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1100000022

第22章 责任感:你对谁负责?

当你谈成了一份好工作,并顺利走过了为时两年的新职位上任“三步曲”,那么让你一试身手的时机也就到来了。职场和其他所有竞技场一样,靠的是技艺能力和经验值的积累,当你能力和素质都具备的时候在哪里都是一样,不会因为领导的限制或者其他部门的阻挠而掩饰了你本该有的光芒。关键是坚持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并持之以恒,成功则并不遥远。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当你想在工作上大显身手之时,有人会提醒你“你对谁负责?”这也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一、利益的区分

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关系在我们这个社会大行其道,而最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关键时刻,你究竟站在公司利益一方还是自己的领导这一边?我们来将所涉及的利益方都分析一下,看看是否可以作个抉择。

1.公司的利益

理论上来说,公司利益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在其中工作的最高利益。销售就要多接订单增加销售利润,设计人员应当设计出最适合市场的产品,采购本该节约成本找到最合适的原材料,其他更多部门的人员,也需要为公司利益着,想着兢兢业业地工作。

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对于员工业绩的评价,也主要是以对企业的贡献和忠诚度来区别奖惩。对公司利益贡献强大的销售经理在企业内部能够跟老板和股东“平起平坐”,也是企业内部公司利益至高无上的体现。所以,毫无疑问,在其中工作的员工当然一切以公司利益为其谋职的准则。

2.部门的利益

通常来讲,你的上级应该是有着更熟练的业务技巧以及更加宏观的视野,他身上必定有你可以学习和借鉴的闪光点。实在不行的话,你就学学他是如何成为领导的,也会让你受益匪浅。当你跟领导的关系相处融洽的时候,有时也在领导的领导面前崭露头角,那你的职场道路自然会一帆风顺。比方说你是个工程师,工程经理就是你的直接上司,而你的领导自然也有他的领导——工程部总监。当你业绩突出,经理对你大加赞赏之时,如果你还能时常走近你的总监,偶尔表达下对公司和部门发展的想法与建议,那么在大项目到来或者有提升机会出现的时候,被考虑到的人选必定有你,你在这里的发展也将一片光明。

但往往事与愿违,正如前面我们讲到了关系的重要性一样,关系自然也有它的负面性。当我们工作一帆风顺的时候,上面突然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或者一个业务能力“极其平庸”的人来做自己的上司,这个人必定成了所谓的关系户。此时我们大多数都开始坐不住了,埋怨、怠工、换岗、跳槽就成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我们先不去猜测这位空降的领导是否真的“有关系”,面对如此的状况,其实我们在职场发展中还是有方法可循的。关键看你为谁而工作,你的工作对谁负责。

在一个企业中,我们常见的就是派别斗争,说到底这是部门利益之间的纠葛。所以,说到底,领导的利益大多数情况下就代表着部门的利益。在现实情况中,领导的利益则来得更加复杂,它是在部门利益下派别斗争中糅杂着各种公私利益甚至爱恨情仇的混合体。

3.个人的利益

领导也是人,所以领导的立场也自然避免不了掺杂一些他个人的喜好和厌恶的感情。同样,我们自己也是如此,为了讨好某个人,为了取得某个领导或者同事的好感甚至为了私人暗地里想晋升的目的,我们做事也会有倾向性。

为一个人的私人利益而服务的立场与行动,就代表有企业中私人的利益。

二、你有怎样的利益观?

