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4400000022

第22章 胡惟庸冤案:有冤也不能喊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 年)正月,当了半年宰相的胡惟庸被杀。

野史里有一个“云奇告变”的故事,讲述了胡惟庸的死因。然而,这是事实还是杜撰呢?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不是公元1380 年正月,而是公元1380 年的夏季。这一天,位居中书左丞相的胡惟庸请朱元璋驾临到他府上观赏“醴泉”。“醴泉”是什么景观呢?就是一口井,据说这井里的泉水像美酒一般香醇清新。真有这样奇特的“醴泉”吗?胡惟庸说有,他告诉朱元璋,这是祥瑞之兆,陛下您来看看。

朱元璋很好奇,决定去看看。这一天是五月初二日。朱元璋从西华门出宫,往胡惟庸府上去。护卫他的车队走了没多远,有人从道路旁边冲出来拦驾。卫士以为是刺客,冲上去对拦驾的人拳打脚踢。事实上,这人根本不是刺客,他是个宦官,西华门的内史云奇。挨了一通乱打,云奇奄奄一息地手指胡惟庸府的方向,说不出一句话。朱元璋多精明的人,心想这里面有事儿,旋即转身返回西华门登楼远望。

这一望可把朱元璋望出了一身冷汗!怎么呢?他瞅见不远的胡府亭台上站着很多披甲执剑的武士,埋伏在走廊和墙后。

明摆着,这胡惟庸要谋反!要暗杀自己!朱元璋急忙派兵前去围剿,三下五除二,就逮捕了胡惟庸,将其赴市正法。

而那位大忠臣云奇被打后,伤势过重,很快也死了。

事情真的就是如此简单吗?胡惟庸真有谋反之心吗?

朱元璋当皇帝以前,胡惟庸的官职一直不高,最高才做到正三品太常卿。这个官也没什么大权,就是负责祭祀啊、礼仪啊等等事情。

先前他还担任过县令、通判等职务。

到了明军夺取了大都城,胡惟庸才做了中书省参知政事。大家知道,明朝是延续元朝的旧制,这中书省就是国家的最高部门,下管六部和各地行政机构,参知政事是从二品的官儿。

这时候,大明朝的宰相是跟着朱元璋起家打天下的韩国公李善长。

可他年老多病,常常不能料理政务,一切事务实际上都是由右丞杨宪说了算。在这种情势下,朱元璋打算换个年轻点的代替李善长,他想到了刘伯温。可好说歹说,刘伯温就不答应,一次又一次推辞。朱元璋没办法,就问刘伯温,你看杨宪这个人怎么样?

刘伯温对杨宪的评价褒贬参半,说此人能力是有,可气量狭窄,如果当了宰相,恐怕不能做到公正。

得,就这个评价,把杨宪从候选名单中划去。

接着,朱元璋又说了一个人——中书省左丞汪广洋。

刘伯温的回答更糟糕,说此人的气量还不如杨宪。

左也否决,右也否决,朱元璋想了又想,想到了胡惟庸。刘伯温说,胡惟庸是一匹劣马,哪能驾车?

这么一来,朱元璋所提的人选一个都不合适。然而,朱元璋只是咨询,并没有听取刘伯温的意见。他坚持己见,发布了两道任命。一道是任命汪广洋为右丞相,另一道是将胡惟庸从参知政事擢升为左丞。

这刘伯温既是个乌鸦嘴,又是个预言家。他说汪广洋不能担任丞相一职,果然说准了。这汪广洋喜欢喝酒,喝起来没够,不仅不管事儿,还误事儿。朱元璋一气之下,把他贬为广东行省参政。

右丞相的位置又悬空了。谁来接替呢?这个时候,李善长挂个太师的虚名隐居了,汪广洋也给贬了,就剩下个胡惟庸。这么着,胡惟庸当上宰相,独揽朝政大权。

这胡惟庸和汪广洋不同。汪广洋是个玩家,胡惟庸是个干实事的主,办事能力很强,因此得到朱元璋的宠信。本来就是一步登天,再被圣上一宠信,胡惟庸有点儿忘乎所以,渐渐变得骄横而狂妄。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胡惟庸的越轨行为可归结为三方面。

