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3300000141

第141章 怪师出怪徒

个性就是差别,差别就是创造。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

“怪师”出“怪徒”,刘文典的弟子沈有鼎,时常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头发和胡子也总是邋邋遢遢的,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也不系扣子,一边走路,一边思索着微笑或喃喃自语,只要有人向他提问题,他就会拉着你讨论不休。他还经常出现在西南联大附近的茶馆或小饭馆里,随身提着一只小小的破旧箱子,里面装了书和零碎的钱,因为他常常请人喝茶来讨论问题,茶是请你喝了,只有当他觉得你的意见有意思时,才肯让你吃他买的那碟花生或者瓜子。在西南联大,不管是哪一个系的教授开的课,只要他感兴趣,就会去旁听,有时还会站起来发问,甚至插嘴说你讲错了,常常搞得教授们下不来台,这也包括金岳霖。有一次金教授提到一本新出版的数理逻辑专著,沈有鼎从容站起来说:“这本书你是读不懂的”。金先生悄悄坐下,却不以为忤逆。

点石成金

当我们说一个人“怪”时往往是指他不按照规则出牌,总是游离在社会常规之外,让人难以接受。其实不然,有些很“怪”的人恰恰是十分有个性、有棱有角的人,他的“怪”也许正源于他独特的思想和性格中的真诚而坦率。了解到了这些,我们就应该理解并尊重那些我们的生活中所谓的“怪人”。

智慧拓展

一、联系现实

你偏科吗?

1.想一想,自己在学习中是否有偏科现象?

2.如果你有一门功课较差,仔细考虑一下,找出这门功课薄弱的原因。

3.思考一下,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将自己的弱项尽快地提高起来。

二、美文欣赏

忆清华(节选)

梁实秋

工字厅在河之南,科学馆之背后,乃园中最早之建筑,作工字形,故名。房屋宽敞,几净窗明,为招待宾客之处,平素学生亦可借用开会。工字厅的后门外有一小小的荷花池,池后是一道矮矮的土山,山上草木蓊郁。凡是纯中国式的庭园风景,有水必有山,因为挖地作池,积土为山,乃自然的便利。有昆明湖则必安有万寿山,不过其规模较大而已。清华的荷花池,规模小而景色佳,厅后对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横额是“水木清华”四个大字。联语原为广陵驾鹤楼杏轩沈广文之作,此为祁隽藻所书。祁隽藻是嘉庆进士、大学士。所谓“仙居”未免夸张,不过在一片西式建筑之中保留了这样一块纯中国式的环境,的确别有风味。英国诗人华次渥兹说,人在情感受了挫沮的时候,自然景物会有疗伤的作用。我在清华最后两年,时常于课余之暇,陟小山,披荆棘,巡游池畔一周,不知消磨了多少黄昏。闻一多临去清华时用水彩画了一幅“荷花池畔”赠我。我写了一首白话新诗“荷花池畔”刊在《创造季刊》

上,不知是郭沫若还是成仿吾还给我改了两个字。

思考:找到《苏州园林》一文,进行比较阅读。然后,谈谈你对中国式庭院建筑的认识。

三、 集体讨论

中心议题:对于“和谐”的理解。

我国正在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而和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季羡林先生认为:“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时至今天,我们又提出和谐这一伟大的概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的礼物,希望全世界能够接受我们这个‘和谐’的概念,那么,我们这个地球村就可以安静许多。”

那么,你是怎样理解“和谐”的呢?找到几个同学或朋友,在一起讨论对“和谐”的看法。

附录·

清华精英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1941年,邓稼先17岁时,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最高学府。邓稼先在此学习4年,终生受益。

1950年留美学成回国,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

1957年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工作28年,直到去世。

周光召

周光召(1929~ ),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7年至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

周光召教授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杰出的创造性成果,这使他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因其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于196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因在量子场论的研究中有重大突破,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周光召教授还被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四所世界知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1993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意大利共和国爵士勋章”;1994年被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中国杰出科学家”奖;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李政道

李政道(1926~ ),著名物理学家。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日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上屹立不移30年之久的宇称守恒定律。

1957年,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左腿残疾。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引起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的重视,当即作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用了2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8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年成为讲师;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1938年回国后,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赵九章

赵九章(1907~1968),著名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赵九章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柏林大学师从气象学家菲克尔。

