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1800000002

第2章 岩画中的史前史

——补史前史之空阙

岩画产生的时代环境

宁夏岩画是中国黄河流域岩画、北方岩画、中国岩画的杰出代表。以大麦地、贺兰山为代表宁夏岩画能否正确断代,事关中国岩画在世界岩画史上的历史地位,事关能否正确衡量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早期人类的知能水准,事关中国文化源头能追溯多远,事关中国史前史能追溯多远的一系列重大史案。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言出有据,于史有证,容不得胡编乱造,信口开河。

中国岩画产生于何时?它在世界岩画的产生序列中居何位置?

岩画究竟是什么时代的文化产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上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指出:“岩石上的绘画和图形,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岩画,它们产生在人类还不知道如何读和写之前,是开始于智人出现的时候,它们提供了人类在文字发明之前极其重要的历史资料。”早期智人出现于距今约20万年(或30万年)至5万年,晚期智人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这是考古界众所周知的定论。岩画“产生在人类还不知道如何读和写之前”,即岩画是人类文字产生之前的产物。埃及文字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约3000年,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约有3600年。殷商时代,正值中国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甲骨文已是中国的成熟文字,“有册有典”的中国图书时代已经开始;《尚书》、《周书》已是华夏早期王朝的历史著作;《诗经》作为文字记载的民歌乐章已广泛流行;《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文字专著已全面记述着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

从世界范围来看,岩画在世界上的发生是多元的。经历过原始社会族群的地方,一般都有制作岩画的传统和遺存有岩画的遗迹。100多年来,随着全世界一批一流的专家、学者对岩画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岩画断代上取得了令人信服和举世公认的科学成果,如遺存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距今3万年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阿纳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岩画报告等等。总结上世纪80年代以前全球岩画的研究成果,国际岩画委员会前主席阿纳蒂在20世纪80年代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关于岩画的报告中曾说:“因为岩画产生于文字之前,它成为早期人类表现他们自己和他们对世界看法的最重要的证据。同时,最古老的书写文字产生只有5000多年,而岩画在此之前,提供了人类数千年前的记录。” 根据阿纳蒂教授的研究结论,刻制岩画的产生时代距今已有三四万年。三万三千年前出现在非洲、亚洲和欧洲, 两万年前出现在澳洲, 一万七千年时出现在巴西,一万年前到达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

2012年6月,据新华社伦敦报道:英国和西班牙研究人员报告说,对西班牙北部一些山洞中存在的图案进行的年代测定显示,它们的历史已超过4万年,这使得它们成为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岩画,这些岩画可能是现代人的祖先所为,也可能出自早已消失的尼安德特人之手。这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调查了西班牙北部11个山洞中的岩画,使用铀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结果显示,其中一些岩画的历史至少有4.08万年,这使得它们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岩画。此前已知最早的岩画是在法国山洞中发现的,约有3.9万年历史。这些岩画出自何人之手?领导研究的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专家阿利斯泰尔?派克说,现代人的祖先在西班牙北部活动的痕迹可以追溯到4.15万年前,同时那里还有尼安德特人,他们都可能是已知最早的“画家”。尼安德特人是曾经生活在欧洲大陆和亚洲部分地区的一种古人类,大约在3万年前消失,被智人也就是现代人所取代(黄堃:《研究证实最古老岩画超过4万年 》北京日报2012年06月18日)。

岩画产生时代的文献记载

中国岩画见之于古典文献的记载是非常早的。原始社会,古人类在岩石等物体上凿刻绘制图画“以通神明”,汉代学者就将此类石刻岩画称之为三皇五帝时代的“图书”。

关于石刻岩画产生时代的文献记载。《易系辞上传》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所谓“结绳”就是以绳结为标记以之记事,所谓“书契”就是以凿刻图画作为书籍。在文字、纸张发明之前,凿刻书契只能是在木、石、骨、革之类的载体上刻绘图像或符号。《太平御览》载:“燧人氏,《易通卦验》曰:燧皇始出,握机矩表计冥图,其刻曰:‘苍渠通灵。’”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释此条说:“矩,法也。燧皇也,谓燧人,在伏牺前,作其图谓之计冥,时无书,刻石而谓之耳,刻曰苍精渠之人能通神灵之意也。”郑玄说,在伏牺氏之前的燧人氏时代,“时无书,刻石而谓之耳”。我认为,郑玄说的“刻石而谓之”的图书,就是我们现在所发现的史前岩画。燧人氏时代的人类以“刻石”制作岩画的形式表情达意,后人将此类岩画称之为“图书”,意即图画书籍。

关于绘制岩画产生时代的文献记载。《礼含文嘉》载:伏者,别也。牺者,献也,法也。伏牺德洽上下,天应之以鸟兽文章,地应之以龟书。伏牺乃则象作《易》卦。《易通卦验》载:“宓牺方牙苍精作《易》,无书以画事。”郑玄注释说:“宓牺时质朴,作《易》以为政令而不书,但以画其事之形象而已。”这就是说,伏牺氏时代没有产生书写文字,当时记载政令的文件汇编《易》是以图画形式绘制出所记事物、事情的形象。这种以图画形象记事的形式是岩画制作中的另一种方式,即现今所说的绘制岩画,包括彩色或单色。

关于岩画型制的文献记载。这里所说的岩画形制,是指岩画的载体、制作、图形、颜色。岩画是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图画语言,其载体有岩石、木板、骨角、陶器、皮革等,其制作有敲凿、凿磨、刻磨、研磨、线刻、涂画诸法,其图形有具象、抽象、誇张、写意、符号诸形式,其颜色有单色、彩绘等。《魏书·释老志》载:谦之奉其书献于魏主。朝野多未之信,崔浩独师事之,从受其术,且上书赞明其事曰:“臣闻圣王受命,必有天应。《河图》《洛书》皆寄言于虫兽之文,未若今日人神接对,手笑粲然,辞旨深妙,自古无比。岂可以世俗常虑而忽上灵之命!臣窃惧之。”《路史发挥一》载:《三洞叙目》云:三皇时代的古书,“字似符篆,藏在名山,多不具足,惟峨眉山备有之……晋武帝时,南海太守晋陵鲍靓于元康二年二月二日登嵩高石窟,见古三皇文,皆刻石为字……然观三皇经文,虽号《三坟》,多是符架等事。”三皇古书的“文字”,显现的多是世人不识的“虫兽之文”“龙凤文章”“云篆”“鸟迹”“符架”等图画符号,今统称之为岩画。三皇时代,所谓 “虫兽之文”即具象的动物岩画,所谓 “多是符架等事”即符号岩画。三皇五帝时代已有彩色岩画。《淮南子·俶真训》载:古者至德之世……洛出丹书,河出绿图。《尚书中侯洛予命》说《洛书》是“黑玉、赤勒。”《书中侯握河记》说《河图》是“赤文绿色”,《洛书》是“赤文象纹”“赤文成字”“黄龙负图”。《路史·夏后氏》说夏禹“受黑书子临逃,得绿字于浊水”。汉明帝、汉章帝时,崇信黄老学说,到处搜访古书、秘籍、列仙图录、道术秘方。上有所好,下必效力。琅琊宫崇诣阙上言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紫目,号《太平青领书》,书中多巫觋杂语。以上三皇古书的图画符号都呈现彩色、如红色、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

原始社会的人类以“刻石”制作岩画的形式表情达意,后人将此类岩画称之为“图书”,意即图画书籍。所以,史前岩画是中国文字产生之前最早的“图书”,也是人类最早的“图书”。

三皇五帝时代的古书历代以《河图》《洛书》为代表,《河图》《洛书》代指三皇五帝时代的各种图画符号“书籍”。通常认为,《河图》《洛书》是中国上古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华夏文化的神圣象征。但是,当涉及到《河图》《洛书》的来源及历史存在时,现今权威的文化典籍《辞海》等却认为,《河图》《洛书》是“儒家关于《周易》和《洪范》两书来源的传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至今众说纷纭,终无破解。

