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7100000013

第13章 拆掉人际心障之墙:营造一个好人缘(4)

我是一个爱伤心却没有理由的人。现在,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怨妇,讨厌别人说我如何如何,更讨厌学生们说我怎样怎样。我真的感觉不到还有什么理由在这里呆下去,可是我又不可能把现有的东西都抛弃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心理透析:心理上的“转移作用”

回信中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交流,我分析说:

你的遭遇真有点“祸不单行”。不过,祸不单行往往有祸不单行的道理,你遇到这两个麻烦就是相互联系的。

我们先从师生关系的麻烦说起。学生和自己一直相处很好,一直不让自己生气,怎么忽然之间对自己不好了呢?为什么偏偏在自己和同事关系出现麻烦之后呢?

下面一个故事也许会给人启示。

一位丈夫在单位里实在受了冤枉,心里憋着一肚子气回到了家中。本想好好放松一下,没料到和妻子不过几句话,就闹了起来。面对丈夫的大发雷霆,妻子莫名其妙。正好一肚子气的时候,刚好6岁的儿子小建跑回家。“你为什么才回家?!”妻子满腔怒火,抬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小建刚才还高高兴兴,让妈妈一巴掌打得不知如何是好,正不知如何发泄的时候,回头看见了小花猫“喜欢”在院子里正朝自己摇尾巴。小建转身来到院子,一脚踢在“喜欢”的肚子上,踢得“喜欢”跑出去老远,回头朝小建嗷嗷地直叫,那叫声分明是在表达自己的强烈抗议和极度困惑:我不是你最喜欢的好朋友吗,今天为什么平白无故踢我?

我想你看到这里已经暗自好笑了: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小建的爸爸在外面的火气,转来转去,最终转到了小花猫的身上。这是小花猫无论如何也闹不明白的道理,它只有困惑了。可你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说这不是挺好笑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中的道理在心理学上叫做“转移作用”。

所谓转移作用,就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倾向,把自己对某一对象的愤怒或喜爱的感情,由于某种原因无法面对对象直接表达或发泄,而转移到其他替代性的对象身上。说到这里,你也许会说:我是把同事关系的消极情绪转移到了学生身上?没错,学生说你“看不上他们在找他们茬”,就是这个意思,可以说学生成了替罪羊,至少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对学生脸上没有了阳光。当然,这都是不知不觉间发生的,是潜意识里的心理活动。这样虽然可以暂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但拿别人当替罪羊,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招来更大的麻烦。其实,学生也许和小花猫一样困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他们不高兴,也只会本能地做出消极地回应,于是,师生关系也就出现了麻烦。生活常常这样,前面的问题让自己心情不好,由于情绪的弥散性,也会妨碍了对后面问题的处理,于是,一个麻烦带来了另一个麻烦,这便是“祸不单行”的道理。

心灵越障:学会从积极方面看生活

人非圣贤,老师也难免把生活中的坏心情,带到课堂上来,带到师生关系上来,从而造成教育教学上的一些麻烦。所以,你无需过非自责,重要的是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调整师生关系的对策。这个对策就是,在走进课堂之前照照镜子,先给自己的心情“消毒”,忘掉一切烦恼和不快,无论如何不把自己的坏心情带到课堂上,带到学生中来。如此一来,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就会变成了自己调整情绪的法宝。现在,你们的师生关系已经出现紧张,也不要紧,只要和学生坦诚地做一次交流,学生会理解老师的。师生之间达成谅解,也就重新找回了过去的和谐关系。

至于同事关系的麻烦,仅就来信谈到的情况说,似乎也没有多大的是非对错。宽容为怀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根本。请人吃饭,就是一种宽容为怀的态度,本是不错的。问题是,从内心深处去体谅别人,宽容别人,才会让自己心平气和,而不是耿耿于怀。真的,人无完人,别人是这样,我们自己也是这样。一旦这样看待人我关系,就会对别人多一份宽容。这样,即使不用吃饭,言谈话语中也会传达一种良性的信息。哪怕原本是对方不好,对方也会受到良性信息的感染,做出积极的回应,让彼此关系逐渐走向和谐。在人际交往中,每一个人都是主动者,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际关系的创造者。与其抱怨别人,不如调整自己。当然,这样说绝非一味地委曲求全,如果确有是非对错,甚至是大是大非,据理力争也是必要的。但是,实在说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极少。你说是吗?

