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3600000005

第5章 二、丧服与守孝

1.五服制度

死者入土,并不意味着丧葬活动的结束,家人和亲戚还要为死者服丧守孝。守孝的时间有长有短,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而定。服丧期间,守孝者必须身穿特制的丧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应遵循一定的规范,不得放任逾礼,以表示对亡亲的哀悼之情。

古代传统的丧服有五种形式,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合称“五服”。这五种丧服分别用不同质地的麻布做成,形制和做工各不相同。五服有轻重等次之分,服期有长短之别。使用何种丧服,取决于同死者亲缘关系的远近。

“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意思是割布做衰,不言裁割而言斩者,取其悲痛至极之意。这种丧服用极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缉边,使断处外露,以示无饰。衣缝向外,裳缝向内,裳前三幅,后四幅。胸前缀一块长六寸、宽四寸的布条,谓之“衰”,冠用厚纸做成,宽三寸,长跨过头顶。再用一根麻绳缠在额头下,谓之“武”;多余的麻绳从两耳边垂下,谓之“缨”。头和腰部各缠以单股和双股黑麻,谓之“绖”。手持竹杖,脚穿草鞋或麻鞋。斩衰的服期为三年。子和未嫁之女为父,承重孙(即父亲早亡的长房嫡孙)为祖父,父为嫡长子,儿媳为公公,妻、妾为夫,服此重孝。

“齐衰”较斩衰为轻。用粗麻布做成,缉边,衣、裳边和下际皆缝起,其他形制与斩衰相似,只是“武”、“缨”、“绖”的佩戴方法有所不同。齐衰的服期有三年、一年、五月、三月之分。子为母,承重孙为祖母,母为嫡长子,儿媳为婆婆,服之三年;夫为妻,为继母,为祖父母,为伯叔父母,为众庶子,为兄弟之子,为嫡孙,出嫁女子为父母,妾为嫡妻,为夫兄弟之子,公婆为嫡媳,服之一年;重孙为曾祖父母服五月;玄孙为高祖父母服三月。

“大功”轻于齐衰。意为做工粗大。用熟麻布做成,麻布经过加工,色白较细。服期九个月。为堂兄弟及未出嫁的堂姐妹,为已出嫁的姐妹、姑母,已出嫁的女子为伯父、伯母,公婆为众媳,为兄弟之妻,为庶孙,为夫之祖父母、伯叔父母等,皆服之。

“小功”又较大功为轻。意为做工细小。用较细的熟麻布做成,质地比大功细密。服期五个月。为从祖祖父母(即祖父之兄弟及妻),为从祖祖姑(即祖父之姐妹),为从祖父母(即父之伯父叔父及妻),为从祖兄弟、姑姊妹,为兄弟之孙,为堂兄弟之子,为外祖父母,为舅父、姨母、外甥等,皆服之。

“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极细的麻布制成,做工亦较上述四种丧服讲究。服期三个月。为三从兄弟,为曾祖之兄弟姐妹,为祖之从兄弟姐妹,为父之再从兄弟姐妹,为曾孙、玄孙、外孙,为姑、舅、姨之子(即表兄弟),为岳父、岳母,为女婿,为庶母(父之妾有子者)、乳母,为庶孙之妻,为外甥之妻等,皆服之。

古人服丧并不完全局限在亲戚圈内,还常常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尊者披麻戴孝。在周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服斩衰之孝。汉初承袭秦制,皇帝驾崩,天下吏民为之服孝三年;汉文帝提倡节丧,改为服孝三日。曹魏旧制,官长卒,属吏皆服齐衰,葬讫而释服。晋丧葬令规定:长卒吏,僚属服齐衰,着丧服理政,新官上任后始得释服。在师道尊严的封建社会,师徒之恩不亚于父子之情,丧师如丧父,学生每每为老师斩衰三年。孔子死后,门徒中就有服三年之丧者。为尊、为长、为师服孝,是五服制度的重要补充。