不出意外,只要你在工作,这三种利益都跟你息息相关,三种利益在你身上都会有所体现。但是三者的利益总会有冲突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由部门利益引起的派别斗争,此时你会想“我究竟加入哪个派别呢?”而最棘手的则是,你的直接上司让你做违背公司原则和利益的事情,做还是不做呢?我们来看一段我本人亲身经历的故事。

实例二十一:

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一家美国的设备制造公司在中国扩大规模,其设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兼亚太总部也在不断招兵买马,我顺利通过了老外的面试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职位是国产化项目工程师。当天一起报道的还有一位女同事叫做Linda,也跟我一样做同样的工作。面试我们的两位领导中,那个白人老外是我们的总监,一个新加坡中年人是我们的经理也就是直接领导。

入职后,我跟Linda还有其他几位老员工一起负责一些国产化项目。Linda已经是个5岁孩子的母亲,之前在老家的国企里面工作了10年。现在的工作是她到上海后找到的最为满意的一份,她十分开心,正在办理上海户口的她这下正好有大公司可以挂靠了。这个公司有4个事业部门,其中一个两年前已经将研发功能从国外转到了新建的上海设计中心,另外三个还在转移过程中。

五金件和钣金塑料等机械零件,是我们第一步需要本地化的产品。第二年,随着国产化工作进一步的深入,产品越来越多,我们这个团队成员也从5个增加到超过10人。由于兢兢业业工作,Linda和我一直受到领导和公司的嘉奖。新加坡领导做事谨慎,他怕自己一人承担不起越来越大的国产化工作量,就早早向美国总监提出了增加经理细分部门的建议。很快部门人员一分为二,分别由两位经理管理,尽管Linda多次找新加坡领导谈话要求仍然做他的下属,但是最终她还是跟我一起被安排到了一位新经理的名下。

新经理Kirby据说是无锡工厂的运营总监强烈推荐过来的,比我大几岁但比Linda要小。从Kirby上任开始,我一直毫无保留地将本公司的各种流程和项目历史经验传授给他。但是他个人的有些想法和行为我很不认同,比方说他不断给我灌输“职场就是战场”的思想并试图影响我,比方说他经常在日常工作中做前后矛盾、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而且,在美国企业扁平化交错管理的文化中,他居然不改他一贯的家长制作风。我当时负责两个产品线的几个重要项目,工作繁忙所以并没有过多去跟这个直接主管进行争论。但脾气火爆的Linda却是当仁不让,跟Kirby针锋相对,甚至在办公室公开场合砸电话互相叫板。

Linda很懂得机会的运用,也了解这家美国公司的文化,她很快找到人事部门要求更换领导,就这样Linda再次回到了之前的新加坡经理名下。此后,Kirby联合之前推荐他的那位无锡运营总监,在上海总部开始了尖锐的派别斗争,处处跟那位新加坡经理以及远在新加坡的另外一位运营总监对着干,经常需要美国总监出面调和。而Linda自然成了新加坡派别的马前卒,被我们这边的中国派称为“铁杆汉奸”。但她的业绩确实不错,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第三年,随着最后两条产线的设计功能开始转移过来,两位分别从德国和法国远道而来的经理也加入了上海公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严谨而小气的德国人与那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不上班的法国经理,并没有像我们猜测的那样组成抱团的战争格局,他们带着各自手下的中国员工例行公事,参与斗争的痕迹并不明显,我们将他们称之为“白人派”。Kirby和Linda则成为派别之间争斗的主力军,从具体一个项目的进展到某个国内供应商的选择甚至部门新设立职位的争夺中,进行着他们的厮杀。

此时的我虽然身处中国派别,但对于这种公司内部小集团的斗争嗤之以鼻,我要找到一个方法让自己游离于这场斗争并为将来的事业发展赢得筹码。我确信只要是对公司有利的就是我应该做的,而小集团或者某个部门的利益则在其次。具体行动中,我有意选择无人问管的芯片和印刷电路板的本地化工作,大量参与新项目的评估和竞标。当其他人在部门内外进行派别斗争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正在跟客户经理和项目总工出差在外,到客户那里演示我们的产品推销我们的方案。新项目前期需要在客户处进行多次谈判,有了初步购买意向并获得客户的定点生产书之后方可立项。在跟客户进行的本地化方案的关键谈判中,我发挥了中坚力量的作用,为我们最终竞标成功立下了功劳。所以新生意拿到后,项目组和工程部经常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新项目启动派对,而我是部门内唯一被邀请的人。在这期间我自然跟四个产品线的执行董事和他们的总工程师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和私人关系。

