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6200000017

第17章 注释:

“1”“9”“16”引自李醒民著:《爱因斯坦》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第37、36、443页

“2”“3”“4”“5”“6”“10”“11”“12”“13”“14”引自胡适口述唐德刚整理、翻译《胡适口述自传》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35、34、144、40、53、125、90、66、86、89页

“7”“8”引自爱因斯坦著《走近爱因斯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6、100页

“15”引自唐德刚著:《胡适杂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22页

蒋介石拒收九鼎的另一种说法

《万象》2003第12期刊张学继文《献九鼎风波》,该文说"在铸鼎和选礼仪小姐献鼎时,消息不胫而走,闹得陪都重庆人言啧啧,舆论一片哗然",并且,这件事还被美国的报纸登了出来:"蒋介石叫人们给他献九鼎,这是预备做皇帝"。蒋看到这段消息,才不得已拒绝接收九鼎的。

不过,笔者在阅读程千帆《闲堂书简》时,看到关于蒋介石拒收九鼎的另一种说法。蒋介石之所以大骂朱家骅"太糊涂",缘于朱家骅一位政敌的挑拨。九鼎的铭文为:"于维总裁,允文允武,亲仁善邻,罔或予侮。我士我工,载歌载舞,献之九鼎,保于万古。"朱家骅的一个政敌看见铭文之后,对蒋介石说:最后四句话取首一字横读之,乃"我在献宝"也。川语献宝乃出丑之意,蒋介石听了果然大怒。

《闲堂书简》还有一处谈及顾颉刚"代朱骝先作九鼎铭文事"。在给黄裳的一封信中,程千帆说:"时弟在成都,颇多传闻。未见顾谱(方将求而读之),不知载其文否。据云,其时老辈能为传统堂皇赋颂之文者,尚不乏人,然闻以寿蒋,则皆敛手,故委之顾。顾本不长于文术,不能为扬马之文,勉成韵语,其卒章云:'我士我工,载歌载舞,献之九鼎,保于万古。'云云。其文顾作,书则沈翁尹默为之。闻有人询沈以此事,沈答曰:'文责自负,书责亦自负也。'此亦善解嘲。"

还有一个问题是:九鼎铭文的作者到底是谁?虽然在《顾颉刚年谱》1943年1月28日条有'作《九鼎铭文》'的话,但顾颉刚本人却不承认九鼎铭文出自自己的笔下,他在一篇文章中曾申辩说:"1943年1月11日,中英、中美另订新约废除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这是抗战以来第一件可喜的事,我们精神都为之一振。全国大学党部和工矿党部议决庆祝,并由民生厂铸铜九座献给蒋氏致敬。因为我在中大,所以由中大的同学邀我撰鼎铭,适有历史系学生刘起訏曾作文言文,我交给他做了。铭文中有'亲仁善邻,罔或予侮。我士我工,载欣载舞'的话,也是实在的情形。我把刘君所拟的送去,说明不是我做的,但过几天报纸上登出来,仍写了我的名字,这是他们要引我的名为重的意思。"“1”

顾颉刚这番话既对也不对,铭文的起草者的确不是他,但并不等于铭文的作者就不是他,由于顾颉刚是铭文的定稿者,所以,铭文只能署他的大名,而他作为定稿者也就理所当然成了铭文的作者,理所当然要承担文责。一般而言,文章的起草者并不是文章的作者,也就是说,起草者并不享有文章的署名权,当然也无须为文章承担责任。

我们知道,毛泽东的很多文章是由胡乔木起草的,但定稿者却是毛泽东,所以只能署毛泽东的大名。倘若我们因为某篇署名毛泽东的文章是胡乔木起草的,就让胡乔木来承担该文的责任,那是不公平的也是无道理的。

退一步说,即使顾颉刚说的是实话,铭文是别人作的,只不过署了他顾颉刚的名,对此他也要承担他该负的责任。王小波《工作与人生》一文有段话很精彩:

"我以写作为生,我知道某种文章好,也知道某种文章坏。仅知道这两条尚不足以开始写作。还有更加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某种样子的文章对我来说不可取,绝不能让它从我笔下写出来,冠以我的名字登在报刊上。以小喻大,这也是我对生活的态度。"

王小波不许"对我来说不可取"的文章,"冠以我的名字登在报刊上",而顾颉刚却默许与己无关的"铭文""冠以我的名字登在报刊上",这至少表明"铭文"的内容对他来说是可取的,是配得上他顾颉刚这三个字的;这至少表明,在他看来给蒋介石献九鼎并无什么不妥。别人避之惟恐不及的事他却乐于接受,说他一句"一时糊涂"恐不为过吧。何况孔子早就说过:唯名与器不可假人,熟读四书五经的顾颉刚又为何明知故犯呢?