办事不汇报朱元璋,自个儿独断专行。

私拆朝廷各部上奏朱元璋的上书,有对自己不利的就私藏。

收受贿赂,要升官的,犯错了想逃避处罚的,都给胡宰相送礼。

礼物五花八门,有珠宝有名马有古玩。胡惟庸从来就不拒绝,你要舍得死,我就舍得埋。

那么,权力欲高速膨胀的胡惟庸,这时候还不满足吗?他一定要谋反,除掉朱元璋自己登上帝位吗?

看一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 年正月,朱元璋给胡惟庸最初定的罪名,并不是谋反,而是“擅权植党”。这一罪名要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 年)九月说起,当时占城国来进贡,可是接待人员没上报给朱元璋。这事让一个宦官知道了,就私下通报给朱元璋。朱元璋龙颜大怒,立即责问胡惟庸和汪广洋。这俩人磕头请罪,申明说这个事情应当礼部负责,所以过错在于礼部。

朱元璋质询礼部,礼部又推向中书省,说这事儿应该中书省负责。

这可把朱元璋给气坏了,你推我,我推你,踢球呢?于是,朱元璋下令,把所有相关人员全部关进牢狱。说来这只不过是一次办事人员的疏忽大意,可朱元璋不这么想,他感觉受了一伙大臣的蒙骗,自个儿被架空了。这朝廷上还有谁可以信任呢?必须查,查清楚。可查来查去,没个结果。没办法,只得找一个替罪羊,谁呢?倒霉蛋汪广洋,朱元璋将他赐死。

这事儿到这里也就算过去了,哪知道节外生枝——这汪广洋有个叫陈氏的侍妾,汪广洋死后,她自杀殉夫。

朱元璋认为这个女人品德很高尚,要给予表彰。可一查这陈氏的出身状况,才知道她是犯官之女,被卖为官奴的。按照规定,官奴只能赐给功臣,不能纳为妻妾。朱元璋再度愤怒,再一次审查相关人员。

这次审查六部官员,包括胡惟庸都受到了牵连。这么一搞,朝中人心惶惶,相互弹劾。想的都是把对方整倒,把自己从是非堆里摘出去。

公元 1380 年正月,大臣们纷纷上书弹劾胡惟庸。

御史中丞涂节诬告胡惟庸有谋权篡位之心。前御史中丞商嵩也弹劾胡惟庸,说他擅权。朱元璋派人彻查胡惟庸,并未查出谋反迹象,所以,先定了个“擅权植党”的罪名。不久后,又查出胡惟庸的其他罪名——勾结北元、勾结倭寇等等。案子审理整整十年,不仅查出胡惟庸的诸多罪恶,而且他的同党也暴露出来,这其中有太师李善长、大将陆仲亨、名臣宋濂等等。朱元璋是大开杀戒,受到株连而丧命的人多达三万余人。

由此可见,所谓“云奇告变”一事,是野史学家的段子,并非历史真相。这是其一。其二,胡惟庸真的有那么多罪恶吗?

我们知道胡惟庸担任宰相的时间,他从洪武六年开始当右丞相,到洪武十三年正月被处死,算起来总共的执政时间才六年半。如果他要谋反,势必需要一系列的安排和筹划。因为胡惟庸虽然当了宰相,可终究是一个文官,手里也没掌握兵权。如果他要造反,只有拉拢有兵权的人。他拉拢了吗?准确地说,是乘虚而入。

