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5900000016

第16章 毕加索(3)

有一段时间,毕加索和耶科来往十分密切,自然而然地把奥尔佳冷落在一边。一天晚上,毕加索外出回来,听见奥尔佳在房内哭泣,连忙关切地询问她。奥尔佳扑到他怀里,说耶科对她无礼,她骗他才保住了自己的清白。

毕加索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愤怒使他失去了理智,他在心里责骂着耶科对自己的污辱和背叛。

第二天一早,耶科又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来找毕加索,可这时的毕加索被奥尔佳所骗,已经不把他当朋友了,他板着脸对耶科不理不睬。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几天,把耶科弄得一头雾水,肚子里郁积了一腔的怒气和委屈。

终于,耶科忍不住了,他写了一封信给毕加索,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他的语气真挚诚恳,希望能澄清误会、挽回友情。毕加索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可是他的性格固执而倔强,他没有向奥尔佳问清真相,也没有给耶科赔礼道歉。

这就样,他们都失去了最好的朋友。

奥尔佳的小伎俩虽然把耶科从毕加索的身边“赶”走了,但是仍然没有使毕加索改变对她的态度,顺应她的生活,把她放在中心,他们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有时一件小事都能成为引发争吵的导火索。

1925年3月,毕加索与奥尔佳、保罗来到蒙特卡罗,拜访佳古列夫芭蕾舞剧团的老朋友。

吃饭的时候,夫妻俩又开始了争吵,毕加索嘲笑奥尔佳发胖了,奥尔佳则反唇相讥,说毕加索个头矮。

个头矮是毕加索最大的遗憾和忌讳,奥尔佳竟然如此直接地揭他的短,令毕加索十分恼火,他扔下饭碗,拂袖而去。

回到巴黎后,毕加索坐在他的画室里沉思。生活的烦恼使他的思绪纷繁芜杂,他一会想起奥尔佳嘲弄他的表情,一会儿回忆起伊娃临死时的凄婉欲绝,一会儿又好像看见了一身戎装的阿波利奈尔,最后,占据他脑海的是芭蕾舞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他进入了梦幻般的“潜意识”状态,似乎看见舞女们在翩翩起舞,她们时而伸开双臂,时而互相拥抱,离奇而怪异的舞姿体现出生与死、爱与恨的复杂矛盾,使人们看到人生的辛酸和快乐、幸福与灾难。

这些潜意识的东西,启发了毕加索,他开始创作一幅重要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跳舞》。在这幅作品的画面上,共有3个舞者,中间的人张开双臂、仰头、挺胸,是芭蕾舞的典型舞姿。右边的舞者是左边的舞者的搭挡,她牵着对方的手。左边的舞者正在向后仰面旋转,毕加索把她的头部画得非常细致,披散的长发垂至膝盖,面部表情复杂深沉。舞者的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节奏,具有强烈的动感,她们身体的极度变形,好像在表现一种绝望,似乎有说不尽的心里话正在向人们倾诉。

《跳舞》这幅作品反映了毕加索内心的不满和不安,它表达的不仅仅是毕加索与奥尔佳之间的感情纠葛,更多的是对动荡社会的抨击和对未来危机的担忧。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过去了7年,但到处都能看见饥饿的眼睛和憔悴的脸庞,种种矛盾日益尖锐,社会仍然处于不稳定之中。

1927年1月的一天,毕加索在拉斐特艺术馆附近遇到一位叫玛丽·泰勒·沃尔特的女孩。这位金发女郎年方18,面容姣好,体态丰美,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毕加索被泰勒的美貌和朝气所吸引,他诚恳地对泰勒说他想为她画一幅肖像。从此,泰勒成了毕加索画室的常客,也成了他的情人。泰勒的单纯和热情让毕加索似乎年轻了几岁,他沉浸在这种不知世事艰辛的情爱中。另一方面,为了和泰勒幽会,他不得不编了种种谎言来欺骗奥尔佳,偷情的甜蜜让毕加索的画风又出现了变化。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变形极为明显,他将人类的情欲、原始的情感与强烈的意欲,毫不保留地表现出来。他的夸张手法令人瞠目结舌,他把人体拉长、压扁、扭曲、吹胖、调位,充分反映出自己复杂窘迫的精神世界。这些作品既有解体破坏,又有梦幻意识,1929年创作的《坐的浴女》便是着名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幅作品中,一位坐在海边的裸体女人,她双手抱膝,显得悠闲自在。她的身体由一块一块的形状搭架而成,好像一个危在旦夕的空架子。她的头部如同一个骷髅,根本看不见眉眼和表情,两个乳房像吹变形的气球,右腿屈膝踩在沙滩上,左腿却像鱼尾巴一样弯到前面……

