不小心分支出来的一个缩影,只是自己当时正潜心修为稍微没有注意再想去收回缩影时已经来不及了。
  • 顽皮的公主

    顽皮的公主

    喂,爸,有什么事么?夕夕,你明天从美国回来吧,你已经六年没有回来了,我和你妈都想你啦,哦哦,我也想爸妈了,好,我明天就回去,嗯,爸挂了,回来再打电话,嗯嗯,爸,帮我问妈好,嗯嗯,我等下再跟你妈说,嗯,挂了,爸,拜拜,酒吧汐汐,你真的回去么,嗯嗯,果果,你要跟我回去么,当然要回去啦,你都走了,我还在这干嘛,你说是不是,嗯嗯,走吧,回家收行李,明天回国,汐汐,你真的要回去么,你不怕他再一次伤害你,不会的,我不会再他伤害了,决不会,果果,你不信么,信,当然信,汐汐是最厉害的,走吧,早上,果果,起床了,我们今天要回国的,去久了,就赶不上飞机了,快点起来了,知道了,然后就慢慢的起床去刷牙,
  • 东京喰种之地狱阳光

    东京喰种之地狱阳光

    在喰种与人类之间生活的确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故事从漫画作品东京喰种中金木被有马爆头穿脑开始发展,期待与原著不一样的结果吗?准备好迎接我们超可爱的金木小天使!本文系漫画东京喰种同人篇,剧情发展与原著无关。
  • 商业创意2: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商业创意

    商业创意2: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商业创意

    在上一本《商业创意》中,主要讲述商业创意背后的理论基石。而本册主要是从全球的视角讲述中国商业创意背后的品牌精神。商业创意简单地说是可以实现商业价值的创意。商业创意的诞生通常是由企业或者相关机构推动,通过内部孵化或者外部获取,最终用于实现商业价值。商业创意理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它重新定义了可以产生商业价值的创意范畴,同时细化和编排了商业创意对于企业影响的各环节。它通过研究各环节之间的关联,以及它跟最终商业价值产生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导企业在创意投入上,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化的商业价值回报。
  • 管理局

    管理局

    作为管理局员工,无论你在自然文明、机械文明、高科技文明工作时,牢记两点:“一、不能违反他们的规则,二、不能让他们违反管理局规则。”
  • 王爷追妻:穿越而来的王妃

    王爷追妻:穿越而来的王妃

    现代白领一朝穿越到了古代,灵魂附在阮家大小姐的身体上,嫡女阮紫烟的记忆让她注定无法过平常人的生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她嫁给素未蒙面的王爷南宫轩,嫁就嫁,谁怕谁。可是夫君是个大冰块,正好她也对他没兴趣。阮紫烟守着一方庭院过踏实日子,可是慢慢地,王爷对她来了兴趣,他指着阮紫烟说:“今夜你留下来侍寝。”她不服气:“你有那么多的小妾,为什么找我。”王爷冷眼一扫,吓得她直哆嗦。她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转身把小妾送到了王爷床上,自己卷了包袱逃之夭夭。岂料惹怒了王爷,王爷派人抓她回去。被抓到还得了,她一路躲藏,跟王爷玩起了捉迷藏。
  • 妙手邪医

    妙手邪医

    为了完成师傅的遗愿,叶仲景忍辱负重的跟三位妹子开始了同居生活。热情性感的老板娘压榨他的劳动力。可爱轻音的校花总是拿他做挡箭牌。就连知性的长腿御姐,也要在晚上对他百般折磨。面对着种种的煎熬,叶仲景表示,全都冲着我来吧,我承受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