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6800000019

第19章 伟大的博物医学家李时珍(1)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在古代,一直到19世纪以前,我国的科学文化,都是居于世界最前列的。

就医学而言,我国医药学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而且内容十分丰富。在近代西医还没有发展起来以前,中医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它向外传播,在世界上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许多东方国家像朝鲜、日本、越南、东南亚各国的古代医学,都明显地受到中医的影响。

在古代中医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许许多多有名的、杰出的医学家,有的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由于中医的理论体系独特,其他国家的文化与我国有很大差别,不易为外国人所理解。唯独中药学这门学问,其所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其内容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古代的中药学叫做本草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所以又称为博物学。

我国古代的博物学是世界闻名的。其中,明代的本草学家李时珍及其代表作《本草纲目》为世界科学界所推崇。英国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和鲁桂珍博士称李时珍为世界上“伟大的博物学家”,是博物学界的“无冕之王”;生物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引用李时珍着作的内容,并把它列入“古代中国百科全书”。李时珍被世界科学界认为是可以与哥白尼、伽利略等并列为科学界的伟人。

志在从医

李时珍是蕲州人,就是现在湖北省的蕲春县人。

他的父亲叫李言闻,又名李月池,是一名远近闻名的医生,家中常有不少病人来求诊。李言闻在平时常上山采药,李时珍小时候也经常跟随父亲去采药,抓蚂蚱、蝴蝶,玩玩花草。

李言闻也很有学问,他不但收藏许多医药方面的书,还收集一些古代的经书。不仅如此,他自己还有着述,他的着作有《艾叶传》、《人参传》、《四诊发明》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李时珍从小就受到医药的熏陶。他同情那些被病魔折磨的患者,喜欢那些芳香的药草味,对做一个医生十分向往。当他看到患者经他父亲调治痊愈以后,自己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和羡慕。他渴望自己将来也能做一个济世救人的医生。

可是,李言闻却不这么想。他盼望李时珍能步入官场,为自己的家庭争得荣誉,所以从小就督促李时珍读书。儒家的“四书”、“五经”是必读的,有些还要求背诵烂熟。当时社会上实行的是科举制度,就是通过考试,选择其中统治阶级认为优秀的人去做官。

尽管李时珍的志趣不在官场,而是在医药这门学问上,但他当时还很小,只是个刚刚懂事的孩子,他还不敢与父亲的命令拗抗,硬着头皮读下儒家那些经典着作。他天资聪颖,虽觉乏味,却也都记了下来,并且能灵活运用。

13岁那年,父亲带他到黄州参加考试,果然一试命中,得了个“秀才”。父亲十分高兴,更加起劲地督促他深入读书。可是李时珍却愈觉厌烦,也无心再深造了。他16~19岁曾两次到武昌参加中级水平的考试,都失败了。

就在这个时候,李时珍也得了骨蒸劳热病,发烧、咳嗽不止,人也日渐消瘦。他苦苦哀求父亲,不要再迫他读那些枯燥的八股文了,他愿做一名继承父业的医生。

父亲看到这般情景,也不忍心再迫逼他,只好答应他的要求。他一方面用自己高超的医术,亲自为儿子调理,一面安慰他。李时珍心情也逐渐开朗起来,不多久,病也痊愈了。

经过这一番曲折的经历,李时珍开始步入医药职业的行列了。

读书、实践与着书

自从得到父亲的谅解和同意之后,李时珍的心情就一天天好起来。他不喜欢四书五经,并不是不爱读书,而主要是那时候的读书目的不明确,觉得没有“奔头”。

现在,为了当一名为病人解除疾苦的医生,他拼命的读起书来了。他不但复习了以前读过的四书、五经,还广泛涉猎其他能看到的书,其中包括小说、稀奇古怪的故事、寓言等等。与此同时,他也开始脱离只是帮父亲抄抄方子的阶段,而进入独立处理病人的阶段。每当他有不够了解或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他才去向父亲讨教。每当他自己治好一个病人时,他心中那种宽慰的心情,就更无法形容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时珍的兴趣开始发生了变化。小时候因与父亲上山采药,所以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虫一兽,他都感兴趣。但他对治疗病人所用的药物,比对疾病的兴趣更浓一些。为了满足自己这方面的兴趣和志愿,李时珍开始阅读古代那些专门论述自然界各种事物的书籍,像《山海经》、《尔雅》等,都是他阅读的重点。有些专门论述自然界花草虫兽的书,像《竹谱》、《香谱》、《菊谱》、《兽经》、《龟论》等等,以至于历史书、地方志、小说、炼丹书、药方书、笔记、传记、博物志……他都感兴趣。换句话说,只要他能看到的书,他就要拿来看。他还边看,边摘录,边做笔记和写心得。

就这样,他在家中关门读书达十年之久,据说连大门也不出。他十年内读书多达800种。这个数字现在看来不算太多,但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他在27岁那年,还以医术高明,被推荐入朝,在北京当上了太医。这对他自己来说,倒不是什么值得引以为自豪的事,但他自己倒觉得这是读书的好机会。这是因为,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有许多宝贵的好书,在民间根本看不到,只有在朝廷的藏书处才能看到。李时珍正是利用这个机会,收集到许多十分宝贵的医药资料的。