赵九章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经竺可桢教授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1946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迁往南京北极阁,成为我国现代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从1957年起,他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组,他是主要负责人。在他的领导下,开创了利用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进行高空探测的研究,探索了卫星发展方向,筹建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和开展遥测、跟踪技术研究,组建了空间科学技术队伍。他对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追授赵九章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钱学森1911年12月出生于浙江杭州,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次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 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彭桓武

彭桓武(1915~2007),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氢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彭桓武,原籍湖北麻城,生于吉林长春。1937年6月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肄业,翌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MaxBorn),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1940年和1945年分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1年8月后,曾两度在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45年与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克杜加尔-布列兹班奖。1947年回国,先后担任过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并参与创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所长等职。1948年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彭桓武参与和领导了中国原子能物理和原子弹、氢弹以及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他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分子结构提出过新的处理方法,在量子多体问题研究中提出了自洽场的推广理论,并为中国核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伟长

钱伟长(1912~2010),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就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

钱伟长在学校里学习非常勤奋,因而成绩优异。在报考大学时,被清华、交通、浙江、武汉、中央五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1931年获得了化学家吴蕴初设立的“清寒奖学金”,他按照叔父钱穆提议,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发生“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实力。

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用50天时间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1942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为是该领域的奠基人。

抗日战争结束后,钱伟长于1946年5月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48年受钱学森之邀准备去美国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但终因其拒绝放弃中国而忠于美国,未获得签证而未成行,期间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后世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

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

钱三强少年时代即随父亲钱玄同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7年赴法国留学,师从居里夫妇(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儿女婿);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

曾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的确定,与钱伟长、钱学森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

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他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合理解释,深化了对裂变反应的认识。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为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和发展,特别是建立和健全学术领导,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组织和协调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晗

吴晗(1909~1969),字伯辰,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吴店苦竹塘村人。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7岁始在乡村学堂读书,11岁时读《御批通鉴》,成了他学习历史的启蒙教材;17岁毕业于省立金华中学后,在本村湖山小学任教;1927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1928年进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1931年被清华大学史学系破格录取(数学0分)。

1934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因才华出众,3年之后,年仅28岁的吴晗被聘为云南大学文史教授,1940年又到西南联大执教。

1949年北平解放,吴晗参加接管北大、清华的工作,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长、历史系主任等职,并参加了开国大典。从1949年11月起,他还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对北京的文化教育、学术活动、古籍整理及文物古迹的保护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还发表了许多文章,重新改写出版《朱元璋传》,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主要著作有:《读史札记》《投枪集》《灯下集》《春天集》《吴晗历史论著选集》等。吴晗创作的杂文,出版了杂文集《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灯下集》《春天集》《投抱集》《学习集》等。吴晗在明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早期的研究作品如《胡惟庸党案考》《明成祖生母考》,都堪称经典之作。从40年代开始数易其稿的《朱元璋传》,在史学界乃至现实生活中都发生过重大影响。他提倡编辑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在普及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手录的《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不仅留下了一部方便实用的研究资料,而且留下了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学术研究之风。

夏鼐

夏鼐(1910~1985),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主持并参加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做全面研究,创造性地利用考古学的资料和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并对当时中西交通的路线提出创见。

参加和主持的田野调查发掘有:殷墟,英梅登堡山城遗址,埃及的艾尔曼特,巴勒斯坦的杜布尔,四川彭山汉代崖墓,甘肃敦煌、武威、民勤等地一些古遗址、古墓葬,河南辉县、郑州、成皋、巩义、洛阳、渑池等地新石器、商代、汉唐遗址,以及湖南长沙战国墓和汉墓。

主要学术活动和成就有:确认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纠正了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关于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撰《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对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系统的研究;1950年在辉县发掘,第一次发现了早于殷墟的商文化遗迹;1951年在郑州调查,确认二里冈遗址为又一处早于殷墟的重要商代遗迹;湖南长沙的发掘,搞清了当地战国楚墓的演变过程;发表一系列关于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古代丝织品的研究文章,对中西交通史研究有贡献;发表一系列关于星图、蚕桑丝绸及晋周处墓黄金带饰的论文,为中国科技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著有《考古学论文集》《考古学与科技史》《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日文)等。主编并参加编写了《辉县发掘报告》《长沙发掘报告》,主编《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和《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张岱年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号宇同,世界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

