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69300000046

第46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

尽早训练孩子的大脑铃木先生一直提倡早期教育。他认为,无论是选择让孩子学音乐还是学习其他知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不管学什么,一定要尽量地早。因为学习就是在训练孩子的大脑。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发育过程是一种适应环境、对环境产生反应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发展变化中完成的。

不少人都持这种观点:认为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人的大脑的灵敏度也会增强。但在铃木先生看来这是错误的,他的观点是:人的能力的增长是因为不断培养了新的能力而形成的,并不是因为年龄的增长。

铃木先生认为,在大脑发育的初始阶段,是大脑的感应度最强的时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应度就像绷紧了的弦要慢慢松弛下来一样,它也会逐步减退。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他极力主张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

松井先生有两个孩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非常疼爱大儿子,而对小儿子则常冷眼相看,总之,这位父亲在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上完全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一来,大儿子在家中的地位至高无上,跟掌上明珠似的,完全是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成长着,而小儿子则不是。

转眼,两个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大儿子由于从小的溺爱,根本不愿接受任何约束和管教,只知道成天向父亲索这要那。出于对大儿子的“疼爱”,松井先生一味地歉疚自己的太儿子,大儿子想要什么,松井先生就给什么;大儿子不想读书,松本先生明知:不对,却放任自流。

小儿子呢,由于没有能够和哥哥一样平等地享受到父亲的特殊待遇,从小就只能独自玩耍。他时常独自坐在院子里观察周围的事物。小鸟为什么会飞?花儿为什么有时开放有时凋谢?……对于这些问题,他常常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这些问题中,那些简单的,他都尽力自己把它弄明白,深奥不懂的,他就向别人请教,也一定要把它们弄懂才罢休。而在他所请教的人中,竟然不包括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总是显得很忙,没有闲工夫来和他在一起,更无暇顾及他的“十万个为什么”。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思考中,小儿子得到了求知的快乐。渐渐地,他喜欢上了读书,喜欢上了画画,也喜欢上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大儿子仍然在父亲膝下撒娇,仿佛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而那个没人搭理的小儿子却在父亲的不闻不问中自己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面对父亲对自己的冷落和对哥哥的偏爱,小儿子并不感到羡慕,也不为自己遭受的冷落而难过。相反,他觉得很自由,很快乐。由于小儿子聪明好学,他虽然在家里没有得到关爱,但在学校里却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的好孩子,而大儿子呢,他在家中虽然受宠,是家里的小皇帝,但在学校里,情况却截然相反,同学们很少有人喜欢他。

直到这时,松井先生才发现自己认为是个天才的大儿子其实并没有什么才能,相反,被他倍加冷落的小儿子却在学校中展现出超人的才华。

当大儿子还在吃力地学习入门课程的时候,小儿子已经自学完了一年级的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核。第一学期还没有完,小儿子已经跳级升入二年级了。一年以后,当大儿子还在为期末考试犯愁的时候,小儿子又顺利地升入了三年级。

两个孩子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地拉开了。那备受父亲疼爱的大儿子,最终在学习的重压下,被糟糕的成绩以及旁人的嘲笑打垮了,而那个曾经一度被忽视的小儿子现在却被别人称为天才。

上面的故事中,大儿子由于有着父亲特殊的宠爱,这使他沉溺于温暖的父爱之中而无暇顾及思考周围世界。正是因为如此,大儿子的大脑没有得到尽早的训练,这导致他在进入学校后思维没有别的同学灵敏,因而他的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就很正常了。小儿子由于备受冷落,迫使他很早地开始运用脑子思考周围的人和事。虽然他在家中不那么幸运,但正是这种不幸为他的将来带来了好运,因为他的大脑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

由此我们可以下一结论: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尽早去训练孩子的大脑,这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事,这关系着每个孩子的一生。

利用孩子喜欢玩的心理幼儿生活的全部活动就是玩游戏。选孩子喜欢的游戏,通过反复练习来增长“能做点什么的能力”,这就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最好方法。

很多父母觉得:游戏似乎与“教育”这个词没有多大联系。一说教育,往往认为是让孩子做些不太喜欢的事。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是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而是以“喜欢的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能力。这种教育方法绝不是“光玩不培养能力”。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开始于游戏的欢乐中,以此引向正确的方向,而不靠别的什么代替。

铃木先生举了一个例子说:

一个叫粕谷瞳的孩子,3岁时母亲就让他每天坚持练3个小时的小提琴。有的人认为“这么大运动量的训练,有点太过分吧”。这完全不是什么过分,因为对他来说只是游戏,通过这种游戏达到欢乐。一天一个游戏玩了3个小时,怎么算过分呢?

