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8200000011

第11章 朋友的多少和内心的安全感成正比

20世纪30年代在印度发现的“狼孩”,是人在脱离人类社会后所造成的后果。为了研究合群倾向,心理学家斯坦利沙赫特曾经对一些长期生活在与世隔绝环境中的人进行过研究。他发现,这些曾经经历了长期孤独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说,时时袭上心头的恐惧感伴随他们度过了那段孤独的时光。

孤独会使人体验到恐惧?沙赫特由此联想到:既然孤独会使人体验到恐惧,那么人在恐惧的状况下是不是就会产生要和他人在一起的合群倾向呢?

为了检验自己的假设,沙赫特聘请了一些女大学生来参加实验。沙赫特身穿一身白色的实验服,周围摆满了各种电器设备,并自我介绍是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博士,本次实验是有关电击作用问题的。

为了使被试者产生大小不同的恐惧,沙赫特把被试者分为两组,给两组被试者分别不同的实验用语。对第一组被试者,沙赫特想唤起她们高度的恐惧感,于是便告诉她们:“这种电击会使你感到很痛苦,甚至可能使你遭受伤害,但我向你保证不会是永久的伤害。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生命的内容,因此,对你电击强烈一些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如此说明,使被试者感到自己将要经受的是一次很吓人和痛苦的体验。

对第二组被试者,沙赫特只想唤起她们较小的恐惧,因此沙赫特这样告诉被试者:“我向你保证,你将受到的电击电流很小,感觉只是有点发痒或震颤,只有一点点不舒服感。”

这样,尽管两组被试者都被告诉在实验中自己将要遭受电击,但第一组被试者等待的似乎是一种恐怖的体验,而第二组被试者则似乎是一种轻松、无害的体验。沙赫特通过对被试者的测量发现,不同的用语的确引发了被试者不同程度的恐惧:第一组被唤起了高恐惧感,第二组被唤起了低恐惧感。

在测量了恐惧唤起的程度后,沙赫特假装着调试设备,告诉被试者说:“实验要推迟10分钟,你可以到旁边的房间等候,那儿已经有先到的被试者在等待了,你可以和她们在一起等待实验;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在旁边等待一会儿。那么,你是要和其他人一起等,还是一个人等,或者无所谓呢?”

实验的结果果然如沙赫特所预料的那样,高度恐惧的被试者比低度恐惧的被试者更希望和其他人一起等待实验的开始,即更加合群,而且,被试者的恐惧越深,合群倾向就越强。由此可以证明,恐惧是引起人们的合群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为什么恐惧的人更倾向于合群呢?心理学家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减小恐惧的感觉,二是为了进行社会对比。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认为,合群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即人不用思维的、天生就具有的行为。在原始社会,在作为个体的人的体能极其有限,连一般的野兽都没有能力一对一抗击的情况下,要从自然界直接掠取食物,只有和大家在一起,才更有可能把猛兽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因此,个体生存的本能就带来了原始祖先的合群倾向。

另外,一个物种要繁衍和维持下去,只有达到一定的个体数量才可以,因此,种群的生存本能也导致了原始祖先的合群倾向。虽然人类经过了漫长的进化,但这种要和其他人在一起的合群倾向,早已经内化为人的原始本能,使我们生来就有了要融入社会,要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的愿望。

心理学家还认为,人之所以具有天生的合群倾向,还因为与动物的婴儿相比,人类婴儿的生长期极为漫长。在这漫长的生长期里,婴儿不但不能自我捕食,连自理能力都没有,即使有母亲呵护,也难挡群兽的攻击。

因此,如果不与庞大的族群生活在一起,根本就不可能长大成人。正是人类婴儿的这种生物因素的制约性,使得人类的孩子在其生命的早期总是要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依靠其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一成长的经历使孩子们懂得了,我只要和其他人在一起,就一定能得到满足。随着不断地从他人那儿得到满足,和他人在一起的倾向逐渐根深蒂固。成年以后,尽管不需要依靠他人也可以生存,但我们已经养成了和他人在一起的生活习惯,并无意识地保持了这种倾向。

人们常说患难之中见真情,实质上应该说是患难之中见真性。人们在苦难面前,相同的遭遇,相同的处境,相同的心境,不免会生出同病相怜之心,自然而然地会走到一起,共同携手,共渡难关。

人们以“糟糠之妻不下堂,患难兄弟不言离”来形容在患难之时结下的爱情和友情,认为这种爱情和友情是最纯真、最高尚的。因为在极度落魄和苦难时,人除了内心的真情之外,别的一无所有。我们在患难时不携手就不能生存下去,而到了平安时,恐惧消除了,我们合群的倾向也就小了,情感就会渐渐淡下去。患难中的夫妻最后分道扬镳,生死与共的朋友反目成仇,其中,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渴望社会对比也会使恐惧的人产生合群行为。因为他们想通过了解其他人的恐惧程度和应对措施,并以此决定自己应该如何行事。上述实验中,在被试者们选择和其他人一起等后,沙赫特对这些被试者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和其他人在一起时不许谈论和本实验有关的任何话题。结果,许多被试者立即表示放弃和其他人在一起等待。