1909年5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献县。父亲张濂,光绪(1903年)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长兄张崧年(张申府)是中国现代哲学家,他们对张岱年的学术道路选择产生了直接影响。1928年,张岱年考入清华大学,旋即退学,又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被录取;1933年大学毕业时,因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从事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1936年写成名著《中国哲学大纲》;七七事变以后,清华大学南迁,他滞留北京,闭门著书;1943年任教于私立中国大学,聘为哲学讲师;抗战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复校,回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1951年晋升为教授;1952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78年起张岱年先生担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1979年中国哲学史学会成立,张先生被推为会长。

张岱年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桃李满天下。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根据授课讲稿整理),论文集《中国哲学发微》《求真集》《玄儒评林》《文化与哲学》《真与善的探索》《思想·文化·道德》,专著《中国伦理思想研究》及《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等。

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

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1950年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1951年自编《曹禺选集》,对《雷雨》《日出》《北京人》作大量修改,同年任《剧本》《人民文学》编委;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演话剧的国家剧院)成立,任院长,同年,为创作以一个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主题的剧本《明朗的天》收集素材;1954年开始创作,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剧本、导演、演出一等奖。1960年,与梅阡、于是之合作创作历史剧《卧薪尝胆》(后改名为《胆剑篇》),并就剧中的若干史料问题请教沈从文,沈从文回长信详细叙说战国时期吴越社会各方面的状况,后又对该剧提出修改意见;1962年8月,在北戴河度假期间开始创作《王昭君》;1978年8月,为创作《王昭君》去新疆,并完成初稿,发表于《人民文学》当年第11期。

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在大学期间,建立了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知识结构正式形成。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作特殊的学生。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1938年回国后,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

钱钟书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作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

解放后,钱钟书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他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卓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编》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1910年赵元任作为为游美学务处第二批留学生,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1920年回国任清华学校心理学及物理教授;1921年再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继而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中文系教授;1925年6月应聘到清华国学院任导师,指导范围为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

赵元任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语言学家蜚声于世。他从1920年执教清华至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退休,前后从事教育事业52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赵先生永远不会错”,这是美国语言学界对他充满信赖的一句崇高评语。

赵元任是中国第一位用科学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调查的学者。他的耳朵能辨别各种细微的语音差别。在二三十年代期间曾亲自考察和研究过吴语等近60种方言。赵元任对方言的研究非他人所能及,他会33种方言。他的治学严谨和刻苦,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赵元任教授对音位学理论、中国音韵学、汉语方言以及汉语语法都有精湛的研究,撰写和发表过大量有影响的论文和专著,在国内外学者中享有很高声誉。

他在美国除了在大学任教外,又用英文和中文写下了大量语言学著作:《中国语言词典》《中国语入门》《中国语文法之研究》《现代吴语研究》《钟禅方言记》及《湖北方言报告》等。

周培源

周培源(1902~1993),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1919年,他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中等科。学习期间,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4年,他由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同年秋天,由于他成绩优秀,被清华学校派送去美国继续完成大学课程,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系二年级学习;1926年春、夏两季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27年,周培源入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继续攻读研究生。他先师从贝德曼,后改从贝尔做相对论方面的研究,次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最高荣誉奖。

1928年秋,他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在海森伯教授领导下从事量子力学的研究。

1929年,又赴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在泡利教授领导下从事量子力学研究。

同年回国,被聘为国立清华大学(以下简称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当时年仅27岁,而后又先后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培源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周培源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为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研究,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座标有关”的重要论点。

周培源从事高等教育工作60多年,培养了几代知名的力学家和物理学家。早期学生中王竹溪、彭桓武、林家翘、胡甯等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年至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梁思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可以将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用类似语言翻译的方法转化到西方建筑的结构体系上,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他和夫人林徽因一起实地测绘调研中国古代建筑,并对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中国建筑史学奠定了基础。建国后,梁思成在建筑创作理论上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新建筑要对传统形式有所继承。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运作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梁思成的这些理论观点,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多数建筑师的思想和政府的希望,直到今天依然对中国建筑界有很大影响。

梁思成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

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江苏镇江人。

茅以升,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1916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

金质研究奖章。

20世纪30年代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和“浮运法”,使该桥仅用两年半时间和160万美元的造价完成。这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55年,他承担了我国第一座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任务,解决了14个重大技术难题。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他还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侯德榜

侯德榜(1890~1974),字致本,名启荣,著名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他为中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

