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61200000020

第20章 加入WTO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加入WTO 将给中国经济运行的大环境带来巨大变化,环境改变意味着我国企业全球竞争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全球眼光,制定一个能提高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竞争能力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它主要包括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企业国外目标市场或投资区位战略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等内容。

第一节 加入WTO 与中国企业全球竞争时代的到来

一、中国入世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中国以发展中国家和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加入 WTO 之后,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中国必须遵照世贸组织市场经济原则搞市场经济,以及市场准入承诺向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逐步开放市场,这将意味着中国企业全球竞争时代的真正到来。另一方面,中国入世将大大改善我国的国际经营环境,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是经营环境的变化。世贸组织确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我国要履行WTO 的义务,搞市场经济,就不能再按原有方式管理经济贸易,必须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及保护政策。中国的经济环境和体制将与世界通行的规则趋于一致。入世后中国的政企关系将发生较大变化,企业将成为独立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政府的职能是建立市场经济规则并加以监督执行。入世还将提高我国经济的法制化程度,中国入世将按照承诺修改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使之与世界通行的规则相一致。WTO 协议会成为我国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执法困难会因为国际社会的监督而大大改善。中国的法律法规将变得透明、具有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这将大大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与国内企业的经营环境。

第二是外部环境的改变。目前由于中国一直被外界视为特殊国家,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很糟,缺乏国际信誉。入世后我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可信度会随中国政府形象的改善而逐渐提高。同时,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环境也会大大改善,国际市场准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会大大提高(WTO 给企业的权利与好处的具体情况见本章专栏12-1、12-2)。因为入世后,中国企业可以享受世贸组织成员方已就货物、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方面相互开放市场达成的协定和协议的权利,中国企业可以同世贸组织成员方企业进行公平和无扭曲的竞争,免受歧视、倾销和补贴的伤害。中国企业有权获得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方的完整的贸易政策与措施的资料,为制定市场开拓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国企业有权要求政府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免受世贸组织其他成员的侵犯。世贸组织为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纠纷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渠道。入世将大大改善我国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三是体制环境的改变。入世后,我国必须按照世贸组织要求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因为我国要按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律办事,要实现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体制环境改变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从法律上、政治上、经济上得到全面落实。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接轨的惟一特征,就是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的企业。中国承诺取消束缚企业自主经营的审批制度,并承诺将不直接或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商业活动,除非是与和世贸组织规则相一致的方式。一旦政府干预,就会违背WTO 规则。如果企业要看政府官员的脸色行事,就不可能有一流的企业。

第四是政策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政策环境很不宽松,因为政府的红头文件时常违反经济法规,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随着中国加入WTO 和政府干预的法制化,用政策来约束企业的程度会逐渐大幅度减少,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会越来越宽松。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竞争环境的变化。入世后,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步伐将加快。世贸组织要求各成员实施统一透明的对外贸易政策,主张各成员相互给予非歧视的贸易待遇,给予外国货物、企业以国民待遇,保护知识产权,逐步开放服务市场,进行公开、公正和无扭曲的竞争。也就是说,中国市场将成为世界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将大大改善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市场开放也使国内市场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我国企业不出国门,就将同国外产品和企业短兵相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即便是采取关税保护的产业,外国竞争企业同样可以用到国内投资设厂的办法绕过这些壁垒。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没有什么市场面对外国竞争者是绝对安全的。因此,中国加入WTO 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时代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全球眼光,实现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的彻底转变。那些以只有国内眼光的企业将或迟或早都会得到教训:即当纯的国内市场不复存在,只有一个世界性的市场,所有企业性公司,无论大的或小的、国内的或国际性的,都不得不为盈利而奋斗。即在一个以产品、技术、资金、企业在许多国家之间大规模流动为特点的世界经济中寻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国内企业是个威胁,也是促使他们开拓更广阔的、发展更迅速的国际市场的机遇。中国入世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遇。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把生产和贸易的边疆扩及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方,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投资贸易活动,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以比较低的成本采购原材料、零部件;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招人才,共享知识,信息和管理资源,不断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中国加入 WTO,会使中国经济运行环境逐步发生变化,无论是国际环境的变化,还是国内环境的变化。环境改变,就有一个适应环境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适者生存,不适者就会被淘汰。这是我们研究对策的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企业的最佳应对策略是什么

企业如何应对入世后经营环境的变化?我认为企业要做的准备是多方面的。但是做好以下几点是十分关键的,至少我们的工作已经起步:一是企业必须了解WTO 规则。企业高层领导必须尽快掌握 WTO 的基础知识,了解 WT O 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和WTO 的基本规则,起码把规则框架搞清楚。知道这个框架对企业有哪些约束,给企业哪些权利,企业就会逐渐明确企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入世后,我国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 WTO 规则的把握和利用。

二是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变革。首先是政府管理体制,外国政府为企业服务的成本很低,而中国企业负担的政府服务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审批环节多,又缺乏透明度,成为企业花钱的无底洞。这个体制不改变,中国企业将无法与外国企业竞争,叫政府给拖垮了。因此,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其次是经营机制,我国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均不足,无法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必须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建立起健全的产权激励机制和产权约束机制。产权激励机制与产权约束机制的相互配合,会为解决企业经营机制上的问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是企业必须抓住主业,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入世后,中国企业在WTO 多边贸易体制基础上与外国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是明晰企业的竞争力,培育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经营者要全面考虑所面对的各种竞争因素,分析自身所拥有的竞争力要素,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确定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强化主业,分离辅助,发展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低成本、短交货期生产,增强市场应变能力。主导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这是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在中国通过组建企业集团把企业做大很容易,但是,盲目多元化发展的结果,可能是企业做大了,但并不强。韩国大企业病就是这样出现的。必须抓住核心业务,再向关联领域扩张,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

