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8200000050

第50章 不好的性格是从电视上学来的?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上午7时15分,凶手先在一幢宿舍楼里开枪,打死2人,打伤多人。大约2小时后,距宿舍楼约800米远的一幢教学楼内又响起枪声,凶手在打死30人、打伤十多人后自杀。制造这起惨案的是23岁的韩国籍男子赵承熙,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语系四年级学生。虽然美国校园枪击案频繁发生,人们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但据美联社报道,这次校园屠杀尤其血腥,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白宫女发言人戴娜?帕雷诺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发表讲话称,美国总统布什对此“表示震惊”,并对受害者本人及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2005年以来,发生在美国校园的枪击案还有以下数起:

2007年1月3日:

华盛顿州塔科马市的福斯高中,一名17岁的学生被另一名学生射杀。

2006年10月2日:

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一所社区学校发生校园枪击事件,造成4人死亡、7人受伤。

2006年9月29日:

威斯康星州一所中学的一名15岁学生携枪回校,连开多枪打死校长。

2006年9月27日:

科罗拉多州一所高中发生劫持人质事件,6名女生遭劫持,最后1人被打死,枪手也饮弹自尽。

2006年8月24日:

佛蒙特州奇滕登县一所小学发生枪击案,一名枪手在学校内开枪导致2人死亡、3人受伤。

2005年3月21日:

明尼苏达州一个印第安人保留地内发生两起枪击事件,一名学生打死自己的祖父母后闯进当地一所高中校园,打死6人、打伤15人,然后开枪自杀。

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在美国每年要发生100多万起枪杀事件。1972年以来,每年遭枪击致死的人数超过3万,其中有4000名是儿童。自然,其他国家也不是世外桃源。1994年12月,一个10岁的英国男孩开枪打死了自己的表弟――一个7岁的男孩。在日本,一名14岁的少年把他同学的头砍下来,挂在学校的大门上。日益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也困扰着中国台湾的大中小学校园,调查发现,有1/4的学生表示在学校上课不安全,近60%的人经历过或听说过勒索、恐吓、拳脚相向等暴力事件。

现代社会的犯罪案件,其情节手法愈来愈恶劣,而犯罪的年龄却愈来愈小。面对这种现象,很多研究社会问题的专家都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暴力影视片――暴力犯罪的电视习得。

电影和电视是人类社会重大的发明之一,尤其是电视,目前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统计数据表明,如今美国儿童每天花费在电视上的时间远远多于他们待在学校的时间。在大多数电视节目中,暴力血腥场面不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往往以暴力方式加以解决。在过去20年间,每个读完小学的儿童从电视上平均目击了8000次谋杀以及100000次以上的其他暴力行为。更具有危害性的是,影视片还倾向于把圆满的结局也归因于暴力的结果,比如,在史泰龙所主演的“兰博”系列和“洛奇”系列中,主人公都是依靠自己的彪悍打出天下,赢得正义的。这怎么会不使得儿童加以认可并模仿呢?

作为一种可学到的行为,暴力行为与环境因素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不少心理学家主张,如果孩子们没有学会暴力行为,即使在遇到危急情况或暴力时刻,他们也不会采取暴力行为。曾有一项研究把暴力行为分为五种情况:打架斗殴、用武器攻击某人、使用武力抢劫、携枪和携刀。研究人员对722名住在公共社区的十一二岁的学生进行调查,问他们有多少次目睹暴力行为或成为暴力行为牺牲品。结果发现,只有1.4%的学生回答“没有”,有54%的学生表示“有”,另外有15%的学生表示自己曾参与过。对美国的许多孩子和青少年来说,目睹暴力行为或成为暴力行为的牺牲品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在生活的社会圈子――例如家庭、同类人群、邻居、社区――里学习到暴力行为,这些又被电视、互联网、录像、电影、MTV、音乐(譬如许多有攻击性言辞的饶舌歌)加以强化。一旦他们脑中有了暴力行为概念,那么在他们身上出现暴力行为就不足为奇了。

社会学习论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经作过一个有关暴力的试验。他通过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证实了模仿行为的存在以及它对儿童暴力行为的影响。

在实验中,班杜拉先让孩子看录像,录像内容包含对玩偶的侵犯行为(打、踢、摔),但是分为三种结果,其一是影片结尾让一个旁观者登场,称赞打玩偶的行为;其二是让打玩偶的那个人受惩罚;其三则没有任何评价。研究者把儿童分为三组,分别观看这三种类型的录像,然后让他们自己做玩偶游戏。实验观察发现,除第二组的儿童外,另外两组都表现出了侵犯行为(打玩偶)。然而,如果给予儿童正刺激,如告诉他们若模仿录像中的行为即可得到奖品,那么第二组儿童也会依样画葫芦,与其他人没有区别。这个试验表明,暴力片的主要弊端就是使儿童学会了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只要出现合适的情境,儿童就可能模仿暴力片所示范的行为模式,用暴力手段获取想要的东西。

