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61300000002

第2章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

一、计算机网络及其特点

(一)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网络

自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开始,计算机的时代就到来了。最初,人们只是设想让计算机代替那些烦琐的脑力劳动,如统计和计算等。后来人们发现,通过计算机的语言操作,计算机可以完成人们几乎所有的活动,计算机甚至可以代替体力劳动。从此,计算机的功能被极大地延伸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计算机完成其日常工作,并且发现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计算机,自己将无法工作和生活。

20世纪70年代,有人提出了可以将计算机联系起来的概念。最初这个概念并没有使人感觉其价值和潜在的作用,人们只是将计算机的联络用于军事的通信功能,之后计算机的功能主要是通信。随着人们对网络的熟悉,人们发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很多,从通信功能扩展到交流功能。这种功能的出现,使人们之间的交流由以前的电话方式交流扩展到计算机交流,一种崭新的交流方式出现了。同时,由于计算机是多媒体的组合,因此,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电台、电视台之外的一种全新的视听媒体,而且因为其时空界限的限制缩小,它的很多功能已经超越了其他媒体。随着网民的增加,网络关联想象不断出现,如网络关系、网络语言、网络身份等,出现了典型的网络文化(Internet culture),这种文化有其特定的语言、价值和标准。

(二)网络的基本特点

现代的互联网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媒体综合性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获得视觉、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快捷,而且清晰,是其他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由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特点,人们随时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料,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庞大以及使用多媒体数据库的系统。

2.及时互动性

虽然可视电话可以完成视听互动交流,但是无法进行其他方面的信息交换,因此其互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其他媒体的互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很大,有的互动需要在很长的时间内才可以完成,有的互动则受版面的限制等。但是互联网的互动可以让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人完成除直接接触之外的任何形式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进行所有信息资料的交换,而且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交流互动,甚至包括商业谈判和文件、协议签署程序。以前只有通过直接的形式才能完成的活动,现在依靠网络,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人们都可以进行这些活动。

3.时空限制的解除

互联网基本上解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一方面,人们可以非常及时地获得有关资讯,在所有媒体中,对新闻等信息的传输,网络是最快的;另一方面,人们还可以设定时间程序,准确地依据时间计划将有关资料传输给任何人。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和远在天涯的人作“面对面”的沟通。因此,网络使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但是,这种限制也会使人产生很多烦恼,因为你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能遭受他人的骚扰。

4.虚拟性

网络是一种数码信息的交换,所有信息都是通过人的操作完成的。任何人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并进行交流,还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虽然通过网络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沟通和交流,但是由于人们不是直接面对,交流的双方相互失去真实感,因此对方似乎永远是虚拟的,这就是网络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使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安全性和危险性的矛盾。由于虚拟性,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和任何人交流,可以保留自己的任何思想和情感,因为对方永远不知道你是什么人。但是,由于虚拟性,人们也可以肆无忌惮地保留任何一个人的隐私,如电话和照片。虽然人们对这种隐蔽的交流平台十分好奇,但是对其信度很低。在所有媒体里面,信度最低的就是网络。网络的匿名性使使用者产生了极大的冒险性,他们可以冒险表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的观点,可以冒险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的情感,因此他们不断地进行思想冒险和情感冒险。

二、网络成瘾的概念由来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使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网络几乎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有59%左右的人使用网络,而且网络使用的人口在逐渐增加。2007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的网民有137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左右,其中35.2%为青少年(18~24岁)。网络给人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甚至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是也产生了其独特的负面属性——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一)概念的演变

首次提出网络成瘾概念的是纽约临床心理学家Ivan Coldberg,他于1990年提出了网络成瘾的概念,并于1996年首次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在1996年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他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即指对网络过度依赖而产生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而且存在生理受损的倾向。之后,很多学者开始研究这一新的行为异常。但是,由于没有现成的判断标准,研究者企图通过其他模式进行界定。

1.Coldberg的药物依赖模式

Coldberg依据药物依赖的症状解释和界定网络成瘾,而且认为两者有很明显的共性,只不过是无成瘾物质,但是其行为表现和成瘾物质导致的成瘾极其相似,如冲动难以控制、成瘾行为逐渐加强、出现身体不适和心理与社会问题等。此外,戒断的时候都会出现戒断反应。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成瘾和药物成瘾有本质区别,药物成瘾是一次性接触就可以成瘾,而网络成瘾需要一定的时间;药物成瘾是由于药物的反应而形成的有强烈生理需求导致的身心成瘾,而网络成瘾主要是一种行为成瘾。因此,也有人将此称之为“网络行为依赖”(Internet behavior dependence, IBD)。

