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3200000033

第33章 邓小平教育发展观(3)

首先,教育要面向未来,就要特别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和培养。毛泽东说过:“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现在的青少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邓小平站在赢得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从娃娃抓起。他说:“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邓小平还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法制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江泽民也说: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所有这些,都是极有战略眼光的,意义深远。

其次,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以长远的、历史的战略眼光办好当前的教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超前性和预见性,为我国20世纪末第二步战略目标和21世纪中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准备好各类人才和劳动后备军,同时使教育事业本身具有长远的发展后劲,使我国教育逐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但人才的培养是有周期的,甚至有很长的一个周期,这是教育自身最大的一个特点。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既有现实服务性也有未来的服务性。今天培养的人才,既是为当前的现实服务,同时也是为了适应10年以后或者几十年以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这一点在基础教育发展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所以,邓小平在谈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曾就此提出,前一段时间是20年翻两番,下一个翻两番是50年,而且50年翻两番也要在本世纪打好基础。因为那个时候管事的是我们现在的娃娃,从娃娃时代起就要打好基础。总之,经济建设的现代化,要求教育必须首先现代化,如果教育发展滞后,教育不能首先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是创新。面向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江泽民指出:“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必须积极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尤其应注重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辈出的基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只有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大批的适应世界高科技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三、坚持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等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发展教育事业

我国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解决好我国的教育问题,根本出路在改革。邓小平历来重视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早在1978年,他就明确提出:“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从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有12.5亿人口,经济、科技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举办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国力有限,教育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是长期存在的矛盾。我们在逐步增加对教育投入的同时,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把我国教育办成高效益的教育,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教育的新路子。从教育自身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现在已经不能适应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过去长期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不改革,中国教育就没有希望。

1.改革教育体制,发展教育事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呈现一派生机。但是原有教育体制的弊端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政府对学校包得过多,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在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1982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国家很有希望,现在关键是培养人才问题。要解决人才问题,必须从教育着手。为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我国的教育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走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首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指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各部门,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他提出,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就必须进行体制改革。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不失时机地“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的任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任务。”

其次,改革教育体制和发展教育事业,要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在改革和优化教育结构方面,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使教育事业的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邓小平的这些主张,实际上是为如何确定我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比例问题、学校全日制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比例问题、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等等,提出了一个基本思路,为我国合理构建教育发展结构提供了基本方向。它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经济成分比较复杂、城乡生产力水平差距比较大、教育还比较落后的基本状况,使各级各类教育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

再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处理好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问题,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教育。1958年,邓小平根据当时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指出:“教育方面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我们的方针是,一要普及,二要提高,两者不能偏废。”他还说:要重视职业中学的发展和提高。“城市中还应该发展一批职业中学”,“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职业中学的教学质量问题。职业中学的一部分毕业生应该能够升入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普及与提高是辩证的统一,只普及不提高,科学文化不能很快进步;只提高不普及,也不能适应国家各方面的需要。所以邓小平强调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到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为了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和出好人才,邓小平1977年5月又提出:“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好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同年8月,他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重要的教育思想,它对提高我国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类、各层次人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总之,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改革。根据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党中央在制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同时,也把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多次听取关于教育工作的汇报,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构想和一些重大方针政策作了重要指示。他认真审阅了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草案并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我看是个好文件。现在,纲领有了,蓝图有了,关键是要真正重视,扎扎实实地抓,组织好施工。”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局面,必须从教育体制人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经过改革,要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基础教育得到切实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广泛发展,高等学校的潜力和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的教育并举,各级各类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秩序进行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促进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我国90年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是指导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

2.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邓小平一贯重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主张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早在1958年,他就指出:“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各类学校,都不能降低教学质量。”“学校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就不能说是成功的。”1978年,邓小平强调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的改革。《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很不够,发扬立志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很不够,生动活泼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很不够,不少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实践环节不被重视,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针对这一弊端,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他还说:要提高教育质量,就要研究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高等学校的专业,哪些要合,哪些要分,哪些要增加,哪些要减少,哪些要取消,也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邓小平尤其重视教材的建设和改革。他说:“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有足够的合格人力加以保障。”“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他还提出,教育部要管教材,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