在我进入这家公司的第四个年头,那位新加坡经理支援中国的合同到期要回国,Linda自然成为被提拔的人选上升为经理,从此管理着十几个人的团队。部门斗争虽然没有对错,但我认为不能过激,Linda所谓的“铁杆汉奸”做法最终毕竟让她修成正果,提拔后她的年薪也有了50%的上涨。而Kirby在这几年工作中的不良个性充分暴露,他实际的行动也常常跟公司的利益背道而驰,不仅其他两个派别都对他意见纷纷,项目组也提出了更换他的要求。于是中国派这一条线的领导找到我,准备提升我接替Kirby的经理位置。我婉拒了这次晋级机会,倒不是我惧怕Linda,而是不想参与这场仍然没有结束的派系斗争,更重要的是我有了更好的选择。此前,产品线的一位执行董事已经向我发出邀请,我很快就将在公司内部转岗到设计部门去做项目经理,工资翻番。当年,我还获得公司的“最佳员工奖”。

职场就是个名利场,而每一家企业都是一个小社会,关系是持之以恒的主题。就我和同事Linda的这段职业生涯,我们可以剖析一下,发掘表面之下的本质,才能提炼出更普遍的方法论,为各位提供参考。

1.一份好工作,是你的最大利益

在那一年,我毕业才两年多,Linda工作了将近10年,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家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兼亚太总部的美国世界500强作为自己的东家。这是我离开台湾企业后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亲戚朋友并不多,在没有任何关系和过硬背景的情况下,这家企业具备了“美资”、“500强”、“中国研发中心”、“亚太总部”以及能给我这个一般本科生税前1万的月薪等这些要素。而Linda原是内地国企女职员,现在为追随丈夫到上海寻找工作,关系背景也不算多。我们同时看中这个职位,可见我们“慧眼”还是有的,能通过两个外国人的面试,说明之前我们的专业素质以及外语水平都还说得过去。

我们细分了企业中的三种利益,正在探讨它们发生矛盾时我们站在哪一方。其实,一份好工作,才是你的最大利益。因此,在你去为三个利益纠葛之前,请你先找到一份合适的好工作。

2.公司的利益放第一位

在得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后,无论是否参与复杂的企业内部斗争,至少有一点,都需要兢兢业业的工作。在Linda和我的工作中,出差的辛苦劳顿以及时有的加班和半夜的电话会议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是去逃避而是主动参与,将工作做好,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是你职业发展的大前提。我们所在的那家公司每年4月份有固定的加薪计划,无论你职位是否提升,每个人都有10%左右的加薪幅度。由于表现良好,Linda和我都高于这个10%的平均值。而且公司对于业绩好的员工每年在固定加薪之外还有不定时的加薪,Linda就在入职三年的时候向新加坡领导提出加薪并得到同意。所以在职位真正得到提拔之前,Linda已经跟入职时相比加薪总计80%,我也靠近60%。

立足本职,好好工作,这是所有职位稳步发展的基础。在一个好的企业不断前进,所得到的回报绝不低于跳槽的职位晋级,而且来得更加稳定和有把握性。无论何时,最好都将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尽管可能会有一时的挫折。Linda后来的利益重点放在了部门利益的斗争上面,但是至少,为公司利益好好工作也是她的次重点,一直未放松。

3.部门的利益排第二

在派系斗争的道路上,要么参与斗争,要么不参与,大多数人实际上处于被动参与状态。Linda忠于其中一个派别的理念,并积极参与斗争最终得到了职位提升,走的是“铁杆汉奸”的道路。而我实际上走的是第三条道路,5年以来我游离于本部门的斗争,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的生意做出贡献,与主要产品线的执行董事建立了很好的工作和个人关系,最终投奔他们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项目经理,实现了跨越式的加薪晋级。我实际上也成了“铁杆汉奸”,只不过我虽对部门斗争爱理不理,但却是个公司利益的“铁杆”拥护者。