此外,还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感。你说自己爱伤心却没有理由,很可能是你比较情绪化,而且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你的所谓“祸不单行”可能都与此有关,消极的情绪很容易“惹祸”。所以,平日里还需要学会调控感情,也就是要学会在任何时候,能够从积极方面看生活。这样,你的心中就会少一分阴云,多一分阳光。

莫让传闻生烦恼

心灵迷津:为什么领导对我这样

电子邮件上,一位求询者这样写道:

我最近心情总是不好。的确,我以前是个很自信的人,而且比较开朗,不是畏缩拘谨的人。我知道是因为一个传闻影响了我。

是这样的。按照我们这里计划生育规定,生育要根据结婚时间和双方年龄排队。前不久,我听有传闻说,一个女同事今年上半年才结婚,这就被批准生育了,年龄和我一样大,只是不知道她丈夫多大。我是去年结婚的,年龄也不小了,单位却一直没有答复我生育的请求。我心里很有点想不通,很难受。

其实,我的工作一直干得挺好的,平时和领导的关系也不错。为什么现在领导对我这样?究竟我哪个地方做错了?我就一直思虑重重,还不敢和别人交流,就特别烦恼。我该怎么办?

心理透析:陷入了信息沟通障碍

我在回复的电子邮件中分析说:

假如那对夫妇的年龄,确实没有你们夫妇的年龄大,却在你们前面生育了,这的确会给人带来压力,让人心生烦恼。但是恕我直言,你有点自寻烦恼了。

为什么这样说?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沟通有直接和间接区别。间接沟通,由于信息层层传递,经过的中间环节太多,常常会造成信息的损耗和失真。再有,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并不一视同仁,而是有选择地接收和处理的。一般的倾向是,人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喜欢选择自己赞同的信息进行接收和处理。这反应了人们对赞同性信息的偏好。就是说,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寻找赞同性信息,躲避非赞同性信息,以保持态度的一致性。

就你的情况看,缺乏直接的信息沟通是显而易见的。就生育这件事说,你并不知道人家夫妇的年龄究竟有多大,只是听说的传闻。就是说,你只是根据间接信息就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也就是间接信息沟通让你陷入了信息沟通障碍。更重要的是,间接信息可能很多,你只是选择了自己赞同的信息进行了接收和处理。就是说,由于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可能你只站在自己这方面来看问题,认为应该让你生育,否则是没有道理的。同样,按照这样的心理倾向,你也就选择了你所偏好的信息,而忽略了事实,而自寻烦恼了。

心灵越障:增进直接沟通

理解了上面的意思,怎么办的问题就好说了。

一是增进直接沟通。传闻和猜测常常会误事的。在一个单位里,有些事情经过直接沟通给人的感觉,和单凭间接沟通的感觉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你需要做一些实际调查。有了直接而真实的信息沟通,你也许就会知道,那位女同事先于你获准生育,很可能是夫妇的年龄大于你们夫妇的年龄,这样看来,也就说不上领导对你有什么不满和冷淡了。

二是进行心理换位。只要你能很好地心理换位,就跳出了自我中心的局限,就会发现根本不用什么实际的调查,对事件已经了新的理解。如此,你也就没有了心理压力,不好的心情也就烟消云散了。

再亲密,也要“有”间

心路迷障:为什么我的人缘这么差

晓薇爱交朋友,这几乎是人所共知。而且,一旦与谁交了朋友,就会和朋友亲密无间,两个人不分彼此。按说,这都是好事儿,可是却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舒服。

原来,晓薇是个二十好几岁的人了,却还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黏糊人,生活中特别依赖朋友。这不仅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更让晓薇自己心中有太多的人际困扰:为什么我越是想和同宿舍的人亲近,别人越是疏远我?为什么我总是主动为大家做事,到时候却没人管我?为什么我给好友提个意见,她却不高兴了?为什么她没有和我一起去上街,却和别人一起走了?为什么我的秘密都说给她,却听不到她一句心里话?为什么我的人缘这么差?