据古代文献记载,《河图》《洛书》发现于黄河、洛河水边。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黄河两岸陆续发现了许多岩画。对照《河图》《洛书》发现时的文献记载,我曾推测,《河图》《洛书》或许是远古人类在黄河岸边凿刻的马形、龟形等岩画符号,这些岩画随河水涨落而出没,所以《易·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远古时代的历史、山川地理等知识,古人用各种图画记录下来,汇辑成册,这是最早的岩画图册,具有实用功能。三皇五帝时代的人类盛行对岩画图像的信仰崇拜。古人对岩画类图画的汇集、保存和流传,或许就是后世所说的三皇五帝时代的《河图》《洛书》等史前图书典册。这是远古时代的“《史记》”,积累了丰富的山川地理物产及人文知识,据说古代帝王得到它就能鉴古知今,治国平天下。

岩画产生时代的考证

关于岩画的产生时代。中国岩画最早见于《易通卦验》的记载:“燧皇始出,握机矩表计冥图,其刻曰:‘苍渠通灵。’”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释此条说:“矩,法也。燧皇也,谓燧人,在伏牺前,作其图谓之计冥,时无书,刻石而谓之耳,刻曰苍精渠之人能通神灵之意也。”郑玄说,在伏牺氏之前的燧人氏时代,“时无书,刻石而谓之耳”。 燧人氏时代没有文字,只能在岩石上以凿刻图画的形式表达“ 苍渠通灵”的含义,此即见于古代文献记载的在岩石上凿刻的最早图画,

亦即现时所说的岩画。

“刻石”为书的燧人氏,又称“燧人”,是中国原始社会传说中的三皇之首。《尚书大传》载: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史记·补三皇本纪》载:太昊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汉班固《白虎通义》载: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绎史》引《帝王世纪》载: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王世纪》载:燧人之世,有巨人迹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三坟》载: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通志·三皇纪》引《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 按照燧人氏与上述古帝王的传承关系,《白虎通义》又以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春秋纬运斗枢》以伏羲 、神农、女娲为三皇;晋朝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唐朝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等等。根据上述古代典籍记载,燧人氏是伏羲氏、女娲的先祖,当然是当之无愧的“三皇”之首。

燧人氏是传说中最早发明钻木取火的氏族首领。燧人氏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人工取火时代。《世本·作篇》说:燧人造火。《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王子年拾遗记》载: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陲。目此树表,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礼含文嘉》载: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为燧人。《白虎通·德论》载:谓之燧人何,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三坟》载:燧人氏教人炮食,钻木取火,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古史考》载: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说,号曰燧人。《路史》载:上古之人,茹毛而絃“口臿”血食,果蔬虫鱼,膻腐馊漫,内伤荣卫,殒其天年。乃教民取火,以灼以炳,以熟臊胜,以燔黍捭豚,然后人无腥臊之疾。人民益伙,羽皮之茹有不给于寒,乃诲之苏冬而炀之,使人得遂其性,号燧人氏,或曰燧人。《艺文类聚》卷八七引《九州论》说:“燧人氏夏取枣杏之火。”燧人氏代表的是人工取火的一个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用火的历史十分久远。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古人类学家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用火遗迹,周口店遗址中形成于50~60万年前的成层的灰烬和伴生的大量烧骨、烧石,这些用火遗迹在很长的时间内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有控制的用火的证据。距今1.7万年以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古籍中记载的燧人氏“钻木取火”就是旧石器时代人工取火的反映。古籍中记载的燧人氏“刻石而谓之”的图书(岩画),亦当产生于“钻木取火”的旧石器时代。

燧人氏之后的伏羲、女娲时代尚处于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伏羲又称庖牺、包牺、牺皇,从氏族名号看,处于渔猎时代。女娲,又称女娲氏、女希氏,传说抟土造人,故称娲皇。《帝王世纪》说华胥以足履“巨人迹于雷泽”,“生伏羲于成纪”。《春秋世谱》说“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显然,伏羲、女娲氏处于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郭璞注说:“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伏羲、女娲既是兄妹关系, 又是夫妻关系。《风俗通义》载:女娲,伏希(羲)之妹。唐李冗獨異志载: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人取婦執扇,象其事也。唐卢仝《玉川子集·与马异结交诗》说:“女娲本是伏羲妇。”人类最初阶段盛行杂乱性交式的群婚制,后来才逐步发展为第一个阶段上的婚姻形态——血缘婚制,即兄妹婚。由伏羲、女娲的兄妹婚时代可上溯其先族燧人氏尚处于旧石器时代,亦可知 “时无书,刻石而谓之耳”的燧人氏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据此,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史前岩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当无疑问。

对比中国史前考古资料,中国岩画产生的时代非常古老,从旧石器时代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狩猎者及一些动物岩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繁盛于新石器时代。太平御览》载:《易下·系辞》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中观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盖取诸《离》。《礼含文嘉》曰:伏者,别也。牺者,献也,法也。伏牺德洽上下,天应之以鸟兽文章,地应之以龟书。伏牺乃则象作《易》卦。最早的“卦”就是“鸟兽文章”那样的岩画或图画。卦,《說文》注:筮也。“徐曰”筮而畫之,三變而成畫,六畫而成卦。《易·说卦》注:象也。《仪礼·士冠礼》注:“有司主画地识爻者也。”古人对“卦”解释说,卦之爲言掛也,掛萬象於上也。由上可知,筮的原意是巫师进行占卜时用竹笔画的图画,卦的原意是巫师根据画的图画占卜吉凶,预测未来。从筮、卦的原意看出,巫师进行占卜时用竹笔画的图画源于史前岩画,源于原始宗教活动,与史前岩画的功能作用类同。随着人类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在原始宗教活动中将复杂的具象岩画逐步简化为类似具茨山凹穴岩画那样的符号岩画。至于后世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种符号组成的“八卦”“ 六十四卦”等等,源于从符号岩画上形成的抽象符号,这已经是文字产生以后的事情了,用文字对卦爻辞进行解说记录。所以,孔子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对于后起的各种“易”名,顾炎武在《日知录?三易》中说:连山,归藏非易也。而云易者,后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

上述古文献记载的中国语言载体的图画符号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上古文献记载的中国文字、图书的发展历程是完全一致的。源自《河图》的谶纬秘藉《三皇经》说:三皇五帝时代约合14万8千年,中国最早的图书《三坟》《五典》产生于三皇五帝时代。《三皇经》这一猜测性的说法,与古人类学中早期智人活动的时代及其智力显现的形式不谋而合,也与史前考古学中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文化面貌完全相符。更为巧合的是,中国上古文献记载中凡与文字、图书产生有关的史实与人物、也都出现在三皇五帝时代。如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受河图”,黄帝命“沮诵作云书、孔甲为史”“仓颉作书”“史皇作图”“苗龙为画之祖”,夏禹“受洛书”等。由此看来,中国上古文献所记载的早期“文字”“图书”,当指表情达意的史前写实型岩画、骨刻类图画、符号,它们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繁盛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中石器至新石器时代的“文字”“图书”,一般指荷载语义的史前象征型岩画,骨、木、陶器类刻画符号。以上各类图画符号,看图知意,属图画语言,这虽是一种语言载体,但无表音功能,尚未发展到文字阶段。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各类图画符号中的象征符号、抽象符号逐步演变为图画文字、象形文字、符号文字这类原始文字。大约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具有表音、表形、表义功能的甲骨文字。

2010年9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岩画委员会第一届主席阿纳蒂、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陈兆復对阿拉善右旗境内雅布赖山的额勒森呼特勒手印岩画进行了考察,经过仔细辨认后,他们断定该岩画出现在距今1万4千年至3万年间。阿纳蒂的断代,推翻了中国学术界所谓北方草原岩画始于“距今8500年前后”“公元前两千年以后”的诸如此类的错误说法,对北方草原岩画的断代具有参考意义。

