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1100000029

第29章 如何看待早稻收购价的高开

近期湖南、江西两地新季早稻已开始上市,收购价普遍在75元/50千克之上,湖南宁远、常德地区普通早稻收购价达到78元/50千克。2006年同期湖南、江西等地早稻的开秤价基本为70元/50千克,很明显,2007年早稻收购价同比呈高开之势,并且幅度较大。7月上旬有关机构在江西九江举行的一个小型早稻形势分析会上,与会人士也基本一致认为2007年早稻收购市场将竞争激烈,开秤价将高于去年4~5元/50千克。

依笔者之见,今年早稻收购价高开已经成为事实,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这种高开局面?农民惜售是重要的原因吗?高开能否高走?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托市稻销售奠定2007年早稻价格高开的基石

2006年托市早稻的销售底价为1470元/吨,自开拍以来一直没有改变过,实际的成交价格也大多接近底价。2006年托市早稻早期成交率很低,大多数场次成交率不到20%,后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维持在60%以上。成交率为什么呈现前低后高的现象?因为托市稻过高的交易成本之故。表面看来1470元/吨的成交价格并不高,但是最终拿货成本往往在1520元/吨之上,要高出其他渠道不少。这样由于前期市场上托市稻以外的供给较为充足,且实际成本要低于托市稻的交易成本,因此需求方倾向于从托市稻以外的渠道进货,这是前期成交率低的主要原因;后期,随着托市稻以外的市场供给日趋枯竭,托市稻变得紧俏,成交率也随之上升。因此,后期随着托市稻在大米加工企业原粮中的比例加大,企业生产成本有了一定程度上升,这也是导致近期大米价格整体走强的一个主要原因。

上述的分析归结到一点,即由于在新稻上市前市场对托市稻的依赖与日俱增,托市稻的成交价格具有了标杆的意义。前面讲到,市场主体去拿托市稻,其成本价格在1520元/吨之上,也就是76元/50千克以上。现在新稻上市,75元/50千克的收购价格同比是高开,如果与托市稻横向比较,算是低开了。利益当前,今年早稻前期争先恐后抢购的局面就不难预料了。

我们略作回眸便会发现,托市稻对新稻收购的支撑作用在2006年就出现过。2006年销售的是2005年的托市稻,而2005年托市稻和2006年托市稻销售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底价。2005年托市早稻最初的底价是1400元/吨,到了2006年11月份调整为1460元/吨;而2006年托市早稻一开始便是1470元/吨,并且至今维持这个价格未变。2006年新早稻上市前,当时的托市稻(2005年)底价一直是1400元/吨,成交价格大多数也是1400元/吨,当年新稻的开秤价普遍是以70元/50千克开秤,托市稻对新稻的支撑在此得到了体现。

因此,我们认为今年早稻价格的高开很大程度是拜同比较高的托市稻销售底价所赐,如果托市稻销售底价同比不变,如此高开幅度是不可想象的。

(二)农民惜售?老生常谈

笔者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农民惜售往往成为许多市场分析人士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当要为价格上涨找理由时,惜售就屡被奉为“座上宾”,成了“万金油”。这不,谈及2007年早稻收购时,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傍上了“农民惜售”。笔者对此颇不以为然。姑且不论农民惜售和价格上涨之间的“鸡生蛋,蛋生鸡”的因果关系难辨,农民惜售的认定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对“惜售”下一个定义都是很困难的。

许多文章认为,今年早稻收购期间,农民惜售行为将较为严重。理由是这两年的收购价都是前低后高,农民将会吸取教训,早期将不急于售粮。这个理由貌似合理,实则不然。收购价为什么会前低后高?主要是因为前期市场供给大、后期市场供给小。为什么每年青黄不接之际粮食价格高涨?市场供给稀少之故也。这个道理世人皆知,并非农民近年才领会到。既然人人皆知,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能把粮食留到青黄不接之际卖个高价?非不愿也,实不可为也。大家想一想,粮食收获完毕,要放到后期高价之时(比如青黄不接之时)出售,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足够的仓容。仓容不够,想留也没地方留。第二,适当的存储条件。即使有仓容,若保管不善,损失大矣。第三,资金宽裕。短期内不卖粮,生产生活不受影响。试问,当今个体生产的农民,有多少同时具备这样条件的?并且对于那些真正具备这样的条件者,后期卖粮本身已经承担了收割即卖粮者所没有承担的仓储成本、资金成本及市场不确定性成本,获得比前期卖粮者更多的收益,不是很符合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比原理吗?