自幼半耕半读,勤奋好学,有“挂车攻读”美名。1911年,侯德榜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誉满清华园;1913年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再入普拉特专科学院学习制革,次年获制革化学师文凭;1918年又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同年,他应我国知名实业家范旭东之聘,任天津塘沽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

在侯德榜的潜心钻研下,我国的制碱工业在短短几年内冲破帝国主义的技术垄断和封锁,生产的纯碱产品在美国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此举被公认为中国工业的进步,为当时落后的民族工业争光。在总结亲身实践的基础上,侯德榜用英文撰写了《纯碱制造》一书,1933年在纽约出版,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35年中国工程师学会表彰他的功绩,公推他为第一届金质奖章获得者。

1932年侯德榜升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开始在南京筹建硫酸铵厂,1937年2月起陆续生产合成氨、硫酸铵、硝酸等产品,雄称亚洲最大的氮肥厂。

四五十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10年作为清华留美生公费留美,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夏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建国前他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1933年4月,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发出成立中国地理学会的倡议,学会于翌年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党。

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听课;1926至1929年,清华聘请金岳霖讲授逻辑学;1926年秋,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金岳霖先生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先生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为我们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金岳霖先生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哲学这个学问也不例外,如果要精确化和系统化,也必须完善和发展逻辑工具。金岳霖先生本人的哲学就以细密的逻辑分析见长,他的著作具有精深分析和严密论证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严谨学风。

其他

清华大学建校近百年来,培养了无数的科学家、作家、学者,除了上述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人士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因为数量众多,我们只列出其中部分人的名单,他们分别是:

高士其,福州人,生物学家、化学家,著名科普作家。

姜立夫,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对中国现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他从事圆素和球素几何学的研究。

段学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长期从事代数学的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理论、代数李群、有限p群、群论与组合数学的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代数学研究人才。

张子高,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化学多门二级学科的教学工作,为我国培育了几代化学和化工科技人才。

杨石先,化学家。主要研究农药和元素有机化学,并长期从事化学教育,创建了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

叶企孙,也作叶企荪,原名鸿眷,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王淦昌,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杨廷宝,字仁辉,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创作工作,为我国建筑设计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吴仲华,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氏通用理论”在国际上已广泛地应用于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中,为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林宗棠,高级工程师。由他担任副总设计师制造的万吨水压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和科技重大成果,它标志我国重型机器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水平。

熊庆来,数学家,字迪之。熊庆来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

吴有训,字正之,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在物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成就是:在参与康普顿的X射线散射研究的开创工作时,他以精湛的实验技术和卓越的理论分析,验证了康普顿效应。

张光斗,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教育和科研工作50余载,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林家翘,应用数学家,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权威。在应用数学方面,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发展了解析特征线法和WKBJ方法,是当代应用数学学派的领路人。

梅贻琦,字月涵,1931~194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一直到他在中国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王国维,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

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李济,字受之,后改济之。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

吴宓,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著名西洋文学家,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位通人,他一生好学不倦,学贯中西。

潘光旦,字仲昂,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著作有《优生学》《人文生物学论丛》《中国之家庭问题》等,另有译著《性心理学》等。

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汤用彤,字锡予,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学者。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

贺麟,字自昭,中国现代哲学家、翻译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冯友兰,字芝生,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

李方桂,语言学家。李方桂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印第安语言的研究;侗台(壮侗)语族语言的研究;汉语和藏语的研究。

徐中舒,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先秦史和古文字学是其主攻方向,对明清史和四川地方史的研究也有显著贡献。

姜亮夫,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曾获国家教委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

王力,字了一,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不仅注重专业的学术研究,在语言科学诸多领域勤于开创,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非常关注语言文字学的普及与应用。

吴其昌,字子馨,号正厂,著名的文史学家。生平著述颇丰,治学范围广博,除前所述外,于训诂、音韵、校勘、农田制度等亦有研究。

姚名达,字达人,号显微,从1926年至1937年已成书出版的著作有16种,为我国史学和现代目录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高亨,初名仙翘,字晋生,我国研究先秦学术和文字学家、训诂的著名学者。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两位大师,一生笃志于弘扬我国传统学术,成就斐然,成为上一世纪先秦学术文化研究的一座丰碑。

陆侃如,原名侃,字衍庐,笔名小璧,著名学者。重要著作有《屈原》《宋玉》

《乐府古辞考》《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等,译著有高本汉的《左传真伪考》,小仲马的《金钱问题》,塞昂里的《法国社会经济史》。

