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3200000012

第12章 邓小平发展观形成的客观条件和理论基础(1)

毛泽东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来自实践,邓小平的发展观只能来自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精辟论断,对于我们探讨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形成的客观条件和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客观条件之一:中国革命的胜利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发展观作为理论观点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是有客观条件的,如果客观条件不具备,那仅仅是发展的愿望而已。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在我国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如果没有我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就不可能形成邓小平的发展观。因此,回顾建国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可以加深对邓小平发展观逐步产生的客观条件的理解。

1949年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变化。新中国的成立,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的头三年,我国胜利地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顺利地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完成了土地改革,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胜利地开展了肃反、镇反、“三反”、“五反”运动。此外,还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至此,新的人民共和国巩固了,为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2年底,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制定和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证明,这条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它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1953-1956年,我国实施并提前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了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业。1956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当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这种情况反映到国民收入的结构上,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接近于零,前三种经济已达92.9%。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尽管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也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1957年是我国经济进行得最好的年份之一。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了。五年间,国家对经济和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共达498亿元,超过原定计划的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全国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亿元。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604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完成原定计划的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粮食产量达19505万吨,比1952年增长19%,平均每年增长3.7%;棉花产量达164万吨,比1952年增长26%,平均每年增长4.7%。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三分之一强,其中职工平均消费水平由148元提高到205元,提高38.5%,农民由62元提高到79元,提高27.4%。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由于党的工作指导方针有过严重失误,经济建设遭到过严重挫折,但成绩仍然是主要的。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以1957年为基期,在1958年到1965年的8年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938亿元,建成大中型项目531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9.9%,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9.9%,工业总产值增长98.1%。由于“大跃进”的大起大落使整个这段时间的增长率降低了。这十年,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中专学校毕业生共211万人,分别为1950年和1956年的4.9倍和2.4倍。十年科学技术成绩显着。尤其是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成果最为显着。1965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集中地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的水平。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的成绩和错误,邓小平作过正确的结论,他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应当肯定,总的是好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这中间有过曲折,犯过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党在这十年中确实犯过严重错误,尤其是1958年“大跃进”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受到巨大损失,又说“成绩是主要的”如何理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了科学回答:“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决议》中讲的这两条,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1966年,正当我国胜利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克服了国民经济中的严重困难、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它持续十年之久。“文化大革命”是当时的称呼,实际上这根本不能称为革命,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是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场内乱。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个严重的、全局性的错误必须予以全部否定。但是,应该看到,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是艰难曲折的,是一直没有停止的,我们尽管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终于战胜他们。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1976年达到5726亿斤,比1965年增加了1835亿斤。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就。原油产量1976年相当于1965年的6.7倍。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投产。在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等等。

理论源于实践,理论高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改革开放和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迫切需要正确的创新的理论来指导。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就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近30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物质技术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所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形成的重要条件。

二、客观条件之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我们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时代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是观察、分析和估量世界形势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战略和策略的重要依据。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形成是和对时代特征的正确分析和认识紧密相联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按照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论断,认为我们的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或者说“战争与革命”是我们时代的两大主题。进入20世纪以来,相继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随后通过各国人民的革命和斗争,产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和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历史表明,列宁当时关于时代特征的论断是正确的。

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时代特征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进人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二次大战以后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复存在,虽然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依然存在,但其表现形态已不是两大阵营的对抗。目前两种社会制度实际上进入了共处与竞争的相持阶段,其斗争方式也由过去的武力对抗为主,转变为和平竞争为主,特别是经济和科技上的竞争。其次,由于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进一步发展,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科技各方面相互依赖的因素超过了相互矛盾的因素,因而它们之间的矛盾已由过去军事对抗为主的你死我活的斗争,逐步向经济上又对抗又联合转化。第三,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科技的迅猛发展从而带动生产力继续发展和生产关系某些方面的自我调整,以及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统治和剥削手段的改换,使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所缓和,阶级斗争对资产阶级政权的威胁相对减弱。第四,由于一大批殖民地国家政治上逐步获得独立,原来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那种赤裸裸地侵略与反侵略的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而突出以渗透与反渗透、控制与反控制、掠夺与反掠夺的矛盾表现出来。