为什么会这样呢?沙赫特认为,这是因为被试者和其他人在一起时,可以从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取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从而确定自己的感受是不是正常,进而达到缓解恐惧的目的。但是,沙赫特不允许被试者和其他人在一起讨论本实验内容,那么被试者就失去了与其他人比较的机会,因此,他们觉得与不与他人待在一起也就无所谓了。

沙赫特在研究中还发现,兄弟姐妹的排行也是影响一个人合群倾向强烈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长子长女和独生子女在害怕时比非长子长女有一种更强烈的合群趋势。其深层原因在于:长子长女或独生子女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年轻的爸爸妈妈初为人父母,对孩子倾注的关爱特别多。孩子们也从这种特别的爱之中体会到了,不论遇到恐惧、悲伤还是饥饿,只要找爸爸妈妈,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渐渐地,他了解到:“他人可以给我带来舒适,减小我的恐惧。”

等第二个孩子出生了,父母没有了初为人父母的那份新鲜感,并且有两个孩子要照顾,没有更多的时间专门关注第二个孩子的痛苦和需要,因此,第二个孩子需要他人关怀的动机没有第一个孩子强烈,合群倾向也就较小。以后其他的孩子出生了,父母更没有专门的时间照顾他们,父母对养育儿女也更为镇定和有经验,因此,以后的孩子的合群倾向就更小了。

人的个性也决定着合群倾向的强弱程度。一般来讲,外向型的人更易合群,具有领袖欲的人更易合群,期望通过与他人交往来体现自己价值的人也更易合群。

另外,人类的合群倾向也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人类的实践证明,合群的人不仅会受到群体的保护,还会从群体中得到他所期望的东西。而不合群的人,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失败者。于是,一个人从儿时起,就被父母老师灌输要与他人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道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也时时在引导着孩子学习从与他人的爱与被爱中体验快乐。渐渐地这种学习就形成了合群的行为习惯,并影响了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尽管合群是人的一种本能,但这种合群行为并不是不加选择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常常选择那些志同道合或意气相投的人交往。“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自己的周围都是一些猥琐小人,那么我们宁愿选择孤独。楚国大诗人屈原感叹“天下混浊,唯我独清”,不甘心与小人为伍,投汨罗江而死。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这种隐士生活是多么惬意,难道是他天生喜欢孤独吗?不是的,是他认为与某些人同流合污比孤独更可怕!

那么,有没有喜欢孤独的人呢?自闭症患者就是这样的人。自闭症患者表现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冷漠,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他人接触,没有眼神与语言的交流。早期人们认为自闭症是由于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引起的,这使得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心中充满自责。但随着生物学、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自闭症的根本原因是先天的生物学因素。但究竟为什么自闭症病人不喜欢与人接触,而只愿独处,现在仍然是个谜。

同类推荐
  • 心理学与控制力

    心理学与控制力

    在这个竞技场一样的社会里,我们只有很好地与人相处,积累人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书将教你掌握心理控制力,让你学会更好地控制自我,更好地与人交往,从容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
  • FBI身体语言分析术

    FBI身体语言分析术

    长久以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凭借着自己高效、迅捷的办案能力,为自己赢得了全球化的良好声誉。实际上,FBI最富盛名的“看家本领”,就是他们强大的“相面识人”——很多时候,他们甚至能够越过语言交流,直接通过对方的身体语言探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经过长时间地探索,FBI对于肢体语言的研究已经走上了一个高峰。不得不说的是,普通人表达自我意愿,70%左右的内容都是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的,而这当然能够说明FBI可越过语言交流一眼识破人心。其实,读解、掌控肢体语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交谈对手的心理,从而使自己把握住有利于自己的先机。而这也是本书想要重点阐述的核心所在。
  • 天才与疯子

    天才与疯子

    普通人离疯子较远,而天才往往离疯子较近,但两者间毕竟有一条较明显的、具有本质区别的界线,就像真理和谬误只差一步。笔者相信,天才的创作和疯子的精神错乱有着同样的大脑解剖学和脑化学根源。或者说,精神病患者的起点,往往是天才的终点。因此,笔者带领我们探访了爱因斯坦、毕达哥拉斯、安培、亚当·斯密、川端康成、玄奘、白居易等天才和希特勒等疯子的精神世界,企图在天才的创造力和疯子的神经错乱之间寻找到某种隐蔽的联系或关系。
  • 图说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活学版)

    图说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活学版)

    每个人都能够学会的心理学知识读本,心理学是一门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学科,,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它的影子,如果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我们的生活将会冈此而变得与众不同。
  • 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哈佛和心理健康的书籍,是给予心灵营养的成长箴言录,提升心理素质的智慧枕边书。本书不仅故事精彩,行文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的点评,能为青少年的心灵送上一道滋补的鸡汤。书中每章附有哈佛教授的名言,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温言细语就仿佛在耳畔:与此同时,还有哈佛精英介绍以及相关名人名言,让我们能从伟人那里学习到成长的经验和强韧心灵的妙方。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受益一生的财富,青少年要健康成长,本书精心演绎的精彩不容错过。
热门推荐
  • DNF之剑与玫瑰