刘节,字子植,温州朔门人。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语言学家。

杨树达,字遇夫,号积微,语言文字学家。他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早期研究,即古汉语语法方面,兼及修辞和其他;二是他的后期研究,即文字学研究方面,兼及训诂、音韵和方言等。

刘盼遂,名铭志,字盼遂,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古典文献学家、语言学家。

刘盼遂一生从事对古代文献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在经学、小学、史学、文学、钟鼎、甲骨、校勘、目录等方面造诣精深,尤精于小学,即音韵、文字、训诂等学问,曾出版《文字音韵学论丛》《段王学五种》等著作,对古音分部和段王学的整理与研究远迈前贤,达到新的高度。

谢国桢,字刚主,相继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一生在明清史、文献学、金石学和汉代社会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撰写了《清开国史料考》《晚明史籍考》(解放后又两次出版了增订本)《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等重要著作和大量学术论文,编纂了《清初农民起义史料辑录》《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等资料汇编。

贺麟,字自昭,中国现代哲学家、翻译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贺麟对西方哲学有很深的造诣,对黑格尔、斯宾诺莎、怀特海等西方近现代哲学家都有深入的研究。就中国哲学和儒家思想而言,他早年主张“心”是“最根本最重要”

的,认为“不可离心而言物”,在三十年代曾创立了与冯友兰“新理学”相对的“新心学”体系,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倡导者之一。

张荫麟,字素痴,著名学者,历史学家。他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先后在《学衡》《清华学报》《东方杂志》《燕京学报》《文史杂志》《国闻周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和学术短文40多篇,深得当时史学界称赞。

罗根泽,字雨亭,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隋唐文学批评史》《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3册)《中国古典文学论集》《孟子传论》《管子探源》等。

周传儒,九三学社会员,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英国史学会理事、辽宁省史学会顾问、辽宁省政协常委等职。有《中国古代史》《甲骨文字与殷商制度》《书院制度考》《中国历史学界的新派别、新趋势》等著述。

蒋天枢,字秉南,早字若才,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主要著作:《全谢山先生年谱》《楚辞论文集》《楚辞校释》《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殷海光,原名殷福生,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撰写了《思想与方法》《论认知的独立》《中国文化之展望》等著述。

杨联升,原名莲生,后以莲生为字。杨氏论学,以广义的中国经济史为中心,而旁及中国历史的各个角落。专著以1952年完成的《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最为重要,号为简史,篇幅确亦无多,但实有深广的学术根基,为高度浓缩的综括;与稍后大陆出版的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相比,虽于规模宏大、史料详赡方面皆不能企及,但以简驭繁,亦足以自立。

李学勤,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牍帛书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建树。

傅璇琮,著名中国古典文献和古代文学研究专家,笔名湛之。曾参加《二十四史》的点校和编辑,担任《唐才子传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以及《全宋诗》

《续修四库全书》《续修四库提要》等大型古籍整理类总集与丛书的主编,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李德裕年谱》《唐人选唐诗新编》,合著有《河岳英灵集研究》等。

钱端升,字寿朋,毕生从事政治学、法学研究,并以学者身份积极介入政治,介入社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萧公权,字恭甫,号迹园,笔名巴人、石沤、君衡,中国现代政治学家。主要著作有《政治多元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乡村》《康有为研究》等。

王铁崖,原名庆纯,号石蒂,是中国国际法学的学术带头人和杰出代表,铁崖先生在国外赢得了崇高荣誉。1981年被国际法研究院选为副院士;1987年当选为正院士,成为该学院第一个中国籍院士;1987年被选为世界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8年被“建立国际刑事法院基金会”授予“著名国际法学者”名誉奖状。

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李健吾,中国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他的剧本贯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爱国、民主思想,注意反映劳苦大众生活感情,情节紧凑,布局严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剧作家。

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丈夫钱钟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

英若诚,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剧协理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等经典名剧。此外,在影视表演方面,也取得了蜚声中外的成就,是中国老一辈演员中唯一堪称“国际明星”的艺术家。

端木蕻良,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曾用笔名黄叶、罗旋、叶之林、曹坪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

《江南风景》,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为世人所流传。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

