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31700000007

第7章 李鸿章传·濮兰德(4)

李鸿章与欧洲人交往的漫长而麻烦重重的岁月里,我们发现他经常自问,并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获得了全世界的杀人机器而丢掉了自己的灵魂,那么它得到了什么好处?甚至在他1896年游历欧美感到吃惊、感叹壮观时,他那成熟的判断力引导他得出一个真诚的结论,即虽然中国在物质方面蒙羞了,与“外来蛮夷”进化的所有成果相比,中华文明却构建了一个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的生活哲学。他的这个判断,是在比较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的,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信念保持了一致,这个信念是天生而来的,且坚定不移。

李鸿章对西方机械科学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但在此背后,隐藏着他的一种不可战胜的信念,即相信天朝的那一套道德哲学,这套哲学经受得了时间考验,从未被战胜过,以后也不会被战胜,这是一种不好斗的文明,比希腊、罗马的文明更为稳定。李鸿章怀有的正是这样的信念,这个信念比引导他采取西方科学的任何冲动都要强烈。

任何对李鸿章生活的记载,如果没有考虑到上述事实,就会产生误导。他在努力寻求不可能的妥协时购买了许多舰船和枪炮;但直到晚年,他那更为私密的文字反映了:他的基本信念还是深深根植于先贤们的经典之中。

为了对这个中国最著名的政治家的毕生事业进行批判性的研究,欧洲传记家的任务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在中国还未出现过有关其生平事迹的精确记录。从他给皇帝的奏折、诏书和国家批文中收集到的稀疏信息,或多或少由于中国官方记载“制造历史”的倾向而降低了可信度,宁愿舍弃对真实事件的真实记录也要采取这种做法,是因为这样能够歌颂统治者和其子孙。他们让王朝的历史记载迎合官方对理想世界的想象,而与现实中的世界很少或根本没有关系。

主要由作家组成的清王朝媒体,在讨论公共事务时同样喜欢虚伪行事,只提供少量的材料以便应付检验或补充官方记载。当慈禧太后“为求历史精确”而从王朝历史中删掉给义和团的诏书时,她的行事与天朝“议事情录”的编辑一向吻合,恐怕李鸿章的官方传记也会遵守这种小心谨慎的作假经典传统。

从日记和学者们私底下流通的记叙中,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有趣而且还相当准确,但还是缺少美国编辑们所谓的“人性趣味”。1901年上海的一份报纸发表了李鸿章传记,既没有致力于分析他治国之术背后的基本动机,也没有发现他事业成功的秘诀;而且有关他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该文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到。因此,要对李鸿章的事业从整体上进行批评考察,大多数信息只能从欧洲观察家的著作中获取。由于对中国语言和习俗的肤浅认识以及过于倚重官方文献,这些作品中记载的一些事实和结论难免有误。

有些欧洲人十分了解李鸿章,他们可以根据私人观察,写出有关他毕生事业的许多重大事件的秘史,可惜这些人已经过世,没能留下任何记载。李鸿章的日记由其美国秘书毕席克先生保存了多年,据称已被人在其临终时偷走,而且从未出版过;大量的信件与笔记则由罗伯特·哈特先生保存于天津,但在义和团动乱期间完全被毁灭;因此,李鸿章从1870年到1900年之间在对外事务中采取的秘密外交政策大多就成了值得商榷之事,因为留下的证据存在矛盾的地方。

已故的亚历山大·密吉先生的著作,仍是所有当代记载中最有价值的一种,但它却只涉及了一个相对简短的时期;而且它还有一个缺陷,就是该作者与李鸿章的私人交情甚密,他对这位伟大的总督心怀热烈的敬仰之情,所以在《英国人在中国》一书里为李鸿章描绘的可敬之形象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平衡感和透视性。

另外一个现存的资料即为李鸿章自己大量的作品,它们可能揭示了中国这位19世纪打造者的性格和毕生事业。在其一生中,李鸿章无疑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编纂者,对时事编写了大量的记录和评论,但根据现在对这些文字的了解,从根本上来讲不能为我们增加多少准确的信息,不论是有关它们的作者还是有关他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负责人还是代表人。