四是企业必须树立独立市场主体的意识。企业要对自己的相关利益团体负责,政府只是企业的一个利益相关团体,而且不是直接利益相关团体。企业最直接的相关利益团体是雇员、客户、供应商和买主。企业高层管理必须考虑如何平衡这些利益团体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企业回报的最大化。如果企业始终把政府利益放在第一位,你就很难有忠实的雇员和客户。企业必须与雇员结成利益共同体,与客户及供应商结成以利益为基础的战略联盟关系,与社区建立和谐的关系。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意味着企业必须重新考虑利益关系结构,摆脱对政府的依赖。

五是企业内部必须形成一个创新机制。企业内部如果没有创新机制,没有再生能力,就无法适应入世后激烈竞争的环境。创新不是企业抓住几个人才、抓住几个发明家就行了,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机制,使创新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活动,构成企业运行的一个自觉行为,就像每天按时吃饭一样。当创新变成一种完全自觉的行动时,企业就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六是企业必须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入世后经营环境的变化给企业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拥有独特的国际竞争能力,而培养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在企业内部实施管理战略创新,以消除企业战略性发展的最大阻力。目前我国企业都在谈战略管理,但真正在利用战略管理工具的寥寥无几,原因是许多企业管理人士对战略管理的理解就停留在制定5 年以后的目标,具体如何实现,具体措施非常空。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从企业环境分析出发,在明白自己机遇与挑战的前提下,来制定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措施的整个过程。因此,中国企业应当从“入世”这个大背景,分析自己面临的风险和机遇,通过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创建独树一帜的企业管理模式,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管理组织和创新机制,迅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适应国际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最后企业必须树立全球市场观念,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入世后,中国企业必须做好开发国际国内市场的准备,国内市场是我们的根基,国际市场是我们的发展基础。要开拓国际市场,要保护我国的幼稚产业,必须熟悉国际市场和 WTO 规则;我国企业必须熟悉反倾销、反补贴手段,加快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向政府提出要求,维护自己的权益。企业最佳的战略对策是要制定一个在全球性竞争中减少风险、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是未来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举措。笔者在此并不是说所有企业都要国际化,而是所有企业都必须在全球性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没有一个企业能作出这样的假定,即未来的国内市场都属于自己。为了将来的发展,每个企业都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无论它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也许绝大多数制造和服务型企业仍在国内,但总有相当一部分以他们成功的生存和发展战略而成为国际性企业。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看,对外投资更是绕过贸易壁垒(如关税和反倾销)、进入目标市场的最佳途径。为此,这些企业需要制定一个能提高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竞争能力的国际化战略。

第二节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企业经济活动跨越国界向国际化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有一种本能的欲望,要超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疆界,以获得最大利润。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经济国际化是从商品流通领域开始的。商品资本的国际化大大促进了国际货币资本和国际生产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二次大战后,生产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的生产通过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协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生产越来越成为世界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更加强了这种趋势,使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当今,商品、资本、技术和劳务等都已被卷入经济国际化的洪流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积极参与经济国际化进程。在此期间,我国许多企业积极跻身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发展跨国经营,使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发展。1979~2000 年21 年中,我国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8%,远远超过同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1979 年我国外贸出口只有137 亿美元,1997 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达1827 亿美元,首次进入世界贸易排名第10 位。2000 年我国出口达2492 多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七大出口国,外贸出口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成为驱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对外直接投资(FDI)成为我国经济国际化的重要方面。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于1979 年,开始是中央和地方外经贸系统的一些贸易公司在国外设立一些贸易代表处和很少的中小型生产企业。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中央和地方的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及综合经营类企业、甚至民营企业也加入对外投资的行列,投资主体已由政府部门出资设立海外窗口的政府行为逐渐转变为各类企业自主跨国经营行为。据外经贸部业务统计,截止到2000 年底,经国家授权部门批准并在外经贸备案的境外中资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6298 家,协议投资总额达113.6 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为75.7 亿美元。遍及全球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贸易、资源开发、工业加工、交通运输、旅游、承包工程、研究开发、咨询服务、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等诸多领域。我国企业的年境外投资额已连续两年超过6 亿美元。从投资行业结构看,贸易性企业约占我国对外原始投资总额的61.3%;其次是资源开发占19%,生产加工占12%,交通占2%,其他为6%。因此,贸易性企业投资在我国境外投资中占主导地位。

从地区分布看,我国境外投资已遍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投资额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除港澳地区外,我国投资额排名前10 位的地区和国家依次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秘鲁、俄罗斯、泰国、南非、新西兰、巴西、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在这10 个国家的非贸易性直接投资总额都超过3000 万美元,其总和约占中方总投资额的64%(1997 年数据)。

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列出了20 种投资动机,最主要的动机为10 分,0 分表示无重要性。其调查情况如表12-1 所示。

由此可见,出口创汇是对外投资的最大动因,而“厂商利润最大化”则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我国现有的跨国企业,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企业经营活动向国际市场的自然延伸,而是政府行为的结果,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企业出口中存在的问题是出口渠道被中间商控制,经济效益低