我们将案例中的三个主角请出来,根据各自对待利益的重点,写进表格4-1中。可见我们三个人的利益侧重点有所不同。我始终将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后面得到破格提拔并被授予全公司认可的最佳员工。Linda在部门内部“站好队伍”,在维护部门利益的派系斗争中赢得业绩,成了她利益选择的重点。最后她也得到加薪晋级的机会,并且更加受到部门派系内部的重视,但是给其他部门和同事的印象是好斗而消极的。派系和部门争斗都不会长久,最终只会在职业轨迹上落下遗憾的阴影。

现实中,我们无论有意无意都最容易走入Linda所选择的这种重视部门利益的公司内部斗争当中去,这当然是有利有弊的。但是,如果此时有人问你“公司的利益和领导的命令,你站那一边?”我希望你能够当机立断,毅然选择公司的利益,这里也就回答了本节开始的问题。

4.切忌个人利益至上

案例中的Kirby成家之后异地就业,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实现个人职业上的抱负,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为了尽快突出自己的价值而排挤他人,损人不利己,视公司利益而不顾,这就是致命弱点。他过分在意他个人的利益,处处为难别人,积极挑起并参与派系斗争,如果Kirby这样的行为中有为了报答无锡运营总监恩情的因素,那他实际上也是参与并助长了那位运营总监的个人利益。他们出自各自私心的个人利益,挑起了无谓的公司内部斗争,是自私主义的行为,终逃不过被扫地出门的命运。

所以,在企业中工作,切忌个人利益至上,无论你自己还是他人的利益,都是个人利益。

TIP 经三过种本利节益。的但分是析,在可整以体看工出作你倾一向般的都把同握时上,代还表是着这以公司利益至上为好。企业都爱责任感员工,一个不以公司利益为主的员工,责任心是不强的,最终到了哪里都难以发展事业。

“铁杆汉奸”在我们这里不是贬义词,而是个褒义词。职场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日积月累的铺垫后,你要看清形势,利用各种资源为自己所用,最终为公司作出贡献,和企业一起成长。在大方向上确定后,全力以赴,而不要过多地考虑其他细枝末节,做一次“铁杆汉奸”,也未尝不可。

在公司原则和道德之外,不可避免有部门利益以及领导和你个人的私心,但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你需要当机立断。如果你还不清楚,那么你可以将表4-1复印下来,作为你取舍和判断的工具。

同类推荐
  • 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领导

    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领导

    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勇于担当的动力来源。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广大领导最核心的基本素质。广大领导干部只有想干事,才能去干事、干成事;只有牢记责任,才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否则,转方式、调结构将是空谈,“蓝图”也会变成“空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大量事实表明,领导干部只有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才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难中求进。
  •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全集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全集

    习惯每时每刻都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它能够影响个人的卫生、形象,也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行为处世、杜交、口才、婚姻、爱情等。好习惯让你品尝命运的成果,坏习惯使你饱尝命运的苦果。本书在向读者阐释习惯对人的一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的同时,还精心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的行而有效之方,以期使读者通过阅读来改变命运、成就人生。
  • 谁在操纵你

    谁在操纵你

    本书通过具体阐述如何通过操纵自我、操纵对手、操纵爱情和生活等,一步步掌握操纵人心的奥秘,使你无论是在商场、职场,还是情场中都所向无敌。
  • 成功人士都在看的金科玉律

    成功人士都在看的金科玉律

    这是一本浓缩着人类智慧精华的书。它向你展现的既有与伟大的自然法则相通的人类同生共存的金科玉律,也有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为人处世、走向成功的绝对规则。29夜每夜学到一个定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了
  •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我们如今所处的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和谐平安的社会让我们感觉不到动乱的滋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这样的字眼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但是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诸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小行为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也就是说爱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张海君主编的《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集聚的几十个爱国小故事,旨在让大家重温不同时期的爱国事迹的同时,也希望让爱国情怀再一次回归到我们现代人的心中。
热门推荐
  • 安龙纪事