五服制度创立于先秦时期,风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至今遗俗犹存。从先秦礼书《仪礼》、成书于汉代的论礼文集《礼记》、北宋司马光记述封建家礼的《书仪》和清朝典章制度汇编《清会典》等记载的丧服礼制来看,五服制度在两千多年间的历史长河中变化不大,是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最稳定的因素之一。

从形式上看,五服制度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划分服丧守孝的轻重等次,其实质则是为了维护封建宗法制度。

五服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尊尊”、“亲亲”。皇帝为天下至尊,故吏民百姓应为圣上天子服丧守孝;父权居于支配地位,父族之孝则重于母族之孝;嫡尊庶卑,嫡系之孝也明显地重于庶系之孝。家族成员亡故,无论长幼,其他人都要为之披麻戴孝,即使晚辈早卒,长辈也要服丧,“亲亲”之情并不因辈分的悬殊而稍有懈怠,只是轻重、主次有所区别罢了。这些原则与“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的精神相一致,客观上起到了巩固封建秩序的作用,其实际功能已远远超出了丧葬文化的范畴。五服制度之所以在历史上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提倡弘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五服制度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并未遵行这种制度。有些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也为亡亲服丧守孝,但丧服制度远不及汉族那样严格。魏晋时期的东夷诸族,“其居丧,男女皆纯白,妇人著布面衣”;吐谷浑族的服丧时间很短,“葬讫而除”,与汉族有别。(《晋书·四夷列传》)清代满人服丧,“斩衰止百日,期服六十日,大功三十五日,小功一月,缌麻廿一日”(《尺咫偶闻》)。其俗虽近于汉制,但最重的斩衰之孝也只有一百天,服期已大为缩短。与满俗相类的还有清末新疆境内的蒙人和回民,前者“子为父母,妻为夫,均持百日服,平人则持服四十九日”;后者“子女之于父母,妻之于夫,若亲戚兄弟,持服四十日或百日”。(《清稗类钞·丧祭类》)丧服均较汉人为轻。同书记载昆山一带丧俗:“乡女之居母丧也,必以红色布为裤,服三年乃除。谓母育己身时,恶露甚多,有血污之秽,死后必入血污地狱,服红裤者,为其祓除不祥也。男子亦间有之。”这种红色丧服颇为奇特,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少数民族的服丧礼俗虽来自汉族,但其中已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因素。

2.居丧守制

古代丧礼要求,有孝在身的人应严格节制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一切从简,遵守居丧的制度,称为“守制”。在居丧的过程中,守制者常常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以种种自我虐待和压抑人性的极端方式,体现所谓的“孝道”。

亲人初死,应立即除去华丽的服饰,着素淡之衣;大殓的第二天,“五服之人,各服其服”,换上正式的丧服。服期内一般不得洗澡,如肮脏过度导致疾病,方可破例,“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礼记·曲礼》)清代的礼制更为苛刻,居丧者不仅不能洗澡,就连理发亦被禁止。《清稗类钞·丧祭类》云:“古者丧而毁容,其时亦必薙发。乃至本朝,于居父母之丧者不薙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然。”如果遇到皇太后、皇帝驾崩的国丧,天下臣民“亦皆百日不薙发,服缟素”,举国蓄发守孝。毁容尽孝的传统被清朝统治者发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节制饮食也是居丧守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父母初终,孝子在三日之内不得饮水进食,空腹尽哀。殓后可少量食粥,以“充虚续气”,勉强维持身体所需。服丧期间吃缺盐寡味的粥饭,禁食瓜果菜蔬,酒肉之类的美味佳肴就更与孝子们无缘了。历史上有很多居丧节食的“动人”事例,如孔门高徒曾子,执亲丧“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礼记·檀弓》),后人传为美谈。南朝梁昭明太子丧母,“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由于节食过甚,丧事未毕其腰围已减削过半,消瘦不堪,“士庶见者莫不下泣”,朝野盛赞,以为至孝。(《梁书·昭明太子传》)宋人张齐贤居母丧,“日啖粥一器,终丧不食酒肉蔬果”(《宋史·张齐贤传》),乡邻称颂,青史留名。