中国大陆的企业往往只满足于在海外投资建厂而忽视投资开拓市场,不注意直接掌握销售渠道。国外投资建厂与开发市场的比例一般是60∶40,有的投资开发市场的比例甚至超过建厂。因此,中国的生产企业和出口贸易企业只能停留在销售链的最低层次上,辛苦地赚取一点加工费。比如,美国零售市场的一件化纤混纺毛衣售价是80 美元,其进价为30 美元。而中国大陆出口价仅为10 美元,扣除配额、面料、辅料、包装等费用,实际加工费只有2 美元左右,再扣除工资、水电、银行贷款利息及出口代理费等,生产企业的净利仅为0.20 美元。但美国的进口商或中间商的直接进货成本约为14 美元,毛利16 美元,扣除各种费用后净利达5 美元,盈利率是中国企业的20 倍以上。我国企业一般采用部门承包、各自为政的办法搞出口贸易,容易损害整体利益,不利于企业形象与信誉。而且我国企业没有专业化、本地化的销售与管理人员按照大客户的采购规律与客户沟通;没有与国际接轨的商业效率和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按照国际商业规律办事;单一企业也没有能力满足多品种、大批量的订单。

2.我国海外企业投资规模过小、经营分散

按1997 年底的数字,我国共批准境外企业5356 家,中方协议投资额60.64 亿美元,平均每个企业投资额仅113 万美元;其中非贸易性企业2143 个,中方投资额23.486 亿美元,平均每个企业投资仅为110 万美元;贸易性企业3213 个,中方投资37.154 亿美元,平均每个企业投资额为116 万美元。即使在我国境外投资比较集中的10 个国家和港澳地区,平均企业投资额也只有160 万美元。户均投资超过1000 万美元的只有秘鲁,且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性行业,除秘鲁的铜矿和铁矿外,还有如澳洲的恰那铁矿与波特兰铝厂、加拿大的塞尔加纸浆厂。此外,其他境外企业的中方投资都在100 万美元以下,有不少甚至是独人公司或夫妻店,注册资本仅几万美元、十几万美元。这种投资规模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3.我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变幻缺乏应变与竞争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1997 年我国已开办的海外企业盈利的只占50%左右,盈亏持平的占30%,亏损的占20%。海外企业国有资产损失严重,据初步估计,仅1997 年一年境外国有资产损失超过3 亿美元。当然我国海外企业在国际市场环境中缺乏竞争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并不长,企业改革更没有到位,海外企业在组建形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上仍带有旧体制的烙印和痕迹,对国内市场与货源过分依赖,也有海外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的原因,还有海外企业缺乏懂得国际工商管理、熟悉海外直接投资操作、能够驾驭跨国生产经营管理和了解东道国法律制度、文化商业习俗、国际惯例的管理人才的问题等。

4.我国企业缺乏国际经营的战略,投资决策问题多多

企业对外投资之前必须进行投资环境考察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其结论和建议是否客观、公正的反映实际情况是获准立项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考察研究工作必须深入、细致和扎实。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考察团组由于受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在国外的考察往往是走马观花。甚至为图省事,只是找华侨或驻外使领馆做些简单的调查了解工作。回国后就匆匆起草考察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论证变成了“可批性”论证。造成立项不当,决策失误。更有甚者,许多大的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决策,或者就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选择、企业决策行为,不能有效的细分市场、准确的进行市场定位和确定市场目标,而是政府官员访问、洽谈、启动后,企业根据政府的主导和意向进行肯定性选择和决策,最后由政府批准。这种决策过程缺乏与投资项目相适应的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评估,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决策、企业行为,投资风险大大增加。我国在法国的巴黎城、波兰的分拨中心等大型投资项目都反映了这一问题。

5.我国对外输出管理体制混乱,不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要求

我国对跨国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系统的对外输出政策远未形成,缺乏配套的激励政策和措施,行政干预依然过多,而且还没有一部明确完善的对外投资立法,企业的投资行为随意性大,没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法律保障。我国对外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外汇管制、后期监管的繁琐与松散、低效与不力并存。此外,我国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得不够,未能建立有效的、可靠的投资咨询机构,为企业跨国投资和经营提供快捷的咨询和信息服务。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还处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还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国际化战略装备,如此方能有信心、有实力去迎接国际市场中的激烈竞争。

第三节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近几年来,有关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的热点。然而,学术界对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问题的探讨主要还是从国家对外投资战略来论述的,从企业角度进行探索的并不多见。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是标准的企业行为,政府过多的干预并不可取。我国加入WTO 后,将在三年内实行外贸经营权的依法登记制度,并且,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导致的竞争也将会形成良好的企业进步机制,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进行国际经营的环境,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因此,从企业角度研究我国经济国际化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企业国际化战略不同于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战略,而是从国内经营转向跨国经营的企业发展战略。因此,我在此主要不是探讨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战略问题,而是探讨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战略问题。

面对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这一重大课题,要探讨的问题很多。但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1)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确立合适的经营主体;(2)目标市场或投资区位的选择;(3)如何进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选择问题。

一、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国际化(型)企业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结果,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从国内经营转向跨国经营的漫长过程。一般都经过商品国际化阶段,即把国内生产的商品直接拿到国外市场销售;国外生产阶段,即通过许可证贸易、与国外厂商进行长期合作、或在国外直接投资建厂生产;跨国公司阶段,即在几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或者与这些国家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再从这些基地向世界市场提供和销售产品。企业国际化的大致发展过程如表12-2.

