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1100000004

第4章 经济下滑、启动内需与粮食价格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正波及全球,世界经济有可能陷于衰退。中国经济即使“衰退的可能性等于零”(周其仁的判断),实体经济下滑显然也不可避免。经济学知识告诉我们,经济的长期增长有赖于资本、劳动的投入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但是短期内则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对于一国经济而言,总需求由投资、消费、外部需求(净出口)(俗称“三驾马车”)构成,然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消费长期萎靡不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名不副实。现在中国商品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国和欧盟经济均可能陷于衰退(欧盟委员会近日称欧盟2009年经济零增长),“三驾马车”有可能再倒下一“马”,投资势必独木难支,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下滑不可避免,这也意味着实体经济短期内的下滑不可避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们为什么能挺过来?(注意是“挺”,1998年、1999年中国GDP增速分别为6.9%、6.2%,出现了大幅下滑,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低增速)这一方面和政府在此期间大力增加投资有关,更主要的是那时欧美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中国商品的外部需求受到的影响不大,并且那时候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没有现在这样高,因此当时通过大修公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有惊无险地渡过了危机。此次面对外部需求的大幅下滑(沿海地区大批制造业的倒闭、冷清的秋季广交会已经说明了一切),中国企图再次以大手笔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效果可能没有10年前有效。相较于10年前,中国的块儿头明显变大了,对外需的依赖更加严重,这个时候如果内需不能挺身而出,只依赖投资,中国经济想要再次安然避过危机,恐怕有点儿悬。

启动内需,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喊了10年,然而一直没有任何进展,消费占GDP的比重长期徘徊在1/3左右(成熟发达国家在60%以上)。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出口实在是太强了,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出口更是突飞猛进。出口这驾马车动力足够强劲,中国经济增长无忧,以至于“启动内需”长期停留在口头重视上。但是这一次,启动内需必须动真格了,因为我们别无选择。我们认为,对此,最高决策层的认识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消费为什么长期上不去?原因很简单,没钱。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在GDP中偏低,口袋没钱怎么消费?但是在没钱的同时,如何解释银行储蓄的猛增?中国的储蓄总额在GDP中的比例近年高达50.6%,10年前则为40.7%。储蓄是将当前的消费推迟到未来的行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越高,可能的支出越大,储蓄比例就会越高。当个人的社会保障绝大部分依赖个人完成时,风险徒增,储蓄比例自然升高。因此,银行储蓄的猛增,并不能说明老百姓有钱了,反而说明社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更为要命的是,在社会储蓄猛增的背后,家庭储蓄同期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1%降到15.3%;而政府、企业的储蓄几乎翻了一倍,占到GDP的35.3%。这说明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财富大多数流向了政府、企业而非个人,收入分配格局严重失衡。消费长期上不去的原因就在这里。

因此要想启动内需,急需改“国富民贫”为“国强民富”。中国的13亿人口8亿在农村,而农民一直是消费力最弱的群体。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达3.33:1,绝对差额为9646元,城乡收入差距达到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最大。因此,启动内需必须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着手。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作为主要议题,正是体现了上述思路,而一个具体体现便是会后不久立即决定大幅提高2008年的秋粮收购价和2009年的最低收购价。这是国家一年之内第三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并且提价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此次提高后的粮食最低收购价,已经接近甚至高于市场价格水平。由于经济下滑,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肯定不如从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速度势必会放缓,甚至会出现回流。经济景气时,农民可以获得较多的务工收入;经济不景气时,务工收入减少,务农收入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对于农民增收尤其重要。

此次进一步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背景是粮食连续5年增产,粮食已经处于阶段性的供过于求,个别品种如小麦甚至是严重的供过于求。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首要目标显然并不是为了增加粮食供给、确保粮食安全,如果是那样的话,维持粮食最低收购价不变就行了。因为经济下滑,粮食的生产成本也随之下降,收购价格不变,农民的种植收益是提高的,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并不会降低。然而政府不但提高而且大幅提高2009年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显然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启动内需”这个更大的命题。对农民的补贴和扶持不能再是“毛毛雨”了,中央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显然有更高的期待。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计划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12年后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将达到8300元左右,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更高水平。