三皇五帝时代的岩画记载

三皇时代的岩画记载。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载:“太皞昊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这里的“大人迹”,指的就是大脚印岩画,“庖牺”,即伏羲氏。东汉《纬书·孝经钩命决》载:华胥履迹,怪,生皇牺。王符《潜夫论》亦载: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太平御览》是北宋时期编撰的文献典籍。书中对脚印岩画的记载有多处。其“卷七八”引《诗含神雾》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这里的“宓牺”即伏羲氏,“大迹”指的还是脚印岩画。《易经·系辞》所说的“河出图、洛出书”,是说伏羲看见龙马背负着图画从黄河边呈现出来,后世将这种图画称之为《河图》。大禹治水时,他看见神龟背负着符号从洛河边呈现出来,后世将这种符号称之为《洛书》。从书名看,《洛书》当与《河图》有别。《河图》是图画之类的图书,而《洛书》,顾名思义应是符号之类的图书。《春秋元命苞》载:“神农世,怪义生白阜,图地形脉道。”怪义是白阜母亲的名字。白阜为神农氏用图画绘制出了地形地貌及水道流向,使水不壅塞。神农氏系三皇之一,时无文字。白阜绘制的图画即岩画,其功用是根据绘制出的地形地貌及水道流向疏导利用,就可以防止发生水道壅塞的灾害。这条记载说明,中国神农氏时代即有山川地貌及水道分布图画,此即后来大禹治水时到处寻找的山川水道图画。《魏书·释老志》载:(寇)谦之奉其书献于魏主。崔浩曰:“臣闻圣王受命,必有天应。《河图》、《洛书》皆寄言于虫兽之文,未若今日人神接对,手笑粲然,辞旨深妙,自古无比。岂可以世俗常虑而忽上灵之命!臣窃惧之。”三皇时代的《河图》《洛书》,其内容皆以“虫兽之文”记载,所谓 “虫兽之文”即具象的动物岩画。《荆州记》载:衡山南有南正重黎墓也。楚灵王时,山崩,毁其墓,得《营丘九头图》焉。《南岳总胜集﹒祝融峰》载:祝融峰者,昔炎黄之世,祝融君栖息之所,因而名焉。故广记云:祝融栖息于衡阜者是也。……昔楚灵王时融顶崩,获“人皇九首之图”。《路史》引古籍说:“三皇皆蛇身”,“人面龙身九头”,伏羲氏“方牙”,女娲“蛇身”、“牛首、宣发”。《鲁灵光殿赋》说“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蛇躯。”以上三皇古书的内容形制,描述的许多都是今岩画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人面像等图画形象。

黄帝时代的岩画记载。《竹书纪年》载:“龙马负图,以授轩辕。”所谓“龙马负图”,就是说黄河边显现了刻画有龙马的岩画图像,这是黄帝建功立业的祥瑞图符,黄帝据以成就了一番丰功伟业。《龙鱼河图》曰: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九土文括略》曰:“禹禅此山,有一石穴委曲,黄帝藏书於此,禹得之。”黄帝时代无文字,所画的蚩尤形象即图画,其功能是用画的蚩尤像“以威天下”,亦即吓唬造反者。黄帝在“石穴”中的“藏书”,应是洞窟岩画之类。《抱朴子》曰:汲郡冢中竹书言: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故司空张茂先撰《博物志》亦云:“黄帝仙去,其臣思恋罔极,或刻木立像而朝之,或取其衣冠而葬之,或立庙而四时祠之。”此为黄帝时代的木刻人形图像,亦属岩画之一种。此记载出自汲冢竹书,当为信史。

唐尧时代的岩画记载。《帝王世纪》曰: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於丹陵,名曰放勋。……后年二月,又率群臣刻璧为书,东沉于洛,言天命当传舜之意,今《中候》、《运衡》之篇是也。《中候运行》曰:帝尧率群臣,东沉刻璧于雒。《帝王世纪》曰:“后年二月,又率群臣刻璧为书,东沉于洛,言天命当传舜之意,今《中候》、《运衡》之篇是也。”唐尧时代无文字,此“刻璧为书”即是在玉石或其它宝石上刻制图画以表达语言,与燧人氏的“时无书,刻石而谓之耳”相同。《路史余论六》载:《书中候握河记》云:尧即政十七年,仲月甲日至于稷,沉壁于河……龙马衔甲,赤文绿色,自河而出……甲似龟,广九尺,有文,言虞夏商周秦汉之事。帝乃写其文,藏之东序……孙氏瑞图云:帝尧即位,坐河渚,神龙赤色,负图而至,备载山泽河海之形,国土之分域……至于稷兴,荣光迭至,黄龙负图,卷舒至水畔……周成王举尧舜之礼,沉壁于河……乃有苍龙负图临河,然据考之,亦黄帝之事尔。以按野王符瑞图云,黄帝轩辕氏东巡,省河过洛……河龙负图出,赤文象文以授命……河图亦云,黄帝游洛水,有鲤鱼长三丈,身青无鳞,赤文成字。《诗经 ·生民》记载: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克湮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攸止攸介,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为后稷。”诗中的“履帝武敏 ”,就是说踩了前代遗留下来的脚趾痕迹,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脚印岩画。姜嫄是后稷的母亲,史说后稷被尧举为“农师”,属五帝时代早期。《诗经》又说姜嫄是踩了前代遗存下来的脚印岩画才生下了后稷,说明后稷尚处于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则这幅脚印岩画应属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遗存,至少产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在数万年之前。这段记载证明,在距今五千年前,中国的脚印岩画就作为一种巫术手段在原始人类的生殖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魔法作用。史前岩画反映的内容,都是原始社会人们的原始信仰、原始巫术、原始崇拜、原始风情等等,与原始社会风貌相符。

《诗经》亦记载神农氏后稷的出生与对“大人迹”岩画的崇拜相关联。《诗·大雅·生民》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攸介攸业。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宋代郑樵《通志》载:“周氏,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有邰氏曰姜原,为帝喾元妃,出见巨人足迹,践之而孕,期月生稷。初以为不祥而弃之,故名曰弃,好种艺,尧闻之,举为农师,舜封于邰,号曰后稷。”《诗》的“履帝武敏”,就是踩了野外遗存下来的脚印岩画。全诗说得是在距今五千年前的中国原始社会,周氏族的始祖母姜嫄盼望生育儿子,她虔诚地向上帝祭祀祈祷,并用自己的脚去踩踏前代遗留下来的一幅巨大的脚印岩画。于是脚印岩画显灵了,发挥了魔法作用,使姜嫄受孕,生下了周氏族的先祖后稷。就是这位后稷,结束了中国的狩猎经济时代,开创了中国的混合经济时代,成为中国狩猎经济向混合经济转换期间的创始人,至今受到人们的祭奠。有趣的是,这位创始人的父亲,却是狩猎经济时代遗存下来的脚印岩画!这段记载证明,在距今五千年前,中国的脚印岩画就作为一种巫术手段在原始人类的生殖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魔法作用。

