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9600000006

第6章 鬼子降服了(5)

一片男人声中,冒出个女中音的话声了:“你们公平吗?炮弹箱把他背上的疮都撞破了,怎么不说炮兵反倒说他呀!”她提高声音严厉地喊道:“炮兵同志,骡子撞我们人了,为什么还不来人牵着!”

这两句话一说,把责骂声压下去了。有人跟着说:“可不是,小邓背上血都渗出来了。”炮兵那边本来看着我笑的,这时不笑了,有人默默走过来拉住了缰绳,把骡子牵到一边去了。

我想收住泪水却收不住,只是刚才带有苦味这时变得甘甜。我站到路边等说话的女同志上来,轻轻叫了声:“志鹃姐……”还没等我说出感谢话,她拉了我一下,压低声音说:“小邓,你记住,要再看见你哭鼻子,我永远不理你。我是说话算话的!”

这话我记住了。此后几十年我几乎没再哭过。1957年定为“右派”,我没哭。“文化大革命”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我眼都没眨。甚至母亲去世也只是默默地擦了擦眼泪。在去殡仪馆的路上我告诫自己:“快70岁的人了,不要失态。”可是一进灵堂就失去了理智。

50多年来,我的小说中出现最早而又重复最多的女性形象,就是位大姐型的女兵。

我第一篇小说写于1952年。那年夏天我作为“赴朝慰问团创作组”成员住在大连写作。我写了篇小说《咱们都是同志》,写的是朝鲜女兵救助中国人民志愿军伤员的故事。写好后交给团长田汉同志审阅。田老读完高兴地说:“小小年纪写女人还写得不错么!女兵金大姐形象生动,毫不概念化。八成你心里有个人作蓝本。”

这篇小说处女作发在北京文联的《说说唱唱》上。发表后主编赵树理同志对我说:“看来你能写兵,下个月正逢‘八一’,刊物要发篇纪念性作品,你再写篇好不好?”

我就写出了第二篇小说《成长》,是抗日战争故事,主要人物又是个女兵!老赵同志看了后说:“女兵写得不错,就是认不出她姓甚。别的字你写不清楚,我根据上下文能猜,这姓名没法猜。到底是个啥大姐?”我拿过纸写了个“茹”字。老赵同志看看说:“茹大姐?你咋想出这么个姓来,这叫我上哪儿猜去?”

那时我20多岁。后来被划人另册停笔22年。小平同志的拨乱反正政策再给我写作机会时,我已年近半百。第一部中篇小说就是《追赶队伍的女兵们》,写了一群女兵。我对其带头人、班长周忆严描述是一。

“周忆严今年19岁,但看起来要大些,即使在比她大三两岁的人中间,她也像个大姐。她很少发火儿,至多脸红一阵,话语带点颤音;碰上叫人们狂喜的事,她也不会大笑大喊,多半把两个好看的嘴角弯上去,轻轻地在嗓子里格格两声……”

周忆严班里还有个比她小六岁的小兵,既不懂事又老气横秋外带调皮捣蛋。在艰苦战斗中周忆严以班长的严谨和母爱温暖竟把她调理成了合格的革命战士。

这几篇作品似乎只有最后一篇志鹃看过。这篇小说发表不久,她来北京开会,一见面就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女兵》我看了,写得不好。开头虚张声势,好像周忆严身上要发生多惊心动魄的情况,结果什么大事也没有,毫无精彩之处。”

过了一阵她忽然问我:“我只比你大六岁吗?不止吧。”

我说:“宿迁战役时我15,你满21.”

她说:“我一直觉得比你大得多……”

过了一会儿又说:“你现在大了。《军长》、《那五》都写得蛮好嘛。写那些才显出你的特色来,不要再写什么女兵了。”

大概她没看过我另外几篇写女兵的小说,因而提也没提起。

我直到最近才发觉这个女兵形象,在我作品中出现最早而又重复最多。我从没意识到这是志鹃姐的影子。把人物命名为“茹大姐”完全是下意识的。

我庆幸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请志鹃看这些作品。看了她肯定不喜欢。我写得不像,连她十分之一的面貌也没描述下来。我写她永远不会赶上安忆。

但是这篇文章我不能不写。不写我的心安不下来。我只能写我心中眼中的茹志鹃,和别人心中眼中的她未必一模一样。我只想把自己心目中的茹志鹃记录下来,为怀念她的人增加点话题,给研究她的人留下点资料。