因此,我们在分析粮食生产、粮食价格时,应着眼于更宏大的经济背景。中央出台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及相关强力补贴措施的背后是经济下滑,中央对农村的问题异常重视,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努力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说,只要政策精神真正贯彻下去,农民的收入必将迎来一个大幅增长的时期,农产品的价格也必然会持续上升。

现在很多人在怀疑政府的政策举措对粮食市场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国粮食的现状是供过于求,粮食价格将面临下跌的压力,政策也不能改变这种趋势。一些人对明年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能否落到实处都表示怀疑: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后,2009年能否有足够的仓容来执行最低价收购?2008年小麦托市收购量占当年产量的40%,2009年收购价大幅提高,而种植成本却很可能下降,这样的话,明年的小麦托市量估计会大大高于今年,很可能达到60%以上,到时候政府有那么多的仓容吗?如果没有的话,最低收购价政策会不会打折扣执行呢?如果那样的话,粮食价格自然会下来。这种逻辑不无道理,而既往的事实也经常如此。但是这一次,我们不应该怀疑中央提高农民收入的决心,因为农民收入的提高关系到能否真正拉动内需,而内需能否真正启动则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避免下滑乃至走上可持续增长的坦途。只要这种决心未变,那么所谓的仓容将不再是问题,政府完全可能通过出口甚至补贴出口的方式来处理积压的库存,以缓解国内粮食供应压力。2008年中国采取了临时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我们相信,2009年该政策不仅会改变,甚至为了维持国内粮食价格,短期内鼓励出口也是可能的。

可以说,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从来没有如此紧密地和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中国经济30年来的高速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建立在农业补贴工业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大家相信投资工业比投资农业能够更快实现一个国家快速致富的梦想。事实也证明这种发展选择是对的。但是,一种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是合适的,并不意味着永远是合适的。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初期,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这一阶段的产品是“供不应求”,只管埋头发展生产就是了。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不再是我们的生产能力不够,而是相对于我们的消费能力来说,产能过剩、“供过于求”。这个时候强调消费对经济的带动尤其重要。怎么样提高消费?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改变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尤其是8亿农民的收入,才是根本。因此,粮食作为最重要的农产品,其价格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也有望保持坚挺。经济下滑,更多的农民会回归农业,一亩三分地也承担着更多的期盼!

(此部分成文于2008年11月)

同类推荐
  • 在国家利益之间

    在国家利益之间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援助探研”研究成果,对“二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援助政策的特点及内容,并对美国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援助的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动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尤其是对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展援助政策的新特点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对美国发展援助的趋势提出了相关看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适合公职人员,政治、经济、历史专业研究人员、学生及时政爱好者阅读。
  •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商场如战场,不论何种创业项目,但只要你准备投身于商业大潮之中,一些商业知识与经营之道都是必须要提前具备的。否则,很多时候为失败所支付的“学费”会让你承担不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从成功中得到教益,让“教育成本”更低一些呢?
  • 货币的逻辑

    货币的逻辑

    货币,从无到有,从实物货币到纸币再到电子货币,从一般等价物到金融投资再到掠夺大众财富和垄断控制的工具,不是在“进化”而是在“变异”。你以为你听懂了,往往都是错的。危机时,无数真假专家都在“告诉你”,如果你不懂货币,他们告诉你了,你能分辨吗?这是一些常识:一切经济变量的变动都与货币有关,一切都在急速变化,你必须不断地学习。这是一部简史:货币的“变异史”,关系我们的现在,决定我们的将来。这是一本辅导:读“货币战争”,看“金融危机”,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进阶读本。这是一种眼光:以货币为放大镜,看懂世界格局和中国经济。
  •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机制与预警管理研究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机制与预警管理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金融安全内涵及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中国金融安全运行原理与机制研究、中国金融安全运行的总体分析与评价、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研究、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成、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实证研究等。
  •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通过隐喻反映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经济学用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分析人类的行为。寓言用原始质朴的方式表现了经济学中的许多深奥道理,经济学用现代精密的方式再现了寓言中的许多简单道理。寓言和经济学是共通的。 本书通过讲述家喻户晓的寓言的形式,把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展示给大家,使读者在阅读风趣生动的寓言的同时,了解当代经济学的道理。
热门推荐
  •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魂乾坤