这种景象只有梦中才能见到,而毕加索却在画布上创造了新的人体解剖、新的结构和新的组合。这种艺术上的探险,再次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清规戒律,向“美”的禁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比立体派向学院派的进攻更深刻、更令人慌乱。

正义的化身

20世纪30年代,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欧洲大地,法西斯的魔爪正在向无辜的人们伸过来。

1937年4月26日,毕加索听说,在西班牙一个非军事要地的小城市格尔尼卡,人们正在举行盛大的市庆活动。市中心聚集了约1万多人,突然德国纳粹的飞机群出现在该市上空,向手无寸铁的人群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轰炸,还用机枪对四处逃散的人们进行毁灭性的扫射。格尔尼卡处在一片火海之中,百里之外都能看到浓烟滚滚!

毕加索被这件骇人听闻的惨案震惊了,这时,他收到母亲从巴塞罗那寄来的信,说离家不远的一个修道院被炸毁了,一连几个星期,房子里都弥漫着火弹药的味道。

毕加索义愤填膺,他决心用画笔来揭露和抗议法西斯的暴行。

毕加索找到一间足够大的画室,开始闭门作画。在头几天里,毕加索一口气画了25幅草图。允许进来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诗人艾吕雅,他的评说充满激情,能激发毕加索的想像力。另一位是毕加索新交的女友道拉·玛尔,她是一位画家和摄影师,在毕加索创作过程中,她用照相机真实地记录了这幅作品的连续变化,使后人得以了解毕加索具体表现他的幻想时的思维过程。

当毕加索画完最后一笔时,整个画面已宽达3493厘米、长7766厘米,直顶到屋梁的椽木上。房子已经够大的了,但是要装下这幅画还是有点困难,必须让它往后倾一点,才能放得下。毕加索每次修改上面部分时,都得站在扶梯的顶端,好像在进行高空作业。

在这幅名为《格尔尼卡》的巨幅作品中,没有飞机、炸弹、枪炮,只有仰天狂叫的求救者、奔逃的脚、嘶鸣的马匹、断臂倒地的士兵、怀抱着死婴的母亲、木然屹立的公牛……毕加索把象征性的战争悲剧用黑、白、灰三色表现出来,画面上充斥着残暴、痛苦、绝望、恐怖的意味。

毕加索曾向艾吕雅解释:那匹临终前惨叫的马,象征着反法西斯的西班牙国民战线;身体被切断而死去的战士,象征着守护共和国的士兵;从窗口伸出胳膊的女性,是真理之光的源泉;倒在地上的战士手中握着的鲜花,是共和国希望的象征……

《格尔尼卡》的问世,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和震惊,爱好和平的人们从中再一次感受到了法西斯的残暴、战争的无情和民主安宁的可贵。

《格尔尼卡》在挪威、英国、美国等地巡回展出,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向展览厅,亲眼目睹这代表着和平与正义的惊世之作。

《格尔尼卡》去伦敦展览之前,正好发生了臭名昭着的“慕尼黑阴谋”。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举行的国际会议上,与法西斯德国勾结,纵容德国侵占捷克,国际形势十分复杂。负责筹备展览的罗兰特·潘罗斯向毕加索请示如何处理,对展览向来不关心的毕加索此时却十分重视,一定要展出。

西班牙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的党徒们在《格尔尼卡》的展厅旁订走了一个较大的展厅,放了一幅学院派画家祖洛阿加的大型油画,为佛朗哥的军事行为击鼓助威,然而前去参观的人却寥寥无几,而在展出《格尔尼卡》的展厅里,每天却人山人海,这种鲜明的对比使法西斯势力对毕加索更加痛恨。