战争时期,革命军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坦诚、透明、平等。也争吵,也怄气,但说开就完。我十五六岁时常受几个大同志数落、气恼、冷落,原因在我。

平心而论,当年同志们对我还是够容忍的。假如今天有这样的孩子在我面前,我也不会喜欢他,我的态度也许要比当年人家对我强烈得多。瞧么,年纪不大,毛病不少,任事不懂,老气横秋,鹰嘴鸭子爪,能吃不能拿!叫他点汽灯烧坏纱罩;叫他敲锣敲断锣锤;唱歌跑调;演戏尽犯“舞台自由主义”。秧歌戏本就以唱为主,派他个主要角色,上台去没唱两句觉得嗓子不好,竟大声向乐队宣布:“别拉了,不唱了,改成快板。”弄得后台乐队无法伴奏,前台演员不会接词儿。团里开会批评这一错误,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定语。这叫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自由主义?都欠准确。只好现创造个名词“舞台自由主义”!部队住在老乡家,帮群众干活儿是好事。扫院子、打柴火都行,可他偏要给房东到井上挑水。沂蒙山区挑水用瓦罐,水没挑来罐子打了好几个,只好大家凑钱替他赔!战争环境中人们难免有些暴躁,责骂他几句无可厚非。

却也有人不恼怒,不发火儿,以更深的爱心来感化他。这样的同志有:马旋,鲁萍……不只一个,总代表就是茹志鹃。

被骡子撞后有一天白天行军,碰到敌机轰炸,她跟我趴在一个坟头后边,敌机俯冲扫射时我们埋下头,敌机扫过后我们就聊天。她好像不经意地问我:“那天你为什么故意放声哭?”

我说:“疼的,骡子把我背上疮撞破了,我忍不住疼。”

她说:“头一声是没准备,忍不住,可一发现你就忍住了。正好这时有人出来批评你,一听批评你又故意放声哭的,对不?”

我冲她笑笑:“你看出来了?”

“这点鬼把戏还骗我?你跟他们故意赌气,是不是?”

我说:“我忍住疼不再哭。他们还是骂我丢人!反正是丢人,那就哭个痛快。”

“我正要替你说话,可你这一哭我没法说了。”

我摇头说:“说也没用,反正我在他们眼里一无是处!”

“不,许多同志还是公平的。丁队长,马旋,顾绛,连小梁背后也说你有优点。”

“我还有优点?”

“从突围以来,你没掉过队。”

“这是应该的。”

“应该的事多了,并不是人人都做到呀。还有,在澄河边上,你跟小耿两人在河岸上放哨,前有洪水后有迫兵,你毫无惧色,设法联络上胶东民伕,把我们大家都架过河来了,这应当算坚强勇敢吧?给你俩记一功也不算过分吧?”

我暗中得意,但仍用不在乎的口吻说:“嗬,照这么说我还不错呢!”

“你打锣用心时打得很好,汽灯也点得不错,演戏也人戏,既不忘词也不憷台。你还能编快板,填唱词,按你的年纪这也不容易。”

我不再嬉皮笑脸,有点难堪地把头枕在胳膊上了。

她眼睛盯着我继续说:“你的优点,要培养出来并不容易。你的缺点都是些屁事,注意一点就可以克服。叫小缺点掩住了大优点,好冤枉!”

我已养成条件反射,听到教训从心底反感。可是志鹃教训我,我却没有反感。听别人一说我就浑身发冷;志鹃说我却能从心底生出暖意。嘴上不说,心里把她的劝告接受了。

不久调整序列,男女分别编班。惟独把我从男兵班抽出来,编进茹志鹃当班长的女兵班。后来又改回来男女混合,我仍留在她的手下(有人说是羽翼下)度过了解放战争的大半段时光。我一人调进她组时,队长一宣布就有人发出了笑声。队长特意做了解释:“这是茹志鹃同志建议的。她说女同志组确实需要有个男同志帮助做事,大家想想前天夜里行军的事,那就是个例子……”

连续雨季行军,同志们的大腿都被磨破沤烂,夜行军时男同志都“解放前进”。前晚走到半路要换向导,前边传下口令:“往后传,有穿着裤子的上来一个。”传遍男兵队伍没人应,传到女兵处才有人回话:“请男同志先穿上裤子,我们好上去。”传到一半,有人醒悟似的说:“男同志穿上裤子直接去找向导好了,还用女同志上来干什么。”