李时珍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的亲身经历所记载下来的十分宝贵的资料,但他自己也觉得这些资料可能会存在不少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东西。例如,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亦多谬误”,唐代的《新修本草》“亦多驳误”,而宋代唐慎微着的《证类本草》也常常“草木不分,虫鱼互混”。他还举出一些例子,如他指出书中把“萎蕤”和“女萎”混为一种药物,其实前者是草本,后者却是藤本植物;而前者是补益性的药,后者却是排浓、消肿的解毒药。更为严重的是把有毒的钩吻误当成能补益身体的黄精。这些都是严重的错误。

李时珍深深知道,医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如稍一不慎,用错了药,那就会是害人而不是救人,这种事是医生所绝对不许可出现的。神圣的责任感,促使李时珍立下志愿,要重修一本新的本草书,也就是中药学着作。

在李时珍以前,历代的本草学着作,重要的就有四五十种。他为了超过前人,除深入钻研前人的本草书和参考其他各类着作以外,还重视实践,用亲身经历的第一手资料来补充前人的不足,纠正前人的错误,发挥自己的新知。

在广泛阅读前人着作的基础上,他决定到自然界去,做实地调查,亲自实践。他除了在自己家乡各地巡游学习、为人治病以外,还不辞辛苦,跋涉万里,足迹踏遍几乎大半个中国,包括河北、江苏、湖南、安徽、河南等地。通过实地考察,获得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这就大大增加了写作的科学性。

李时珍就是这样,前后用了近30年的时间,读书、实践、实地考察,最后投入着作。他把自己的着作取名《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万字左右,书中共收药1892种,其中374种是前人没有提到过,由他新增加入本草书的。书中还绘有药物图1000多幅,治病验方10000多个。

由于书的篇幅过大,刊刻出版困难,直到他去世以后3年才得以出版。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为了研究每一种药物的效用,使读者能得到正确的知识,并在临床时准确地应用这些药,李时珍除了大量查阅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利用外,他还对自己认为尚未研究清楚,或还存在疑问的地方,都认真负责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最后才得出应有的结论。

为了证实鱼类有发声的功能,他特地到海边向渔夫请教学习,终于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渔人们总是认真倾听水中的声音,如果声音如雷声轰隆隆,这就是石首鱼群来了;如果水中发出轧轧声,那是黄颡鱼群的声音。

为了证实猎人捕蛇的方法,并看看白花蛇身上的花纹的结构,他特地去拜访猎人,并与猎人一同去捕蛇。他看到猎人在石南藤下面铺上沙堆,等白花蛇爬过来盘在沙堆上,便用叉子把蛇捕住。他亲自把蛇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证实这种蛇身上的确有24块方格的花纹。

古代有一本书叫《诗经》,在描写一种细腰蜂的生活时,写下这样的诗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殻似之。”这首诗说的是一种细腰蜂(蜾蠃),又叫做蒲芦,自己不会繁殖后代,它总是到螟蛉这种昆虫的窠里,把螟蛉子衔到自己的巢里,并且会念念有词,不久就把螟蛉都变成自己的后代,变成小蜂,用这种方式来繁殖后代的。

这段诗经故事,历代有许多争论:一种意见认为《诗经》所说的就是事实;另一种认为这是错误的,螟蛉不可能变成细腰蜂。在历代本草学家中,也有这两种意见在争论。梁代的陶弘景主张后一种意见,而宋代的苏颂则是前一派的拥护者。作为一个本草学家,如何解决这个争端,证实和判断哪一种意见是对的,李时珍采取认真的态度,亲自到细腰蜂的蜂巢里去解剖,打开蜂巢。他发现:在蜂巢里,有很小的小蜂,它们把螟蛉虫咬住、撕碎,并且把虫子咽下去。原来,它们是在吃虫子,把虫子作为自己的粮食。李时珍说:我“屡破其房”,也就是不止一次地破开蜂房,来证实细腰蜂自身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从而否定了《诗经》的说法。而古代把那些自己没有孩子的人,向别人要个孩子抚养的义子,称为“螟蛉子”的说法,当然也是基于错误的认识的。

为了证实铅对人体是有毒的,李时珍曾亲自到铅矿井,与工人一起下井采矿。他还看到采矿工下井以前,总是先吃许多肥肉、狗肉,并喝一些酒,然后才下井去采矿。矿工说:如果空着肚子下井,必然会中铅气的毒,日久就浑身瘫痪,面色发黄,贫血而死亡。李时珍把亲自见到的情况记了下来。

像这样的记载,《本草纲目》多不胜数。过去好多本草学家都没有这样认真负责的精神,所以不是记得不确切,就是缺乏记载。李时珍在这方面大大超过了前代的本草学家。他记载了矿工常发生汞中毒,煤矿工人发生煤气中毒的症状都十分确切,这些在我国是最早的记载。