创作完《格尔尼卡》后不久,毕加索的身体出了点毛病,坐骨神经的疼痛使他昼夜难安,只能整天躺在床上。这对于不能画画就意味着不能呼吸的毕加索来说,真是又急又气。

毕加索的病吸引了许多医生前来问诊,然而很多人却束手无策。终于有一天,一位医生用中国的火灸疗法让毕加索当场站了起来,两天之后,他就能像以前一样行动自如了。毕加索对中国的神奇医术啧啧称赞,中国文化在他心中变得更加神秘了。

时局越来越不稳定,毕加索带着道拉·玛尔离开巴黎,来到地中海海滨。他们在法国南部的小港安迪伯住下来,享受这里难得的宁静与祥和。

一天傍晚,毕加索和道拉·玛尔在海边散步。他们看见一个小小的渔港,人们准备在那里登上小船出海钓鱼。为了吸引鱼群,他们用一种光线十分明亮和强烈的乙炔灯,灯光照到水上,引来成群好奇的鱼儿。用这个方法靠近礁石,还能看到海里五光十色、奇形怪状的生物,同时还有甲虫和飞蛾类等昆虫,在灯的周围飞来飞去。在深蓝色的夜幕下,这幅景象显得格外的迷人,像梦境一样引人驻足。很快,他以这个题材创作了《安迪伯夜钓》。

安迪伯迷人的夜景,在毕加索的画笔下显得沉重而阴森,他所要表现的是:由于战争,渔民们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只知毫无表情地低头劳动,重复着过去的生活。可见,虽然毕加索身处离战争较远的安迪伯,但他的心仍然记挂着整个欧洲、整个世界的和平,安迪伯的幽静根本无法平息他内心的焦虑和担忧。

果然,《安迪伯夜钓》刚刚完成,军队就进驻了这个原本平静的小港口,战争的气息随着海风吹来,毕加索只得重返巴黎。

毕加索从安迪伯踏上开往巴黎的火车,刚下车,他就感觉到自己的鼻尖已经碰到了战争的前额,他立刻决定,去海边城市洛昂避难。

当他们抵达洛昂时,原来的房子已经被德国士兵占用,他只能趁着士兵们出去演习的当口,把房子里的画一批一批运出来。那段时期,他们就像又回到了“洗衣船大楼”里,战争剥夺了毕加索的所有财产,他连画架都买不起。

不久,法国沦陷了,巴黎被纳粹德军占领。以前居住在法国的很多艺术家纷纷逃往美国,而毕加索却在此时搬回了巴黎。

毕加索重返巴黎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因为他是希特勒最痛恨、最害怕的艺术家,被认为是“布尔什维克艺术”和“颓废艺术”的缔造者。

德国人占领巴黎之后,开始笼络法国艺术家,邀请他们去德国观光,额外补贴食品和煤炭。然而毕加索却断然拒绝了这些带着阴谋的好处。有一段时间,天气十分寒冷,由于经济萧条、管制严格,煤炭的供应十分紧张,毕加索的住所像冰窖一样寒冷。

由于他拒不与法西斯妥协,一些法西斯党徒就打着艺术的旗号来排挤他。

毕加索在国外的朋友纷纷致信给他,劝他离开巴黎,到国外过安定的生活,摆脱战争的困扰和险恶,可毕加索拒绝了。

这显示了毕加索不畏强暴的顽强性格,他一方面不屈不挠地与法西斯抗争,一方面又机智地保护着自己和自己的作品。

毕加索把自己的大部分作品都存在一家银行的保险柜里。一次,德国人突然宣布,要将银行保险柜里的东西登记造册,以备“不时之需”,实际上是想借机掠夺巴黎人民的财产。

毕加索匆匆赶到银行时,他和马蒂斯藏画的3个房间里的柜子都被打开了,因为他们是希特勒特别“关注”的对象,所以那些珍贵的作品都面临着被抢走甚至毁掉的危险。

毕加索心急如焚,他看了几眼前来登记的两个德国士兵,发现他们好像不太懂艺术,看见满屋子的画纸还隐隐流露出失望的神色,也许他们原以为这里装的应该是钞票或金银珠宝吧!