1913年出版的名为《李鸿章回忆录》的一本书里,由约翰·W·弗斯特(华盛顿的前任国务卿)作序,序中声称该书是依据李鸿章大量手稿的译文编选而成,这些手稿均从他担任官职的各部门那里得来的。根据该书故意匿名的编辑所说,这个回忆录的编选集是由这位已故政治家的家人与朋友公之于世的,且得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批准。

即便该书不被认定为赝品,它对国际大事的缄默不语,对细小琐事的一再赘述让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李鸿章的文件一定是要么被用作服务于八卦新闻的凄惨目的,要么被那些掌管文件的人用于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只有一个假定可以避免这个结论,即李鸿章故意编写了半政治性的日记。

这本书由这位美国外交官和政治家推荐给公众,此人由于在中国政府担任要职,所以该书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但是,该书的权威性从一开始就遭到了那些批评家的质疑。该书涉及了娱乐性的闲言碎语以及一些古怪的哲学反思,但事实上没有揭示这位伟大总督30年内扮演重要角色期间的任何重要国事。此外,正如在该书出版时不止一个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毋庸置疑的是,书中涉及了推断性的回忆和选择性的编辑,但十分诧异的是,它没有清楚地列出文献出处,所以该书在英国和美国之手表上怀疑。

实际上,这个赝品在得到明确的检验之前就被人怀疑了;但持怀疑意见的人自然是无法确定最先在纽约《太阳报》和伦敦《观察家》报上出版这部回忆录的富有魄力的美国记者曼尼克思先生在写该书时,是否通知了总督大人的亲友,是否得到了他们的同意,赝品内部的证据是否充足?但另一方面,有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无论是中国政府(此书声称是中国政府批准出版的),还是李鸿章的亲人都未站出来否定此书。

现在,总督大人的一个家人已经正式宣布李鸿章从未写过日记,不管是他在环游世界还是在天津的时候都没写过。同时,一个事实被弄清了,即曼尼克思先生实际上于1900年去过中国北方,也去过北京,当时他是美国的某个家人,或其他中国人,这些人愿意为他提供构成该“回忆录”的材料,以期达到政治目的。

该书(指《李鸿章回忆录》)包含了许多有关“中国改革派”思想方面的暗示性文字,它们如果不是要求人们与这位构思独创的作者进行实际的合作,便可算得上是一种启发。不用说,人们真诚地接受了这本书,欢迎它,还把它当做了解有关远东人和事的有价值的补充性材料。

暂且不追问聪明的中国改革派究竟是否参与了编辑这部自传的问题,可以公允地讲,无论如何此书在不止一处中展现了一个非常可信的演示,这种演示说明了李鸿章的著作继承人也许会认为这些文字适合做已故总督大人的盖棺定论;该书还有一个独特价值便是其中流露出的中国官僚们的种族思维,若没有有关地方知识的第一手资料和专家的帮助,作者是非常难以捕捉到这种思维的。比方说,回忆录以许多奇怪的方式反映了中国官僚对于大清帝国以外一切事物的轻蔑态度,以及其勇敢无比的无知状态。

在李鸿章去世后不久上海出版了他的一个公文集子,该集子由他最顺从谦卑的仆人、兼职官员盛宣怀编辑。这些文献与清朝的诏书和官史记载相比,在历史研究方面,并不具有更大的实际效用。整体而论,它们显著地展示了典型官员在遣词造句方面的造诣,以及作者在维护和挽回自身官员颜面上的显著才能,但没有顾忌到事情的精确性或者说事情的发展过程。

根据可信的中国近代史以及李鸿章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期间扮演的角色,李鸿章的这些公文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即中国官僚阶层生活、运行和存在于其中的无处不在的“虚伪”氛围;迹象还包括作者对其政治道德环境的本能性遵从。确实,可以公允地讲它们的主要价值在于潜意识中的证词,这些证词证明了作者和儒家学者一样平静超然于现实世界之外,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态度主要归因于对中国治国观念中卓越智慧的极其真挚的信仰。

