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92400000005

第5章 散文(5)

1906年秋,曼殊住上海爱国女校,得到英国画家祖梨所绘的露伊斯·美索尔像的照片,十分景仰,翌年,题上此《赞》,表明心迹。

露伊斯·美索尔——Louise Michel(1830至1905),法国无政府主义者。母为贵族女仆,与少主私通而生,从母姓,由祖父抚养长大,受良好教育。先去巴黎艺术家聚居地区任教师,热心慈善事业及革命活动。因参加人民公社被捕入狱。释放后继续到各地宣传革命,鼓吹暴动。病死于马赛。

丙午秋,余归至沪渎,寒风萧瑟,落叶打肩,偶于故纸堆中,得英人祖梨手绘露伊斯·美索尔像,英姿活现,想见婆心,慕恋之诚,其何能已?旁系辞曰:

Louise Michel was really a kind-hearted woman,who only dreamed of bettering humannity。Per-sonally she would not have harmed a fly。

美氏生平事业,已见《天义》第二卷,嗟,嗟!极目尘球,四生惨苦,谁能复起作大船师如美氏者耶?友人诗云:“众生一日不成佛,我梦中宵有泪痕。”

曼殊志

《岭海幽光录》自序

1907年秋冬之间,曼殊把平时从广东明末遗民记述反清抗清的著作,特别是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所辑录的史料整理汇编成册,并于翌年春,撰上序言,将部分刊出。

吾粤滨海之南,亡国之际,人心尚已!苦节艰贞,发扬馨烈,雄才瑰意,智勇过人。余每于残籍见之,随即抄录。古德幽光,宁容沉晦?

奈何今也有志之士,门户齿奇齿乞,狺狺嗷嗷;长妇姹女,皆竞侈邪。思之能勿涔涔堕泪哉?船山有言:“未俗相率而为伪者,盖有习气而无性气也!”吾亦欲与古人可诵之诗,可读之书,相为浃洽而潜移其气,自有见其本心之日昧者。是亦可以悔矣。

《拜伦诗选》(原译《拜轮诗选》)自序

1909年春,曼殊在东京,将所阅读过的拜伦诗,精选出四首,翻译成汉文,加上盛唐山民所译的《留别雅典女郎》,合编成《拜伦诗选》,并撰上此序。但此书当时出版未遂,后来把这批译诗编入1911年印出的《潮音》,此序亦充作《〈潮音〉自序》。后于1914年9月,《拜伦诗选》以单行本问世,此序才归用于原书。

去秋,柏林(原译白零)大学教授法兰居士游秣陵,会衲于垣精舍,谭及英人近译《大乘起信论》,以为破碎过甚。衲喟然叹曰:“译事固难,况译以英文,首尾负竭,不称其意,滋无论矣。又其卷端,谓马鸣此论,同符景教。呜呼,是乌足以语大乘者哉!”

居士属衲为购《法苑珠林》

,版久蠹蚀,无以应其求也。衲语居士:“震旦万事零坠,岂复如昔时所称天国(Celestial Empire),亦将谓印度、巴比伦、埃及、希腊之继耳!”此语思之,常有余恫。

比自秣陵遄归将母,病起匈膈,濡笔译拜伦《去国行》、《大海》、《哀希腊》三篇。善哉,拜伦以诗人去国之忧,寄以吟咏,谋人家国,功成不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尝谓诗歌之美,在乎气体。然其情思幼眇,抑亦十方同感。如衲旧译《赤墙靡》、《去燕》、《冬日》、《答美人赠束发带诗》数章,可为证已。

古诗“思君令人老”,英译作“To think of you makes me old。”辞气相副,正难再得。若《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如:

At first,when we set out,

The willows were fresh and green;

Now,when we shall be returning,

The snow will be falling in clouds,

Long and tedious will be our marching;

We shall hunger; we shall thirst.

Our hearts are wounded with grief,

And no one knows our sadness.

又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They swore the Huns should perish:

they would die in needs they mustAnd now five thousand,sable-clad,have bit the Tartar dust,Along the river bank their bones lieScattered where they may,But still their forms in dreams areto fair ones far away.

