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61300000020

第20章 不同情境下PIU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一、情绪表达知识

(一)情绪表达(emotion expression)

情绪表达是指与情绪体验相联系的个体行为的变化,如情绪反应发生时的微笑、大笑、哭泣、皱眉、发泄等。情绪表达包括正性情绪的表达与负性情绪的表达以及正负情绪表达的强度。情绪表达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不同个体在情绪表达方面,无论是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表达方面都会存在差异,有的个体的情绪反应显现于言语与行为之中,情绪表达明显而强烈,有的个体情绪反应则相对比较内隐,尽管有同样的情绪感受和体验,但并不强烈地从言行中表现出来。情绪表达的差异会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情绪反应、情绪表达的成熟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情绪表达的发展不够完善和成熟,会对青少年产生多大的影响?PIU青少年的情绪表达有什么样的特点?目前还没有研究来探讨这一问题。

(二)情绪表达规则(the roles of emotion expression)

情绪表达规则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用以指导特定社会情境下表现社会期望情绪的一套规则。它规定个体在什么情境下、对谁、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而不管个体内心真正的情绪状态如何。具体来讲,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场合可能会体验到多种情绪。在有些社会情境中,人们会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绪体验,而在另外一些社会情境中,人们可能会掩饰、伪装自己的真实情绪。Ekman和Friesen(1969)用情绪表达规则来解释这种现象。比如,即使得到一个不喜欢的礼物,也要微笑并表示比较喜欢这个礼物。

Jones认为情绪表达规则包括两种成分:表情调节知识(expression regulation knowl-edge)和目标(goals)。表情调节知识是指根据情景要求调节面部表情的指示;目标是决定表达规则使用的一个重要成分,因为人们表达与内部心理状态不一致的情绪时,都是有一定的动机的。情绪表达规则目标是儿童使用情绪表达规则的重要动机因素,也是标识儿童情绪表达计划性的指标。研究者根据儿童表现某种情绪原因的解释,通过开放式问答将目标主要分为自我保护目标和社会定向目标,不同的目标反映了个体对情绪表达结果的不同预期和社会化水平。其中,自我保护目标是指个体的情绪表现,是以保护自己或者避免自己陷入麻烦为出发点。社会定向目标则以保护他人情绪免受伤害,或者以照顾他人的情绪感受为出发点。如果发现表达和表达规则之间出现矛盾,个体就会使用情绪调节策略以使未来的情绪表达与表达规则相符。

情绪表现规则具有内部调节功能,因此与维护自尊和避免尴尬有关;情绪表现规则也具有社会调节功能,因为人们能够考虑到某种特殊的情绪表现可能会影响他人。同时,人们对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使用存在不同的动机或原因,如情绪表现规则既可以用来保护自己,也可以用来保护他人。

(三)情绪表达策略

情绪表达策略是指个体改变或调节面部情绪表现的方式。Ekman提出了四种常用的表达策略:弱化(deamplification)。指减小真实情绪表现的强度,表达的情绪没有实际感觉到的情绪强烈。夸大(amplification)。指提高情绪表现强度,表达的情绪比实际感觉到的情绪强烈。平静化(neutralization)。指面部没有表情、很平静的样子,什么也没表现出来。掩饰(masking)。指表现不同于真实情绪性质的表情,通常指个体用一种完全不同(通常是相反的)于真实情绪的表情来掩饰内心的真实情绪。该分类直到目前仍被该领域的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来自白云心理医院的17名有效被试,命名为临床PIU;来自广州农工商学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水利水电工程学院的2500名大学生在使用雷雳“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统计筛选后,PIU有效被试为12人,命名为问卷PIU;正常被试来自广州农工商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共22名。

实验设计为3(临床PIU组、问卷PIU组和正常组)×2(情绪情境类型:积极、消极,组间)×2(人际类型:重要他人在场、无关他人在场,组内)

(二)实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的情境故事经事先评定修订而成,共有两个情境故事,目的是引发个体产生不同的消极或积极情绪体验,如果个体的真实情绪体验不符合在社会期望下该情境应表现出的情绪,则个体不能直接表现,需要调节外部情绪表现。实验材料包括消极和积极两类故事情境。消极情境故事大致是一对相恋已久准备结婚的恋人,女生因为男生出车祸毁容,加上家境一般而心生嫌弃,态度冷淡,男生爱恋女生至深,依然为感情努力,在女生拒绝节日礼物后要求最后的拥抱而挨耳光。积极情境故事大致是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参赛者在三分钟内一边回答干扰问题一边数钞票,数的数目最多、最准确的就可以获胜,赢得他所数出的钞票,要求被试作为参赛者、获胜者回答。故事背景在问题提出时都区分出重要他人在场和无关他人在场,消极情境里的重要他人为恋人,积极情境里的重要他人为一起参加比赛的亲友。