居丧者若贪求口福,违礼奢食,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乃至以律论处。曹魏时,“竹林七贤”之一的步兵校尉阮籍放达不羁,居丧无礼,饮酒食肉,朝臣何曾斥阮籍为“败俗之人”,建议文帝将其流放四裔,“无令汙染华夏”。(《晋书·何曾传》)京兆韦高慕居母丧弹琴饮酒,“每以天下是非为己任”的古成诜(时任给事黄门侍郎)闻知此事后颇为愤慨,流泪发誓:“吾当私刃斩之,以崇风教!”遂持剑求高,高惧而逃匿,“终身不敢见”。(《晋书·姚兴传》)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官宦子弟陆慎余与兄陆博文居丧,“衣华服过坊市,饮酒食肉”,京兆府奏告朝廷,“诏各决四十”,逐出京城。事隔三年之后,驸马都尉于季友居嫡母丧,与进士刘师服欢歌宴饮,事发后二人分别受到惩处,“季友削官爵,笞四十,忠州安置;师服笞四十,配流连州”(《日知录》卷一五)。

居丧者的住处应朴陋就简,不得奢华。未葬之前,在中门之外用竹木茅草搭棚,作为孝子的起居之处,称为“倚庐”。里边的陈设极为简单,以草席为铺,以土坯为枕,谓之“寝苫枕块”。孝子身着孝服守于庐中,深居简出,不与人往,哀至则哭,昼夜无时。睡觉时不脱绖带,和衣而卧。父母下葬后,有的孝子还在墓旁搭棚而居,称为“墓庐”。

严于律己的墓庐守孝者在历史上不乏其人。南朝刘览居母丧,庐于墓侧,“冬止著单布,家人患其不胜丧,中夜窃置炭于床下,览因暖气得睡,既觉知之,号恸呕血”(《梁书·刘孺传》)。皇帝闻其孝行,数次屈驾亲临慰勉。唐代中书舍人欧阳通丁母忧(古人称父母之丧为“丁忧”),隆冬时节居庐寝苫枕块,家人担心这位老爷子不敌严寒,暗地里在其卧席之下塞进几块毡絮,欧阳通发觉后大发雷霆,“遽令撤之”,朴陋如故。(《日知录》卷一五)元初重臣廉希宪丧母,“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朝廷每有大事,辄诣庐求教。(《元史·廉希宪传》),明永乐年间,霍州学正曹端遭丁忧之难,弃学归家居庐守孝,诸生慕其品行,纷纷赶来拜师求学,曹端就在墓庐中讲学授徒,一时传为佳话。(《明外史·曹端传》)

居庐守孝期间,“妇人不得辄至男子丧次”(《书仪》),禁止夫妻生活。东汉鄙儒赵宣为博取孝名,葬亲后在墓道中居丧守孝达二十余年,乡邑称孝,州郡礼请,并把他推荐给太守陈蕃。陈蕃前去访察,查出赵宣与其妻“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竟然在墓道中生养了五个孩子。陈蕃大怒,遂将这位欺世盗名的伤风败俗之徒下狱治罪。(《后汉书·陈蕃传》)唐代法律规定,居父母丧生子者,处徒刑一年。(《唐律疏议》卷一二)

服期内严禁娶妇嫁女和娱乐游戏,访亲会友也受到限制。《晋书·张辅传》记载,梁州刺史杨欣服姐丧,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张辅时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同书《刘隗传》记载,世子文学王籍居叔母丧而婚,东阁祭酒颜含在叔父丧嫁女,刘隗“并奏之”,请朝廷予以惩处。庐江太守梁龛服妻丧,在释服的前一天“请客奏伎”,与丞相长史周□等三十余人欢聚一堂,刘隗闻知此事后上书朝廷:“宜肃丧纪之礼,请免龛官,削侯爵;□等知龛有丧,吉会非礼,宜各夺俸一月。”梁龛与聚会者分别受到免官削爵和停发俸禄一月的处罚。唐律明文规定: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已成之婚姻解除无效;居父母丧为人主婚者,杖一百;充当媒妁者,杖八十。(《唐律疏议》卷一三)五代后唐天成年间,原州司马聂屿“丧妻未及于半年,别成姻媾”,事发后朝廷传旨,“令本处赐死”(《册府元龟》)。元末社会动乱,纲纪崩坏,朱元璋为矫正民风,于洪武初年发布诏令:有丧在身者,禁止设宴作乐及会亲聚友,违者严办。