大禹时代的岩画记载。大禹治水时收集的山川地理岩画,见于上古许多文献记载。《春秋元命苞》载:“神农世,怪义生白阜,图地形脉道。”神农氏系三皇之一,时无文字。白阜绘制的山川地貌及水道分布图画,其功用是表明水道流向。依这类地图治水,变堵截为疏导,防止水道壅塞灾害。大禹治水时,从深山洞窟、江河湖畔、隐居仙圣处收集了许多山川地理秘籍。从秘籍内容看,都是记载山川湖海分布、江河水道流向的地理图画。这些地理图画,都是大禹之前黄帝之类的神圣人物传留下来的,从其载体看,都是藏匿、刻绘在洞穴、崖璧、石头等物体上的图画,亦即地理岩画。大禹根据这些地理岩画,辨析山川地貌,治理江河湖海,成就了万世不朽之功。《路史·夏后氏》说,“始禹之治水七年矣……于是上观于河,河精授图……乃北见六子,获玉匮之书以从事,受黑书于临洮,得绿字于浊水,乃驻江山栖桐柏,受策鬼神之书……探穴获五符……遂周行天下,主名山川以利于民。山川理脉,土地所宜,风气所生,毕究其政,草木企走,蜚动虫鱼,俾益疏之以为岳渎山海二经。”所谓“神龙赤色,负图而至,备载山泽河海之形,国土之分域”“ 河精授图……获玉匮之书以从事,受黑书于临洮,得绿字于浊水”等记述,都与郦道元考察江、河、湖、海及荒山野岭各水系时所见所记的岩画图像相似。《吴地记》曰:包山,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远世莫能测。吴王使灵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尽。因得玉叶,上刻灵宝经二卷,使示孔子,云禹之书也。《九江记》曰:彭蠡湖在浔阳县东南,与都昌县分界,湖心有大孤山。按《郡国志》,彭蠡湖周回四百五十里,内有石高数十丈,大禹刻其石以记功焉。《论语撰考谶》又曰:禹开龙门,导积石,出玄珪,上刻曰:“延喜玉,受德。天锡佩。”《十州记》曰:“禹治洪水毕,乃乘蹻车到锺山,祠上帝於北阿,归大功於九天。禹经诸侯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了,诸名山亦然。”大禹时代无文字,所谓“刻灵宝经”“刻其石以记功”“使工刻石”等凿刻记载,即是派人在山崖石壁上凿刻岩画,所谓“其字科斗书”即说凿刻的岩画像蝌蚪形状,亦即青蛙形状。科斗书指以蝌蚪形状的古符号记载的经籍。“科斗”一名初见于汉末,其字形卢植上书说“古文科斗,近于为实”,所谓“近于为实”即说科斗文字与蝌蚪形状近似。 郑康成《尚书赞》说:《书》“书初出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今所谓科斗书。”所谓“象形文字”即像动物等具象形状。《晋书?束晳传》说:“漆书皆科斗字。”关于科斗字的原型,元代吾丘衍研究科斗书形体的形成时说:“上古无笔墨,以竹挺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这是望文猜测,与《十州记》记载不同。王国维在《科斗文字说》中写道:汉晋所说的古文体势(科斗文字体势)“是不可知”,这是客观的。据《十州记》,蝌蚪即青蛙、蟾蜍的幼体,长大即变成青蛙、蟾蜍。最早的科斗书应是像青蛙类的动物岩画,凿刻、绘制在山石、木板、皮革上。今新疆、宁夏、广西花山等岩画中的蛙形人像应即为科斗书的原本形体。《吴越春秋》载一曰:禹案黄帝中经,见圣人所记曰:“在乎九疑上东南,号曰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玉字。”禹乃退,斋三日,发石取书。《吴越春秋》载二曰:禹伤父功不成,登衡山,血白马以祭之。忽然而卧,梦赤绣文衣男子,称玄夷苍水使者,谓禹曰:“欲得我山书者,斋于黄帝之岳。”禹乃退,斋三日,登宛委发石,得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也。《吴越春秋》载三曰:九山东南曰天柱山,号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禹乃东巡登衡山,杀四白马以祭之,见赤绣文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谓禹曰:欲得我简书,知导水之方者,斋於黄帝之岳。禹乃斋,登石篑山,果得其文,乃知四渎之眼,百川之理,凿龙门,通伊阙,遂周行天下,使伯益记之,名为《山海经》。

从以上记载看出,大禹收集到的“河精授图”“玉匮之书”、 临洮“黑书”、 浊水“绿字”、“ 鬼神之书”、探穴“五符”、“金简玉字”等,只有汉代学者郑玄懂得“书”“字”“符”是“时无书,刻石而谓之”的图画。郑玄以后,无人真正读懂过上述记载。20世纪70~80年代中卫黄河两岩画发现以后,我对照郦道元考察江、河、湖、海及荒山野岭各水系时所见所记的岩画图像,拨开道家、儒家加于三皇古书的云遮雾罩、神彩迷雾及穿凿附会,从古书记载中才明白,大禹收集到的这些神奇宝贝“书”“字”“符”就是其前原始人类刻制绘画积累下来的史前岩画,这些史前岩画中录制记载着江、河、湖、海及荒山野岭的许多信息。对大禹治水来说,史前岩画中最重要的就是远古积累下来的山川湖海分布、江河水道流向的地理图画。大禹得到了这些地理图画(果得其文),“得治水之要也”,“乃知四渎之眼,百川之理,凿龙门,通伊阙,遂周行天下”,方使治水大功告成。《山海经佚文》载:“禹治水,有应龙以尾画地,即水泉流通,禹因而治之。”所谓“应龙以尾画地”,就是发现了刻画在地面上的地理图画或是古人遗留于世的有关大地水文的图画资料。大禹据此资料治理了水患。“应龙以尾画地”的传说,也许是以“应龙”代表大禹,是对大禹治水的记念。这种地面上遗存古代龙形图像的情况,在现代的考古资料中多有出土文物可证。在距今8000年前的辽宁葫芦岛杨家洼遗址中,出土了“龙”形图案。原始人类在红色的地面上,用黄土塑造了两条昂首腾飞的“龙”形象。在距今8000年前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出土了用石块堆塑的长达19米的“龙”形象和两块陶片上的“龙”图案。距今6000年前,湖北黄梅墓葬中出土了用河蚌铺塑出来的“龙”形图案。河南濮阳墓葬中出土了“龙”、“虎”塑像。特别是在宁夏中卫岩画中,就遗存有凿刻在岩石上的活灵活现的“神龙”形象。以上地上地下发现的脚印岩画、“龙”形岩画和“龙”形图像,均发生于或早于古代文献记载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与《竹书纪年》《山海经佚文》中的“龙”形象记载的时代是一致的(周兴华著《岩画探秘》2002年)。

三皇五帝时代的岩画内容

《河图》《洛书》等岩画图书的原初内容,《尚书·顾命篇》《易·系辞》均未解说,我们不得而知。但经典文献记载伏羲氏依据《河图》创造了《易经》《八卦》。既然《易经》《八卦》源自《河图》,那么《易经》《八卦》也必然包含有《河图》的意旨。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了六十四卦的卦辞。春秋时期,孔子又作《易传》。当时,占卜盛行,《易经》作为巫书在流行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连山》《归藏》《周易》的发展序列,很多学者对其内容进行诠释解说。战国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易传》《十翼》。应该说,现行《周易》包括的内容,当与《河图》是一脉相承的。

从《易经》《八卦》及谶纬图书的内容中,可以窥见一些《河图》、《洛书》原初内容。《易经》《八卦》及谶纬图书是巫师使用的占卜书籍。对《易经》《八卦》内容的解说,就是流传至今的卦辞、爻辞。从卦辞、爻辞的内容上看,原始人类对自然社会及自身生理的现象无法做出科学解释,他们认为某种神秘力量操纵着各种现象的出现和变化。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他们就向神鬼、精灵、图腾崇拜、祈求、预测、施法。这一切,都需通过占卜这种形式实施。占卜的内容包括自然现象、自然灾害、渔猎成败、生老病死、居行吉凶、婚丧嫁娶、祭祀、战争等等。上述内容,也是谶纬图书的内容。它们都渊源于史前时代的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巫术行为,反映了原始人类的思维特征、经济活动、巫术实践和社会风俗。追根溯源,上述内容,也应是《河图》《洛书》的原初内容及其流变。上述卦辞、爻辞及谶纬图书的内容,都是史前岩画的基本题材。在现今发现的史前岩画中,都有与卦辞、爻辞及谶纬图书相同、相似、相通的岩画图像。史前岩画是以图画形式表现了《易经》“卦辞”“ 爻辞”及谶纬图书的内容。所以《河图》《洛书》的原初内容应是某类或某几类史前岩画的汇集与解说。而流传至今的《易经》《八卦》的“卦辞”“爻辞”及谶纬图书,应包含有《河图》《洛书》的原初内容及其流变内容。

