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8800000022

第22章

元佑四年(1089)五月,苏轼带着全家离开京城去杭州上任。路过南都(南京),渴见了恩师张方平。不久,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自徐州来南都为苏轼送行。七月初到达杭州,七月三日《到杭州任谢表》云:“江山故国,所至如归。父老遗民,与臣相同”。重来杭州,置身于许多旧时的朋友及熟悉的景物之中,不禁使他感慨万千,《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是初来杭州与朋友在西湖观雨时所作,可窥见此时苏轼的心情: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苏轼在熙宁五年作有“白雨跳珠乱人船”诗句,时至今日巧年了,在历经了仕途的坎坷后,又见到了西湖雨中这种景色。人虽老了许多,但对友人、对西湖的感情依然十分深厚。此诗清新婉丽,意境深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及久别后重逢的欢偷。

杭州的官吏、民众熟悉苏轼为政的方法,所以没花费多少力气便政通人和。这一年杭州是大灾之年,春天水涝成灾不能播种,夏天大早插秧困难,致使粮价昂贵,饥谨成灾,瘟疫流行。苏轼请求朝廷免去了三分之一给朝廷上交的贡米,把官米减价出售给百姓,并请求朝廷给了一百道度僧碟换钱贩济饥民。度牒是僧尼出家时官府发给的凭证,每道度煤可卖钱百三十千,此时乞求赐以度碟是为了借此得钱以救灾民。第二年,杭州又遇水灾和风灾之害,狂风暴雨夹着洪水冲垮了堤堰,洪水人城,禾苗尽淹。苏轼在领导民众抗灾救灾的同时,多次上书如实反映情况,请求免去一半上供米,“又多乞度膝以朵常平米,并义仓所有,皆以备来岁出果。朝廷多从之,由是吴越之民复免流散”(《亡兄子澹端明墓志铭》)。大灾之后瘟疫流行,苏轼从州府节余的资金中拨出两千络,又把自己的积蓄——五十两金子捐了出来,在杭州城中心的众安桥建了一座病坊(医院),派有医术的道士主管病坊工作,“多作擅粥药剂,遣吏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三年内救治过上千病人,以后继任的太守沿袭了这种做法,使病坊办了多年。

苏轼对杭州的水利建设极为重视,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多次上疏论述治理杭州河湖的问题。盐桥、茅山两河沟通大运河和钱塘江,因海水倒灌,挟带泥沙造成了河道淤积,使船只行走不便,影响了内河航运及海运。“公始至,浚茅山、盐桥二河。以茅山一河,专受江潮,以盐桥一河,专受湖水,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然后潮不人市。且以余力复完六井,民稍获其利矣。”他还有凿运河以避浮山之险,凿挽路建千桥以通海口等项水利建设规划,上奏朝廷后,“有恶公成功者”,等待苏轼离任,暗中指使继任太守尽力抵制,使这些规划没有实现。

苏轼在杭州开发疏浚了西湖。西湖因多年没有治理,淤积越来越严重。上次来杭州当通判时,长在水浅处的芜着只占湖面十之二三面积。而这时芜着面积已超过水面的一半,达25万平方丈,如再过20年,西湖必将被全部淤满。“公间至湖上,周视良久曰:今欲去葑田(芜着等水草面积)。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菏田去,而行者便矣。吴人种菱,春辄荃除,不遗寸草。葑田若去,募人种菱,收其利,以备修湖,则湖当不复埋塞。”,(《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他写给高太后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中充分说明了治理西湖的必要性,说是西湖是城中百姓的水源,又是大运河的水源,可蓄水灌溉农田,可用来酿酒,每年能为国家得20万绪酒税,所以请求太后批准治理并拨款。朝廷很快批准了苏轼的请求,给了100个和尚的度碟作为经费。苏轼又动用了救荒后剩余的几万石粮食,招募了几千民工修湖,把挖掘出来的泥土和水草在里湖和外湖之间修筑了一道长堤,上边建了望山、映波等六座桥,后人称此长堤为苏堤,为保护西湖的水面,苏轼在湖上建了三处石塔,禁止在石塔以内的水域种植菱荷之类的水生植物。后来,三座石塔成为西湖中“三潭印月”特有景色。