队长这样一说,没人做嘲笑状了。会后,丁队长把我叫到一边说:“今天你表现很好,有人笑你也没吵,这就是进步。”我说:“我服从命令。”我没讲茹志鹃已经给我透过信儿。头一天她对我说:“男女同志要分开编组,可我想把你调到我班里来。”我说:“我愿意。”她说:“你要想好,这班可就你一个男同志啊,有人会说笑话的,你不要跟人吵!能做到吗?”我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她才去队部提的建议。

自到她手下我的日子就好过了。没有人对我再说刺话,我也就不再赌气斗嘴。怕给组里添烦,我也少惹是非。在男同志组时,别人都比我年纪大,我干活儿少点心里无愧。一夜行军走得腰酸腿疼,到目的地号房子抱铺草我就偷点懒。如今我是惟一的男子汉,不能女同志干活儿我反赖着不动。有一天我在泥泞中挣扎着打起摆子来,浑身发抖两腿拌蒜。茹志鹃过来要背着我走,遭到我强烈抗议。我赌气离开她跟马旋一块儿去走,虽然是由马旋拖拉着走完全程,但没叫人背。这样,在小组会上我受到了表扬。我以前净受批评,一表扬浑身紧张,从此事事小心,不敢放任。我这摆子是隔一日一发,发烧时我决不声张。有一天我参加抱铺草,动作慢了点,并且喘粗气,茹志鹃马上伸手摸我的脸,摸完立刻说:“放下,你在发烧,为什么不说话?”我说:“我能干!”她瞪眼说:“我命令你坐在这里给大家看背包。”我站着不动,她两手按住我的脖子硬把我按在背包上,又打我一拳头说:“气死人!”扭头就走了。我坐在背包上禁不住眼泪直流。我自小离家,几乎不知道什么是母爱,这一拳打出了我对她的依赖与敬畏。是一种小辈对长辈的依恋之情。

六位女兵带一个男兵,有些预料不到的麻烦。冬天地上铺个长草铺,既不脱衣又要盖被,我睡紧靠墙一头,茹志鹃睡我身边做隔离带,别人全在她的另一侧。夏天不大方便,有时把我寄存在别的班去。茹志鹃向人家声明:“表现不好你们就批评,别留情面。”又要对我嘱咐:“烧洗脚水,打扫卫生,上门板还有铺草这些活儿要抢着干啊,不要跟人家犯贫吵嘴……”

我嫌麻烦,就找个磨房、草屋或门洞等处,自己单独住。住草屋点油灯,茹志鹃不放心,就来跟我做伴。她有记日记的习惯,我一个人占着一盏灯比跟大家挤在一个灯下方便。她记日记时要抽烟,我就坐在旁边给她卷大炮。

志鹃21岁已是成熟的大姐模样,我15岁个儿又矮人又浑。她写日记我坐一边替她卷烟,看上去大概挺奇怪。有一天房东大嫂到我们住的地方抱柴烧,笑着问志鹃:“参军还带着你弟?”茹志鹃一本正经地说:“不,还有我哥呢,我们弟兄都在部队。”

大嫂点头说:“这也好,有个照顾。一来我就看出来了,他是你一家人。”

我没跟她商量,当着房东的面叫了声“阿姐”。

她开心地笑了。房东走后她说:“老百姓不理解革命同志关系,说是姐弟她才懂。”

从此我有时就叫她“阿姐”,不久就有人反映给队里了:“这小邓旧意识还挺强,他管茹志鹃叫阿姐,多庸俗多肉麻!世界上最高尚、最革命的称呼就是‘同志’二字呀厂

队长丁世贤笑笑,未置可否。

我把这反映告诉志鹃姐,她说:“别理他们。”

老战友郭卓在《哭志鹃》一文中写道:“越是受气的娃子你越要护着,邓友梅就是一个。你总算是把他帮带出来了。”