顾视元文,犹不相及。自余译者,浇淳散朴,损益任情,宁足以胜寄之任!今译是篇,按文切理,语无增饰,陈义悱侧,事辞相称。世有作者,亦将有感乎斯文。

光绪三十二年,佛从多罗夜登陵奢无下还日

曼殊序于太平洋舟中

《潮音》自序(英文)

1909年秋,曼殊自日本归至上海,继续谋求《拜伦诗选》的出版。他通过蔡哲夫的关系,请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的佛莱蔗为撰英文序,并参订英文《拜伦年表》,以提高出版的可能性。但此书的出版一时未遂。他就干脆将年来从英文所译的诗歌,及所辑录汉家的英译汉诗汇编成册,取名《潮音》,撰上此序言。后来,他在新加坡遇到罗弼·雪鸿,把她手抄的《英吉利闺秀诗选》一卷加了进去,利用1911年暑假,从爪哇带至日本印行。

Byron and Shelley are two of the greatest British poets. Both had the lofty sentiment of creation,love,as the theme of their poetic expressions.Yes, although both wrote principally on love,lovers,and their fortunes,their modes of expression differ as widely as the poles.

Byron was born and brought up in luxury,wealth,and liberty.He was an ardent andsincere devotee of libery,—yes,he dared to clain liberty in everything—greatand small, social or political.He knew not how or where he was extreme.

Byron"s poems are like a stimulating liquor,—the more one drinks,the more one feels the sweet fascination.They are full of charm,full of beauty,full of sincerity throughout.

In sentimentality,enthusiasm and straightforward-ness of diction,they have no equal.He was a free and noble hearted man.His end came while he was engaged in a noble pursuit.He went to Greece,where he sided with the patriots who were fighting for their liberty.His whole life,career and production are intertwined in Loveand Liberty.

Shelley,though a devotee of love,is judicious and pensive.His enthusiasm for love never appears in any strong out-burst of expression.He is a “Philosopherlover".He loves not only the beauty of love,or love for love,but “love in philosophy"of "philosophy in love".He had depth,but not continuance:energy without youthful devotion.His poems are as the moonshine,placidly beautiful,somnolently still,reflected on the waters of silence and contemplation.

Shelley sought Nirvana in love;but Byron sought action for love, and in love.Shelley was self-contained and quite engrossed in his devotion to the Muses.His premature and violent death will be lamented so long as English literature exists.

Both Shelley and Byron"s works are worth studying by every lover of learning,for enjoyment of poeticbeauty,and to appreciate the lofty ideals of Love and Liberty.

In these pages,I have the honour to offer my readers translations of a few poems from the works of Byron.

Hereafter,I shall try my best,to present them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the worldreknowned Sakunta la of the famous poet Kalidasa of Hindustan,the Land of Lord Sakya Buddha.

That the labour bestowed on the present publication will be appreciated by my readers is the writer"s earnest desire.

附录汉译《〈潮音〉自序》柳无忌

拜伦和雪莱是两位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同样创造性地把崇高的恋爱作为他们表达诗意的主题。是的,虽然他们大抵写着爱情、爱人,与爱人的幸运,但他们表达时的方式却有如南北两极遥远地离异着。

拜伦生长教养于繁华、富庶、自由的环境中。他是个热情真挚的自由信仰者——他敢于要求每件事物的自由——大的、小的,社会或政治的。他不知道如何,或在何处会趋于极端。拜伦的诗像一种有奋激性的酒,人喝了愈多。愈会甜蜜地陶醉。他的诗充满魅力,美丽和真实。在情感、热忱和坦率的措词方面,拜伦的诗是不可及的。他是一位心地坦白而高尚的人。

当他正在追踪着伟大的前程时,他的末日就来临了。他赴希腊去,帮助那些为自由而奋斗的爱国志士。他整个的生活、事业和著作,都缠结在恋爱和自由之间。

虽然他是个恋爱的信仰者。雪莱审慎而有深思。他为爱情的热忱,从未表现在任何强烈激动的字句内。他是一位“哲学家的恋爱者”。他不但喜好恋爱的优美,或者为恋爱而恋爱,他也爱着“哲学里的恋爱”,或“恋爱里的哲学”。他有深奥处,但并不恒定持续毅力中没有青年人那般的信仰。他的诗像月光一般,温柔地美丽,睡眠般恬静,映照在寂寞沉思的水面上。雪莱在恋爱中寻求涅;拜伦为着恋爱,并在恋爱中找着动作。雪莱能克己自制,而又十分专注于他对缪斯们的崇仰。人们为他英年惨死的悲哀,将与英国文学同样的永久存在着。

雪莱和拜伦两人的著作,对于每个爱好学问的人,为着享受诗的美丽,欣赏恋爱和自由的崇高理想,都有一读的价值。

在这本书里,我有荣幸把从《拜伦诗集》中译出的几首奉呈于诸位读者。此后,我将竭我的能力,把世界闻名的《沙恭达罗》那篇我佛释迦圣地、印度诗哲迦梨陀娑所撰的诗剧——翻译出来,献给诸位。至于我赋予此书的劳力,如为读者所欣赏,那就是作者恳挚的愿望了。