小瞳的母亲让他练小提琴代替了玩偶人,还让他像听情调音乐那样,多次听刚学过的曲子的录音。他整天把小提琴作为玩具独立演练。他母亲抽空按照我们的意图进行了正确的指教,并与他一起练习。这就是所谓名人示范教育。

当摆出一副严肃的“教育”架势时,孩子心里就有点紧张。如果是激发孩子心里高兴的教育,就会不断提高能力。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铃木先生说,他们收留的幼儿,开始也不让其拉小提琴,而是先对其母亲进行指导,以便做到也能拉小提琴。然后,在家里让孩子先听将要练习的小提琴曲子的录音。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母亲想让孩子练习,但孩子也不完全都有愿“拉小提琴”的心情。

为了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养成“自己也想练”的心情,就要让孩子在家里听录音,在教室里旁听其他孩子演奏的曲子。并且,孩子的母亲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教室里,都要拉适合自己孩子练习的小提琴。总有一天,孩子会从母亲手里拿过小提琴,并主动说:“我也想玩一玩。”因为孩子觉得拉小提琴就像是做好玩的游戏。

不能唯“分数”是从铃木先生认为:能力就是人自身所具备的某些才能。无论它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的,只要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才能都可能被称为人的能力。这种能力随时都在对生命的机能发挥作用。很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学习成绩单而根本不考虑孩子是否具有真正的能力,这种观念和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

铃木先生提到了一位名叫美智子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向铃木先生倾诉了她的苦恼。她说,每一次考试她都只能得80分左右,从来没有上过90分,为此她很难过!她知道自己并不是个笨孩子。可是为什么考试成绩总是不那么理想呢?她认定是由于她在学习小提琴上浪费了时间的缘故。

听完美智子的诉说,铃木先生夸美智子考得好,并且跟美智子讲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记得在我上小学时,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谁的学习成绩好,谁就是优秀孩子;谁的考试分数最高,我们就应该向谁学习。这样,考试成绩就成了学习的唯一目的。

然而,我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常常考65分、70分,最高的一次也只有78分。因此,我在学校中根本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不仅如此,还常常受到批评。

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单发下来时,老师又一次批评了我:“铃木同学,你的学习怎么总是没有进步,这次你又只考了72分,在全班的成绩里,你可是倒数第五名呀。别的同学都有进步,可你怎么总是这样呢?这样下去,我觉得你能否升到中学都是个问题。”老师的批评使我难过极了,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太笨了呢?我带着这种焦虑不安地回到了家。

细心的父亲大概发现我的神情有点不对劲,他走过来对我说:“哦,怎么你看起来无精打采的,出了什么事了呢?”“爸爸,请原谅我。”我沮丧地对父亲说。

“你要我原谅你什么呢?”父亲不解地问。

我低着头把成绩单递给爸爸,并向他转述了老师的批评。

父亲听了之后,脸色很平静,他说:“镇一,你不应该不高兴。老师对你的批评是不正确的。其实,你只要每门课都考60分就行了。”“什么?60分?60分就行了?”我吃惊地问,还以为父亲在和我开玩笑呢。

“是的。60分就表明你及格了,及格就是合格的意思。你合格了,难道这还不够吗?”爸爸说道。

“可是,老师却要求我们都考90分最好是100分。”“考100分当然好,但却没有必要只为100分而奋斗。你好好想想,工厂里的产品只要合格了就可以出厂,就可以投放市场。你考60分,就意味着合格了。既然合格了,为什么还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虚名上呢?”爸爸耐心地向我解释,“现在有很多孩子在父母和老师的压力下,总想得第一名,总想次次都考100分,这有什么意义?镇一,你一定要记住,追求知识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争名夺利的手段。如果学习只为了考试,只为了分数,只为了争第一,那么,学习知识还有什么快乐呢?那只能是一种痛苦。”“爸爸,如果真是你所说的话,学习不就变得很轻松了吗?”听了父亲的话,我兴奋地问。

“当然是这样。学习应该是一种轻松和快乐。倘若学习变成一种负担,那就不但无趣而且无奈了。”就从那次和父亲的对话后,我就不再为分数而烦恼了,而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博览群书和学习课外知识上,我可以这样说,我的童年是在享受追求知识的快乐中度过的。

听了铃木先生的讲述后,美智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铃木先生还进一步告诉美智子:“一个人关键的一点不是分数和名次,而是快乐的生活,以及得到这种快乐生活的能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而考试的分数并不能代表你的能力。”铃木先生强调,学校以及家长往往都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做为评判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这种标准是完全不合理的。其实,教育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分数,而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以及他们处理生活的能力,这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不仅在他们小时候需要,当他们长大了,同样也需要。

