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1800000009

第9章 有个性不等于可以任性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有其固定的角色.并有着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和规范。越界行事、举止出格,这就是扮演了不当的角色。这种不当的角色.轻则遭人唾弃,重则遭受打击报复,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你都要站在你应该站的位置上。错误52指手画脚:不在其位谋其政

“在其位,谋其政”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同样是责任的体现。特别是在一个团队里。如果你为了表现能力经常“友情客串”,那么你这个位置就容易成为空缺,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死穴。

同事间相处的一条基本准则就是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权利,包括尊重对方的习惯、爱好、隐私等。尤其在工作上,不能对同事指手画脚。否则,同事问相处就一定会出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热衷于对同事发号施令,大有“舍我其谁”的架势。

徐菲还记得第一次上班时的情形:在办公室里,周围人都在穿梭忙碌,说着一些她不熟悉的话;电话铃次第响起,但统统都与她无关,那感觉就像身处异国他乡。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坐在那里感觉有点无所适从。

部门的同事韩竹工作能力比较强,偶尔韩竹忙不过来,就叫徐菲帮助做点事。事情是这样的:

“小徐,你帮我复印两份这个文件,快点啊!”

“小徐,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吧?把这份文件传真给这位客户,号码啊……他们的电话和传真一样的,对了,你不知道,写给你!”

“快快,打电话帮我叫一下快递,就是我们一直叫的那家。”

时间长了,大家对韩竹的做法看在眼里,烦在心上。但是看到徐菲没有什么反感的表示,也就不好说些什么。徐菲虽然心里也有点不大舒服.但想到自己是新人,多做些事情也没有什么坏处。等各方面都熟悉了.自己也能独立起来了。

几个月后.徐菲对自己的业务做起来也顺手了,但韩竹对她的指使仍不时在耳边响起,徐菲仍然一边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一边替韩竹打着零工。韩竹显然忽略了徐菲的成长也忘记了自己并非是小徐的上司。

同事们对韩竹的做法渐渐由不屑转为愤怒。终于有一天,韩竹又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另一个同事小刘帮她做事,不料这次却碰了钉子,“你以为我是小徐呀.你命令什么就做什么!你是我上司吗?我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没有时间帮助你,抱歉,很抱歉!”这位小辣椒同事小刘又说了一句:“做人太软弱就会被人欺负!”显然是说给徐菲听的。韩竹当场气得脸都红了,但由于理屈,又说不出来什么。

中午的时候,以小刘为首的好几位同事一起过来拉着徐菲去吃午饭,大家这种态度孤立了韩竹。

业务能力很强的韩竹就这样成了孤家寡人,相信她如果不转变对同事的那种领导做派,就永远不会得到同事的支持与合作。

还有的人天生就有一种爱管闲事的毛病:同事在办公室处理公务,他会不时地发几句议论;同事并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他却滔滔不绝地提出一连串的建议;同事的工作电话他也要接,甚至不负责任地解答问题。这种对同事的工作横加干涉的人,怎能得到同事的欢迎呢?有经验的同事是很注意尊重他人的工作权利的。比如,有电话请示某个问题,即使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应让负责此事的同事来回答,而不要由你直接答复。假如同事不在办公室,而你确有把握能够解答,那么你可以暂作回答,并在事后及时向同事通报。

“闻则该之”

(1)除非同事请你帮忙,一般情况下不要自作主张替同事把某件事情做完。因为你不了解同事的意图,也不知道做这件事的目的和要求,如果你盲目地做了,很可能是“帮倒忙”。

(2)不要轻易批评同事的工作,也不要指使同事做事。工作上的事情.各自都有自己的上司,用不着代替同事的上级来做事。只有这种缺点和不足将会酿成严重的后果时,才有必要向同事直接提出来。

(3)有好建议在私下里向同事提。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谁也不想在同事面前掉价,丢面子。因此,即使相处时间很久了,彼此已经很了解,也不能不考虑同事的脸面和自尊心,而随意给同事提意见和建议。错误53越级汇报:老板头痛上司烦