2.Young的病理赌博模式

1999年Young根据病理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 PG)的症状界定和演绎网络成瘾,将网络成瘾归属于强迫控制障碍(impulse-control disorder),最初将网络成瘾命名为“病理性强迫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compulsive Internet usage, PCIU),之后正式使用而且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名字是“病理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一般认为,赌博模式的引入比药物依赖模式更具有合理性,因为两者都是行为成瘾,而且也是逐渐形成的。同时,两者有更多的共性,如心理异常、社会功能退化、有戒断反应等。

(二)网络成瘾者的人口学特点分析

1.发生率

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6%~14%,全世界的3亿多网民中,有1200万网络成瘾者,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中国内地的1.3亿网民中,900万人沉迷于网络。大学生的比例更高,有人发现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者为6.4%;有人则认为更高,有9.8%~13%的大学生网络成瘾。

2.年龄

网络成瘾的平均年龄为18~55岁,男性的平均年龄为29岁,女性为43岁,58%以上的人是在最初使用网络的六个月到一年之间成瘾的。在网络成瘾者中,20岁以下的大约占6%,21~30岁的占31%,31~40岁的占23%,41~50岁的占20%,51~60岁的占13%,60岁以上的占7%。国外的成瘾者一般年龄为20~30岁,但是我们国家的研究则发现13~18岁是网络成瘾的易感年龄,15~20岁是成瘾的高发期。北京市民盟的一项调查发现,北京中小学生的上网率为81.3%,有七成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四成多学生经常光顾色情网站;北京市的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大约有13万人,占北京中学生的14.8%。

Young将成瘾者分成两种,一种是新手,另一种是老手,83%的成瘾者为新手,他们都是在使用电脑半年之间成瘾的。最初,这些新手对计算机的使用是被迫的,但是随着对计算机的熟悉,他们对这种技术感到兴奋,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然后成瘾。

3.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瘾,男性成瘾者甚至是女性的一倍以上,而且女性成瘾者多是沉迷于网络关系,而男性则更多地沉迷于网络游戏。

成瘾者的上网时间是每周20~25小时,有的甚至达到40~48小时,未上瘾者为2.5~5小时,成瘾者每次上网的时间最长可以超过20小时。

同类推荐
  • 心理的象征与成功

    心理的象征与成功

    本书围绕心理的象征与成功的内涵展开,阐述了人格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在人性中的意义,从而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奥秘。该书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重要代表作之一。
  • 爱情心理学

    爱情心理学

    健康的爱情心理仿佛是爱情的坚固小舟,经得起风吹浪打。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爱情的失意,婚烟的失败,虽然有各种外在的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缺乏健全的爱情心理。只有不断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爱情才能完善。
  •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本书精选了百余个生活小场景,呈现了心理学最基础的面貌,展示了心理学在职场、消费、爱情、生活、影视等领域拥有的神奇魅力。阅读本书,是一场奇妙的心理阅读旅程,你会慢慢发现,心理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深,而且,那些难解的生活现象本质上也没有那么深奥。
  • 荣格谈人生信仰

    荣格谈人生信仰

    本书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生专著,他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也是精神分析医师,荣格认为,一个人重要的是他谈论什么,而不是他赞同或不赞同什么。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人类是有心灵的,这毋庸置疑。但心灵到底是什么,我看谁都难以说清。要想解开心灵这个密码,直接从“心灵”二字下手怕是不成,我们必须学会迂回,先弄明白“人类”是什么,再从中寻找“心灵”的真相与定义。人是以“类”的方式存在着的。马克思如是说,事实也千真万确。让我们越过生物生理层面,从心理人性层面来看,之所以某些生物能归为“一类”,那是因为它们必须符合这样两个条件:其一,“类”必须是不同个性的集合;其二,“类”必须有一个共性的“通解性”。
热门推荐
  • 失宠王妃

    失宠王妃

    帝王赐婚,嫁予至爱,不料新婚夜一出偷梁换柱,让她成了洞房看客。王府深院,谍影重重,当深埋的爱恨情仇浮出水面,两桩血海深仇为爱筑起无法跨越的高墙。皇位之争,爱情之战,血脉兄弟持剑相对。妖女传说,真凤传言,两个女人的命运在男人的争斗中被颠覆……
  • 狐谋乱天下