现在我国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 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批跨国企业。如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在世界主要的石油化工市场设立了近30 家子公司和合资企业;北京信托投资公司已经在日本、美国、玻利维亚、意大利、香港特区等建立了10 多家海外企业;海尔集团已在106 个国家设立了3 万多个销售网点和10个科技信息网络,并进而在美国南卡州建立冰箱生产厂,已经跨越了直接出口产品与建立海外生产基地阶段。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包括工业集团、外贸集团、信托公司、中国银行正在向跨国集团发展。如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及五矿进出口公司、香港华润集团、中信公司、中国银行可以说已经初具跨国公司的规模。但是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跨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还显得势单力薄,在国外投资规模小、营业额不大,活动范围有限,还缺乏挤占国际市场的能力。特别是从行为标准衡量(即从企业的管理经验、动机与取向、策略及规划等角度衡量),则我国称得上跨国公司的企业就更少了。因此,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驰骋,还必须进一步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收购、兼并和跨国经营形成更多的跨国公司、跨国企业集团。对于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更可以从保持和强化竞争优势出发,与国内外企业结成动态战略联盟,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联手开拓海外市场,以降低成本,减少经营风险。

我国联想、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联想为自己向海外发展设立了三部曲:第一步是办贸易公司,以了解市场,积累资金,选择产品开发的突破口;第二步是成立有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世界销售网络的跨国集团公司;第三步是1993 年争取在海外股票上市,形成规模经济。海尔以中西方两个儿童作为企业形象就标志着它确立了企业国际化的经营目标,并为此确立了三个战略步骤:第一步树立海尔品牌(企业产品战略),为此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在此过程中,海尔通过兼并大量的国内濒危企业,并用注入海尔管理技术,激活“休克鱼”的方法,实现了迅速的规模扩张,建立海尔企业集团,为开展国际化经营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步建立出口体系,为此确立了先难后易的市场开发战略,即先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后向发展中国家辐射。在此过程中海尔先后在106 个国家设立了3 万多个销售网点和10 个技术信息网络并用因特网连接起来,进一步充实信息网络和技术创新体系。第三步对外直接投资,建立直接面向当地市场的开发与生产体系。

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应发展核心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持续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采用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内容包括产品品牌、技术体系、信息网络、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首先应从核心业务开始,进行核心业务的品牌、技术与管理技能的积累,逐渐从主业扩张,把企业做强做大。其次要制定一项国际化战略及其实施步骤。战略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确定的长期目标和行动方针,企业国际经营战略的形成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市场环境、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等。由于各种因素对不同国际型企业而言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企业都应该选择不同的国际经营战略。

二、目标市场或投资区位的选择

中国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技术水平和实力来考虑目标市场或投资区位战略。

1.资源性投资仍然是我国近期海外投资的主要战略目标

其中获取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生产性资源是现阶段海外投资必须考虑的投资重点。如我国生产活动中日益短缺的铁矿、石油和木材等资源,高尖精技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稀缺的资源。因此,我国海外资源性投资的另一个重点,应是寻求高技术资源。

2.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在航天、原子能、生物工程、激光技术、超导材料等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这些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利用率低,而在国际市场则前景广阔。因此,这些技术和相关产品应向消费和需求层次比较高的发达国家出口,或直接投资生产与销售。同时,我国高技术企业在发达国家建立R&;amp;D 机构,或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还可以吸收当地技术成果,开发适合当地的产品。如我国康佳公司在硅谷设立的R&;amp;D 中心开发出数字电视,而国内目前数字电视尚难有市场,必须向美国出口。

3.专有技术企业

主要指我国具有传统特色的技术,包括古典园林、中国国画、中医中药、手工艺品、传统食品等。这些技术和产品可以转移到文化背景相近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还可以通过海外华人网络向全球市场拓展。

4.中间性技术产业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了不少生产流水线。如家用电器、汽车等,经过20 年的消化、仿制与创新,有些技术产品在国内市场已趋饱和,特别是近几年内需不振,许多行业出现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如彩电生产能力高出国内需求60%,空调器生产厂家开工率为30%,洗衣机开工率只有43.4%,电子产品中供大于求的产品达到75%。这些产品扩大出口又受到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因此,这类技术应尽早转移到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更低一档的发展中国家,或绕过壁垒直接进入发达国家。

5.标准技术产业

一般指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等,这些产品的技术要求已趋标准化,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商品价格的高低,而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因此,这类技术可以转移到一些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交通便利的邻国和发展中国家,并向第三国出口。如我国纺织品生产能力高出市场需求的30%,并通过到毛里求斯投资生产,出口非洲和欧盟。

6.适用技术产业

主要指符合那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生产结构和消费水平的相关技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较小,工业化程度不高,技术和熟练劳动力缺乏,不适应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所采用的大规模使用资本密集型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而我国的一些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则比较适应。中国这类企业不仅可以产品直接出口,还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

三、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选择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贸易式进入,如通过代理商/经销商或直接设立境外销售分支机构/子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二是契约式进入,如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技术协议、服务合同、管理合同、建筑或交钥匙工程合同、生产合同、合作生产协议等安排,转移技术、商标、经营方法、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三是投资式进入,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采取投资新建、跨国并购(独资)和合资经营(股权投资)以及策略联盟等形式转移各种经营资源。对于那些以服务业为最终产品的企业,如零售、餐饮业、银行保险业或工程承包等,无法在国内生产,必须采取第二、三种直接进入模式。