曼殊

南洋话

1912年春,曼殊从爪哇返至上海,应聘于《太平洋报》社任笔政。他在爪哇亲眼目睹荷兰殖民统治者欺侮、压迫爪哇华人,于是愤然撰此文刊于报上,予以揭露,并呼吁刚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切实维护当地华人的权益。

南洋话——“话南洋”的倒装。南洋:南洋群岛。此指爪哇。

衲南巡爪哇二次,目击吾邦父老苦荷人苛法久。爪哇者,即《佛国记》所云耶婆堤是。法显纡道经此时,黄人足迹尚未至也。唐、宋以后,我先人以一往无前之概,航海而南,餐风宿雨,辟有蛮荒。迄万历时,华人往前通商者始众,出入俱用元通钱,利息甚厚。乃至今日,华侨人数,即爪哇一岛而论,即达三十余万,蔚为大国矣。谁知荷人蚕食南洋三百年来,以怨报德,利我华人不识不知,施以重重压制。红河之役,复糜吾先人血肉殆尽。今虽子孙不肖,犹未付之淡忘。乃开春中华民国甫成,而荷兰又以淫威戮我华胄,辱我国旗。呜呼,荷兰者,真吾国人九世之仇也!今者当道群公,已与荷政府办严重交涉,固吾新国地啼声,应该一试。唯衲更有愿望于群公者,即非废却一切苛法则弗休也。后此当重订商约,遣舰游弋,护卫商民;分派学人,强迫教育,使卖菜佣俱有六朝烟水气,则人谁其侮我者!

爪哇野老尝为衲言:“昔千余年前,华人缔造末里洞石佛山,工竣,临行,土人依依弗忍遽别,问我华人:‘何时复返?’我华人答之曰:‘后此当有白奴儿来此,替我经营,我返当以铁为路识之。’”今铁道刚筑至该地,宁非华侨业尽福生之朕耶!

冯春航谈

1912年4月18日,曼殊应柳亚子之邀去观看艺人冯春航表演,见其演艺大进,十分感动,乃撰此文。

冯春航——名旭初,字子和,江苏吴县人。民初上海著名京剧演员,善串青衫、花旦,深受柳亚子等赞赏。

前夕,亚子要衲往观《血泪碑》一剧。观毕,衲感喟无已。春航所唱西曲,节奏过促,只宜于Meet me by moon light之调。又春航数年前所唱西曲,无如今日之美满,实觉竿头日进,剧界前途,大有望于斯人云。

同类推荐
  •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本书收录了著名文学家冯至先生的近百篇散文随笔作品,内容涵盖了从自然散文到杂文、文艺杂论等多种不同风格却又各具特色的文章。本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当代读者全面了解冯至的散文随笔创作及其一生的文艺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由著名德语翻译家杨武能先生作序。
  • 极度威胁

    极度威胁

    一本惊心动魄的纪实之作,亦是一本国际背景下弘扬正能量、塑造当代中国形象的大书。作为“感动中国2014特别致敬”的英雄业迹实录。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疫情最为严重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也是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
  • 韩愈文集3

    韩愈文集3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素怀诗草

    素怀诗草

    我与高升同志相识已经多年。最初,他给我的感觉是气质儒雅、为人谦和,后因工作关系接触多了,感到他勤于思考干事练达。近日有幸读到他的诗作,让我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感到他才思敏锐、心存高远,大气荡然。这部《素怀诗草》小诗集,是他发自心底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知感悟。内容涉及较广,既有从政从经的体会、对当代人情世故的诠释,也有对世事国事家事的观察和理解。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的讴歌和赞叹,表达了对祖国、对事业、对家乡及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本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音乐卷《河流穿过针眼》为作者的音乐随笔,共计73篇文章,皆与音乐,乐器,歌曲相关,语言流畅,写作手法独特,篇篇角度不同,独树一帜,优美感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与音乐有关的散文集。
热门推荐
  • 女王爷的小蛇夫

    女王爷的小蛇夫

    “啧啧,居然有这么小,这么细的蛇,还是条红颜色的,真是稀罕物件呐!”一个说话语气极其散漫的女人掐着这条小蛇的七寸说到。这条小蛇愤力的挣扎着,想从这个女人的手里挣脱出来。按照原理说是这样的,可现实呢,令人哭笑不已。不知怎么的,这位云王手一滑,这条小蛇扑到了她的嘴上,伸出细滑的舌头舔啊舔啊。“哇,靠!”云王脑袋一懵,出现了一句话:被轻薄了!从此以后,开始了两人的,哦!不,是一人一蛇的亲密之旅。
  • 水陆两栖人