然而,一部载药1892种的大部头的本草书,一个人是不可能样样都亲自去实践和试验其功效的,更何况其中还有不少是域外、异国的物产,更无法去一一检验。对于这类问题,李时珍只好如实地加以记录,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如有一种药叫麻勃,古书上说凡患疔疮的人忌见到这种麻勃,如见了就会死去。李时珍对此表示怀疑。他说,不知为什么这种病人不能见麻勃,这是“理不可晓”。

古书上记载两种植物,一种叫白龙须,一种叫万缠草。这究竟是些什么东西,李时珍自己根本弄不清,他知道这是古人有时故意给植物起的暗语,所以他说:“二树名皆隐语,无从考证。”他不敢随便乱猜,不懂装懂。

还有一种奇怪的说法,说金刚石是“鹰隼”把沙子吃进肚子后,然后由粪中排出,在河北的沙碛石间变化而成的;还有一种叫“撒八儿”的东西,是玳瑁这种动物遗精在水中,被蛟鱼所吞食,经过多年才结成的……对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多数都是外国传过来的说法,是无法肯定其真假的,李时珍只好说,这些事“无所征询”,但对它也不敢随随便便就加以否定,只好说“理外之事,容或有之”,也未可知,只好留待以后搞博物学的人进一步证实,再加以肯定或否定了。

同类推荐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文化之美)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文化之美)

    中国古老而传统的笔墨艺术,它们用最简单的线条创造了流转飞动的世界,用最原始的色彩绘出了神采飞扬的灵魂。扬州八怪在艺术上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他们的书法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绝伦,更多地表现出对传统书法的背离与反叛。
  • 西方教育十二讲

    西方教育十二讲

    本书有选择性地十二个专题,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示古希腊、罗以时期以来西方教育思想与制度演变的基本路径与探索主题,内容涉及西方自由教育传统的奠基性成型、中世纪时期理性与信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知识传播、文艺复兴与西方教育人文性格的形成、宗教改革的教育意义等。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身边的秘密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身边的秘密

    有时候,最让人感觉难解的秘密就在我们面前。本书发掘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120个让人迷惑的难题。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未解难题——院子里的生物学、厨房中的化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前沿物理学。本书从《纽约时报》之《350天为什么》专栏摘取日常生活的问题集结成书。在此书中,所有的问题均是由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部分是成人)提出的,他们对我们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热门推荐
  • 洪武至尊

    洪武至尊

    一张不知名的兽皮,一枚破碎的神钟,灭族之仇,月夜杀戮,谁可抵挡?南荒天骄大盛世,且看风云变色处!战群雄,争人王,斗人皇,杀仙魔,迄立九天之巅!
  • 幻世如烟

    幻世如烟

    一代豪门子弟惨遭灭族,身体中毒被废,且看他的复仇之路,最后俯视众生。
  • 灭明

    灭明

    预感成真,魂灵出膛,被陷牢狱,红杏出墙,身心百孔千疮;壶芦登科,岁月匆忙,杀人劫财,远走他乡,困守边城弃疆;西贼北掳,惊破霓裳,一念之思,族群为上,明末风云跌宕。
  • 混在异世当间谍

    混在异世当间谍

    一个在地球摸爬滚打了的十几年的老油条方永年突然被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人类居然不是一家独大,各种兽人,精灵,矮人,海族混战不休……为了生存,方永年不得不更名改姓,冒名顶替的小心翼翼的生活在一个人类客栈之中;在这里,方永年见证了各种令人爆笑的事件,同时也在不声不响之间完成属于自己间谍任务!这是一个异界间谍的日常生活录!这也是一段传说!
  •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系统介绍陇南民间美术的学术专著。书稿对陇南民间美术形成的地域文化、艺术类型、形式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涉及陇南民间刺绣、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民间家具及装饰、民间纸扎造型与装饰、民间社火中的造型与装饰、民间剪纸与皮影、民间建筑装饰、少数民族服饰、民间编织。书稿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猎美高手

    猎美高手

    平凡小青年陆小扬,为替父治病毅然放弃学业当起农民工,偶然间得到神奇蜜蜂,却让他从此走上令各界商富巨贾都必须要捂着膝盖仰望的霸道之旅。
  • THE GODS OF MARS

    THE GODS OF M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博物汇编神异典释教部纪事

    博物汇编神异典释教部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草别吻我

    校草别吻我

    两年后,她回来了,可她依然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都在慢慢地向前推进,走向深渊。他终究丢了她....
  • 庶女不为后

    庶女不为后

    身份低贱是因为运气不佳,与你为敌实属逼不得已,无路可走的小女子只想找个可以图个温饱的夫君,偏偏此夫君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权高位重还腹黑心狠,既然杀不得又爱不得,小女子赶紧拾掇拾掇,溜之大吉!冰雪聪颖总喜欢装迷糊,善解人意又不停惹祸,人和心都交给了为夫,还偏不安分守己想着到宫外逍遥快活,为夫无你,餐餐无味、夜夜不安,只能设下天罗计让你无处可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