(三)实验程序和计分规则

以PPT整合情境故事和策略使用问题,被试只需按照PPT顺序阅读即可完成实验。第一张PPT首先呈现指导语:“欢迎参加我们的实验,请你平静下来,按照顺序浏览幻灯片,按要求完成。”然后请被试阅读消极或积极的故事,确认理解故事内容后,给出具体问题:“如若你是主人公,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记录:让被试在电脑上实验PPT中直接作答,或用纸笔作答均可。再给出下面问题:“当有你和你的重要他人/无关他人在场时,你的脸上会呈现怎样的表情?为什么?”被试做记录。

被试作答中的情绪体验等级用五点量表表示:1表示消极(愤怒,生气);2表示较消极(如难过,伤心);3表示平静(没有表情);4表示较积极(有点高兴);5表示积极(高兴)。得分在1至5之间,分数越高,情绪越积极。

情绪表达策略根据Gosselin的编码规则,在个体对内外情绪差异理解的基础上记分,即只有在个体报告出的内外情绪有差异时,才认为其使用了情绪表达策略。具体编码规则如下:如果个体面部表情选择平静,是平静化策略(如内部情绪体验是1、2、4或5,外部表情是3);如果面部表情和内部情绪性质(消极或积极)不一致,是掩饰策略(如内部情绪是1或2,外部表情是4或5);如果面部表情与内部情绪性质一致,但面部表情相对于内部情绪强度较小,则是弱化策略(如内部情绪是1、外部表情是2,或内部情绪是5、外部表情是4);反之是夸大策略(如内部情绪是2、外部表情是1,或内部情绪是4、外部表情是5)。

本研究全部数据收集后使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和Excel进行分析。

三、三组青少年对不同情境的内部真实情绪感受

分别以消极情境下的真实情绪感受和积极情境下的真实情绪感受为因变量,以三个不同的组别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情绪情境下,问卷PIU组、正常组和临床PIU组三个组别的差异均不显著(消极情境下,F=2.56,p=0.10>0.05;积极情境下,F=0.84,p=0.45>0.05)。这说明实验材料向被试充分传达了主人公的情绪体验。

虽然消极情境和积极情境下,不同人际类型在场时三组被试的真实情绪体验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单从平均得分来看,问卷PIU组的得分总是高出正常组,不论消极还是积极情境下,其体验都比正常组积极;而临床PIU组的得分总是低于正常组,其情绪体验比正常组要消极。也就是说,PIU组青少年对情感的体验虽然与正常组青少年无显著差异,但或多或少都存在不适度的情况,要么过于积极,要么过于消极。

四、三组青少年在不同情境下对表面情绪的组别差异和人际类型差异

以三个不同的组别和不同人际类型为自变量,分别以消极情境和积极情境下的表面情绪得分为因变量,做3×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1)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消极情境下,F=0.60,p=0.56>0.05;积极情境下,F=0.73,p=0.49>0.05,说明三组青少年的表面情绪反应基本一致。仍可观察出,两种人际类型下,临床PIU组青少年表面情绪得分在消极情境下比正常组得分低,表面情绪更消极;在积极情境下又比正常组得分高,表面情绪更积极。而问卷PIU组青少年在有重要他人在场时,不论是消极情境还是积极情境,其表面情绪得分都低于正常组,表面情绪更消极。

(2)人际类型的主效应在消极情境下不显著,积极情境下显著。分别是消极情境下F=1.65,p=0.21>0.05;积极情境下F=4.93,p=0.04<0.05.通过成对比较,人际关系类型为无关他人在场时青少年的表面情绪得分显著高于重要他人在场时表面情绪的得分,这说明积极情境下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对青少年的情绪表达有影响,青少年对重要他人和无关他人的情绪表达很不一致。消极情境下,人际关系类型主效应虽不显著,可以看出,三组青少年对无关他人在场时的表面情绪得分也是高于重要他人在场时的表面情绪得分。

(3)组别和人际类型的交互作用在消极情境和积极情境下都不显著。

从表面情绪得分情况可以看出,积极情境下,PIU青少年在有无关他人在场时表面情绪比重要人士在场时明显要高,即表面情绪更积极。他们可能会觉得都不认识那就可以放纵自己的情绪控制,充分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涉及实际生活人际交往来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当众过分地表达自己的喜悦和骄傲类积极情绪其实是不恰当的。有意思的是,临床PIU组青少年无论是哪种人际类型在消极情境中比正常组被试表面情绪更消极,而在积极情境中又比正常组被试表面情绪更积极,即临床PIU组青少年对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都不如常人控制得严谨,各类情境下都充分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可以想象愤怒时就发火、骄傲时就大笑,肆意人生是很痛快的,但却会造成人际交往上的困扰。一些情绪是会给人际关系带来损伤的,因此临床PIU组青少年的情绪表达就不能有效地适应同伴关系建立和维持的需要。