    狐谋乱天下

    武林雄起,朝廷防不胜防。“胡灵儿,你会后悔的!我诅咒你一生一世找不到真爱,我要你付出比我更惨的代价!哈哈哈...”林书璃的脖子渗出了血,声嘶竭力地喊着。“哦,是吗?恐怕你要失望了,我胡灵儿不懂爱,也不会爱!”女子手握四弦琵琶冷笑道。夜风凛冽,划过女子的脸,面纱下一张绝色的容颜,透着血腥的味道...西域以嗜血为生的第一邪派——红狐党。“党主,灵狐大人已经得手,朝廷这次一定会为我们所用。”大厅中央的人脸上露出来了一抹狡黠而诡异的笑容……
  • 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本辑包括:学者访谈,语言类型学研究,日语语法研究,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语料库与日语研究,日语教学研究,日语翻译研究,书评等栏目,共收录37篇文章。
  • 三千将羽

    三千将羽

    曾有一块顽石,纵然用地心之火也熔炼不了它,但有人却熔炼了它,不是用火,却是用水,比冰还冷但又不能凝结成冰的水。曾有一朵花,它叫座莲花,为再生之莲花,每当它使一种能力复苏时,它自身就会枯萎......曾有一种锁,叫魔法锁,它叫做锁,却是钥匙,而且是两把,它们有着奇怪的能力,并保护着佩带它们的人。佩带魔法锁的人并不知道魔法锁是一把钥匙,只到有一天,有人刻意要夺着他们手中的东西,并要把这两把钥匙合在一起......
  • 全球追爱小萌妻

    全球追爱小萌妻

    一双能够控制心神的眼睛,却唯独控制不了她。乔西律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会成为最特别的那一个。他宠她到天上,又毁她到地狱。终与他划清界限,却遭到疯狂堵截,企图让她重新回来。数次拒绝后,全球各大媒体被一条带着她照片的新闻占据:一女子强求要给乔西律生猴子,乔总勉为其难的答应。
  • 《走在旧古巷的少年》

    《走在旧古巷的少年》

    有点伤感,随便看看了~有好几个片段,是写不同人的。
  • 独宠焰妃:逆天小萌后

    独宠焰妃:逆天小萌后

    子夜表示上辈子杀的人太多了,这辈子就想要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但是你不惹麻烦,却偏偏总有麻烦找到你身上。“太子殿下,咱跟你不熟,想娶妻出门右拐有个青楼,里面各色美女应有尽有,保证看得你眼花缭乱!”子夜纤纤玉指豪迈一指,淡定非常。“不好意思,本王路痴,找不到青楼。”完全无视某女的提议,某男大手一挥,扛着某女进洞房:“你不答应也没关系,咱先把事儿办了再详谈!”
  • 妃常代嫁:王妃不好惹

    妃常代嫁:王妃不好惹

    新娘本不该是她,只为那个她是他最爱的女儿,所以,她成了代嫁的新娘,他的死敌的正妃新婚之夜,他未现,她却早已换下喜服,她不忧新婚第一天,他未现,却将她打入偏院,她不怒新婚第二天,他未现,她去寻,却见他怀揽温柔,她不气新婚第三天,他未现,她独自回娘门,她不恨对他,她不期待,不抱怨,不恨更不爱,他有爱的人,很好,真的很好她本就是为了娘亲才替嫁,能够安安静静的过完日子,就是她最大的希望独居荒院,她不恨,也不怨,更不求,可是为何她已处处忍让还要受她们欺凌,终于,一次一次之后,她暴跳如雷,“他妈的,本小姐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为忍让而忍让,可是,当最爱的娘亲离她而去,还有什么可以牵动她的心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 tfboys的故事

    tfboys的故事

    三只同一所学校念书了,他们三人同一所学校会发生什么呢……
  • 野猴混天下

    野猴混天下

    一只来自峨眉山的灰毛野猴,一根长棍,一支旱烟杆。没有逆天功法,没有超级法宝,没有无敌丹药,有的只是一颗猴心。路,就在脚下。灰毛野猴走过历史,走过魔法世界,走过仙侠世界,凡事讲道理,而道理就是手中长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