年轻气盛的员工都可能犯过这样的错误:当自己和顶头上司产生矛盾时,就直接向更高一层的老板去报告。以让其“主持公道”。可谁知最后的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有些员工在遇到不如意的上司,就天真地以为越级汇报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殊不知,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因为越级报告暗示主管与员工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并且打越级报告的人,事实上破坏了公司的作业程序,会让老板觉得头痛,并且在老板心中留下不忠诚的印象。

从某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吴雄,应聘到一家报社担任副刊编辑。没过不久,由他编辑刊发的不少文章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他自己还勤奋创作,先后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由于吴雄越来越受到同事及读者的重视,编辑部主任慢慢地感到了他对自己的威胁,开始排挤吴雄,并时常故意对他的合理性建议不予采纳。

吴雄不仅勤奋多才,而且在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由于和主任关系的紧张,他的许多想法无法付诸实施。于是,他干脆越过主任直接去找主编,谈他的计划、设想,希望能得到主编的支持。

结果,吴雄的计划不但没能得到支持,还引起了主编强烈的反感。他和主任的矛盾严重深化,主编从大局着想,最终把他调到别的部门。别的部门不能发挥吴雄的特长,他只好辞职不干了。

越级汇报是企业员工经常犯的错误,他们遇到不如意的上司,就天真地以为越级汇报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殊不知,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就拿上面的案例来说,对于主编来讲,在吴雄和部门主任之间,他不能不考虑中层干部的威信、情绪等,不能不维护管理制度的正常执行。再者,打越级报告对其他员工会造成负面影响。作为主编,权衡利弊,只好调走吴雄。

可见,向更高层或老板打越级报告对自已是没有好处的,因为打越级报告暗示主管与员工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调节的可能性不大,老板必然会洞悉到这一点。他认为两者不能共存于一个部门,在二者选其一时,低级员工必成淘汰对象。此外,老板必须维护管理阶层。虽然低层员工说得有理,他也不会随便惩罚有错误的主管。即使做出处罚,大多会各打五十大板,不会对主管造成太大影响,但对低级员工的影响就大了。就算侥幸成功,老板也会认为该员工有不忠的性格。所以,一定要记住:打越级报告不可取,就算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也一定要注意照顾自己顶头主管的尊严和威信,毕竟你是属于他直接“管辖”的。这种可能会断送前途的事一定要谨慎。

“闻则改之”

(1)找出上司为难你的理由。上司为什么要和你过不去,给你穿小鞋,不采纳你的合理建议,对于他来说总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第一步就是先找出这种理由,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解决问题。

(2)以适当的方式理论。和上司理论一应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你不妨先私下找他谈一次,化解你们之间的矛盾。如果上司仍坚持己见,那么,在适当场合,把事情完全曝光,让同事评理,以给上司施加压力,让他轻易不敢为难你。错误54自作聪明:替上司做决定

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希望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作为老板。即使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他也不会允许你自作主张,擅自改变他的决定。聪明的下属会想方设法让老板自己决定。用高超的技巧既改正了错误。又保住了老板的权威和面子。

在内心深处,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重权在握的人,可是手握重权的毕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如果你手中并没有掌握你所期望达到的权力,而要运用这样的权力去处置一些你本无权处置的事情,这对你来说并非一件好事,即使你把事情处理得非常好,也同样会引起上司的不快。

“糟了!糟了!”赵总放下电话,就喊了起来,“那家便宜的货物根本不合规格,还是原来王老板的好。”“可是,我怎么那么糊涂,给他发的那封函写得太不客气了.这下麻烦了!”

“是啊!”助理刘小姐转身说,“我当时也说要您先冷静冷静再发函.您不听啊!”

“都怪我被气昏了头,应该想到那家的货一定有问题,要不然价格怎么会那么低。”赵总来回踱着步子,指了指电话,“把电话告诉我,我亲自打过去道歉!”