    DNF之剑与玫瑰

    往事沉淀五百年之后,又会有怎样的灾难降临阿拉德?剑魂,狂战士,阿修罗,鬼泣。天生拥有本系鬼手的四个少年怎样对抗命运的倾轧?当生存与爱情都变得艰难无比,当千年以前就开始的阴谋悄然运转,当宿命的封印最终开启,当一切故事归于传说…
  • 先驱传奇

    先驱传奇

    本应成为先驱者的少年,因父母离世而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出众的成绩,美丽的女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是,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力量和责任,如影随形;爱情与使命,孰轻孰重?从这一刻开始,少年脚下,一条拯救星球的荆棘之路逐渐铺陈开来!
  • 械武变

    械武变

    转变天下武学,此间械化万物。屌丝青年冷凌风意外穿越,获械魔圣臂,寻遍榜上本源!以一人之力霸道诠释所谓邪恶、所谓正义……男儿当自强,美女别靠近。身贫不为耻,银子算个屁。闲得慌的莫惹小爷,否则分分钟转化个核武器玩死你!<顺手加入书架,你也顺手牵走了一份好运气。>
  • 电话里的歌声

    电话里的歌声

    邢庆杰有着丰厚的生活经验,他的微型小说创作既立足于这一点,又不仅仅拘泥于个体生命体验,而是充分运用丰富活跃的民间经验和地域文化,调动丰富的想象力,把流传于民间生活和文化中的鲜活语言和朴素的审美结合起来,使小说充满原生态的温暖、幽默、生鲜,同时又带有一定的传奇性,可读性强,给人以震撼和深思。 邢庆杰的微型小说写作题材十分丰富,展示的生活面也非常广阔,笔触在古代和现代、农村和城市之间任意纵横,已经进入一种成熟状态,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图景。
  • 极品阴阳师

    极品阴阳师

    我本是个不起眼的阴阳师,有空算算命,捉捉鬼,生活也算滋润。某天司命仙君突然到访,说冥君转世成靖南王世子,要我保冥君平安,事后可飞升成仙。同时,言之凿凿说有仙君帮助。没成想,看似一个无意的任务,竟要追溯到许多年以前的一宗往事。真相一层一层剥开,也揭开了那绵延数千年的爱恨情仇……
  • 语仙

    语仙

    修真的艰苦寻常百姓看不到,修真者翻天倒海的实力寻常百姓却看的清清楚楚。为了这无匹的力量,为了自己能够成为传奇,多少普通百姓日夜梦想着,有朝一日他们可以踏入修真之门,成就一番史上佳话。这颗不起眼的星球名为葬神星,霸气侧漏的名字背后确实与修真联盟断绝了千万年的历史传承。这里的修真者仍旧使用古老的修炼手段,在一点点的痛苦折磨中增强着自己的实力。宇宙数亿年,修真者也是寻常人,他们从普通变到伟大,期间的苦与难又有谁知!
  • 心理医生爱上女病人

    心理医生爱上女病人

    尹紫怡和尹紫茵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七岁那年爸爸死于仇杀,妈妈改嫁带走紫茵出国,紫怡跟随奶奶而性格孤僻,被姑姑收养后遭受一系列伤害,当二十年后紫茵回国找她时,紫怡仍是儿童人格。刘健是卓越的心理医生,他对紫怡进行心理治疗,发现紫怡同时患有间歇性狂躁症,会掐杀婴儿和小动物,紫茵以律师身份效劳陈天明集团,又让紫怡和陈天明集团的得力助理武明恋爱,而陈天明就是紫茵的杀父仇人
  • 盗版C罗

    盗版C罗

    我叫罗南多,一个有志于吃饱穿暖的中国宅男。欧洲人叫我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这个名字原本属于一个天才,而我只是一个渺小的凡人。我来了,葡萄牙的小镇上走来了一个不起眼的厨子,而C·罗纳尔多彻底消失了……如果我说自己有一项绝技,可以在三秒钟之内如同上帝附体一般无所不能,你信吗?99新书《战争至上》,军事题材,欢迎阅读!
  • 超级命运遥控器

    超级命运遥控器

    我没有特殊的异能,只有一个命运遥控器。我没有拳打碎星,脚爆宇宙的功法,只有一个命运遥控器。我更不想成为国王,只想主宰国王们的命运。
  • 青丘狐山:妖本无泪

    青丘狐山:妖本无泪

    世人皆羡九尾法力高强,怎知九尾修成所经之痛?“哼……九尾狐,真是让人好生羡慕。贤娴,你那身皮毛,可让姐姐我眼红得很。指不定哪天,就让人给剥了去。”缘起,皆因她为九尾。“白狐,若你能把你那身皮毛交予本座,本座便可放你一马。”“本座怜你也是略通了一点灵识,若你把它交给本座,本座可以助你成仙。”笑叹世间,世事难料;天界修行,天狐筑成,终成一方妖仙。时光荏苒,君可记最初所望?妖本无泪,并非无情。纵身跳下轮回台,只为一人。千年轮回,只愿君知:人有情,妖,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