有孝在身者禁止赴举,不能因追求功名而忘却丧亲之忧。秦汉魏晋时期,儒生为官主要依靠朝廷的征辟和地方官的推举;隋唐以降,士人则主要通过科举制度进入仕途。守制与否是汉代衡量儒生品行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汉律规定:“不为亲行三年服不得选举”(《汉书·扬雄传》应劭注)。西晋泰始年间,杨旌遭伯母忧,丧服未除而应孝廉举博士,时人对其大加贬责。实行科举以后,对士人赴举有许多规定,有父母之丧者绝对不得应考,其他亲丧酌情而定,历代制度不尽相同。北宋天禧三年(1019),宋真宗在崇政殿接见四千三百名诸路贡举人,其中一位名叫时稹者“冒缌赴举,为同辈所讼”,真宗闻奏,命御史台劾问查究。可见在宋代,即使是最轻的缌麻之丧,也不得参加科举。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云:“今制非三年之丧,皆得赴举”(《日知录》卷一五)。明清之际对丁忧重丧以外的赴举者不加限制,较宋制宽松。

为官者遭亲丧,一般应辞去职务,归家守孝。由于官吏身系国家政务,与无官一身轻的平民有别,因而历代对为官者居丧守制有不同的规定。汉文帝遗诏节丧,以日易月,缩短丧期,故汉代大臣遭丁忧多不行三年之丧。成帝时宰相翟方进母忧,“不敢逾国家之制”,葬后三十六日即除服理政。(《汉书·翟方进传》)欲服丧者须奏请皇帝恩准,不得擅自弃职。明帝朝太尉赵□母忧,上疏乞归服丧,明帝不许,遣使者为其释服。(《后汉书·赵□传》)安帝永初年间,车骑将军邓骘丧母,多次请求服丧,“章连上,太后许之”(《后汉书·邓骘传》)。然而,汉代虽有大臣不行三年丧的明确规定,但居丧守孝的官僚贵族仍不乏其人。县令原涉居父丧墓庐三年,“显名京师”(《汉书·游侠传》);河间惠王行母丧三年,哀帝下诏褒扬,誉为“宗室仪表”(《汉书·景十三王传》)。遵行古礼服孝者受到朝野舆论的一致赞颂。清代学者赵翼认为:“是终汉之世,行丧不行丧迄无定制”,似在两可之间。(《陔余丛考》卷一六)这种情况大概延续到魏晋之际。晋武帝时,大鸿胪郑默遭母忧,依“既葬还职”的秦汉旧制,大臣是不能居家守孝的,由于郑默“自陈恳至”,多次上书请求,武帝许其终丧,朝廷还因此重新修订了大臣服丧的制度,“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晋书·郑袤传》)。从此以后,官吏例得居丧服孝,历代相沿不改,成为封建社会的定制。对于守制在家的官员,朝廷常常遣使前往慰问,赠赐钱米等物。明洪武十一年(1378),广西布政使臧哲母忧去官,朱元璋特遣使者赐米六十石,钞二十五锭。“自后凡官以父母丧去职而家居者,皆有赐焉”。十七年又诏令吏部:凡官员丁忧,已在职五年且为政清廉者,居丧期间朝廷依原秩给一半俸禄;在职三年者给三月余禄。(《日知录》卷一五)