所以,我们现在研究李鸿章在世时的生活情形,必须更多地倚重于独立而能干的欧洲观察家们记载的观点,而不是以中国官方记载或李鸿章遗作中的证据。那些证据必定只用作辅助材料而非结论性材料。但无论哪种权威性材料引导我们,无论从中得出什么样的判断,在评价李鸿章及其作为19世纪缔造者之一的地位并作出最终定论时,为对他及其事业的公正起见,让我们记住他出生于其中的社会和政治状况。当我们公正地权衡李鸿章的功绩与过失时,让我们不要忘掉他应去面对的困难是多么特殊,多么繁多,而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在内他是这个满清政权衰败的产儿,在外是欧洲的警报和远足的产儿,是大清帝国的“神圣遗产”。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特殊材料铸人生

    特殊材料铸人生

    本书是颜鸣皋院士的一本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沉的情感、翔实的史料、流畅的文笔、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情节、传奇的故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传主在曲折和苦难中漫漫求索,在风霜及忧患中拼搏奋斗,在使命与责任中攻关创新,在光荣与自豪中无私奉献的精彩人生!阅读该书,不仅可以了解一位中国科学家真实而又辉煌的一生,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忠诚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曲折前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本书不仅适合航空从业者及社会公众阅读,尤其还对广大青少年读者具有教育启迪作用。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下)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一问一世界

    一问一世界

    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立体展现杨澜20年非常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在本书中,杨澜将告诉你:她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的20年非常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
热门推荐
  • 修魂传说

    修魂传说

    当你同时爱上几个女人的时候,你恨不得变成几个人,而主人公他做到了。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龙凤决

    龙凤决

    人有旦夕之祸福,开心公主命中注定有大劫难,为了保护公主,公孙段拼死杀出重围带着开心公主逃到鬼谷,开始了新的生活。
  •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10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10

    奚晓明主编的《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10》综述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概况与要点;详细解读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的司法解释;研讨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书权威、前沿、全面阐述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相关问题。
  • 重生之荣宠天下

    重生之荣宠天下

    断头台上,她亲眼目睹双亲惨死,却不知幕后黑手为谁。一朝重生,她从高高在上的大唐公主,变成了一个人人唾弃的阶下囚。面对血海深仇,萧重岚发誓,她一定要让当初残害自己父母的人血债血偿!她步步为营,终于将当年的冤屈平反,一步一步,走到众人仰望的位置。只是,当初那个明明是监视自己的人,什么时候突然转了性,这么宠着她是为哪般?糖衣炮弹么,她才不会上当!
  • 人鬼殊途同归

    人鬼殊途同归

    我们是该庆幸还是悲哀,我们有一个如此公平的上帝,在人和鬼那不尽相同的世界制定潜规则!你生前懦弱,那么死后就会变得强大。你活着的时候越是胆小受欺负,那么死后就越是狠厉决绝!人鬼本是同根生,兜兜转转,最后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人鬼殊途同归!
  • 戎祸

    戎祸

    鸿离大陆,5000年前轩辕氏一统天下,分封诸侯。5000年后,皇权衰弱,大权旁落,各国诸侯蠢蠢欲动。且看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二王子戎离如何在这光怪陆离,物种繁多的大陆称霸天下。。(戎:róng,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 三转成神

    三转成神

    在一个大家族中,勾心斗角很常见,只有实力才可以让人信服。男主角是阱家的少爷,他在这个大家族中地位并不高,因为他被人废了。虽然他还保留对于平常人来说是不凡的能力,可在这个大家族中,并没有什么用,慢慢的被人排挤,他的父亲并帮不了他多少,所以把他送到了大都市里当总裁,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因为他知道是谁废了他,可没有证据,于是他走向了死亡,可天不亡他.............................
  • TFboys之花季恋爱

    TFboys之花季恋爱

    那年花季,那甜蜜的初遇,难以忘怀。三位富豪千金与阳光三小只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