因此,粮价的前低后高并不能成为农民惜售的理由。我们宁愿相信农民中晚稻销售过程中的惜售,而不愿意相信早稻的惜售。首先,种植早稻的农民,一般都会在早稻收割完毕后继续种植晚稻,如果早稻不尽早卖出去,将会面临后期晚稻仓容的压力,也就是说晚稻的存在不容许农民将早稻在手中逗留过久。其次,早稻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投资需要收回,同时晚稻的生产资金也急需到位,也就是说,早稻售卖期间正是农民一年当中面临资金压力最为紧张的时期,农民有底气“将‘惜售’进行到底”吗?此时谈农民惜售,只不过是市场分析人士美好的一相情愿而已。到中晚稻上市时,由于农民面临的仓容、资金压力远较早稻为轻,并且此时气候转冷,天气上也比较适合谷物储存,相较而言,初步具备了前面说的“惜售”条件,农民可以相对拉长中晚稻的售粮时间了。

(三)增产与减产之争

关于2007年早稻的产量,目前还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不同机构及市场主体对产量的预期差异较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有关人士预计2007年早稻播种面积较去年有所增长,产量约为3314万吨,较去年的3187万吨增产127万吨,增产幅度为3.98%。而笔者对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个早稻主要产区的粮食企业有关人士的调查结果显示:湖南早稻实际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减产已成定局;江西早稻播种面积也略有下降,加之前期受灾严重,减产的概率很大;广东、广西的早稻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由于上述四省早稻产量占了全国早稻产量的绝大部分,因此从调查结果看来,今年全国早稻产量应呈减产态势,至少增产的概率不大。

真实的情况还不得而知,但是下面的情况应该引起关注。据有关媒体调查显示,为争取更多的粮食补贴,部分地区对种粮补贴的下拨,按照农民承包的耕地面积计算,而不是农民的实际种植面积,从而使得粮食生产统计面积远远大于实际种植面积。以湖南醴陵为例。该市2007年早稻官方统计种植面积为42.8万亩,总产20.3万吨。但据有关涉农部门掌握的情况,受双改单、种植结构调整、抛荒等因素影响,今年该市的早稻实际种植面积约10~12万亩,而这相差近30万亩。

据国家发改委的一项调研,2007年稻谷的实际直接生产成本预计为546元/亩,按照去年国家的最低收购价70元/50千克计算,按亩产500千克计算(这已经是高估),每亩收入为700元,去掉成本每亩收益仅154元,如果算上农民自己的人工管理成本,早稻种植收益相当低下,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受挫。基于此,我们预计2007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不大可能在2006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早稻产量指望突破2006年难度相当大。

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倾向于2007年早稻有可能减产的预期,这对2007年早稻收购价格的走高是一大利好。

(四)早稻库存日趋减少,后期价格有望在高开基础上稳走

据中储粮统计,2006年国家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托市收购了363万吨早稻,占四省早稻商品量的60%。2005年四省的早稻托市规模是457万吨,大约占四省早稻商品量的76%。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2005年托市早稻整体成交率一直不如2006年托市稻,直到2007年5月份,托市稻销售市场上还能见到2005年稻谷的身影。然而,2006年托市早稻的底价却同比高出2005年托市早稻70元/吨,底价高,却好卖,似乎有违常识。联想到2005年托市稻在量上比2006年更具有垄断性,2005年是垄断了76%的商品量,2006年为60%,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一个生产年度的市场上只流通当年生产的稻谷,那么2005年托市早稻在2005/2006年市场上应该比2006年托市早稻在2006/2007年市场上好卖。因为2005/2006年托市稻之外的市场供给要少于2006/2007年托市稻之外的市场供给。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这说明我们的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由此我们进一步推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005/2006年市场上托市稻之外的早稻库存显著高于2006/2007年,正因为2006/2007年托市之外的库存日趋减少,造成了2006年托市稻比同期的2005年托市稻更受市场青睐。也就是说,2007年新稻收割前的早稻库存要低于2006年同期。这一点与小麦市场完全不同,小麦市场正为消化庞大的库存而头疼。