如因军事需要或其他特殊原因,服期未满的官员亦可强令其出仕,谓之“夺情”,亦称“起复”。《朝野类要》云:“已解官持服,而朝廷特擢用者,名起复,即夺情也。”魏晋以降,夺情起复之举屡见诸史籍,具体情况历代有所不同。南齐肖坦之居母丧,起复为领军将军。(《南史·齐宗室》)唐睿宗景云中,宰辅苏□卒,诏其子苏□起复为工部侍郎。(旧唐书·苏□传》)玄宗开元年间,丞相张九龄母忧,诏夺哀起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唐书·张九龄传》)

唐代有的官僚因担心服丧久居在家而失去权柄,乃想方设法谋求朝廷起复授职。唐顺宗时,朝臣王叔文有母丧,“与其党日夜谋起复”。宪宗时,昭义节度使卢从史父孝在身,朝廷无起复之意,不惜用重金贿赂宦官,“以冀起复”。昭宗时,丞相韦贻范收受贿赂,许诺替行贿者谋求官职,未果遭母忧去职居丧,行贿者未能如愿以偿,遂至其家催逼讨债,韦氏无奈,乃多方钻营以图起复。(《资治通鉴·唐纪》)在这些权欲熏心的政客眼里,功名利禄高于一切,为生身父母居丧守孝倒显得无足轻重了。与此相反,有的官僚虽非父母重丧亦辞职行服;有的不从朝廷起复之命,执意守制;有的虽从命起复,但行为举止严于律己。唐高宗时,中书舍人欧阳通丁忧,朝廷强令其起复本官,每入朝,“必徒跣至城门外”,然后穿鞋上朝;值宿在省,“则席地籍藁,非公事不言”;退朝归府,“必衣衰绖,号恸无常”。虽起复而不敢忘忧,忠孝两全。(《唐会要》)

宋制,夺情授职者官衔前冠以“起复”二字。如宋初宰相赵普丁忧起复,服期内参政理事时自称“起复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臣赵普”,以示有孝在身。(《陔余丛考》卷二七)元代规定:“内外官非文武全才及有金革之事者,不许夺情起复”一般官吏例得居丧守制。(《元史·陈思谦传》)明代亦曾多次发布禁止夺情起复的诏令,力主官吏为父母行服守孝。大功以下轻丧可居官留任,但入署办公时须着素服,并不得参与朝贺、宴会、祭祀等喜庆典礼,以示与常人有别。清初八旗官员遭父母丧,百日之后即起复授职,并可参加朝会、祭祀等活动。乾隆以后,夺情起复的文武朝臣,服期未满不得参与吉礼,素服入署理政;总督、巡抚等外任官员,服期结束始授实权。

历代对夺情起复的不同规定,其实质都是为了调和忠君与孝亲的矛盾,力图使两者在封建礼教的道德规范之下和谐统一,达到公私兼顾、忠孝两全的完美境界,其用心可谓良苦。

同类推荐
  •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人类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对未知的探索,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完全有赖于这种探索。当科学家去研究一个定理时,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理论对未来会有什么用,就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我们能要求一个婴儿做什么呢?但事实证明,每项发现与发明都有它实际的用处。而对于宝藏的追求,实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更是热情无比。
  •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革命星火”描述了星火燃烧的岁月,兰州的革命先烈的大义凛然,革命斗争的曲折残酷,令后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历史名人”介绍了兰州地区的杰出才俊,黄河之都不仅人杰地灵,而且藏龙卧虎;“文物名胜”尽悉兰州的大地珍藏,兰州的史籍非常丰富;兰州虽处偏僻的大西北,却孕育着较为发达的士人文化,那些才高八斗的士子们,演绎了一段段凄美厚重而又委婉动人的传奇故事;更能体味到那种相袭久远的古朴民风将为人们装点展示出一个色彩缤纷的未来。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它是历史的积淀。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在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同时,又获得了现实的收益。
  •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中国医学之发展,两千年来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医药学家,其中最为杰出、贡献卓著者不过百余名。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则是最为杰出者之代表,卓越贡献者中之引领人物。如果将他们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大小予以排名的话,孙氏堪为前三甲之一。本书是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之一,是孙思邈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英教授近30年来研究的成果,介绍了药王孙思邈生平、药王巨大贡献、药王文化追踪、孙思邈养生长寿秘要以及药王山等,内容丰富,突出特色,反映历史,涉猎广泛,文图并茂,一目了然,既适宜研究者的需要,又方便于一般读者的需求。
热门推荐
  • 佛说妙好宝车经