同类推荐
  • 为什么孩子不服你

    为什么孩子不服你

    本书共分三篇,从各个角度说明了孩子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理解,对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的角度阐明了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并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地描写,内容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使父母读后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孩子保驾护航,让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信服、心服、口服。
  • 超级宝宝训练课

    超级宝宝训练课

    本书以宝宝0~7岁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为叙述体系,针对宝宝在每一年龄阶段的一般特征、生理发展特征、动作或活动发展特征等方面作了介绍,并且根据宝宝身心在各个阶段不同的发展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身心测评与健康指导方案。超级宝宝训练课
  • 不是孩子的问题

    不是孩子的问题

    本书主要将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按重要程度分成9大部分。阐述了各大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措施,提供了大量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家长们排忧解惑。
  • 教育孩子的80种美德

    教育孩子的80种美德

    这是一部献给天下所有父母的书,同时更是一部关系到孩子们命运的书。书中荟萃了流传甚久的美德故事,这些智慧一直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深刻地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家庭,为孩子们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动的指南,也给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希望带来了福音。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趋向正常,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缺点。
  •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守成、创业之功绩举世公认。他十分珍异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这一切迫使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写出来、留下去的欲望,如蚕吐丝,欲罢不能。这本书,正是在上述情景中书记留了下来。
热门推荐
  • 心动时刻,浪漫传说

    心动时刻,浪漫传说

    心若一动,就意味着一场爱情游戏即将开场。我盼望着这场爱情游戏能趣味横生,即便不得不收场,我也希望是回味无穷的。因为当内心深爱着、坚持着,无论感受是喜悦或悲伤,对方身上的种种气息都将升华成缱绻的、唯美的芬芳。这些香气散发着恒久不变的浪漫传说,皆是存在于记忆里的一段芳香。
  • 名家经典珍藏:茅盾小说选

    名家经典珍藏:茅盾小说选

    本书收录了矛盾的《幻灭》、《创造》、《自杀》、《林家铺子》、《赵先生想不通》等多篇小说。
  • 学习的最大动力

    学习的最大动力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气练星空

    气练星空

    世界的由来,先秦练气士的去向,星空的谜底,一切一切都为何如此扑朔迷离!一群少年如何拯救一个世界,破灭九天造化万物!
  • 英雄联盟之最强教师

    英雄联盟之最强教师

    做世界最强的那个男人,教出最牛B的学生。我叫方逸,是一名英雄联盟教师。
  • 英雄联盟之爆笑穿越

    英雄联盟之爆笑穿越

    屌丝男意外掉进下水道,竟然穿越到瓦罗然大陆和草丛三基友做朋友,认光辉女郎做妹妹至于小狐狸嘛,嘿嘿,那是情人!
  • 网游之最终决战

    网游之最终决战

    新世纪游戏莫名失控,十万玩家被困在游戏世界,唯有打败最终boss,才能走出游戏回到世界。但是他们不可能找到最终boss,因为最终boss就在他们的身边
  •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程,才能抵达幸福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程,才能抵达幸福

    幸福是什么?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当你生来就有缺陷,你又如何去面对生活?作者在这本自传中,以另一种姿态,平实地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书中主人公江自立,自幼残疾,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顽强而幸福地活着。大半生中他辗转新疆、上海、海南,远离父母之爱走过了童年,在动荡中度过了少年,青年时遭遇了两次爱情的失败,30多岁被下岗再一次冲击……这期间他迷茫过,彷徨过,但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充满对幸福的向往,最终,也收获了生命中的幸福时光。让我们静下心来,在平实的文字中,感受那份对生活的希望、对幸福的向往。
  • 都市修仙狂少

    都市修仙狂少

    因为一次意外的救人,赵子成从此收获神龙玉佩和真仙门的传承功法。修仙炼丹,力量无比!校花,警花,都市女神,主动送上门来,让赵子成不由大呼,美女太热情,有些受不了……
  • 我和女鬼姐姐去约会

    我和女鬼姐姐去约会

    一个倒霉蛋,一个小女鬼。一人一鬼行走于都市之间,看尽现实百态。走阴、降头、蛊术、鬼宅老尸、一切一切的谜团突然出现在我的身边。欺负弱者自以为是的富二代,看我如何打倒你?贪污腐败的地府鬼差突然造反,看我与女鬼姐姐如何拯救地府?我将运用奇妙霸道的异能与流传千年的玄学去创造一个又一个都市传奇,且看《我和女鬼姐姐去约会》。【沈阳灵异吧365736541】欢迎加入我的粉丝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