从《道藏》图书看《河图》《洛书》的内容。据《论衡》记载,《道藏》中的“秘密书”,即谶纬图书,如《三坟》《古三坟》等三皇古书均出自《河图》。那末谶纬图书也必然包含有《河图》的内容。谶纬图书内容包括神话幻想、星象、吉凶预测、天人感应、谶语符命、天文地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驱鬼镇邪、神仙方术等,多为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其中神话幻想、天文地理、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等内容源于原始文化,这应与《河图》的原始内容有关。

从《云笈七籤》看《三坟》《八索》的内容。《云笈七籤》介绍说,三皇治世,各受一卷,以天下有急,召天上神,地下鬼,皆敕使之,号曰《三坟》。《命召咒文》云:三皇治世,各受一卷以理天下。有急,皆召天地鬼神敕使之,号曰《三坟》。后有八帝,次三皇而治,人各授一卷,凡八卷,号曰《八索》。八帝之治,邪鬼逆窜。黄帝述以断邪恶。

《九丘》的内容。据孔颖达疏引《尚书序》,它记载的是华夏大地的物产功用和上古社会的风俗。古文献和考古资料显示,上古社会的风俗,始终贯穿于原始宗教和原始习俗中。

由上看来,《三坟》《八索》《九丘》的内容,是敕使天上神灵、地下宠精,通过原始宗教、原始巫术驱邪避害,调理万物,处治所谓天下突发急事(不可预料的自然、社会及人类祸福)的原始文化图书。

《河图》《洛书》等三皇古书是古代中国人对岩画的最早称呼、认识、录制与解说,是上古社会的语言载体,是人类即将迈入文明大门的图书,是人类文化的源头。

史前岩画无疑是原始人类宗教世界观的反映,出自功利实用的目的,每一幅岩画,每一个图像,都包孕着原始人类的思维观念,容纳着他们的动机目的,代表着他们的实用技艺,记载着他们的社会实践,倾诉着他们的思想情感。破译了这些图像的密码,一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人类史前史就会从消失的岁月中呈现出来。

古俗沿今,今俗袭古。每一个族群,在其世世代代的流转迁徙中,会自然而然地留下自己的岩画图像。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反映各族群的意识和生活的岩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种交融汇聚在岩画图像中也会留下相似相通的印记。如萨满信仰这种原始宗教,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不但在我国北方的许多民族中世代流传,而且在西亚、北欧和北非、美洲以及太平洋诸岛上的原始土著民族中根深蒂固,盛行不衰。在这些地区的史前岩画中,有着相同、相似、相通的内涵。

原始社会许许多多的氏族部落的先民们相信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信奉或实施这种神秘联系,就可以得到自然的恩赐。随着氏族社会向部落社会的发展,他们相信万物有灵,逐渐产生了各种原始宗教信仰。这样,巫术信仰、巫术仪式、原始宗教观念、原始宗教活动都应运而生。岩画作为一种巫术的表现手法和原始宗教信仰的载体,渗透于原始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民族中,从古至今,都存在过各式各样的原始崇拜。

天体崇拜。岩画中有带芒线的具象太阳,有拟人化的太阳神,有向太阳跪拜祈祷的拜日图。原始人类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都能给人带来吉凶祸福。所以他们都是被人崇拜的对象。我国的甲骨文、《尚书》《周礼》《史记》都有崇拜祭祀日、月、星辰的记载。古希腊人、古埃及人、墨西哥的原始部落都崇拜太阳。近现代的鄂伦春人、景颇族人也崇拜太阳、月亮和北斗星。

自然崇拜。甲骨卜辞、《周礼》《山海经》均有对地神、山神、火神、河神、云神、雨神、风神、雷神的崇拜祭祀记载。《山海经》把雷神形象描绘为“龙身人头”。王充在《论衡》中把雷神形象描绘为“大力士”。民间把雷神塑造为嘴为鸟形、背生双翼、亦人亦鸟的形象。鄂温克族的萨满信仰中,雷神形象被描绘为一只巨鸟。在土尔扈特部蒙古人那里,把雷电神描绘为骆驼。岩画中有展翅高飞的巨鸟,有背驮人头像、人形象的巨龙,有单个或成群的骆驼。上述岩画图像,不排除有些就是代表雷神的。

动物崇拜。《山海经》中对动物崇拜记载比比皆是。各民族都盛行过动物崇拜。起初是崇拜动物的自然属性。无论绘画还是凿刻,都模仿动物的自然形态。后来,将被崇拜的动物神化、人格化,于是就出现了各种亦人亦兽,半人半神的动物神偶。虎是北方民族最重要的动物崇拜对象,它是山林之神或百兽之王,也是猎获成功的保护神。中卫岩画中独虎、群虎形象,都十分威猛,雄踞一方。山羊是重点崇拜对象,蒙古萨满举行请神、跳神仪式,祭祀的就是种公羊。跳神时,萨满将神鼓顶在头上,手执鼓槌,直立在头上作角状,晃动身躯,向前冲撞围观的人,象征神羊的威猛。中卫骚虎槽子石壁上凿刻的就是种公羊,还有头戴羊角的巫师形象。赫哲人的萨满的化身有时是鹿,有时是鹰。他们祭祀鹿神时,萨满跳神,头戴装饰有鹿角的神帽。中卫岩画中既有鹿图像,也有带鹿角的巫师图像。在萨满教信仰中,龟、蛇、蜥蜴、蛙、金钱豹、野鸡、狐狸等精灵都是萨满施术时的守护者和侍从,它们多有神偶,倍受崇拜,是萨满最得力的助手。岩画中的这类动物图像很多,代表着各种精灵。澳大利亚的一些土著部族将动物刻在自己的住所、用具上表示崇拜。布须曼人喜欢描绘半人半兽的图像,他们把这种图像作为自己的图腾来崇拜。他们在画上所表现的就是赖以为生的动物。鄂温克人崇拜水鸟、鹰、天鹅、熊。鄂伦春人崇拜熊,称公熊为“雅亚”( 祖父),母熊为“太帖”(祖母),称虎为“乌塔其”(老爷)。彝族崇拜虎、鹿、猴、水牛、绵羊、岩羊、獐子、熊、鼠、鹰、白鸡等等。在各地发现的史前岩画中,动物图像占了绝大多数,都与普遍的动物崇拜,图腾崇拜有关。

巫术活动。原始人类认为,人和自然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通过巫术活动,借助巫术力量,能够达到影响自然、影响他人的目的。我国古代一些民族进行狩猎时头戴假面具,身穿兽衣,边歌边舞,这实际上是通过巫术活动达到狩猎成功的目的。直至近现代的一些原始民族,为了实现增殖或控制动物的目的,为了在狩猎时能够多获取猎物,他们事先刻画出动物形象、狩猎场面,有的还在动物身上或周围加画箭、镞、绳索之类的武器、工具及象征物,并举行巫术活动,向神灵祈求和祷告。他们认为这样做能达到理想的目的。现代原始部落中的非洲布须曼人,澳大利亚土著等,现在还有制作手印等岩画图像的习俗。他们在狩猎前都要举行巫术仪式,以保证狩猎成功。在巫师的带领下,他们把要猎取的动物画在沙土上,或用赭石画在石壁上,然后群集其周围,用矛来刺这些“动物”。他们坚信,若不进行这种仪式,次日的实际狩猎将不会成功。鄂伦春、鄂温克人每当打不到野兽时,就用柳条制成鹿、犴形象,挂在树上或放在供祭神灵的位置上,猎人用弓箭或取掉弹头的猎枪,对准假鹿、假犴射击,在旁的成员纷纷说“打中了,打中了”,猎人佯装剥皮、掏心、取肺,把这些东西放在棚架上祭祀,以为这样就真的打到野兽了。像以上各种巫术活动,都以图像的形式,绘制凿刻在世界各地的史前岩画中。这正好说明,史前岩画,确实是原始人类巫术活动的记载和产物。