而问卷PIU组青少年当无关他人在场时,消极情境下比正常组被试表面情绪更积极,在积极情境下比正常组被试更消极,这反映出问卷PIU组青少年过于控制表面情绪。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同一情境下,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对情绪的调节可以贯穿于从情绪产生到作出情绪反应的整个过程。如Gross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包括选择情境、修正情境、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和反应调整五部分。其中,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是最普遍的调节策略。本研究中个体的真实情绪和表面情绪实质上属于个体情绪发生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从个体真实情绪和表面情绪的关系可以看出个体采取的情绪调节策略。从其真实情绪得分来看,其未使用正确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而只是情绪反应后期进行的表情抑制,这样只会加深对消极情绪的感受,并不会增加对积极情绪的感受,即情绪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调节,会影响其随后的心境状态。

五、表面情绪和真实情绪的关系

采取相关样本的t检验方法,比较青少年表面情绪和真实情绪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境下,所有人际关系类型下青少年的表面情绪和真实情绪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消极情境中人际关系类型为重要他人的情境下,t=-2.00,p<0.05;人际关系类型为无关他人的情境下,t=-3.03,p<0.001.积极情境中人际关系类型为重要他人的情境下,t=4.66,p<0.001;人际关系类型为无关他人的情境下,t=1.98,p<0.05.这说明青少年已经具备了区分表面情绪和真实情绪的能力,并能够使用情绪表达规则的知识。

为了进一步探索表面情绪和真实情绪的关系,我们区分了使用表达规则与没有使用表达规则两种情况。当个体的表面情绪和真实情绪不一致时,表明个体使用了表达规则;反之,如果个体的内外情绪一致,表明个体没有使用表达规则。分别对三组不同被试类型在消极情境和积极情境中,分别在有重要他人在场和无关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使用表达规则的人数和没有使用表达规则的人数进行非参数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消极情境下有重要他人在场时,使用和没有使用表达规则的人数有显著差异,χ2=9.10,p<0.05,问卷PIU组和临床PIU组青少年使用表达规则的人数显著少于正常组青少年;消极情境下有无关他人在场时以及积极情境下所有人际类型情境下,使用和没有使用表达规则的人数都没有显著差异,χ2=0.50,p>0.05;χ2=1.54,p>0.05;χ2=2.51,也就是说,PIU组青少年在消极情境下,对重要他人都倾向于表达出比正常组青少年更多的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有可能会造成对人际关系的损害,可能不利于这些PIU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比如同伴的接纳水平,可能造成人际困扰,从而加重心理负担。

描述了三组青少年使用的具体情绪表达规则频率的基本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常组的弱化和平静化策略使用明显多于PIU组,临床PIU组的夸大策略使用比其他两组都多,问卷PIU组被试的掩饰策略使用比其他两组都多。进一步对不同组别被试的具体情绪表达规则使用的非参数差异检验表明,不同组别被试对各类具体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有显著差异,χ2=12.22,p<0.05.正常组对弱化和平静化策略的使用显著多于PIU组。

从具体的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来看,正常组青少年比PIU组青少年显著多地使用平静化策略和弱化策略。情绪表达规则知识较高的人一般会使用符合社会情境期望表现的情绪表达策略,比如平静化策略。由此看出,PIU组青少年比正常组青少年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掌握得差,没有正常组青少年情绪表达得好。

六、青少年情绪表达目标的基本情况

描述了三组青少年对情绪表达目标的使用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临床PIU组被试有20%没有使用表达目标,问卷PIU组使用最多的是自我指向的表达目标,对社会指向目标的使用,问卷PIU组和临床PIU组都少于正常组。

进一步对不同组别被试的情绪表达目标的非参数差异检验表明:在消极情境下,人际类型为重要他人在场时,三组被试的情绪表达目标没有显著差异,χ2=3.12,p>0.05;人际类型为无关他人在场时,三组被试的情绪表达目标也没有显著差异,χ2=3.53,p>0.05.在积极情境下,人际类型为重要他人在场时,三组被试的情绪表达目标没有显著差异,χ2=5.33,p>0.05;人际类型为无关他人在场时,三组被试的情绪表达目标也没有显著差异,χ2=4.61,p>0.05.这说明不论是PIU组青少年还是正常组青少年,在不同情绪情境和不同人际类型下,其情绪表达目标基本一致。

从情绪表达目标来看,虽然PIU组青少年和正常组青少年没有显著差异,但通过观察可看出正常组青少年比PIU组青少年更多地使用社会指向的情绪表达目标。而社会指向的情绪表达目标一般都出于保护他人的目的,即PIU组青少年不如正常组青少年关注他人感受,尤其问卷PIU组被试使用最多的自我指向目标更多地倾向于自我关注和自我保护。