心理透析: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界限

晓薇的人际交往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用心理学的话说,是心理上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界限,才导致了人际关系方面的这些麻烦。

所谓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能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从心理发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渐形成的,是心灵成长的结果。人出生后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与母亲在心理上分离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好多人没有在心理上与母亲彻底分开,心灵没有完全的长大。于是,尽管已经成年,心理上却出现了自我界限不清。这种自我界限不清,首先是分不清自己和母亲的界限,心理上还与母亲保持一体化,然后会泛化到其他人际关系中,不能清楚地把握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似乎总是期望与他人融为一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多地对他人展露自己的内心,过度地依赖他人,希望他人替自己做决定;一是过多地想了解别人的内心,过多地想让别人依赖自己,希望参与别人的一些决定。

那么,已经成年的人为什么会自我界限不清?为什么心灵不愿真正长大?

因为这样可以得到“好处”。第一是可以得到安全。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一个心灵没有真正成长起来的成年人,他会下意识地感到,只要跟另外一个人变成一个人,就会有安全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自我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第二是可以得到温情。当我们触摸一件毛茸茸的边界不明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感觉到某种温情。心理上也是如此,在我们觉得与一个人界限不清的时候,我们也仿佛感到来自他的温情。为了这种温情,我们就更加界限不清了。第三是可以控制他人。自我界限不清的人往往都不太自信,不能肯定别人会对他好,通过依赖他人来控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样可以让自己感到有信心一些。但是,这些“好处”并不是真正的好处。建立在他人身上的安全感怎能可靠?假想的温情怎能永远温暖心灵?对他人总是怀有盲目的控制欲望怎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心灵长大,在心理上形成清楚的自我界限。自我界限明确的人,并非不需要别人情感上和行动上的支持,而是与别人接近不会近到失去自我,与别人保持距离也不会失去彼此的关爱与温情。

心灵跨越:学会分清人我界限

既然自我界限的形成是一个心灵成长的过程,因此,要在心理上明确自我界限,需要长期的主观努力。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在哪些看法、情感和行为上,与别人的界限不清楚。然后,学会分清别人和自己的界限,以便让自己走出自我界限的误区。下面,就是需要逐一走出的自我界限的误区。

自我界限误区之一:你是我的唯一!

世界上没有谁可以只有一个“唯一”就生活得下去。所谓“两人世界”不过幻想。用幻想去苛求别人,只会让双方变得过度依赖并丧失人格独立性,反而极易葬送彼此的感情。不管双方的关系多么密切,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应各有各自的追求、爱好、朋友和生活方式,应有各自的自我界限。

自我界限误区之二:我们亲密无间!

“亲密无间”并非理想的人际关系模式,再亲密也应“有间”,亲密到“无间”的程度岂不失去了自我?朋友之间亲密到失去距离,也失去了美。距离更是心灵需要的氧气,氧气没有了,心灵就要窒息。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独享的心理空间,不愿让任何人涉足,包括父母、兄弟和自己至爱的人。

自我界限误区之三:你要对我的事负责!

别人可以对你提供帮助,但帮助你不是别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把一切责任推在家人、朋友身上,彼此都找不到真正愉悦。完全依赖于外界的帮助,不能使你真正摆脱困难和痛苦。最该做的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创造自己的生活。

自我界限误区之四:我的想法你应该知道!