生殖崇拜。原始人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因此,人类自身的生殖成为当务之急。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载: “太皞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这里的 “大人迹 ”,指的就是大脚印岩画。 “雷泽 ”,据考证在大海边。 “庖牺 ”,即伏羲氏。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华胥氏踩了大海边远古时代遗存下来的大脚印岩画,受孕生下了伏羲氏。东汉纬书(孝经钩命决)载: “华胥履迹,怪生皇牺。 ”王符《潜夫论》亦载; “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太平御览》是北宋时期编撰的文献典籍。书中对脚印岩画的记载有多处。其 “卷七八 ”引《诗含神雾)说: “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伏羲氏是传说中的中国历史开端的三皇之一。历代帝王、炎黄子孙对他尊崇备至。他是以教民结绳为网、开创渔猎经济、与其妹女娲结婚、产生了人类社会的丰功伟业,享受中华民族祭奠的。但是,伏羲氏的诞生,却是他的母亲华胥氏踩了前代人遗留在野外的大脚印岩画而受孕的。就是说,这位在史前时期指导人们从事采集、狩猎的神性人物,他的生身 “父亲 ”却是一幅大脚印岩画!《史记·周本紀》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上述记载亦见诸《诗经》,这则记载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距今5000年前的中国原始社会,周氏族的始祖母姜嫄盼望生育子女,她虔诚地向上帝祭祀祈祷,并用自己的脚去踩前代岩石上遗留下来的一幅巨大的脚印。于是,脚印“岩画”显灵了,使姜螈受孕生下了周氏族的先祖后稷。以上记载证明,在距今5000年前,中国的脚印岩画,还作为一种巫术手段在原始人类的生殖领域中发挥着魔法作用。正因为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上述故事。岩画中有许多男女交媾图,还有一些图像特意夸大男茎、女阴以及动物的生殖器官,这都属于生殖崇拜的内容。广西左江崖壁画中正身踞蹲人物图像(蛙形图像),实际上是男女交媾姿态的展现,属生殖崇拜岩画。甘肃新石器时代的甘谷灰地发现的陶质男性生殖器,广西新石器时代石祖上雕有男性生殖器,这都是生殖崇拜的明证。

祖先崇拜。神灵、祖灵崇拜在原始宗教信仰中十分普遍。随着漫长的发展,萨满教崇拜的神灵、祖灵都有了具体的形象。他们把这些偶像或凿刻于岩石上,或绘制于画布上,或塑造成神偶,均供奉于特定的地方,供人祟敬膜拜。乌丙安教授在其(神秘的萨满世界)一书中,对达斡尔族祭供的 “霍列力 ”神作了详细的记述。这种记述,对探索岩画中的偶像崇拜极有启发,现摘要如下:

第一种神:是由九个精灵组成的恶灵、凶魔。九神偶均系原木一段,只刻眼、口。

第二种神:是一个有着九个头颅的超级凶魔。神偶为一截原木,上部刻九齿状。

第三种神:是由九颗人头颅的灵魂所构成的。神偶呈人头状,木质,上刻画眉、眼、鼻、口,共九个。

第四种神:由两个人的魂形成。神偶为人的全身立像,木质,脸部刻画五官,体型呈弓背状向后弯曲。

第五种神:也由两个人的魂组成。神偶为人的全身立像,木质,脸部刻画五官,体型呈驼背状向前弯腰。

第六种神:由两个人的魂形成。神偶为人的全身分腿立像,木质,头脸两个并列长在一个颈项上,刻画出五官。

第七种神:是由被雷劈成两半的人的两个魂组成的。每半身各有一个魂。神偶是人的从头到脚的半边身立像,木质,刻画出半幅口眼耳眉。

第八种神:是由一条人腿的魂形成的。神偶是一条木质人腿,由臂下直到脚底。

第九种神:由两只龟的魂组成。神魂为木制龟形,刻画双眼、龟背纹。

第十种神:是由两只蛙的魂组成的。神偶为木制蛙形,刻画两只大眼,身上刻斑点。

第十一种神:是由两个人的魂组成的。神偶为木制人形直立,头呈多棱状,刻画眉、鼻、口,无眼。

第十二种神:是一个物件的魂。木质神偶是一块微弯的横木,上刻九个齿状,疑似原始部落刻木记事的木板。

第十三种神:是由两只布谷鸟的魂组成。木刻小鸟形神偶两个。

第十四种神:由九根畜圈的栏杆木桩的魂组成。神偶是下端尖锥形的小木桩九支。

第十五种神:是由一支猎枪的魂形成的。神偶为木制小枪一支。

第十六种神:一条是健壮的龙,另一条是倔强的龙。神偶是在白布上(或浅蓝布上)绘制的两条张牙舞爪的云龙,形象与汉族传统龙形一样。

第十七种神:由九童男、九童女的魂组成。神偶是在两块白布(或浅色布)上各绘画(或剪贴)九个连手分腿的小儿形和九个连手分腿的小女形。

中卫岩画、贺兰山岩画、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等,同样出现了许多单个人头像、人形像、组合人头像、组合或连手分腿的人形像、人头和动物的组合图像、人形和动物的组合图像、象征性的人形象,象征性的人形和动物的组合图像、龟、蛙、龙、鸟、怪人怪兽、工具武器、栅栏木桩及齿状刻划符号等。这些岩画图像,许多和达斡尔族祭供的“霍列力”神相同或相似。这种惊人的一致性,既为远古人类在岩壁上凿刻人头像、人形像等做出了解释参考,也为岩画是原始宗教世界观的反映提供了例证。古代许多民族都认为自己的部落酋长,活着时是首领,是英雄;死后灵魂不灭,仍是本民族、本部落的庇佑者和保护神。所谓“伏羲氏”、“有巢氏”、“燧人氏”的传说都说明了这一点。在许多近现代民族中,这种遗俗仍然保留着,畲族祭祀始祖盘瓠王,木刻龙头为其画像,悬像于堂中,纳西族的祖先神多数画在布上,粗糙简陋,四周还要画上日月、星辰、山川、鸟兽、植物,挂在自己住处或供桌上方。迁徙时将祖先偶像背在男人身上,以随时求得祖先神灵的庇佑。中卫岩画中有许多奇形怪状的人头像,一类戴有头饰,另一类是光头。这种区分可能显示着身份、地位的不同,凿刻在石崖上,表示着对其崇拜。还有一类图像,人头像下边有许多各种姿势的人形像,这也许与祖先崇拜的仪式有关。 .

鬼魂崇拜。鬼魂崇拜源远流长,在各民族中普遍存在。以中卫地区为例,从古代社会的杀殉、陪葬,延续到近现代的墓葬中祭供石羊、石猪、石马、纸人、纸马、纸骡、纸鹤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招魂、驱鬼、丧葬祭奠、灵柱祭祖等等,都说明灵魂不死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观念。在萨满教信仰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祭送亡灵的仪式。鄂伦春族送魂时,请萨满用草扎成人形做死者生魂替身。赫哲族送魂时,做木人一个,代替死者之魂,请萨满跳神,萨满还要连射三箭,给亡魂引导去向。同时,由一位老人手举萨满送魂用的神鹰偶体,用它护送亡魂到达阴间世界。赫哲族举行亡灵祭时,用干草制作一个草人,穿上死者衣服,萨满脸涂黑道以防止恶灵认出自己的真面目,穿着神衣,狂跳旋转,施术时萨满乘的雪橇由狗牵引,还要邀请许多小动物神灵相助。 1993年我应邀到意大利进行学术交流,参观了他们的埃及博物馆。在史前出土的棺木上,彩绘着岩画中常见的图画:马等动物身上骑着或躺着人,前方是红彤彤的太阳,人与动物组成的队伍向着天国走去。很明显,这是祭送亡灵的仪式,是一种鬼魂崇拜。所以说,原始民族的图画语言是无国界的。