同类推荐
  •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可以看做是一次探讨城市品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尝试。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未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它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视野和更久远的时空坐标中,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迁,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或许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是这样一块土壤,它以自身为支点聚焦了两个巨大无比的文化扇面,一面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另一面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文明,数百年来,正是这两种不同特质文明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与传奇,而这场传奇只是刚刚开始。
  • 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习近平同志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号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之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构画了未来几年四川发展的宏伟蓝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热门推荐
  • 异能狂妻:美夫难追

    异能狂妻:美夫难追

    莫名其妙被一个牛皮糖一样的家伙黏上怎么办?扇槿看着尾随其后的某男,万分头疼。“能甩就甩,甩不了就跑呗。”顶着与扇槿一模一样的冰莲悠悠的往嘴里扔了一颗葡萄。“好吃好喝,把他吃穷了就踢走。”秦式眨了眨他漂亮的丹凤眼,朝扇槿抛了个媚眼。“打一顿扔青楼里去。”阿黑立刻支招。可关键问题是,他没有那么好甩的啊!扇槿泪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认识的杜润生

    我认识的杜润生

    本书收录了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的同事与学生对杜老工作生活往事回忆的文章,真实再现了杜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方法,对后人是一种激励与启发。书内还有媒体采访杜老的稿件,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为“三农”奉献一生的杜润生。
  • “我愿意为你改变一切”王俊凯

    “我愿意为你改变一切”王俊凯

    他喜欢她所以愿意无条件的迁就她她喜欢她所以愿意为他改变。。。。
  • 蓝色蝴蝶刀

    蓝色蝴蝶刀

    他是一名间谍,暗藏在一个杀手组织,他多情,却不滥情,他行走都市,只是为了隐藏一个秘密,然而众多的巧合之下,他已散播了情根。爱!让他作为一个杀手陷入了两难,最后他忘却了间谍的身份!当那两把蝴蝶刀交换的时候,他才明白,心,早已被偷走,而那把蓝色的蝴蝶刀,注定他将与宁静无缘!本文主打悬念剧情,YY!
  • 再生型经济

    再生型经济

    创新是企业谋求生存的灵魂,尤其产品创新,这是企业充满活力实现持续发展的源泉,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创新有科技创新、营销创新和理念创新等一系列创新,而这一切的落脚点都是追求资源的再生。不能仅仅把科技创新看成是资源再生的惟一途径,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生产流程创新、营销网络创新都会带来资源的再生。
  •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美人青春期像只疯鸟

    美人青春期像只疯鸟

    性感貌美的朱雅丽不甘愿当二奶遗弃情人逃亡江南,。她又喜欢读小说,寻找浪漫和刺激,喑中与住在森林公园农家乐木屋里的中年作家林一帆有一夜情。朱雅丽来到伊甸园酒店应聘当上面点师傅,因为酒店总经理,骑马教练张宏民,吴副市长,作家林一帆都十分喜欢和她一起喝酒唱歌。她窥见公园长椅上朱雅丽同林作家在野欢。又被吴副市长宠幸。于是杨小玲怀恨在心怒火升起,制造了一起谋杀案:由骑马教练张宏民杀害了在伊甸之城湖畔度暑假的警察十五岁的女儿。同时,张宏民劫色劫财谋害了富婆女游客。案件水落石出时,朱雅丽将面临交通肇事逃逸罪----叛逆的青春陷入红尘滚滚,无奈而麻木,崩溃于感情漩涡中--------
  • 重生之极品废材

    重生之极品废材

    史上最年轻的M.C.E美女博士在巅峰时期惨遭同门师姐毒杀,尸骨无存!史上最废材、堪称京城大学之耻辱的第一废材憋屈的饿昏在出租房内,生死不知!外语说的比教授还流利了?国画艺术家?开豪车住豪宅了?沐寇香告诉你,原来废材变天才,只在一夜之间!天才算什么,喝了异能升级药剂才是王道!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复活之无量道士

    复活之无量道士

    他本是一个小人物。他不走寻常路,另开天地。无辜的死亡终究让他走上了一条不明之路。死亡与鲜血中一步一步成功走向复活之路。千辛万苦等待他的却是成为别人的傀儡。不甘与悔恨,涌入心田。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杀我,我灭天。神若阻我,我屠神。-----------------------------------------------------------道士第一群:158944910{求收藏,求推荐}先谢谢大家了
  • 本草撮要

    本草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