以上三种模式十四种方式中各自都有利弊。贸易进入模式的优点是经营成本低、灵活性强,因而风险较低。缺陷是容易受贸易壁垒的阻碍,同时对目标市场的控制程度低,还会受到文化的障碍,得到的收益也较低。一般来讲,直接出口商品比间接出口的成本和风险大,但经济收益也较高。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企业低成本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技术条件,拥有网上销售战略的国内企业将占尽先机。

商业贸易是一个利润很高的领域,香港就是靠贸易起家的。中国搞市场经济,就要重视建立自己的外向型营销渠道。中国大陆企业应重视投资开发市场,建立专业化和本地化的销售与管理队伍,按照大客户的采购规律与客户沟通,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商业效率和服务水平。国家应制定鼓励性政策支持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渠道的研究开发工作。一是进出口贸易公司和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聘用产品销售地的技术人员和科研精英与国外大型连锁店沟通合作,获取直接订单;二是已有品牌知名度和相当规模的企业,聘请本地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销售人员组成独立的专营公司研究开发市场,如海尔美国公司聘请的总裁就是美国家电公司的前总裁;三是以参股、合资、兼并、控股、换股等方式,收购现有业绩良好或有潜在发展的外国营销商,这比自己从头做起要快速有效得多。

契约式进入市场相对而言是低风险、低费用的进入方式,其优点在于:既可以把企业的R&;amp;D 费用分担出去,又可以从技术反馈中获利,同时还可以进入那些对进口和投资都实行严格限制的国家。不利的一面是:它对国外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未来扩展的弹性较小,并且从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竞争优势所获得的利益来看,它并不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竞争力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优选择。国际型企业经常将合同进入模式和出口、投资模式结合起来运用,以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投资式进入市场,可以绕开贸易壁垒,也是企业积极利用生产国际化协作以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直接投资可以利用当地资源,缩短产销之间的距离,减少运输成本,增强控制市场的能力,淡化文化冲突和国家利益冲突;还会得到东道国的鼓励。但资金回收期长,具有投资风险,并且由于资金转移的障碍,具有较大的国家风险。由于投资对信息的需求,企业在没有通过出口对目标国家进行渗透的情况下采用投资作首次进入通常是不明智的。一般来讲,企业首次向海外投资作为后续的进入模式比作为首次进入模式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先前的出口经验可以使企业掌握投资进入决策中一项关键环节:即企业产品在目标市场的销售潜力。

国际型企业可以独立投资起家(新建),也可以从购买当地企业开始启动(兼并),还可以与当地跨国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与新建企业相比,通过购并方式进入可以减少进入风险和障碍,获得稀缺经营资源,以最快速度进入目标市场,从而提高经营绩效;通过组建跨国战略联盟可以利用各成员的可供资源和经济实力,实行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均沾,以便对技术变革和市场机遇作出反应。战略联盟改变了传统的竞争与合作观念,有利于加盟各方防御性地去分配市场和进攻性地开辟市场。

实际上,对于国际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在选择方式上并不是单一的,也可能会同时采用几种方式进入。这取决于企业对客观情况和自身条件的判断。这些客观情况和条件是国外目标国家的市场、环境,生产、地理位置、外部经济关系和文化差异,国内的市场、生产、环境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的生产和资源/投入等内部因素。企业进入某一给定产品/目标市场的模式的选择通常是这些相互矛盾着的因素相互冲突的结果。

企业要在这些相互冲突的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模式中作出决策决非易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决策过程。企业必须对每个目标国家的市场环境/投资环境,以及企业的候选产品/投资项目作出审慎的调研、评估和筛选;并对可行的进入模式进行利润收益、风险和非利润目标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最后选择那种利润最大的可行的进入模式。

最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首先,有关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法》,统一和规范对国有企业、民营、私营和合资等各类性质企业进行境外投资的标准、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以法律形式公布,规范其境外投资行为。除禁止和限制对外投资的产业(项目)外,不在此列的对外投资应由企业自主决定,不再由政府审批;应逐步放松乃至取消资本管制,除非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其次,要制定我国企业海外经营的鼓励和保护性政策措施。鼓励性政策措施主要有:提供信贷与津贴增强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要适当放宽审批标准、外汇融资便利、优先允许上市等。为国内企业提供去海外考察、调研、注册、选址、经营、税务、法律和会计等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对我国企业实现出口退税、对资源开发型投资项目产品进口实现关税减免,对海外直接投资的收入可以降低征税率。保护性措施涉及到的是对海外投资所受待遇与利益保护问题。其中主要是海外投资风险规避、避免双重征税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应由政府与东道国签订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并建立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从而有效降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风险。

专栏12-1:WT O给企业带来的权利和机遇

一、WTO体系对工商界的好处

WTO 法律体系给工商企业带来的好处以及由此获得的优势可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

1.从货物和服务出口商的角度;

2.从原材料、其他中间产品和服务进口商的角度。

二、对货物和服务出口商的好处

1.市场准入的安全性

在货物贸易中,世贸组织中的发达国家的几乎全部关税和发展中国家与转轨经济国家的绝大部分关税已被约束,不得提高。约束意味着通过关税减让改善的市场准入条件已被记录在每个国家的减让时间表中,不会被进口国突然的关税提高或进口限制所干扰,确保了市场准入的安全。

至于服务贸易,成员也作出有约束力的承诺,不对服务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实施超出各国服务贸易承诺时间表明确的条件和限制之外的措施。约束关税和有约束力的承诺形成了安全的市场准入,使得出口产业能在更为确定的条件下制定投资和生产计划。