刘助理一笑,走到赵总桌前:“不用了!告诉您,那封函我根本没发。”

“没发?”

“对!”刘助理笑吟吟地说。

“嗯……”赵总坐-,下来,如释重负,停了半晌,又突然抬头,“可是我当时不是叫你立刻发出吗?”

“是啊!但我猜到您会后悔,所以压下了。”刘助理歪着头笑笑。

“压了一个月?”

“对!您没想到吧?”刘助理很是得意地说。

“我是没想到。”赵总低下头去,翻记事本,“可是,我记得那天是叫你发,你怎么能压着不发呢?那么最近发上海、广州几个客户的函.你也压了?”

“我没压。”刘助理不无得意地说,“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赵总先前兴奋的脸阴沉了下来,他没说什么就走开了。可是不久之后。刘助理被调到了下属部门,成了普通职员。

刘助理被莫名其妙地下放,一定会觉得十分委屈:自己为公司做了一件好事,为什么却得到如此下场?其实,她犯了职场大忌:替上司做决定。她这样做让上司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侵犯,感到自己好像被愚弄了。他当然不会让这样的下属待在自己身边。

如果某件事情本来应该由你的上司来做,而你却因为他不在或者别的原因,在没有获得他认可的情况下悄悄地做了,你也许会因此得到更高一层领导的赞赏,但是在你的上司的眼里,你却会成为一个越权的人,而被越的,恰恰就是你的这位顶头上司。那么,你的顶头上司会认为你目中无他,会认为你的行为已经威胁到他的地位了,因而他会对你“另眼相待”,你日后的工作将因此而步履维艰。

“闻则改之”

(1)明白自己的权限。你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一种权力心理,如果你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尽可能地积极地配合好你的上司,将你的任何决定都让你的上司了解,并征得他的同意,那么你在你上司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懂得尊重他的人,一个能干的人,那么他对你的回报自然而然也就是信任与重视。

(2)别自作聪明,要懂得韬光养晦。自作聪明的人有很强的表现欲,容易洋洋得意,当遇见一些本不该自己决定的事,就习惯性地做出决定,以显示自己多么的能干。要懂得韬光养晦,多请示汇报,干好自己的工作。错误55口无遮拦:背后谈论老板隐私

把别人的私生活传闻作为谈资,本身就是一种不良行为。尊重他人的隐私。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每一个有素养的人都应该自觉地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特另9是对自己的老板,更要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不想让老板讨厌自己。就应三缄其口。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特别是涉及隐私的东西,更能引起人们的好奇,传得也就更快了。既然是隐私,当事人当然不会希望它被传得路人皆知。口无遮拦地议论老板的隐私就是在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某个企业的会计宋佳,业务能力很强,工作上也很认真、细致。但她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她的老板有一个女儿,年龄挺大了,但一直却没有出嫁,不知是什么原因。一日她与另一同事闲聊,喜欢议论别人的毛病又上来了,不经意间便谈起了这件事,说得兴高采烈。就在这时,她的老板恰巧经过,话自然也就被听去了一些。从此老板怎么看她都不顺眼,经常对她的工作不满意。

一次,老板竞找来一个其他单位的老会计来查她的账,说:“这个会计非常有经验,让她多指导你,有什么不会的地方,可以向她请教。”那个老会计查账查得很细,老板坐在他身边,不时地问他:“怎么样,有哪儿不对吗?你得看仔细了。”经过一上午的查账,什么问题也没发现。那个老会计说:“账记得梃好,以后就这样做。”听了老会计的话,老板没有说什么。但宋佳心里觉得十分别扭,一直都被老板这种不信任的态度所笼罩,工作再也提不起兴趣,这样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丢掉了工作。

好奇是人的天性,所以,人们内心深处都有探听别人私生活的欲望。同样,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人的天性,谁都不想自己的隐私被别人议论,特别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人。

