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1100000006

第6章 中国粮食价格指数波动比较研究

了解粮食价格水平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了解其绝对水平,另一种是了解其相对水平。所谓绝对水平,就是历年粮食的真实价格。但是由于整体粮价的绝对水平不容易得到(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国家权威部门给出历年的平均粮食绝对价格,甚至各主要粮食品种的平均绝对价格都没有公布,已公布的价格都是非常具体的品种价格),当研究目的仅限于了解粮价的波动趋势时,知道粮食的相对价格水平即可。粮食的相对价格水平就是粮食价格指数,粮食生产价格指数和粮食消费价格指数是最重要的两种粮食价格指数。

(一)两种粮食价格指数的计算和说明

1.粮食生产价格指数的计算和说明

粮食生产价格指数是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反映了国有商业、集体商业、个体商业、外贸部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企业和有关部门收购粮食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过粮食收购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研究粮食收购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农民货币收入的影响,作为制定和检查粮食价格政策的依据。国家仅公布了历年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没有具体给出粮食生产价格指数。虽然粮食涵盖的类别非常广泛,但是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四种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的产量占整个粮食产量的90%以上。因此,基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和权威性,本文以四大粮食作物的综合生产价格指数来模拟粮食生产价格指数。

1990—2006年,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四种粮食作物的单个生产价格指数可以在农业部《2007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得到,其中2001年数据缺失。为此,本文以相邻年份数据的平均值估计2001年数据。2007年数据国家还未正式公布,本文根据公开的有关资料,也进行了大致估计。以各自的产量作为权数,结合各自的历年生产价格指数,综合得出1990—2007历年粮食生产价格指数。

2.粮食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和说明

粮食消费价格指数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一部分,其历年数据可以直接从国家统计局历年的统计公报中得到,最终的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

(二)两种价格指数的分析与比较

定基指数反映的是价格变动的长期趋势,为了达到更直观的效果,我们将粮食生产价格定基指数和粮食消费价格定基指数放在一张进行比较。

1990年以来,粮食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均经历了三次大的上升和下降趋势,分别是1990—1996年前后的持续上涨、1996年前后至2002年的持续下跌以及2003年至今的持续上涨时期。但是二者之间还是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首先,二者之间的涨跌并不具有同步性。1991年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下跌6.4%,而消费价格却同比上涨9%;1997年粮食生产价格开始从顶点滑落,跌幅高达9%,而当年消费价格却继续上涨,涨幅高达9%;2003—2007年粮食消费价格连续5年上涨,而期间粮食生产价格在2005年却出现下跌,2006年也仅微涨。

其次,波动幅度具有明显的差异。1990—1996年前后的上涨中,粮食生产价格涨幅为148%,而粮食消费价格涨幅为316%,后者涨幅远远超越前者;1996年前后至2002年的下跌中,粮食生产价格跌幅为42%,粮食消费价格跌幅为19%,后者跌幅也远远小于前者;在最近一轮上涨周期中,截至目前,粮食生产价格上涨了49%,粮食消费价格上涨了43%,后者略小于前者。

目前的粮食消费价格较1990年上涨了384%,比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还高出16%。粮食生产价格较1990年上涨了101%,仍未达到1996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仅为最高水平的87%。

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价格虽然是决定粮食消费价格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粮食生产价格相当于原材料价格,长期而言,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引起终端产品价格(这里是粮食消费价格)的波动,但是二者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关系,波动时点、波动幅度受各种因素影响,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终端产品价格取决于其自身的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的充分程度以及生产成本的变动。供求关系越紧张、市场竞争越不充分、生产成本越高,终端产品的价格水平就越高。

1990—2002年的涨跌循环中,粮食消费价格相较于生产价格,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易涨难跌”特点,而在2003年至今的一轮上涨中,这种“易涨难跌”的状况被打破,粮食生产价格的涨幅高过了消费价格。我们认为,情况的改变源于市场环境的变化: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加工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企业消化原材料的能力增强,面对同等幅度的粮食生产价格上涨,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使终端的粮食消费价格上涨幅度降低。

其次,粮食加工产能过剩,据有关统计,目前大米加工厂的开工率不足50%,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10年前甚至5年前的粮食加工市场的竞争程度显然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有利于降低产品价格,压缩企业利润。

换个角度看,最近一轮粮价上涨中,粮食生产价格涨幅高过粮食消费价格也可以认为是粮食生产者定价权能力增强的表现,以及政府对农产品价格支持力度加强的体现。以国家历史性地取消农业税为标志,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明显增加。同时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广泛,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务工收入增长明显,农民的整体收入增长进入一个比较快的历史时期。农民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农民在粮食销售价格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一个明显的例证是,2007年以来粮食收购明显比以前更难了,农民在售粮时机上具有更多的选择权,以往的售粮高峰越来越少出现了。作为国家支持农产品价格的一种新的政策方式,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此次粮食生产价格上涨的强势表现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

粮食生产价格的涨跌关乎种粮农民的利益,粮食消费价格的涨跌关系普通居民的利益,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即粮食生产价格上涨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但同时粮食消费价格也往往上涨,导致消费者的支出增加;粮食生产价格下跌了,农民的收入减少了,但同时粮食消费价格也往往下跌,消费者由此受益。政策要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