确实是她帮带我走上了读写之路。

我只读过四年小学,没养成读书的习惯。在文工团我担当过“提词”重任。提一次词念一遍剧本,连提几场就背下来了。背多了就能照葫芦画瓢“搞创作”。1946年蒋先生撕毁“双十协定”,召开所谓“国民代表大会”,引起解放区军民愤怒。我编了个化妆相声《国大代表》,演出后张拓同志觉得不错,给我在新四军内部刊物《歌与剧》上印了出来,还发给我一斤花生几个柿子作稿费,成为我首次印成铅字的“处女作”。此后我就常写个快板唱词供即兴演出,但既没读书也没写文章,只想当个好演员。不料十六七岁到了变声期,唱歌高不成低不就,戏里小角色本来也不多,我只能点汽灯打锣管小道具,很有点苦闷。这时我到了茹志鹃班里。

不论行军多累,茹志鹃都要写完日记再睡觉。女同志集中住,她点着灯影响别人休息。我一个人住磨道里单独有盏灯,凑到我这儿写正好。嘴上也说:“我写我的你睡你的好了。”她抽烟写字我没法睡,就坐在一旁给她卷烟,于是她又说:“你少睡点也可以,越睡越懒,利用这时间读点书吧。”便找出本书扔给我。由半强制渐渐变成自愿,终于有一天没书可读我感到手足无措了。茹志鹃总背着书。突围下令轻装,她把军装被单都扔了,就没扔日记本和书。

我读完一本书,茹志鹃会向我提问或跟我讨论。我读完鲁迅的《野草》,她就问“什么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我就背书中的一段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外一株也是枣树……”

她笑道:“明白意思吗?”

我说:“不就是有两棵枣树。”

“那为什么不说‘两棵枣树’,而要说‘一棵是枣树,另外一棵也是枣树’?”

这一下把我问傻了,原来只觉得很有趣,没想到为什么。

“这叫强调。”她讲解说,“‘有两棵枣树’,给人印象不深。这样一强调,读者才会记住这两棵都是枣树。”

这是我平生第一堂文学课。

那时候,我觉得茹志鹃讲话句句是真理。她的某些观点,不管对不对我都接受,有的甚至影响我一生,哪怕后来从理性上我已发现不妥,感情已难改变。我读半本《红楼梦》时,她说她不喜欢林黛玉,又娇气又是非,小性子,群众关系极差。倒是薛宝钗说话有分寸,做事顾大体。要说性格坦诚直爽,黛玉也比不上晴雯。解放后我进“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正赶上研讨《红楼梦》高潮。认真学习后我当然接受作者曹雪芹对薛林二人的定位,但感性上仍摆脱不了志鹃给我的影响。我不知志鹃自己是否一直保持她原来的看法。

同类推荐
  • 我本是散淡的人

    我本是散淡的人

    本书收录了“找不到感觉”、“包办婚姻”、“自我革命”、“朋友就是幸福”、“好男不跟女斗”、“害怕文学”等200多篇杂文。
  • 跟着时光向前

    跟着时光向前

    者以时间为经,借物事为纬,极力营造一个超越现实又基于生活的艺术天地,诗意的语言,悠然的哲思,空明的意象,撩人的意味,日常生活平凡事物中的人生况味,都引领着人去体悟生命的真切、厚重和美感。雪光里的村庄,月色下的枯荷,院子里的鸟巢,山崖上的小树,冬夜里的炭火,春天里的小蜜蜂,童话般的草垛……《青少年必读的当代精品美文:跟着时光向前》分为跟着时光向前、延续是静悄悄的、鹧鸪的叫声三辑。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
  • 人类的敦煌

    人类的敦煌

    本书为电视文学剧本,分为十二集,包括一个西方探险家的故事、乐僔的灵光、羽人与天人共舞、女性的菩萨、阳关大道、天国与人间、共同的理想国、无名的大师们、时光倒流一千年、海浪与流沙的对话、大漠的孤坟、永远的敦煌。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感谢认识你

    TFBOYS之感谢认识你

    一个女孩,加入TFBOYS,会怎么样呢?本书纯属虚构,不喜勿喷。
  • 彪悍皇后:异世倒追爱

    彪悍皇后:异世倒追爱

    肩挑国仇家恨,单瑞滢放手了爱情。浴火而亡,有让那人重生的途径摆在她面前,要抓住吗?当然是必须滴!穿越异世?可以!历经多个世界?可以!完成不同的高难度任务?可以!一切条件都可以,通通放马过来吧!只要能够重塑爱人三魂七魄,使其重生,她单瑞滢愿意付出一切!(注:这文本质上是个快穿文,穿越的世界还不少,作者脑洞强大……1V1,金手指貌似蛮粗?雷者误入的哟~~)
  • 簪缨录