萨满信仰。萨满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原始宗教信仰。中国萨满和整个北亚的萨满一样,在执行萨满教职务时都有特殊的装束,使用各种特殊的法具。萨满跳神时头顶神帽,身穿神衣、神裙,手持神鼓、神槌。神帽顶饰铜制鹿角一对,角上有叉,叉数多少依萨满年资不等,一般多在三叉以上。有的神帽两角中间有飞鸟,有的神帽周围系满皮条、布条或绳条,有的神帽是下圆上尖的锥形等等。神衣、神裙与常人服式不同,有的是古代型的短上衣,有的是近代型袍上衣。神裙上系有各种飘带。神鼓、神槌、神杖、神鞭、神刀等为萨满必备的法具。萨满施术时,除了摹拟动物作徒步狂跳旋舞外,还骑马、骑兽,召请各种动物神灵作法。萨满的主要职责是为氏族大事主持祭礼,如祭天地、祭星辰、祭山神、祭猎神、祭畜牧神、祭祖神等,有的氏族还有本氏族独特的祭神,如战神、弓箭神、马神、鹿神、豹神、喜神及其保护神等。各地岩画中除占大宗的动物图像外,比较多的是骑乘图、步猎图、骑猎图、舞蹈祭祀图。上述图像共同的特点是:人无论骑于兽上,还是立于地上,都在表演各种动作。相当一部分人都戴有奇形怪状的头饰。这些图像,从萨满施术或萨满主持祭祀的角度来理解,是符合萨满

信仰的。

祭祀仪式。原始宗教及巫术活动一般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在特定的“圣地”举行。甲骨卜辞中对天体崇拜、自然崇拜的仪式很多,如“出入日,岁三牛”,“出日入日,“上宝盖;下羊””“寮于河,沉二“上宝盖;下羊””,“贞,我舞,雨”,说明殷人在祭祀太阳的仪式中要杀牛宰羊,在祭祀黄河的仪式中要杀羊沉羊,在祭祀雨神的仪式中要举行跳舞活动。殷人的这种祭祀仪式源自原始社会,岩画中的一些人群对着天体,双手上举,类似祈祷;一些人群手舞足蹈,类似跳舞;一些人物奇形怪状,类似巫师作法,等等。殷人的这种祭祀仪式,在一些民族的宗教活动中也有传袭。近现代的景颇族专为天、地、太阳、山林和水等自然神祗建起供他们居住的房屋“能尚”,这种祭祀用房,是一座无四壁的草棚,四周竖立鬼椿、竹架,供悬挂摆设祭祀用的牛头骨、猪头骨等祭物。

图画符号。我国的文字由最初的图画演变而来。新石器时代甘肃马家窑文化陶器上的符号、甲骨文中的图画文字,有些都能在岩画中找到。纳西族称其图画文字为“色究鲁究”,意为刻在木石上的文字。在纳西族的一千多个东巴文中,竟有500多个字仍保持着文字画形式。我国台湾省的高山族,至今还遗留着属于原始崇拜的图画和符号,现代排湾人齐库湾部落的大酋长家内,有一块高5尺,宽4.5尺的木板,上面有50多个刻画,大都是人与动物,多数是同形绘画的重复。细加归类,实际上只有14种不同的图形,每个图形表示的意思不同,整个画面又包含着某种象征意义。这些图画在部落被视为圣物。史前岩画的含意与上述图画大同小异。各种动物图像的排列组合,可能说明着一件事情,记叙着一个故事。纳西族的图画文字与排湾人的图画木板,对我们破译史前岩画,应该说是一个启示和佐证。

《山海经》是最早的岩画图录

传承文化是华夏族群精英的优良传统。

《吕氏春秋·先识览》载:“桀将亡,太史令终古执其图书而奔于商;纣将亡,内史向挚载其图法出奔周。”夏桀时代尚未见甲骨之类的文字出土,亦无纸张,此处称“太史令终古执其图书而奔于商”,可见夏桀时代的“图书”是刻制的木版、皮革类图画书籍。史称“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有典有册”是甲骨典册,此处称“内史向挚载其图法”,向挚运走的“图法”应是馆藏的古代图画类书籍。

夏桀时代的“图书”是刻制涂绘的图画类书籍。《山海经》的作者古代正统说法是大禹和伯益,《山海经》记载的早期内容自然远在大禹和伯益之前。大禹和伯益时代尚无文字与纸张产生的证据,则《山海经》内容之记载必为刻制涂绘的岩画、木版、皮革类图画书籍。对此,东晋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时就说过“流观山海图”的话,古代学者也认为《山海经》是述图之作。

从今本《山海经》的文字描述中明显看出,《山海经》原书是由大幅绘制图画或雕刻图画组成的。山海经描述的图像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未被神化的动物图像,其形状保持着动物的自然形态,为实有动物;第二类是组配化的动物图像,其形状是以某一动物为主体,取几种动物的特征组配成一个四不象的动物图像,即人为的怪兽,如“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等;第三类是人格化的动物神像,其形状是动物形态和人形态的合体,如“人面龙身” “人面兽身” “人面蛇尾”等。这三类图像中,第二、三类在自然界根本不存在,只存在于幻想的图画中。对照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现的岩画图像,证明《山海经》中描述的图像确实来自史前岩画。

《山海经》是大禹治水是收集的远古岩画图录,其中包括其前的图画历史档案。《路史·夏后氏》载:说,始禹之治水七年矣……于是上观于河,河精授图……乃北见六子,获玉匮之书以从事,受黑书于临洮,得绿字于浊水,乃驻江山栖桐柏,受策鬼神之书……探穴获五符……遂周行天下,主名山川以利于民。山川理脉,土地所宜,风气所生,毕究其政,草木企走,蜚动虫鱼,俾益疏之以为岳渎山海二经。《吴越春秋》载曰:九山东南曰天柱山,号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禹乃东巡登衡山,杀四白马以祭之,见赤绣文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谓禹曰:欲得我简书,知导水之方者,斋於黄帝之岳。禹乃斋,登石篑山,果得其文,乃知四渎之眼,百川之理,凿龙门,通伊阙,遂周行天下,使伯益记之,名为《山海经》。

《山海经》对图像的描述,涉及图像命名、图像位置、图像制作方式等等,特别对岩画图像的命名简明扼要,使人一目了然。从《山海经》对岩画内容的描述方式推测,《山海经》从原始的图画集录演变为今本《山海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原始《山海经》采取临摹的方法,将深山旷野中的岩画、木版画等绘制成图画。随着时代的推移,图画文字的出现,后人以早期图画文字记述原始《山海经》,形成了最早的连环画式的《山海经》。古文字产生以后,开始以古文字注释《山海经》。随着古文字形体一代代的演变,以古文字注图的《山海经》不断出现,形成了殷商时代的古本《山海经》、春秋战国时代的古本《山海经》等版本。所以,史前岩画的发现为《山海经》的记述提供了丰富的佐证,《山海经》的生动描述又为岩画的研究辅以翔实的文字注释(详见周兴华:《岩画探秘》2002年)。

《山海经》是世界上最早全面记录岩画的文献典籍,收录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原始社会的岩画最丰富。《山海经》的图像符号,复制辑录的是上古社会刻制在山林木石、皮革等载体上的史前岩画,反映的是上古社会的内容。这种现象,我国古代学者早有觉察。晋代郭璞《注山海经叙》说:“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浑淆,自相相濆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是故圣皇原化以极变,象物以应怪,鉴无滞赜,曲尽幽情,神焉瘦哉!神焉瘦哉!”他指明远古社会是一个万物有灵的泛灵论世界,人类通过各种方式图画天地山川万物作为神鬼精灵的附体,以之表示对天地山川神鬼精灵的敬畏,所以说神鬼精灵无所不有,无处不在。郭璞指出,《山海经》中的图画源于“游魂灵怪,触像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这就是说,《山海经》中各种神异鬼怪的图画是刻画在“山川”“木石”上的岩画、图画。

关于《山海经》的作者,《列子》说:“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此即说大禹、伯益、夷坚共同编辑了《山海经》。西汉刘歆认为,《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说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见闻作。《隋书·经籍志》说“相传以为夏禹所记”。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学者,道家收集保存的原始文化资料最多,是《山海经》作者的最早提出者,刘歆是《山海经》的整理编纂者,所以《山海经》的作者当从列子、刘歆说,为大禹和伯益所作。后世研究者在《山海经》中找到了发生在大禹和伯益以后的史实,因此大禹和伯益作说受到了质疑。实际上,只要追溯《山海经》的来龙去脉与成书过程,就会确认《山海经》的原始资料确为大禹和伯益所编辑。