2.市场准入的稳定性

WTO 体系要求所有成员实施各种协议规定的统一规则,为出口市场准入提供了稳定性。所以,每个成员都有义务确保其海关应税估价、商品检验、发放进口许可证等方面的规则符合WTO 相关协议的规定。

三、对进口原材料和其他中间产品的进口商的好处

企业为出口生产之目的,常常必须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服务。基本规则要求进口货物在支付关税后应被允许进入,不得有其他的限制,并要求各成员履行义务,保证其他适用于边境的全国性规定符合 WTO 各种协议的统一规则,从而促进进口。WTO 协议的统一规则为出口产业提供了及时和以竞争成本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保证。而且,关税约束也起到了让进口商放心的作用,他们的进口成本不会因征收更高的关税而增加。

四、赋予工商界的权利

除上述好处外,WTO 体系还赋予工商企业一些权利。这些权利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国内生产商和进口商相对于政府的权利;第二类则是出口企业在进口国政府当局对其实施限制时保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五、国内生产商和进口商的权利

WTO 的许多协议要求成员政府的立法赋予国内生产商和进口商某些权利。成员政府有义务在其各自的法律制度中明确这些权利。至于其他一些权利,只是要求成员政府尽最大努力,确保当事方充分获利。

可实施权利包括海关估价协议提供的权利,海关估价协议要求成员政府通过立法保证进口商有下述权利:

(1)在海关当局怀疑其申报价值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时,有权对其申报价进行解释和说明;

(2)要求海关当局出示拒绝接受申报价格的书面理由,以便据此向高一级管理当局提出上诉。要求成员政府尽最大努力保证当事方充分获利的权利包括进口许可证协议条款规定的权力。这些权力要求在收到申请后的限定期限内发放许可证。除非国家法律另有规定,进口商享有要求政府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放许可证的权利。

对国内产业或企业来说,要获得这类权利往往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例如,一个产业有权要求政府采取保障措施,征收反倾销或反补贴税。但是,只有在请求者向调查当局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证据、他们的请求得到占该产业很大比重的生产商的支持时,该请求才有被接受的可能。

六、出口企业的权利

WTO 协议创造的有利于出口企业的权利之一是在进口国为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进行的调查中举证的权利。当进口国当局拒绝出口企业行使权利时,后者不能直接要求进口国当局予以补偿。出口企业只能把此事报告本国政府,由本国政府与进口国政府通过双边磋商解决,或投诉于世贸组织,进入争端解决程序。

专栏12-2:世贸组织体系好处清单

一、关税减让与承诺约束

1.商业意义:进入外国市场的安全性。

2.出口商的权利 货物贸易。有权期望出口产品不会受到高于约束关税率的关税的影响,也有权期望关税约束的价值不因数量及其他限制而减损。

服务贸易。有权期望出口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进入外国市场所受限制不应高于该国承诺表中注明的条件。

3.进口商的权利 货物贸易。有权期望进口原材料和投入的其他中间产品不会受到用高于约束关税率的税率征收关税的影响。

服务贸易。有权期望国内服务产业在满足承诺表规定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建立合资企业或其他合作方式的许可。

二、货物的海关估价(海关估价协议)

1.商业意义:确保进口商的申报价在一般情况下作为海关估价的基础。

2.进口商的权利 进口商有权:

期望在价值确定的每一阶段受到咨询;

在海关当局怀疑其申报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时,有权对申报价的正确性作出解释和说明;

要求海关当局出示拒绝接受其报价的书面理由,以便据此向更高一级管理当局提出上诉。

三、装运前检验服务的使用(装运前检验协议)

1.商业意义:装运前检验服务有助于改善贸易环境,帮助政府控制对进口产品过高或过低估价等不正当行为。经验证明,这些服务能加快进口货物过“关”,防止海关的腐败行为。

2.出口商的权利 使用强制性装运前检验服务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商有权:

了解装运前检验公司进行实物检验和价格核实时所遵照的程序;

期望对检验人员确定的价格的投诉得到装运前检验公司指定的高级官员的公正考虑;

在对上一条提到的高级官员的决定仍然不满意时,可向独立的审议机构上诉。

3.进口商的利益 进口商的利益有:

利用装运前检验服务加快通关和防止与海关有关的腐败行为;

利用装运前检验公司在价格核实前所进行的实物检验保证进口产品与合同规定的质量和条件相符。

四、进口许可证程序(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

1.商业意义:确保进口商和外国供应商迅速得到所需的进口许可证。

2.进口商的权利 进口商和外国供应商有权要求:

发放进口许可证的程序符合协议的规定;

不应因他们在申领过程中所犯的笔误和其他小错而受到不适当的惩罚;

进口许可证应在协议规定的时限内发放。

五、出口适用规则

出口产品间接税的退回

1.出口商的权利 出口商有权期望:

免交出口产品生产投入的关税或者得到退税;

得到出口产品所有间接税的退还。

2.出口税费 另外,出口商有权期望政府在为收入或其他考虑征收出口税时,应对所有目的地的出口实施同样的税率。

六、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

1.出口商的权利被认为倾销或出口补贴的出口商在调查开始后应马上收到通知;

在这类调查中为维护其利益有权举证;

当初步调查结果确定倾销幅度或补贴量和进口量为忽略不计的小额时,有权要求中止调查程序。

2.国内生产商的权利当倾销或补贴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时,只要申诉能得到占国内生产总量25%的生产商的支持,那么申诉方有权要求政府征收反倾销或反补贴税。