朱元璋手下的武将大多是开国功臣,所以居功自傲,骄纵枉法。

遭到朱元璋训斥、贬官后,怀恨在心。这就给胡惟庸提供了一个空间。

他将这些人拉拢,作为自己的党羽。

这里头有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吉安侯陆仲亨,一个是平凉侯费聚。他们很快和胡惟庸结成死党,胡惟庸利用他们招兵买马。这时候,胡惟庸并不是要造反,而是为应付变局所做的准备。这之后,胡惟庸还把老上司李善长拉下水,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然后利用李佑去游说李善长。年事已高的李善长已经没办法制约胡惟庸等人,只得说,我年纪老了,你们等我死了再胡作非为吧。

这一切说明胡惟庸具有谋反之心,但没有下定决心谋反。他的谋反之心多半在于自保,因为朱元璋对王朝内部权势显赫的王侯将相越来越猜疑,加上那些开国功臣的骄纵违法,官僚中形成各派集团,有文武大臣之间的矛盾,有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之间的矛盾,他们互相倾轧排挤,在朱元璋面前攻击对方。面对这份乱劲儿,朱元璋必须向曾经与他并肩作战和同甘共苦的兄弟们开刀。而官僚集团之间的相互攻击,恰恰可以为朱元璋所利用,他可以一个个地来收拾他们。

胡惟庸当然撞在了刀口上,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他。

同时被杀的还有陈宁、涂节等数人。可是,单以这一条罪名,就把宰相给处死了,实在有些说不通,于是,在胡惟庸死后,案子又接着调查,又给胡惟庸加上“通倭”、“通寇”和“谋反”的罪名,并且案子不断牵连扩大。

到了八年后,案子又有了新的突破。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军与北元军交战。所谓北元,就是元顺帝被赶出大都后,逃回北部草原,史称“北元”。这北元军中有一名将领叫封继,他在明军大将蓝玉北伐时被俘。据他供认,宰相胡惟庸曾经通过他与北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联络,打算向北元借兵,推翻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朱元璋一直不知道这件事,因为封继被押回南京后,居然被李善长给藏匿了起来。

同年五月,封继再度被捕,招出这件事。太师李善长自然就给牵扯进去,与此同时,他的家奴卢仲谦,以及陆仲亨的家奴封帖木等人,纷纷向朱元璋告密,说李善长、陆仲享等人曾参与胡惟庸的“谋反”,是“胡党”中人。

于是,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的罪名,将李善长、陆仲亨、毛麒、赵庸、郑遇春、黄彬、费聚、金朝兴、叶昇、李伯昇、丁玉等人全部诛杀,受到株连的有三万余人,并以《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这时候的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朱元璋念他年纪已老,赐他自缢,而他的家属七十多口全部被诛杀。

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朱元璋,为李善长辩冤。由此可见,当时人们认为李善长等人是被冤屈的。

从根本上说,胡惟庸案的发生,来自朱元璋的猜疑和不信任。而朱元璋这种猜忌心理很早就形成了,早在农民战争期间,他就严密防范部下将领,为防止他们叛变,凡是将领出征,就把他们的妻子留在京城做人质。就这样仍不放心,还派心腹去监军。即便如此,也是防不胜防,在严酷的战争中朱元璋也确实没少经历部将谋叛的事件。咱们就说其中的两个事件,第一个——绍荣谋叛事件。

绍荣是和朱元璋一同起事的战友,骁勇善战。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 年,绍荣和徐达一起攻克宜兴,至正十九年败张士诚军于余杭。

《明通鉴》记载:“太祖自起兵,所任将帅最著者,徐达、常遇春与荣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因为屡立战功,绍荣被擢升为中书平章政事,地位在常遇春之上。

可是,至正二十二年的时候,绍荣自处州平定苗军叛乱回应天,与参政赵继祖密谋击杀朱元璋,被宋国兴告发。朱元璋立即派兵搜捕了绍、赵二人,用铁链锁着,备下酒食,然后和二人一起喝酒。朱元璋问:“我与尔等同期濠梁,望事业成,共享富贵,为一代之君臣,尔如何要谋害我?”

