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61300000008

第8章 情绪Simon范式中PIU青少年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

一、情绪Stroop范式

经典的Stroop实验要求被试报告色词的墨色。如“红”这个字,可以呈现为红色,也可以呈现为绿色。实验结果表明,在命名和词义不一致的墨色时,被试要花更多的时间,表现出Stroop色词干扰效应。对该效应有多种理论解释,一种观点认为,阅读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加工技能,而颜色命名却不是。面对文字材料时,被试很难不进行语义加工,不仅注意字的墨色,而且也注意了字的语义,语义加工对墨色命名加工的干扰即表现为Stroop效应。基于此,对情绪问题感兴趣的研究者预期情绪词的情绪色彩也能对颜色命名产生影响,于是发展出情绪Stroop实验范式,用以测查个体特别是焦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特点。

情绪Stroop是常见的范式,对情绪词或情绪面孔颜色命名的反应时与对非情绪词或中性面孔颜色命名的反应时之差就代表了情绪信息产生的注意偏向:如果为正,表明词或面孔的情绪信息得到了加工,干扰了对颜色的命名。情绪Stroop实验通常向被试呈现不同颜色的词语(包括中性词和情绪词),要求他们忽视词语的语义,尽可能快地命名字词的墨色。研究表明,相对于正常被试而言,焦虑个体(包括焦虑病人和高焦虑状态个体)命名有威胁性含义词的墨色时间较中性词长。因此,研究者认为焦虑个体比正常个体更容易将注意投放至消极情绪信息,提出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

除了考察个体在意识水平上对情绪刺激信息的知觉加工特点外,Mogg等人还采用情绪Stroop掩蔽实验在阈下知觉水平呈现刺激,探察个体在非意识情况下对情绪信息的加工特点。例如,白色词出现在黑色(或红色、绿色和蓝色)的背景颜色块上,被试要尽可能快地命名背景颜色。词呈现的时间很短(1ms),然后就被一串任意组合的白色字母覆盖。字母串能有效掩盖前面呈现的词,但不会掩盖背景块颜色。词在视知觉的阈下水平呈现,随后的测试证明被试不能明确意识到呈现的是什么词。其结果表明,与正常被试相比,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个体在颜色命名时受到负性词的干扰高于中性词。研究者据此认为,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发生在前注意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在情绪Stroop实验范式中,负性情绪信息对任务加工的显著干扰通常发生在有情绪障碍被试组,而在正常被试组则比较鲜见。因此,情绪Stroop实验范式广泛用于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和创伤后障碍(PTSD)个体认知特点的研究。而这类研究也试图证明情绪障碍个体对情绪信息存在特殊的认知加工模式。

二、情绪西蒙范式

(一)刺激—反应一致(stimulus-response compatibility)效应

随着研究的逐步展开,研究者将其他范式引入该领域,发展出许多与情绪启动相关联的实验范式,如情绪西蒙范式(Affective Simon task)。在其他范式中,靶刺激的内在效价主要通过启动刺激与靶刺激效价一致与否的任务来反应,这种评定常常是延时的。为研究刺激内在效价的自动加工特征,观察即时的评定,研究者要求被试对某类刺激做指定的积极或消极反应(如名词——积极反应,形容词——消极反应),而刺激所具有的效价又与反应有关,则刺激效价与反应一致情况的反应时短于不一致(如蝴蝶、恶心的反应时短于蟑螂、愉快)。

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空间一致性是影响认知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当靶刺激的特征(如位置在左或左朝向的箭头)与所要求的反应(如右手)不匹配时,其反应时一般要长于刺激特征(如位置在左或左朝向的箭头)与反应(如左手)匹配时,反应的错误率也更高。这种不一致和一致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或错误率上的差异即为冲突效应,也称之为“刺激—反应一致效应”。

(二)西蒙效应(Simon effects)

在刺激和反应一致效应的范畴下,即使靶子的方位维度与当前任务不相关的时候,空间一致效应也会发生,这种现象被称为“西蒙效应”。比如,按左右键对一个空间上变化的刺激的形状反应,当刺激出现的方位与反应要求的方位一致的时候,反应时比不一致时要短且准确率高,尽管刺激的方位在这类任务里很明显就是无关维度。