毕加索心里放宽了一些,他知道这两个士兵对艺术品不怎么感兴趣,于是带着他们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冷不丁掏出一两叠并不重要的画给他们看。两个大兵转得有点糊涂了,再一看画上尽是些看不懂的东西,连个像样的人都没有。

德国士兵早就不耐烦了,他们匆匆登记了房间里1/3的东西就走了,还埋怨着今天没捞到一个肥差,白辛苦一趟。

毕加索松了一大口气,他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庆幸保住了自己和马蒂斯多年来的心血。

然而,在纳粹的铁蹄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毕加索一样幸运地保全自己。

一天,毕加索的住所来了一位叫米歇的老人。他衣衫褴褛、白发苍苍,怀里抱着一只受伤的鸽子,请求毕加索为这只临死的鸽子画一幅画。毕加索看到血迹斑斑的白鸽,一下子想起自己童年时期画的那些鸽子,他的心突然间一阵紧缩,好像看到了童年的伙伴正受着伤、流着血。

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小男孩非常珍爱这些会飞的小伙伴,每天都会按时给它们喂食,放它们出来飞翔。

一天,孩子像往常一样提着鸽笼走到院子里,想把它们放出来舒展双翼。这个时候,一队德国士兵经过米歇的家门口,他们看见小男孩放飞鸽子,于是认定他是要给城外林子里的游击队报信。

小男孩愤怒的眼神激怒了他们,这帮战争狂人残忍地杀害了小男孩,并举起枪向笼子里的鸽子扫射。米歇老人悲痛万分,他捧着惟一存活的鸽子来找毕加索,请求他用画笔记录纳粹的暴行,纪念惨死的小孙子。

毕加索听得心如刀绞,愤怒的泪水模糊了双眼,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老人的请求。

他把伤鸽放在临窗的画桌上。这只受伤的鸽子极通人性,它拍打着带血的翅膀,挣扎着、挣扎着,终于艰难而顽强地站立在毕加索眼前。在柔和的晨光中,它那玛瑙似的眼睛里似乎也闪动着晶莹的泪光,好像在追悼逝去的小主人和同伴们,又好像在控诉着法西斯的暴行。

毕加索心潮澎湃,他的笔在画布上驰骋着,他愤怒而悲伤的感情也随着颜料一起倾注在画布上。当他画完最后一笔、把笔搁起来的时候,只听见“扑通”一声,鸽子倒下了,它一直坚持着让毕加索把画完成!

毕加索泪如雨下,他紧握双拳,重重地击在桌子上,强烈的愤怒涌上心头。

和平的使者

1944年8月24日清晨,炮声隆隆,坦克开动的声响,把巴黎人民从睡梦中惊醒,人们都怀着喜悦的心情走上街头,为巴黎的解放而欢呼。

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使毕加索高呼:“乌拉!巴黎解放喽!”他像孩子似的冲进屋里,拿起那只沾满了灰尘的法国军号。德国人在的时候,他一吹号就会引来麻烦,现在他可以畅快地大吹一阵了!以表达他激动的心情。

他拿着擦净的军号兴冲冲地跑到楼下,仰起头,对着湛蓝的天空,连吹了30响。嘹亮的号声感染了沉浸在喜悦中的人们,他们唱着、跳着,眼睛里闪动着欢乐和希望。

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盟军便很快拥进了巴黎城。许多来自大洋彼岸的年轻军人有两个愿望:第一,登上闻名遐尔的艾菲尔铁塔;第二,参观毕加索的画室。

不一会儿,就有人奔向毕加索居住的奥古斯丁大街。第一个冲上狭窄的楼梯、到达毕加索画室门口的,是《风行报》的战地记者李·米勒。毕加索站在门口,向她微笑着,伸出了厚实的大手。

李·米勒终于见到了自己崇拜已久的艺术大师,她紧紧地握住毕加索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同类推荐
  •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作业集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作业集

    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讲授中, 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主线, 主权国家与主要国际组织为主体, 阐述了国际社会的体系、格局与秩序分析, 说明了国际关系的一般准则, 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以及一些重大的国际政治理论问题。
  • 学校学生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学生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飞扬:第十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