上例中的宋佳就是因为背后说老板的闲话,使得老板对她进行报复,自己最终只能离开公司。不管是从她的专业技术水平,还是工作的态度和能力来说,都很不错,很有发展潜力,可就因为这样的问题而断送自己,多么不值!可见,如果你想当个好职员,并有机会脱颖而出,在公司中有一个好的发展的话,那么就请你不要谈论老板的私生活。

聪明的员工,即使是偶然获悉老板的某种秘密,也会装不知道。不但不对老板泄露半句,对同事也保持缄默。

有的人为了讨好老板,故意在老板面前显露一两句,表示自己虽然知道却没有跟人讲,或者在同事面前显现出“我知道老板的秘密但不告诉你们”的样子,这其实是非常愚蠢的。这样做,老板不仅不会感激你,反而会觉得你在以此要挟他,对你不深恶痛绝才怪。同事们也会认为你故弄玄虚,令人厌烦。

“闻则改之”

(1)管住自己的舌头。长舌妇最让人烦,放纵自己的舌头,不分时间地点地乱议论老板的隐私,那就相当于搬一块大石头堵了自己职场的发展道路。

(2)即使别的同事在议论老板的私生活,你也不要参与,赶紧走开,假装什么也没听见,这才是明智之举。错误56拉帮结派:影响公司整体团结

加入小帮派也许会让你得到一些实惠和好处。但从长远来说,就得不偿失了。在一个统一管理的集体里。管理者绝不会允许那些影响团结的不安定因素存在。一个聪明的员工,一定不会让自己被当做不安定因素而被剔除掉。

在公司中,常会出现一些小帮派。作为小帮派中的一员,你也许还在为自己的好人缘和得到的照顾而高兴,殊不知,你们已经使老板感到不舒服了。

在公司里,由于小武与几位同事合作比较密切,又比较谈得来,于是他们几个人便经常聚在一起,成了铁哥们儿。久而久之,他们的情谊越来越深,工作上也只为彼此几个人的利益考虑,把公司利益放在一边,甚至为了他们的小集体的事而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小武在公司几位铁哥们儿的帮扶下升了职,老总似乎对他比以前更客气了。他感到得意极了。可是,没过多久,公司新招了一批大学生,突然对人事进行调整,小武和他的哥们儿全被调整掉了。

从上述的事例中,你感觉到些什么呢?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老板不喜欢那些搞小帮派的人。如果加入这样的小帮派,你就会受到牵连,你必须从小帮派中退出来。因为老板对小帮派总有不信任感,对小帮派里的员工,会有许多顾虑。他会认为小帮派里的员工公私难分,如果提拔了帮派内的某个人,而与之关系好的“哥儿们”可能会受到照顾而放纵,对公司的发展不利,对别的员工也不公平。另外,老板会担心小帮派里的人不忠诚。经常聚在一起的人脾气相投,若老板批评其中的某个员工,这几个人会联合起来对付上司,给公司的管理带来困难。再说,即使上司想单独给其中某个人嘉奖或发红包,这个人很可能泄露给帮派内的朋友,因为红包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其他同事知道后,会认为老板不公平,从而也会影响公司的团结。

而且,在小帮派里的人会有较多的应酬,经常在一起玩,喝酒吃饭,很难抽时间加班或学:习专业技能。如果在一个办公室,他们也很可能会在上班时间聚在一起聊天。

所以,在工作中。你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加入已经形成的小帮派,否则,你在公司里的发展前途就会受到巨大影响。

“闻则改之”

(1)公私分明。与同事相处,特别要注意公私分明,不能因为跟谁关系好而在公事处理上带有感情色彩。在工作中对好朋友公事公办可能让他误解你,但只要你一视同仁,解释清楚,一定会处理好关系。

(2)团结为重。如果你因工作上的事受到上司的批评后.不管上司对错与否,你都不能因一时之气与关系较好的同事煽风点火,联合起来对抗上司。要把公司的团结放在首位,尽量缓解与上司之间的紧张气氛。

(3)扩大交际范围。在公司里,你不要把自己的交往对象只限定于三五个同事,而应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和更多的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乐于向他们请教,帮助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你既获得好人缘,也不会被别人误以为在搞小帮派了。错误57不重仪表:显得对别人极不尊重