虽然当前粮食消费价格已经超越了历史高点,但是粮食生产价格却仍没有达到10年前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比较还是基于货币购买力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考虑到货币的贬值因素,目前的实际粮食生产价格水平将会更低(我们以CPI波动来表示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粮食消费价格指数仅略微高出历史高点,粮食生产价格指数仅为10年前最高水平的72%,均较没有调整前的数据低出不少。因此,虽然粮价自2003年以来经历了持续多年的上涨,但是仍属于恢复性上涨。粮食消费价格上涨确实影响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适当对此进行调控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以抑制粮食生产价格为代价,因为粮食生产价格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在向市场大肆抛售临时储备粮、抑制粮价进一步上升的同时,进一步较大幅度地提高2008年的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原因之一(2008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平均比去年提高近10%)。

由于公众关注的所谓粮价只是粮食消费价格,而要降低粮食消费价格,政府除了目前的抛售储备粮、改变市场供需外,其实还有更多的选择。政府目前抛售的是原粮,短期内集中抛售自然可以打压原粮价格,从而降低最终的粮食消费价格,但是这仅仅是治标之策。因为前面说过,原粮价格仅仅是决定粮食消费价格的因素之一,政府应该更积极地追求降低粮食“从田头到餐桌”之间一系列中间环节的成本。比如,推广“企业加农户”的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粮食物流成本、提高粮食加工效率等,这些环节的成本减少了,在粮食生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都可以降低粮食消费价格,并且这种作用是持久的。

另外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是,2007年以来CPI持续走高,粮食及食品价格的上涨被认为是主因。真实情况如何,我们先来看一下2007年至今的CPI、粮价、食品价格月指数数据。

根据表1-3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粮食价格指数与CPI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88,食品价格指数与CPI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6.显然,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是CPI走高的直接因素。而粮食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并不大,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高。

进一步的计算表明,粮食价格指数与食品价格指数的相关度为0.209.我们知道粮食是包括在食品统计口径之中的,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远高于粮食的原因是由于“肉禽及其制品”和“蛋”这两个小类的贡献,这两个小类2007年的价格涨幅分别高达31.7%和21.8%,2008年1~4月相应的涨幅分别为45%和5.8%。由此可见正确的逻辑应该是,“肉禽及其制品”和“蛋”的价格大幅上涨推动食品价格指数大幅走高,食品价格指数大幅走高带动了CPI的不断高涨。

更能直观地反映这种关系。

2008年上半年,随着食品价格的回落,CPI也在逐步回落,然而粮价还是呈缓慢上升趋势。

(此部分完成于2008年8月)

同类推荐
  •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本书共分15章,第1~4章概括介绍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劳动管理的组织以及劳动关系预警等整体性理论;第5~9章系统介绍劳动合同管理的具体技术方法;第10~15章细致阐释劳动合同管理中比较突出的双方争议的处理技术。 本书贯彻由宏观到微观、先理论后技术的原则,全景式的介绍、程序式的剖析,对企业合同用工制度的宏观、微观各个层面都作了较好的梳理。理论介绍简洁明了、框架清晰、技术方法合乎法律规范、操作性强,特别适合于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应用,对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就业者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甘肃省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研究

    甘肃省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研究

    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是中国公共管理最大最难的课题。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农村尤其是村一级缺少公共事业建设的基础;二是农村人口众多,所需要的公共事业建设投资巨大;三是农民收入太低、居住又比较分散,不便于公共事业的管理。
  •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地位和前景问题、应对入世挑战问题等。
  • 谁动了中国经济

    谁动了中国经济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将中国置于全球化大背景下,从民营经济的发展、GDP的质量与数量之关系、农村市场经济的前景、个税改革等方面,透视换届之年中国新的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反思中国模式,探寻变革途径,为广大民众的权益代言,理性解决这个时代的焦虑,寻求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
  •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本书在大量吸收我国最新的区域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我国区域经济实践的思路,系统地阐述基本理论。
热门推荐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一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论语通译

    论语通译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为方便读者,在原文之后增加了注释、译文两个板块。
  • 绝对王者

    绝对王者

    父母被一群杀手所杀,冰羽魂魄离体,在新的大陆上一样的情形,一样的痛苦。他握紧拳头,接受了父亲的传承,他觉得冷,真的很冷。当这一切都发生在他身上时,才六岁的他,要走出一条让人敬畏的路!他要面带笑容的告诉那些杀了他父母的人:谢谢你们在我那么小的时候给我这么大的刺激,我为父母报仇来了。
  • 妖仙尊

    妖仙尊

    道法自然,道法,宗教也;自然,万物也。万物皆始于自然,万物皆生于道。
  • 谁也不知道

    谁也不知道

    林悦同是学校里公认的乖宝宝,以往17年的平静生活中,他从来没有遇见过比眼前这个人更讨厌的家伙了!
  • 灵法舞烬

    灵法舞烬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网游之我是系统君

    网游之我是系统君

    妮亚(女主)与温城(男主)分手后,意外看到火爆网游《内戈妮亚大陆》,出于同名好感登入游戏,登陆中竟看到温城昏迷在某处的模糊画面。为了解救男主,踏上寻找之旅。同伴尼果神通广大为何愿意帮助妮亚寻找幻象中的人?伊逗情同姐妹原来另有目的。。。伦世兄妹各种阻碍却危难相助,TA们究竟是谁?为何温城会失踪?这个游戏的背后到底影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原来妮亚。。。
  • 安墨的魔法时

    安墨的魔法时

    安墨-切尔斯,穿越异世成为银龙阿斯特尔的后裔却为禁魔体质,且看她如何拯救开尔仑往那强者巅峰走去。本文男强女强,还有萌宠相伴~
  • 富农记

    富农记

    至高者道心不圆满,封印记忆带着极道异宝,投胎到一个普通农户发家致富。
  • 六道封天

    六道封天

    我欲封天,天必可封,仙亦如何,妖亦如何,尽在我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