传统Simon范式的核心在于被试对刺激的相关特征(如光的颜色,红色或者绿色)进行反应(如红色按左键,绿色按右键)而忽略与反应有关系的刺激无关特征(如刺激呈现位置,左边或者右边),也就是说,无关特征与反应存在关系,而相关特征与反应、相关特征与无关特征之间不存在关联。Houwer等人修改无关特征与反应的关系,使之具有情绪关联,而相关特征与反应、相关特征与无关特征不具有情绪关系,以此研究情绪效价的自动加工。Houwer在研究中呈现具有不同情绪效价的名词与形容词,要求被试根据词的语法分类执行发音任务(对靶刺激进行命名或发音),如对属于名词的靶刺激命名为“积极”,而属于形容词的靶刺激则命名为“消极”。研究表明,当刺激效价与反应间具有情绪效价的匹配关系(如蜜蜂是积极效价的名词)比不匹配关系(如蟑螂是消极效价的名词)的反应时更短。即使实验者指导被试忽视词的情绪效价,依然存在明显的情绪启动现象,研究者认为由情绪效价所引发的启动效应是自动的、无意识的。

三、西蒙效应的相关研究理论

那么如何解释西蒙效应呢?对此,研究者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由Kornblüm提出来的双线路模型,Mordkoff(1998)、Stürmer等人(2002)提出的信息门控理论(information-gating),Stürmer等人(2002)提出的抑制理论(suppression),以及最新的由Hommel等人(2004)从捆绑的角度提出的事件文件构想等。其中后三个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连续西蒙任务产生的机制,信息门控理论和抑制理论都是在双线路模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补充和扩展。

(一)双线路模型(单个的西蒙任务)

双线路模型认为,在人的执行系统中,有两条功能不同的加工线路并存。一个为间接控制线路,负责与任务相关的靶子维度的加工,根据要求中的S-R对应关系决定正确的反应。同时,还有一个直接自动线路,在此线路中,靶子的方位激活了空间上照应而与任务中的S-R对应关系相独立或无关的反应。在刺激呈现的方位与反应要求一致条件下,两条线路的输出会汇合,因此会易化反应决定;而不一致条件下,反应冲突会导致反应决定的延迟。

双线路模型的提出,为西蒙效应的发生机制提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为人类认知冲突的机制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但仅是一个概括性的结构。后来的许多研究者,包括信息门控理论和抑制理论的提出者也都沿用了双线路模型的核心思想,从而作出了具体的补充和解释。

(二)信息门控理论/抑制理论(连续的西蒙任务)

信息门控理论(information-gating)和抑制理论(suppression)都在双线路模型的基础上,对连续的西蒙效应作出了解释,所以将这两个理论合称为“信息门控理论/抑制理论”。

信息门控理论认为,信息门控装置可以根据从刺激编码到反应编码的激活流的增减持续作出调整。对单个的西蒙任务,当S-R联结的空间关系一致时,两条线路均被激活,所以反应时比较快,准确率高;当S-R联结的空间关系不一致时,控制线路和自动线路的激活是冲突的,于是控制线路需要花费一定的资源阻挡来自自动线路的激活流,这个过程会占用一定的认知资源,所以反应时延长,准确率也降低了。对连续的西蒙任务,对先前一致的实验来说,来自前一个刺激的反应激活是非常有用的(正确的反应是由两条线路激活的),如果后继的刺激也是一致的,那么结果将增加S-R空间一致关系获益,反应时缩短。相反,如果后继实验的S-R空间关系不一致的话,那么S-R空间不一致的代价也会增加。因此,反应时延长。反之,如果先前实验的S-R空间关系不一致的话,不管后继实验中的S-R空间关系一致与否,都有可能使得自动线路的反应激活在不一致条件下失去效用,自动线路的激活流会被减少或者被完全阻断,所以没有西蒙效应出现。

抑制理论(suppression)认为对不一致事件的控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自动(直接)线路来实现的。与信息门控理论不同的是,这种抑制是一种全或无的方式,而信息门控理论则有大小、强弱上的差异。在其他方面,两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信息门控理论或抑制理论对先前大多数的关于西蒙效应(Simon effects)的解释模型提出了新的见解。双线路模型本质上不会受到意图控制(intentional control)的影响,而信息门控理论基础或抑制理论则反映了对自动的反应选择线路直接控制,在这点上与觉察者或行动者的意图是一致的。