仪表非常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礼仪素养,是人们交往中的“第一形象”。

实际上,在任何民族里,蓬头垢面、不加修饰地面对他人,都是极不礼貌的,因为这似乎隐含着“你也配让我修饰吗”的意思。所以,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见别人,不光是给自己面子,也是给别人面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愿意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谁都要修饰修饰、打扮打扮。尤其是有人看的时候。一个平时穿着随便的人,如果忽然衣冠楚楚起来,便八成是要去见什么重要的人,比如贵宾、上司或恋人。当然,反其道而行之的也有。

虽说内在比外表重要,但是人们总会被美好的外表所吸引。因为外表和内在并非全无关系。是以外表来判断,还是以内在来取决,姑且不论其是非,通常人都是从两方面来做判断的。

但是,精巧的装扮外表,在他人面前,比起内在更可以凸显自己,他人对你的评价也会提高。因此,要想让陌生人喜欢你,外表整顿妥当是比较有利的。当然,现实生活中也不是只有天生丽质的俊男美女可以有吸引人的魅力。女性可以靠化妆来装饰,男性也可以靠穿着打扮来加分。温和的表情、稳重的举止、整洁的服装,这些也都是装饰外表的方法,贯彻这些方法也可以说是让陌生人喜欢你的基本元素。

美国著名的形象设计大师乔恩·莫利先生曾做过一个着装实验。着装实验的目的是要搞清楚:按照社会中上层人士的习惯着装,或按照社会中下层人士的习惯着装,人们将如何看待他们的成功率,将如何与他们相处共事。

着装实验是分下面两部分进行的:

首先,他调查了1632个人,给他们看同一个人的两张照片。但他故意宣称,这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一对孪生兄弟。其中一个穿着社会中上层人士常穿的卡其色风衣,另一个穿着社会中下层人士常穿的黑色风衣。他问调查对象,他们之中谁是成功者?结果87%的人认为穿卡其色风衣的人是个成功者.只有13%的人认为穿黑色风衣的人是个成功者。

其次.他挑选100个25岁左右的年轻大学毕业生,都出身美国中部中层家庭。他让其中的50个按照中上层人士的标准着装,让另外50个按照中下层人士的标准着装。然后把他们分别送到100个公司的办公室,声称是新上任的公司经理助理,进而检验秘书们对他们的合作态度。他让这些新上任的助理给秘书下达同样的指令:“小姐.请把这些文件给我找出来,送到我的办公室。”说完后扭头就走,不给秘书对话的机会。结果发现,按照中下层人士标准着装的,只有12个人得到了文件,而按照中上层人士标准着装的,却有42个人得到了文件。显然,秘书们更听从那些比照中上层人士标准着装人的指令,并较好地与他们配合。

乔恩·莫利先生狄着装实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大多数人都是本能地以外表来判断、衡量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进而决定自己对一个人的态度。,在社会上进行交往时,一个人如何着装,将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可信度和配合程度。

第一印象是指在与陌生人初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在进一步的交往中给对方的认识评价产生很大的影响,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认知偏差。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中初次接触的前期,人们会对交往对象做出许多方面的判断,这些判断的综合,就形成了人们对该人的印象。

心理学家强调指出,在形成印象中最重要、最强有力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该人进行“评估”,即:自己喜不喜欢这个人?喜欢不喜欢的程度有多深?也就是说,在人们对交往对象产生第一印象时,会做出某种情绪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在进一步的交往中会使人们对交往对象的各种判断受到影响。如果我们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那么这种印象就会继续延伸到今后的交往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和客户进行初次交往时一定要重视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

一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视觉的,虽说没有必要每一次见客户都是西装革履,但是衣服一定要干净、整洁,不要有褶皱。如果必须穿西装的话,一定记着打领带,要把领带打正,不要歪歪扭扭。要注意把脸洗干净,把胡子刮干净,把头发理顺等。也可以让自己有些特色,打上摩丝,让自己看上去很精神,切记不能整天委靡不振的样子。一个人的外表形象决定着对方对你的好感程度。