    武魂乾坤

    祝融,我麻烦你起来杀个怪升个级,别一天想着你的格莱美最佳金曲奖行不;共工,你没事能给我泡杯奶茶不?别没事儿就撞墙,那不是不周山,建房子不是那么容易的;帝江,说你呢!别东张西望,就是你个胖子,你能不能别吃,脖子都看不见了,能好好做顿饭不,看着你的黑暗料理我就直哆嗦;重生金手指,先知未来事。
  • 妖孽皇子:独宠庶女邪妃

    妖孽皇子:独宠庶女邪妃

    前世她真是笨!被皇帝骗感情,被嫡姐夺夫君,受刑惨死。父亲还是昏庸无情,嫡母还是面慈心苦,嫡姐还是百般陷害,她一个小庶女天天在刀尖上生活……老天怜悯,有了重活一世的机会!她已经是有智商的人了!还有神秘温暖的男神一路保护!她发誓,这一生,必定要将前世血债讨回……小小庶女,刀尖游走,嫡母嫡姐,统统滚走!小小庶女,无敌计谋,恶整渣男,跪地哭求!小小庶女,善睐明眸,美男环绕,玩命追求!小小庶女,翻云覆手,风光生活,请到我手!
  • 百姓工作生活实用法律问答

    百姓工作生活实用法律问答

    作者李晓、张茗馨把普通百姓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棘手涉法问题,整理归纳为328问,并按不同的问题归类,《百姓工作生活实用法律问答》分为民事行政、物权房产、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劳动保障、日常消费、损害赔偿7篇,每个问题以提出问题设题,以列举典型案例、律师说法、法律依据解答,读者既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对号入座,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又可依据《百姓工作生活实用法律问答》所用的相关法律条款为线索进行查询,以求得更为满意的结果。
  •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妃太调皮之千年轮回

    魔妃太调皮之千年轮回

    千年千的神魔大战因她而起,众神纷纷陨落,魔王元气大伤最后不知所踪,今生今世,他,愿放弃尊贵的皇子之位,只为陪在她身边,他,一生只穿红色,只因她告诉他他穿红色很好看,一身红衣一生都未脱下,他说,上碧落、下黄泉我陪你,一生一世我只娶你,她说,我愿为你堕落成魔
  • 离婚吧我们

    离婚吧我们

    “我肚子里的宝宝等不及了,麻烦你让位!”婚后三年,小三带着强大后援团向她挑衅。莫北北脑子里顿时浮现出沈浩的话:“娶你是我这辈子对家人唯一的反叛。”没有祝福的婚姻是否仅止于此?(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DNF枪手异界纵横1

    DNF枪手异界纵横1

    神焉?魔焉!都不算什么!因为杨帆有着DNF枪手的技能!还有着生死与共的兄弟——鬼神!左右逢源,睥睨异世,与神魔争雄!神魔只有跪着屈服,来迎接天才邪帝的觉醒与降临吧!
  • 逆战故事:逆世者

    逆战故事:逆世者

    末日来临,我们感染病毒,但是却没有变成僵尸。我们在末日中存活了下来,却被世人所不容。无人来救,我们自救求生!漫天僵尸,我们浴血奋战!世人不容,我们逆世而存!我们自称---逆世者!
  • 盘破门

    盘破门

    《盘破门》是一部中国传统式小说,既有根据历史演绎的痕迹,又有作者虚构的江湖故事,同时不失对地方文化遗产的披露。包含《刺杀端方》和《木棉袈裟》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