(三)捆绑理论—事件文件构想(连续的西蒙任务)

Hommel等人最先用事件文件的构想来解释西蒙效应及其顺序依赖效应。事件文件的构想是在客体文件的基础上提出的仍属于捆绑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Hommel(1998,2003)提出了事件文件的具体构想之后,主要通过双任务(dual-tasks)实验范式证明了其存在的可能性,继而用它来解释西蒙效应及其顺序依赖效应。对两个连续的西蒙任务,根据两者的S-R空间关系而形成三种关系,即完全匹配、完全不匹配、部分匹配。实验要求被试对不同条件下的刺激形状作出左右按键反应。结果表明,在完全匹配和完全不匹配的条件下,被试的操作绩效显著好于部分匹配的条件。

事件文件构想认为,当刺激和反应出现时,刺激(维度为形状)特征会与反应特征自发地整合为一个共享的临时表征结构即事件文件(event files),在后继的S-R联结中只要激活先前临时表征结构(事件文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会激活另外的元素。在完全匹配条件下,不需要重新建立事件文件,而只需要对先前的事件文件更新即可,所以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在完全不匹配条件下,后继的事件文件的建立是自动的,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在部分匹配条件下,则既需要消除先前实验中的事件文件的干扰,也要重新建立事件文件,所以耗时也最多。

事件文件的观点在没有假设信息门控或其他的控制自动线路的情况下解释西蒙效应,从认知加工的经济性原则来看具有节约性。事件文件构想可以较好地解释连续西蒙任务的重复与改变的获益和代价问题,对单个的西蒙任务,从Hommel已有的事件文件的构想来解释还是不够的,但是信息门控和抑制理论既可以较好地解释单个的西蒙任务,也可以较好地解释连续的西蒙任务。

四、情绪Simon范式中PIU青少年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

(一)研究方法

取样方法同第三章第一节“PIU青少年在Go-Nogo范式中基于相同客体的返回抑制”,48名青少年参加了本实验,年龄在18~23周岁,男生24人,女生24人。PIU青少年和非PIU青少年各24人。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自愿参加实验,以前未参加类似实验,对实验目的不明确。

本实验采用2(被试类型:PIU青少年、非PIU青少年,组间变量)×2(词性:名词、形容词,组内变量)×2(刺激效价:积极、消极,组内变量)×3(呈现时间:250ms、500ms、1000ms,组内变量)混合设计,因变量为被试根据语法分类辨别词性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实验材料的选取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对照汉语词典,选取200个词,其中名词100个,形容词100个,由30名研究生分别对选取的200个词语的效价(从消极到积极)进行七分等级评定,初步选取名词和形容词;其次对初步选取的词语进行词频、笔画的平衡,最终选取40个名词(效价:积极20个,消极20个)及40个形容词(效价:积极20个,消极20个)作为正式的实验材料。两组词分别平衡了词频、笔画。词频参考《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实验材料由19英寸纯平显示器呈现,屏幕刷新率85Hz,分辨率1024×768像素。被试坐在距显示屏60cm处,左右手食指分别轻放在键盘的“F”和“J”键上。实验开始前,屏幕上呈现指导语:本实验为一个文字材料的实验。每次测试前,屏幕中央首先出现一个红色“+”符号,提醒你开始注视屏幕。之后会依次呈现一系列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是名词,有的是形容词。当屏幕呈现的是名词时,请按“积极”键(即“F”键);当屏幕呈现的是形容词时,请按“消极”键(即“J”键)。

正式实验的程序为:首先在屏幕中央出现红色的注视点“+”(1000ms),之后呈现一个词语(250ms/500ms/1000ms,随机呈现),当词语一出现被试即可反应,若被试没有反应,则呈现空屏,直到被试作出反应,空屏消失。接着再呈现注视点“+”,依次循环,直至实验结束。正式实验的名词和形容词共有80个,每个词语呈现三次,每次呈现时间不同。因此,正式实验共有240次试验,每80次试验完成后,被试休息2分钟。被试根据指导语对呈现的词语进行词性的判断,计算机自动记录正确率和反应时。练习试验的词语为名词(如花朵、苍蝇)和形容词(如开心、生气),并向被试提供正误反馈(500ms),共有12次试验。其他与正式实验相同。