    安龙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血龙神

    末世血龙神

    世界将灭,却诡异地降临异界,新的世界新的规则,依靠现代科技产物如何在充满凶兽和怪物的大陆求生?神秘女灵相伴,无数女神倾心,在猎杀、探险、寻宝中成长,又在杀戮和战争中成熟,凭借一把剑,邢宇能否让失控的世界重新归于秩序……
  • 闻香榭:脂粉有灵(上)

    闻香榭:脂粉有灵(上)

    大唐盛世,一个因具有异能而被称为妖孽的小乞丐方沫儿,为救善良的麻花店掌柜被迫卖身闻香榭。身份神秘的闻香榭老板婉娘集温婉善良、精明能干、贪财小气于一身,以非凡的香粉制作技术在洛阳独树一帜。蛇吻果、血莲、曼珠华沙、龙吐珠、因果树、出血菌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配置成各种具有灵异功效的胭脂水粉:可以救人的腐云香,使人清醒的三魂香,吸引心上人的迎蝶粉,恶行尽显的焚心香,眼儿媚、美人霜、仙人粉等,既有豪门妻妾之间的恩怨情仇,又有市井手足之间的尔虞我诈;有纯洁唯美的爱情故事,也有人妖之间令人唏嘘的悲情单恋,一种香粉一个故事,人性的善恶美丑尽显其中。
  •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本书用散淡清丽的文字完美再现了张爱玲特立独行的一生,她的年少时光,她迷途般的爱情,她在炮火中的洗礼,以及远渡重洋的漂泊,还原一个不在传说中而在我们身边的传奇,走近真实的张爱玲,体味她繁华背后的苍凉。但愿我们都能在最深的红尘里遇见最美的爱情。
  • 迷境:密物

    迷境:密物

    探寻失落的文明,寻找拯救的宝藏,灾难的降临,物种的变异,一切冒险才刚刚开始!外星人造就的玛雅文明?万年玉书又能否解开谜底?一行人该如何应付各种奇花异草、千年古兽和传说中的禁地!
  • 悲催的穿越:风流小太监

    悲催的穿越:风流小太监

    他不知道有没有真的爱情。别人对他的情是理所当然,他没有必要百分百的回报。可在一次救人的意外中,他莫名的穿越了。他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小小的太监,可这个太监却混的风生水起。皇帝、太子、贵妃都刮目相看不说,还有红颜知己们的真心真意,让他最终明白真情时,却……
  • 活该

    活该

    如果我们的梦想曾经追过,请别告诉我,你不在爱了
  • 晨曦星辰如你我

    晨曦星辰如你我

    那些深埋心底的记忆,最终会一点一点地出现,占据你整个回忆,不留一点罅隙。就如她所说:“喜欢超短裤。也喜欢白裙子。喜欢柔柔微风。喜欢清新的文字。喜欢每天清晨的阳光。喜欢滴滴答答的雨声。喜欢夏至的栀子花香。喜欢有少女心的自己。但,最喜欢的,还是你。
  • 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

    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

    许多人都曾为学习烦恼过、失落过,甚至流下过泪水。也有许多人曾经叩问:学习真的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吗?学习真的就是为了无穷无尽的考试,毫无快乐可言吗?读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学习不只是校园里的鸟语书香、黑板上无穷尽的公式定理,或是试卷上的喜悦或悲伤,而有着太多太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学习,学习,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绝境中,学习催人积极奋进;困顿中,学习使人豁然开朗;人生起伏中,学习给了我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 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研究

    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研究

    心理治疗是“以言治病”(talkingcure)的实践活动。心理治疗话语是各种心理治疗知识、治疗理论、治疗模式、治疗技术、治疗方面的专业术语以及治疗实践的总和。话语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心理咨询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书以话语分析理论、目的与合作原则以及治疗关系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治疗会谈中的问答互动结构、对应结构、解述话语、问话的预设机制与语用功能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