事实也间接印证了上述的判断。据我们掌握的情况,2007年上半年各级储备早稻轮换出库的力度很大,早稻库存普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下半年补库的意愿普遍强烈,这也为早稻价格的高开高走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早稻库存不断下降、较大减产可能性以及托市政策的支撑下,笔者预计2007年早稻收购价格将呈稳中趋升走势,早稻价格在已经高开的情况下,有望稳走。

(此部分完成于2007年7月)

同类推荐
  • 阅读革命

    阅读革命

    本书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农村为研究,以“黄土·革命与日本入侵”为架构,通过对“张闻天晋西北兴县农村调查原始资料”等大量一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出对华北“边缘”地区农村社会或“革命”中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性解读。
  •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本书共分15章,第1~4章概括介绍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劳动管理的组织以及劳动关系预警等整体性理论;第5~9章系统介绍劳动合同管理的具体技术方法;第10~15章细致阐释劳动合同管理中比较突出的双方争议的处理技术。 本书贯彻由宏观到微观、先理论后技术的原则,全景式的介绍、程序式的剖析,对企业合同用工制度的宏观、微观各个层面都作了较好的梳理。理论介绍简洁明了、框架清晰、技术方法合乎法律规范、操作性强,特别适合于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应用,对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就业者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本书系高校经济学教材。本书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分七章从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结构分析、生产要素市场与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微观经济学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商场如战场,不论何种创业项目,但只要你准备投身于商业大潮之中,一些商业知识与经营之道都是必须要提前具备的。否则,很多时候为失败所支付的“学费”会让你承担不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从成功中得到教益,让“教育成本”更低一些呢?
  •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本书《生活离不开经济学》可分为经济是什么——最负盛名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怎样看清经济的大形势——影响经济的十二大指标等章节。
热门推荐
  • 重生坂井悠二

    重生坂井悠二

    我是一位穿越经验丰富的穿越者,要知道本人可是穿越了大约99次哟(大拇指)~于是,第100次,我作为作为一名叫做坂井悠二的少年复活了,结果,我发现我又死了!妈蛋,别告诉本大爷这一团渣渣一般的火焰就是我!红世使徒、火雾战士、密斯提斯......于是,一个围绕着重生为坂井悠二的家伙的故事就此展开......
  • 棺人,别这样

    棺人,别这样

    直播:交往了十天的男朋友和别人一起把我灌醉,我该怎么办?却有了一段恐怖的经历······
  • 放学后别走

    放学后别走

    兄弟一心,其利断金放学后别走,给你一个热血又逗逼的故事
  • 盛世纨绔:世子难求娶

    盛世纨绔:世子难求娶

    她是21世纪的黑道大小姐,杀伐果断,阴险狡诈,狂放不羁。一朝误入异世,她周旋于朝廷间,游走在美男中。她只想此生逍遥自在,哪知某人想要近水楼台先得月,她一不小心步入陷阱,且看她如何搅动天地风云?
  • Tom Brown's Schooldays

    Tom Brown's Schoold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盗经

    盗经

    修道千年不免一朝化作尘土,仙道如此艰难,有捷径否?大道三千妙法无穷,我以盗入道!盗枭葛洪:世人都言修仙者长生长逍遥,却哪知仙道乃是逆天之路,一路之上步步杀机,天要杀你神要杀你魔要杀你,你如何自处?
  • 虚空盗帝

    虚空盗帝

    道本是盗,盗亦有道,盗亦为道,以盗为道。仙者,盗取天地灵气强大自身,实为大盗。盗帝者,乃仙盗之极。盗帝之镜,乃天地大道之极。一个曾经威震武林的大盗,有缘得到十万年前引发仙界大战的天罚神镜进入上古‘吃货’仙帝遗留的养殖场。在这里无数仙珍成妖,不幸到此的人族因难吃才能苟延残喘。且看莫凡凭借无所不能的神镜,如何找回人类的尊严,虐妖成仙……
  • 阵图

    阵图

    异世界残忍的YY故事
  • 跨世初音

    跨世初音

    一个下雨天,邂逅?缘分?一个小巷子里传来了一阵女孩子的哭声……呀~那不是——初音未来?!”小说!Start!“
  • 皇女风华

    皇女风华

    锦绣堆里,有人权谋纵横只为名利,有人倾尽一切只求来生;荆棘丛中,有人摸爬滚打以求摆脱,有人奋力拼搏只因守护;今生未必重相见,然,便是飘零也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