在很多人眼中,顾颉刚是个读书破万卷的书呆子,但为了从献九鼎风波中抽身而出,这个书呆子也显露出他"机智""狡黠"的一面。

为九鼎作铭文,对顾颉刚来说,绝对是桩吃力不讨好的事,首先,这是在公开、肉麻地拍蒋介石的马屁,所以稍有气节的知识分子,都不愿做;其次,顾颉刚是疑古派历史学家,他不信历史上有禹,却相信有九鼎,这不是分明自己掴自己的耳光?张学继认为,顾颉刚之所以"欣然同意为九鼎作铭文",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朱家骅对顾颉刚的拉拢有关"。张学继在文章里说,抗战时期,顾颉刚穷困潦倒之极,而朱家骅则赏给了他一个旱涝保收的"饭碗":主编《文史杂志》。张学继由此得出结论:"顾颉刚主编《文史杂志》,是出于朱家骅的安排。投之以李,报之以桃。顾颉刚修改九鼎铭文就不奇怪了。"

朱家骅确实"拉拢"(或曰关照)过顾颉刚,但就主编《文史杂志》来说,却是顾颉刚在帮朱家骅的忙,而不是朱家骅对顾颉刚的拉拢。因为当时(1941年)顾颉刚在成都,有稳定的工作,有不错的薪水,是朱家骅连连电邀,顾颉刚才不得已去重庆主编《文史杂志》的。

与朱家骅见面后,顾颉刚问朱家骅办《文史杂志》的原因,朱家骅说:"抗战以来,物价日高,一班大学教授生活困难。政府正替他们想办法,办这个杂志就是办法的一种,要使能写文章的文学院教授们得到些稿费作生活的补助。"顾颉刚又问:"为什么一定要我来呢?"朱家骅答:"这个刊物虽是党部办的,却是纯学术性。以前卢逮曾主编,但他没有学术地位与号召力,决不能编好,所以非请你来不可。"顾颉刚"因感念过去朱氏在中山大学与自己的交谊,以及对自己通俗读物和边疆研究两项工作的支持;且十年来已不专治学,为时代需要牺牲自己亦无不可,便同意了。"“2”

顾颉刚与朱家骅的交往最早可追溯到1927年初。当时,广州中山大学刚改建成功,成立了校务委员会,戴季陶、顾孟馀为正、副委员长,朱家骅等为委员。委员会就职之始,即锐意整顿,竭力延聘知名学者任各科教授,鲁迅、傅斯年、顾颉刚均在被邀之列。鲁迅先到校,任教务主任兼国文系主任。

由于鲁迅和顾颉刚一向关系不睦,当鲁迅得知顾颉刚也要到中大时,即宣布顾某若来,周某即去。当顾颉刚抵达广州后,鲁迅立即辞职,傅斯年也提出辞职,整过学校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最终,朱家骅出面调解,才平息了这场风波。朱家骅一方面允许鲁迅请假离校;另一方面派顾颉刚到江浙一带为中山大学图书馆购书。朱家骅此举等于是给顾颉刚一个很体面的台阶下,他的用心良苦,顾颉刚自然心知肚明。

1927年10月,顾颉刚的购书工作结束,回到中山大学。此时校中正、副校长分别由戴季陶、朱家骅担任。当时,朱家骅任命顾颉刚为图书馆中文旧书整理部主任,主持整理他所购的12万册书。对爱书如命的顾颉刚来说,这个职务显然是桩美差。

担任中大校长的同时,朱家骅也在杭州任浙江省建设厅长,在浙江,朱家骅从书肆里听到有关顾颉刚的购书情形,书商说:"送他书他不要,自己要的书也花钱买,这是从来为公家办事的人所没有的。"“3”朱家骅因此对顾颉刚印象颇好,他隔几个月去中大一次,处理校务,顾颉刚向他申请设备费、印刷费,他无不批准。在朱家骅的支持下,顾颉刚在中大做出了许多成绩。

在中山大学工作期间,顾颉刚给朱家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此后,顾颉刚遇到麻烦,总要到朱家骅那里寻求帮助,而后者也是尽力为他排忧解难。