    飞扬:第十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

    从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每年新概念周边的图书都是家长和学生争相购买的对象。作文作为高考语文占分最多的主观题,无疑是想取得好成绩的考生们不能忽视的部分。新概念作文提倡的真情实感和创造性想象力,就是强调文学的本质。质朴的文学写作是纯粹的,是你内心的情感冲动推动你去写,是写能够感动自己的东西。文学干将都以一手漂亮作文名利双收,有的更以高分作文金榜题名,登上大学殿堂。本书主要收录第十届新概念获奖者获奖作品外的作品,内容以青春叙事小说为主,夹杂一些能触动人心的情感随笔、散文,积极向上,表达着新概念获奖者他们自己的情绪和感觉。独立故事,奇特构思。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
  • 修身立世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修身立世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热门推荐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狂战霸主

    狂战霸主

    少年王毅,身怀极品天脉,却被无情废除,又遭族人陷害落入无名深渊,获得无上奇遇,从此踏上传奇之路,战宇内而称霸八方。天才的争锋,热血的战斗,一切皆在狂战霸主!
  • 倾城王妃太吃香

    倾城王妃太吃香

    “记住,你永远只会是朕的女人,谁敢染指于你,朕必杀之!”他猩红了眼瞪着她,不许她的人和心属于任何人。“你疯了吗?他是你弟弟!”她惊恐出声,心凉如冰。“弟弟?呵呵,从他将你带走的那天起,他就应该料到会有什么下场!”他冷哼,捏着她的下颚又道,“别妄想在逃,这辈子你只能属于我!到死都是!”
  • 七品人

    七品人

    话说人分七品,一品礼,二品乐,三品儒,四品诗,五品道,六品圣,七品仙,传说中只要人修炼到七品境界后,就可以呼风唤雨,超脱生死,更能飞天遁地,拥有惊天泣地的无上圣通,所以七品仙人一直是大陆上品人修炼的目标,一直是大陆上人民崇拜的对象。本文讲诉一个不久于世是少年,带着种种神秘,崛起于世,他的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他的身上到底背负着什么,另类的题材,敬请收看,绝对让大家一饱眼福。
  • 末世异能少年

    末世异能少年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的时代看今朝超能纵横整个时代金木水火土风雪雷电光撕裂时空破碎空间时间倒流看梦凌天与他的兄弟怎样过关斩将一路冲到时代的巅峰........
  • 冲神之路

    冲神之路

    文羽和荒灵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却巧合的遇到了一起,而因为身边有着天赋与背景皆是远超常人的荒灵的文羽,不断的将自己那深埋体内的潜力一步步挖掘出来,在整个天荒大陆闯出了属于他们的一片天。然而,到了这一步,当他们真正的站在巅峰的时候,真的就是所谓的巅峰吗?
  • 冷情总裁的失忆情人

    冷情总裁的失忆情人

    姐姐的阴谋推入一场卖与买的交易中失去贞洁,与魔鬼相碰在一起,却遇到心爱之人只是在她逃出这牢笼之时却把心忘在了那。(片段如下)1、“我会等你把心门打开”男人的手指敲了敲她的心脏“那抱歉,永远不可能!”2、“你这个魔鬼,是你杀死了你的孩子!”那夜他坐在婴儿室里一夜3、“只要你说你是真的不爱我,一点也。。”“是!我早就说过了,你又何必自欺欺人,我只爱他"“好!许诺你就算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既然如此。。。”说完冷冷转过身向门外走去,起初有些蹒跚的步子渐渐变得坚定走到门外时他侧脸说道“诺诺,我不等你了。”只是那夜许诺才知道,人可以有那么多流不完的泪。作者第一次写文多多关照,喜欢的,收藏,评论!
  • 大兵团

    大兵团

    1951年夏天,新疆解放战役结束,进疆官兵面临着新的选择。原十四团团长罗正雄脱下军装,准备出疆到他曾经战斗过的旺水县担任县长。临出发时,罗正雄突然接到师部命令,要他火速赶到师部,接受任命。罗正雄到了师部才被告知,他的转业命令被取消了,师部决定要他组建特二团!困惑中的罗正雄得知,担任测量茫茫戈壁和千里雪山的特一团不幸遭遇黑风暴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袭击,全体官兵遇难。兵团司令部决定由二师成立特二团,接过特一团的枪,深入沙漠腹地,完成勘测任务,为全体官兵开发大戈壁获取第一手资料。特二团要面对的,不仅是茫茫沙漠,还有那隐藏在沙漠中甚至自己队伍里的敌人……
  •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怀麓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