同时,风度也很重要。风度是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的反映,有的人性格开朗、气质聪慧,风度则往往潇洒大方;有的人性格豪爽、气质粗犷,风度则往往豪放雄壮;有的人性格沉静、气质高洁,风度则温文尔雅;有的人性格温柔、气质恬静,风度则秀丽端庄。风度是性格和气质的外在表现,属于一个人的外部形态,是由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所构成的。与心灵相对而言,风度是人的一种形式,也是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所最先接触的。因此,从风度的好坏,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而且也可以部分地看到一个人的美丑。

比较为难的是,风度不是一个人装腔作势就能够做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好的性格、气质的自然流露。因此要想拥有有魅力的风度,关键在于个人在实践中的培养和锻炼。古人早就说过:“诚于中而形于外。”心里诚实,才会有诚实的样子。心不诚实迟早要被人看破的,更何况风度这种人的外在美是没法装得出来的。当然,人的风度是多样的,不能强求一律。但是,无论性格、气质的多样性也好,还是风度的多样性也好,都应当体现出自己的美的本质,让别人对你一见倾心。

“闻则改之”

(1)通过欣赏电视、电影、文学作品等,吸收其中人物所蕴涵的气质、仪容、风度方面的精华。

(2)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形象。

(3)学会“演戏”。不论进入哪种角色,你都要领悟这种角色应具备的特点,能够“想象”,就容易做出。错误58过从甚密:与老板称兄道弟

虽然有的老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但他终归还是你的老板。你只是他的员工。你们之间不可能真正平等。如果你与老板相处的时候不分长幼大小,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过多地介入老板的生活,那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自讨苦吃。

企业员工应该时刻认清自己的身份。不要在职场上做出自己不应做的事情。虽然现在的公司都在讲以人为本,提倡主人翁精神,但和老板称兄道弟是很危险的事情。即使老板与你称兄道弟,你也不能就因此忘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毕竟公司是一个有等级存在,讲究规则的场所,这也是管理的需要。如果你不幸破坏了游戏规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某家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胡楷,平日总是自恃才高,并因对公司做出过很大贡献,就目空一切,和老板在一起时便常常忘记自己的身份,称兄道弟,言语随便。老板虽然心里感到不快,但碍于面子,一直没有批评他。

有一次,老板和妻子由于感情问题闹离婚,老板的妻子知道胡楷和自己丈夫的关系很近。于是,她找到胡楷,希望他能帮自己劝劝丈夫。胡楷仗着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好,就满口答应。结果,胡楷在劝说老板的时候没有注意自己的措辞,伤了老板的自尊。老板想起胡楷以前种种对自己的不敬,终于忍不住爆发了,让胡楷很下不了台。最终,胡楷不得不离开自己为之奋斗了多年的公司。

胡楷之所以会有如此下场,错就错在他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地位,过多地介入老板的生活,抹杀了和老板之间应有的距离。

员工应该清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员工并不代表着你可以无限制地接近并了解你的老板。不管老板如何的需要你,但你必须牢记:老板终归是老板,你对他虽然没有必要始终维持某种敬畏和恭维,但是,你绝对不能依仗着他对你的需要和重视而把他当做普通的朋友来对待。

“适当的距离是一条安全线”,这是职场上一条永恒不变的游戏规则。

如果你和老板走得太近,对他的工作、生活甚至隐私都了如指掌,那么这会对他构成一种无形的威胁。而在你们平时过密的交往中,你的不足和缺点又会毫无遮拦地让他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你的工作也会相当.不利。

过分介入老板的私生活,老板的许多不想让人知道的事对你来说也就不成为秘密。人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若老板的某个秘密被别人知道,那么他首先怀疑的人就是你。

一个员工如果被老板认定为“重要的事不能告诉他”、“不可信赖他”,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安全的人”。让老板有安全感,这样才能让你的老板放心地将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同时也能让他放心地将你视如心腹。你的职场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

聪明的员工懂得如何成为老板的亲信而不让老板视为威胁,知道保持距离和管住自己嘴巴的必要性,会最终成为他身边最得力、最安全的人!