杭州有个叫净源的僧人,过去住在海边,与外国的船主相互勾结牟利。有个船主回到了高丽后到处称赞净源。元丰末年,高丽王子义天来朝,路过杭州时净源拜会他。不久前净源死了,其徒弟带着净源的画像去高丽告诉其死讯,王子义天也派人乘船到杭州来祭净源。祭完,又说高丽国母将派使者带两个金塔,为皇帝、太皇太后祝寿。苏轼没有接见祭净源的高丽人,并给朝廷上疏说:“高丽久不人贡,失赐予原利,意欲来朝矣,未测朝廷所以待之薄厚,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寿之礼。礼意勘薄,盖可见矣。若受而不答,则远夷或以怨怒;因而厚赐之,正坠其计,臣谓朝廷宜勿与知,而使州郡以理却之。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诱外夷,邀求厚利,为国生事,其渐不可长,宜痛加惩创。”朝廷听从了苏轼的建议。没有几天,高丽进贡的使者果然来了,苏轼叫诸郡按事情的情况灵活处理,使“民获交易之利,而无侵扰之害。”

苏轼与弟弟苏辙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元佑四年苏轼听说弟弟出使契丹贺辽主生辰,写诗为弟弟送行: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沽巾。不辞骚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此诗的意思是说我们本来已相隔很远,不会因你远去而悲泣;你不辞鞍马劳累,要使辽国君臣看到宋朝不可多得的人才;到了辽国后要时时想念着朝廷,要记挂着杭州还有个关心你的哥哥;单于要问起你的家世,不要说自己是宋朝第一流人物,要使辽国知道宋朝人才很多。苏轼兄弟虽然感情深厚,但苏轼在此诗中却淡化了这种情感,而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为重,希望弟弟不畏艰辛完成使命,并维护朝廷的尊严。

这年十一月苏辙出使归来,行至琢州写了《寄子瞻兄四绝》寄于苏轼。苏轼也写了四首和诗,其中一首是: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诗中表现出盼望祖国统一,人民能安定生活的强烈愿望。

苏轼到杭州的第二年,他的三子苏过19岁了,去京师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以诗赋大出风头。苏过从小就显示出能文会画的天赋,受到过黄庭坚等名士的称赞,被人们称为“小坡”,与苏轼“大坡”的称号相区别。元佑三年他们全家居住黄州期间,苏轼在《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中写道:“老可(文与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苏过在父、母亲跟前很孝顺,他步人仕途使苏轼备感欣慰。

离开党争激烈的京城,置身于西湖优美的景色之中,苏轼的诗兴大发,写了不少留传于后世的诗词。元佑六年在杭州为官三年的苏伯固(苏坚)蒙朝廷批准回归故里,苏轼为送别友人写下了《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在豪爽的惜别中揉以缠绵的情调:

三年枕上吴中路,遗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惘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垂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词的上阕由送苏坚归吴中,希望与友人常通信息,引起对旧游之地怀恋:松江渡口的鸳鸯及鹭鸶,苏州四桥的景色,难道不是旧游时的样子吗?下阕回忆了二人同游吴中的往事;友人能在美如辋川(王维的别墅)的家中,像王维那样吟诗作画,让作者羡慕不已,有了思归的心情;结尾处“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三句词,字面的意思是身上的春衫还留有意中人的针线和西湖的雨痕,难道能不牵心吗?言外之意是说苏州固然美,难道就不留恋杭州的美景及故人吗?这三句词是清语而非艳话,但与上三句相连属遂成奇艳,为全词增添了不少情味,被历代评论家所赞赏。

苏轼在杭州写了许多咏物诗,清新婉丽,寄托深远,且富于哲理。《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中的一首云:

人去残英满酒禅,不堪细雨湿黄昏。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

诗中梅花凄楚哀婉的神态,分明是诗人对一段痛苦经历的回顾与写照。

《菩提寺南漪堂杜鹃花》写道:

南漪杜鹃天下无,披香殿上红税锐(毛毯)。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间苑归西湖。

诗人在此赞颂美丽的杜鹃花不生长在皇家园林中而生长于西湖,借此表达了诗人厌恶趋炎附势的思想情操。

《赠刘景文》一诗寓意深远,以其平朴惊策的语言为人们所称颂: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写于元佑五年。诗中描写了初冬时的景色,但却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诗人此时55岁了,却没有衰老颓唐的情绪,流露出的是乐观的人生信念。该诗语言很平常,但运用得十分巧妙,于“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昭昧詹言》)。“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二句诗,以语平而惊策为人们所称道。