    簪缨录

    这一世的刘鎏,命很好,生在一等公爵之家,世代簪缨。她身份高贵,衣有华服,食有八珍,住有金屋,行有宝马。可是运气不大好……这是个以胖为美的世界,她偏生怎么吃都不胖,那自然是嫁不出去的。好在老爹纨绔却护短,老娘精明却开明。反正不缺钱花,谁稀罕嫁人?可是最后不知怎地,她就和那么个凑不要脸的二货世子,谈起了没羞没臊的恋爱……许劭前半辈子命很苦,刚出生娘就没了,爹虽然是王爷,却好酒色不慈祥。一屋子后妈还个个想着神不知鬼不觉地弄死他。千险万难地长大了,却娶不着老婆。因为他有病,精神病:别人都爱肥美人,他却欣赏不来!直到遇上那个瘦得嫁不出去的姑娘……
  • 异能杀手之弑天

    异能杀手之弑天

    杀手,何为杀手。一个真正的杀手,那么他就对不会是一个冷血之人,且看主角叶天南,诠释的有情杀手吧!
  • 斗战神将

    斗战神将

    大荒世界,神魔横行,大妖遮天。杨展,一个普通少年,穿越大荒世界,降生在妖兽横行的火焰山外。幸好,他随身携带一个神秘“小金符”,内有一套“神将”战技绝学。斗天,战地,修神通!小小少年,披荆斩棘,踏上巅峰!……【QQ群:178616322】
  • 你最珍贵:美味是幸福的奖赏

    你最珍贵:美味是幸福的奖赏

    “我能够准确地告诉你做出一份上好美味的意大利面需要7个步骤,但是谁能告诉我忘记一个人到底需要几个步骤?”那些爱与痛的记忆,和当时的情景交织在一起,成为此生最难以忘怀的味道:酸的,痛的,甜的,暖的,苦的,害怕的,渴望的,珍惜的,不舍的……从惠灵顿中餐厅的服务生到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品牌公关顾问,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两个人的甜蜜到一个人的孤单,收获越多,放弃越多,失去越多…曾经的梦想只是想要和一个人终老,却发现走遍世界,再也回不到你身边。只有在尝尽世间美食,行走完足够远的路程之后才发现,那个脱胎换骨的自己,正是岁月给予你最珍贵的礼物。
  • 新时代土地公

    新时代土地公

    没有最倒霉,只有更倒霉。丁健先被女朋友甩了,独自一人到定情的破败土地庙去借酒浇愁,又遭遇雷雨天。还好打雷没劈到他,可劈倒了土地庙的神像,把他砸死了。死了就死了吧,成了鬼无法转世投胎,又被囚禁在土地庙的废墟里无法离开。连做鬼都不自由,还有比这更倒霉的吗?但世上还有那么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丁健发现自己时来运转了,莫名其妙的继承了土地之印,成了土地公!可是丁健又发现自己高兴的太早了,大名鼎鼎的土地公根本没多少法力,不可能让他呼风唤雨。丁健连经大起大落,终于坚定了一个信念:即使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也要走出精彩来!
  •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本书是对宁波市20位教育管理名家进行采访,挖掘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故事、治学理念,记录宁波教育的发展,推广一批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思想。此前“行走的新闻”已连续出版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宁波教育界引发关注。此次的走近宁波教育管理名家是服务型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通过采访挖掘宁波教育特色。也是宁波首次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办学、治学故事进行集中梳理,对宁波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 看看到底怎么投稿短篇

    看看到底怎么投稿短篇

    之前的妖女的修炼法想投稿称短篇,但是按照章程走下去后,却始终不得要领。客服搜索问题栏里也显示不出来,贴吧发帖,也没人回答,所以,开书询问
  • 生死梦中

    生死梦中

    北黎顾是娱乐圈的巅峰人物,人气独一无二;周继轩曾经因为失忆忘记了自己以前的事情;美丽青春的夏子清是娱乐圈的新晋歌手,不久前才获得了年度最佳歌手的荣誉,人气一路高涨,为何5年之前那个他,会选择冷静的和她做出分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