“闻则改之”

(1)和老板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与老板离得太近,那样会使老板产生压力:可又不能离得太远,那样会使老板产生疏远感。只有像刺猬一样保持取暖的距离,员工才可既得到老板的重用,顺利地干好工作,又不让老板产生不安全感。

(2)嘴巴要牢。管住自己的舌头,保住老板的秘密是和老板交往的原则之一。错误59不重小节:错把公司当商场

公司不是商场。是办公的地方,是创造效益的地方。常把家人带到公司。就是影响公司的效益。作为任何一个老板,都不会喜欢员工这样做。

大多数单位明文规定,非本部门员工不得进入工作场所,门卫也实行了严格的控制,但有人还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后门”让亲人进来。他们认为这并不算是什么大事情,可是往往却会给自己平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某公司的会计黄博,他弟弟失业在家,经常没事就到黄博的公司来。有一次,财务部出了一件失窃案,锁在保险柜里的数万元现金被盗。奇怪的是,门并没有被撬动过的痕迹。

而黄博的弟弟当天正好来过公司。有位同事随口说了句:“黄博的弟弟来过公司。”这话让黄博听到了,他非常生气,觉得那位同事怀疑自己的弟弟,于是就去理论。案子未破之前,任何人都是怀疑对象,黄博这一闹反倒是越描越黑.更说不清楚了,闹得满城风雨。黄博很难堪。虽然最后抓到了小偷,但黄博与同事的关系却受到很大破坏,给自己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失去了老板的信任。

家人到公司来以后,首先是老板会不高兴。随便带家人来公司,如果公司有客人,会让客人觉得公司管理乏力,比较混乱。再者,公司一般都有一些事情不愿让不相关的人知道,你的家人来了以后,有可能把这些事情泄露出去。其次,还会对你的同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你的家人来公司,作为同事当然要接待,进行必要的寒暄,这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但他们为了你的面子,还不得不应付。即使你家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他们也不好意思说。再次,也有可能让你难看。家人对公司的情况不了解,说话就不会那么注意,有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伤害到同事或你自己。

还有一些人,动不动就将家庭的纠纷闹到公司来。丈夫吵到妻子的公司,妻子吵到丈夫公司,想依靠公司的舆论力量给对方施压,从而达至0解决家庭问题的目的。其实,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你将自己的家丑扬到公司,别人只会把它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你与你的家人。

“闻则改之”

(1)公私分明。办公场所不是私人家庭,不相干的人最好不要涉足。

(2)和家人沟通好。给家人讲清利害关系后,家人都会理解,会自觉地避免去你的公司。

同类推荐
  • 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

    本书分析了目前以及未来的竞争走向,总结了人生必备的六种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应遵从的规律,并且将他人的高效学习法做了详细介绍。
  • 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

    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

    40岁时的很多想法、做法直接影响后半生的生活质量,《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告诉你:40岁的很多事情直接决定你能否收获一个圆满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怕老,成长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其实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美,关键是要看你自己如何面对。烂漫少女会说:“到40岁我就不活了。”其实她们到了40岁也一样活得好好的。没准儿心里还在偷着乐:“没想到到了40岁,我这朵鲜花才彻底盛放……”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美好,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才不枉当一回女人。
  • 励志祖师爷:勾践

    励志祖师爷:勾践

    通过本书,看一看勾践的争霸经历,睹一睹勾践所经历过的苦难,你就会懂得,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苦难给了自己最好的礼物。经过生活的历练,你就会更有信心去迎接随时到来的挑战,就能够很平和的面对生活中的快乐,就能够很镇定的面对失败的考验,就能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 世界上最巧妙的口才术