    水陆两栖人

    科学家萨尔瓦多给伊赫江德尔成功地将上鱼腮,使他成为既有肺,又有腮,既能在陆上生活又能自如地成为海洋的主人。伊赫江德尔长得英俊、潇洒,对现实社会一无所知,他与海豚、鱼类为友。但是,作为一个青年,他也以纯洁、胆怯的心灵追求爱情与美,那种充溢人类原初的质朴的爱动人心弦……
  • 你无意的柔情万种

    你无意的柔情万种

    她只是父亲是养女,却尽心照顾父亲甚至不惜为了养父与哥嫂决裂养父对她也疼爱至极,不忍心给她增加负担亲口提出去养老院生活复杂的成长经历练就了她的高情商真应了那句恋爱中的女人智商是零的名句职场上的高情商怎么一遇到感情就完全成了白痴自认为的初恋根本只把她当做老乡,两个人最亲密的举动就是一起逛花市而已好在所谓的初恋自作孽找死去了再次遇到暖男的她又在同样的问题上栽了跟头巧遇中年大叔救她脱离这份尴尬境地他竟然还有一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女儿......等等,情况怎么越来越复杂给她些时间还是她自己去选择吧
  • 为妃作歹:祸妃太嚣张

    为妃作歹:祸妃太嚣张

    我是丞相府唯一的嫡女,他们都说我嚣张跋扈蠢笨无脑,身份高贵竟然为了一个渣男给青楼女子下跪!既然如此,那我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嚣张跋扈!只是那个将军大人,麻烦你能不能离我远点?我跟你不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金宝贝拽兮兮

    千金宝贝拽兮兮

    隐藏身份来到著名城市A市,刚进学校就遭到各位同学夸张的形容,见义勇为却招惹“成干上万''名小粉丝的追捧,“这好像不是我最终来的目的吧”夏洛樱雪彻底无语,无耐,却越弄越糟,“嘿,听说学校里新出了一个大姐头,很厉害的呢”。“对呀,大家都说她很厉害呢,曾经还打败了B市最有名学校里的跆拳道高手呢,最后学生部的人包括校长都向她下跪求挠”。各种对她“英勇事迹''的形容如潮水般向她涌来,“啊”她烦躁地揪着头发。最后,传到了他们的耳中...
  • 西兮相关

    西兮相关

    ——如果爱是一场赌博,我愿意倾家荡产。起初,她认为圈子不同,不能恋爱。后来,他告诉她,只要足够爱,别的都不重要。
  • 击败专家:战胜华尔街顶尖高手的指数投资

    击败专家:战胜华尔街顶尖高手的指数投资

    本书探讨如何运用股票指数投资获利。不管你是想购买一只指数基金然后坐享其成还是自选一组股票进行投资组合战胜市场、超越指数,你都必须了解指数。指数是投资者的路标、方向标和地图。在汽车行程中——不管是短程旅行还是长途跋涉,了解路标和地图是大有裨益的。是啊,有些人仅凭幸运的猜测、直觉或运气就到达了目的地,但其他人却迷了路。投资中的迷路既耽误时间也浪费钱财。
  •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宋朝是个文治辉煌的朝代,诗人词客风流蕴藉,笔下生花;翩翩少年花前侧帽,柳边系马。而那些美丽的宋词,就如同活色生香的女子,在歌扇轻摇间回眸一笑,就使大宋王朝满堂花醉。
  • 春醪集

    春醪集

    本书是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梁遇春26年短暂年华的丰富结晶。王蒙推荐,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中国的兰姆”昙花般的青春絮语。
  • 嫁入蒋家的女人们

    嫁入蒋家的女人们

    嫁入蒋家的17个女人,似都有一个共通点:她们一概美丽、坚毅、聪慧,一肩挑起命运中的磨难与煎熬,不但活出自己的价值与光采,并在时间的臂助之下,一手将家族的悲剧,扭转成圆满的结局。她们不同的命运:有人疑被政治谋杀(章亚若及蒋纬国第一任夫人石静宜);有人婚姻失和,愤然叛离蒋家(蒋孝武的第一任妻子汪长诗)。有人无怨无悔地照顾失智失能的丈夫10数载(蒋孝文的妻子徐乃锦);有人爱上有妇之夫,并且幸结连理,一生和乐(蒋经国之女蒋孝章)。有人视继子女如己出(蒋孝武的第二任妻子蔡惠媚);有人甚至在丈夫过世后,代丈夫祭扫前妻的坟墓(蒋纬国第二任妻子邱爱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