元佑六年(1091)正月,苏轼被召回京城,他与诗僧道潜(参寥)告别,写了《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苏轼与参寥关系十分密切,已交往了十几年了。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参寥曾长途跋涉前去探望。苏轼珍惜两人之间的友谊,写词赠参寥。词中先回顾二人多次观赏钱塘江潮的情景,以自己忘记了机谋权变,表示对政治斗争的厌倦。下阕写了二人深厚的友情,约以后还再相会,最后劝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心流泪。全词豪迈而苍凉,感情真挚凝重,为宋词中的名篇。

同类推荐
  • 普利策(名人传记丛书)

    普利策(名人传记丛书)

    他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小镇,17岁时偷渡到美国参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记者,并创办了《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等报纸,被誉为“报业大王”。本书生动而详实地讲述了普利策从一个联军士兵到报业大王的传奇人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普利策非凡的勇气、崇高的信念、创新的思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从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再现了牛顿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热门推荐
  • 起源之城

    起源之城

    远离了名为“现实”的枷锁,在这亦真亦假的世界,在这无穷无尽的位面——那在耳畔轰鸣的哀嚎与呼救,那在灵魂深处回荡的肆虐与狂笑,那刀与剑交击轰鸣的鲜血战歌,那如小鸟般脆弱飞散的娇柔躯身躯,当那一切灰飞烟灭,那懦弱的少年,在无休止的厮杀与征伐中涅槃新生,在谎言与背叛中踏刃前行!
  • 吸血鬼殿下的女王大人

    吸血鬼殿下的女王大人

    “宝贝儿,你和爵的婚期快到了,该准备准备了。”“对不起,父王,我爱上了人类,而且我已经忘了我和爵以前的事了”“这件事由不得你,你必须和爵结婚。”“不,父王您不可以逼我。”“把她给我关起来。”管家虽心存不忍,但不得不听从吸血鬼君王的命令...“不要...父王不要啊...”“什么,茹被关起来了,怎么会这样?”“茹过两天就要嫁给我了...”“你说什么...”...
  • 绝品兵皇

    绝品兵皇

    落魄失忆,沦为底层求生者!神秘传承,惹数派纷争,一人披荆斩棘!极品偶遇,引无数红粉佳人前仆后继,花团锦簇!
  • 娃娃的爸爸失业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娃娃的爸爸失业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透过娃娃的爸爸失业及发生洪涝灾害两个事件,讲述了供给和需求关系及失业问题。从小将这些基础观念深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面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和挑战,孩子将更有智慧,也更有勇气面对一切变化。
  • 琉璃殿前双生花

    琉璃殿前双生花

    千年前,你能毁我双生花金身;将我抽仙筋剥仙骨,毁去上古最后一个神;千年后,必将毁天灭地,焚烧所谓真理;挑起苍生浩劫,即使万劫不复,我亦要你陪葬!“璃洛儿,停手吧,当初非我本意将你如此,原奈何酿成今日这般浩劫。”“你赐我的,我必将千百倍的奉还。烈焰,记住你曾经的话,记住你曾经的对我做的一切,剥皮抽筋的痛远不止心里的伤。我不死不灭,我要让你看着你统领的天地怎么慢慢毁去。让你所谓的正义是那么不堪一击!”
  • 幻兽之血

    幻兽之血

    众神之眼,督见曙光。听吾诏令,赐予良将。忠诚的旅者啊,请强壮你们的肩膀,请高举你们的刀枪,杀一个万夫不当,建一座百年盛况。自由的旅者啊,毒药涂出绿色的光,将难堪的勾当遗忘,刺一个偷天换日,攫取巨龙的宝藏。勇敢的旅者啊,推倒束缚你的高墙,摒弃限制你的捆绑,划一个不露锋芒,变作先知的模样。公正的旅者啊,不畏惧激浪或岩浆,永远别将天赋雪藏,塑一个傲世张扬,把意志化为冰霜。吾会将此铭记于梦乡,吾会永世将你们传唱。——福克提西斯某游吟诗人
  • 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

    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

    本着世界上最真诚的心,马银春编写了这本有关幸福的小书:《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如果你是个渴望幸福追求成功的人,那么请轻轻地翻翻这本充满温情的《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吧。倘若你能够从中寻找到幸福的感觉,那么我的心也会由衷地欣慰。倘若你能够从中寻找到走向成功的方法,那么我会由衷地恭喜你。
  • 我是平民:一个平民怎样投资房产致富

    我是平民:一个平民怎样投资房产致富

    本书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坐拥百万、投资前的热身准备、机不可失、投资房产的方法、我的独门法宝、关注自己的事业等。
  •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