洪深,号伯骏,号浅哉,字潜斋,曾用笔名庄正平、乐水、肖振声等,我国早期电影的开拓者。导演、剧作家、戏剧批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胡风,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吴国桢,字峙之。早年先后入南开中学、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后赴美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张民觉,又名张民觉,字幼先,美籍中国生殖生物学家、育种学家和甾体避孕药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并获美、英、意等国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颁发的奖章。

王佐良,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顾毓,字一樵,著名教育家、科学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作为教育家,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创建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无线电研究所和航空研究所,此外,他还是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以及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今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的创始人之一。

萨本栋,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曾创造性地将并矢方法和数学中复矢量应用于解决三相电路问题,得到当时国际电工界的高度评价。对各种真空管的性质和效能也有极好的研究。

王大珩,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5年1月获得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6年受聘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叶笃正,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曾在许多国内外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吴仲华,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50年代初他发表的《轴流、径流和混流式亚声速与超声速叶轮机械中三元流动的普遍理论》论文,在国际上被称为吴氏通用理论,其主要方程被称为吴氏方程。

郑哲敏,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早期在水弹性力学研究中取得成就。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

邹承鲁,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名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荣誉会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委员、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酶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

吴征镒,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从事植物科学研究已逾60年,专长植物分类地理学和药用植物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55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8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陈克恢,中国药理学家,研究中药先后达30余年,中药药理研究的创始人。1924年与其协和同事施密特共同从中药麻黄中分离出左旋麻黄碱,并发现其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很快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干草热和其他过敏性疾患。他们又合成一系列结构与麻黄碱相似的化合物,发现许多新药。这是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的范例。50年代他在磺胺、麦角、雌激素、多种抗生素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发表论文约350余篇。

后 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欧阳勇富、廉勇、欧红梅、周珊、张艳红、柳絮恒、赵一、赵红瑾、齐红霞、齐艳杰、陆晓飞、赵广娜、徐春艳、王非庶、李海霞、李秀敏、王杰、张保文、李亚莉、蒙明炬、何瑞欣、杜莉萍、李卫平、李敏、梁素娟、许庆元、姚迪雷、张璐璐、毛定娟、尹娜、王巧、杨俊飞、杨婧、王娟娟、张艳芬、许长荣、王爱民、李琳、李伟楠、王鹏、罗华杰、郁红霞、葛颖炜、武敬敏、甘艳河、阎妍妍。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华,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书的诞生。

由于编写和出版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指正,特驰惠意。

同类推荐
  • 疯狂口才

    疯狂口才

    喊掉了自卑,树立信心。从疯狂酝酿到疯狂说话,从诊断自我要害到疯狂实战,疯狂让我们始终是最大胆、最有力、最悦耳、最快捷!全书的细致程度上会让读者叹为观止乃至心旷神怡,本书处处为读者着想,是为说话胆怯脸红心跳的人量身定做的一套口才方略。
  • 你在为谁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没有人把刀架在我们的肚子上逼着我们做这做那,也没有人整天苦苦哀我们:“求你了,快工作吗!”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完全是为了我们自己。如果你始终不明白这一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 心态,那么你是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本书结合现代职场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对“你在为谁工作”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为每一个深受工作困挠的朋友指明了自我解救的坦途!
  • 哈佛不眠夜:你见过哈佛凌晨4点的图书馆吗?

    哈佛不眠夜:你见过哈佛凌晨4点的图书馆吗?

    你见过哈佛凌晨4点的图书馆吗?每当节日到来,你是否盼望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有的礼物精致华丽,可以装饰你的房间;有的礼物实用,可以方便你的生活;有的礼物稀奇少见,可以开阔你的眼界;有的礼物看似普通,其中却包含了对方满满的心意,可以成为你美好的回忆。今天虽然不是什么特别的节日,我们也要送你一份特别的礼物。
  • 自造不凡

    自造不凡

    当今社会充满着激烈的竟争,人们每天都面临着社会竞争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因此只有真正不凡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成为“不倒翁”。不凡的人生是需要在社会生涯中逐渐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打造不凡的方法和要点,能帮助大家打造不凡的人生,走上事业的成功之路。本书通过八个方面精辟阐述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才能成就不凡人生,内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它和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通过阅读本书,相信你一公平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自己的人生重新设计。愿本书能开启你快乐、幸福、成功的人生,能为你成就不凡的人生助上一臂之力。
  • 触摸幸福从心开始

    触摸幸福从心开始

    本书尝试从心理的角度,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也帮助人们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亲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热门推荐
  • 梦想之篮