    佛说妙好宝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在今天的展览厅中邀集了跨时越空的古时文明,其中有神态从容的仪仗出行,流光溢彩的鎏金铜龙,贴金彩绘的文武官俑,威武勇猛的汉代辟邪,颇感震撼的围屏石榻,举世瞩目的多重宝函,……真可谓:周秦汉唐大巡礼,西物东观成晟事。浦江数度示瑰宝,甲申一展夺新丽。琴文剑胆旧营起,诗意军魂三秦地。金银装点何家村,宝函稳坐法门寺。西周逨鼎破混沌,唐墓壁画融神奇。茂陵铜马铸汉威,渭陵玉鹰承坚毅。安伽石榻镇雷霆,狮纹白玉惊艺史。周秦雄风汉唐歌,盛世文物千年稀。
  • 戮宇

    戮宇

    修真星域,一修一域一世界,我的修界我做主
  • 佛烬

    佛烬

    杀他母亲的是十四念珠缠身的云水僧,他的师父是白剑血染道迫仙的修真人,他有生父天下皆诛之为一千古魔修者,他的母亲是沦为心魔美倾城的八尾狐,而他只是被剥夺记忆锁气海的凡胎子。
  • 问天诀

    问天诀

    诸葛问天从小生长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里群山环绕,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有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动物。在他八岁时,和隔壁大自己三岁的南宫飞燕还有他们的跟屁虫南宫烈一起到后山之前自己发现的一个山洞中去探宝,可当他们进入之后,洞口就被一道重达数十万斤的石门给封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请大家尽情期待。
  • 恶魔鉴定师

    恶魔鉴定师

    “庇尔斯级魔使,血统等级A,言咒【金刚】。现在你有两个选择,第一是臣服于我的剑下,第二是死在我的剑下。”柳海舞动着手中的审判之剑,剑锋指向黑暗的阴影。最后一个恶魔鉴定师,不但负责恶魔等级鉴定,也负责清扫恶魔中的败类。我们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的恶魔社会。不耍流氓不犯贱,单纯善良又迷人,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世界上唯一一个恶魔鉴定师柳海如是说。
  • 孙子学院:孙子的兵战谋略

    孙子学院:孙子的兵战谋略

    孙子是世界军事史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但在中国,而且对 中国之外的许多国家都有很大影响。而《孙子兵法》一书自问世以来,就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封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军事家、政治家甚至是医学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其自身的实践。《孙子学院》正是以孙子的兵法谋略为底料,从《孙子兵法》中汲取智慧,试图将孙子的兵法谋略与现代商战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广大读者朋友编写一本商战谋略全书。
  • 凡人无法触及

    凡人无法触及

    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风雨雷电应有具有。破碎虚空遨游天际翻山覆雨一个不能少,举手之间三万六千星辰坠落,投足之步方圆百里山崩地裂。空前绝后魔幻都市打破你的世界观。
  • 穿越之纨绔皇帝

    穿越之纨绔皇帝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的古代中国成为皇帝。他虽纨绔,但有情有义;他虽好色,但不离不弃。江山美人,天下风云,且看一个纨绔天子的历史。
  • 次元大乱斗

    次元大乱斗

    你会期待着有一天走出门可以在街角遇见二次元的萌物么?你会期待着【任意门】穿越到你想到的任何一个动漫世界么?你会期待着在未来看到次元萌物的大乱斗么?你会期待着学会动漫中的技能么?你会期待着与动漫中的人物喝茶么?……十五年前,所有二次元世界都与地球完成次元接轨,然而为了这个幻想世界能够继续维持下去,人们不得不召唤动漫人物,使用动漫技能战斗。超幻想时代来临——为了我们的终极幻想而大乱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