七、知识产权协议(TRI P)

知识产权协议(T RI P)的应用对工商企业界也同样重要。现代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制定是为了鼓励作业创新和技术革新,为研究与开发(R&;amp;D)提供融资渠道,而商标法的作用更主要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保证企业公平竞争。

许多国家推广知识产权的原因是为了刺激外国直接投资与技术转换(第7 条)。知识产权法在一项技术的受保护期内限制了国外、国内的非授权厂家的盗版行为,同时,由于大多数的技术在使用前要求获得大量相关保密技术的使用权,因此,大多数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技术不容易受盗版的影响。获得这类技术的使用权——包括必要的专利使用权,有助于为知识产权提供可靠的保护,因为如果没有有效的保障条款来防止技术的扩散,拥有专利技术的公司是不愿意进行技术转换的。

同样地,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鼓励技术进口商买进技术,而且,如果有必要,还承担改进该项技术以适应当地环境的成本。新技术的引进往往刺激本地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自身工作、开发新技术。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资金积累以及研发资本的积累,知识产权的确间接地影响了经济增长。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知识产权保护对以改革和创新为目的的研发活动更为重要。随着各国研发活动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和转变,它们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感兴趣。而且,只有在知识产权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实施的条件下,创新性研发才得以很好的展开。因此,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被认为是促进技术和刺激经济的途径之一。

八、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 i ng Measures)

根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不可申诉补贴(被允许的补贴)包括:

1.给公司或高等院校研究项目的资助,以及根据与公司签订的合同进行的研究,条件是:其中,产业研究成本不得超过补贴的75%,或前期竞争开发活动成本不超过补贴的50%,并且,这些资助不得仅用于:

(1)人力资源成本(研究员、技术员、专门为了该研究项目而聘请的支持人员);

(2)专门、永久地用于研究活动的仪器、设备、土地和建筑物(作为商业性质处理的情况除外);

(3)专门用于研究活动的咨询及等同服务,包括研究、技术信息、专利等的买进;

(4)研究活动直接产生的额外经常开支;

(5)其他由研究活动直接产生的运行成本(如:材料、补给和类似开支)

2.按照一项总体地区发展规划给予贫困地区的补贴。反补贴协议对于什么叫贫困地区给予了严格的限定:

(1)确定贫困地区必须本着客观、中性的标准。这些标准至少包括下列条件:

a。人均收入、平均家庭收入或人均生产总值不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85%;

b。失业率不得少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0%。这些标准必须在法律、法规或其他官方文件上予以明确规定。

(2)这些地区必须是一个明确划定的地理上成片的完整的经济或行政区划,即不能是一个地理区域内的某些孤立的点,如中心城市、开发区等等。即使是给予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的补贴也必须符合特定的条件,才能成为不可申诉补贴,这些条件是:

a。补贴在该地区范围内不能是专向性的,即只给予某些特定企业;

b。补贴的金额必须根据投资成本或创造就业的成本来计算并发放;

c。对每个项目给予的补贴必须有最高限度,而且这种最高限度应根据每个贫困地区不同发展水平规定各个不同的限度。

3.为适应法律、法规规定的新的环保要求而对现有设施进行适应改建的工程费用进行的补贴。对这种补贴,该协议也规定了许多限制条件:

a。这种补贴必须是一次性的、不重复发生的措施;

b。补贴金额不得超过改建成本的20%;

c。计算成本时,必须扣除应由企业承担的重置和经营该项投资的费用;

d。补贴的条件及金额必须与企业计划减少的排污量直接相关联或成比例,而且必须扣除因改建工程导致的制造成本的减少;

e。这种补贴必须对所有采用新设备或新工艺的企业一视同仁。

说到对WTO 争端解决程序的有效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对WTO 立法框架的理解使商业贸易团体能够帮助政府在监督和实施协议时,充分利用WTO 体系所提供的好处。只有出口企业将自身市场利益受到不合理侵害的情况向政府通报,政府才能够就相关问题组织适当的讨论委员会解决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只有受影响的产业首先向政府提出诉讼要求,并提供必要数据,政府才能够根据 WTO 诊断解决程序向 WT O 提出申诉。

生产和出口企业还能够对下一阶段的谈判施加影响。它们必须学会对WTO 正在进行中的工作保持警惕性,同时紧跟 WTO的步调调整生产出口结构。商业团体将其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进口国家对技术规范或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要求)及时向政府反馈,将大大有助于政府确保在指定的贸易审议中提出适当的修改。

商业团体在从WTO 自由化措施中获益的同时,它们还肩负重任——通过采取适当的出口发展战略,将关税减让和自由化承诺转化为贸易机会。总之,值得注意的是,关税降低和取消贸易壁垒并不会自动扩大贸易,工商企业只有采取恰当的出口发展策略,把贸易自由化措施对他们出口产品的影响考虑进去,贸易才会发展。

对现有贸易自由化措施和将来可能谈成的贸易自由化措施的实施,于工商界来说既创造了机会又带来了挑战。挑战来自于国内和国外市场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后日益加剧的竞争。人们期待世贸组织体系保证这种激烈竞争公平、平等。WTO 法律体系也赋予了工商界许多权利。工商界受益于该体系和这些权利的能力将依赖于他们对这个体系详细规则的了解。

§§附录一:中国经济转轨的背景分析

同类推荐
  • 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智慧城市理论的著作,不仅对智慧城市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也对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其中包含大量丰富的宁波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案例,也是对宁波市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次探索和总结。
  • 商务策划书写作范本