整个实验程序采用情绪Simon范式,由E-Prime软件编写。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在电脑上处理。

(二)两类被试在不同呈现时间下的情绪Simon效应

被试对词性判断的平均错误率小于8.5%,根据三标准差法则,剔除被试对词性判断的反应时的极端数据。

进行2(被试类型)×2(词性)×2(刺激效价)×3(呈现时间)的多因素混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1,46)=18.55,p=0.000,PIU青少年组对词性判断的反应时显著比非PIU青少年组的反应时长,说明PIU青少年对具有积极和消极效价的名词(或形容词)进行编码和反应的速度较非PIU青少年慢。词性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1,36)=20.82,p=0.000;刺激效价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1,36)=76.99,p=0.000;呈现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2,36)=3.35,p=0.035.词性和刺激效价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F(1,36)=38.55,p=0.000.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被试对刺激效价为积极和消极的名词反应时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即被试对积极效价的名词反应时短于消极效价的名词,F(1,46)=108.40,p=0.000;被试对刺激效价为积极和消极的形容词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而刺激效价为积极时,被试对名词和形容词的反应时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即被试对名词的反应时短于形容词的反应时,F(1,46)=73.25,p=0.000;刺激效价为消极时,被试对名词和形容词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被试对不同刺激效价的名词与形容词的反应时。

本实验的词性和刺激效价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被试对刺激效价为积极和消极的名词反应时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即被试对积极效价的名词反应时短于消极效价的名词,说明存在西蒙效应。根据西蒙效应的相关理论可知,在人的执行系统中,有两条功能不同的加工线路并存,即控制线路(负责与任务相关的靶子维度的加工)和自动线路(负责与任务无关的靶子维度的加工)。当S-R联结的空间关系一致时,两条线路均被激活,所以反应时比较快,准确率高;当S-R联结的空间关系不一致时,控制线路和自动线路的激活是冲突的,于是控制线路需要花费一定的资源阻挡来自自动线路的激活流,这个过程会占用一定的认知资源,所以反应时延长。而刺激效价为积极时,被试对名词和形容词的反应时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即被试对名词的反应时短于对形容词的反应时,说明了在名词的积极效价与反应(按积极键)相一致时,被试能较快地作出反应,存在西蒙效应。但被试对刺激效价为积极和消极的形容词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且刺激效价为消极时,被试对名词和形容词的反应时差异也不显著,说明没有西蒙效应的出现。可能被试对形容词作出正确词性判断需要更多的时间,从而减弱了形容词的效价与反应一致时的促进作用,也同时减弱了不一致时的冲突阻碍作用。

此外,词性和呈现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2,36)=4.24,p=0.015.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呈现时间的三个水平上,被试对名词和形容词的反应时具有显著的差异,即在呈现时间为250ms、500ms和1000ms水平上,被试对名词的反应时均短于对形容词的反应时,分别为F(1,46)=7.02,p=0.008;F(1,46)=5.32,p=0.021;F(1,46)=24.09,p=0.000.而无论是对名词还是对形容词,被试对250ms、500ms和1000ms三种呈现时间的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被试对不同呈现时间的名词和形容词的反应时。

本实验的词性和呈现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呈现时间的三个水平上,被试对名词和形容词的反应时具有显著的差异,即在呈现时间为250ms、500ms和1000ms水平上,被试对名词的反应时均短于对形容词的反应时,分别为F(1,46)=7.02,p=0.008;(1,46)=5.32,p=0.021;F(1,46)=24.09,p=0.000.实验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短时间内(1min)被试对名词的编码和反应速度比形容词快,即对名词作出正常词性判断需要的时间比对形容词所需的时间少。

同类推荐
  • 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学

    快乐是个什么玩意儿?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追求快乐,但是我们的现实情况却是深陷于烦恼之中不可自拔。什么样的生活才算真正的生活?什么是快乐的智慧?如何保持健全的心灵?怎样增添生活的乐?
  • 成功的追求(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成功的追求(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开掘心理,发挥潜能,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全面推出这套书的主旨。
  • 做最好的情绪调解师

    做最好的情绪调解师

    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调动自己的积投情绪,这样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自信,做事有效率并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此外,在可以掌控自己的同时,也应学会调适他人的情绪。能调动他人情绪的人往往会在轻松中完成交际,在快乐中创造和谐。
  • 抑郁: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手记