模仿在人类学习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肯定。人们甚至直接模拟电视或小说中的犯罪过程。曾有一项社会学调查对此进行过研究:20世纪60年代,恐怖主义猖獗,劫机事件层出不穷,1969年甚至达到了87起之多。此后随着严厉打击劫机犯罪的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劫机发生率开始下降。但在发生了一次成功的劫机事件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在这次劫机中犯罪者以跳伞方式安然逃脱,而电视新闻则对此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甚至现场直播。紧随其后劫机事件再次激增,而且手法均与那次劫机完全相同。显然,电视在这里扮演了某个不光彩的角色。另外,1995年初震惊世界的东京地铁毒气案,最后也被发现与一部畅销小说《致命的香水》的情节如出一辙。1995年,美国还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那就是奥利弗?斯通执导的影片《天生杀手》由于高度渲染凶杀与暴力,使美国舆论再次兴起反好莱坞的高潮,已有多名青少年罪犯承认模仿了《天生杀手》中的犯罪场景。有人为此提出诉讼,要求禁止销售该片的录像带,以免为孩子树立恶劣的典范。

专家指出,由于孩子还不能把现实与想象严格加以区分,所以电影、电视上出现的暴力事件和行为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首先,屏幕上频繁示范的暴力场面和行为方式,会让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从而在生活中也学着使用,这显然无助于他们和其他人之间良性的交往与互动。其次,耳闻目睹大量血腥恐怖的场景,使儿童对痛苦的感受性降低,同时也鼓励了儿童把实际交往的对象视为异己分子,而不是和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同类。现在,电子游戏机和电脑游戏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某些渲染暴力的游戏中,玩家扮演的角色直接参与到各种暴力活动之中,并得到鼓励(高分奖励、升级或通关),因而危害更大。在经历了所有这些暴力模式的狂轰滥炸之后,儿童对整个世界的观感也会改变,恐惧、焦虑和不安会更多地成为其情感的主轴,妨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暴力影视片或暴力电子游戏是社会的一大隐忧。不过,专家也强调,收看电视时的背景环境,是独自一人,是与同伴一起,或是与父母一起,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并且,家庭中父母的冲突,学校中伙伴间的相互攻击,现实生活中上演的恐怖剧可能比虚拟的暴力世界更危险。

一些研究表明,体罚极容易导致儿童的暴力倾向。社会上有不少人信奉“不打不成材”的哲学,其实教师和家长的体罚,容易误导孩子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同时也使儿童过早地从心理上认定自己不是好孩子,因而自暴自弃,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对有暴力倾向和走向违法犯罪的成年人的研究,这些人全部在儿童时代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体罚。加拿大某研究中心曾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作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被调查人的年龄介于15岁至64岁之间。结果发现,在那些经受过体罚的受访者当中,有70%患上抑郁症、21%患上焦虑症、13%酗酒、17%吸毒,有些人还引起功能性身心失调。体罚其实很少能改变孩子的坏习惯,却使他们学会暴力,是一种极不高明的教育方法。

但是,也有科学家坚持暴力行为的根源在于大脑,环境只是一个小小的促发因素而已。并不是暴力电视使儿童变得更为暴力,而是具有暴力倾向的儿童更喜欢观看暴力电视而已。一些研究表明,不擅长交际,有暴力倾向与犯罪行为的人,他们大脑里额叶前部皮层内灰质比正常人少11%。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曾通过洛杉矶一家工作介绍所找到21名反社会人格者(人格障碍的一种,主要特征是漠视法律,惯于说谎、斗殴、欺骗,毫无同情心)。从他们脑部的三维扫描图像中发现,他们大脑内的灰质含量果然比普通人少两汤匙。科学家推测,大脑额叶前部皮质好比机体的紧急刹车装置,能有效制止愤怒或被激怒时产生的难以控制的冲动。如果该装置发生故障,人就很容易卷入暴力事件。

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康拉德?洛伦兹是著名的暴力遗传论者,他认为攻击行为是人类和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和种群。20世纪60年代末,XYY型染色体(即超雄综合征)的发现,曾被认为找到了攻击行为的遗传学基础。但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是,XYY型的男性其实非常罕见,而且即使是他们也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暴力倾向。另一些研究则从脑电活动着手,提示攻击行为发起者脑电图异常率高于正常组,且以慢波异常为主。一项20世纪40年代的经典研究发现,精神病人罪犯脑电图异常率是50%,而军队罪犯中的脑电图异常率是75%。

然而,目前这些研究尚不能完全证明遗传或大脑生理缺陷与暴力行为间存在直接联系。比如,部分反社会人格者的额叶前部皮质就比常人要大,而且有不少额叶前部皮质受损的案例中,并没有发现持续的暴力现象。总的看来,从目前的一些科学证据判断,暴力的发生似乎更依赖于环境,而不是遗传。