    梦想之篮

    有这么一个笨蛋整天喊着要成为世界篮球巅峰的笨蛋,而这样的一个笨蛋却有人会愿意陪着他疯。他叫秦风,心中除了篮球我也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够占据他的内心最深处,而他的篮球生涯将会有什么成就,其中会有什么波折,跟随这个笨蛋来到他的篮球世界吧......
  • 绝地苍狼:大地之门

    绝地苍狼:大地之门

    “黄河之源”只是开始,“大地之门”仍未结束!《茅山后裔》作者大力金刚掌 、《十宗罪》作者蜘蛛 倾心推荐:绝地归来,不用再看探险小说!玉柒一行自星宿海野狼谷内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却又被李光头等所擒,威逼利诱之下,无奈跟着李光头一伙来到号称大地之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寻找第三瓣玉莲花。却不料在大峡谷内,遇到了无数的神秘动植物,其中不泛上古洪荒时期的猛兽怪物,几人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而李光荣等人的秘密也逐步浮出水面,盐帮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夺得藏宝,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群,他们能否拿到第三瓣玉莲花?
  • 天命道途

    天命道途

    本想成为美女绝世保镖的小司机,没想到第一次执行保护任务,就被乱刀砍死。一个修炼门派的小门主,被妻子背叛,被仇人追杀,最终无奈自爆身亡。一块神奇的阴阳太极玉佩,让平凡的小保镖变成了叱咤风云的美女杀手。炼尸控尸,蛊毒巫术,道门玄发,神秘的守护家族,界中界的秘闻,自重生后,一桩桩事情,像是事先一定好的一般,相继发生在墨纯的身上,命运长河中的鱼儿,能不能超脱命运的安排,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彼岸......
  • 天才赌徒在修道

    天才赌徒在修道

    穿越归来的古苍生说道:“这次不会再被那假道士骗了。”道士吴楠子无奈的说道:“关我什么事啊!我真的是神仙啊!而且是天大的神仙。”“那你为什么没本事,天天赌钱。”古苍生问道。“因为我是赌神啊!你知道么,你现在是赌神的徒弟了!很幸运的,别人求都求不来!”吴楠子一脸正经的说道。“当别人还在苦苦修道的时候,你只需要赌钱就能得道成神仙了,那感觉......不一般啊!”吴楠子补充了一句。
  • 刘晏

    刘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开在瓶子里的温暖

    开在瓶子里的温暖

    太阳不会放弃天,哪怕你不再属于我,我也会在不同的窗口给你拥抱……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美文范本,随便翻阅的任何一篇美文,都让你撼动心灵的文字相遇!滴滴洒满现代人渐行渐远的感情荒漠漠,勾动人性深处最轻微的感动!
  • 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

    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

    为使读者全面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文化,真正掌握不生病的智慧,从此远离疾病,我们专门编写了这部《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本书以国医经典著作为基础,总结了《黄帝内经》、《易经》、《本草纲目》等著作中的养生智慧,挖掘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的养生精髓,收录道家、佛家、儒家等圣人先贤的养生秘方,介绍现代国医大师的养生绝学,归纳名人志士、凡人百姓、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以现代手法阐释了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保健功法,经络按摩,四季养生,情志调养,饮食疗法,身体各大系统的保健方法,不同体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养生之道,同时吸收了国内外的一些养生新方式,是一部融合传统中医养生精华、海纳古今养生方法的大全集。
  • 灵心笔录

    灵心笔录

    这是一个人和一本笔录的故事,爷爷留下的笔录,让叶灵心拉开故事的序幕。
  • 珵玉南归

    珵玉南归

    天界上古圣物玉衡现世,并聚集了众仙的仙灵之力,仑南大陆必定为争夺玉衡而乱···伴着异象出生的轩辕公主竟然天生痴傻,人造人竟是公主在异世界的分身,玉衡被催动,两个灵魂被融合后又会发生什么···
  • 药仙在都市

    药仙在都市

    药仙宁可漠竟然在炼丹时,发生意外,一颗奇异的石珠的出现,竟然引发了虚空裂缝。药仙的魂魄被吸入了虚空裂缝中,来到了地球上,重生在废族子弟宁可漠身上。在这个落后的炼丹时代,无意间展现出的才华掀起何等风暴?一个个校花、绝色美女都纷涌而来,抵挡都抵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