    商务策划书写作范本

    全书共分九章,分别讲述了创业与经营策划书、市场调查和预测报告、生产经营与后勤管理策划书、企业招聘与员工管理培训策划书、商务营销常用策划书、公关策划书、商务运作五大媒体广告策划书、财务与融资策划书、财务计划与管理策划书。策划书写作的依据和前提是调查报告和分析报告,所以本书包括一些重要的商务报告;计划书和制度是策划书的具体化,因此,我们也安排了这方面的内容。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 货币政策研究

    货币政策研究

    开放经济意味着一国资源能够借给其他国家使用。如果一国能从外部借到资源,这个国家的支出就可高于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生产能力;在随后的某个时间,这个国家需要偿还先前从其他国家所借的资源,导致其偿还时的支出低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资源跨期跨境的使用和配置涉及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与各国金融机构、货币当局、政府、住户部门、企业部门和国外部门的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密切相关。本书考察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以及货币供应、信贷等数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规律,将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参考。
  • 基础设施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基础设施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基础设施产业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时,如何处理竞争与自然垄断的矛盾?本书基于沉淀成本理论和补偿理论,提出必须先依据沉淀成本的规模与沉淀的程度,区分哪些环节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性,哪些环节自然垄断性已经弱化,并深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制度。
热门推荐
  • 腹黑师父:徒弟快到碗里来

    腹黑师父:徒弟快到碗里来

    在她十五岁那年,她放开心接受了他,他对她万般宠爱,视她为唯一!她很幸运,可不幸的是,阎王老头却说她要死了?开什么玩笑?生死簿拿来,丫的,改了再说P:各位可爱的读者,由于寒假经常补课,弄的没时间更新,在这说声抱歉,一有时间马上更新。推荐下我闺蜜的新书,求大家能支持她O(∩_∩)O《情丝绵绵越古为婧》作者:卑微如尘属于灵异篇,喜欢的小伙伴去瞧瞧吧~
  • 《楚辞》文献研读

    《楚辞》文献研读

    《<楚辞>文献研读》以《楚辞》元典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楚辞》基本问题、作家、作品、要籍提要和研究方法论等方面爬梳《楚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同时又提供基本的研读书目与相关的参考文献,以便使研读者拓展学术视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 人族战戈

    人族战戈

    这是一部没有主角的战歌,讲述了无数先贤用血与泪书写的人族传承,望看官能从其中品味出人生百态,感受不一样的历史
  • 还债道

    还债道

    我踏在云端,俯视着灰色的大地。“还没决定好吗?”一个苍凉的声音,化作飓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等一下。”昂首是一片引得古今英雄着迷的星空,“只要再一下。”对于“他们”来说,百年千年都只是一下。可是我的一下,却要在下一个刹那了结。而这一个刹那,我的心神只为那双单纯而又迷茫的眼神所吸引。“所有的因或果,都将在这刻结束。”
  • 将军三嫁

    将军三嫁

    一个他不要的女人居然成为了抢手的香饽饽,宋瑾瑜表示这些人还真是喜欢捡他剩下的。无奈一张圣旨,那个他之前千方百计摆脱掉的女人居然又变成了他的夫人,这特么的还让不让人活了!圣心已决,断无反悔。宋瑾瑜装死表示天要亡他。慕容金也很头疼,听说她这次要嫁的人和她当年有所牵扯,可是为什么她一点都想不起来?喂!她身边的男子都是个顶个的英雄好汉,纯爷们,那个长着一张比女人还漂亮面孔的小白脸真的是男人吗?慕容金表示怀疑!内忧外患的,这次容不得她不嫁。之前种种,她真的想不起来了,这人既然这么渣,那就大不了和离呗。
  • 酒店大亨

    酒店大亨

    学习酒店管理的夏天仗义被海洋酒店除名,回家意外开启祖传下的神奇洞府,得到洞府守护者玉之灵的帮助,以及七叶灵草这种逆天的调味剂。随后夏天从家里的小饭店做起,开发出一系列夏日美食,以美味征服世界,稳扎稳打,抢占市场。一路走来,夏天遭遇到各种困难,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更有幸得到众多佳人,白领,明星,萝莉,御姐,人妻,白富美等等的青睐。与此同时,他旗下企业也从路边小饭店逐渐发展成大型连锁饭店,并成功吞并多家星级酒店。夏天并不满足于此,一步步朝着他的梦想前进,为建立属于他自己的酒店帝国成为史无前例的酒店大亨而不懈努力。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当代电影思潮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批评的专著,同时分析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论述了它们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
  • 爱是天堂

    爱是天堂

    本书内容有:卷一 爱的照耀:爱的照耀、爱的风景、爱的浓度、爱的诠释、爱情知道、真爱无言、远近都是爱、爱情接力、爱情满天星、不老的相思;卷二 暖透一生的奶酪:放一把钥匙在你这里、暖透一生的奶酪、久久芬芳的纸玫瑰、爱的方式、最有出息的、一双不寻常的鞋、真情热线;卷三 爱情是一部合著的书:爱情拼图、为爱低头、爱情是一部合著的书、和你一起慢慢浇灌希望。
  • 医道传说

    医道传说

    一根草可活死人,一片叶可肉白骨。翻手间轮回天生,覆手间,生灵涂炭。医道,逆天道,我不让你死,你就必须活着!
  • 野古集

    野古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