绍荣回答说:“我等连年出外,取讨城池,多受劳苦,不能在家与妻子相守同乐,所以举此谋。”

赵继祖接着说:“若早为之,不见今日,猎狗在床下死,事已如此,泣何益,惟痛饮。”

朱元璋听了以后,就把他们两人缢杀了。

再说第二个——谢再兴谋叛事件。

谢再兴也是朱元璋的旧将。而且,他还是朱元璋侄儿朱文正的岳父,朱元璋称他为“亲家”。

至正二十二年,谢再兴守卫诸暨。当时,金华、处州的苗军反叛朱元璋,张士诚乘机派张士信率军进攻诸暨。谢再兴苦战二十多天,打败张士信军。这次战斗后,谢再兴派自己的心腹左总管、糜万户两人私往张士诚的占领区杭州贩卖物品,结果被朱元璋查获。朱元璋怕泄露军机,就杀了这两个人。并且把俩人的头颅悬挂到谢再兴的办事厅里,这对谢再兴来说,是一种侮辱性的警告。

这之后,朱元璋又擅自做主把谢再兴的次女嫁给徐达。又派参军李梦庚去节制诸暨兵马,降谢再兴为副将。这让谢再兴愤怒之极,连续受辱,明摆着拿人不当人。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谢再兴捉了李梦庚,到绍兴去投降了张士诚的部将吕珍。

这两起谋叛事件,对朱元璋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他在当皇帝之前,就考虑到如何对待功臣宿将的问题。明王朝建立后,为了使王侯将相忠于他的朱明王朝,为了预防臣僚的反叛,朱元璋采取了种种手段和措施,可是他总是不放心。因此,胡惟庸一案的发生绝不是偶然,此案的发生,既是官僚各派集团的权力斗争所致,更是朱元璋对王侯将相、昔日部将始终的不信任所致。

朱元璋是一个只相信自己的帝王。这样的帝王,最终成为冤案的制造者,即便胡惟庸一案不是冤案,但牵连甚广,使太多无辜者都付冤屈中。

同类推荐
  • “中国问题”论

    “中国问题”论

    我们经历的变化, 恐怕算得上3000 年之衰变: 从有“ 辉煌” 历史的封建社会向没有“ 辉煌” 历史的现代社会转变。有人言, 一个人的成长期要缩影般地重现他的史前史。又有人言,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这两句话似乎特别适合20 世纪100 年。也就是说, 只要活在这个世纪, 漫长的中国历史也就在将来机缘的吸取中都活过来了, 可以成人。我们是有幸的。
  • 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

    本书是吟咏生于河南或奋斗于河南的300余位历史名人的诗集。作品以短短几句诗词涵括每个人的一生经历或功过,精到而妥贴,简约中彰显大气,是从别致的角度了解河南文化,感受河南古老文明的难得的作品。
  • 极品小太监

    极品小太监

    穿越古代成为一个假太监,皇帝年幼,太后貌美,林枫该何去何从?坐拥三千美娇娘还是称霸朝堂?林枫对年幼的皇上如是说道:江山你先坐着,美人我替你保管了!
  • 关山何处无狼烟

    关山何处无狼烟

    面对即将被攻破的南京,万里烽烟的山河,日寇触目惊心的残杀,你若身在城中,身处乱世,你会怎么选择?是奋勇抗战?是保存实力伺机逃走?还是委曲求全曲线救国?一切困难尽在全网最新第一人称视角抗战小说《关山何处无狼烟》,且看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导总队参谋以及他身边的这群溃兵,会在绝境中缔造怎样的故事。
  • 重生之贞观年间

    重生之贞观年间

    一个后世之人因灾转世重生,却是吴王恪,贞观年间的君臣和谐,皇子间的阴谋诡谲,权力间的亲情何去何从,尽于此书!
热门推荐
  • 进化者联盟

    进化者联盟

    为了赚快钱,不幸变成了一个犯罪组织的试验品,王强,一个普通的毕业生在临死时,突然进入异空间,被关在一个时间静止的小屋内。生存下去就是不断的完成主神的任务,换取生存的奖励。在不断的奋斗中,他渐渐发现,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要么强大的生存,要么去死。这就是这个空间的法则。主角获得初始技能初始副本:红色警戒苏军第一次任务:红色黎明游戏开始,进化者准备进入···进化者联盟群:221270309
  • 教主乖乖跑过来