    世界上最巧妙的口才术

    本书内容包括:为什么要掌握征服世界的口才技巧,为人处世左右逢源,社交场合游刃有余,职场生涯大展宏图等。
  • 距离寂寞还有几米

    距离寂寞还有几米

    内容充斥着白领小资情调的喃语,特别是对城市男女所处的工作、所生活的都市都有若隐若无却无比真实的反映,都市人多多少少都能在文中找到自己的工作映照与生活寄托。除此之外,作者在几米的经典语句中品味生活的哲理,同时融入都市人共通的情感,通过清新舒洁的语言、诗意的忧伤、逝去的童真回忆等来探索人生的真谛,释放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缓解人们生活中的焦灼感,引导人们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热门推荐
  • 小白经纪人pk恶魔天团

    小白经纪人pk恶魔天团

    本来只想履行妈咪生前未完的工作合约,哪知道负责的艺人个个都是贵族少爷。少爷饿了我做饭,少爷困了我做枕头……坏蛋,那可是人家的初吻!某面瘫弯腰,目光直视某小白,嘴角一翘:“蓝小莫,做我的女朋友吧!”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青青楼宇

    青青楼宇

    青九从一开始的相遇就明白,这是自己一辈子都逃不开的劫,待她想离开时只不过是了结这一切。然而谁是谁的开始,谁是谁又是的结局。
  • 军火大亨

    军火大亨

    他表面只是个学生,暗地里却是人人畏惧的军火商,十四岁的他就开始接受特殊教育,跟着父亲出入世界军火商大会,他富可敌国,他心狠手辣,他就是雏鹰——付明。
  • 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是个新概念。实施推广体验营销,应该从企业内部营销入手,企业内部营销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体验营销并不完全是一种廉价的营销方式,它是一种更高级的服务营销,很值得我们关注。本书就如何框定体验营销战略、如何精心设计顾客体验、如何去体验营销策略、如何进行顾客体验管理四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全狙队

    全狙队

    全狙队(黑暗篇)迄今为止已近经历了6000多届的队伍,在这届......
  • 玛格丽特未成年

    玛格丽特未成年

    “不管你是不是还相信……”剧烈的咳嗽带出了血沫,他在死神的手心中挣扎,用尽最后的气力握住了女人的手腕,像是要将最后的话直接传进她的心中。“……我爱你,一直爱着你。眼泪从她青春不再的眼睛中滑落。“我相信。”爱情有毒!选择慎重!爱一个人,可以到什么程度监禁、暗恋、刺杀、背叛、瘟疫、中毒……阴谋、背叛、利用……多少罪恶假借爱情之名而行,即使魔法也无法辨别真假的爱情。让女巫黛西带领你穿越伦敦的浓雾,追寻爱情的真谛。
  • 捡来的幸福

    捡来的幸福

    他,公司总裁回国追寻初恋不想生命中闯入一个她。他,少年挚爱病逝再无波动的心居然仿佛遇到了另一个她。她,单纯善良小女子意外圈入两段刻骨铭心。缘妙不可言..........
  • 庶女夺妃

    庶女夺妃

    她是为了家族野心而牺牲入宫一世为妃的棋子,隐忍着只希望家族的胜利。她遇到了邻国太子,答应帮他一统天下。她开始一步一步斗智斗勇从美人爬到贵妃。大战将至,却成为了皇帝钦点的女将军,戎马作战。她与邻国太子联手拜倒皇帝,独霸称王!且看一介温婉女子如何从美人一步一步爬向女皇!几年后,她还记得他当时霸道的话语——“玉佩我就放着了,本宫认定你了,三个月之后,你就是我的,无论身份,无论地位。”就是这番话,改变了她和他的一生。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本书采用分类编排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名家著作,让你在一本书中了解百余部名著,跨时代、跨地域地感受一次心灵震撼。书中收录名著涉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宗教六个大类,是迄今为止市场上收录名著最多、最全的一部全集。不论你是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不管你是读书、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可以从这些伟人的著作中受益,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素养,汲取心灵智慧,享受一次愉快的名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