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事父有隐无犯,又敬不违,故疑而问之也。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有非而从,成父不义,理所不可,故再言之。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降杀以两,尊卑之差。争,谓谏也。言虽无道,为有争臣,则终不至失天下,亡家国也。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令,善也。益者三友,言受忠告,故不失其善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父失则谏,故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
不争则非忠孝。
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