1933年,顾颉刚和几位同事成立了一个发行机构名曰"三户书社",专门出版通俗读物,内容是宣传抗战。1935年,有人向当局举报,说该社里的人都是共产党,陈立夫以此为由要将该社封门。顾颉刚便于1836年1月带了该社所出的出版物到南京去找朱家骅。关于此事,顾颉刚女儿顾潮女士说得很清楚:

"其时朱氏任交通部长,他翻了这些小书后,称赞父亲的工作,并表示支持;但他又说,因父亲不是国民党员,党内不能信任,遂问父亲能否入党?父亲为维护通俗读物社起见,就答应了。于是他加入了国民党,不过未曾办入党手续,也未曾向北平市党部有所接洽,只是以后接到朱家骅所寄入党证书,成了特别党员。朱氏帮父亲平定了风波,不久又在中央党部里弄到2万元,汇寄北平,做为该社工作经费。"“4”

1934年,顾颉刚因开设《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而组织了"禹贡学会"并出版了《禹贡》半月刊。后来,地方志专家张国淦"把培德学校的基地捐给学会,地址在西皇城根小红罗厂"。从此,该会有了正式的会所,可是有了会所之后要一笔开销。张国淦先生写了一笔亲笔信,交顾颉刚,让他到南京找时任行政院秘书长的翁文灏寻求资助,结果这位秘书长根本不给张国淦的面子,一毛不拔,毫不客气地拒绝了顾颉刚。无奈之下,顾颉刚想到朱家骅。

"我没有办法,就去见朱家骅,请他想法。他说:'你们学术团体的刊物,照例只有得到教育部请求补助,但这种团体太多了,教育部平均分配,所得一定不多。好在你们讲的是边疆,而中英庚款董事会正要办边疆教育,你们回去备一个正式信来请求补助,我在董事会开会的时候,替你们提出讨论。'我听了他的话就做了,居然于1936年夏天由董事会通过在一年度内给我们一万五千元的补助费。我们学会的工作从此有了正常的发展,有了专任的研究员,发表的文章自然有更充实的学术贡献。"“5”

既然朱家骅多次对顾颉刚援之以手,后者自然感激非常,自然会在内心并不情愿的情况下主编《文史杂志》,自然会在别人避之惟恐不及的情况下,欣然同意为九鼎作铭文。设身处地想一想,顾颉刚的"投之以李,报之以桃"也属情有可原,只是后来不肯承认铭文出自自己的笔下,就缺少一份敢作敢当的勇气了。

魏邦良、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二村19栋206室

邮编:243000电话:0555--2354112

同类推荐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一书披露了好莱坞电影业同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大牌军火承包商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阿尔福特在书中分析探讨了近年来拍摄制作的100多部各种类型影片,向我们表明有些貌似开明的影片,如《夺金三王》、《卢旺达旅馆》,其实常常同美国军方插手拍摄制作过程的影片一样(如《黑鹰坠落》、《钢铁侠》和《变形金刚》),只不过是一些墨守成规、具有误导作用的影片。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北省份——甘肃省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中国“彩陶王”的出土地、“大禹治水之极地”、“自然生态旅游的乐园”、“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民歌(花儿)采录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物产,勤劳淳朴的父老乡亲。
  • 芳香秘境

    芳香秘境

    香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感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大的意义。想到香,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花香、香水、食物、或烧香的香味,又或者是化妆品的香味等,而这种种香味,大多伴随着我们生命中美好的记忆。
热门推荐
  • 活阴差

    活阴差

    每个三月三的午时我都会倒霉,原因要从十二岁生日说起。十二岁那年的生日,父亲一早起来去镇里购物,那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整个村子找遍大山也没有发现关于父亲丝毫线索。同年三月三,村里的张胖子午时横死。村里请来道先生超度……
  • 超级扣篮王

    超级扣篮王

    老男孩们,是否心中还有一颗熊熊燃烧的热血之心?沉迷游戏、聊天吹牛、追连番?不,你的青春不应该是这样。看到地上的篮球没,捡起它,去球场上挥洒汗水吧!给你的青春留下热血激昂的回忆……这是本纯粹的篮球小说,想看玄幻,金手指,各种异能的可以点叉。希望不喜欢篮球的少年,也能在这本小说中找到对篮球的热血冲动。
  • 打开天窗

    打开天窗

    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新概念作文,一个9岁孩子的七彩世界七彩梦,一方原汁原味的儿童世界。“写好作文?太难啦!”“如果能够拥有一根作文魔棒……”这本小书,将助你克服对作文的畏惧,圆你一个小小作家的梦想!
  • 职场三级跳