    教主乖乖跑过来

    她,是所有温柔花中带刺的那一朵,绽放着妖治光芒的花朵,也是国安特总部的头号金牌杀手。重生穿越,不想再继续上一世的那种天天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生活,只想舒服的过完这一世,却没想到遇见了他。他,有着邪魅的面容和双面的性格,一面嗜血残暴,一面无赖耍皮,也是人人畏惧的魔尊。他嗜血残暴的性格,掩藏着一颗无耻、无赖的心,原本只想以嗜血残暴的性格以示天下,却没想到遇到了她,以他最孩子气的一面,展示在她面前。
  • 千年轮回之鬼役

    千年轮回之鬼役

    百年难得一遇的盛世亦是百年难得一遇的鬼世,光明之下隐藏的黑暗,被诅咒的少男少女,究竟能否走出命运的轮盘……
  • 黑道女生

    黑道女生

    她是谁?黑道大哥的千金,还没对老爸的包办婚姻提出质疑,这男人就跳出来拒婚?喝,胆儿挺肥的,也罢,姑奶奶就拿你练练手,黑带大姐对白斩鸡弱男,嘿嘿,等着接招吧!
  • 秘书难爱大总裁

    秘书难爱大总裁

    一次宴会,偶然遇见了暗恋,从此一路跟随。不想意外怀孕,只得离开。四年后,被病魔折磨的她身穿病服,和孩子在医院逗乐。狼狈的再遇了他。4年前的恨与怨又该怎么化解?(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

    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

    《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是一本充满温情的女性心灵励志书,属于故事性的散文,共十万余字。全书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在这个纷扰的尘世,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而应做个容易满足的女人,成就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将告诉读者,每个女人都拥有幸福的能力。这个世上,很多女人缺少幸福感的原因是,想要的幸福太大了。寻找大幸福是一辈子的事,但是我们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些小幸福,这样我们每天都会很幸福。聪明的女人,知道满足。一段段灵动的文字,挥洒真性情,轻言细语述说生活,表达情感。有伤有痛,有笑有泪。在这喧嚣的尘世,你需要静下心,聆听心灵和文字的声音。让文字走过心灵,温暖你,触动你。
  • 组织复杂性管理

    组织复杂性管理

    本书试图从组织复杂性研究的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入手,并逐步展开.提出用结构敏感性及行为逻辑通道分析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组织及复杂性形成机制,同时建立了专门化的解决方案,搭建起了解决组织复杂性的理论架构,涵盖了组织复杂性研究的最为基础的研究内容,包括界定了组织复杂性,给出了组织复杂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复杂组织的判断条件,构建了解决组织复杂性的基本方法等。本书主要适合于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专业的组织复杂性研究的学者参考与阅读,对于复杂性研究的入门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中国式富人的99条人生经验

    中国式富人的99条人生经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限的生财之道才是无价之宝,汇聚顶级商业精英创富智慧,指引普通老百姓通往致富之路。开启富人的财富密码,打通我们的致富之路。
  • 道数

    道数

    道之精理天高地阔,流水行云,万法皆自然,顺自然万物而生,随自然万物而灭,是为顺其自然。以自然万物为基本采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溶于自然,既是自然,自然是你,是道。大道三千,所求之道皆是道,只是道的最后是什么,才是你人生的收获,是终结也是开始。
  • 浮光掠影游丝录

    浮光掠影游丝录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发表的散文、杂文、随笔作品集,全书由“浮光”“掠影”“游丝”三部分组成,多为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事业、对家庭的感悟。作者笔锋锐利、文字朴实中带着优雅,全书语言通顺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