《山海经》从大禹时代的岩画图像版本演化为今文字版本历经4000多年。在这4000多年中,中国记录思想语言的载体形制经历了史前岩

同类推荐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充满岁月淬炼过后令人惊心的智慧。这教我想起藏身冰屋的爱斯基摩人和覆雪而眠的北极熊;原来,灿荣藏身闹热繁华当中,却仍一贯保持着锐利的观察,且不断扩充着生命的纵深。一旦返航,便迅即在“历史显影”中展露成熟冷凝的智慧,在“灯前小语”里袒示飞扬深刻的思维。
  • 三国戮魔

    三国戮魔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穿越东汉末年,历经乱世烟火,若不策马疆场,建立一番霸主功业,岂不白来一场。女轻骑,破阵营;铁甲军,七杀将;一杆大枪扫天下,从无一合之将!大军过处,万民归心,百家归从,猛将拜服,此天下唯楚河一代霸主江山!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传奇人物各领风骚!民国这趟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上,高速行驶着!汽笛长鸣,呜民国列车驶入了“袁世凯时代”。称帝前异象连连,是天命所归,还是北洋集团运作的结果?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到底签署了没有?孙文运作的“十一条”,又是怎么回事?明知称帝违背历史潮流,袁世凯为何依然称帝?小凤仙因蔡锷而出名,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最器重段祺瑞,两人后来又为什么有了激烈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洪宪帝国”轰然倒塌?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用他特有的麻辣、幽默、深刻,向你道来。
  • 那时汉朝(伍)

    那时汉朝(伍)

    第五部从汉宣帝打压黄霸写起,到西汉长命王太后驾崩止。汉朝在经历了昭宣之治的辉煌后,从汉元帝刘奭起,开始走向没落。汉元帝天性软弱,无法控制汉朝高官政治上的拉帮结派与尔虞我诈,终于敲响了西汉王朝走向崩溃的丧钟。汉成帝刘骜,好酒纵欲,被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挟持捆绑;更可怕的是,他放任外戚不断壮大势力,等于将皇权推到了危险的悬崖……
  • 异时空之从猪倌到军阀

    异时空之从猪倌到军阀

    敬请关注申炀处作《异时空之从猪倌到军阀》。一个现役军官因为种种原因转业当上猪倌的故事,命运就是那样神奇,他的军旅生涯反而由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我也跟你们一样,是个书虫,有感于小说们更新太慢,所以干脆自己开工写一部。请兄弟姐妹们多多捧场,炀炀不胜感激,在此打躬作揖顿首百拜。本文不涉及现实政治和军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炀炀在郑重申明。
热门推荐
  • 吴亦凡你是我不可触摸的光芒

    吴亦凡你是我不可触摸的光芒

    曾经的辉煌,骄傲的青春。旅途我们曾一起走过。时隔多年,回梦依旧,你可否还在原地等我。记忆中的少年,梦中的回忆。吴亦凡,你还记得我吗?
  • 花落水木:记忆里的白衬衫

    花落水木:记忆里的白衬衫

    时光如白驹过隙,多年以后,你还记得你年少时的恋人,记得那年夏天,操场上穿着白衬衫的身影吗?天蓝如洗,白云似雪,水木花飘过他们的青春。谁在年少时没有爱过那样一个少年,不为名利,不掺任何杂质,只是因为他是他。一段年少的虐恋,带来的是十年情殇。对水水来说,杨木代表的是她整个繁华的青春,而张夏至,则是青春里最惨烈的记忆。
  • 一吻定情:总裁索爱99次

    一吻定情:总裁索爱99次

    错误的相亲,让他们两个渐渐沦陷情网。某女“看什么看,再看爆你菊花你信吗?”他眼角上挑,“你做了变性么?不然怎么爆?”某女“……”惊心动魄的一场感情,却因为一个误会,她决然的离开,他疯狂的寻找。五年之后,她以天才音乐家的名誉,回国,身后还有一个小奶娃,他墨眸氤氲黑色的雾调,危险的眯起:“舍得回来了?”一把把她“壁咚的”按到墙角边,正准备吻下去的时候,裤脚被萌哒哒的小奶娃握住……
  • 锦衣帝国

    锦衣帝国

    现代青年方中旭,生穿来到大明初年,李代桃僵成为不学无术,好色烂赌,名声顶风臭着八十里的浪荡子方琬。方中旭憧憬着穿越后的逍遥生活,哪知道老天爷给他开了一个玩笑,顶替的浪荡子方琬的大伯父,竟然是史书上被灭了十族的方孝孺,这个大坑让方中旭险些昏迷不醒。两世为人的方中旭,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如何从一个别人眼中的浪荡登徒子,华丽转身?从一个锦衣卫的跑腿探子,一步步奋斗攀登,成为弄臣权臣,介入皇权斗争,削藩擒王,搅动大明天下,继而定鼎篡明。在美人如蝶逐光影,英雄权谋百万兵的大明帝国之春,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打造属于他的历史。一切尽在此书中,请君留步细端详。
  •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今天,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石油价格的涨落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军事和外交紧密联在一起,演绎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故事,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不得不引起世人对石油的关注。当今世界,石油危机时代,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未来中国会与其它国家因石油爆发战争吗?如何让你的公司安危渡过石油危机?国家未来可能出台哪些石油政策?
  • 懵懂无知

    懵懂无知

    我们的相遇是上天注定的,如果不是你为什么会来到我的身边
  • 鬼妃逆世:战神二小姐

    鬼妃逆世:战神二小姐

    她,21世纪人人闻风丧胆的顶尖杀手,一朝穿越,却是众人嘲笑的废柴怪物,一张丑陋的人皮面具下绝代风华的她竟是废品灵根。当废物破茧重生、体内封印被解,当天地变色,人人唾弃的废物二小姐化为绝代战神席卷天下……哼!管你是怎样强大的敌人!哪怕是至尊狂魔也只能匍匐在我脚下任我驱使!不想死的最好别惹我!!!!
  • 七月的鲸鱼寄住大海

    七月的鲸鱼寄住大海

    导师的得意门生陈以默从没有认真研究过哪个女生,如果非要说一个,大概就是乔慕。他和她从同一个小镇走出来,不同的是,他是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踏进大学校门,而她却走了艺术生的擦边球。疼爱她的父母葬身火海,他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他对她好奇,他觉得他们是同一类人,最后却以不一样的方式生活下去,他冷漠,她热情。是不是因为她曾经被人爱过,所以才能毫无保留的去温暖别人?作品描写两位孤独的年轻人蒙胧的爱情表达,有甜蜜的爱情、安静的校园、残障的身体、艰难的成长和迟来的真爱。
  • 超级血巫

    超级血巫

    重生后的叶真意外修习了血巫心法,自此,他拥有了改变命运的能力!血巫,洪荒巫族最弱分支,但却有着异乎寻常强大的生存能力,很少有人能真正杀死他们,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们拥有血巫分身......制约着血巫实力发挥的关键因素便是凝聚精血极其困难,或者说是让精血进阶需要耗费难以想象的精力,花费的时间即便是以巫族那漫长生命来看也觉得头疼不已。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捷径可走的,当叶真无意间穿越时空进入巫祖洞,沾染巫族气息,成功修习血巫心法,再回到现代之后,才发现“功德”这种不可捉摸的东西竟然是精血进阶的关键。......曾经有一名血巫巨头说过,如果能够凝聚出一滴盘古精血,便可以通过血巫法诀将一位准圣禁锢许久,而若是凑够十二滴盘古精血,那么便能将之轻松击杀,或是禁锢一位真正的圣人!
  • 纨绔之暧昧高手

    纨绔之暧昧高手

    走出监狱他再次踏入黑道,并成为修真界的高手,从此他与美女为伴,校花,师花,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