同类推荐
  •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度去分析了二十四位文学大师们笔下所描写的人物,以人物的个性经历和问题行为特征来表现人生的百相,形象生动、有血有肉。心理学工作者可以从中窥视到人性的丰富和复杂与多样,对心理咨询工作将起到不可估量非常重要的指导的作用。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 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因为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东西,高兴、悲伤不用别人教,天生就会。但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些能力却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所以,只有学会并提高自己表达、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才能够自由地体验不同的感受,并将它融入我们心理的不同层面,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
  • 冥想1001

    冥想1001

    格言、语录、想象、沉思、身体练习和心理暗示,帮你寻找内心的宁静。本书以不占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时间为前提,只要忙里偷闲翻开书页,专家和哲人就会来到你面前。
  • 一本书掌握心理学

    一本书掌握心理学

    本书不拘泥于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是从纯理论的角度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而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力图尝试从心理的角度,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使你在获得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热门推荐
  • EXO请记得我还爱你

    EXO请记得我还爱你

    世勋,顾漓两个不同的名字,在时光里相遇,摩擦出属于他们的真情即使在不同的时空,即使变为不同的身份,即使你我可能没有交集,但。请记得我还爱你?
  • 爱上美人缘

    爱上美人缘

    小说从战火纷飞乱世写起直至和谐的今天。人生七十不稀奇,六十年情海两茫茫。世界是个万花筒,小说是个西洋镜,往里瞧:男欢女爱,花是有情,水是流去。往里瞧:工农兵学商,谁不多情。人生百味甜酸苦辣,看似五彩缤纷,吃到嘴里是个大杂烩,虽是原汁原味,但加了调料,不是绿色食品,美食家会品出个中滋味。往里瞧呀:里面有童话神话民歌小调,没有壮举,但会看到人间自有真情真爱在。
  •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人有毒:腹黑邪皇冷情后

    美人有毒:腹黑邪皇冷情后

    “你想嫁给本座?”他衣裳半解,黑眸邪魅,与往日的温文尔雅差之千里;女子慢斯条理的整理着已经解开的外衣,扬起大大的笑脸:“是呀。”“你……”他羞红了脸,这个女人怎么这么不知廉耻。“夫君,洞房花烛你想去哪里!”女子得意大笑。
  • 苍沧而澜

    苍沧而澜

    沧海桑田谁成败,转头空,是为功名利禄;朝花夕拾为有情,再回首,何以再得红尘。沧水澜江不复回,沥尽多少英雄;未央城内未央宫,也有儿女长情。
  • 末法之鬼道崛起

    末法之鬼道崛起

    一场变故,水球结束了末法时代,迎来修仙盛世。外来星球入侵,人类陷入重大危机一蜕凡修士,魔域之中探险,重返十七岁,重生于大时代的交替带着前世记忆,步步为营,抢夺机缘,修行鬼道登上人仙之境看他如何拯救水球,击退入侵
  • 谁是谁的药

    谁是谁的药

    每个人都有这么无忧无虑的年代吧——无性别年代。写不完的作业、不懂我的爸妈、讨厌的老师、疯狂的漫画、玩不够的游戏,古怪恩怨挥手皆成忘却的纪念……
  • 重生姜伯约

    重生姜伯约

    三国,一个群英璀璨的年代。曹操、袁绍、公孙瓒、刘备、孙策等都是一时之雄三国末期,群雄纷纷陨落。是不是这个时代就没有豪杰,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了?答案是否定的,姜维、郭淮、陆抗、羊祜、邓艾、钟会,或许名声没前期那些豪杰响亮,但是这些故事,一样很精彩建了一个书友群:161322676
  • 丧尸临城之矿洞病毒

    丧尸临城之矿洞病毒

    一座矿洞内,一种极为古老的病毒再次爆发。各国科学研究院都发现了这种病毒。感染者都是发烧.咳嗽,紧接着就恢复如初科学家发现这种病毒可以将人体你的癌症治愈。世界卫生组织用这种病毒救下无数重症患者,但危险才刚刚来临......有一个人带领幸存者恢复了安定,甚至开始研究病毒,与此同时一个更大的灾难被埋下......
  • 忽必烈秘器

    忽必烈秘器

    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支持下,宝音继续寻找成吉思汗陵。要想找到成吉思汗陵,必须从寻找忽必烈墓入手。而要想找到忽必烈墓,必须拥有神秘法器腾格里哈森。此时,英国皇家学会派来的文森特博士也加入到考古队。他从不忽木的干尸身上拿走了一条项链,那项链上有一块神秘佩饰,能够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宝音经过考证,确认这块神秘佩饰就是他苦苦寻找的神秘法器腾格里哈森。腾格里哈森是成吉思汗远征印度从一座神庙掠夺而来。据传这个法器拥有神秘力量,可以打开“神国之门”获得永生!靠着腾格里哈森的指引,宝音推断忽必烈的陵墓也许就在贝尔湖底。如果这个推断得到证实,那么成吉思汗陵的谜底也即将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