鉴于70年代以后国际上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生的上述重大变化,80年代后,国际政治在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崛起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开始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格局,即东西南北关系问题。邓小平经过多年观察和深思熟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还说:“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的科学论断,揭示了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向了和平与发展。促成这种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是当代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它是整个世界发生深刻而又复杂变化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40多年来,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所以,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追都追不上。”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在较短时间内已经取得了电子、航天技术、核能、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突破。目前,一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正在掀起,国际信息高速公路正在世界各地兴起,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正如邓小平所说:“由于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总之,这场空前广泛性、全局性具有深远意义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又进而推动了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这样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互相竞争、互相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在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难解难分局面中,发达国家之间有着更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利害关系。正因为如此,在处理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在合作、交流、竞争中寻求共同发展的路线,似乎是最明智、最有吸引力的一种选择。

2.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是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而复杂变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同类推荐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21世纪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我们最深刻的体验是——信息以10的N次方在增长,财富以10的倍数在变化,而人的寿命只以小数点级在增加。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同时信息垃圾充斥使人迷茫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致富,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快速贬值的时代;这还是一个人类用有限的寿命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寿命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变化的时代。
  • 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

    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表现出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主线,即90年代初的维护到90年代中期的发挥再到新世纪的争取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体现了一种逐渐成熟的趋势,这与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与俄罗斯国内基本发展道路选择是同步而行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清醒地估价自己的实力和优势所在,不慕大国虚荣,稳健、务实、灵活地追求俄罗斯国家的最大利益。
  • 寒冰访罗明

    寒冰访罗明

    本书作者以对话的方式记述了罗明先生一家与中国、与北京大学的情缘,更是通过两国领导人的一些交往细节的回忆和当时国际背景的描述,展现了一部活生生的当代中罗关系史。
  •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

    本书阐述了党的事业是干部引领群众干出来的工作理念,提出了干部要带头干、肯干、能干、敢干、苦干、实干的要求。
热门推荐
  • 工伤保险与劳动争议

    工伤保险与劳动争议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后,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无敌盖世

    无敌盖世

    没有强大背景,没有强力后台;靠着自己的天赋,一步一步走向盖世无敌。终于,成为最巅峰的存在;终于,成为万众瞩目,顶天立地的强者。一路,是血与骨的横飞,却永不言败!!!天不敬天!地不尊地!唯我独尊!
  • 极品小农民

    极品小农民

    小农民马良意外得到一个神秘小瓶,拥有催生作物,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从此,小农民走上一条逆天改命的道路。什么特种兵,神医,天才狂才,通通都OUT了,只要农民才能拯救世界!你不要小瞧农民,因为周总理说过“都是为人民服务!”
  • 魔装骑士幻想

    魔装骑士幻想

    魔骑,由贤王研发的最终陆上兵器,金属组成的身躯上铭刻着致命的魔纹,哪怕是最平庸的骑士驾驭着它也能够一骑当千,万夫莫敌。一心成为骑士的奴仆少年偶然间融合了异界天才摩托车技师的灵魂,他在这个魔骑至上的世界之中究竟会演绎出怎样的画卷?一切尽在魔装骑士幻想!
  • 星战狂想曲

    星战狂想曲

    潜意识非常之神秘,你意识所不及,就会通过你做的梦、你口误体现,它是人类成千百亿年经验积累共同的仓库,所有的密码,都藏在你的基因链里。——————广阔太空,无人可探明,唯有一人,驾使命之船,寻人类始源,于狂乱之世,铸孤狼之魂!duang!星战狂想曲!
  • 武斗万界

    武斗万界

    弱者死,强者生的世界;弱者只能作为丫鬟仆役,强者却能执掌万里山河,坐拥美人姬妾;这世界公平吗?这世界从没有这么公平过!
  • 日常健康特别提醒

    日常健康特别提醒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把握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好适应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需要,是摆在每个现代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身体健康方面给予更多的提醒,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确保身体健康,这既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编写此书的目的。
  • 阴阳风水秘录

    阴阳风水秘录

    爷爷去世的时候,交给我一本古籍《风水秘藏》,我没有想到,他会让我后来的际遇,如此跌宕起伏。古墓中白凶干尸,鬼脸蜘蛛,化身地狱召唤接踵而来,玄妙机关,扑朔迷离幽道,是为守护世代传承秘密所存,我一步步踏上奇异的征途,却发现...
  •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本书分为励志篇和哲理篇,内容系统,包括爱的内涵、为人处世、智慧人生、走向成功、挑战命运、教育哲理、财富智慧等内容,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将许多人生哲理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计读者能抛开理论的迷雾,直入心灵,获得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