没有人可以做你肚子里的蛔虫,再亲密的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想到你的需求,更没有人天生就“应该”知道你心里在想些什么。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需要别人的时候,就及时表达,不要让别人猜。

自我界限误区之五:我需要的时候你怎能不在!

假如你时常这样指责别人,也会时常受到这样的指责。然而,任何人都没有千里眼,并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他。任何人都不是你的影子,不可能时时刻刻跟随在你身边。不要等着别人从天而降,更不要指责别人没有从天而降的本事。

自我界限误区之六: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一家人是应该亲密一些,但别忘了,“亲兄弟,明算帐”,一家人也需要有个人的自我界限:父亲应该在父亲的位置上,子女应该有子女的样子,丈夫是丈夫,妻子是妻子。更重要的是,你身边的人并不都是你的家人。

自我界限误区之七:你欠我一笔感情债!

你觉得别人欠你的债,别人也觉得你欠他的债。每个人计算情感的方法是不同的,感情债怎么还呢?不要把感情当成控制别人的砝码,付出感情最好不图回报。

自我界限误区之八:为什么要抛弃我!

有句话说,没有不散的宴席。很多时候,别人离开你只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自然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更谈不上要抛弃你。你要学会承受分离,承受和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也永远不可能融为一体的现实。

不错,走出自我界限的误区,是需要一些心灵的阵痛的。但是,由此你的心灵就会走向成熟,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多一些和谐与愉悦。何乐而不为

同类推荐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本书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精心提炼了90条富含哲理的人生经验,从道德修养、处世方法、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每一条人生经验都以寓意深远的哲理点拨,挖掘人生深层的内涵,向人们阐释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心灵得陶冶,领悟成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航向。
  • 怎样当好职工代表

    怎样当好职工代表

    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企事业单位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定基本形式,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企事业单位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既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反映了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特征。
  • 场面话就应该这样说

    场面话就应该这样说

    场面话究竟有多重要,场面话是否真的能为你打开一个崭新的天地?不妨思考一下,生活中,免不了要与陌生人打交道,那么,怎么才能让人一下子接受你,不踩对方的雷区呢?你需要场面话。在试图说服别人,使人接受意见或者改变观点时,你必须懂得运用场面话。
  •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自己创业能够带来非常诱人的回报。不过,在你决定辞职作企业家之前,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在人们眼中,企业家是能够独立承担风险、颇富创新意识的偶像。与此相对,如果从经理人转变为一个企业家,这应该是什么样呢?从经理人转向企业家的旅途充满艰难险阻。你有充分准备去迎接这一挑战吗?你为什么要离开公司?有可能创业成功的经理人之所以离开他们的公司,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了不起的新创意。这种新创意是一种能量的源泉,可以补偿你作为独立商人时的资源溃乏。
  • 31岁小美女的幸福经

    31岁小美女的幸福经

    一个幸福的女人无论走了多远,走得多累,眼神中、仪态里、言语中,永远都抹不掉那种优雅、那份灵秀,仿若一场婉转、一泓深情。内心幸福的女人无论那时多辛劳,别人觉得有多苦,她都能安之若素,最终重返自在安逸。一种途径获得一种幸福,一种幸福洋溢一种气质。幸福的气质是温暖的气质,是迷人的气质。幸福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满足安然的感觉。有时候,平安健康地活着,自由自在地呼吸,身边有珍惜自己也值得自己珍惜的人,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热门推荐
  • 傲世狂魔

    傲世狂魔

    既然做不了万人敬仰的大英雄,那么就做个俯视众生的大魔头吧!且看洪军倔起之途……
  • 睡眠是金:失眠不可怕,书中有办法

    睡眠是金:失眠不可怕,书中有办法

    本书是一部以实例形式为主,趣谈睡眠有益于健康长寿的科普书。作者广泛收集资料,加之个人的亲身体会,论述了什么是睡眠,人为何要睡眠,睡眠的条件,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介绍了失眠的原因、危害、治疗和调整方法;畅谈了学习与睡眠,竞赛与睡眠,伟人有关睡眠的“高谈阔论”以及他们睡眠的嗜好等有趣故事。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旨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利于健康长寿。可供失眠者及广大中老年朋友阅读欣赏。
  • 七元璇玑召魔品经