    抑郁: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手记

    有数据表明,我国有2600万抑郁症患者,在自杀的人群中,有80%的人患有抑郁症或是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中。本书作者为资深心理咨询专家,书中所选案例是作者对近十年来治疗感悟的梳理、提炼。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该书结合实例,通俗易懂,可以唤起读者对抑郁的重视,帮助读者正确面对抑郁情绪。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在个案咨询中所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分析思路,具有借鉴意义。这是本有关抑郁症及抑郁情绪障碍的案例集。书中讲述了十个故事,同时,也比较详细地记录和陈述了作者在个案咨询中所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分析思路。书本内容通俗易懂,可以唤起读者对抑郁的重视,有助于读者正确面对抑郁情绪。
  • 25分之1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

    25分之1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

    尽管微表情稍纵即逝,但只要你掌握窍门,细心观察,仍然可以锁定这1/25秒的瞬间,让对手无处遁形。《1/25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收集了各种微表情,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说明,手把手地教你捕捉、分析、研判陌生人的微表情,交给你一个“阅读放大器”。而此时你就会发现,读懂人心不再是难事!这不是教你做“心灵神偷”,而是要将你打造成“读心达人”。
热门推荐
  • 增广贤文(读好书系列)

    增广贤文(读好书系列)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本书是以单编的故事形式出现,每一篇文章由一则故事和“智慧箴言”组成,高深的箴言内容变成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方便孩子们的思维习惯,从而改变一些说教的成分,改变箴言本身具备的严肃的成人化语气,更易让孩子们接受,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以至成长的快乐!故事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因此,看故事是孩子们塑造美好心灵的一种绝佳方式。这本故事书收集了让孩子更聪明的智慧故事几十个,并配以手绘图画。全书语言通俗,容易理解,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
  •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

    本书教导处在成长期终的孩子要积极面对人生,乐观的看待人和事。
  • 憨夫家的小王妃

    憨夫家的小王妃

    人穿越她穿越,她居然就穿越到一个不受宠,又被姨娘虐待的嫡女身上。没爹亲娘不在,连老奶奶都不待见她。遇上有情人,却又不能结伴一生。更要嫁给一个傻子……顾安然面对这个傻夫君,却是毫无招架之力,而且和这傻夫君待在一起,使她每天累得下不了床……这……这还算话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莺浩卷

    灵莺浩卷

    寻星伊始,三十六灾降世,堕浩卷江山,善与恶交融,正与邪混杂,世事飘摇多变。何以变,听我言。
  • 神奇四侠同人

    神奇四侠同人

    好吧,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我还是很忙的“嘿,苏,帮我拿一下那份文件......”“自己去!”当然,还有点被家暴......
  • 修仙狂神

    修仙狂神

    重生异世沦落成奴,断脉为废之时,偶得天罚衣钵,凭借预言修仙玉册,一洗前耻,笑饮仇血,成为一方不朽狂神!
  • 网游之末日游龙

    网游之末日游龙

    江浩在击败了对手夺得神魔时代第一高手的荣耀时刻,却被神秘代码从游戏中劫持到了一个和游戏设定极为相似的世界之中。原本已经接受现实的他,正准备一展所长,在这个世界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却发现这个世界竟然有着他曾经的痕迹……是阴谋还是奇遇?是拯救还是灭亡?摆脱命运的束缚,由我带你前行……
  • 贤士的答辩文书

    贤士的答辩文书

    本书把历朝历代的杰出雄辩家的答辩文书加以归类、筛选,精选出苏秦、李陵、韩安国、董仲舒等历史上杰出的雄辩家的优秀文章。
  • 妃比寻常

    妃比寻常

    太子妃,这个名号可不小,可是她却不屑。虽然身在后宫,绣绣花,种种菜,日子也算过得悠闲。可是,难免有些烦心的事,会时不时的破坏一下心情。也罢,就当平日里的一种消遣。都说强扭的瓜不甜,即便你有佳丽三千,我无心和你计较,你的江山社稷不要,也不关我的事。为妃非我所愿,谁愿做谁做去。
  • 历史上的玄奘

    历史上的玄奘

    本书依据《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史料,吸收了现代玄奘研究成果,采用记实文学的笔法,描述了玄奘的人生经历,对相关的佛教知识、历史地理知识作了必要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