同类推荐
  • 做人不败的底线

    做人不败的底线

    本书叙述为人处世的学问,教人如何察人、成事、变通、交际、成己、忍耐、谦逊等做人之道。
  • 图解九型人格

    图解九型人格

    本书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九型人格的基本理论,并在九型人格的应用上下足了笔墨,职场中的人,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职场优势生存的答案,领导可以从这里发掘选人、用人、激励以及提高领导力的有效措施;员工可以从这里学会如何突破自己个性的局限,冲出“事业高原”的方法;销售人员能够更深层次把握客户的行事风格以及利益需求,更好地满足对方,取得理想的业绩,在日常生活中,本书也是不可多得的工具;人际交往中,它让你洞悉他人的性格特征、交际风格,从而获得理想的沟通效果;与爱人相处,它告诉你如何更好地欣赏对方,改善夫妻关系;教育子女,它为你指明九型孩子的引导方法,让你能更有效地帮助子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阐述管理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出版的管理心理学教材仍属于系统化的精英教育内容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普教化趋势,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 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本书作者以随笔的手法结合大量的案例阐释了十多个关于心理卫生、生活质量和幸福的心理学术语。书中内容包括:你认识自己有多深,你的路就能走多远——关键词:自我察觉;你了解并满足自己的需要了吗?——关键词:需要等。
  • 和谐师生:沟通的力量

    和谐师生:沟通的力量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册,本书阐述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基本理论,就师生之间最常见的沟通障碍及其起因做了深度分析,并大量系统地介绍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课堂管理、解决学生问题等方面的实用技巧,是一本教师必备的实用手册。
热门推荐
  • 洗尽锋芒

    洗尽锋芒

    新书《无上兵锋》已经上传,谢谢支持。……讲述一个现代青年重生在异界的故事,奇迹总在不经意间绽放。……老书《无限技能》已完本,无聊的不妨去看看,短是短了点,可好歹也是有结局的。书友群25756311
  • 极品女公子

    极品女公子

    大魔头穿成侯门千金转个性子当大家闺秀这一世不要杀戮却尽惹风波王爷世子无事献殷勤姐有斩仙剑傍身,又有神功护体不要你们这些小白脸
  • 哈佛大学:每一天一节情商课

    哈佛大学:每一天一节情商课

    本书在情商的理论基础上,精炼出一套最简单、最有效、最实用的训练方法。透过阅读,将大大地提升你的情商指数,获得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无形裨益。
  • 七剑十三侠

    七剑十三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国才女的爱情往事

    民国才女的爱情往事

    她是芳菲人间的四月天;她是从尘埃里开出的一朵花;她是孤独一生、为爱出走的娜拉……林徽因、张爱玲、萧红、陆小曼、庐隐、凌叔华,六位万人瞩目的民国女子,六段精致曲折的动人故事。她们打破传统,紧跟时代的步伐;她们才情万千,留下永恒的光辉;她们亦敢爱敢恨,追寻自己的心灵归宿。她们用手中的笔书写传奇,亦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爱情的悲与喜。她们是民国最美丽的风景,亦是世间最特别的存在!
  • 昨是今非

    昨是今非

    跌宕的戏剧人生,因着一个骗局而开始,坠入悲愁中笑抹开艳若锦丽的刀锋生活。君虽无情,奈何柔肠牵挂,妾本佳人,难敌仇怨盖天。到头来,无情仍被佳人误,丝萝乔木两重天。
  • 哥哥,别硬来

    哥哥,别硬来

    她是亡国公主,出生的那一天,刚好是国亡当日。换上新的身份——上官贝,西凉国第一首富,上官世家三公子!一袭男装行天下,一路走来,认识无数的哥哥,哥哥都是狼,艾玛啊!桃花太多,那是劫啊!哼,不过当女皇的话,那就不一样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妃当道之逍遥天下

    王妃当道之逍遥天下

    异世苏醒,之后……多了一个姓?萧瑶,她冷性,却不冷情。上世的孤儿这世忽然多了家人,萧瑶答“我不太会和人相处,但是,你们对我好,我懂。”习惯了独来独往,习惯了无依无靠,这世却多了一个人,他说“瑶儿,瑶瑶,这世,上天入地我陪你。”相遇是缘,相知是份,那我们是否是缘分中,最好运的那个?****当冷酷拽遇上腹黑痞会怎样,嗯,会有可爱小包子!
  • 论神器的可使用性

    论神器的可使用性

    传说中的仙器遗落在四方,何人能够使用仙器?仙器将给人世间带来怎样的改变?看一个小和尚和小道士的寻找仙器的路途,以及他们看到的一个个故事。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