    七元璇玑召魔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神之生与然

    灵神之生与然

    一个神秘项链,开启未知的能力……她是一个异世的孤儿,却无意中发现自己的身份似乎很复杂。他是一个失忆的神,一直保护着她,他冰血冷酷,却唯独对她温柔至极。一个印记,一幅画,都在预示着什么……这,究竟是未来,还是过去……
  • 橡树之心

    橡树之心

    《暗黑破坏神2毁灭之王》改编。来自地狱的入侵,无尽战争的重临,远古历史的疑云。在邪恶绝境中傲立的英灵,笼罩着神圣的光辉,面对毁灭黑潮而高唱胜利的战歌。踏过象征着死亡的地狱火,人类的军人将无所畏惧!然而,我们并不是战争中披荆斩棘,永被世人歌颂的英雄。我们,只是那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会惊恐,会惧怕,会流泪,会消沉,也会无比顽强的人——安德鲁。
  •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这本书,以各自独立的短篇串成,按时代顺序,讲述了日本的神话源起、奇谭怪闻、妖怪的类型及特色等,自然,免不了诸多人与妖之间的传奇情事。笔者试图以淡笔的巧述,结合细致浓墨的描摹,将那些美丽的怨灵、荒诞的巧遇、苍凉的悲哀、无奈的抉择、枯寂的执念,真实刻划于纸上。同时,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既有严谨治学的钩沉梳理,又有民间说书讲史的韵味。以那时那人那事的腔调语气,缓缓铺陈出情节,把古奥变成清浅、将藏诸深山变成妇孺皆知、把本来驳杂繁复的妖事,从字里行间立起来,还其鲜活的原貌。这许许多多让我们叹气、惊恐、顿足、思索的传奇,与其说是谈鬼说怪,不如说是摹画人间景象。它们的姿态是梦一样的境界,众生相被绘在狞狰的面具下,等待你洞悉后伸手揭开。
  • 豪门契约恶魔撒旦的玩物

    豪门契约恶魔撒旦的玩物

    “一个亿。”他花重金拍下她,一纸契约,她沦为他的玩物。第一夜,他居高临下冷冷地说“女人,永远不要爱上我。”她点头。她本以为他们只有午夜的纠缠,他却对她百般宠爱,他的表妹欺负她,他护着她;他母亲刁难她,他带着她弃门而去;他给她金卡银卡,带她出席各种宴会。她的心无法自拔地沦陷了,她想他对她是有感情的,他却为了他初恋情人的义妹当众丢下她。三年的纠葛,原来动了心的只有她。她悔不当初,她不该忘记他说过的话,到底是她高看了自己。
  • 万世帝尊

    万世帝尊

    一千年前,太古死囚秦逸自太古监狱中崛起,横扫太古十三皇,一战惊天地!五百年前,帝道极尊秦逸收服诸天三十三界,成为万古大帝!一百年前,一世帝皇秦逸意外陨落在诸天山脉,成为千古谜团!地元历407年,一个普通的少年,以同样的名字,从小小秦家走出,开创一代传奇!
  • 黑暗天界

    黑暗天界

    本来只是平凡的男孩,想要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的男孩。却因为某些人某些事,慢慢的改变,慢慢的成长。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是改变世界的那个人,却一点点想要改变世界。他的人生,也划出了新的弧线。
  • 微笑经济学

    微笑经济学

    微笑服务是一种力量,它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创造无价的社会效益。微笑不需要成本,却能够创造出许多价值。本书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将微笑转化为效益。作者在书中用平凡人的小故事指引读者看到微笑产生的能量,告诉读者微笑代表着真诚、付出,让人愿意亲近、接受,一步步指导读者如何发挥这一能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出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