    职场三级跳

    本书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描述了如何从一名普通员工成为优秀员工,从优秀员工成为中层领导,从中层领导成为企业高层的历程。旨在为那些积极进取、渴望成功的员工提供可以参照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切实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得力的三级跳,迅速进入企业高层。
  •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一个普通的喜爱文学创作的孩子是怎样成长为著名创作歌手的?他经历过怎样的困境?他面临过怎样的抉择?他如何步出泥泞,走向成功,成为数十万“北漂”青年中的佼佼者?父亲在这个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过程中,是助推者,是旁观者,是反思者。诗人胡世宗用最质朴的笔触,从儿子的少年时代开始回忆,记录下胡海泉独特的成长轨迹,“北漂”的心路历程,成名的来龙去脉,创业的跌宕艰辛。这本书既是一个流行音乐家的成长传记,又是一本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开导孩子追逐梦想、走向成功的教科书。
  • 诛天狂凤:独宠摄魂鬼妃

    诛天狂凤:独宠摄魂鬼妃

    推荐新书《腹黑小帝妃:狼性僵尸咬一口》【升级战斗+魔宠萌宝+铁血至尊】异世风云,狂风乍起,残弱之身,难掩异世之魂,惊才艳艳,辣手张狂,杀伐降世,立足巅峰,苍茫大陆,谁主沉浮,天下之大,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什么找上我?”某男笑的风情万种,“自然是因为你也是祸害,你不知道,世间只有一个祸害太孤单,所以本王想找个伴一起祸害天下。”众手下狂倒:天啊!我们英明神武的殿主啊!形象啊!一世英名全毁了!!!——“交保护费了。”某宝宝叉腰站在山顶锣鼓一敲,四面八方飞禽走兽、孤魂野鬼通通齐聚,一个个排着队递上天材地宝,谄媚道:“老大,这个月的保护费。”某宝宝脑袋一甩,“放心,这个月小爷罩着你。”
  • 三生梦幽曲

    三生梦幽曲

    若三生,无轮回,尔与我可敢不信天命逆天而行?若三生已尽,依然是悲剧的定数,一幽梦魂曲,能否磨灭那刻骨铭心的记忆,愿意否?
  • 寒城暖月

    寒城暖月

    遇见她那年,他十岁,她四岁,被继母扔进青楼后巷,看着眼前步步逼近的醉汉,她只能无助地哭,他的一剑,刺进了醉汉的心脏,也刺破了她的黑暗。一句一反常态的关心,她却昏死在自己的怀里,无奈,只好带她回家,而她醒来却什么都不记得,死活跟着他,无措,他给她取名,月姬。他忙,无暇照顾她,而她却悄悄跟着他,险些丧命,投降,他认她做妹妹,更名,墨玄画。后来,他抱着仇恨,组建了北国最为传奇的教派——离教,他是教主,她是圣女,他将教分为各个部分,正如她最初所属的“月阁”,所有成员名字都是以月字开头。二十二岁那年,他做了一件让他终身后悔的事,毁了他一辈子,他失去了她,而她,终于遇到了那个生命中最为珍贵的,对的人……
  • 灵渊之献

    灵渊之献

    顶着“天命缘人”的名头,姬灵鸢带着追魂盘,修着‘灭世九重咒’,还领着一帮萝莉御姐正太美男修罗招摇在神魔妖三界,够美好吧?不过、、、寒苼说:“小鸢,不要跟我和雷火剑抢肉吃了!”姬灵鸢抚额,你比我还早辟谷,不也是整日不停的吃?上官虔说:“姬灵鸢,你对我做的无耻之事,该怎么负责?”姬灵鸢撇撇嘴,不就是给你穿了个红肚兜,小气吧啦的记了几百年。池纳·天说:“给我滚过来!”姬灵鸢撒丫子跑出老远,依稀传来一声:“亲,后会无期!虽然在修仙界,混得风生水起,却被三个同为‘天命缘人’的男人鄙视的姬灵鸢,鸭梨也很大、、、
  • 契约之吻:我的专属经纪人

    契约之吻:我的专属经纪人

    他是万众瞩目的明星。他是身价过亿的总裁。而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小经纪人,却获得了这两个人的青睐。我想选择你,可是我已经跟他在一起了。我想跟你在一起,可是我实在是配不上你。逆来顺受的小小经纪,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这两个男人,她最后的归属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